养生健康

胃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胃痛日常养护宜忌

胃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胃痛日常养护宜忌

1.多食清淡,少食肥甘厚味及各种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

2.谨防食物过酸,过甜,过咸,过苦,过辛,不可使五味有所偏嗜好。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寒湿腰痛艾灸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拘急不可俯仰,转侧不利,或腰脊痛连臀腿,如迁延日久,则时轻时重,逢气候骤变,阴雨风冷,疼痛增剧,局部热敷则痛减,舌苔白腻,脉沉。

施灸穴位: 肾俞,委中,夹脊,阿是穴。

艾灸太冲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太冲为肝经原穴,即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穴位。

肝气疏泄的时候,人就变得易生气发怒,通过艾灸太冲,可以起到平肝熄风,理气血,平稳情志之功,为全身镇静止痛要穴。在这个部位进行艾灸,不但有助于养生保健,还能让人心情变的愉悦。艾灸的时候搭配肝经上的章门穴和期门穴,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还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有助于调整肝脏肝经虚实各证。

艾灸太冲主治疾病

1.人在大怒之后感到胸闷没胃口,可以艾灸太冲穴来缓解症状。

2.由于肝阳上亢引起头痛,牙痛,咽痛,高血压等症状时,可以艾灸太冲进行治疗。

3.肝气不疏引起月经病,胃痛,腹胀时,艾灸太冲也可以缓解。

4.艾灸太冲还可防治肝经所过之处的胁痛,疝气,癃闭,生殖系统病,足跗肿,下肢痿痹等症。

艾灸方法:

1.用艾条温和灸太冲,左右每穴每次灸10-25分钟为宜。

2.用艾灸盒盒灸太冲,左右每穴每次各25分钟。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取穴解析

诸穴除委中系循经远端取穴以外,均为局部取穴,起疏调局部经络气血作用,“通则不痛”,委中是腰背部足太阳经两分支在腘窝的汇合点,“腰背委中求”,可疏调腰背部经脉之气血,活络镇痛。

头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头痛艾灸常用穴位

取穴:将耳郭折叠向前,找到耳尖,经过耳尖连成一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取穴。

艾灸功效主治:镇痛止晕,清热开窍,健脑宁神,安神定志,升阳举陷,主治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目不能视,鼻塞,鼻出血。

取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处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主治:开窍苏厥,回阳救逆,镇痉定眩,益肾清心。主治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等症。

取穴:在足背部,第1,2趾间,皮肤颜色深浅交界处。

艾灸功效主治:清肝明目,熄风镇惊。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中风,癫痫,失眠等症。

取穴:足背第1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在拇长伸肌腱外缘取穴。

艾灸功效主治:燥湿生风,主治头痛,失眠,腰痛,全身胀痛,甲状腺肿大, 肝炎,闭经,胆囊炎,胆结石。

取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恩凯,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手食指搭在另一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主治头痛,咳嗽气喘,感冒,咽喉痛。

日常护理加药物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情况都会引发胃痛,常见的有感冒风寒、饮酒过度、饮食生冷、三餐无规律,暴饮暴食、服食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药品或是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等。胃痛虽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但最为常见的疾病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由于这两种疾病是一个慢性发展的反复波动、迁延难愈或易复发性疾病,因此对胃痛者的日常护理显得极为重要。

如何缓解胃痛:放松胃部

腹部衣物过紧,会加重胃部不适。胃痛的时候,应尽量把皮带松开,这样可以保障胃气流通顺畅,让腹部舒服一点。经常胃痛的人,平常尽量穿舒适宽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压。

如何缓解胃痛:按摩腹部

出现急性胃痛,可以采用按揉腹部的手法来加以缓解。方法: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促进肠胃运动。

如何缓解胃痛:适当进食

不少人在饥饿的时候就会有胃痛胃酸的感觉,这是因为胃部太空而大量分泌胃酸所致,若能适当吃些软质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就能有所缓解。如面包、苏打饼、松软的蛋糕等,但不能喝牛奶,硬质的食物也要避免。胃不好的朋友可以买些苏打饼干放在办公室,胃痛时可以吃上几片,对吸收胃酸、缓解胃痛有一定帮助。

如何缓解胃痛:补充维C

众所周知,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量,可有效发挥胃的功效,维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癌力。胃痛时,可适当摄入维生素C,但不能喝果汁。

如何缓解胃痛:胃部保暖

胃部不宜受凉,会加重胃痛症状。胃痛时应加强保暖,用热水袋或灌有热水的塑料瓶放在腹部,可缓解症状。不去风口处吹风,空调温度也不宜过低,可适当喝些热水和热汤,如小米汤、山药粥等,有养胃的功效。有些人受凉风刺激后,也会引起胃痛,此时不妨吃些炒熟、煮熟或生的花生米,也有助于缓解胃痛症状。胃痛时不要坐着,可站起来或躺下,不要弯下身窝着腹部,这样不利于胃部运动,反倒加重胃痛。

如何缓解胃痛:慎用止痛药

很多人不管身体哪个部位疼痛,都习惯服用止痛药,这对病情极为不利,特别是肠胃疾病。若胃痛时服用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导致病情恶化。胃痛可能是胰腺炎、阑尾炎、胆囊炎甚至是肺炎、心绞痛的表现,如果盲目地服用止痛片,虽可暂时缓解疼痛,但由于服药后掩盖了疼痛的部位、性质以及疼痛的规律,不利于医生观察病情和判断患病部位,极可能误诊。

如何缓解胃痛:加强护理

对胃不好的人来说,日常养护极为重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胜过任何良丹妙药。日常应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饭只吃七份饱。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戒烟戒酒,少喝咖啡。有些食物容易产气,会使胃痛者有饱涨感,应避免食用,碳酸饮料也应避免。此外,炒饭、烤肉、年糕、粽子、月饼等食物,由于难以消化,胃不好的人应禁止食用。最后,还可适当进食一些温补养胃的食物,如羊肉、狗肉、山药、枸杞、银耳、红枣、干果等,都有不错的效果。

最后小编提醒大家,胃部极为脆弱,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一系列胃部不适,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如何缓解胃痛?其实并不是个难题,只要日常加强胃部护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可以防范于未然,让我们的胃不出问题,正常“工作”。养胃是场“持久战”,赶紧走起!

艾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适宜人群

通常来说,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具体来讲,可有以下几种人群:

1.压力大、孤独、抑郁、心烦气躁、失眠、头疼、眩晕、脑力早衰、耳目失灵、易疲劳、长期在冷气室工作的亚健康人群,尤其是内分泌紊乱及更年期综合症者。

2.长期施灸可改善气血循环,疏通经络,驱寒祛湿,排除毒素,增强新陈代谢,全面调理肥胖、面色枯黄,皮肤松弛、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3.风湿、类风湿、产后风、宫寒导致不孕及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等寒症人群。

4.防治心脑血管、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胆囊炎,胆结石等人群。能够让高血脂、高血粘度、高血糖人群症状改善,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5.男性:酒精肝、脂肪肝、阳痿、早泄、疝气、不育症前列腺肥大增生、小便不利、前列腺炎等慢性炎症,艾灸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镇咳及祛痰、止血抗凝血,镇静等作用。

6.女性:阴痒、阴痛、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带下病等妇科炎症及生殖器疱疹;痛经、闭经、症瘕包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

7.肠胃:胃肠功能紊乱,胃寒胃痛,胃酸过多,胃下垂,胃胀,便秘,泻痢。

8.儿童:易感冒、厌食、多动症、盗汗、吃过多寒凉食物伤寒脾胃的儿童。长灸身柱穴还有益于儿童生长发育,增智长高,长做眼窍灸可预防近视眼。

二、哪些人不适合艾灸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下面,我们就具体去了解一下:

1.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阴精不足,人容易火旺,睡眠差,不宜艾灸。

2.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3.面部或身体上的痤疮、急性湿疹、身发高热、局部皮肤破损的不能使用。

4.女性在怀孕和经期不能使用艾灸。

5.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忌灸。

6.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7.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8.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9.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10.平日容易有皮肤过敏者,宜先少量试用,观察其反应,如有痒、肿、红、痛等现象时应禁用。

11.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三、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前的注意事项

1.艾灸前关小门窗,房间不可痛风。这是因为艾灸时不能吹风,特别注意夏天艾灸时不可开空调。

2.饭后不可马上艾灸,通常饭后一小时后才可艾灸。

3.艾灸前务必确定接受艾灸者是否存在不能接受艾灸的情况,确定其可以接受艾灸后,才可准备施灸,不能盲目艾灸。

艾灸期间的注意事项

1.艾灸时不可过饱或过饥,同时要保持心情平缓,不可大喜大悲大怒。

2.如果艾灸过程中穴位表面出现湿气,不必惊慌,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说明艾灸起作用了。

3.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以免艾灸位置不准或伤及皮肉。

4.对于养生保健灸,要长期坚持,偶尔灸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5.艾灸时要注意体位自然舒适,穴位准确有效,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6.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落火,若用艾条灸,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7.因施灸时需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因此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8.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弄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9.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10.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11.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12.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3.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后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洗澡或用冷水洗手,因为艾灸后全身毛孔打开,易受寒凉。

2.艾灸后要适当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高,同时一定不要喝冷水甚至冰水。

3.艾灸后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可稍作休息。

四、艾灸治疗常见疾病的方法

1.艾灸治疗感冒

【疾病概述】感冒又称伤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为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

【艾灸穴位】大椎、风池、合谷、膻中。

【艾灸方法】

1.取清艾条一支,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点燃,温和灸大椎、风池、合谷三穴,每一个穴位约5分钟。

2.取卧位,暴露胸部膻中穴。以上等艾绒,制作成底面直径2厘米、高位锥状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置于膻中穴上点燃,待艾炷燃及一半时点燃另一炷备用,每次灸3炷,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宜。

3.每日艾灸1次,直到痊愈。

2.艾灸治疗咳喘

【疾病概述】咳嗽是肺部疾病的主要症状,哮喘多见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病。中医认为,肺和肾共同参与人的呼吸活动,“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气之根”,咳喘的发生主要与肺肾有关。

【艾灸穴位】天突、肺俞、列缺、关元。

【艾灸方法】

1.取俯卧位,灸肺俞,再取仰卧位灸天突、关元、列缺。

2.用艾绒做成底面直径1厘米,高1.5-2厘米的圆锥状艾炷,在肺俞、天突、关元穴行隔姜灸,每穴灸5炷。

3.在列缺穴用艾条行雀啄灸,每次大约10分钟;

4.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艾灸治疗慢性咽炎

【疾病概述】慢性咽炎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反应,慢性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

【艾灸穴位】涌泉。

【艾灸方法】

1.取仰卧位,暴露足心涌泉穴。

2.将清艾条点燃,对准穴位施行温和灸,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不烫为宜,灸30分钟。

3.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至症状消失为止。

4.针灸治疗冠心病

【疾病概述】心悸、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为实;气血阴阳亏虚,心脉失养为虚,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艾灸穴位】膻中,内关,至阳。

【艾灸方法】

1.取卧位,暴露操作部位。

2.用1克艾绒做成底部直径为2厘米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直接无疤痕灸,至患者感觉灼热而不能忍受时更换新的艾炷。每穴灸5炷,约30分钟。

3.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2个疗程。

5.艾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疾病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脘腹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困倦乏力,形体瘦弱,饮食无味或食积不下。

【艾灸穴位】中脘,神阙

【艾灸方法】

1.取仰卧位,在中脘和神厥穴各切厚约2分许的生姜1片,在中心处回针穿刺数孔,上置大艾炷点燃,直到局部皮肤潮红,胃脘部无胀闷感为度。

2.每日一次。

秋天艾灸哪个部位最好

因人而异。

艾灸是一种中医养生治疗方法,一般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以及症状来决定艾灸部位的。

如果只是用于日常养生保健的话,那么建议在秋天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艾灸一下清补的穴位,比如足三里穴、神阙穴、中脘穴。这是因为经过了一个夏天的炎热天气,身体的消耗是比较大,此时可以通过艾灸来适当地滋补一下身体。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法则

风寒湿腰痛治当温经散寒,气滞血瘀腰痛治宜活血化瘀,肾虚腰痛则益肾壮腰,三种腰痛均适宜于艾灸治疗,尤其适合温针灸法。

相关推荐

腰痛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腰痛艾灸操作方法

1.可分别实施艾条温和灸,温针灸,艾炷直接灸或隔物灸。 2.风寒湿型和气滞血瘀型腰痛可在局部加拔火罐或刺血拔罐。 3.肾虚腰痛宜在命门,肾俞穴用隔附子灸法以温补肾阳。

艾灸治骨质增生的禁忌有哪些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6.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

艾灸治胃病效果好吗

效果还是有的。 艾灸本身就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医养生疗法,艾灸对胃病是有一定治疗效果的,因为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多种胃病症状,使用正确的艾灸方法,并且坚持治疗的情况下,艾灸治疗,可以缓解多种胃痛病症,一般胃痛进行癌艾灸,可以选择足三里穴、中脘穴、内关穴,记住艾灸期间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 所以艾灸对于缓解治疗胃部是具有一定作用的,但严重的胃部,那还是建议去医院进行检查,避免耽误病情。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瘀阻胃络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痛较剧,痛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或见吐血,黑便,舌紫暗。 艾灸取穴:足三里,内关,中皖,膈俞,三阴交。 功效:理气活血,和胃止痛。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1、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

胃炎艾灸的位置图 肝气犯胃所致胃炎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胃脘痞胀疼痛,嗳气频作,苔薄白。 艾灸取穴:内关,中皖,足三里,期门,太冲,阳辅,商丘,膈俞,脾俞,胃俞。 功效:疏肝理气。

艾灸哪里治胃病 艾灸治胃病疗法

取穴操作:取中皖,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神厥。按艾炷无瘢痕灸法常规施术,每次选3穴,每穴每次酒5-20壮,每日或隔日灸疗一次。 功效: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取穴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穴,按艾炷灸法常规操作,每穴灸5-7壮,隔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取穴操作:取中皖,关元,两穴均以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至2/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9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取穴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

腹疼艾灸哪个位置

腹疼艾灸应该辩证分型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寒邪腹疼 病因:感受风冷,侵袭于中,或寒冷积滞于胃肠,恣食生冷太过,中阳受戕,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阴寒内盛作痛。 主证:腹疼较剧,腹部喜温怕冷,大便溏薄或泄泻,腹中雷鸣,小便清白,四肢欠温,口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沉紧,寒凝气滞者,则便秘,腹胀拒按。 艾灸方法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艾灸处方:中脘,足三里,天枢,神阙,合谷。 取穴方义:中脘,足三里温中理气,天枢调理肠胃,神阙温下元以散积寒,佐以手阳明经的原穴合谷,发汗解表,调整传导功能,诸穴共灸,以奏散寒止

湿气重艾灸哪些部位

湿气重可以艾灸以下一些穴位: 曲池穴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给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

手脚凉灸哪里

1、手脚凉灸哪里:足三里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有“若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 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手脚凉灸哪里 【施灸方法】:艾灸足三里是以温和灸为主,尽量不要发生灸疮。艾灸足三里,可以使用单眼艾灸艾灸,每穴施灸时间在10-20分钟,如果图方便也可以使用艾灸罐,每穴施灸时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