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听力基因筛查的作用

听力基因筛查的作用

听力正常人群中耳聋基因突变携带者5%-6%

药物性耳聋敏感人群0.3%

每年出生0.1-0.3%听力障碍孩子,每年新发耳聋患儿6-8万名

我国听力言语残疾者中7岁以下的聋儿达80万人

GJB2

临床表现:GJB2基因突变所致的耳聋患者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学语前聋,临床表现为先天性中重度耳聋,前庭功能基本正常,双耳听力多成对称性,听力损伤大多数无进行性发展,但在少数病例也存在临床表型的异质性。

检测意义:GJB2基因突变所致的耳聋在儿童非综合征性遗传性耳聋中占40% ,患病约80%为中重度耳聋,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由于GJB2基因突变的特性,符合耳蜗移植的一些条件,在出生后18个月内可进行耳蜗移植。避免由聋致哑。

目前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以助听器和电子耳蜗治疗为主!避免强噪声,避免头部外伤,禁用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耳毒性药物。

线粒体12S rRNA

AmAn致聋的病人分两类:一类因接受了毒性剂量的AmAn而致聋,这类病人多无遗传背景。另一类接受了常规剂量或极小剂量的AmAn而致聋,这类病人多有母系遗传背景。

临床表现:母系遗传,药物性耳聋,大部分表现为出生时听力正常。文献尚有报道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性耳聋、迟发性耳聋。如果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后,即便很小剂量,也可导致不可逆的致残性耳聋发生,年龄越轻,应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出现的听力损失越重,甚至一针致聋。

检测意义:药物性耳聋基因携带者及其母系家庭成员应禁用氨基糖甙类药物。通过对基因突变的检测,可以控制药物致聋的风险。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的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2-3万的速度递增 。

PDS

临床表现:PDS基因突变能够导致前庭导管扩大,这是已明确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双侧波动或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前庭水管扩大或内淋巴囊扩大,大部分患者出生时即可表现为重度、极重度耳聋,少部分患者出生时可能听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极少数甚至可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随着年龄增长听力逐渐下降,最终至全聋。因坠床、儿童玩耍或体育活动中的轻度碰撞或感冒可以造成明显的听力下降,亦存在物明显诱因而发生听力下降的情况。

检测意义:有利于及早指导患者的生活,早期预防控制耳聋的进展,患者需严格防止头部外伤,不参加剧烈体育活动,防止头部倒立,尽量防止感冒,不要用力抠鼻或咳嗽,勿用耳毒性药物,远离噪声。

GJB3

临床表现:语后高频听力下降。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

检测意义:携带率低,基因型与表型关系不紧密,甚至在临床上发现纯合突变携带者的听力正常,因此此突变可能不是耳聋的唯一病因。

儿童听力筛查方法

儿童的听力是每个家长都特别关心的,因为儿童的听力如果出现了问题,不但会影响到以后的语言功能,而且更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和以后的交流,所以很多的家长想全面了解一下儿童听力筛查方法,下面内容就做了具体的介绍,你可以来全面的了解了解。

1.正常分娩: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作为一线初筛工具。所有新生儿在出院前均应接受听力初筛;未通过初筛的应在出生42 d内进行复筛。复筛时一律双耳复筛,即使初筛时只有单耳未通过,复筛时亦均应复筛双耳。复筛仪器同初筛。

2.入住NICU的新生儿及婴儿:病情稳定,出院前应施行AABR筛查,以免漏掉蜗后听力损失(如听神经病)。未通过AABR测试的婴儿,应直接转诊到听力中心复筛,并根据情况进行包含诊断性ABR在内的全面听力学评估。

3.在1月龄内再次住院治疗的婴幼儿(无论住NICU或普通病房):当伴有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可能时(如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或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等),出院前应复筛听力。

4.在听力筛查时除力求发现已经存在的听力损失外,还要通过分析病史和家族史,了解受试者是否有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可疑者应对其听力进行定期跟踪和随访。

以上就全面介绍了儿童听力筛查的方法,所以在全面了解以后,很多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为了能保障自己孩子的听力正常,所以在了解以上儿童听力筛查的方法以后,一定要根据以上的介绍,尽快的通过儿童听力筛查,保障自己孩子听力的正常。

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所有出生的宝宝都应该接受新生听力筛查。

因为有的宝宝出生时看起来很健康,但可能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出现听力问题了。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

如果宝宝在出生后不能及时的对宝宝做听力的检查,那就不能及早的发现宝宝的听力症状了,这对宝宝以后的语言已经智力发育是很重要的哦。

如果2-3岁才发现宝宝有听力问题的话,就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 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

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只有对新生儿做早期的听力筛查才能发现宝宝的听力是否有出现受损的情况,如果有的话,及时的治疗就能挽救孩子的健康,对于以后宝宝的发育是有帮助的。

基因检测耳聋早发现

SLC26A4基因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此类耳聋的特点是出生时听力多正常,生长过程中听力在诱发因素的刺激下呈波动性的下降,最终发展成重度耳聋或全聋。

此类聋人一般在首次或多次听力下降发生后才会就诊,对于此类听力下降可以按突发性耳聋进行挽救性治疗,治疗及时的情况下部分患者听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后还要对患者进行预防听力下降的指导,如避免头外伤、剧烈体育运动、禁止倒立、预防感冒、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和擤鼻等。在新生儿,如果通过基因筛查发现并通过颞骨CT证实个体患有大前庭水管后,则可以对其家长进行预防指导。

致聋基因诊断就是通过对病人的DNA检测,发现是否有致聋基因,从而明确病因,对耳聋的再次发生具有良好的预防意义。目前研究表明,耳聋患者中约50%的耳聋为遗传性耳聋。

GJB2是导致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最常见的基因,在我国约有21%的先天性耳聋患者与该基因相关,其次为PDS基因(即大前庭导水管,在我国接近20%)和线粒体DNA A1555G 突变(1%~2%)。确诊为遗传性耳聋的患者,如果在择偶时避免选择与自己相同致聋基因的聋哑人,就可以有效降低生育聋儿的风险率。

举例来说,目前约21%的耳聋者是上面所提到的 GJB2相关性耳聋,如果这21%里的耳聋者相互之间婚配,即双方都是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那么他们生育的下一代100%是聋儿;如果GJB2相关性耳聋者从余下的80%耳聋者(即非GJB2相关性耳聋者)中选择配偶的话,那么生育聋儿的风险性将大大降低。

遗传性耳聋有的能避免

曾生育过一个遗传性耳聋孩子的夫妇,如果想生育第二个孩子,理论上还会有25%的几率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耳聋儿童。但是,如果在母亲怀孕第十周的时候进行产前诊断,即通过取得少许胎儿组织进行基因诊断,就可以准确预测胎儿出生后的听力情况,从而避免生育出相同的聋儿。

那么,哪些遗传性耳聋可以预防或通过及时治疗来延缓听力下降呢?

首先是与药物性耳聋密切相关的母系遗传线粒体突变相关性耳聋。我们此前研究发现,国人出现线粒体基因的两种突变后,就可能会导致这些突变基因的携带者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这就是携带此突变的个体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能导致或者加重耳聋的原因。但是如果通过基因检测能够提前知道自己和家族成员携带这种突变,从而避免接触氨基糖甙类药物,则完全可以避免耳聋的发生。这也正是耳聋基因检测的意义所在。

另外一种可以通过有效手段延缓听力下降的耳聋类型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此类耳聋的特点是出生时听力多正常,但患者成长过程中在诱发因素的刺激下,听力呈波动性下降,最终发展成重度耳聋或全聋。此类聋人一般在首次或多次听力下降发生后才会就诊,有可能耽误治疗时机。事实上,只要治疗及时,部分患者的听力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另外,在进行治疗后还要对患者进行预防听力下降的指导,如避免头外伤,不做剧烈运动,禁止倒立,预防感冒,尽量避免用力咳嗽和擤鼻等。在新生儿时期,如果通过基因筛查发现并通过颞骨CT证实个体患有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可对家长进行预防指导,及时进行干预。

唐氏筛查如何选择

唐氏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色体病,我国大约每20分钟就有一位唐氏儿出生。唐氏儿由于智力严重低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并且携带多系统并发症,终身无法治愈,因此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定期到医院做检查的准妈妈,医生一般会建议做唐氏筛查,以筛查腹中宝宝是否有先天愚型。但是这项检查出具的结果却仅是风险预测,没有确定的结果,令准妈妈们纠结万分、无所适从。

唐氏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随机性,随着环境污染加剧、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孕期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的机会增加,都可能对胚胎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目前的唐氏筛查可查出60%~70%的唐氏儿,因而产前的唐氏筛查十分必要。一些孕妇表示,既然唐氏筛查的结果是高风险的不一定会患病,低风险的也不是绝对无风险,这个灵活的结果几乎等同于没结果,那还查这个干什么呢?

其实,产前筛查并不是确诊,只是一种风险预测。筛查结果为高风险的,表示孕妇生患儿的可能性较高,但没必要过分恐慌,做个羊水穿刺检查胎儿染色体就可得到确诊;结果为低风险的,表示生唐氏儿的可能性较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可能性,因此低风险的孕妇也要定期产检,通过彩超等手段尽可能发现胎儿是否有出生缺陷。

目前,国内部分大医院推出的唐氏综合征基因筛查法,将极大改变这种状况,让准妈妈们不再纠结。如上所述,鉴于医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与个体存在的差异等原因,目前唐氏综合征的常规检出率仅为60%~70%,高风险的要做羊水穿刺以进一步诊断,一般做70个羊水穿刺会确诊一个唐氏儿。但羊水检查毕竟是有创伤性的检查,或多或少有一些风险存在,对家庭和孕妇都有一些压力。而基因筛查新技术将极大改变这一状况,可高达99%的检出率,一旦检查为高风险的,绝大多数是真正的唐氏儿。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的基因筛查仅是针对21三体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基因筛查适合以下产妇:常规“筛查”高危、高龄孕妇,不愿意接受羊膜腔穿刺的孕妇;珍贵胎儿(如试管婴儿、反复流产保胎),担心穿刺风险的孕妇;常规“唐筛”高危、高龄孕妇,出现其他情况(如乙肝大三阳、前置胎盘伴出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持续升高)或其他不适合进行羊膜腔穿刺的孕妇;早孕彩超NT增厚(≥2.5mm),不愿等到中孕期行羊膜腔穿刺的孕妇;错过常规“唐筛”时间,想要进行“唐筛”的孕妇;超声发现与“21三体”相关超声异常指标;其他要求进行基因筛查的孕妇。

遗传性耳聋的预防方法

由于耳聋具有遗传性的特征,聋人之间的婚配要有遗传咨询师的指导可以避免再次生育一个聋儿。近亲结婚,仍然要避免。对于已经有了一个聋儿的家长,要第二胎之前,要进行聋病基因诊断,家长及聋儿均应进行检测,这样可以指导生育第二胎,可以获得生育一个正常听力儿的机会。

目前,我们又倡导对于每一个新生儿在进行听力筛查的同时进行基因筛查,以便每一个新生儿在其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清楚其内在的优势和劣势,能够做到清楚科学地应对由于本身基因缺陷而面临的听力危机,可以有效地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孩子在一个健康的听力状况下成长。

因此,当对遗传性耳聋的了解越多,具有预防遗传性耳聋的能力就愈大。加强宣传和科普知识对于预防遗传性耳聋是一个非常有效手段。

以上就是关于遗传性耳聋的预防方法,如果有耳聋的患者,正准备要生育宝宝,一定要咨询相关专业医师,再做生育的计划。

基因检查能够查出癌症吗

目前已经发现,有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基因有 关,这些异常的基因还可能影响到治疗及其效果,深 受癌症困扰的癌症病人及其亲属朋友对其更为关注。 有些“专家”或个别机构利用这一点,宣称通过基因检 查,一滴血或者唾液就能让你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受 癌症甚至糖尿病、高血压、老年痴呆、肥胖、乙肝的困 扰,他们纷纷在各种健康体检项目中,针对有经济实 力的人群推行含有基因检查的“白领套餐”、“粉领 套餐”。其实,现在少数医院里应用的基因筛查,主要是 针对一些由个别基因突变引起的罕见遗传性疾病,还 有极少一部分基因分析在预测......

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查

父母都希望自己生下的孩子是健康的,但是,生下的孩子是有缺陷的情况却时有发生,其中,生下的孩子有听力方面的缺陷更是成为焦点。

从2012年4月开始,北京市政府应用耳聋基因检测芯片为全市新生儿进行筛查,随后许多地方也开始陆续进行此项筛查。生物科技已经在民生大众中广泛应用。这种技术,只需几滴血,花费时间和金钱也不多就能找出许多跟耳聋相关的基因。

进行筛查的目的是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中国聋人群体中携带线粒体基因突变的个体占到4.4%,后代携带此类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如不能及时筛查和预防,其家人也会有机会因为使用药物而致聋。

耳聋基因检测芯片的出现,可以避免潜在的药物性致聋,实现了对聋人及其亲属、已经生育了聋儿的听力功能正常夫妇进行指导,降低生育聋儿的几率。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哪些人需要做耳聋的基因检测,相信大家现在应该了解哪些人需要做耳聋的基因检测了。许许多多听力功能正常的人有条件的话也是可以做个基因检测来预防此类现象的发生,出现听力功能异常时一定要到专业的医院检查治疗,找到致病根源,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多学习相关的预防知识,避免悲剧重演,同时也要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

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查

遗传性耳聋在出生听力缺陷中所占比例可高达50%。聋病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是否是遗传性聋,聋病基因的常规检测包括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GJB2基因、PDS基因、GJB3基因等。耳聋基因检测的方法很简单,只需采少量静脉血送聋病分子诊断中心检测3~7个工作日即可知道结果。

线粒体DNA A1555G基因突变与氨基糖甙类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耳聋关系密切。GJB2基因和先天性聋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先天性聋患者中携带有GJB2基因突变的约占20%。PDS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大前庭水管综合征。GJB3基因突变相对较少。上述4种基因突变引起的耳聋约占整个遗传性耳聋的80%。进行这4种基因的检测,可以明确大部分遗传性耳聋的原因。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对20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进行聋病基因筛查,已确诊隐性遗传性聋83例检测阳性率很高,占40%以上。

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查

1、夫妻一方为耳聋患者,或家族中有先天性耳聋患者。

2、已经生育一个聋儿,计划再次生育的夫妇。

3、耳聋青年面临婚恋时,想规避生育聋儿风险的。

4、耳聋患者希望了解自己致聋病因的。

5、正常夫妇希望对新生儿进行耳聋风险评估的。

哪些癌症会遗传 甲状腺癌

多于3例遗传概率超9成,临床中发现,如果家族中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子女和同胞兄弟姐妹中有3例或3例以上病人,那么这个家族具有遗传性的概率会超过94%。所以,如果家中有2-3个患过甲状腺癌的亲属,建议及早进行预防和基因筛查。

六成先天性耳聋缘于遗传

在各种先天性致残疾病中,耳聋排名第二。我国每年新增数万名患儿,仅长宁区,每年就有四五百名新生残疾儿。如康复治疗不及时,还会带来“十聋九哑”问题。

60%的先天性耳聋是由于遗传造成。经长期研究,该所已查明导致国人耳聋遗传的三种主要基因,通过基因检测,可判断聋人及有家族病史的健全人是否属于遗传致聋基因的高危人群,并预测其子女出现听力残疾的概率。

耳科学研究所博导杨涛还指出,在无家族史的健全人中,也有5%携带某种致聋基因,如伴侣不巧携带同种基因,即使双方都是健全人,也会生出聋儿。因此,普通人也有必要进行致聋基因筛查。

智力残疾遗传概率最高

我国每年新生缺陷儿数量约占全球1/5,而七成残疾人系出生缺陷所致。长宁区残联在工作中发现,智力、精神是遗传概率最高的两种残疾。最近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上海6.5万名智力残疾人中,13.7%系遗传造成。长宁区有133户已婚育的智障人士家庭,生育智力和精神残疾子女24人,遗传比例惊人。视力残疾的遗传倾向也很明显,上海盲童学校就有不少祖孙三代先后就读的情况。

可惜,目前还未找到针对这三类残疾的有效基因筛查办法。由于缺少科学数据支撑,针对遗传高危人群的劝说有时难以奏效。

三十几岁的人会得乳腺癌吗

乳腺癌的发病期从18至70岁不等,年龄多在30至60岁之间,尤其是生育期、更年期是女性乳腺癌的高发阶段,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超过10年以上的妇女应密切监测,有条件的应进行基因筛查。

相关推荐

为何要进行儿童听力筛查

国内外研究表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使患儿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减少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减少患儿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2004年12月,我国卫生部向全国颁布文件,首次正式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纳入到《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强调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即运用快速、无创的技术对出生后3-7天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听力检测,未能通过筛查者1个月或42天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到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详细听力检查,确诊听力

听力筛查未通过意味着什么

目前,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住院期间都要求进行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家长会表示担心和害怕,甚至焦虑。那么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就说明孩子的听力有问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可筛查的几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发现听损伤患儿,并且尽可能早地对其实施干预,使其言语和智力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当,从而改善听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

新生儿听力筛查对象主要有2种,一是所有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二是对具有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新生儿。 听力障碍高危因素: 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及以上者; 2. 早产(小于26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3.高胆红素血症; 4.有感音神经性和( 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关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者; 5.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 6.颅面部畸形,包括小耳症,外耳道畸形,腭裂等; 7.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等。 8.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 9.出生时有缺氧窒息史,

神经性耳聋患者都要做哪些检查

神经性耳聋要做的检查: 音叉检查:tuning-fork test是鉴别耳聋性质最常用的方法。常用C调倍频程五支一组音叉,其振动频率分别为128、256、512、1024和2048Hz。检查时注意:a应击动音叉臂的上1/3处;b敲击力量应一致,不可用力过猛或敲击台桌硬物,以免产生泛音;c检查气导时应把振动的音叉上1/3的双臂平面与外耳道纵轴一致,并同外耳道口同高,距外耳道口约1cm左右;d检查骨导时则把柄底置于颅面;e振动的音叉不可触及周围任何物体。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 1.林纳试验Rinne test,

染色体的魅力基因

男人往往比较怀疑魅力这东西,而更在乎强健、训练有素、坚定。事实上,魅力虽不能完全代替能力和品格,却是人际交往的有力武器,它是从我们的Y染色体召唤而来的力量。 1.全神贯注 克林顿最强的一点就是他让每个家庭主妇相信他理解她们的各种痛苦和难处。他似乎滥用了这种天赋,不过根据他的职业特点而言,也无可厚非。克林顿善于从别人脸上发掘一些人的特质但决不盯着人不放。因为女人们说这样不仅无法让她们联想到什么与魅力有关的词,只会让她们心里发毛。至于对男人,如果有人死命瞪着我,我会生气而反抗,“喂,别老盯着我看,你让我很难受

孕妇地中海贫血筛查作用

地中海贫血:一种遗传病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南方地区,每10个人当中,就有1个人带有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遗传基因。 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它的发生是因为基因异常导致了血液中红细胞中最重要的物质——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因此变得容易破碎,这就发生了溶血,造成贫血。 根据基因异常位置的不同,地中海贫血分为α型和β型等;根据贫血的严重程度,地贫又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 轻型者一般没有症状,也不需要治疗,因此给人一种“健康无病”的假象。 但是,一旦夫妻双方都是携带了地贫基因、看起来又和正常人无异的轻型

小儿听力筛查要做什么

新生儿听力筛查注意事项 筛查前: 1、认真听筛查人员讲解听力筛查的意义和方法;仔细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 2、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宝宝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如宝宝烦躁、哭闹会影响测试结果,因此听力测试前家长应尽量把宝宝喂饱使其进入睡眠状态。 3、给宝宝换好干净尿布,使其舒适不哭闹。 4、给宝宝选择厚薄适度的包被,薄则易受凉,太厚则会影响操作。 筛查中: 1、保持安静,避免交谈;关闭一切通讯设备,避免出现噪音。 2、保持宝宝在筛查的正确姿势,露出测试耳,避免遮盖。 3、测试时家长可将手轻轻扶按在宝宝肩部,使其有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类型

与其他筛查一样,新生儿听力筛查也有全体人群筛查( universal screening)和目标人群筛查( targeted screening)两种。 全体人群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也称普遍筛查,即对每一出生的新生儿都要进行筛查。目标人群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仅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筛查。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都有高危因素,因此,仅仅对目标人群进行筛查势必会漏诊一些患儿,全体人群筛查应该是努力的目标。只是由于全体人群的筛查成本较高,对组织工作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先从目标人群筛查开始着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

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可筛查的几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发现听损伤患儿,并且尽可能早地对其实施干预,使其言语和智力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当,从而改善听损伤患儿在社会交往、教育和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因此,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至关重要。目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在我国大中城市已广泛开展,2003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

专家教你发现新生儿的听力异常

新生儿2~7天可进行听力筛查 麦飞主任指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耳聋的重要手段。麦飞建议家长要积极主动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参加新生儿听力筛查。据介绍,新生儿2~7天可做听力筛查,只要孩子安静,常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检查过程可在1~2分钟内完成。 家长发现孩子听力异常的方法 由于孩子不会表达,一些没有给孩子做听力筛查的家长,通常要在孩子2岁左右才会发现孩子有无听力语言障碍,而这时候已经错过语言和听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孩子康复的机会很小。 因此平时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听力是否异常:孩子刚一出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