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让宝宝独睡父母别犯这3种错误

让宝宝独睡父母别犯这3种错误

误区1:在睡前谈论不合宜话题

YOYO妈:宝宝都已经4岁了,还是没有自己独立睡觉。之前也会跟他说好今晚要自己一个人睡了,宝宝还答应我呢。帮他洗完澡、让他边看电视边跟我们聊天,到点了就让他睡觉,谁知道,他情绪就有点不好了,变得有点暴躁,死活都不愿意自己睡,他爸爸看见他这样子都有点火了。不知道是不是跟他聊了一些不合他心意的话题,才会产生这种变化。

很多父母非常珍惜宝宝睡前的时间,认为是绝佳的亲子聊天的机会,但是谈论不适合的话题非但没有增加亲子关系,反而还会让宝宝产生不愉快的情绪。

事例中的宝宝是从没自己独立睡觉的,也说明了他对于独立睡觉的不愿意,而孩子到了4岁,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他开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可能会以“不听你话”来对抗你的主张。睡前或许谈论了一些他不喜欢的话题,例如“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情”“是不是惹老师生气了”,这些都会影响到他情绪。脾气暴躁一点的孩子就会以拒绝分床睡来对抗你。

也许你会说,其实那些话题我也只是随便说说,但是有些孩子天性比较敏感就会对你的话认真起来,同样会拒绝分床睡。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每个人第一次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都尽可能令自己的情绪达到最佳状态。更何况是宝宝第一次一个人睡觉呢!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创造良好的睡眠气氛,不仅不让自己发脾气,还要让宝宝保持良好心情,尽量谈一些让他愉快的话题,甚至可以激发宝宝对自己睡觉有所向往的话题。可以给孩子讲讲笑话或故事,让他心情放松。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听轻柔舒缓的音乐。

误区2:过分亲昵让宝宝“吃醋”

志琳妈:我家是男娃,3岁半,我觉得也是到了他要分床睡的年龄,于是,开始让他自己睡觉,但是每一次睡前他都缠着我,有时候甚至推开他爸爸,说“不要、不要,我要跟妈妈睡觉”。有一次,好不容易哄他在自己的房间入睡了,谁知道他半夜又跑来我们房间了。宝宝平时都很粘我的,一看到他央求我“最后一次陪我睡嘛”,我的心就软下来了。

孩子四五岁时,到了男孩恋母,女孩恋父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恋父恋母情结比之前单纯的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有所不同,不但会表现得对父母更加依恋,而且具有排他性,会导致孩子日后缺乏自爱、自律,甚至形成性识别障碍。

事例中的宝宝估计是比较依恋母亲,不允许有其他人“占有”妈妈,所以才不愿意分床睡。另外,父母是不是在宝宝面前做了过分亲昵的动作呢?以至于宝宝到了独睡的时候会比较抗拒爸爸的要求。

夫妻之间或许在宝宝面前不经意地说了一句“亲爱的”,或者一些牵手、搭肩、拥抱的行为,都会令处于依恋期的孩子产生“妒忌”心理。因此,他们会觉得离开爸爸妈妈睡觉,感觉爸爸或妈妈就是被其他人“占去”了。

房门打开让孩子感到安全

尝试让宝宝独立洗澡、吃饭、穿衣服,多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适当“抽身”做别的事情。告诉宝宝“妈妈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宝宝今晚自己睡觉,明天妈妈和爸爸就买宝宝最爱的玩具”,目的是让他知道长大要独立,爸爸妈妈都是最疼爱宝宝的。

当然,在宝宝面前,夫妻的动作也需要检点一下,因为过分亲昵就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不需要他了,认为大人是因为自己碍事才要求分开睡的。

孩子开始独睡时,打开他房间的门,父母也打开自己房间的门,让两个小空间连接起来。这样,孩子会感到还是和父母在一个房间里睡觉,只不过不是在一张床上。

误区3:爸妈“心太软”

腾腾妈:小妞4岁2个月,让她独睡吧,她最拿手的好戏就是哭闹,大半夜的大哭,人家邻居还以为发生什么事情呢!临睡前,她不愿意就哭,我人比较心软,一听到她就不舍得她一个人睡;半夜的时候也是,哭着跑来我的房间,老公眼困就干脆叫她睡下来,我也是这么想。第二晚,我坚持不让她跟我们睡,她哭闹,之后恶性循环……

很明显地,小妞是在父母的宠爱之下成长的,因此会形成娇气的性格。对于孩子来说,一个人睡觉就意味着独自面对黑暗,对于一个娇气的小女孩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再加上,父母的心软,也会助长她的娇气,她会变得更加不愿意一个人睡觉。

独睡的最初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宝宝的坚持和适应,同时更需要爸妈的坚持。独睡是种习惯,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坚持,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形成。但有的爸妈分床后一见宝宝哭闹,就坚持不下去了,让宝宝又回来和自己睡。这样的爸妈往往太溺爱宝宝,下不了决心。只有持之以恒,好习惯才可能日趋巩固哦。

告诉宝宝独睡是长大的象征

在分床睡之前,可以跟宝宝沟通好,跟他说“你现在长大了,长大的孩子都会自己睡觉的,邻居的小姐姐也是自己睡的。你也是跟小姐姐一样长大了,所以要一个人睡觉了。”

有达人妈妈分享经验,带孩子外出的时候,都会说“宝宝快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学会自己一个人睡觉了,很勇敢!”尽管孩子还没真正开始独睡觉,但是被妈妈这么一说,他自己也慢慢尝试着独睡觉了。

这时如果孩子需要,可以给他找一个替代物。例如,让他抱着妈妈的枕头睡觉,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娃娃睡觉等。时间长了,孩子适应了一个人独睡时,父母可撤掉替代物,但切不可操之过急。

让孩子更有幽默感的三种游戏

研究表明,人的幽默感大约三成与生俱来,其余七成则须靠后天培养。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可以帮助父母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游戏一:做鬼脸

适合0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研究表明,刚刚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成人简单的面部表情,一些有趣的面部表情是培养宝宝

幽默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游戏方法:

1、对着孩子吐舌头,观看宝宝的反应。注意吐舌头时,速度要比较慢,以便孩子能够完整地观察到父母吐舌头的全过程,并学习模仿。

2、瞪着眼睛,使劲鼓起腮帮子,将宝宝的两只小手放在腮帮子两侧,轻轻地挤压腮帮子,然后往外吐气。

3、让孩子抓父母的耳朵,当他抓到耳朵时,对着他吐出舌头。

4、让孩子去摸父母的鼻子,当他摸到鼻子时,使劲皱眉,缩紧鼻子上部的肌肉。

贴心提示:

1、和比较小的孩子做这个游戏时,父母处于主导地位,重心在于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从这种游戏中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并尝试学习父母的动作。

2、和大一点的孩子游戏时,要让孩子成为游戏的主导者,重点在于鼓励他创造性地玩出更多的花样。

游戏二:呵痒痒

适合1岁半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让孩子开心地笑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孩子天性好动,一些花样翻新的动作会带给他更多新鲜感,提高他参与的积极性,让他在活动中笑声不断。

游戏方法:

1、将孩子抱在怀里,呵他痒痒,让他在父母的怀里嬉笑着挣扎躲闪。然后停一会儿,当他期待父母再次呵痒痒时,继续游戏。

2、和孩子面对面坐在床上,以伸直胳膊恰好触碰到手指尖的距离为宜。父母身体前倾呵孩子痒痒,直到宝宝仰身倒在床上。然后父母坐直,等待孩子来呵痒痒。如此反复。也可以不设规则,大家瞅准机会出击,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

3、和孩子面对面站着,伸出胳膊呵他痒痒,追着他跑。

反过来,当孩子追着父母跑时,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父母可以假装跑不过,让他呵痒痒,然后缩成一团,不停地挣扎,用显得一败涂地的样子来逗他开心。

4、父母装出一副吓人的模样,张牙舞爪地假装要呵他痒痒,但并不真的呵他痒痒。让他体验到不同的幽默方式。

贴心提示:

1、和孩子玩这个游戏时,除了实实在在呵他痒痒之外,更多地要通过各种夸张的表情与动作来增强游戏的趣味性,让他在父母这样的反应中学会表达自己的幽默感。

2、和孩子嬉闹时要有张有弛,免得孩子过于兴奋而被呛到或者磕碰到。

游戏三:装傻

适合2岁以上孩子

推荐理由:

一些超乎寻常的行为与语言里面常常包含了更多幽默的元素。故意出错,一些看起来毫无意义但是与平时表现截然不同的行为都是训练宝宝幽默感的好素材。

游戏方式:

1、和孩子一起发出一些傻乎乎的声音,比如“哇啦啦啦”、“嗯……”、“蒙……”,然后大家一起哈哈大笑。

2、做一些违反常规的动作,比如假装搞错了,把袜子当帽子戴在头上在宝宝面前走来走去,然后恍然大悟似地发现自己的错误,装出一脸羞愧难当的模样。

3、故意说错话,比如把“妈妈”说成“爸爸”,“爸爸”说成“宝宝”,“电

冰箱”说成“电视机”等等,说的人一本正经,旁边别的大人则哈哈大笑。

听到别人笑,说的人则故意装出一副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哈哈大笑的样子,傻傻地追问:“你们笑什么?快告诉我,你们笑什么?”。

4、故意做错事或者说错话,然后自己恍然大悟地说:“哦,我说错了”。“呀,我又做错了。”假装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并且一副十分懊悔犯了错误的样子,但是就是不改正,偏偏总在犯同样的错误。

贴心提示:

1、在和孩子游戏时,父母要全副身心地投入,不能以敷衍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2、设计这种游戏时,最好能有些喜剧性的冲突效果,以增强游戏的幽默成分。

亲子游戏需要注意的问题

谁都知道亲子游戏的好处,用心的妈妈更是恨不得一天到晚利用这个法宝,把宝贝支使得团团转,让他分毫不差地朝着自己心仪的目标全速前进。殊不知,错误的亲子游戏方式也会给宝贝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不良影响。爱子(女)心切的妈妈们,你们明白自己做错什么了吗? 玩亲子游戏时候注意的问题-妈咪不要犯的错误:

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十分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纠正法: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让宝贝在游戏中通过模仿与创造性地积极参与,学会以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

喜好衡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行为,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如何教孩子学会认错

小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霸王”,到外面玩时,不是推倒邻家妹妹,就是一脚踢哭比他大的小哥哥,妈妈总是不停地应付小龙闯的祸,可小龙自己连个“对不起”都不说。

一次,爸爸带小龙到叔叔家做客,小龙和妹妹一起玩“过家家”,玩着玩着,俩人就为谁扮演警察而吵起来,小龙一把将妹妹推倒,妹妹哭着向小龙的爸爸告状:“他欺负我!”爸爸拉过小龙要他向妹妹道歉,小龙不说话。眼看爸爸伸出手就要打自己了,小龙不服气地拉着长声说:“我错了,哼!”看着小龙一副不知错的模样,爸爸真是又急又气。

专家诊断:

幼儿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足,不知道改正。随着道德感、羞耻感等高级情感的发展,幼儿将逐渐学会知错就改。父母应正确对待幼儿所犯的错误,避免使用责骂、逼迫等粗暴方式,这不仅不会帮助幼儿认识错误,反而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

教您几招:

1、让宝宝学会认错。宝宝没有学会道歉,可能是因为不懂得是非概念,不知道生活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更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改正错误。因此,父母切不可对宝宝动辄责备,应耐心地告诉宝宝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

认错需要一定的勇气。宝宝不敢认错,可能是害怕承担后果,父母应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告诉宝宝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改了就是好宝宝,避免宝宝产生畏惧感。

2、宝宝犯错要及时纠正。当宝宝做错事时,父母应及时地给予教育并纠正,让宝宝知道错误不是不可挽救的,只要改好了,就可以得到原谅。父母千万不要在宝宝做错事后,一味地批评、指责宝宝,这样易导致宝宝产生逆反心理,以后犯错时就会总想找借口推托。

对懂得道歉但又频繁犯错的宝宝,父母不仅要注意宝宝的言语道歉,更要关注宝宝改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如何处理宝宝所犯错误的方法,比宝宝犯的错误更值得父母思考。

3、父母应学会向宝宝认错。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父母向宝宝道歉,会丧失自己的威严,所以,不少父母为了维护作为大人的面子,仍然坚持即使做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

研究显示,父母向孩子认错,不仅可以融洽家庭关系,并且可以用现身说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有错的时候,认错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父母向宝宝认错,不仅不会因为认错而丧失尊严,反而会让宝宝更加尊敬。

爸妈故意犯错更有利孩子成长

父母“犯错”促成长

教育孩子可以不用一本正经,融入一些另类的方式,故意犯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让孩子自动“找茬”,寓教于乐。家长故意犯错时,宝宝会对大人的“错误行为”加以关注,当出现与以往认知有偏差时,基于人类的的通性,他会指出错误,帮忙爸妈修正行为,这样通过侧面的教育,一来强化了正面的行为模式,二来间接锻炼了宝宝的观察、分析等能力,也让宝宝无形中增强了自信心,变得更加独立。

我们会发现,宝宝会因为大人无意中犯的一些小错误而被逗得哈哈大笑,并在发现错误中获得成长。适合我们犯的小错误,通常有以下几类:

违反常规

打破以往正常的秩序,反其道而行之,让宝宝自己发现其中的错误并更正。

例子:平时给宝宝穿衣服都是由内到外,突然有一天一反常规,先长裤再短裤,先鞋子后袜子。当宝宝意识到这种颠顺序,一边会享受这种特殊幽默,一定会急于指出,进入“找茬”模式,从更正错误的过程中,宝宝除了了解穿衣方面的逻辑关系,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自然而然也得到了提高。

故意装傻

偶尔装傻,故意很笨拙地去做一些事情。

例子:故意掉手机或其他东西在地上,假装到处找不到,一脸心急如焚却又无奈的样子。宝宝乐于表现,会屁颠屁颠过来主动帮忙。当宝宝找到东西以后,会觉得大人也这么笨,和小孩一样,也会有做不好的时候,通过这些行为让宝宝锻炼了观察力,也增强了自信心,更激发他的协作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

颠倒黑白

不管是做家务,还是跟宝宝玩游戏,我们都可以利用宝宝已经掌握的一些概念来颠倒黑白,给他一个指出爸爸妈妈错误的机会。

例子:妈妈在茶几上挑苹果,并自言自语要挑一个最大的给奶奶,用夸张的行为和语言吸引宝宝参与,故意把最小的说成最大的,让宝宝“无意中”发现还有更大的,进而锻炼了宝宝的观察力。

父母可以故意的犯一些早教小错误,让宝宝指出来,可以间接有效的促进宝宝成长。以上只是一些例子,家长们可以加以发挥,用更多好玩的方式让宝宝全面成长。

宝宝为什么动不动就发脾气

1.脾气受父母影响

爱发脾气的宝宝可能也有一对脾气不好的爸妈。其次,爸妈教育孩子态度不一致,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红脸,会让宝宝觉得有“靠山”,更喜欢哭闹、无所顾忌的发脾气了。所以,像这种情况的宝宝需要爸妈自身先做好榜样。

2.发脾气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

当父母总是太忙而忽略了宝宝时,宝宝因为受到冷落常会借助哭闹来吸引爸妈的注意力,如果可以的话,爸妈要经常放心手头的事情,多陪陪宝宝。

3.想逃避责任

有的宝宝犯了错自知会受到父母责骂,就用哭闹来转移爸妈的焦点。这种情况下,如果宝宝是无意犯错的,那爸妈要轻轻告诉宝宝下次注意就好,不要责骂;如果是故意犯错,该批评还是得批评,让孩子知道发脾气不能逃避责任。

宝宝学说话的三个误区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禁区二:过多使用叠词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破禁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禁区三: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犯禁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怎样应对爱“耍赖”的宝宝

1孩子为何爱耍赖

为人父母者,也总是因家里的宝宝听话乖巧,而感到骄傲、宽心。但是有些爸比妈咪也会发现,为什麽家里的宝宝总是爱耍赖、不听话,同样的规矩即使重申了好几次,软硬的手段兼施,最後还是以宝宝的哭闹来结尾?其实父母只要以同理心来了解宝宝,并从日常生活建立规矩,甚至以身作则,才能让宝宝了解好规矩的意义与重要性!

孩子,你为什么要耍赖?

当宝宝出现耍赖、不听话的情形时,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背後一定有其动机与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责骂宝宝脱序的行为。

一、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但却尚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面对大人的规定而有所意见或者不满时,碍於表达的不完整,或者是不懂得如何说明,便会以反抗、不听话的表现,做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二、做为引人关注的手段

当宝宝乖巧听话时,父母可能因其他忙碌的事情而忽略对於孩子的关心,因此当孩子发现耍赖、不听话时,可以得到父母或长辈的更多关注时,就可能一反常态出现野蛮不讲理的举动,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2如何对付爱耍赖的宝宝

三、曾因耍赖尝到甜头

孩子因不听话而受到斥责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藉由「哭闹」来耍赖,家长若因心疼或者是管教方便,而答应孩子的要求以求停止其哭闹的行为,便会建立孩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哭闹就有糖吃,此後一遇到类似的情形,便学会沿用这套坏习惯。

对付耍赖宝宝该怎么办?

了解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之後,除了设身处地的关怀宝宝、与孩子沟通、了解他的需求之外,当孩子已建立错误的价值观时,就要进一步予以导正:

处理孩子耍赖的当下反应

当孩子耍赖时,千万不要轻易妥协,父母的态度更要坚定,只要孩子发现哭闹与耍赖无法达到他所预期的目的时,自然就会停止,事後父母则应再藉机教育,告知守规矩的真正理由,不可当场就以太过情绪化的语气或用词来告诫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了解守规矩的用意,而不是因畏惧责打而停止错误的行为。

3鼓励孩子正确的表现

日常规矩的建立

宝宝会耍赖,通常都是因为事情不如他的意,因此平时父母就应建立生活的规矩,通常就是对於玩具、零食的规范,并和孩子一起沟通、讨论,让孩子真正因了解而有遵守的意愿;而订定的规矩要明确,也不要随意更改,以免让宝宝产生观念的混淆。另外家长最好也能以身作则,方能让立下的规定更加具有说服力。

鼓励孩子正确的表现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订定了规矩之後,要让孩子认清是非的最好方式,就是在事实上给予明显的区隔,当孩子因表现良好受到鼓励时,自然能强化规矩的正面意义;孩子犯错时固然也要给予处罚,但不宜太过放大,把焦点放在宝宝的好行为上,他会更乐於表现喔!

小编后记:

每个人都需要拥有自己不被打扰的空间,当然孩子更不例外,因此父母在教养孩子时,不要时时刻刻都以规矩框住孩子的生活,不让他有喘息的空间,让孩子自己思考正确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反而能提高孩子实践的意愿,更何况人都是会犯错的,有失败,才能有所借镜与成长,有时不妨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不守规矩的後果,得到的经验会更为深刻与珍贵。

亲子游戏中的六种错误做法!

错误1:急吼吼地干涉宝贝

对宝贝来说,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游戏。因此,宝贝的很多做法可能让父母感觉困惑,尤其当宝贝玩一些父母认为不恰当的游戏时,有的父母会急吼吼地跑去干涉宝贝,有的父母却觉得宝贝玩游戏的小模样十分可爱,于是拿宝贝当玩具逗乐,这些都会对宝贝产生不好的影响。宝贝虽然小,但他天生就会察言观色。

因此,父母的任何行为都会在宝贝的小脑瓜里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对宝贝产生不一般的影响。

纠正法

与宝贝建立平等的玩伴关系是亲子游戏的最高境界,这样可更好地调动宝贝游戏的积极性。

错误2:以父母的价值取向来衡量宝贝的游戏

游戏是宝贝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培养宝贝良好性格与行为方式的最佳训练方法。父母不要人为地限制宝贝的游戏方式,或为了让宝贝“学”到“知识”而强迫宝贝玩不喜欢的游戏。

纠正法

让宝贝充分发挥他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做游戏的主人。当宝贝在游戏过程中确实出现无法解决或可能对他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时,父母才有必要介入,并对宝贝加以引导。

错误3:违背宝贝的年龄特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对不同的游戏有着不同的兴趣与热情。比如,故意让手中的物品掉落在地面,让它发出响声,这是1岁左右宝贝乐此不疲的游戏。但如果与2~3岁的宝贝玩这个游戏,他们就会觉得索然寡味,这么大的宝贝可能对玩具更感兴趣。

纠正法

父母应该引导不同年龄段的宝贝尽可能玩出适合他们的游戏,这样才能使他们感兴趣,有助于发展宝贝的智力和想像力。

错误4:认为良好的游戏习惯无关紧要

良好的游戏习惯,会对宝贝的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宝贝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游戏时间等等,这些良好游戏习惯的建立是宝贝理解社会行为规则的最佳途径。

纠正法

玩具玩完了就让宝贝自己收拾好,并物归原处;游戏时间要有节制,不能因为玩而影响吃饭、睡觉等。

错误5:总是剥夺宝贝独自游戏的权利

宝贝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样一直需要有人陪着,他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即便几个月的宝贝,他们也会自得其乐地玩着自己的小手小脚,体验独自玩耍的乐趣。

纠正法

父母要尽可能利用机会鼓励宝贝独立游戏。当宝贝不哭不闹自己玩耍时,不要打扰宝贝。

错误6:在宝贝需要帮助时袖手旁观

游戏是宝贝自己寻求答案的最佳途径。当宝贝热衷于游戏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特别的要求。这时,应尽量帮助他们,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宝贝弄脏衣服或出现别的问题而约束他们。

纠正法

为宝贝提供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如小纸片、种子、泥土、小剪刀、积木、水、沙、颜料、空纸盒等,让他们开动脑筋去游戏。当宝贝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宝贝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只有当宝贝确实不能解决时再给予一些帮助。

教宝宝学说话的三错误态度

第一种: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第二种:过多使用叠词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破禁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第三种: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犯禁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破禁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相关推荐

新手爸妈容易的十宗罪

错误一:担心每一件事 很多新爸爸妈妈会对婴儿的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呕吐、哭闹甚至排泄物感到惊慌。他们会担心宝宝是否已经吃饱或是吃的太少,排泄物次数是否太多或是太少,呕吐太多或是哭闹次数太多等等。记住,宝宝比我们想象的有弹力的多,对于自己比较担心的事可以咨询儿科专家,不要过分的纠结于小的事情。 错误二:不宝宝哭出来 当宝宝哭闹时,爸爸妈妈想要去阻止他,这是很正常的反应。我们会想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帮助孩子解决它。但是,哭闹是婴儿的一部分。宝宝可能是完全没事的:喂饱后,换过干净的尿布后,他们仍

照顾感冒宝宝十大错误观念

错误观念1: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挡 很多父母教导宝宝:打喷嚏时第一反应要用手遮住。虽然遮住的举动是对的,可以避免细菌散播,但是用手遮就是错的。传染疾病医生解释道,因为多数人用手遮住喷嚏或咳嗽后,不会立刻洗手,因此大量的病菌残留在手上,有可能经过碰触,传染给他人,也有可能把病菌再带给自己。 错误观念2:宝宝鼻塞不用特别护理 宝宝鼻塞后会影响宝宝的饮食,眠。由于鼻子不通宝宝在吃奶时需要通过嘴来呼吸着就可能使宝宝吸入大量空气,最终可能会使宝宝发生呕吐或者吐奶,严重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晚上觉时由于宝宝的鼻塞,可

保姆带孩子百依百顺的5大恶果

错误做法一:抱着入 恶果:拖累保姆精神,孩子得不深 宝宝觉一哭,阿姨赶紧抱抱。一来二去,宝宝不但一定要抱着,严重的还非得要阿姨抱着才肯。 对宝宝来说,抱不仅会宝宝得不深,身体蜷曲在保姆的怀中,无法自由舒展,全身肌肉得不到休息,从而影响到眠质量。长时间的抱宝宝养成不抱不的坏习惯,影响正常的身体发育。对保姆来说,如果经常抱着宝宝觉,会严重影响到正常的休息,拖累保姆的精神,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对宝宝过于疼爱或者是怀有害怕心理的保姆们请注意,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对抱说NO,要逐渐培养宝

宝宝觉常的5个错

错误1: 上床太晚。《健康眠习惯,儿童更加快乐》一书作者、美国儿科专家马克·维斯布鲁思博士表示,上床觉时间太晚容易导致更多的“前战斗”(孩子不愿上床而与父母争执)。孩子过度疲劳或兴奋都会导致入困难,即便着也更容易发生夜间惊醒。专家建议:规定每天上床时间,时间一到立即上床觉。 错误2: 依赖摇。孩子每次觉之前,父母总是将其抱在怀中或放入摇篮中摇晃,直到孩子入。然而,维斯布鲁思博士表示,摇之类的运动刺激使孩子无法获得更多深度眠和恢复性眠。专家建议:当孩子哭闹或眠不安时,可通过“摇晃”

宝宝一放下就不停地哭,怎么破

宝宝一放床上就哭,宝宝总是苦恼 那么,宝宝为何放不下? 主观因素:宝宝的本能需求 新生儿初到人间,肌肤渴望爸爸妈妈的爱抚。躺在父母的怀中会宝宝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爸爸妈妈应尽量满足。这也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好方式。但是,父母如果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到孩子熟后才把他放在床上。时间长了,宝宝就有了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觉的坏习惯。 客观因素:错误做法导致坏习惯 很多时候,宝宝的坏习惯都是大人帮他养成的,要改正宝宝的坏习惯,家长们

教育宝宝常见的三种误区

1.完全照书本养孩子 许多年轻父母多数以书为标准喂养孩子,有的过分认真地执行书本上的要求,认为这样才是科学的。比如书上说8个月会爬、1岁半会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宝宝不会,就异常着急,以为是宝宝的智力发育有问题。其实,书本上的知识和要求不一定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相符。有的可能说话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个宝宝的成长路线都是不一样的。 正确做法: 把书作为参考,一旦觉得宝宝与书上说的哪点不一样时,不要着急,综合考虑宝宝的发展,比如不会爬是不是因为穿得多啦,不会说话是不是因为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2.以孩子为中心 有

如何知道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

爸爸妈妈想了解宝宝在幼儿园的情况,可以有很多方式。老师经常会利用“家长园地”、“宝宝生活记录表”、“家园联系表”等形式向你介绍宝宝们一 天的活动内容与生活情况。有的幼儿园还会利用照相、录像等手段将宝宝的一日活动客观地记录下来,在离园时请父母观看。有的还会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将父母 最关注的问题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在线视频等形式及时传达给父母。 如果想和老师当面交流,可以选择早一点去幼儿园或者等老师送走大多数孩子的情况下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 要特别注意,在讨论孩子的问题时,尽量不要孩子在

新手爸妈别闹心科学育儿需理性

1.拥有孩子的夫妻更幸福 很多新手父母面对孩子的哭闹有些不知所措,甚至有时会感到厌烦,有的直接称呼孩子为“熊孩子”或“倒霉孩子”。然而国外有一项研究显示,孩子带给父母的欢乐要远大于烦恼,特别是爸爸可以从宝宝那里得到许多的正能量。所以大家在照顾孩子很辛苦时,不妨先摆正心态,多想想其中的乐趣,而不是以为的抱怨。 2.孩子作为家庭的第一位更快乐 据荷兰研究发现,将宝宝的成长作为父母生活的第一位,家长对生活的理解会更透彻,可以过得更甜蜜。但是在这里父母要注意,关爱孩子并等于溺爱,在孩子错误时,家长应该给予适当的

家庭教育中的三应三忌原则

古有三字经,“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所以很多家长总认为严格就是好的。而有的家长对孩子却是百般迁就、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些都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 一.发现错误,应放手尝试,忌大加谴责、恐吓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可以积累经验教训。许多家长在孩子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其实,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阻止孩子再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反其道而行之。如果处理得当,可

孩子错误怎么教育

父母可以简单示范和说明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会一遍遍模仿,直到学会正确的行为。父母能做的就是这些,剩下的就要靠孩子自己了,他会按时完成。在孩子学会交流之前,父母会包容孩子所错误。而当孩子学会交流之后,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能够听懂他们所提出的要求。 希望孩子不要在墙上画画,因为擦不干净,这对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要求太高,他很难做到;希望孩子马上上床觉,这样第二天他才会感觉更舒服,这也有些太过复杂。孩子不断错或者总是忘了你交代的事情,经常是因为他们缺少活动安排、生活规律或者监督。 从这个角度来看,父母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