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情绪需要管理
愤怒情绪需要管理
愤怒是一种普遍的情绪。有的人很容易激怒,一触即发;有的人永远一副受气包的模样,实际上是把愤怒压在心底;有的人在这里受了气,却到别处发;有的人明明是自己错了,却先冲人发火,转嫁责任……对于愤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办法。
实际上,这些办法,都不是处理愤怒的最好办法。在国外,有很多心理方面的培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情绪管理”,而情绪管理中尤为受欢迎的培训是愤怒的管理。因为愤怒情绪是我们平常最难处理的一种情绪。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应对我们的愤怒情绪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们有权利愤怒。愤怒是自我肯定的表示。一个人从来不敢愤怒,就会失去表达自己想法和需要的勇气。最后要么形成抑郁情绪,要么愤怒积累超过极限而突然爆发。
许多时候我们觉得跟与我们直接产生矛盾的人沟通有困难,于是就不再沟通,而采取别的渠道泄愤。但真正成熟和有勇气的做法,是在产生愤怒的地方解决愤怒。比如与上级之间的冲突,与丈夫或者妻子之间的冲突,要尽量找机会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尝试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许多愤怒是沟通不畅导致的。
还有一些办法来帮助我们处理自己和别人的愤怒:先意识到自己在生气,然后考虑对方,意识到对方也有生气的权利;此后,察觉自己的感觉,是害怕、愤怒还是自责?很多时候,我们是在用愤怒掩盖很多感觉,识别了这些感觉,才会更有效地处理问题;要控制自己不跟着自己的情绪走,也不跟着对方的情绪走;必要的时候暂时离开,好好冷静一下,走之前告诉对方自己会再回来,冷静后往往会对问题有新的看法,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理智得多。
脚底板长水泡非常痒 注意事项
1,日常使用的洗脚盆和毛巾不能共用,以免传染给他人。
2,平常注意情绪管理,情绪管理不当容易发汗,从而加重脚部水泡。
3,不要去触碰和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感染其它疾病。
4,用药治疗前,对鞋袜最好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经常头痛是怎么回事
压抑愤怒情绪
总是憋火可导致背痛,美国《身心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发现,压抑愤怒情绪的人脊柱部位肌肉紧张,下巴发紧或呼吸变浅,可以找个私人空间释放愤怒,缓解肌肉紧张感。
电话使用不当
经常把手机夹在肩膀和耳朵之间会导致颈部和肩膀疼痛,并诱发胳膊的麻刺感,而发短信过多则会导致手指肌腱炎。打电话时,应尽量戴着耳机,发短信时,要尽量用手指肚。
愤怒是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情绪激动的时候,不管是脾气再好的人,也有无法容忍某件事某个人的时候。当愿望不能实现或为达到目的的行动受到挫折时引起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情绪被称之为愤怒。一般来说愤怒被看作一种原始的情绪,它在动物身上是与求生、争夺食物和配偶等行为联系着的。
担忧、紧张、不安、恐惧、不愉快等的综合情绪体验,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焦虑,它是一种复合型的不良情绪,由内心的恐惧不安引发,然后经由一些外在行为表现出来,如:心悸、呼吸加快、口干、胸闷、紧张、担忧、出冷汗、失眠、多梦、运动性不安、小动作增多、坐卧不宁等。内心的不良情绪体验会降低人的耐性,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喜欢的人时就会表现出脾气暴躁,从而引发控制不住的愤怒。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愤怒是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
心理专家认为,人之所以会愤怒,是因为内心的不满,可以是对某件事的不满,也可以是对某个人的不满,一般来讲是一种不良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愤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个人的道德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人而异,脾气的大小不同,愤怒点也有很大的差别。有些人很容易就被激怒,而且从来不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控制不住情绪,有些人很难得发一起脾气以至于一旦爆发会有很大的威慑力。
但是,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愤怒,都是因为外界的事物触动了内心的不安,而行为想要极力维护和掩饰内心的东西,如此表现出了愤怒。而内心的不安全感也正是会导致焦虑的因素,这样看来,内心的紧张不安会使人容易愤怒,如果长期如此便会引发焦虑情绪。可以说,愤怒是短期的不良情绪,如果频繁愤怒势必会导致心理焦虑.
如何进行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的误区
不要忍,一直忍在心里终有一天会爆发;不要乱发泄,在情绪不稳定时,发泄不当可能会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不要逃避,记住逃避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
教你如何破解不同的愤怒
生活并不尽如人意,总有让人挫败甚至想要爆发的瞬间。美国心理学家指出,愤怒只是情绪“冰山”的一角,是被其他情绪(如害怕、怨恨或不安)所引发的。因此,找出引发愤怒的情绪和心理原因,就能很好地管理愤怒。愤怒往往有6种类型,只要找到相应的原因与破解之法,你会发现,管理愤怒不是一个难题。
炸药型
一点就着劝不住
你看起来是这样的:“再把衣服扔地上,我就跟你离婚!”也许把你逼到“爆炸”边缘并不容易,但当这一刻来临时,便会地动山摇,让你恨不得把全世界掀个底朝天。
为何会这样:你从小就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应对怒气,最常用的招数就是把它咽下去,直到再也咽不下更多。渐渐地,你的“怒点”便会很低,即使是小事也会一触即发。
后果:暴怒的人很难换位思考,从而可能说出事后难以解释或弥补的话语,甚至做出让你悔恨一生的举动。
如何改变:1、等待怒气消解。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纳德博士说,研究表明,暴风雨般的愤怒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12秒钟,爆发时摧毁一切,但过后却风平浪静。控制好这12秒,就能排解负面情绪。此时不妨深呼吸,或者在心中默数10个数,然后你会发现,那团即将爆发的怒火渐渐熄灭了。李君建议,最好的默数不是从1数到10,而要有规律地跳着数,比如1-4-7-10-13……在数数时做点加减法运算,更容易让理性回归大脑。2、掌控自己的情绪。稍稍改变表达感受的措辞,比如轻轻说一句“你的做法让我生气了”,比满口脏话更有效。
偷摸型
背地里搞小动作
你看起来是这样的:“哼!不让我看球赛,我就把你的肥皂剧偷偷删掉!”你并不打算压抑内心的愤怒,只是表达方式没那么正大光明而已。
为何会这样:有些人天生谨小慎微,不喜欢与他人正面交锋,但也不愿默默做个受气包,于是就会在背后做手脚。
后果:惹到你的人确实很难受,但你的目的无非是让别人也过不好,而不是努力争取让自己过得舒服些,结果就是“双输”,甚至众叛亲离,因为没人爱跟一个背地里搞小动作的人交往。
如何改变:1、允许自己适当表达愤怒。李建明表示,发脾气本无可厚非,适度表达愤怒有助传递内心诉求,预防不愉快事件再次发生。但要遵守一个信条:可以拿出魄力与人交锋,但要拒绝伤害性行为。2、为自己争取。与其采取故意不交工作报告的方式泄愤,倒不如鼓足勇气告诉老板,你的工作量已经长期超负荷了。这的确不容易,但总好过背上“小人”的坏名声。3、学会控制局面。觉得自己承担太多,不妨着手改变局面。比如独自收拾屋子很吃力,就赶紧动员室友参与进来,而不是一个人发愁。
习惯型
成天一副坏脸色
你看起来是这样的:“烦死了!不要总借我的剪刀,自己不能买一个吗?”总为小事发脾气,意味着发火已经是你表达情绪的默认“选项”了。
为何会这样:习惯直截了当地表达不满,或者愤怒情绪会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那么在这些愤怒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你不敢正视或不曾留意的怨恨、遗憾、挫败。也许是因为嫉妒同事升职,也许是感情一直不温不火,也许是生存压力太大了。
后果:总是习惯性地发脾气,家人、朋友、同事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快就会怕了你,甚至避免与你接触,让你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如何控制愤怒情绪 巧妙回避
当遇到让你发怒的事时,首先应该想到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有可能增添新的麻烦,这时做出让步是明智的选择。要主动避开,回避能够起到制怒的效果。
准妈妈做好情绪管理
孕早期情绪波动怎么办?
第一招:找点感兴趣的事情做
休闲娱乐来一个。觉得太无聊?不妨想想我们之前辛苦工作的样子吧,现在好啦,正好可以休息一下,尝试一下新的休闲娱乐的活动:养花养鱼?看书听音乐?刺绣手工?插画美术?……如此之多,妈咪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欢的事儿,既圆梦青春又陶冶情操,岂不美哉!但是,切忌注意身体哦,不可太过用力,注意肚子里宝宝的承受能力。
如果你是女强人。怀孕前就是一个事业有成的女强人?那在孕期岂不是更觉无聊?抓狂?容易发脾气?如果你是这类妈咪们,那么就利用怀孕期间这个难得的时期,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儿吧。比如选修一门你一直想学却没有机会上的课;可以为你未来的公司好好做一份商业计划;可以学一门新语言……珍惜这段不太繁忙的时间,为以后充充电,提高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己也可以为宝宝以后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第二招:多与家人朋友交流
你相信吗?旁人的支持与孕妈的健康、宝贝的健康息息相关。还记得之前有一个朋友在怀孕的时候,因为年纪比较轻,就很怕同年纪的朋友看到,觉得不好意思,所以整天都呆在家里,甚至到最后有产前抑郁的症状。
多与家人交流。怀孕中的妈妈们,可能更多的注意力在宝宝身上,家人特别是丈夫则会一边继续事业,一边照顾家庭。这个时候你可以要求准爸爸调整一下工作重心,告诉他真正想要的,让他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妈咪和肚子里的宝宝身上,多陪陪你,聊聊天,免得自己过于焦虑。
孕期控制愤怒情绪的方法
愤怒,往往是认为自身的利益和价值受到侵犯,别人为自己做得太多或者太少,有些不合情理的事情应该加以改正的信号。
但是,妊娠期间无论碰上多么委屈的事情,孕妇都不能愤怒。孕妇愤怒难制可以导致流产或流血等。祖国医学《傅青主女科》中有“大怒小产”的论述。所以,孕妇必须用理智来控制愤怒情绪。如果碰上不愉快或利益受到伤害时,可用以下方法调节:
针对问题,对事情进行辩证分析,不要只看到不利的一面,也要看到有利的一面。既要宁静淡泊,又要乐观处事。
结合音乐熏陶法和哼歌谐振法,尽量在短时间内使自己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松弛,时刻想到胎儿需要母亲的欢乐情绪及良好的精神状态。
用幽默处理愤怒:幽默是情绪改善剂,它可以使烦恼化为欢畅,痛苦变为快乐,尴尬转为融洽。同时,妙趣横生的语言无疑对胎儿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滋润。
育儿心经让孩子学会健康的愤怒
育儿心经:让孩子学会健康的愤怒
愤怒总是令我们感到不舒服,不管是看到别人发火还是自己感觉气愤都会不舒服。而看到自己孩子生气则更加令我们难以忍受。为了缓解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父母通常要求孩子“别哭”或者说“没什么好哭的”之类的话。正是这些时候,孩子心中开始种下了不良的宣泄愤怒的种子。
这些要求孩子“别哭”的家长是在传授他们父母的教育方式,而他们父母又可能是受到自己父母同样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还可往上追溯。事实上让你的孩子“别哭”本身是对孩子的一种冷暴力,孩子可能以后仍然需要人帮助解决抑郁、成瘾以及其他心理问题。但是当我们让孩子和我们自己都学会良性的发怒方式,就能阻断这种恶性循环。
要了解强行压制情绪为什么不健康,你可以可以把情绪想象成是身体上的伤口。当你切到自己的手指,你的身体会立即反应,收缩血管,释放白细胞。为了让受伤的手指复原,你得让身体的自然机制进行工作。与身体一样,心理也知道如何治愈情绪创伤。要让心灵痊愈,你也需要让自己经历一段修复过程。如果你不经历这一过程,当生活中又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这些旧情绪又会重新出现,带来痛苦。如果你不学会怎么检查自己的情绪,读取其中的信息然后再发泄掉,这些情绪就会像永不闭合的伤口一样永远存在。
当我们发觉自己的愤怒太强烈,无法自我修复并发泄出来时,那时我们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模板。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见过他/她的父母表达愤怒,那父母实际上就在教育孩子也决不能表达愤怒。或者,如果有家长总是以大声、有害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又或是父母之间存在暴力行为,那么他们的孩子往往会觉得发怒十分可怕。
要让孩子形成良性的愤怒情绪,你自己应该率先实践。在生气时尝试正念法让自己觉得更舒服。对愤怒的抗拒往往只会加剧我们的怒气。一旦你能更好地体验愤怒并且以健康的方式发泄出来——没有消极抵抗或者大发雷霆,那你就为你的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愤怒的榜样。
有些孩子处理愤怒情绪时会创造一个“虚假自我”: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如果长大后,你还用这种方式应对愤怒的话,结果将会是毁灭性的。因为在虚假自我中,你会把自己真正的情绪剥离开来。当你永远无法坦率地表达愤怒情绪时,隐藏在心中的“真你”就不得不处理那些被压抑的情绪。那些建立了虚假自我的人往往表现出消极抵抗的状态,并且显得比较肤浅,因为他们将所有能拓宽深度和塑造品格的情绪都隐藏起来了。
阻止孩子表达愤怒也会导致孩子产生羞耻感。当你觉得自己做了错事,你会感到内疚,而当你相信自己有错时,你会感到羞耻。孩子还不能把个人情绪与自我形象分割开来,因此当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却被告知这“没什么好哭的”,他们会认定自己是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