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让孩子控制情绪 家长的教养方式

如何让孩子控制情绪 家长的教养方式

期待小孩不要有愤怒的情绪并不容易,主要还是应该要教导小孩更好的处理方式与避免用破坏及伤害行为;若是直接要求小孩不可以生气或者不听其解释就直接处罚,他可能觉得大人不公平,反而将敌意与愤怒转嫁到大人身上,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小孩的态度与价值观偏差,让他在青少年期更加叛逆。

所以在处理小孩的愤怒情绪时,切记要冷静与秉持一贯的立场,给小孩一点时间调适,而家长也要处理自身的情绪,最好的教养方式是就是「身教」,父母对于愤怒的处理方式绝对会影响小孩,也就是不要放任自己的情绪失控,却要小孩不可以生气。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长不大”的症结在哪里?莱山一中的徐轶敏老师说,现在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缺少独立性是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把原因归结为“独生子女”。事实上,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作为“自然人”来到世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异,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孩子长不大,与家长教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过分保护型的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独立性品质的最大障碍,过分保护型家庭的孩子大都独立性较差。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家长中有52.5%的人“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26.1%的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日记或通信”;37.1%的家长“总是照料孩子的洗澡、整理床铺或收拾书包等”;34.6%的家长“经常陪着孩子做功课”;62.0%的家长“比其他家长管教孩子严厉”等等。在家长如此“周到”的服务,如此“严密”的保护中,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家长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从孩子生长的家庭环境来看,现在的城市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是“独生”,孩子没有竞争和合作的伙伴。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与成年人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一些家长没有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而是大人的附属物。所以孩子在与同龄伙伴交往中便反映出“以我为中心”的倾向,或者“人云亦云”的品格,不会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不知道如何独立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有适宜其生长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家长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各种独立做事的条件,不当“拐杖”当“向导”,帮助孩子强化自我意识,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孩子只要愿意做,我们就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家长还应当注意培养孩子初步思考的能力。凡是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另外,家长要培养孩子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凡是可以让孩子参加谈论作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参加,比如双休日到哪儿玩,让孩子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意见,如果可行就采纳。

最后,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品质。因为孩子在独立做事情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家长就要坚持,不能觉得孩子可怜而妥协。鼓励他,帮助他,要知道,孩子总是要长大的,未来的路要靠他们自己去走。如果我们爱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去走路。

如何让孩子控制情绪 发展年龄

在儿童学习愤怒控制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与认知能力为重要的关键,在儿童有能力以语言表达其意思之前,常会以情绪与行为的方式来表达其遇到的困难,多数情况都不清楚是什么理由,家长只好用猜的。

有语言能力后,可以让小孩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提出要求,也可以用语言来安抚小孩,儿童会将家长的说法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在遇到愤怒或者挫折时,可以以相同内在语言来安抚自己,进而减低愤怒的程度与减少不良的行为。

焦虑症会遗传吗 焦虑症能生孩子吗

能生孩子,但不建议在病情未好转之前。

俗话说,生养生养,影响焦虑症的不是生孩子的生理因素,而是生育之后的养育!

焦虑症虽然未证明具有生物遗传性,但焦虑症形成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可能会在教养方式上有所体现,而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家长的焦虑情绪很容易通过日常无意之中的互动,“教”给孩子。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在孩子3岁之前让焦虑症得到控制。

如何让孩子控制情绪 身体的状况

有发展迟缓、自闭症、过动症、癫痫或脑性麻痹的小孩,一般会有3〜4倍的机会其情绪的发展比一般小孩差,由于此类型小孩脑部发育原本就比较落后,所以遇到挫折与压力时,由于表达能力的不足与自我的控制力不佳,情绪控制上会比较冲动与易怒,所以处理上更需要耐心与技巧。

另外也要注意小孩是否有疲倦、身体不舒服的情形,这都可能让小孩变得讲不听,所以家长需要冷静观察与处理,不要过度反应。

搞定调皮宝宝很简单

1.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

孩子长期闷在家里不利于其健康的身心发育,久而久之,孩子甚至会感到心理压抑无从释放。因此很多孩子便以调皮捣蛋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事实上,家长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多些机会接触大自然。大自然不仅仅能够让孩子更好的释放情绪,而且有利于拓展孩子的视野。

2.多带孩子锻炼身体消耗精力

很多孩子之所以调皮是因为精力过盛,甚至常常处于精神兴奋的状态。这样状态下的孩子难以得到平静,他们时常选择调皮的行为来消耗自己的精力。因此,家长可以选择带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此消耗孩子的精力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当然,家长也要注意不能为孩子选择强度过大的运动项目,否则孩子吃不消。

3.不要采取单一的惩罚方式

孩子调皮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选择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得到教训。事实上,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在短时间奏效。孩子并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家长应当试着让孩子理解自己行为的错误性。倘若一味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习惯你的惩罚方式而不觉得哪里不对。所以,家长不妨静下心来,耐心地跟孩子讲解,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4.多让孩子参与集体合作

孩子调皮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得到其他朋友的认可。家长不妨制造机会让孩子多多参与集体合作的游戏。游戏过程中,家长可以陪伴孩子左右,指导孩子更好的参与协作。倘若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家长可以乘机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待人友好。孩子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自然也会放下调皮的性子,试着与集体磨合。

如何让孩子控制情绪 天生气质

如果你的小孩讨人喜欢、活动量不大、生活习惯规律、对食物与衣物不挑剔,当然其遇到挫折的机会就低;但如果是情绪反应负向、调节度低、对声音与味道敏感度高、坚持度高且反应过大时,其发脾气与愤怒的时间及频率就会高。

其实遇到困难而生气,反而让他有机会学习调适自己的愤怒,否则等到长大都没有处理愤怒的经验反而不好,毕竟现在很多人被称为草莓族,过去可能因为父母亲保护得宜,反而让他们错失学习处理愤怒的机会;也就是适当让小孩跌一下,才会知道什么叫做痛,如何安抚自己的痛与怎样避免再次跌倒。

如何让孩子控制情绪 电视媒体的影响

目前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观看电视会影响小孩的情绪发展,常见的电视卡通如海绵宝宝、蜡笔小新等常被家长诟病内容不适合小孩观看,如果让小孩单独观看当然可能会学到很多不雅的语言与动作。

所以建议家长每天花一点时间陪小孩看电视,一方面可以培养彼此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适当提醒与修正不好的言语与社交互动,但仍建议一天不要超过1个小时观看卡通,否则过度的声光刺激对脑部可能有伤害,容易造成小孩比较过动与注意力不集中。

小孩容易生气怎么办呢

当宝宝生气时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 1、不要在孩子生气的时候不停的训斥,尤其不能“翻老账”,而正面引导他,如表扬孩子好的行为,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产生好的情绪。

2丶孩子生气时,家长要主动亲近他。因为亲人的抚摸与搂抱会使他感受到爱的温暖,使他的情绪定下来。这时家长可以开点玩笑逗乐孩子,让他的情绪随之好起来。因此,之一方式方法,从不同的侧面来引导孩子是非常必要的。3、通过游戏、劳动及体育活动使孩子的情绪得以发泄。家长可以参与孩子的活动,边玩边做边谈,让孩子渐渐忘记不愉快。

4、最重要的是,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家长要与他分析导致生气的原因,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告诉他好孩子是不能为所欲为的、随便发脾气的,伤害别人就不好了。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榜样的故事,教育孩子要有修养、有度量、有宽阔的胸怀。 另外,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动怒、生气,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身教重于言教。

相关推荐

​不打不骂10大教育孩子法则

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 一般来说,家长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吗

尽管打孩子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但是有会出现不得不通过体罚来教育孩子的情况,不少家长会因为一时生气而打孩子家长要学会掌控住情绪,尽量避免打孩子,可以借小朋友不听话带来的自然后果来教育他。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最好的状态就是不要体罚孩子。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不要一时冲动就打孩子,因为如果打孩子往往会有反效果。可以将内心不满的真实感受告诉孩子,例如对孩子说:“你的做法我很失望!”“我现在真的很难过!”。不仅能够自己的心情平复,而且可以孩子换位思考,自我反省。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孩子犯错的

宝宝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怎么帮宝宝养成好脾气

作为家长,可以通过情绪体验练习来帮助他们。比如:孩子用语言来描述委屈、开心、难过等情感的样子。还可以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询问,“你觉得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呢?”长此以往,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家长也以通过鼓励和暗示,孩子理解语言表达比哭闹和发脾气更有效。 有些孩子性格急躁,发脾气属于无意识的表达方式家长可以首先:录下孩子发脾气的状态或者直接将其领到镜子前,他看到发脾气时的自己,认识到此时的状态很可怕,慢慢培养孩子自我察觉和检视的意识; 然后,孩子安静后,向他讲述你的

教给您几个方法来应对孩子的易怒脾气暴躁

1. 对症下药。孩子发脾气时最需要的是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包容。父母首先要尽量理解他们,然后再了解孩子的想法,着手分析宝宝 为什么会发脾气,对症下“药”。我们应该先安抚孩子的心灵,他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想法,找出发脾气的原因。把事情的本质找出来,然后再耐心地教他怎么 做,分析不对的地方。在孩子情绪得到了安慰后讲道理,比一遇到问题就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2.消退法。消退法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当父母发现孩子脾气暴躁时,要多和老师沟通,以便找出孩子叛逆举动的原因,尽早消除

父母带给孩子的焦虑情绪需要警惕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他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邻居家有个一岁半的男孩,会自己吃饭而且喜欢自己吃。家人嫌他自己吃得慢吃得少,就把饭菜全部搅成糊状,用奶瓶喂给他吃。孩子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旁人力劝无效,只能任由家长如此的“教育”孩子。 这种事情的本质是:如果父母不控制孩子孩子按照自己完全能预料后果的方式来做事,父母就会陷入严重的焦虑中。我们一代代这样轮回下来,无数人心中焦虑得不得了,总忍不住去控制身边人,特别是孩子。如此下去,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会伴随着焦虑和强行控制他人的欲望。 孩子小时候是没

青舂期的学生常常发脾气是怎么回事

学生进人青春期后,家长会觉得越来越难以管教。动不动就发脾气,“有理不人,无理搅三分”,稍有不如意就扔东西、大吵大闹……为何孩子们会有如此大的火气呢?如何控制他们的脾气?坏脾气除了有家长长期溺爱的原因外,还源于学生产生的“成人感”,他们在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努力在心理上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要以独立人格出现;而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面对这种矛盾和困惑,他们常常会处在焦虑的情绪中,产生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而这种情绪波动在父母面前更易发作。对于青春期的孩子

家长打骂教育孩子的危害

孩子在3-6岁这个阶段最活泼好动,也经常会犯错,爱调皮捣蛋。很多人在发现处理孩子的事情上会控制不住打骂孩子,暂时可能孩子顺从了我们,但心灵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她家儿子我见过,有点内向孤僻。一有什么不如意,情绪波动很大。研究表示,打着长大的孩子,智商比其他的孩子要稍微差些,这与平时大脑神经刺激受损可能也有关系的。所以,光靠打去教育孩子并不是好办法。 家长一般打孩子情绪都比较激动。面对小温馨的任性,调皮时,我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捏小温馨的耳朵,打她的小手。希望她能听话,不要和我唱反调。昨天晚上我生病,小

有何妙招可消除宝宝入园焦虑

1、入园焦虑产生:对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的变化、人际交往、情感暂时性缺失等的不的原因适应。 2、家庭的教养方式:过分照顾、过分依恋、期望过高、自由放纵、隔代教养等。 3、幼儿园的教育教养方式:教师的经验、幼儿年龄偏小、入园与升班同时进行、全托制等。 4、为孩子提供爱心和支持当他哭时,给以安慰,当他害怕时,消除其疑虑,设法减轻孩子的恐惧。 5、做好思想准备工作告诉孩子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那里有许多小朋友陪他一起玩,有许多好玩的、好吃的,爸爸、妈妈下班了就来接他回家。 6、与孩子一起准备入园用具陪

四种教养方式决定孩子性格

现在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孩子教养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有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教孩子时"下手之狠"人痛心;有的父母爱孩子时"没有分寸"人费解,不管是"爱"还是"恨"都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深远的影响。那么父母的教育方式孩子的个性性格的形成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父母应该以怎样的教养方式来培养孩子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曾经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他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研究之一。 一、实验目的 父母教

孩子不听话是父母不会说话吗

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尊心,而且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的自主意识也会增强。如果家长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加注在孩子身上,总是命令孩子去做事情,恐怕无法达到效果。家长要多表扬和肯定孩子,不要经常批评孩子,要以平等的心态和孩子交流,学会和孩子换位思考。 1.尊重孩子,在和孩子说话时切勿忙着其他事情。 2.要明白孩子的行为的意义所在,并且将孩子想要说明的意思表述出来。 3.如果孩子情绪家长要先对此表示认可与理解。 4.当家长拒绝孩子时,要表示对孩子的理解,和孩子讲话时态度要温和。 总之,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