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护理常见10个误区 误区6:摸手脚判断冷暖
宝宝护理常见10个误区 误区6:摸手脚判断冷暖
天冷了,有些妈妈摸到孩子的手脚比较凉,就赶紧给宝宝添衣服。实际上,孩子的心脏力量相对较弱,血液到达四肢末端的量很少,因此他们的手脚通常比其他身体部位更凉一点。
建议:判断孩子是否穿够衣服,应该摸摸他的颈背部,只要这个部位是温暖的,那就表明宝宝穿够了。
靠摸手判断宝宝冷不冷是误区
“哎!我前几天总是感觉宝宝手脚凉凉的,所以多加了两件衣服,晚上盖得也比较多,谁知道宝宝还是感冒了,真郁闷!”市民吴女士在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旁一脸后悔地对记者说,到这里我发现不少家长也是跟她一样,刚从门诊出来的那个家长说医生让他们以后不要给孩子穿太多,但是怎么去判断孩子到底是冷还是热!
该院儿科专家崔倪主任医师介绍说,很多80后的年轻父母总怕孩子冻着,因而让孩子裹得像个粽子似的,家长一摸宝宝小手觉得冷就给宝宝加衣裳,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中医育儿养生经自古就有“若要小儿保平安,常带三分饥和寒”的忠告。冬季里,不少孩子的衣着过暖,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反而更容易生病。实际上,孩子的基础代谢率比成人要高10%左右,学龄前儿童穿衣数量跟成人大致相当,婴幼儿一般比大人多穿一件即可。儿童末梢循环比较差,冬天手脚冰凉是比较正常的,如果继续添衣,等手心暖了,孩子的实际体温也偏高了,反而更容易着凉诱发感冒。崔倪主任医师介绍说,判断孩子到底冷不冷,家长可摸摸孩子的额头及后颈,看是否干爽温暖,如果出汗需及时擦干,如果温度低则需适当增加衣物,特别是孩子的胸部、背部、双肩部以及肚脐和双脚要护好,不要经常露在外面以免受风寒引发疾病。
天气冷宝宝到底应该穿几层
宝宝并非更怕冷,而是更易变冷
宝宝比成人更怕冷吗?其实答案应该是:不是宝宝比成人更怕冷或更怕热,是宝宝比成人更容易变冷或变热。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成熟,对于温度调控能力相对较差,可能无法适应外在环境的温度变化,升温快,降温也快。加上,宝宝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也就快,皮下脂肪量也较少,于是对于低温的耐受力也就比较低。
国外宝宝容易穿少,中国宝宝容易穿多
国外的育儿专家会建议婴儿穿衣要比成人多一层,因为宝宝更容易流失热量;而同时,国外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宝宝有婴儿肥(babyfat),比成人更怕热,所以国外更经常看到的情况是爸妈穿着正常,却给宝宝穿得很少,恨不得什么都不穿。
而中国人的“保暖”观念根深蒂固,怕着凉,怕吹风,但是“散热”观念却相对淡漠,情愿热一点也不能着凉感冒,这往往就是造成老一辈在带宝宝时容易错误判断衣量的原因。
然而,身体机能必须处于正常恒温状态之下,才能够正常运作,太高或太低的体温对宝宝都是一种伤害。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小儿部主任陈中明表示,短时间失温可能还不会有重大影响,但若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将加速新陈代谢速度,消耗较多的蛋白质与能量;倘若体温过低的时间太久,则可能导致身体器官的运作较缓慢。总而言之,穿多穿少都不行。
如何判断宝宝冷还是热?
● 手脚凉不代表宝宝冷
通常家长都会摸摸孩子的小手小脚来判断他们是冷还是热,可是,手和脚反映的却不是准确数据。睡觉时,孩子的手脚不会老老实实呆在被子里,若在冬季,即便身上盖得再多,也会因室内温度低而有一丝微凉的感觉,若家长按这个感觉给孩子添加衣物,肯定就会出错。而且,手脚属于循环的末端,反映的数据也会因为传输路程过长而导致一些信号损失。幼儿的末梢血液循环较不佳,有时候手冷脚冷,只是因为空气对流或低温,使得末梢温度较低,其实只要中央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即可。
相对地,后脖子所反映的温度数据会更准确一些。因此,平时只要摸摸孩子的后脖子,即可判断出他们所穿衣物是否合适。当然,还要保证孩子露在外面的手脚不能是冰凉的。
女婴突发高烧 宝宝发烧时有这几个误区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的成长,婴儿发烧对于宝宝的智力发育是非常不利的!婴儿发烧怎么办呢,婴儿发烧症状有哪些呢?赶紧来看看小编搜集的这些治疗宝宝发烧的妙招吧,看看你们平时都做对了吗?
女婴突发高烧
宝宝发烧的几大误区
有些新晋的爸爸妈妈由于对护理宝宝并没有任何经验,就导致在护理宝宝的过程中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宝宝稍有一点头部发热的小毛病,对于宝宝发烧的问题,有些家长一摸宝宝的头有些热,就以为是宝宝发烧了,其实原因可能有多种。宝宝发烧的这几大误区,家长们你们了解多少呢?
误区一:宝宝身体热就是发烧了
很多家长摸宝宝的身体感觉到热,就以为宝宝是发烧了,实际上,宝宝身体发热的原因有很多,用力地玩耍、哭闹,或者是刚从被窝里出来,这些都会导致宝宝身体发热。如果宝宝身体发热,在二十分钟之内能恢复正常的,就不是发烧。但如果发热的时间持续过久,就有可能是真的发烧了,家长们可以从宝宝的腋窝、口腔处测量温度来判断。
误区二:宝宝发烧危害身体健康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发烧一定会危害身体健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宝宝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的保护机制的一种。普通的发烧,如果不是高烧,可以帮助生病的宝宝抵抗体内的感染,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误区三:宝宝发烧必须吃退烧药
很多家长宝宝发现宝宝发烧之后,就会立刻想到要给宝宝吃退烧药,这是不对的。通常孩子如果发烧,其体温未达到38.5摄氏度的时候,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只需要多喝热水就行了,也可以尝试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给孩子退烧。但是,如果孩子哭闹、精神不佳,甚至是脸色苍白,就需要就医治疗了。
温馨提示:对于宝宝发烧的问题,爸爸妈妈们无需过于担心,要知道,有时候宝宝发烧是个好事情,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孩子摆脱感染,只要宝宝不是持续性高温即可。家长们可以不断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更好地护理宝宝。
常见的10个宝宝发烧误区
误区1: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觉发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当然,使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2:发烧对身体有害
宝宝发烧了,肯定是病毒入侵导致感冒了!这是很多家长第一时间的想法。实际上发烧并不都是对身体有害的。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普通发烧(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当然啦,宝宝发烧虽然并不是坏事,但家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好好照顾好小宝哦。
误区3:发烧会烧坏大脑(发烧超过40℃是危险的)
宝宝发高烧了,会不会烧坏脑子的。相信很多家长都曾听说过这样的说法,所以当宝宝烧到39℃以上时,爸妈都用尽法宝想要把宝宝体温降下来。事实上,发烧合并感染并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用担心宝宝会烧坏脑或者落下什么后遗症。
但是当体温高于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当宝宝发高烧时相信大部分爸妈都已经坐不住要把宝宝往医院送去了,在医生的照料下,宝宝体温肯定不会高到那种程度,所以爸妈不必太过担心。
误区4: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
宝宝发烧引起惊厥,是3岁以下宝宝常见的急症,因为他们的大脑功能还未发育熟。如果宝宝在家中突然发生惊厥,妈咪一定不要惊慌,也不要拍打、摇晃或大声呼唤宝宝,更不要把宝宝紧紧搂抱。
事实上,只有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专业儿科医生指出,即便没有药物治疗,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避免口腔中的黏液吸入气管造成窒息,同时将宝宝的衣领解开,以免过紧影响呼吸。
误区5:热性惊厥是有害的
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烧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
误区6: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用冷毛巾外敷,使用退热贴。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误区7:如果不及时退烧,体温会一直升高
宝宝发烧时爸妈们都会很紧张地给宝宝尝试各种退烧方法,他们普遍认为如果不及时给宝宝退烧,宝宝的体温会一直升高,继而容易“烧坏脑”。其实,每个人的大脑内都有个“恒温调节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体温常会在39.5-40℃达到最高点,而很少会超过40.6-41.1℃。这个时候必须使用退烧药。
误区8:体温降下来后,就不会再反弹
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因此,当药力逐渐减弱,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发热才会消失。
误区9: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说明病情很严重
发热时体温高,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一些家长认为宝宝体温一直降不下来,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事实上,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持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咳嗽加重等情况,即使体温不高也需及时就医。
误区10:口腔温度在37.1-37.8℃是低烧
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8-39℃。另外提醒家长的是,给宝宝测量体温有多种方法,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推荐家长使用耳朵测温计,测量体温既安全又快捷。
怎么判断宝宝冷热 宝宝冷热的判断误区
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靠摸手脚的温度来判断宝宝的冷热,但这种方法却不科学。因为宝宝的末梢循环比较差,冬天手脚冰凉是比较正常的,如果继续添衣,等手心暖了,孩子的实际体温也偏高了,反而更容易诱发感冒。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满头大汗,我们便急于帮他脱下外套,不料一阵寒风吹来,宝宝不小心就着凉了。其实宝宝出汗并不能代表热,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家长将手伸进宝宝衣服里面,感觉肚子、背后或是脖子的温度。
若宝宝满头大汗,身体温度摸起来较高,同时身上也出汗了,那应该就真的热了!
有些妈妈一听到宝宝打喷嚏就赶紧添衣,但这并不是判断宝宝受凉或感冒的依据,因为小宝宝鼻腔还未发育完善,遇到冷空气时会反射性地打喷嚏,是一种自我保护,不用过于担心。
其实,这些方法都是错误的。那么宝宝冷的时候都有症状来提示妈妈呢?
宝宝护理常见10个误区 误区1:剃胎发头发长得更好
不少地区有“满月剃胎发”的习惯,认为这样能让孩子的头发长得更黑更密。
实际上宝宝头发的粗细、生长快慢,与孩子的年龄、营养状况及遗传等有关,并不会因为多剃头、剃光光就能长得更好。相反地,头发对宝宝的头皮有保护作用。婴儿的皮肤薄嫩,抵抗力弱,早过剃刮头发,容易损伤皮肤,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不要过早给宝宝剃胎发,更不要把胎发剃光光。最好在天气比较温暖、宝宝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候,适当剃短头发就可以了。
宝宝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宝宝退烧后会手脚冰凉
宝宝生病发烧后身体都会出现异常反应,比如说有的宝宝退烧后手脚冰凉,其实这属于正常现象。
人是通过出汗来带走热量而降温的,当宝宝出汗过多时,就会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手脚冰凉是因为人在发热时,为了避免内脏器官过热,人体会分泌一些收缩血管的物质,以收缩血管令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而皮肤的血管对这种物质的作用更敏感,收缩得更强烈,所以就会出现手脚冰凉的感觉。
在照顾宝宝生活起居的时候,家长经常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摸一下宝宝手脚发凉,就赶快给宝宝多穿一些衣服。这样做的结果反而是让宝宝捂太多,尤其是婴儿,很容易因此出现痱子、热疹等问题。
无论是在冬天还是夏天,宝宝手脚体温低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冷不冷没有直接的关系。了解宝宝的冷热情况,应该摸宝宝的后背或者前胸这些躯干部位:温热但没出汗,就是最恰当的。实在判断不了,那就量体温!
宝宝护理常见10个误区 误区3:嚼碎食物喂给孩子吃
很多人喜欢嚼碎了食物再喂给孩子吃,顺便亲亲孩子的脸蛋,一家人其乐融融。
殊不知,这样做极容易把幽门螺杆菌(简称HP)传染给孩子!感染这种细菌后,孩子会出现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等胃肠疾病症状,严重时还会破坏胃肠道粘膜,引起胃炎、消化道溃疡等!
建议:如果宝宝刚开始添加辅食,可以把食材加工得细一点、软一点,但是“嚼碎食物再喂”的习惯必须得改!
宝宝护理常见10个误区 误区5:过早给孩子穿鞋
给孩子过早穿鞋子,也是一个育儿误区。宝宝足底分布着很多神经末梢,太早给宝宝穿鞋,不利于孩子足底的触觉发育,反而会让脚部的灵敏性更差。
建议:最好等宝宝能走稳了以后才给宝宝穿鞋子。
冬天乱穿衣 把孩子热出病
误区1
奶奶穿多厚
宝宝穿多厚
正解:应以年轻父母穿衣厚薄为标准
家长外出工作,家中的小孩很多都是爷爷奶奶照看的。爷爷奶奶通常喜欢按自己的穿衣标准来给小孩穿衣。李增清提醒,老人家比小孩的代谢更慢一点,所以比较怕冷,穿衣服会比较多;而小孩的代谢比较快,而且每天都在动,所以穿衣服要适当薄一点,最好以年轻父母的穿衣厚薄为标准。小孩子穿的衣服够不够,可以通过摸手脚的冷暖来判断。有的孩子末梢循环较差,无论穿多少,手脚都是冰凉的,这种情况毕竟是个案。
误区2
气温转暖
仍不舍得脱衣
正解:大人减衣服时记得给孩子减
近期广州天气多变,两天之间的温差比较大,早晚和中午的温差比较大。许多家长,一到降温了,给孩子加衣服非常及时,可气温回升后,总怕孩子会冻着,给孩子减衣服却不及时。
李增清提醒,很多情况下,孩子因为穿的衣服过多,热气不容易散去,被闷出了一身汗,汗若不及时擦干,孩子反而容易感冒发烧。李增清表示,小孩子穿衣服可以根据父母的穿衣标准来定。大人觉得热减衣服的时候,也要记得给小孩子减衣服。
宝宝冬天穿得多会捂出病
立冬那天,急诊收治入冬以来第一例“捂热综合征”患儿,6个月大宝宝,入院时昏迷,超高热40.2℃,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双眼眶凹陷、阵发性抽搐。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但留下了后遗症,需长时间康复治疗,而导致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家长给孩子穿得太多。
捂热综合征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征”或“婴儿闷热综合征”,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1岁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最易出现此症。在此特别提醒家长,孩子穿衣保暖一定要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
老人穿多少,孩子穿多少
家中的爷爷奶奶通常喜欢按自己的穿衣标准来给小孩穿衣,老人与孩子的代谢速度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不要按照老人对冷暖的判断标准来给孩子着装。
误区二
孩子发烧,捂汗降温
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家长们通常给孩子捂汗退烧,捂着温度散不出去,体温继续升,会造成高热惊厥,严重者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甚至生命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在发烧的时候,如果孩子反映畏寒怕冷,就要给他比平时穿多点;如果手脚发热就跟平时穿得差不多甚至比平时穿得要少。
误区三
天气暖和,不减衣
许多家长,一降温给孩子加衣服非常及时,可气温回升后减衣服却不及时。大人觉得热需要减衣服的时候,也要记得给小孩子减衣服。
误区四
冬天穿得越多越好
并不是穿得越多越暖和,实际上穿衣太多容易导致“闪汗”,更易感冒。6个月以内的宝宝及体质较弱的婴儿冬季着装时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对于体质较好的宝宝,在室内可以和大人穿一样多的衣服,室外多穿一件。
误区五
晚上气温低,棉被多而厚
晚上担心宝宝着凉,总会给宝宝盖得厚实而暖和。如果睡觉时盖得过暖和过紧,会令孩子觉得过热,这时就很容易踢被子导致生病。宝宝睡觉时,宜穿宽大柔软的单衣裤,也可让其睡睡袋,既方便又不会着凉。
宝宝发烧护理的4大误区
入冬以来,不少孩子感冒发烧,在流感高发期,儿科门诊到处都可见到头上贴着退热贴的小孩。孩子一发烧,很多家长就显得非常紧张、焦虑、不知所措了,他们老担心发烧会烧坏小宝宝的脑子,于是,想法设法恨不得马上就将孩子的体温给降下来,甚至在体温还不算太高的情况,都急着喂退烧药、打针退烧等,最好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退烧效果,其实,这些都是护理上的误区,并不科学。发烧是身体在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更好地工作,以防止感染,这是孩子利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的一个表现,在对抗发烧的过程中,孩子的免疫力也得到不断地提高。而且普通的发烧通常是不会损伤孩子大脑的,相反,如果采用过激的方式来退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总的来说,孩子发烧时,家长最容易出现以下四个护理误区。
误区一、通过“捂热”出汗退热
常听一些家长说:“吃点药,捂一会,等汗出来就不烧了”,也还有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怕冷,因此要穿多点、盖多点,于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只露出一个憋得红彤彤的小脸蛋,通过捂热出汗来退热的家长也不少,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孩子在发烧的时候,末梢循环变得较差,手脚摸起来可能会有些凉凉的,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穿得不够多。而且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在高热时末梢血管可代偿性扩张,使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加之宝宝长期在这种闷热的高热环境中,处于缺氧状态,长时间下来,极有可能会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正确做法:当孩子发烧时,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注意室内空气保持流动,但要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误区二、发烧不能洗澡或发烧用冷水擦浴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发烧了,不能洗澡,洗澡的话很容易着凉,还有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发烧的话,帮他用冷水擦浴一下,就可以帮助他降温了,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更有利于散热,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误区三、一发烧马上用退烧药
有些家长一见到孩子发烧,就马上给孩子服用各种退烧药,吃药后没有马上见效时,又立即换另一种退烧药。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做法: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我们都是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目前市面上的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在选用时,最好选用儿童剂型的退烧药,尤其是小婴儿,可以选用一些滴剂类的退烧药。在使用退烧药的过程中,家长也要需要注意了,如果服用了退烧药后孩子体温还是没有降下来,也不能马上再用一次退烧药或者更换其他退烧药,要间隔4-6个小时之后才能再服用退烧药,同时,也要注意多喝水,以利于降温。
误区四、孩子发高烧了也要等医生看了再处理
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或者不知道该给孩子用什么药,于是,孩子都已经烧得小脸蛋通红了也还是不给孩子积极降温,非要等到见了医生不可,或者是孩子都已经发高烧了,在家不处理就直接抱过来医院,在诊室外焦急地等候。
正确做法:如果孩子已经发烧到38.5℃以上了,就应该积极先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经高烧的宝宝,如果长时间高烧不处理的话,容易造成孩子高热惊厥、晕厥等的发生。
总之,孩子在发烧时,家长应该多点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只盯着体温数字,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还好,就不必太过于担心,但需要提醒的是,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不能自行抵御感染,一旦有发烧时,还是建议带去医院给医生看看,最好不要自己自行给孩子用药。
小儿发烧退烧误区
发烧是宝宝利用自身免疫力对抗病毒的一个表现,在对抗发烧的过程中,孩子的免疫力也得到了提高。为此,对日常生活中,家长经常采用的退烧误区进行一一破解。
误区一:捂汗退热
“吃点儿药,捂一会儿,汗出了就不烧了”。钟英杰说,通过捂热出汗来退热是不科学的。“孩子发烧时,穿得过多会影响机体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出汗增多,同时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极有可能导致机体多器官、多系统受累。”
当孩子发烧时,把孩子的衣服略微解开,使其充分散热,并保证室内空气流动,但要注意宝宝手脚的保暖。
误区二:发烧不洗澡 擦冷水浴
孩子发烧了,有的家长为其擦冷水浴退烧,发烧的孩子洗温水澡更利于散热。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可以,用温水洗浴或擦浴后要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
误区三:一发烧马上用退烧药
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都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了,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给予退烧药。退烧药品种繁多,家长最好选用儿童剂型退烧药,尤其是婴儿,可选用滴剂类的退烧药。服用退烧药必须间隔4-6个小时。
误区四:孩子高烧就医后再处理
临床上,很多家长担心给孩子吃了退烧药后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准确判断,或不知该给孩子用什么药,所以没有积极给孩子降温,非要见了医生不可;或孩子都已经高烧,家长在家不处理就直接前往医院。
这种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如孩子已发烧到38.5℃以上,就应积极给孩子降温,尤其是已高烧的宝宝,如长时间高烧并不处理的话,易引起高热惊厥、晕厥等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