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错构瘤
-
肾错构瘤有哪些表现
肾错构瘤为肿瘤的一种,虽然属于良性肿瘤,但其临床表现也有一般的肿瘤特征。 1、泌尿系表现。小的病变可无症状,常在体格检查如B超或CT检查时被意外发现。大的肿瘤因压迫十二指肠或胃可出现胃肠道症状。若因自发性破裂导致肿瘤内或肿瘤周围出血,可造成腰部疼痛,甚至突发剧痛,严重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休克。但是血尿的现象较少见。 2、肾外表现。面部蝶形分布的皮脂腺瘤、癫痫、智力减退等。 依据上述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诊断的依据如下: 1、上述症状和体征; 2、尿路造影示占位性病变; 3、超声检查示肾实质
-
什么是肾错构瘤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肾错构瘤分为两种类型: ①有结节性硬化者:无病状,双侧,肿瘤小,多发,发病年龄小。 ②不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常有自觉病状,多发或单发,单侧,肿瘤较大,发病年龄亦较大,以上是1960年代分型,随着影像学进步尤其是超声检查的普及,无结节性硬化者也可发现为双侧肾,多发,小病灶,并无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见到的肾错构瘤往往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不明显。 (二)发病机制 肾错构瘤常为双侧,呈黄色或灰色,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肿瘤因3种主要成分即血管,脂肪细胞和平滑肌而命名,尽管有恶
-
肾错构瘤的治疗原则
1.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良性肿瘤。小肿瘤可长期随访,不作处理。 2.如肿瘤大并有增长趋势或伴有疼痛时,可行肾部份切除或肿瘤单纯切除术。 3.两侧肾肿瘤手术时应尽可能多保留肾脏组织。 肾错构瘤的治疗措施 肾错构瘤的处理存在一定的争议,与肿块的大小和伴随症状密切相关,特别是破裂出血。 1.观察 Oesterling认为肿瘤
-
肾错构瘤患者有哪些表现
一、肾错构瘤临床特点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错构瘤)可伴结节性硬化,此系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是遗传的家族性疾病,80%病人脸部有蝴蝶状皮脂腺瘤,其他器官如脑、眼、骨、心、肺亦有病变。大脑发育迟缓、智力差、有癫痫发作,多为双肾多发病源。中国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绝大多数并不伴有结节性硬化,80%为女性,出现病状在20-50岁,40岁以后占多数。肾错构瘤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其治疗方法和预后直接与肿瘤大小、生长速度、与肾实质的关系等有关。现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2例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
-
肾错构瘤应该做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尿液检查可有潜血。双肾错构瘤可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实验室检查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 2.影像学检查 (1)B超颇具特征,肿瘤内的脂肪及血管部分呈现分布均匀的密集高回声区,肌肉及出血部分显示低回声区。\n(2)X线腹部平片见肾轮廓不清,腰大肌影消失,肾区有钙化。尿路造影可见肿块压迫肾盂、肾盏,使之变形、拉长、缩短等,但无侵袭现象。\n(3)CT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呈密度不均的肿块,含脂肪量较多,CT值为-40~-90Hu。\n(4)MRI近年来MRI检查也在肾错构瘤的诊
-
肾错构瘤的检查
由于肿瘤靠近集合系统,破溃后可引起血尿,尿液检查可有潜血,双肾错构瘤可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表现,出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异常。 1.B超 颇具特征,肿瘤内的脂肪及血管部分呈现分布均匀的密集高回声区,肌肉及出血部分显示低回声区。 2.X线 腹部平片见肾轮廓不清,腰大肌影消失,肾区有钙化,尿路造影可见肿块压迫肾盂,肾盏,使之变形,拉长,缩短等,但无侵蚀现象。 3.CT 是诊断肾错构瘤的主要方法,呈密度不均的肿块,T值为含脂肪量较多,C-40~-90Hu。
-
肾错构瘤术后饮食应注意什么
1.休息与活动:一般全肾切除6小时后待病人血压平稳后即取半卧位,2-3天后开始逐渐下地活动,对肾修补,部分肾切除或肾盂切开的病人卧床时间应延长1周以上,减少活动以预防继发出血。避免过早下床活动引起手术部位出血。 2.饮食护理:术后禁食,如肠蠕动恢复后逐步开始进食,并多饮水少进易涨气的食品,如发生腹胀,按医嘱对症处理。 3.密切观察T、 P、 R、BP,变化注意肾脏及伤口内出血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如有出血现象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4.限制食盐的摄入,特别对有肾功能不全的肾错构瘤病人,每日不超
-
肾错构瘤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病因尚不清楚,肾错构瘤分为两种类型:①有结节性硬化者:无病状、双侧、肿瘤小、多发、发病年龄小;②不合并结节性硬化者:常有自觉病状,多发或单发、单侧、肿瘤较大,发病年龄亦较大。以上是1960年代分型,随着影像学进步尤其是超声检查的普及,无结节性硬化者也可发现为双侧肾、多发、小病灶,并无临床症状。目前临床上见到的肾错构瘤往往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不明显。 (二)发病机制 肾错构瘤常为双侧,呈黄色或灰色,常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肿瘤因3种主要成分即血管、脂肪细胞和平滑肌而命名。尽管有恶性报
-
肾错构瘤治疗前注意事项
肾错构瘤的处理存在一定的争议,与肿块的大小和伴随症状密切相关,特别是破裂出血。 1.观察 Oesterling认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