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巨虚
-
上巨虚和下巨虚位置图 上巨虚和下巨虚保健用法
1.慢性腹泻,大便稀薄的患者,可用艾条先灸下巨虚,再灸上巨虚,每穴3-5壮,坚持数日即可缓解症状。 2.拇指揉按上巨虚5-10下,然后自上巨虚向下巨虚推按10下,再按下巨虚5-10下,反复3-5次,可以起到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的作用。
-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区别
主要有以下不同。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上巨虚和下巨虚两者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其次就是上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类疾病;而下巨虚主要用于治疗小肠类疾病,作用具有一定不同。
-
上巨虚的命名由来 上巨虚刺灸操作手法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小腿骨间肌-胫骨后肌,浅布有绯肠外侧皮神经等结构,深层有胫前动,静脉和腓深神经,如深刺可能刺中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 取穴法:坐位或仰位,足三里下3寸,胫骨前肌外侧缘,犊鼻穴向下,直量两次4横指处,当胫,腓骨之间取穴。 进针方向:从腹侧面向背侧面,与小腿前面成90°。 深度:针0.6-1.2寸,留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至足背。 功能主治:和胃健脾,疏经调气。主治肠痈,胃痛,腹胀肠鸣,便秘,泄泻,下肢不遂。
-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术后腹胀可以按摩上巨虚吗
可以。 手术后感觉腹胀,那么是可以通过按摩上巨虚进行缓解的,因为术后腹胀以气机淤滞为主要病机;而上巨虚主要是用于大肠疾病治疗,具有一定通调大肠气机的作用,配伍胃经下合穴足三里,加强调理肠胃的作用,有利于缓解术后腹胀。
-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上巨虚一按疼痛的原因
主要考虑是肠胃功能不佳导致的。 上巨虚主要作用是调和人体脾胃,可以帮助改善人体肠胃蠕动,促进消化以及加速大便排出,要是上巨虚有问题,那么这时候很有可能是肠胃功能不佳导致的,属于一种身体技能反应,建议及时进行就医。
-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上巨虚常用配伍治疗
1.配中脘,足三里,大横,公孙,合谷,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治疗寒积中焦之腹中切痛,肠鸣。 2.配下脘,梁门,天枢,曲池,支沟,四缝,针刺泻法,消积导滞,治疗饮食积滞之腹痛,腹胀,泄泻,便秘等。 3.配天枢,合谷,阴陵泉,下巨虚,内庭,针刺泻法,清热除湿,治疗湿热泄泻。 4.配天枢,阴陵泉,水分,关元,神阙,针刺泻法,针后加灸,温中散寒,理肠化湿,治疗寒湿泄泻,腹痛肠鸣。 5.配行间,气海,太冲,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气滞泄泻。 6.配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关元俞,针刺补法,健脾
-
上巨虚和下巨虚的位置及功效
位置 上巨虚在胫、腓骨间之巨大空隙处,跷足抬脚,在巨大空隙处之上方,上巨虚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而下巨虚在人体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功效 上巨虚和下巨虚是人体常见的穴位,都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经常进行按摩可以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上巨虚主治大肠的疾病,比如便秘、过敏性肠炎等;而下巨虚对于小肠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痢疾、泄泻等。
-
上巨虚在什么位置 上巨虚的临床应用
1、主穴:中脘 天枢 上巨虚 阴陵泉 2、配穴:寒湿内盛者,配神阙;湿热伤中者,配内庭、曲池;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 3、方义:中脘为胃之募穴,腑之所会,可以健运中州,调理气机;天枢为大肠之募穴,穴居腹部,上巨虚为大肠之下合穴,“合治内腑”,两穴募合相配,调理胃肠气机,运化湿滞作用显着;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善于健脾化湿。 1、主穴:合谷 天枢 上巨虚 三阴交 2、配穴:湿热痢者,配曲池、内庭;寒湿痢者,配中脘、气海;疫毒痢者,配大椎、十宣放血;噤口痢者,配内关、中脘;休息痢者,配脾俞、神阙、足三里;纳呆
-
上巨虚的定位在哪里
上巨虚的定位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外膝眼”(膝盖骨下部外侧的浅窝)下面6寸,横向则距离小腿骨棱外边食指粗细的位置。 作用主治 上巨虚属足阳明胃经,同时又是大肠的下合穴,下合穴是六腑之气在人下肢上汇聚的穴位,而且只是在下肢上的3条阳经上汇聚,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上巨虚在治疗脾胃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它能够调和肠胃,行气化瘀,整肠止泻,通经活络,多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肠鸣,腹痛,泄泻,便秘,下肢痿痹,脚气等症。 保健按摩手法 将手握成拳头,中间突起的四个关节并排在一起,从膝
-
上巨虚的准确位置图 上巨虚功效作用
类属:为大肠经之下合穴。 功效:调理肠胃,通腑化滞,行气活血,舒筋活络。 作用机制:1.该穴属胃经,为大肠腑之下合穴,是大肠腑气直接下通止穴,“合治内腑”,故本穴擅长调理肠胃之功能;六腑的特点是“泻而不藏”,以通为顺,以滞为病,故本穴能通腑化滞,行气活血,清利湿热,治疗肠腑气滞的脘腹胀满,腹痛,便秘及湿热壅滞肠腑的肠鸣,泄泻,痢疾,肠痈。2.因阳明经多气多血,本穴通过舒筋活络,补养气血可以治疗下肢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脉挛急的实证,以及经脉,肌肉失养之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