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梗塞需要做哪些检查
脑干梗塞需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检查
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等;心电图,胸片。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基本病情,部分检查结果还有助于病因的判断。
特殊检查
主要包括脑结构影像评估、脑血管影像评估、脑灌注及功能检查等。
(一)脑结构影像检查
1.头颅CT;2.头颅MRI。
(二)脑血管影像学
1.颈部血管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计算机成像血管造影(CTA|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三)脑灌注检查和脑功能评定
1.常用的脑灌注检查方法有多模式MRI/PWI、多模式CT/CTP、SPECT和PET等。
2.脑功能评定 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脑电图等对认知功能及情感状态等特殊脑功能的检查方法。
脑干梗塞生活注意
1、避开危险因素
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很多,有一些是无法干预的。如年龄,人过中年,患脑梗塞的风险会逐年增高,还有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发病。脑梗塞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有关,但脑梗塞患者的家族成员仍可通过适当的措施达到预防目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与脑梗塞密切相关的重要危险因素,60%脑梗塞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控制不好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是普通人的2倍—3倍。颈动脉狭窄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出现低血压时,就容易引起脑梗塞。吸烟量越大,发生脑梗塞的几率就越大,吸烟者发生脑梗塞的几率是不吸烟人群的6倍。血脂异常、长期大量饮酒也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2、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高危人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要坚持规范系统治疗,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食深海鱼类及高纤维食物。根据医学专家研究,大蒜中的蒜素能起到抑制凝血因子的作用,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当蒜素与脂质结合,会产生与维生素E相同的效果,具有抗氧化及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动物试验证明,某些中药有降低血压及血糖的功能,同时能防治动脉硬化。富含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胆固醇,如燕麦麸、芹菜等。还应加强锻炼,养成运动习惯,持之以恒,才能维持理想体重,并减少胆固醇过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研究证实,运动可以增加寿命。运动再加上日常心情开朗,才能远离疾病。
脑梗塞要做哪些检查
1.脑脊液检查
目前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同时脑脊液检查也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如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 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
其他辅助检查
1.脑CT扫描
脑梗死的脑CT扫描的主要表现为:①病灶的低密度:是脑梗死重要的特征性表现,此征象可能系脑组织缺血性水肿所致。②局部脑组织肿胀:表现为脑沟消失,脑池、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即脑CT扫描显示有占位效应。此征象可在发病后4~6h观察到。③致密动脉影:为主要脑动脉密度增高影,常见于大脑中动脉。发生机制是由于血栓或栓子较对侧或周围脑组织密度高而衬托出来。部分患者在缺血24h内可出现。
2.脑MRI检查
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特别是脑干和小脑的病灶。T1和T2弛豫时间延长,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脑MRI检查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脑MRI弥散成像能反映新的梗死病变。MRI在缺血性脑梗死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评价中已显示出优势,近年来超导高档磁共振设备投入临床应用,基于平面回波(EPI)技术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血流灌注加权成像(PWI)的应用,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甚至在急性脑梗死区血流灌注变化以及病理生理过程的相关性研究,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3.DSA、MRA、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此3项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脑血管病的血管方面的病因。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价格便宜、方便,能够及早发现较大的血管(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等)的异常。脑MRA检查简单、方便,可以排除较大动脉的血管病变,帮助了解血管闭塞的部位及程度。DSA能够发现较小的血管病变,并且可以及时应用介入治疗。
脑梗塞的检查
1、CT检查: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可排除脑出血。当脑梗死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2、MRI检查:MRI对脑梗死的检出极为敏感,对脑部缺血性损害的检出优于CT,能够检出较早期的脑缺血性损害,可在缺血1小时内见到。起病6小时后大梗死几乎都能被MRI显示,表现为T1加权低信号,T2加权高信号。
3、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常规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等作为常规检查,有条件者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胸片应作为常规以排除癌栓,是否发生吸入性肺炎的诊断依据。
4、特殊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彩色B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颈动脉造影,可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
西医治疗脑干梗塞的方法
1.扩血管治疗。可选用盐酸罂粟碱30~60毫克,口服,每日三次;或静脉滴注肝素12,500单位,每6~8小时一次,注意在注射前要检测凝血时间。
2.改善大脑微循环。用低分子右旋醣酐250~50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从而达到稀释血液、减少血粘度和血细胞积聚,增加血流速度,有利于改善大脑微循环的目的。
3.改善脑组织代谢。选用胞二磷胆碱250~500毫克,每日1次静脉滴注,10~15天为一疗程。对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和促进苏醒有一定作用。尤其对上肢瘫痪的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4.降低颅内压。当患者颅内压增高时,可用20%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每天1~2次;亦可用25%山梨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每天1~2次。
5.饮食疗法。对血压高者,可选用玉米须30克,加水2碗,煎至1碗,每日服1~2次。亦可用玉米粉50克,加适量冷水调和,与粳米50克同煮成粥,每日1次。若伴有其他疾病
脑干梗塞的鉴别
发病较急,主要表现偏瘫或四肢瘫,吞咽及发音困难,高热,意识障碍(昏迷、缄默症等)。由于受累血管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的梗塞,表现各种交叉性瘫痪。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诊断脑梗塞后遗症要检查高血糖
脑梗塞后遗症的诊断:
1.头颅CT扫描 脑梗塞发生12~24小时以后,可显示低密度梗死灶。
2.头MRI脑梗塞亚急性期,头颅MRI显示病灶时间早,一般梗死3小时后即可显示病灶。但除非怀疑有小脑、脑干梗死,一般急性脑梗塞应首选CT扫描,不需做头MRI。
3.其他实验室检查 应寻找及确定发生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高血脂、血液高凝状态、高粘滞状态等。
4.检查 可显示脑部大血管血流改变情况。
5.颈部超声 可显示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有无狭窄、斑块及狭窄程度。
6.磁共振血管造影 可以初步了解脑部血管情况。
7.全脑血管造影 有必要进一步了解脑部血管情况可作此项检查。
8.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 可明确心脏功能,对脑栓塞患者有助于病因确定。
脑梗死引起的脑干梗塞应该如何检查
1.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血脂,心电图等。
2.头颅CT:发病后24h内,一般无影像学改变(超早期阶段,发病6小时内,可有一些轻微改变)。24h以后,梗死区出现低密度病灶。2周左右梗死病灶(由于水肿减轻,吞噬细胞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等密度,难以分辨。(称为模糊效应)。
3.MRI:梗死后数小时,即可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的病变区域。可发现脑干、小脑梗死和小灶梗死。DWI(弥散加权成像)和PWI(灌注加权成像)可在发病后数分钟内检测到缺血性改变。
4.血管造影:DSA、CTA、MRA可显示脑部大动脉的闭塞、狭窄及其他血管病变。
5.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可评估颅内外血管狭窄、闭塞及侧支循环建立的程度。
6.SPECT和PET:可在发病后数分钟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和局部脑血流变化。
7.CSF检查:一般正常。目前已不再广泛应用于诊断一般的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