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听力正常有哪些表现呢
婴儿听力正常有哪些表现呢
第一、1个月:
宝宝已有了听觉,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24小时后对听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应,对大人说话的声音也很敏感。大人在宝宝身旁轻声说话,观察宝宝是否会随声音变化有不同反应。一周后,听力发育完全成熟,他会密切注意人类的声音,也会对噪音敏感。在宝宝身旁说话,宝宝将头转向熟悉的声音和语言。
第二、2个月:
对声音的反应十分敏锐,不论对熟悉或陌生的声音,都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大人可以轻声和宝宝说话,或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在宝宝的不同方向发出声音,宝宝会向声源处转动头部。
第三、3-4个月:
能区分大人的讲话声,听到妈妈的声音会很高兴。有感情地讲故事给宝宝听,温柔好听的声音会引起宝宝微笑,晃动手脚等积极反应。4个月时能辨别不同音色,区分男声女声,对语言中表达的感情已很敏感,能出现不同反应。先给宝宝播放一个女声的歌曲,等到宝宝“适应”歌曲后,马上换男声,他会有不同的反应。
第四、5-6个月:
对各种新奇的声音都很好奇,会定位声源,从房间的另一边和他说话,他就会把头转向。家长除可配合手摇铃的使用外,还可准备一些会发出不同声音的玩具,摆在宝宝床边,让宝宝翻身、踢脚时,可能因不经意碰到玩具发出声音,观察是否会转向发出声音的地方。听到声音时,能咿咿呀呀地回应,对音量的变化有反应。在宝宝面前“自言自语”,观察宝宝是否会和外来的声音互动。
第五、7-8个月:
倾听自己发出的声音和别人发出的声音,能把声音和声音的内容建立联系。在宝宝面前呼唤“爸爸”,观察宝宝是否会把头转爸爸。8个月时大致能辨别出友好和愤怒的说话声;能通过视觉、听觉来模仿人的活动。用温柔的语气对宝宝谈话,他会很高兴;如果用很大声的类似于训斥的声音,宝宝会哭;当宝宝高兴时,大人欢快的大笑,宝宝会跟着模仿。
第六、9个月:
能区分音的高低,如在和宝宝玩击木琴时,宝宝有时会专门敲高音,有时又专门敲低音。不久宝宝就知道敲长的木条声音低,敲短的木条声音高。和在宝宝玩木琴时,引导宝宝敲高音,低音,观察宝宝的后续行为即是否知道敲长的木条声音低,敲短的木条声音高。
第七、10-12个月:
宝宝的声音定位能力已发育很好,有清楚的定位运动,能主动向声源方向转头,也就是有了辨别声音方向的能力。大人手拿风铃,分别在宝宝的上方和下方晃动出声,观察宝宝是否会跟着声音上下抬头,低头。
新生儿出生后最好做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有研究数据表示,大约每65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问题。在过去,宝宝听力筛查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到6个月。但是现在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出生后3-5天内。研究表明,对听力障碍的宝宝,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除了新生儿出生后3-5天要进行听力筛查,还要进行第二次复筛。第二次复筛主要对象是出生42天婴儿听力初筛节没通过或者有可疑,有些初筛即使通过了也需要复筛。听力损失高危儿更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做听力筛查有很多方法。有一种就是在婴儿耳朵里置入耳塞,耳塞里会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耳塞另一端连接的传感器会检测到婴儿的耳朵对滴答声的反应。还有一种听力筛查方法就是在宝宝头皮上贴上传感器,从婴儿的脑波对声音的反应来判断婴儿的听力情况。
这两种方法都不会让宝宝感觉到疼痛,不过需要让仪器在宝宝身上待得久一点。
有一些宝宝第一次听力筛查的结果并不好,但是这不能说明他们听力有障碍。一般医生会过几天再来对他们进行测试,如果结果依然不理想,则需要几周后让听力专家来给宝宝做详细的听力评估。
所以假如你的孩子没有通过第一次的听力筛查,不要太担心,大多数宝宝第一次没通过第二次就会通过。如果你的孩子未通过复筛,那么应在3月龄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如果如果你的孩子被明确诊断为永久性听力损失,也不要太担心,一般出生6个月内可以进行科学干预和康复训练,绝大多数可以康复或者适应社会。
聋哑人的诊断方法
包括详细询问病史(妊娠情况、出生情况、家庭史、应用耳毒性药物史),必要时作其它
全身检查。耳部检查多属正常,即或存在病变,其程度也在听力情况不相符。此外,须注意腺样体是否肥大,鼓室有无积液。
听力检查:根据不同的年龄,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查。对婴儿可用击掌铃声等突发声响测验,或用客观测听法,如听性脑干反应(ABR)、声阻抗测听等。对较大儿童或成人可用语言、音叉和纯音测听等进行检查,应尽早确定患儿是否有残余听力,以便配戴助听器,使患儿听到声音,进行语言训练。
前庭功能检查:聋人的前庭功能常有损害,先天性内耳发育异常者如仅限于耳蜗,则前庭功能良好,后天性者病变常侵犯全迷路,前庭功能亦常丧失。
听力刺激让宝宝更加健康
尽早训练婴儿的感觉、知觉对宝宝的智力发育异常重要。这些训练中,听力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训练婴儿的听力,育儿专家建议:首先要给宝宝一个有声的环境,家人的正常活动会产生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声、刷洗声、说话声等。家庭外界也能传来许多声音,如车声、自然界的声音等。这些声音会给婴儿听觉的刺激,促进听觉的发育。
除自然存在的声音外,我们还可人为地给婴儿创造一个有声的世界。例如:给婴儿买些有声响的玩具——八音盒、会叫的鸭子等。还可以让婴儿听音乐,节奏优美的乐曲能给婴儿安全感。当然放音乐的时间要有节制,不能从早放到晚,也不宜选择过于吵闹的爵士乐。家人最好能和婴儿说话,虽然这时他还不能应答,但是家人特别是母亲亲热的话语,会使婴儿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当母亲面对婴儿亲切地说着、笑着、和婴儿交谈时,婴儿会紧盯着母亲的脸,似乎已懂得母亲散发出的身体语言。
新生儿听力测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新生儿听力测试环境的选择。要选择相对安静的环境,噪音不超过40分贝,最好是在隔音室进行,如果没有这样的条件,那就可在普通房间做,但要将室内一些可产生噪音而又不必要开的设备暂时关闭,并在门边贴上橡皮条。
2、新生儿听力测试要注意婴儿状态。最佳的测试结果是在婴儿自然睡眠状态时获得,所以千万不要在婴儿饥饿时或者烦躁不安、哭闹时进行测试,以免影响结果。可以在喂饱后1 h左右测试,必要时可抚摸婴儿的头,使其安静。
3、新生儿听力测试要注意卫生问题。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在测试婴儿前要洗手,最好使用一次性耳塞,因为新生儿耳道里可能会有很多分泌物。即使没有条件使用一次性耳塞,也要1人1塞。
4、新生儿听力测试位置的选择。可以将婴儿抱在怀中进行测试,也可以在婴儿朝一侧睡时测试耳朝上,将耳廓向后牵拉使耳道变直,然后将探头轻轻放入。
以上就详细介绍了新生儿听力测试的注意事项,对于很多已经通过以上内容全面了解的朋友,为了能让自己的宝宝,通过听力的测试,保障自己孩子的听力不会出现问题,一定要对以上的注意事项全面的了解,了解以后才能知道新生儿听力测试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听力减退检查诊断
一、1-6个月婴儿听力检查:
1、听睑反射测听:闻声后表现眨眼、闭眼。
2、惊跳反射MOrO反射、:闻声后全身惊动、伸臂、伸腿或头向后仰。
3、条件反射测听:用铃声刺激后针刺足底,重复15次后仅摇铃而不刺足底,如仍缩足,则说明听力大致正常。
二、6-12月幼儿听力检查 此时定向反射完善,即闻声后眼头转向声源。
三、2-6岁小儿听力检查 可用定向条件反射听力计检查法,如游戏测验法、配景听力测验法等。四、阻抗测听或电反应测听。
新生儿听力筛查怎么做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或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OAE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的项目包括:诊断性OAE,1kHz声导抗测试,短声及短纯音ABR,AERP,ASSR和骨导ABR、小儿行为测听(BOA、VRA、PA、PTA),言语检测及听觉言语发育评估等。
如何知道婴儿听力障碍
如何知道婴儿听力障碍呢?很多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就存在着听力的障碍,但是家长却察觉不良,因为婴儿不会说话,而且什么都不懂,所以这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很多的婴儿听力障碍都是因为不能够被察觉,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的,所以大家要知道如何才能够察觉婴儿听力障碍。
人的感官中,听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和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时代,听觉更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必要环节。研究证明,6个月到3岁是儿童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此期间的听力障碍将直接影响儿童的言语发育,严重者可致聋哑。由于儿童不能明确地表达或不懂表达,因此常常错过了最佳的治疗和言语学习时期,而影响一生。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观察儿童的听力发育、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呢?您可以留意孩子以下的一些危险信号:
1.呼之不应或反应下降
不同时期的婴幼儿对声音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比如惊跳、眨眼、头或身体转向声源等,如果发现孩子对声音无反应或反应下降;若在与孩子交谈时,孩子经常问“什么”或“你再说一遍”,表现出没有听清的状态,或常要求对方提高音量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2.说话晚或吐词不清
大部分孩子的言语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新生儿1个月能哭,4个月可大声发笑,咿呀作语,5~6个月发出单调的音节,7~8个月以后可听见别人说话并模仿发声,9~10个月的孩子能懂几个较复杂的词义,如“再见”等,11~12个月的孩子能说出其中单音节词,1岁半能正确说出一些有意义的词如“饭”“袜袜”,2岁时见不同的人会区别称呼,如“阿姨”“叔叔”,3岁时会说短的歌谣,4岁能用完整的句子表达愿望。如果发现孩子明显的言语发育迟缓或吐词不清,家长不应偏信“贵人语迟”。除关心孩子智力发育和发音器官外,同时需注意孩子听力问题。
3.经常无故跌倒
3岁以下小儿不懂表达其眩晕的主观感受,如果您发现孩子常常无故跌倒,就需引起注意。在排除小脑肿瘤等疾病后,需请耳鼻喉医生协助诊治。内耳畸形、梅尼埃病等多种疾病可引起听力下降伴眩晕。
4.经常说“耳朵嗡嗡响”
“耳朵响”在医学上称为耳鸣。当孩子告诉您他的耳朵响,您应该注意了。往往很大一部分耳鸣患者都伴有或多或少的听力下降。而中耳炎、耳毒性药物中毒等很多原因可引起耳鸣,不容忽视。
还有,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听人讲话时喜欢盯着对方嘴巴看,看电视喜欢把音量调得很高,上课时回答问题经常答非所问,成绩下降等,这些都是听力障碍的危险信号。
当然,尽管家长十分关注,仍然会遗漏部分听力损失的患儿,特别是轻中度聋及单侧耳聋的患儿。因此,按期的听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儿童听力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各位家长引起重视。
婴儿听力障碍是要引起家长的关注的,一般情况下,婴儿听力障碍是很难被发现的,出现一些异常的情况,家长也是不知道的,所以就会导致很多严重的问题,所以大家需要知道婴儿听力障碍的一些症状,及时发现婴儿听力障碍。
请问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措施有哪些
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包括初筛、复查、阳性病例追访、确诊、治疗和干预。首先在新生儿出生3-7天后,采用耳声发射测试技术进行听力的普遍筛查(初筛),筛出可疑人群(测试未通过人群),对未通过人群于生后42天进行复查,即第二次听力筛查,仍未通过的婴儿就要到经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有诊断能力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听力损伤的诊断;要求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婴儿在生后3-6个月内接受诊断性检查,检查方法多采用脑干诱发电位技术和行为测听技术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婴儿听力损伤的程度和性质。对于已确诊为听力损伤的婴儿应立即给予听力语言的康复干预训练或者使用助听器。听力损伤的婴儿只要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使他们获得语言学习和言语正常发育的机会,就可避免聋哑残疾的发生。此外要说明的是,对于已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儿也应进行1-3年的随访,因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所发现的是婴儿出生时就有的听力损伤,而部分婴儿在出生时没有听力损伤,是以后才出现的,我们称其为延迟发生的听力损伤,多见于有耳聋家族史、使用耳毒性药物、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及患某些疾...
神经性耳聋检查
在我们的身边,大家常常见到的是老人出现耳聋的现象。但是近年来发现,也出现了一批年轻人,甚至是儿童耳聋的患者。尽管他们的发病原因不同,但是,他们都要做一系列的检查,才可以对症下药。那么,神经性耳聋患者都要做哪些检查呢?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神经性耳聋要做的检查:
音叉检查:tuning-fork test是鉴别耳聋性质最常用的方法。常用C调倍频程五支一组音叉,其振动频率分别为128、256、512、1024和2048Hz。检查时注意:a应击动音叉臂的上1/3处;b敲击力量应一致,不可用力过猛或敲击台桌硬物,以免产生泛音;c检查气导时应把振动的音叉上1/3的双臂平面与外耳道纵轴一致,并同外耳道口同高,距外耳道口约1cm左右;d检查骨导时则把柄底置于颅面;e振动的音叉不可触及周围任何物体。常用的检查方法如下:
1. 林纳试验Rinne test,RT:又称气骨导对比试验,是比较同侧气导和骨导的一种检查方法。取C256的音叉,振动后置于乳突鼓窦区测其骨导听力,待听不到声音时记录其时间,立即将音叉移置于外耳道口外侧1cm外,测其气导听力。若仍能听到声音,则表示气导比骨导时间长ACBC,称林纳试验阳性RT“+” 。反之骨导比气导时间长BCAC,则称林纳试验阴性RT“-” 。
正常人气导比骨导时间长1~2倍,为林纳试验阳性。传导性聋因气导障碍,则骨导比气导长,为阴性。感音神经性聋气导及骨导时间均较正常短,且听到声音亦弱故为短阳性。气导与骨导时间相等者AC=BC,RT“±”亦属传导性聋。
如为一侧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气导和骨导的声音皆不能听到,患者的骨导基本消失,但振动的声波可通过颅骨传导至对侧健耳感音,以致骨导较气导为长,称为假阴性。
2. 韦伯试验Weber test,WT:又称骨导偏向试验,系比较两耳骨导听力的强弱。取C256或C512振动的音叉柄底置于前额或头顶正中,让患者比较哪一侧耳听到的声音较响,若两耳听力正常或两耳听力损害性质、程度相同,则感声音在正中,是为骨导无偏向;由于气导有抵消骨导作用,当传导性聋时患耳气导有障碍,不能抵消骨导,以至患耳骨导要比健耳强,而出现声音偏向患耳;感音神经性聋时则因患耳感音器官有病变,故健耳听到的声音较强,而出现声音偏向健耳。记录时除文字说明外,可用“→或←”表示偏向侧,用“=“表示无偏向。
3.施瓦巴赫试验Schwabach test,ST:又称骨导对比试验,为比较正常人与患者骨导的时间,将振动的C256音叉柄底交替置于患者和检查者的乳突部鼓窦区加以比较,正常者两者相等;若患者骨导时间较正常耳延长,为施瓦巴替试验延长ST“+” ,为传导性聋;若较正常者短,则为骨导对比试验缩短ST“-” ,为感音神经性聋。
对耳聋的诊断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门年轻的学科:临床听力学,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学科,在欧美国家及近些年来的我国临床听力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内涵广泛的应用性学科,涉及多个学科。对于感音神经性耳聋,重点在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和治疗。例如目前在我国开展的耳聋基因筛查与诊断、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极大地改善了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发病状况。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开展和普及极大地改善了耳聋,特别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早期诊断,为耳聋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了可能性。早在20世纪60年代,听力学家就指出了早期确认听力损失的重要性,并提倡开展小儿听力筛查工作。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为早期诊断和康复奠定了基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199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表声明,提出所有婴儿在其出生后3个月内都要进行听力筛查,即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UNHS,并推荐将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和自动ABR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作为筛查方法,这是新生儿听力筛查由高危因素登记向普遍筛查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5年,48届WHO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全球防聋决议,提倡制订包括新生儿听力检测在内的国家防聋计划。1998年5月,欧洲联盟在米兰召开新生儿听力筛查会议。此后,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欧美、日本等国得到广泛开展。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美国85%以上的州都有立法进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
主观听力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用于成人的纯音听阈测试和言语测试,用于儿童的小儿行为测试和儿童言语测试。可以通过患者的主观反应测试听觉敏感度以及对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的评价。客观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和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测试,40Hz事件相关电位等。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具有快速、无创、频率特异性好、与行为听阈相关性好、测试方法客观,结果判定客观的特点。在调制频率60 Hz时,不受醒觉状态影响,是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理想的听力损失定量诊断方法。
影像学的发展也有助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诊断。近年有关听觉与影像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功能成像技术,它所具有的反映生命体征活动的特点是有别于结构成像的关键,主要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功能磁共振成像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可以观察清醒状态下人脑的活动,能直观反映事件相关case-related脑功能变化,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无辐射损害,可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近年,Silent fMRI技术已成为研究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的首选和主要手段,并期望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新的思路。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可以更早期、准确、定量、客观地从基因、分子、整体水平探测人体功能情况及诊断疾病。
通过以上内容对神经性耳聋要做的检查的介绍,相信您已经有所了解了吧?真心的希望我们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我们在此提醒患者朋友,如果发现不适,不要着急,到正规的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相信您很快就可以恢复听力,祝您早日康复!
婴儿听力发育 宝宝能听见我的呼唤就一定是听力正常的
其实大部分宝宝的小耳朵都是健康的,但是,爸爸妈妈在宝宝出生后还是要彻底为宝宝进行听力筛查。有些爸爸妈妈可能觉得,宝宝能够听到我的呼唤了,就一定听力没有问题,这是存在误区的。听力障碍是有级别的划分的,分为:一级,双耳残余听力大于90dB;二级,单耳残余听力大于80dB;三级,双耳残余听力大于70dB;四级,单耳听力损失大于等于50dB。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重视宝宝的听力筛查,以免耽误宝宝病情。
婴儿什么时候才有听力
婴儿什么时候有听力?这个问题归根于婴儿听力系统的发育,现在我们从婴儿听力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谈一下婴儿什么时候有听力的问题:
1、婴儿在妈妈体内的时候听力已经开始形成,出后就能分辨不同的音色音调;
2、婴儿8~12周,听见轻柔的旋律时能停止不安的动作和哭叫;
3、8~20周,微笑、呱呱声都是婴儿的声音,他们会对这些兴奋或熟悉的声音产生反应,并转头寻找声音;
4、婴儿8~12个月,就能学着发出听到的声音,并且能够随着节奏鲜明的音乐自发地手舞足蹈;
5、10~12个月,婴儿还能用不同方式敲打、摇动物体,喜欢模仿听到的各种声音;
6、婴儿1~2岁,明白“不”、“再见”、“谢谢”等简单词汇,并且会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
7、到婴儿成长到18~24个月时,儿歌或者有声故事就会成为他们的最爱,不但会跟着唱,还会会说简单句子;
8、2~3岁的婴儿,语音语调有起伏的故事会对特别有吸引力,他会开始表现出对某些音乐的爱好并尝试随音乐跳舞;
9、婴儿成长到3岁以后,会用打击乐器表现乐曲的节奏,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看过了上文,现在爸爸妈妈大概已经了解婴儿什么时候有听力的答案吧,其实婴儿出生就具备听力,但要经过2~3年才会发育到正常成人的水平。所以,爸爸妈妈要谨记,在婴儿出生后的头三年,给予婴儿足够的关注,才能让婴儿的听力发展得更好。
听力筛查未通过意味着什么
目前,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住院期间都要求进行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家长会表示担心和害怕,甚至焦虑。那么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就说明孩子的听力有问题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
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可筛查的几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发现听损伤患儿,并且尽可能早地对其实施干预,使其言语和智力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当,从而改善听损伤患儿在社会交往、教育和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因此,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至关重要。目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在我国大中城市已广泛开展,2003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都要进行听力筛查。从2009年6月1日起,北京市对所有本市户籍新生儿实行免费听力筛查。
目前我国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中,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的3~7天进行初筛,在基层及农村地区,由于产妇产后住院时间较短,也有在产后24小时进行初筛;而高危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初筛者于产后1个月或42天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生理学检测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二者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客观、有效、快速、准确、无创性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也是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损伤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机构采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主要用于检测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其具有客观、敏感、快速、无创等特点,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常用的有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由于耳声发射受新生儿受试状态、中耳和外耳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证筛查的通过率,筛查时间一般选在产后3~7天,新生儿处于自然熟睡或安静状态时进行,测试环境要相对安静,测试前要清洁外耳道。
由于耳声发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未通过率可达10~20%。因此未通过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并不一定说明孩子听力有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它们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造成衰减,导致耳声发射能量减弱或消失,造成了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这种情况在剖宫产新生儿,以及产后不满3天即进行初筛的新生儿中尤为多见。随着吃奶、哭闹等带动软骨运动,可以使一部分羊水和胎性残积物排除,从而在满月或产后42天复筛时顺利通过。另外,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未通过属暂时性,随身体各器官的发育,产后42天复查时听力筛查通过率会明显提高。
因此当孩子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家长不必过分担忧,而应该密切观察孩子平时对各种声音的反应,同时尽量避免孩子接触噪声,慎用耳毒性药物,避免孩子感冒和头部受伤,最重要的是要按时到医院复查,绝大多数孩子最终会是听力正常的。即使检查存在听力障碍,通过早期治疗和干预,也将使孩子最终融入主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