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血管病高发是什么季节

心血管病高发是什么季节

秋天开始,气温降低,许多患者血压开始波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高发。这些疾病好发于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饱餐或受凉时,以清晨为多,发病时,病人往往觉得胸痛、憋闷、可伴有濒死感,重者大汗淋漓。这些症状多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中国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目前,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且患病率处于上升阶段,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天9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

胸痛是冠心病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其好发于清晨,阎主任建议,一旦病人发现有这些症状,家里有条件的话,要赶紧给病人测血压;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25-0.5mg,迅速吸收,1-3分钟起效,作用可维持10-30分钟。注意严重低血压及青光眼者禁用硝酸甘油。家中如果没有硝酸甘油,也可含服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简单处理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病人送往医院,尤其是心肌梗死,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危及生命。另外,硝酸甘油要注意有效期,硝酸甘油含服后舌下要有烧灼感,这也是药物有效的标志之一。

老人冷天晨练宜在八点后

受气温变化影响,最近癫痫、腹泻、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提醒,有心血管病史的市民和广大中老年人应在早上8点后进行晨练。

每年秋冬季节,老年人心血管类疾病高发的时间基本都集中在每日的凌晨。据有关卫生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秋冬季节,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69.5%以上,其中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导致此时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秋冬季冷暖不定的温差使一些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的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引发血管骤然收缩,由于原有血管的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上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使血液流通受阻,局部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复发。

专家表示,为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老年人在秋冬季节晨间尤应注意防寒保暖,衣裤要保证柔软宽松以利于血液循环。同时,有心血管病既患史的市民和广大中老年人应在早上8点后进行晨练。

58岁的刘先生有脑中风病史,平时多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昨天下午,刘先生在家突然倒地,抽搐厉害,被立即送往中大医院急诊救治。根据该院最近两天的患者就诊情况显示,癫痫患者呈逐渐增多趋势。医生介绍,到了天冷的季节,患者服药开始不规范容易诱发癫痫发作。有癫痫病史的人除按时服药和避免劳累外,还应保持充足的睡眠。

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3年)》数据显示,由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仍在持续增加,相当于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患者。每年我国有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意味着每1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这与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超重、吸烟、血糖高等危险因素的增加离不开。心血管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累积而成的,尤其是不良饮食习惯。

在改革开放以前,人们餐桌上大多以粗粮和蔬菜为主,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大鱼大肉,蔬菜反而吃得少了,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摄入胆固醇的升高,增加了动脉硬化的风险,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此外,国人大多嗜咸香,口味较重,食盐摄入量偏高,造成人们的血压也逐渐升高。

总之,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离不开合理的饮食,把好入口关是预防心脏病的第一步,饮食上应遵循“三低一高”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原则,膳食结构均衡,多吃有助于预防心脏病的食物,比如坚果类、豆类、深海鱼、菠菜、花生、土豆、芹菜、橄榄油等。

秋冬心脑血管病高发

寒暖渐变,常常不易立即感觉和体验到,且秋季的寒暖又常反复,寒而复暖,暖后又寒,使人防不胜防,秋季感冒受寒一般较为普遍,但真正应防范的是心脑血管疾病。为何心脑血管疾病在秋冬季节频频逞凶?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二、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呼吸会消耗大量水分,加上日常补水不足,导致血液黏稠度过高,进而使血液流通不畅,可能致使血管堵塞;三、秋冬季节,室内外温差较大,血管的剧烈收缩容易使得血管壁上附着的斑块脱落。斑块随血液流到狭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除此之外,心脑血管疾病还具有“四高三低”的特征,“四高”即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从以上内容来看,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确可怕,但并非不能防患。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若能在衣食住行方面多加注意,就有助于度过这个高危期。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

许多疾病的出现都有季节性,心脑血管疾病也不例外,一般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过程中,人体极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包括了高血压、心脏病、脑供血不足等等症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病患而言,做好季节性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巨大伤害,坚持“春捂”非常关键。

“春捂秋冻”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谚语,近年来,很多专家根据科学卫生观念的变化,给它进行了新解释,如要因人而异,因气温而异等。“当大风和寒潮来临时,受寒冷的刺激,温度骤变容易造成心脑血管突然收缩,这时血液循环包括血管的弹性都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血管堵塞;

“倒春寒”季节必须学会“春捂”,防寒保暖是避免血管受冷刺激痉挛第一要务。过往患有冠心并高血压的病人要提高警惕,日常避免过度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不要矫枉过正,为了预防而过量服用降压药物,因为血压大幅下降也可能刺激血管痉挛。”沈开金表示。

医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很多,其中以老年人且曾有高血压、心脏病等病史者为主,但也不乏从未曾发病的年轻人。“冷空气刺激是主因,多变气候让不少老人难适应,易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冠状动脉梗塞”。

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中,春季、冬季都是变化多端的时节,希望大家可以重视起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之后,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浑身乏力、精神萎靡、胃痛等等,如果你也出现了类似症状,一定要早点赶去医院接受检查,避免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造成巨大损失。

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

第一,年龄是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因此不管是否有遗传背景,也不管是否存在其他因素,高龄的人一定比低龄的人容易得糖尿病。由于发病年龄的提前,以往强调45岁,现在40岁以上的人都要警惕自己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每年体检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空腹血糖。

第二,遗传背景。凡是有糖尿病家族背景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最新的调查发现,父母为糖尿病患者,子女更容易患糖尿病,而兄弟姐妹中已经有糖尿病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因此对糖尿病家族史的了解非常重要。除此以外,本次调查统计还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家族史或心肌梗死家族史者患糖尿病的几率也比无家族史高,但没有糖尿病家族风险大,所以凡是有这几种疾病家族史者的后代,较易得糖尿病。

第三,肥胖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大,如果仅为四肢发达,腹部并不胖还好,因为皮下脂肪、臀部、腿部容易存脂肪酸,不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而四肢不胖,只肚子胖的,为腹型肥胖,诊断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除上述因素,已有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mmHg,或者空腹甘油三酯水平高,或者在妊娠期间有高血糖,或者有生8斤以上孩子的妇女均是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第四,心血管病人伴随糖尿病风险高。在前几年欧洲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心脏病的高血糖的调查,在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中测定血糖,发现2/3有高血糖,其中一半已经是糖尿病,另一半是糖尿病前期,提示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是冠心病患者中伴随1/3糖尿病,1/3糖尿病前期。基于这个结果,中国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完全相同。在此基础上,神经疾病科、脑血管疾病科也作过调查,发现了相似结果,也就是说已经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中有2/3到达了高血糖状态,高血糖程度不同,约有一半达到糖尿病。因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伴随率非常高。

高血压怎么控制 不夜晚出门

过年往往都在深冬季节!今年连南方都下雪了,更可况北方,寒冷度可想而知!冬天作为心血管病高发季节摧残了不少高血压患者!在寒冷刺激下,血管收缩,血液阻力增大,血压就会自然升高!而冬季夜晚的温度比白天要低很多,如果经常夜晚出门活动,发生脑梗死、心肌梗死的情况也会高一些。建议多在阳光下出门活动和运动,做好保暖措施,对寒冷不逞强!

红眼病高发季节

一般春季容易发病。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当出现眼睛红痒的时候,最好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千万不可自行用药。

相关推荐

夏季心脏病的高发季节

夏季心脏病的高发季节 专家指出,当气温达到33℃以上,会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影响血液循环系统,进而影响心脏,导致心脏病发,具体原因有以下六点: 1、气温不断升高,就会导致机体皮下血管扩张,机体皮肤血流量比之前要高出3~5倍,回心脏的血流量也会增加,进而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脏超负荷运动。 2、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人的交感神经会更加兴奋,心率也在不断加快,冠状动脉明显收缩,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的工作量。 3、天气炎热出汗多,人体的水分都通过汗水蒸发掉了,就会导致血粘稠度高,到一定量就会出现血凝的情况,导致心脑血

立冬起居养生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防颈寒:穿立领装挡风寒 秋冬颈椎病高发季节。颈部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 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风寒感冒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常言道:“一把

冬季哪些心血管疾病高发 冬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家居室内温度不宜太高,以免与室外温度形成较大温差,不要去过于寒冷的地方。从室内到室外,要注意有一个适应期,住平房的中老年人,外出时开门后不要急于出去,先在门口站一站适应一下。 中老年朋友特别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晨练。凌晨到上午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阶段,人的血压上升速率最快,交感神经活性最高,凝血机制最活跃,加重血压升高、血管收缩。 空气中PM2.5等污染物会加快心率,升高血压,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心血管疾病的突发事件最容易发生在早晨,服用防治心血管病的药物应晨起第一件事。特别在冬

为什么冬天心血管疾病的好发季节

主要因为温度低,身体血管收缩比较明显,血管弹性也跟着变差,所以假使本身血管已有粥状硬化,阻塞等情况,到了冬天,就要特别小心注意心血管疾病!

秋季要预防的疾病有哪些

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它的发作多半季节性的,每年夏末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这种病各种年龄、不同性别都可患,且易反复发作,平均患病率为2%。哮喘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反复咳嗽、胸闷、连续喷嚏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急喘。严重者可出现嘴唇及指甲青紫、四肢厥冷、出汗、心跳快等症状。发作时间从几分钟到数天不等。哮喘一种容易发作的慢性病,因此哮喘者在缓解期要积极预防:首先要尽量避开过敏源。其次要暑天治疗:从小暑至立秋,即“三伏天”,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

秋季脑血管疾病高发

立秋后,虽然白天气温仍然较高,但早晚温差明显增大,昼夜温差增大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导致脑血管疾病的高发。 卢海丽主任医师建议,对于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年老体弱的老年人,要及时测量血压、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防止血压波动过大导致脑梗死、脑出血发生。 立秋后,早晨气候变凉,酷爱晨练的老年人要注意,适时增减衣服。晨练时要注意不要着凉,锻炼时要注意控制活动量及活动的强度。一定要避免空腹激烈活动。活动过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高,诱发

心脏血管钙化怎么预防

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病变、血管损伤、慢性肾病和衰老等普遍存在的共同的病理表现,主要表现为血管壁僵硬性增加,顺应性降低,易导致心肌缺血、左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引发血栓形成、斑块破裂,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亦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发生的重要标志分子。血管钙化随着年龄增长都会发生的,关系看看引起了什么后果,如果管腔狭窄不超过50%,暂时还算不上冠心病,不必要大惊小怪. 预防:1)戒烟.吸烟对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禁忌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禁忌---忌高脂患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人,必须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量,尤其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蛋黄等不宜食用。否则会削弱调节血脂药物的作用,降低疗效,甚至超过药物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加重病情。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禁忌---忌高糖食糖过多,不能完全被机体利用的部分便会转化为脂肪。这对心血管病患者非常不利,可以加重高脂血症、动脉硬化。 心血管病患者饮食禁忌---忌高钾心血管病患者若服用氨苯喋啶、安体舒通等保钾利尿剂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含钾多的食物,如土豆、香菜、蘑菇、

最养生的十大野菜

野菜作为一种顶级养生食材,如果处理得当,作用堪比名贵保健品!此外,有10种黄金野生菜,不仅保健养生,还能防治小毛病! 最近气候多变,咳嗽哮喘的高发季节,常吃面条菜能很好地改善咳嗽哮喘,一般连续吃2-3次就能见效。 鼻出血,儿童最常见,一般鼻腔血管破裂导致的。常吃面条菜会有很好改善,能加强鼻腔粘膜厚度。 细菌繁殖容易引发咽喉发炎。金银花泡水喝能清热解毒,消炎败火,能快速消除咽喉发炎。 金银花含丰富的生物酶,能减少色斑出现,能排除肌肤中的毒素,促进面部皮肤血液循环。 发生急性腹泻,可以吃荠菜,荠菜具有很好

夏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

1、心脑血管所需要的有益物质:钙、镁、硒、铬、锰等; 2、清新活跃的负氧离子空气; 3、硬水质; 4、多纤维、多矿物质、多碳水化合物;少脂肪、少蛋白、少胆固醇饮食; 5、精神闲逸适度,不可乐极,不可悲极; 6、一周不能少于三次、一次不能少于一小时的出微汗或热身的室外锻炼; 7、体重保持在(“身高-105”乘2)左右(上、下浮动10斤亦算正常); 8、确知自己否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家庭遗传; 9、一年至少上医院检查一下:血脂、血压、总胆固醇;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以上这些,为“心脑”疾病创造了条件。 中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