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艾灸哪里最好 艾灸中脘健脾益胃
消化不良艾灸哪里最好 艾灸中脘健脾益胃
取穴: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艾灸功效: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主治:胃痛,腹胀,腹痛,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症。
艾灸祛黄褐斑可以吗
艾灸方法:用鲜姜切片,直径2-3厘米,厚约0.2-0.3厘米,中间刺孔,吸去姜汁,再将其致于灸头处,放在神厥穴及双侧足三里,灸后皮肤温热。功效:培补肾元:健运脾胃、以防新生之淤,净化血液、解决病痛及淤阻。培补阳气,温运血行,血行则淤化,清除积存已久的淤滞(褐斑)。
天突、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可激发经气,疏通脏腑经络使各经脉气血运行通畅。拔膻中穴、气海穴可补益心肺、养心安神、增强免疫力;中脘可调理脾胃,气海、关元可补肾强身,从而达到肾气平稳,肝脾调和治本的目的。取诸穴实施按摩、拔罐,能加强调节内分泌功能,提高正常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减少体内黑色素的分/泌,逐步消退面部黄褐斑,促进皮肤康复。
从大椎穴开始,最好先用一次性点刺针,在大椎穴点刺3-5下,然后放血3-5毫升后,在此艾灸15-20分钟,用单眼艾灸盒即可。还可以艾灸神门和涌泉穴,把睡眠调整好了,你就会精神焕发,神采奕奕。
虽然说艾灸对于黄褐斑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这里一定要注意,目前引起黄褐斑的具体原因尚不十分明确,艾灸仅仅是对全身进行调理,从而调动身体来逐渐通过自身代谢消除黄褐斑。平时应当注意避免导致黄褐斑的不良因素,比如说不要长期使用避孕药,不要饮酒抽烟,不要暴露于紫外线环境中。
艾灸中脘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中脘的最佳时间
艾灸中脘一般没有特别的时间限制,饭前饭后,早晚皆可,注意不要空腹时候灸,也不宜在过饱的状态下灸,最好在饭后一个小时后施灸。
每次灸15-20分钟,如果是按疗程艾灸,前三日可以连续灸,以后则隔日一灸,10天为一个疗程。
消化不良艾灸哪里最好
艾灸中脘健脾益胃
取穴: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艾灸功效: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主治:胃痛,腹胀,腹痛,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症。
艾灸天枢通调肠腑
取穴:采用仰卧姿势,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两三指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健脾和胃,通调肠腑。
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艾灸足三里健脾和胃
取穴: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手的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即是。
艾灸功效: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了,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疾病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主治: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急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便秘,痢疾等症。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湿降逆。主治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症。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左右各一个。艾灸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艾灸该穴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利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寒邪犯胃证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证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胃热炽盛证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脾胃虚寒按摩哪些穴位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穴位艾灸法: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具体艾灸方法如下: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治法:健脾和胃。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之主穴。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治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艾灸方法:
1.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上四穴,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
2.艾柱灸: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
艾灸处方:章门,四缝,膏肓。
取穴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在肝经上,又是脾经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
四横为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艾灸方法:
1.艾炷灸:取章门,膏肓,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隔物灸即可。
注:将三棱针消毒后点刺四横穴,出黄稠粘液为佳。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任脉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治法:补气益血,回阳固脱。
艾灸处方:神阙,关元,长强,章门,脾俞。
取穴方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本方取神阙,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温肾壮阳,壮火以煖土;长强回阳固脱;章门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艾灸方法:
1.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2.隔盐灸:取神阙穴,凡脱症急用粗盐填平肚脐,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身体各个系统的艾灸养生方式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关注学艾灸,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风门、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消化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阳陵泉。
神经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大椎、身柱、肾俞、足三里。
泌尿生殖系统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
冬季艾灸禁忌 冬季艾灸养生灸哪里
每个人体质不同、问题不同,最好是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进行艾灸调理、保健身体,如自身无病症的话,建议冬季艾灸养生灸以下部位为宜:
1、冬季寒冷,艾灸一下具有“补阳气、驱寒气”作用的穴位,比如气海穴、肾俞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
2、冬季食用滋补食物较多,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最好艾灸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等穴,以调理脾胃,增强抵抗力。
脾虚如何艾灸能治疗
艾叶作为药,有药性,它入肝、艾叶作为药,有药性,它入肝、脾、肾经,对各个经脉有好处。肾经,对各个经脉有好处。《本草》中记载,有祛湿、止血、通经络、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艾叶有燃烧的作用,它的热力温和、渗透力强,能传到身体深层。可以让人感到热力在深层传走,会让人觉的舒服。
艾灸有艾条灸、艾柱灸。
艾条灸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
艾柱灸分为:直接灸、(瘢痕灸、无瘢痕灸)、隔物灸 、(瘢痕灸 )、米粒灸 (隔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 隔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
而脾胃虚的人一般只需要艾灸两个穴位,
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艾叶是中医针灸的常用药材,但是最好得治病方法当然是好好的调理身体,然后利用自己的身体机能来自动修复身体的不良症状。另外,脾胃虚的人可以多吃一点黄色的东西,像是玉米、土豆、鲫鱼汤之类的,其他的肉类因为消化不好就尽量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