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复苏后监护
新生儿复苏后监护
1、多器官损害的危险,应继续监护,包括:
(1)体温管理。
(2)生命体征监测。
(3)早期发现并发症。
2、继续监测维持内环境稳定包括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红血球压积血糖、血气分析及血电解质等。
3、复苏后立即进行血气分析,有助于估计窒息的程度。及时对脑、心肺肾及胃肠等器官功能进行监测,早期发现异常,以减少窒息造成
的死亡和伤残。
4、应定期监测血糖,低血糖者静脉给予葡萄糖。
5、如合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条件的单位可给予亚低温治疗。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防方法
本病的预防重于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围产期窒息的发作,要不断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处理宫内窘迫,尽快结束分娩,生后窒息的婴儿要及时复苏,以减少HIE的发生。
孕妇应定期做产前检查,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提高产科技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处理;产时,当胎头娩出后,立即挤净口 鼻内粘液,生后再次挤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为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新生儿出生后宜平卧,头部稍高,少扰动。
1、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胎儿心率,定时测定胎儿头皮血pH和血气,发现宫内窘迫须及时给氧及静注葡萄糖等药物,并选择最佳方式尽快结束分娩。
2、生后窒息的新生儿,要力争在5分钟内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生后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
3、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和监护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有异常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肢体张力减弱,以及原始反射不易引出,便应考虑本病的诊断,及早给予治疗,以减少存活者中后遗症的发生率。
新生儿复苏的步骤
新生儿初步复苏的步骤如下:
1.保暖。将新生儿放在辐射保暖台上或因地制宜采取保温措施如用预热的毯子,裹住新生儿以减少热量散失。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对体重<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放在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保暖台上,摆好体位后继续初步复苏的其他步骤。因会引发呼吸抑制也要避免高温。
2.体位。置新生儿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3.吸引。在肩娩出前助产者用手将新生儿的口咽、鼻中的分泌物挤出。娩出后,用吸球或吸管(12F或14F)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过度用力吸引可能导致喉痉挛和迷走神经性的心动过缓并使自主呼吸出现延迟。应限制吸管的深度和吸引时间(10s),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mmHg(13.3kPa)。
4.擦干。快速擦干宝宝全身,拿掉湿毛巾。
5. 刺激。用手拍打或手指轻弹新生儿的足底或摩擦背部2次以诱发自主呼吸,如果这些努力无效表明新生儿处于继发性呼吸暂停,需要正压通气。
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预防方法
本病的预防重于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围产期窒息的发作,要不断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处理宫内窘迫,尽快结束分娩,生后窒息的婴儿要及时复苏,以减少HIE的发生。
孕妇应定期做产前检查,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提高产科技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处理;产时,当胎头娩出后,立即挤净口 鼻内粘液,生后再次挤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为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新生儿出生后宜平卧,头部稍高,少扰动。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方法
1、抢救措施
(1)迅速清理呼吸道。
(2)刺激呼吸,无自主呼吸者,可轻弹足底并使用促醒药纳络酮,必要时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同时给予面罩吸氧。
(3)循环兴奋药的应用,对于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的,给予肾上腺素0.1ml/kg-0.3ml/kg静脉注射。
(4)当新生儿出现窒息的时候,则需要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情况,因此需要给予新生儿维生素K1肌内注射。
(5)保暖。
(6)纠正酸中毒,静脉输入碳酸氢钠。
(7)待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护送至新生儿室观察。
2、护理措施
复苏的ABCDE方案是指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重点是通畅呼吸。复苏前准备对有发生窒息可能的高危分娩应有儿科医师在场,加强产儿科合作,避免因错过抢救时间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抢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纳络酮、碳酸氢钠、维生素K1、可拉明、洛贝林、氨茶碱等;物品主要有:新生儿复苏囊、给氧面罩、不同容量的注射器、输液器、吸痰管等。
(1)畅通气道,摆正患儿体位,头轻度伸仰位,不可过度伸展或过度屈曲。还要注意保暖,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先口咽后鼻腔地清理分泌物。吸引器负压不超过13.3Kpa,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
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诱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报告,早产不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继肺炎之后导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而且许多早产儿即使有幸生存下来,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视力、听力或者智力方面的缺陷。但是,从医学的角度而言,其实许多简单易行的办法都可以有效应对早产问题。即使没有新生儿重症监护,恰当的护理也能够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产儿。这些护理包括产前注射类固醇,以加强婴儿的肺功能;母亲抱住婴儿进行直接的皮肤接触并进行频繁的母乳喂养“袋鼠式护理法”;以及婴儿复苏措施等,但遗憾的是多数早产儿并没能得到应有的帮助。
为了让公众认识到早产儿早期干预和护理的重要性,世界卫生组织特别将每年的11月17日定为“世界早产日”,呼吁世人更多关注早产问题,加强相关研究,采取有效行动,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死亡。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能预防吗
本病的预防重于治疗 主要在于预防围产期窒息的发作, 要不断提高产科技术,及时处理宫内窘迫,尽快结束分娩。生后窒息的婴儿要及时复苏,以减少HIE的发生。
孕妇应定期做产前检查,发现高危妊娠应及时处理,避免早产和手术产;提高产科技术;对高危妊娠进行产时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并进行处理;产时,当胎头娩出后,立即挤净口 鼻内粘液,生后再次挤出或吸出口、鼻咽部分泌物,并做好一切新生儿复苏准备工作。
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立即为产妇供氧,并准备新生儿的复苏和供氧。新生儿出生后宜平卧,头部稍高,少扰动。
在分娩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胎儿心率,定时测定胎儿头皮血pH和血气,发现宫内窘迫须及时给氧及静注葡萄糖等药物,并选择最佳方式尽快结束分娩。
生后窒息的新生儿,要力争在5分钟内建立有效呼吸和完善的循环功能,尽量减少生后缺氧对脑细胞的损伤。
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要密切观察神经症状和监护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有异常神经症状如意识障碍、肢体张力减弱、以及原始反射不易引出,便应考虑本病的诊断,及早给予治疗,以减少存活者中后遗症的发生率。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方法
窒息为新生儿常见症状,也是新生儿的主要死亡原因。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质量还直接关系到新生儿的预后,成功的抢救可以大大降低窒息新生儿将来残疾的发生率和残疾程度。
1、抢救措施
(1)迅速清理呼吸道。
(2)刺激呼吸。无自主呼吸者,可轻弹足底并使用促醒药纳络酮,必要时进行人工口对口呼吸,同时给予面罩吸氧。
(3)循环兴奋药的应用。对于心率小于每分钟100次的,给予肾上腺素0.1ml/kg-0.3ml/kg静脉注射。
(4)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给予维生素K1肌内注射。
(5)保暖。
(6)纠正酸中毒。静脉输入碳酸氢钠。
(7)待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后护送至新生儿室观察。
2、护理措施
复苏的ABCDE方案是指通畅呼吸道、建立呼吸、恢复循环、辅助用药、评价和监护。重点是通畅呼吸。复苏前准备对有发生窒息可能的高危分娩应有儿科医师在场,加强产儿科合作,避免因错过抢救时间而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抢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纳络酮、碳酸氢钠、维生素K1、可拉明、洛贝林、氨茶碱等;物品主要有:新生儿复苏囊、给氧面罩、不同容量的注射器、输液器、吸痰管等。
(1)畅通气道,摆正患儿体位,头轻度伸仰位,不可过度伸展或过度屈曲。还要注意保暖,选择适宜的吸痰管,先口咽后鼻腔地清理分泌物。吸引器负压不超过13.3Kpa,每次吸引时间不超过10秒。
(2)复苏囊加压供氧时,最初几次压力较高为30-40厘米水柱,以后维持20厘米水柱,以胸部轻度起伏即可,频率40-60次/分,呼吸比1:2.放置面罩时应注意面罩和面部之间的密闭性和有效性,位置不能盖住眼睛或超越颏部,以防皮肤损伤。
(3)胸外按压位置应放在胸骨体下l/3处,按压深度1.5cm-2cm,频率100次/分以上。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频率比为3:l。
(4)应用药物。要严格按医嘱执行,用药剂量应准确无误,技术操作熟练。
(5)复苏成功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无青紫,呼吸频率及节律的变化;有无惊厥、凝视、尖叫及肌张力变化等脑受损的表现。另外,还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注意保暖,详细记录出入量,并做好家长的健康指导工作。
新生儿复苏是怎么回事
宝宝出生时有可能会出现缺氧窒息的情况,所以需要采取复苏的措施。
婴儿出生时出现窒息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母体用药引起。但最常见的原因是婴儿本身的低氧血症。引起胎儿低氧血症的根本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胎儿血循环的供氧不足。低氧血症如果持续,胎儿情况逐步恶化,出现深而不规则喘息样呼吸,之后再次出现呼吸停止,即为继发性呼吸暂停。此时必须采用复苏技术帮助婴儿使其呼吸恢复顺畅。
出生时有缺氧窒息的宝宝需要复苏,程度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宝宝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如果宝宝出生后没转入新生儿科,那么宝宝出生时可能只是轻度的窒息,也采取了简单复苏措施。轻度的窒息,一般对宝宝影响不大,重度窒息后果就比较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