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80后十大心理问题盘点

​80后十大心理问题盘点

对80后心理问题的盘点,可以让我们看到共性,你面对的,大家都在面对……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你可以放轻松一些去悦纳,就算是西天取经式的心灵旅程,你依然走得潇洒。

心理问题一:恋爱受挫——分手却不懂失恋

80后的年纪,到2010年,最大的30岁,最小的20岁。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学说,18-30岁,正值“练习爱”的人生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亲密”与“孤独”的矛盾。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段上,我们必然遇到爱,经受它的考验和磨练,从一个人的小小世界里探出头来,学会用爱把自己和他人黏起来——为爱受挫和犯错,都是这个年龄必然会面临的问题。“我爱的人不爱我”、“爱为什么那么快就消失不见”、“爱难道就是相互伤害”、“爱情真是脆弱的东西”、“我失恋后不再相信爱情”……这些因受挫而带来的伤心,虽然令人心碎,却也让我们变成大人。我们都是在学会丧失后,才变成大人的。等到我们说“分手”时,不再畏惧失恋,我们的爱恐怕就练成了。

安全风向标:80后习惯说分手,反正不爱了,就分吧。但很多人却不懂得失恋也是需要学习的,处理悲伤,总结经验,没有恋爱受挫的人,并不懂得爱恋。既然这个问题人人都要闯,就请你闯得大胆一些吧。

心理问题二:无爱症——我根本不会爱别人

爱而不得固然难过,但根本没有动情,才真让人郁闷。80后因为独生独处,产生了一批“无爱症候群”,到了适婚年龄,却仍然对别人动不了情。不懂爱亦不会爱。“相亲族”、“闪恋族”、“等爱族”……都是无爱症的表现。无爱,往往是由于被爱泡大而导致的,从未失去过,自然不懂得如何争取。80后中的大多数人,作为独生子女,从来不用和兄弟姐妹去分享父母的爱,很多需要还没产生就被满足了,所以根本就不会换位去思考别人的需要,因此也就不会爱。

安全风向标:失恋往往比自恋要好,至少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恋。先学习如何去满足别人的要求,发现这些需求,是治疗“无爱症”的第一步。

心理问题三:社交恐惧——内向的罪,还是外向惹的祸?

80后中的一部分人,已经踏进社会,家庭的庇护,和“我是老大”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了。很多人都发现人际交往的问题:“我怎样才能让同事都喜欢我?”,“我无意中就让上司不爽了”,“在公司没归属感”……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和别人说话;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有人会暗中加害——猜不透别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错。

安全风向标:社交问题,并不是80后才开始面临的难题,我们的祖辈都遇到过。内向外向并不妨碍你四海通吃,关键是你如何给自己一个职场定位,社交都是有目的的职场活动,找好自己的位置,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无须看人下菜,只需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心理问题四:择业混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80后的跳槽问题,一直令长辈们头疼。似乎我们可以很轻易的说出“我不干了”……没有耐性,意志力不坚定,似乎的确是我们的问题。但导致择业混乱的,并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80后面对的世界,只要看看近年发生的大事就知道——快速、多变、信息庞杂,压力巨大……大事越多,我们就越觉得自己渺小,渺小的人就算有需要可能也是白搭。何况80后生来就不愁吃喝,不爱看新闻联播,只喜欢猫起来跟自己玩儿——基本需求都满足了,所以大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对80后来说,似乎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我受不了朝九晚五”,“上司看不到我的与众不同”,“我憋屈,不能一展拳脚”,“我换了9份工作了,又想辞职了”……人生、职业发展都在“不想要”里反衬“需要”,没有主动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当然没有耐心和毅力。

安全风向标: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是非常难的事。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先了解过去的自己,再问问将来的自己,职业规划,要从人生规划开始。

心理问题五:性困惑——我很开放,也很传统

80后对性问题,已经可以侃侃而谈。但在自己的生活里,做得就不能像说得那么轻松了。笔者主要接到这样的一些求助:自己或男友有处女情结,有怪怪的性幻想,对婚前性行为犹豫不决,未婚先孕身心受伤……从大家的问题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如果对性的态度极端开放或传统,都不太会有心理困扰。但如果困在“开放”还是“传统”的矛盾中,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半开半不开的,但因自诩为新新人类,所以总觉得自己该大胆地做点让父母瞠目结舌的事,加上青春对性的正常好奇,往往一冲动就做了,做完了就爆发心理冲突。

安全风向标:你是开放,还是传统,给自己唯一标准。如果是传统,就坚持做你的“处女”、“处男”吧;如果开放,情到深处,就自然而然吧。切忌把自己放在中间,两头都想拽着。矛盾在性这件事上,有害无益。大家都干脆一些吧。

心理问题六:抑郁情绪——没意思,真没意思

习惯性麻木、审美疲劳、新鲜感过度……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80后,我们是被刺激着长大的,所以习惯变化,也习惯适应变化。如果说抑郁是现代病,生于现代的80后,怎么跑得了?恋爱、学业、求职、人际……都可以郁闷一下,开始有新鲜感,慢慢就觉得无趣了,无趣就是抑郁的开始,不高兴也会击垮一个人。

安全风向标:抑郁情绪人人都有,关键是给抑郁的自己一个空间,像防贼一样防着抑郁,反而让它见缝就钻。80后都离不开抑郁,它让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活得更自我,只要记住,你的抑郁往往指抑郁情绪,别老给自己扣抑郁症的帽子。

心理问题七:恐婚症——未婚改为已婚,接受不了

80后至少有一半不敢结婚。首先是因为现在的结婚条件变高了,买房、买车、懂理财、心理健康……但结婚的意义变小了——一张纸而已。所以80后宁愿同居,也不愿结束爱情长跑。在心理上,婚姻让80后感觉自己变老了,突然变成一个死板的大人。更重要的是,大多80后和父母组成的三口之家相当稳定,心理上不愿意脱离自己的原生家庭,离开爸妈的家,创建自己的家,这是很难习惯的。所以婚姻的焦虑,往往是从这种脱离感开始的。

安全风向标:戴上戒指的那一刻,相信的并不是对方,而是自己。恐婚,最根本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不能承担婚姻的责任。所以,面对恐婚最治本的方法就是先搞定自己。请问问自己,你准备好创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家并为它承担责任了吗?

心理问题八:同性、双 性恋——我是爱情里的异类么?

中性美越来越成为主流。而80后也越来越多的接触“同性恋”这个词。有一些人,就是被这个词诱发了对同性的情感。“双 性恋”、“同性恋”……笔者收到的信中,“怀疑自己是不是”远远多过于“我是同志我该怎么办”,也就是说,大部分80后,在性别问题上,被“潮流”弄晕了。同性之爱本来人人都有,并不是多看同性一眼就是同性恋;真正的同性恋必须要有生理唤起,心理上的好感与依赖是正常的同性情感。对于心理咨询来说,真正的同性、双 性恋的社会适应问题,才是棘手的心理问题。

安全风向标:同性恋、双性恋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有没有对同性有“生理唤起”,先衡量好自己的生理需要,再看自己的心理状态。

心理问题九:不想长大——让我赖在童年吧

不想长大,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儿童自我当权”,也就是说,在一个成人的外壳下,有一个儿童的灵魂,于是所做的事,都像是3岁小孩的行为。80后早当家的孩子概率很少,所以大多数都很习惯当孩子,偶尔带点孩子气是可爱的,但如果任何事都让3岁的自己处理,就会产生适应问题。例如:有情绪就哭闹,得不到就一直耍赖,自我中心……对一个人成人来说,放弃做成人的权利,等于放弃了心理成长,心理发展水平,也就会一直停留在3岁。

安全风向标:每天多放“成人自我”出来一分钟,你的心理就有机会长大。

心理问题十:应激创伤——死似乎并不遥远

08年的四川地震、最近的玉树地震,让很多人都受了伤。80后向来是最具联想力的一群人,马上就有很多朋友加入了“怕震怕死”的队伍。80后总被别人形容为心理脆弱的代表。其实生在和平世界,天灾人祸基本没经历过,的确是幸中的不幸。生在温室中,必然会脆弱,基本上没见过死的我们,一下子见了那么多,不适应,或者焦虑担忧,都是正常的。我们只是不习惯面对创伤,不习惯这么近得面对死亡。

安全风向标:害怕也是一种力量,可以帮人学习一种新的能力。面对死亡,可以帮助我们审视自己已经得到的,如果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上,死亡就会立即遥远了一些。

空巢老人容易引发的心理问题的现状

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九成80后无法赡养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还需要父母进行资助。确实,随着越来越多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养老问题成为社会焦点。10月16日是重阳节,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老人节。节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给老年人送礼,更在于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状况。

所谓“421家庭”,即指一个家庭中,夫妻俩上有4个老人,下有1个孩子。越来越多的80后小夫妻“被421”,成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对于小的,自然要全身心栽培,因而老的就常被忽视,甚至被“晾”在一边。

80后夫妻或在其它城市打拼成家,不出外的也多喜欢小两口自己住。究其原因,一方面担心与父母同住不方便或者不自由,另一方面也因为大城市生活成本较高,接老人同住,会感到经济压力很大,尤其是近几年,房价一路走高,更让小夫妻难以买大房子。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达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

而长时间孤独的生活状态,使得很多空巢老人都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日常生活也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子女和国家以及老人社区都要为空巢老人做一些事情来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生活中给以给与他们一些帮助,在没事的时候可以陪他们聊天谈心,给他们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不让他们感觉都孤单。

80后孕妈三大问题最头疼

产前焦虑惹人烦

据调查显示,有98%的孕妈妈在怀孕28周后容易产生焦虑心理,有些孕妈妈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会使焦虑心理减轻;有些孕妈妈不善于调节,导致心理焦虑越来越重。

造成这种心理问题有多种原因:

1、城市女性大多数是第一次怀孕,缺乏对生产的直接体验。从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又耳闻目睹了许多孕妈妈生产的痛苦经历,考虑到自己也将经历此过程,心中不免焦虑。

2、怕孩子畸形。虽然做过多次检查,但检查毕竟是通过机器和各种化验,有些胎宝宝存在健康问题不能查出,孕妈妈对此焦虑,怕生个不健康的宝宝。

3、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等产前并发症的孕妈妈,由于自身健康存在问题,同时也怕殃及胎宝宝,因此也易焦虑。

4、由于行动不便,整日闭门在家,注意力集中到种种消极因素上,加重焦虑。心孩子出生后,自己的职业受到影响或家庭经济压力加大,而产生焦虑。

产后抑郁让人厌

由于种种的不适应,月子期间出现心理问题的新妈妈越来越多了。一方面是因为怀孕和生产的关系,让新妈妈的激素水平、内分泌等产生很大波动,容易出现精神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现代社会本身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很大。

当新爸爸因为工作的压力忽略新妈妈,而宝宝又需要照顾时,新妈妈未完全适应身份转变、急需关爱的新妈则因此产生强烈的被忽视感,从而变得敏感多疑,产生产后抑郁症的问题了。

由于新妈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泌乳功能下降,母乳喂养难以坚持,这就容易使宝宝的体重和身高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如果新妈妈产后抑郁严重的话,最终影响宝宝的情绪、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发展,对孩子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面对产后抑郁,新妈妈要学会自我调节:

1.自我鼓励法:新妈妈要学会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2.倾诉宣泄法:新妈妈情绪低落时,可以好朋友或者亲人倾诉和交流,尽诉心声,即便是大哭一场也无妨,最重要的是尽情宣泄郁闷的情绪。

3.角色交替法:别忘了自己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新爸爸的妻子、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小时全职妈妈,所以新妈妈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利。

易与婆婆发生矛盾

由于独生子女政策,“80后”第一代独生子女自出生后就受到百般宠爱。因此当“80后”妈妈怀孕和坐月子时,难免会有缺乏责任心、自我意志过强的缺点。当“别具个性”的时尚孕妈妈遭遇观念守旧的婆婆时,问题又出现了。

有些婆婆,跟她相处时,你会觉得她并非是“老顽固”,但是一旦涉及到孙子的事情,老太太的脾气可不是一般的火爆。而且,老人家观念守旧,当你怀孕或者坐月子时,婆婆让你遵守一些莫名其妙的规条。自自然然,“80后”孕妈妈很容易会与婆婆发生争吵。

而且,一些网络论坛上,往往也可以看到一些“婆媳矛盾”的帖子,而其中关于两代人育儿观点差距的帖子又占了一半以上。当强势的“80后”孕妇遭遇固执的婆婆时,两代人的观念差距,往往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许多“80后”在结婚后不久就开始了孕育过程,在孩子降生后,本来的“两人世界”变成了“三人世界”甚至“多人世界”。“孩子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参与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来,这使得本来就不懂分享、不擅长人际关系的“80后”夫妻更陷入了家庭矛盾中。

相互尊重才能和平相处:

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下,小编建议,“80后”孕妈妈应该发挥自己的知识长处,将科学育儿知识传递给长辈,而不是一味地和婆婆们对着干。如果条件允许的话,“80后”夫妻俩最好跟老人家们分开住,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出现。

由于是独生子女,“80后”的孕妈妈从小就在众星捧月的环境中长大,性格会比较自我。尤其是夫妇俩都是“80后”的话,怀孕后,准爸爸家人的重心就直接转移到孕妈妈身上。而且由于“80后”的孕妈妈极具个性,因此孕期的夫妻关系可能会日趋紧张。

产后心理问题对生活影响

产后新妈妈的心理问题会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例如生理健康、日常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的绩效。

影响生理健康

身体与心理的健康是不可分割的,身体的健康状况影响心理状态,心理的健康状况也可影响身体健康。在古代就有“身心合一’’的观念,只有把物质上的“身’’与精神上的“心’’协调好了,才是健康的,才能达到某种理想的境界。

产后新妈妈心理有问题,如产生烦躁、焦虑、抑郁等情绪,会使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产生相关的反应,从而影响到身体机制,所以有心理疾病的妈妈往往容易厌食、失眠,而且抵抗能力差。长时间的厌食、缺乏锻炼、疲乏无力及睡眠紊乱,就会诱发生理疾病。抑郁情绪也会导致肾上腺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降低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使人容易患病,如冠心病、哮喘、头痛和溃疡。产后新妈妈身体本来就比较虚弱,这样一来,要恢复健康就更不容易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意念或行为。

而健康的心理状态使新妈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以阳光心态善待自己,有利于产后身体的调养和恢复。新妈妈如果有些微小或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时,那么请及时进行调节或请求心理医生的指导,以便让身体得到健康的力量。

影响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对人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不仅取决于物质财富,更重要地是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产后新妈妈遭遇了心理问题又没有及时调节,会导致饮食规律紊乱、睡眠不足、疲乏无聊等问题,常常发怒或哭泣。长期毫无乐趣可言的抑郁生活,使产后新妈妈沉溺于悲观消极的状态中而无法自拔,这样根本谈不上生活质量,甚至由此产生轻生念头,也是很有可能的。

而如果把心理问题解决掉,新妈妈就会发现和宝宝的相处是充满乐趣的,原来自己是精力充沛、积极向上的,于是开始走上优质的生活状态,作息合理,饮食健康,有苦有乐,有思考的空间,有享受的余地,与环境和谐相处。新妈妈会发现,生活本就是多姿多彩的。

影响工作绩效

被心理问题纠缠的新妈妈去工作的话,那将会是什么结果?毫无兴致、精力不支、感到沉重不能胜任、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不自信、工作效率低下等,甚至会让同事和上司怀

疑自己的能力。即使能比较专注,也会因为心境灰暗、沉重而妨碍到创造性的发挥,工作绩效仍然受到影响。

如果以乐观积极的心理去面对,就像从前一样,那么您会发现这仍是自己所熟悉的那份工作,做起来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看重事业的新妈妈最好不要在患心理疾病的情况下接手工作,这样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让同事误解,还会让自己更不开心。

​成长中的80后们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社交恐惧:内向的罪,还是外向惹的祸?

80后中的一部分人,已经踏进社会,家庭的庇护和“我是老大”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了。很多人都发现人际交往的问题:“我怎样才能让同事都喜欢我?”,“我无意中就让上司不爽了”,“在公司没归属感”……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和别人说话;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有人会暗中加害 ——猜不透别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错。

安全风向标:社交问题,并不是80后才开始面临的难题,我们的祖辈都遇到过。内向外向并不妨碍你四海通吃,关键是你如何给自己一个职场定位,社交都是有目的的职场活动,找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择业混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80后的跳槽问题,一直令长辈们头痛。似乎他们可以很轻易地说出“我不干了”……没有耐性,意志力不坚定,而导致择业混乱的,并不是意志力的问题,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80后面对的世界,只要看看近年发生的大事就知道——快速、多变、信息庞杂,压力巨大。何况80后生来就不愁吃喝,不爱看新闻联播,只喜欢猫起来跟自己玩儿——基本需求都满足了,所以大多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对80后来说,似乎更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我受不了朝九晚五”, “上司看不到我的与众不同”,“我憋屈,不能一展拳脚”,“我换了9份工作了,又想辞职了”……人生、职业发展都在“不想要”里反衬“需要”,没有主动的规划,走一步看一步,当然没有耐心和毅力。

安全风向标: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是非常难的事。首先要从了解自己开始。先了解过去的自己,再问问将来的自己,职业规划,要从人生规划开始。

抑郁情绪:感觉生活无趣

习惯性麻木、审美疲劳、新鲜感过度……这些词都可以用来形容80后,他们是被刺激着长大的,所以习惯变化,也习惯适应变化。如果说抑郁是现代病,生于现代的80后,怎么跑得了?恋爱、学业、求职、人际……都可以郁闷一下,开始有新鲜感,慢慢就觉得无趣了,无趣就是抑郁的开始,不高兴也会击垮一个人。

安全风向标:抑郁情绪人人都有,关键是给抑郁的自己一个空间,像防贼一样防着抑郁,反而让它见缝就钻。80后都离不开抑郁,它让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活得更自我,只要记住,你的抑郁往往指抑郁情绪,别老给自己扣抑郁症的帽子。

儿童心理问题有哪些

性格上的变化。有些孩子出现问题,我们家长会发现这个孩子平时挺开朗,挺活泼的,爱玩爱闹的,突然怎么变得有点发闷了,不爱动了,内向了,胆怯了。以前这个孩子无忧无虑了,什么事都不操心,变得心事重重的,变得敏感的,多疑了。以前这个孩子挺温和的,变得动不动就发脾气,以前对人挺宽容,挺友爱的,变得爱计较了,甚至嫉妒别人,甚至有些孩子出现有些报复的心理。这是属于性格上的变化。行为上的变化。孩子有些外显行为上的变化,比如说这个孩子开始变得少言寡语了,饮食上也开始出现问题,比如厌食或者食欲不振,或者有的孩子暴饮暴食。最明显的有些问题是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和家人或者同伴交流,甚至有的孩子连出门都不愿意出了,也有的孩子表现得他比过去显得过分地好动了,有的坐卧不安,以前学习挺好,挺认真的孩子,变得注意力不集中了,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下降过程。

早泄多是心理问题

一、不要担心早泄会进度成为阳痿

早泄的男性多半会很焦虑,担心自己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阳痿,甚至序幕避匿性生活,每次性生活的时候都很担心是否会浮现早泄,而这些心理累赘恰恰是导致早泄的首要因素。几次早泄并不代表着什么,疲软、过于激动都可以形成早泄,调整好自己的身躯,多数数早泄是可以防止的。

二、不要担心自己的性实力

早泄会使妻子的性要求得不到相中,所以早泄的男士会认为很负疚,万一延续露出几次早泄,不少男士就会开端担心自己的性才智。这种担心对于性生活的影响特征大,常常会导致精神性阳痿。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几次早泄并不说明你的性技术有问题,而是由于你没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这些问题是临时的。

三、不要担心自己的身躯

很陈年轻人一浮现早泄就猜疑自己肾虚,于是就各处采购各种补药,听信江湖游医的谎言,结局常常补得苯崾钓血,牙龈红肿,露出“上火”现象。其实绝很多多年轻人什么都“不虚”,根本没有需要进补,即便要进补,也要在中医师的指引下展开。

四、多与你的妻子交流

性生活是夫妻二人之间的事故,假如你浮现了早泄,你的妻子就是你最好的医生,她最理解你,也最能激励你,主如果你要准时和你的妻子交流,让她理解你的环境和体验,共同谈论解决问题的策划。很多穿过夫妻之间按摩来治疗早泄的方法是很有效的。

80后的心理及现状

心理问题一:恋爱受挫――分手却不懂失恋

在求助信中,60%都是关于恋爱情感的问题,其中以“恋爱受挫”最为高发。

80后的年纪,到2008年,最大的28岁,最小的18岁。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学说,18-30岁,正值“练习爱”的人生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亲密”与“孤独”的矛盾。也就是说,在这个年龄段上,我们必然遇到爱,经受它的考验和磨练,从一个人的小小世界里探出头来,学会用爱把自己和他人黏起来――为爱受挫和犯错,都是这个年龄必然会面临的问题。“我爱的人不爱我”、“爱为什么那么快就消失不见”、“爱难道就是相互伤害”、“爱情真是脆弱的东西”、“我失恋后不再相信爱情”……这些因受挫而带来的伤心,虽然令人心碎,却也让我们变成大人。我们都是在学会丧失后,才变成大人的。等到我们说“分手”时,不再畏惧失恋,我们的爱恐怕就练成了。

安全风向标:80后习惯说分手,反正不爱了,就分吧。但很多人却不懂得失恋也是需要学习的,处理悲伤,总结经验,没有恋爱受挫的人,并不懂得爱恋。既然这个问题人人都要闯,就请你闯得大胆一些吧。

心理问题二:无爱症――我根本不会爱别人

爱而不得固然难过,但根本没有动情,才真让人郁闷。80后因为独生独处,产生了一批“无爱症候群”,到了适婚年龄,却仍然对别人动不了情。不懂爱亦不会爱。“相亲族”、“闪恋族”、“等爱族”……都是无爱症的表现。无爱,往往是由于被爱泡大而导致的,从未失去过,自然不懂得如何争取。80后中的大多数人,作为独生子女,从来不用和兄弟姐妹去分享父母的爱,很多需要还没产生就被满足了,所以根本就不会换位去思考别人的需要,因此也就不会爱。

安全风向标:失恋往往比自恋要好,至少可以教会我们如何去爱恋。先学习如何去满足别人的要求,发现这些需求,是治疗“无爱症”的第一步。

心理问题三:社交恐惧――内向的罪,还是外向惹的祸?

80后中的一部分人,已经踏进社会,家庭的庇护,和“我是老大”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了。很多人都发现人际交往的问题:“我怎样才能让同事都喜欢我?”,“我无意中就让上司不爽了”,“在公司没归属感”……内向的人觉得自己不合群,不会和别人说话;外向的人觉得自己的张扬让人嫉妒,有人会暗中加害――猜不透别人的心,好像都是自己的错。

安全风向标:社交问题,并不是80后才开始面临的难题,我们的祖辈都遇到过。内向外向并不妨碍你四海通吃,关键是你如何给自己一个职场定位,社交都是有目的的职场活动,找好自己的位置,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无须看人下菜,只需做好自己,才是正道。

产后抑郁症为何高发

1、孕妇经历分娩之后,全家人都处于一种迎接新生命的激动中,产妇不再成为家庭兴趣焦点,容易被忽略。

2、产妇出现心理波动时,容易被误解为是因婴儿性别与期待的落差、对孩子体重过轻或过重的焦虑、家庭困难、婆媳不睦等。

3、产妇因担心抑郁症需要治疗和吃药而使婴儿没人照顾,或家人不愿承认她患抑郁症这一事实等因素,也使产妇的抑郁情绪被淡化、被忽视。

此外,“80后”群体独有的心理特点,也是造成产后抑郁的原因之一。“80后”生育孩子前后,心理落差会很大,另外工作与生育的冲突、抚养孩子压力的增大、生孩子伤口疼痛等原因,也是导致产后抑郁症高发的几大因素。

心理问题的类型

一、一般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是较为普遍的,我们成年人都会时有体验。

例如,一段时间脾气暴躁、一段时间心情闷闷不乐、一段时间心理不安、一段时间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等。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可以包括5个方面: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行为障碍、酒精和药物依赖。

1、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疑病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瘴病性神经症等。

2、人格障碍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双重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等。

3、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

性心理障碍包括阳萎、早泄、性厌恶、性高潮缺乏等心理问题。

性心理变态包括露阴癖、窥阴癖、施虐癖、受虐癖、摩擦癖、恋物癖、异装癖、恋尸癖等等。

4、行为障碍

它包括自杀行为、攻击行为等。

儿童常见心理问题

育儿专家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16.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20.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21.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2.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盘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盘点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而产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2、黄昏心理

因为丧偶、子女离家工作、自身年老体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乐趣,对未来丧失信心,甚至对生活前景感到悲观等,对任何人和事都怀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3、不安全心理

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效,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惧怕外面的世界。

4、无价值感

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5、老年性精神病

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6、老年性精神障碍

有些老年人,假如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惧怕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里。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如今,老年人一半以上是处于空巢的生活状态。孤独、无助、无望、自卑、自责,是空巢老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来看一下。

1、老年抑郁症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80后从小就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甚至成人、工作后还享受着父母的照料。不少父母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养老积蓄“奉献”出来,为孩子买房、买车,然而,对孩子如此的关爱,换来的却是“独守空房”,老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很大,尤其是在生病或出意外时,由于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会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自悲、自怜等。

“家里静悄悄,没有一点生气,空巢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感到孤独、精神寂寞、觉得生活没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悲观厌世。有的老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朱建忠提醒,空巢老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老年抑郁症。

相关推荐

孕妇都有什么心理问题

1、烦躁心理。孕妇不要因妊娠反应而心情恶劣,烦闷不安,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保持心理平衡。 孕妇都有什么心理问题 2、担心心理。孕妇会担心胎儿的健康,应把你的担心说出来依靠科学的手段来确定,而不要盲目担心。 3、忧郁心理。忧郁情绪会造成孕妇失眠、厌食、性机能减退和植物神经紊乱,对胎儿的生长不利。 4、淡漠心理。妊娠期间,孕妇可能只关心体内的胎儿而对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这样会影响夫妻感情。 5、依赖心理。总希望丈夫能时时陪在身边,过分依赖丈夫或母亲这样显然不行,孕妇应体谅丈夫的事业和工作,应学会自强自立,

研究发现孕期饮食糟孩子脾气暴

一项新研究表明,饮食不健康的准妈妈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脾气暴躁等多种行为问题。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一项新研究表明,饮食不健康的准妈妈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脾气暴躁等多种行为问题。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调查了2.3万多名母亲和孩子。结果发现,孕期饮食不健康的女性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攻击性、多动症和脾气暴躁等行为问题。研究还发现,大量进食垃圾食物的儿童攻击性也更强,脾气更糟糕。 生命早期摄入的营养(包括胎儿期获得的营养)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如日后患心脏病或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此次研

研究发现孕期饮食糟孩子脾气暴

一项新研究表明,饮食不健康的准妈妈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脾气暴躁等多种行为问题。 一项新研究表明,饮食不健康的准妈妈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脾气暴躁等多种行为问题。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研究人员与挪威科学家共同调查了2.3万多名母亲和孩子。结果发现,孕期饮食不健康的女性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攻击性、多动症和脾气暴躁等行为问题。研究还发现,大量进食垃圾食物的儿童攻击性也更强,脾气更糟糕。 生命早期摄入的营养(包括胎儿期获得的营养)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如日后患心脏病或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

孕妇都有什么心理问题

孕妇面临的一种与多种心理危机,都会在情绪上反映出来,情绪的变化影响着孕妇内分泌的失调,产生一系列的身心变化。孕妇在心理失去平衡时,常会感到全身不适、疲倦、焦虑、紧张、依赖、期求关注等等。情况较严重时,可能呈现心动过速、食欲不振、嫉妒、忧郁、悲观以及妄想,有的甚至妄想腹中的胎儿已死。 1、烦躁心理。孕妇不要因妊娠反应而心情恶劣,烦闷不安,应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保持心理平衡。 2、担心心理。孕妇会担心胎儿的健康,应把你的担心说出来依靠科学的手段来确定,而不要盲目担心。 3、忧郁心理。忧郁情绪会造成孕妇失眠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问题矫正 性心理问题

青少年的性意识开始觉醒,伴随着强烈的性冲动,如果没有接受科学,健康的性教育,学习性知识,也容易出现性心理问题。 矫正: 1.正确认识青春期的性冲动,是正常的现象。 2.拒绝早恋和婚前性行为,学会把爱情和性冲动分开。

怎么调节心理问题

造成人们心理失衡有许多原因,社会变迁过快、生活方式日益更新、生活观念的更新、家庭观念淡薄等,都会使人们走进失落的世界。现代人的心理失衡是一种不健康状态,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摆脱心理失衡使思维正常运作,走出心灵的误区。 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人的生命由旺盛走向衰老直至消亡,是人类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应当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平静地接受生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主动地避免因生理变化而对心理造成的冲击。 合理安排生活,培养多种兴趣。适度紧张有序的工作可以避

单身老人的心理问题

1、自责 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2、怀念 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凄凉和孤寂。 3、黄昏心理 因丧偶、子女离家工作或自身疾病等,老年人心理会感觉生活失去意义,对未来丧失信心,对任何人或事都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 4、无价值感 对丧偶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

孕期饮食糟孩子脾气暴

一项新研究表明,饮食不健康的准妈妈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发生脾气暴躁等多种行为问题。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与科学家共同调查了2.3万多名母亲和孩子。结果发现,孕期饮食不健康的女性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攻击性、多动症和脾气暴躁等行为问题。研究还发现,大量进食垃圾食物的儿童攻击性也更强,脾气更糟糕。 新研究负责人表示,生命早期摄入的营养(包括胎儿期获得的营养)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如日后患心脏病或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此次研究首次表明,生命早期营养对孩子日后心理健康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

40岁女人的心理问题

缺乏体贴,只顾自我感觉。 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的女生习惯了别人对她的伺候,而结婚后要让她对老公体贴入微始终很难,绝大多数少妇只管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好恶感来安排婚后的小家庭生活,也许她自己并不知道。 相互攀比,虚荣心特别强。 虽然,让自己的女人生活无忧是每一个男人的终极目标,也是男人终身奋斗的巨大动力,然而,男人一直很反感女人无原则的相互攀比,相互的争奇斗艳,尤其是那些不按自身经济条件的盲目攀比,那种过度膨胀的虚荣心。

四成上班族有心理问题

近日,《2010年职场九大事件》评选中,“职场心理健康问题”进入五大“最为牵动人心的职场大事件”,成为关注频率最高的大事。在此基础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的一项调查数据再次引发热议。这份共有5266名在职人士参与的调查显示,25%的上班族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职业压力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数以亿计。 这些心理问题包括精神压力大、感觉不开心、郁闷、觉得自己不能担当有用的角色等。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四个时段最可能产生职业危机:择业和就业初期时的定位危机、工作5年左右的晋升危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