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怎么艾灸 足跟痛艾灸操作手法
足跟痛怎么艾灸 足跟痛艾灸操作手法
1.温和灸大钟,然谷,仆参,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用点燃的艾条在距皮肤3-5厘米处施灸,灸治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每穴灸3-7分钟,每日灸1次,有疏通经络,升清降浊,散热化气的功效。
2.回旋灸关元穴,患者保持仰卧位,用艾条的一端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以被灸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
月经艾灸什么部位 月经期间艾灸配穴会有不同效果
艾灸穴位:中脘、天枢、水分、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手法:艾条温和灸。
示例:受灸者仰卧,注意关好门窗防止受凉,掀开腹部衣物充分暴露穴位后,持点燃艾条垂直悬起于穴位之上,离皮肤3~4厘米,以受者觉得温热舒服、微有热痛感为度,由上至下,每穴灸3~5分钟,由上至下,依次灸中脘、天枢、水分、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艾灸穴位: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
操作手法:艾条温和灸
艾灸穴位: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操作手法: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
艾灸美容 常灸5个穴还你好气色
一、常灸五个穴位还你好气色
1、合谷: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原气汇聚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说“面口合谷收”,就是说合谷穴具有治疗面部病症的作用,因为合谷穴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
2、背部腧穴:膈俞,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这些穴位,可增强机体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3、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艾灸此穴,可滋阴益肾。
4、水分:水分脐上1寸处。此穴可助收腹去脂,同时可消除水肿。
5、三阴交:三阴交在内脚踝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艾灸此穴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调节内分泌。做美容灸时,用无烟艾灸条温和灸以上穴位,每次艾灸10-15分钟,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每天艾灸一次,灸至穴位暖和、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二、点穴能急救,牢记六大救命穴
1、点压劳宫穴治疗血压骤升症: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劳宫穴。高血压患者可因生气、暴怒或激动使血压急剧上升,此时,可按压劳宫穴,用大拇指从另一只手的劳宫穴开始按压,逐个按到每个指尖,左右手交替按压。按压时要保持心平气和、呼吸均匀。按压后突然升高的血压可得到缓解。
2、点压足后跟止鼻衄:当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3、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上述是给大家介绍的关于艾灸美容的方法,如果对艾灸美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上面的针灸穴位方法进行艾灸美容,相信经常针灸肯定可以有好气色的哦。
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风寒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发病较急,头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凤池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施灸。
艾灸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痰浊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风池穴,脾俞穴,胃俞穴,然后取仰卧位,取印堂,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施灸。
艾灸功效: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血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遇劳则重,舌淡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心俞穴,脾俞穴,风池穴施灸。
艾灸功效:补益心脾,养血止痛。
肾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酸腿软,神疲乏力,遗精,妇女带下,舌红少苔。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风池,肝俞,肾俞穴,然后仰卧位,取关元,三阴交,太溪穴施灸。
功效:滋阴养肾,通络止痛。
足跟痛就用按摩法解决
足跟痛是足部的好发病症之一,一般中老年人和肥胖患者容易发生,足跟痛主要是指一种足跟后慢性的疼痛,如何缓解足跟痛呢?我们看看中医的按摩是如何操作的
诊断要点
1.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
2.一般都有疼痛、肿胀、压痛等特点。走路时因鞋的摩擦而使疼痛加重。时有双腿酸软无力等症状。
3.跟骨X线片无明显异常。
病因病机
跟痛症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和老年人。《诸病源候论》说:“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说明劳累过度与肾气不足可引起腰部与足跟疼痛。《类经》注解《内经·痹论》认为“营卫之行涩,而经络时疏,则血气衰少,血气衰少则滞逆亦少,故为不痛”。说明老人气血衰少,活动减少,反而没有显著症状。
推拿治疗
治则治法:理气和血,消肿止痛。
常用手法:击、捏、揉、点、按法等。
操作步骤:
1.患者俯卧床上,患肢膝关节屈曲90°,术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跟腱紧张,另一手用小鱼际处用侧击法治疗跟后,接着手握空拳,用小鱼际部叩打跟下。手法的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流通,消肿止痛。
2.用理顺肌筋的手法,按揉跟后肌腱等,同时可用捏拿等手法进行治疗。
3.患者仰卧,术者点按其痛侧的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位及阿是穴。再擦足底部,以透热为度。
适宜技术
中药浴足法:以舒筋活血燥湿之中药方剂煎汤,将患足置于药液中泡10~15分钟,并适当揉患部,以发红发热为度,切忌烫伤,每天行2~3次。
针灸疗法:针刺太溪、昆仑、然谷、太冲、三阴交、阿是穴等,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
耳穴疗法:取肝、肾、足跟、内分泌等耳穴,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上述穴位。
封闭疗法:对患者足部压痛点进行封闭治疗。
注意事项
足跟痛症由于病种较多,因此在推拿治疗前,一定要首先明确诊断,然后对症治疗。跟痛症中跟骨病推拿效果较差,因此一般不采用推拿疗法。
胃痛艾灸哪个位置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取穴及操作:取足三里,中皖,胃俞,脾俞,按艾炷灸法常规操作,每穴灸5-7壮,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解暑和胃,化湿止痛。
艾灸可以治疗月经量少吗 艾灸为什么损伤卵巢
艾灸不会损伤卵巢。
艾灸作为一种温阳活血、通络补益的中医疗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适当的进行可以温经活血、扶助正气,对于女性手足冰冷、小腹畏寒、怕冷、痛经、不孕不育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卵巢在中医里面是属于胞宫的范畴,艾灸治疗只是在人体小腹表面的操作,跟卵巢并没有直接接触的关系,所以艾灸是不会损伤卵巢,要是卵巢损伤,那么需要去医院查明原因。
艾灸足三里的神奇功效
胃处于肚腹的上部,胃胀,胃脘疼痛时,艾灸足三里可“理上”,腹部正中出现不适,艾灸足三里可“理中”,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艾灸足三里可“理下”。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效。
足跟痛可以艾灸哪里 足跟痛常用艾灸处方
大钟: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在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然谷: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仆参:位于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下3寸处。
阳虚艾灸什么穴位
1、阳虚艾灸神阙穴
神阙即肚脐。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操作: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每次以灸至局部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2、阳虚艾灸关元穴
关元位于肚脐正下方3寸的位置,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元阴元阳在此交汇,揉按此穴能够调节阴阳平衡。操作:用手掌按揉和震颤关元穴。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3、阳虚艾灸气海穴
气海人体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1.5寸。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此穴有培补元气,补益阳气,延年益寿之功。操作:艾灸,以艾灸条在穴位上旋转施灸,灸到皮肤发红即可。
4、阳虚艾灸涌泉穴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阳虚体质者,可艾灸此穴,以达到补阳之功效。
5、阳虚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认为,艾灸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补阳等功效。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
足跟痛可以艾灸哪里 足跟痛艾灸原理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的形成多因肝肾亏损,筋脉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致气血瘀滞而成。治疗以疏通经络,通络止痛,散瘀活血,温煦肾阳为主,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有效活血止痛,疏通经络,柔筋解痉,滑利关节,益肾壮骨,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足跟痛怎么艾灸 足跟痛其他疗法
取穴:
悬钟:位于小腿外侧,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委中:位于腘横纹中点,在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的中间。
环跳:位于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承山: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操作方法:
1.患者保持俯卧位,用单手掌推患者下肢后侧,由上向下反复操作2-3次,用拇指与其他四指相对用力拿揉下肢后侧,由上向下反复操作3-5次。
2.用拇指或牛角按摩器点按悬钟穴2分钟,再分别点按环跳,委中,承山,每穴3-5分钟
3.让患者屈膝抬踝关节,用食指按揉,拿捏并搓揉脚跟。
取穴:
照海: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水泉: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在太溪穴直下1寸(指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涌泉:位于足底,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第二,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手法:
1.先用常规方法对阿是穴,太溪,水泉,涌泉(均取患侧)消毒,再用消毒的三棱针点刺以上各穴,并采用密刺法,至皮肤微出血。
2.在点刺后的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
3.起罐后在各穴用艾条温灸,每穴10分钟左右,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足跟痛可以艾灸哪里
足跟痛常用艾灸处方
大钟: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在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然谷: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仆参:位于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下3寸处。
艾灸操作手法
1.温和灸大钟,然谷,仆参,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用点燃的艾条在距皮肤3-5厘米处施灸,灸治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每穴灸3-7分钟,每日灸1次,有疏通经络,升清降浊,散热化气的功效。
2.回旋灸关元穴,患者保持仰卧位,用艾条的一端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以被灸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
艾灸原理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的形成多因肝肾亏损,筋脉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致气血瘀滞而成。治疗以疏通经络,通络止痛,散瘀活血,温煦肾阳为主,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有效活血止痛,疏通经络,柔筋解痉,滑利关节,益肾壮骨,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仆参的功效与作用 仆参穴刺灸操作手法
操作方法:正坐或仰卧位。
进针深度:针0.2-0.3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功能:消肿止痛,醒神清脑。
主治:眩晕,头痛,腰骶痛,外髁肿痛,足跟痛,腿痛转筋。
配伍:配太溪,昆仑,治疗头痛,眩晕;配申脉治疗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