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肺癌的三种大误区
走出肺癌的三种大误区
吸着:认为肺癌与吸烟无关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目前其发病率正以每年0.5%的速度增长。肺癌将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占位性疾病。吸烟是引发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观点已无可置疑。有资料表明,大约85%~90%的肺癌患者都是“烟民”。不管他们是吸两头拧的自制卷烟,还是吸普通的带或不带过滤嘴厂家生产的卷烟,都不可能逃脱烟雾的伤害。对于烟雾颗粒和被污染的空气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其中含有50多种致癌物质。可见,戒烟确实是预防肺癌的最有效
措施。
挨着:肺部不适不检查
胸痛、咳嗽或伴有痰中带血是肺癌的常见症状或叫“基础症状”。在肺癌早期,胸痛、咳嗽不一定表现得那么明显,以至于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挨几天就好了,或认为是炎症,吃点消炎药就没事了。结果,不去医院进行检查,造成“大意失荆州”的情况屡见不鲜。有资料显示,在被确诊的肺癌患者中,仅有20%的患者处于疾病早期,而80%的患者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其实,如果能做到早检查、早诊断、早手术治疗,肺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可达60%~90%。可见,一旦肺部出现可疑症状,及时上医院进行诊治是非常必要的。
等着:中晚期肺癌不再治
由于一些肺癌患者没有及时进行诊治,当确诊时疾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其中不少患者病情已经累及心脏及大血管。于是又有一些人认为既然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治与不治是一样的。其实不然。统计资料表明,晚期肺癌患者如果不进行治疗,仅能生存3~4个月,而采取手术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部分患者甚至能生存3~5年。可见,治与不治结果大不一样。特别是那些患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如果无远处淋巴转移,病变仅侵及临近脏器(如心脏、大血管、食道等),行程度不等的根治性手术,能够达到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组织、保护正常组织器官功能的目的。
九步走出乳腺癌误区
乳腺癌是女性第一癌症杀手?
错。乳腺癌不是导致女性死亡人数最多的癌症,但它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因肺癌死亡的女性人数最多。我国是乳腺癌的传统低发区,2005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24.8/10万,居各类癌症之首,并导致48164人死亡。更可怕的是2000~2005年,我国乳腺癌发病人数增加了38.5%,势头迅猛。
乳腺癌是一种基因病?
错。乳腺癌的发病机理目前仍然没有搞清楚。不过,科学家们业已发现两个与乳腺癌相关的基因:BRCA1和BRCA2。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的女性,有40%~80%的患乳腺癌的风险,然而另外20%至60%病历无法用基因解释,80%的乳腺癌病历并没有明确的家族史。所以,即使你的家族中没有乳腺癌的病史,也绝不可以掉以轻心。同时,那些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应该更加密切关注自己的乳房。
乳腺癌是女人病?
错。尽管对多数男人来讲,乳房给他惹的惟一麻烦是青春期乳房过性增生。根据研究,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0.85~1.30/10万。由于男性乳房脂肪组织少,癌细胞容易侵犯皮下淋巴网络,所以病死率相当高,美国2005年有460名男性死于乳腺癌。所以男性也不可对乳房变化掉以轻心。
使用止汗剂可以导致乳腺癌?
错。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使用止汗剂或者减少腋下汗腺分泌可以导致乳腺癌发病率提高。这种说法可能源自于人们对解剖知识的缺乏,或者出自某些不健康的怀疑论者之口。
服用避孕药可以导致乳腺癌?
错。大量的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药不会增加妇女患乳腺癌的可能性,但是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该注意危险性的轻微提高。现代口服避孕药仅仅含有很低剂量的激素,而且服用口服避孕药有助于女性调理月经周期,降低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减轻骨质疏松症状。同任何其他药品一样,服用口服避孕药,大家都要斟酌其利弊。
高脂肪饮食可以导致乳腺癌?
错。几个大规模研究都没有给出高脂肪饮食和乳腺癌发病率提高之间的明确联系。不过,拒绝高脂食品的确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当你已经超重的话。肥胖的确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因为脂肪组织也会分泌雌激素,体内过多的脂肪会增加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这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诊断书等同于死刑判决书?
错。80%乳腺癌确诊病历没有出现转移,这些患者5年存活率高达80%,一些患者治疗后高质量地生活了很多年。即便那些已经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也可以继续生活很长时间。特别是乳腺癌的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只要尽早地发现,乳腺癌不等于生命的终结。
乳腺癌治疗等于切除乳房?
错。乳腺癌治疗方式多样,超过一半的患者可以接受保乳治疗,即使需要切除乳腺,也不一定需要全部切除乳房,现在有很多可以保全乳房外观的手术手段,这可以很大程度上削减患者的心理压力。
乳房自检是最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
错。乳房X光检查,尤其是新近的钼靶照相检查是最可信赖的乳腺癌早期诊断手段。手指可以感知1.5厘米大小的肿块,而X光可以发现小于0.5厘米的肿块,并判断它的性质。对于乳房自检,不能夸大它的功效。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1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2 :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 :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从上面阐述你对中医养生了解了吗?走出中医养生这三大误区,会使你更健康。
治疗儿童近视应走出三大误区
假性近视不打紧,轻度近视不用戴眼镜,戴眼镜近视度数会加深……得知孩子视力下降后,一些家长抱着这样的观念,不愿意让孩子在第一时间戴上眼镜。这种不当做法恰恰会让孩子视力越来越差。“近视了,一定要让孩子戴眼镜!”甬城眼科专家说,家长要走出以下三大儿童近视治疗的误区。
孩子看得清黑板就正常?
“上学期近视50度,这学期咋就350度了?”几天前,在眼科门诊,一位爸爸不解地问眼科专家袁建树。他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上学期末学校检查时视力为0.8。女儿告诉他,老师的板书她看得清,特别小的图眯一下眼也能看清楚。他就没当回事,没想到才一个学期近视度数增加了300度。
袁建树说,其实上学期小女孩的视力已是不合格。视力0.6-0.8的眼睛,需努力调节焦距以看清事物,所以也最易疲劳,从而导致近视加深。
只要孩子看得清黑板上的字,即使视力有所下降,多数的家长仍然认为在合格范围。殊不知儿童的眼球近视开了头,度数很可能就会一路上升。
视力好坏是一个动态过程。许多家长认为1.0的视力就是正常的,其实不然。若是从1.5掉至1.0,那就不能排除近视。如果0.8的视力长期保持不变,那也不能认定为单纯性近视。
不少家长认为假性近视会自动恢复。其实,通常3-6月就可发展为真性近视。
五花八门的理疗有多管用?
“绿色,环保,无副作用……”众多治疗近视的社会机构打着种种诱人旗号,引得家长心动,带着视力下降的孩子一趟趟地跑,扔进去大把钞票,想着换回孩子正常视力。结果大多事与愿违孩子的视力在短暂回复后,近视度数反而加深了。
采访中,眼科医生说,眼贴这种物理疗法,通过活血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眼睛疲劳,对缓解假性近视有一定帮助,但不能从根本上起作用。
“洗把冷水脸,做眼保健操,打场乒乓球,都可起到缓解效果,因为这些做法都能放松眼睛睫状肌。”一位眼科专家说,他并不赞同一些社会机构治疗近视的方法。除了理疗外,有的社会机构通过大剂量滴眼药水和长期服中药,来刺激孩子大脑皮层兴奋,提高其视觉敏感度。这一做法就好比是家中电灯不够亮,通过增加灯泡功率和增加电压来提亮,会降低灯泡使用寿命。这不能从根源上解决眼睛壁和睫状肌的紧张状态,长期效果肯定不好,还可能耽误孩子最佳治疗时机。
戴近视眼镜会加深度数?
按摩等理疗只能缓解假性近视,任何真性近视是药物、仪器、按摩和特殊眼镜等无法挽回的。孩子近视了,一定要戴眼镜,这是防止近视加深的最基础措施之一。
近视不戴眼镜,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见死不救”。不戴矫正眼镜,眼睛一直要克服近视或散光的干扰而产生疲劳,时间长了就会加深近视度数。另外,近视不戴眼镜更容易外斜视。
然而,在一些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近视度数会越戴越深。市眼科医院的张哲说,其实戴不戴眼镜,近视度数都在加深。
戴眼镜是矫正孩子的视力,而不是治愈近视。眼镜度数越来越深,与用眼卫生和用眼过度有关。戴了眼镜仍没有控制用眼过度,视力当然会越来越差。
即使孩子视力为0.8,戴上50度的近视眼镜能把视力矫正到1.0,家长也应该让孩子戴眼镜。
白领养生要走出三大养生误区
现今社会生活节奏日趋激烈,年轻朋友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很大冲击,大家都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来养生。白领养生真的非常关键,但其中却有不少养生误区存在,这些养生误区会直接影响到养生的效果。对照现在时尚的养生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误区存在。
在“健康”成为一个流行词的当下,养生已逐渐融人们的生活作息之中。为了养生、为了健美,有的人甚至不惜任何代价,去尝试各种道听途说的“妙招”,心甘情愿当起了“养生控”。那么,一些令白领们推崇的养生方式,是否真的对健康有益呢?
1、“动”的机会,绝不放过
在几乎所有的“养生控”眼里:运动是健康的,运动会令人精力充沛、骨骼健壮、身材匀称、远离疾病、延缓衰老……运动几乎是万能的。所以,他们每天都会早早起床去跑步;晚上入睡前还跳绳、转呼啦圈;节假日就去跳健美操、打球,风雨不改;上下班,能不坐车就不坐车,宁愿把腿走酸也不把腰坐粗。
2、“吃”的时候,逢油必洗
“油”对于养生控来说,如同大敌一样恐怖,因为,味道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被抛弃于宇宙中了,健康、苗条才是王道!于是,在他们的菜谱里,能不吃肉就不吃肉,能免油就免油,能不调味就不调味,能喝液体就只喝液体。如果遇上在外应酬的饭局,你会发现,细到每一根菜,他们都会用开水反复地洗上几遍,细致程度好像“此菜有毒”!
3、没有“美容院”,就活不下去
在很多女性白领看来,最时尚的养生方式就去整天往美容院跑。在那里,有最贴心的美容指导。于是,追求完美的养生控,会无怨无悔地往外掏钱。最近见腰部长肉了?不要紧,蒸几天桑拿又排毒又减肥;内分泌有点混乱?不怕,拔个火罐、做个推拿,打通“任督二脉”;肠胃有点不适、脸色暗淡?没事,吃几天“断食餐”,排排毒!
最后专家告诉都市白领们,合理的养生并不是看哪种方法觉得可以就一窝风地去尝试,合理的养生需要遵循中医养生原理,最好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这样可以避免少走弯路,避免弄巧成拙。
胃癌要走出的三大误区
认识胃癌误区一 得了胃病只要吃药就行
医生指出,其实胃癌早期患者大概有百分之八十是没有症状的,少数胃癌患者有症状的也极易同一些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相混淆,不能当时就确诊为胃癌的。所以,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朋友啦,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根据既往经验和症状来判断自身疾病,自行买药解决,这极有可能干扰胃癌疾病的早期诊断。
认识胃癌误区二 手术切除部分胃后不会再得胃癌
我们的胃在大部分被切除后,仍然是有可能得胃癌的,这个在目前医学临床上叫做残胃癌。残胃发生癌变的原因有胃黏膜的屏障作用遭损坏,残胃中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浓度增大,吻合时的刺激和张力很高的结扎等因素。因此不能因胃切除就对胃癌疾病掉以轻心,建议术后五年期内争取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认识胃癌误区三 年轻人总是胃疼是因为饮食不当
胃癌的发病率虽然在中老年人群体中较高,但是根据目前国内多家医院研究数据报道显示,35岁以下的年轻人的胃癌发病率也已经高达百分之六到十一了,而且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由于现在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大,休息、饮食不规律,胃溃疡等胃病发病率并不低,所以,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上腹部不适、腹胀、隐痛、饱胀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食欲差、困倦、易疲劳、进行性消瘦与贫血,柏油样大便甚至呕血,切记要及时上医院检查。
走出乳腺癌认识误区
对乳腺癌的恐惧是女性健康的大敌
新华网沈阳6月10日专电据《千山晚报》报道: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最具有威胁性的疾病莫过于乳腺癌。看到媒体上的相关报道以及身边熟人患了乳腺癌的实例,一些女性总是显得惴惴不安,谈癌色变。有关专家认为,为了消除女性相关心理负担,正确了解乳腺疾病及相关知识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走出认知误区,快乐生活。
鞍山市妇儿医院乳腺科主任姜国伟介绍说,乳腺癌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年轻女性不必惶惶不安,对乳腺癌的恐惧可造成内分泌系统改变,反而增加患病的几率。另外,要知道乳腺癌与乳腺疾病是两回事,并非所有的乳房异常都会致癌,最常见的是良性疾病,其转化成乳腺癌的几率只有2%-4%,大多数可治愈。
姜国伟主任还提醒,不要对某些药物或治疗仪器过于信赖,要知道任何治疗都会有副作用,而且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和仪器治疗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现在,乳腺癌及良性肿瘤真正的病因仍不清楚,有效的预防措施尚未找到,所以早期发现乳腺癌非常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治愈乳腺癌,每年定期进行检查是首选的预防措施。
姜主任还提示说,基因不是判决书,虽然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但是否会患乳癌取决于乳腺癌的基因后天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可降低乳癌的发生几率。而且,即使患了乳腺疾病,不一定需要将乳腺全部切除,即使是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亦可行保持乳房的根治术而达到治愈,因此一旦女性患有乳腺疾病,不必过于恐惧。
走出宫颈癌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自己还很年轻,不用担心得上宫颈癌,根本不用检查。
解读: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因此女性21岁或有3年性行为后,就应该接受第一次巴氏涂片检查,多久接受一次则须咨询医生。而且即使接种了疫苗,仍需做巴氏涂片检查。
事实上,年龄并不代表什么,即使你已经到了绝经期、接受过子宫切除术、或者年龄超过65岁,巴氏涂片检查都仍然很有必要。
误区二:宫颈癌无法预防。
解读: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副教授安东尼·奥皮派丽认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如多个性伴侣、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大幅增加癌症风险,因此改变这些生活状态、定期体检都能减少发病。
误区三:既然疫苗能预防宫颈癌,那么接种后,即使不用安全套,也不会得癌症了。
解读:目前宫颈癌疫苗只对4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有预防作用,但针对其他引起宫颈癌的诱因,新疫苗依然束手无策,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误区四:妇科检查就是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就肯定是癌。
解读:巴氏涂片检查从子宫颈收集细胞,然后送到实验室测定;而妇科检查,是医生对子宫颈和其他附件的物理检查,并不一样。不过,它们对于早诊断都很重要。
此外,如果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呈阳性,不一定就是得了癌,需要进一步检查,如做人乳头瘤病毒检查、阴道镜检查或者有关癌细胞的活组织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相反,如果有诸如出血、疼痛的问题,即使巴氏涂片检查结果正常,也应进一步治疗。
误区五:得了宫颈癌,必须切除子宫,不过术后无法生育,还会让更年期提前。
解读: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的常规治疗,但并非唯一选择,子宫锥形切除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等,都能避免切除子宫,而且可以在不影响生存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女性病人做妈妈的权利。
当然,切除子宫后,由于没有切除决定女人生理特征的卵巢,因此,更年期提前的情况并不普遍,患者没必要太担心。
误区六:宫颈癌发病时没有症状,因此一般确诊后只能等死。
解读: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歇期出血都是宫颈癌的信号,其他还有异常排泄物或盆腔局部痛等。
走出慢性咽炎治疗的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慢性咽炎治不治无所谓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人们习惯于有大病才上医院,对没有明显痛苦的病总是漫不经心,认为迟治早治无所谓,不治也能过一辈子。慢性咽炎不就是咽喉有点不舒服,经常咳嗽、吐痰而已吗?能忍则忍嘛。这一忍,麻烦可就大了。
若长期拖延,它就会成为您身体中一个危险的疾病因素,由急性发展为慢性,由慢性引发其他器官的损害,如扁桃体炎、中耳炎、心肌炎甚至是肾炎等,到时就更难收拾了。所以,经济状况不差的话,越早治疗越好。
误区之二:完全依赖医生治疗
慢性咽炎难治、易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患者完全依赖医生的治疗,不进行配合。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照行不误,造成了你边治我边犯,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
慢性咽炎的病因有多种:本身抵抗力差,容易感冒;长期烟酒过度、嗜好辣味食品;工作环境有刺激气体、粉尘如教师、演员等职业;邻近器官有病变。
因此在药物治疗时,自我保护治疗很重要,如防止感冒,戒烟酒,不吃或少吃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在粉尘环境中工作,应戴口罩或防尘面具;还要积极治鼻炎、鼻窦炎和扁桃体炎等疾病。
误区之三:慢性咽炎治不好
咽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咽炎是因早期病毒感染合并后期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只需吃抗病毒药、抗菌素,含含喉片个把星期就能好。身体素质好的人,能不药而愈。
慢性咽炎多为急性反复发作迁延所致。症状较顽固,不易治愈,短则为3个月,长的甚至十几年。因此有人认为治不治都一样,时间长了又更难治,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慢性咽炎是可以治好的,治疗方法有很多,药物治疗、激光、冷冻、射频、微波等十分便捷。只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并与之配合,是能治好的。
走出乳腺癌认识误区
对乳腺癌的恐惧是女性健康的大敌
对于许多女性来说,最具有威胁性的疾病莫过于乳腺癌。看到媒体上的相关报道以及身边熟人患了乳腺癌的实例,一些女性总是显得惴惴不安,谈癌色变。有关专家认为,为了消除女性相关心理负担,正确了解乳腺疾病及相关知识是必须的,这样才能走出认知误区,快乐生活。
乳腺癌大多数发生在中老年女性身上,年轻女性不必惶惶不安,对乳腺癌的恐惧可造成内分泌系统改变,反而增加患病的几率。另外,要知道乳腺癌与乳腺疾病是两回事,并非所有的乳房异常都会致癌,最常见的是良性疾病,其转化成乳腺癌的几率只有2%-4%,大多数可治愈。
不要对某些药物或治疗仪器过于信赖,要知道任何治疗都会有副作用,而且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和仪器治疗可预防乳腺癌的发生。现在,乳腺癌及良性肿瘤真正的病因仍不清楚,有效的预防措施尚未找到,所以早期发现乳腺癌非常重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治愈乳腺癌,每年定期进行检查是首选的预防措施。
基因不是判决书,虽然乳腺癌与基因遗传有关,但是否会患乳癌取决于乳腺癌的基因后天因素,良好的生活习惯、心态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可降低乳癌的发生几率。而且,即使患了乳腺疾病,不一定需要将乳腺全部切除,即使是乳腺癌,如能早期发现亦可行保持乳房的根治术而达到治愈,因此一旦女性患有乳腺疾病,不必过于恐惧。
走出前列腺六大误区
男性身体的生命“腺”
前列腺是男性身体中最大的附属性腺,深藏于骨盆腔内,围绕后尿道而生长,紧挨着膀胱颈,犹如列兵守护在膀胱出口,故得名前列腺。医生戴上医用手套,用手指伸入病人的肛门,在直肠前壁可以扪及前列腺。正常的前列腺形似栗子,底部朝上,尖端向下,底部中间稍凹陷,呈浅沟状,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大小为3.5×2.5×2.5厘米,重量约20克。青春期后前列腺随年龄增长而悄悄“长大”,40岁以后加快“发福”,至60岁时50%的男性前列腺组织增生。前列腺腺体虽小,但其中有两个管道通过,即尿道和射精管。前列腺的主要功能是分泌前列腺液,性冲动时前列腺和精囊的平滑肌会收缩协助腺体分泌,并将分泌物通过腺体导管排出。前列腺液参与构成精液,与精子的生存、激活、受精等密切相关。前列腺又是男性雄激素转化的“加工厂”,其代谢作用可以使男性体内的睾酮转化为具有更大活性的双氢睾酮,在前列腺增生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前列腺会发生的疾病
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通常是前列腺容易发生的三大疾病,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疾病,且三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联。前列腺炎主要发生在中青年男性,分急性和慢性。急性炎症时,起病急,来势凶,大肠杆菌常是引起此病的“罪魁祸首”。酗酒、受寒、久坐、性交过度等是其发病的诱因。慢性炎症时,起病较慢,病程迁移,往往找不到引起此病的“元凶”。大多与前列腺受到经常性充血的慢性因素有关。症状以排尿异常为主,如尿频、尿急或尿痛,程度各不相同。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大多数发生于60岁以上男性,起初可无症状,以后出现排尿障碍症状,由轻至重,甚至尿潴留。有的还可以发生肾积水和氮质血症。然而,前列腺癌并无本身特异的症状。前列腺三大疾病的病变部位和性质是各不相同的,癌病变主要在前列腺结构的外周带,是腺细胞的恶性病变;增生病变在前列腺的移行带和中央带,主要是前列腺间质增生,由于其增生而压迫后尿道,造成排尿障碍,而前列腺炎多数由病原体感染引起。总之,前列腺会发生三种不相同的疾病,几乎每一个男性一生中都会遇到前列腺的麻烦,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去正规医院的泌尿外科和男科看病,以免延误。
走出“误区”,养护前列腺
在男性老年人中前列腺增生很常见,这是一种缓慢进展的老年慢性病,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也是可防可治的。若及早发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将会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减少手术风险。但是,病人需要走出以下“误区”:①老年人出现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是自然的生理现象;②感觉排尿不对劲,不好意思与人交流;③自认为症状不严重,不引起重视;④与中风、冠心病比较,认为不是什么危急重症;⑤服药后症状得到改善,自认为可以停药;⑥因为直肠指检稍有不适感,体检时故意躲避;等等。所以,当老年男性出现下尿路症状时,需要及早去医院诊治,避免出现疾病进展和手术风险。同时,就诊时医生常会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筛查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