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的有效预防方法
脑动脉瘤的有效预防方法
1、动脉壁有三层组织,动脉的支撑力量是由中间肌肉层所提供的,而这层组织可能有先天性的缺陷。受影响的动脉中的正常血压会造成一种气球似的肿大,这种肿大叫做囊形动脉瘤。由于先天性缺陷所造成的动脉瘤几乎总是发生在脑基部的动脉中,由于其形状以及由于几个动脉瘤常会聚生在一起,所以它们又被称之为“浆果”动脉瘤。
从儿童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均衡,不挑食、不动脉瘤是由于动脉管壁薄弱而发生的一种永久性肿胀疾病。动脉瘤可在任何部位形成,但发生动脉瘤最常见及最麻烦的地方,是在脑动脉、主动脉,以及把心脏泵出的血液带往身体其他部分去的大动脉。偏食,每天食多种蔬菜、水果,最好达6种以上。这样可以预防脑血管病变,延年益寿。
2、加强自身修养,遇事冷静、不急躁、少发脾气,减少肾上腺素色额外分泌,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生。
3、对于已有动脉瘤潜在疾病的患者,如何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十分必要。如:保持大小便通畅、及时治愈咳嗽、避免情绪激动,减少对颅内压的影响,避免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发生。
脑动脉血管瘤怎样治疗
脑动脉血管瘤一定要及早发现,小的没有破裂动脉血管瘤一般没有症状,大的可以有头痛、一侧眼睑下垂或肢体麻木等感觉。如果动脉瘤破裂出血,就会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以出现意识障碍。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就应该迅速就医,作出相应的检查。一旦确诊为动脉瘤,应尽快接受治疗。
脑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壁结构发育不良或因外伤、动脉硬化造成的动脉壁损伤或老化,使局部血管壁向外膨大而形成的囊状瘤体,就像脑血管壁上吹起的气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脑动脉瘤是生命的隐形不定时炸弹,假如破裂,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
随着医用材料、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介入治疗要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因为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创伤小得多,越来越多的脑动脉瘤的病例会采用介入治疗。现在脑动脉瘤发病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引发的动脉瘤患者明显增加,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减轻工作压力可以减低动脉瘤发生的几率。
得了肝脏多发性血管瘤怎么办
① 动脉瘤夹闭:
术其原理为用特制的一种无磁金属夹将动脉瘤从根部夹闭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目的。首先,根据脑血管造影查出动脉瘤所在的位置,采用锁孔技术、微创开颅,开一个小 孔,然后在高倍显微镜下把蛛网膜包裹的载瘤动脉解剖出来,降低动脉瘤内压,将血管充分显露出来;其次,将动脉瘤的瘤颈、瘤体显露出来,且将与动脉瘤粘贴的 细小脑穿通血管从动脉瘤表面分离出来,防止因手术误夹这些血管而带来的严重脑损害;最后用特制的脑动脉瘤夹夹闭脑动脉瘤与正常脑动脉相连的“脖子”,阻断 动脉瘤体遭受到血液的冲击从而防止动脉瘤破裂出血。若一次未到位,可再调整。目前,动脉瘤夹闭术是最主流、最直接的动脉瘤治疗手段。
② 介入技术治疗动脉瘤
③ 动脉瘤填塞或孤立术等临床应用也较多,但研究报道动脉瘤完全闭塞率较低。且很多动脉瘤体不符合进行该项治疗的条件。
④ 动脉瘤壁加固术可保脑血管一时安全,长期来看,动脉瘤仍面临破裂危险。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的鉴别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长期血压高,脑部已经硬化的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小的微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瘤体可能破裂而引起脑出血。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也是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但它又与一般的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有很大的不同:
(1)这些微动脉瘤多发生在小动脉的分叉处,这些微动脉瘤非常小,目前的检查手段是无法发现的;而一般的脑动脉瘤主要发生在管径较大的脑动脉分叉处,通过脑血管造影基本都能发现。
(2)高血压脑出血的部位常见于基底节区,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出血即脑血肿。而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一般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种出血不像脑血肿那样是形成一个血块,而是散布在脑表面有一层脑膜即蛛网膜的下面,虽部分病人也伴有脑血肿,但脑血肿的部位一般位于额或颞叶的表面。
(3)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都有高血压的病史,发病人群以50岁以上的人为主。脑动脉瘤破裂脑出血较多时候也会合并高血压,但也有一部分病人没有高血压,且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脑动脉瘤是怎么回事
先天性因素:
脑动脉管壁的厚度为身体其他部位同管径动脉的2/3,周围缺乏组织支持,但承受的血流量大,尤其在动脉分叉部。管壁中层缺少弹力纤维,平滑肌较少,由于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原因,分叉部又最易受到冲击,这与临床发现分叉部动脉瘤最多、向血流冲击方向突出是一致的。管壁的中层有裂隙、胚胎血管的残留、先天动脉发育异常或缺陷(如内弹力板及中层发育不良)都是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因素。先天动脉发育不良不仅可发展成囊性脑动脉瘤,也可演变成梭形成脑动脉瘤。
后天性因素:
(1)创伤 颅脑闭合性或开放性损伤、手术创伤,由于异物、器械、骨片等直接伤及动脉管壁,或牵拉血管造成管壁薄弱,形成真性或假性脑动脉瘤。
(2)其他 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等也能引起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
(3)动脉硬化 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使弹力纤维断裂及消失,削弱了动脉壁而不能承受巨大压力。硬化造成动脉营养血管闭塞,使血管壁变性。40~60岁是动脉硬化发展的明显阶段,同时也是脑动脉瘤的好发年龄,这足以说明二者的相互关系。
(4)感染 感染性动脉瘤约占全部动脉瘤的4%。身体各部的感染皆可以小栓子的形式经血液播散停留在脑动脉的周末支,少数栓子停留在动脉分叉部。颅底骨质感染、颅内脓肿、脑膜炎等也会由外方侵蚀动脉壁,引起感染性或真菌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外形多不规则。
动脉血管瘤治疗方法介入术
脑动脉瘤一旦在人体内破裂,病情是非常凶险的,需要尽快地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抢救,一般选择开颅手术或者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项新兴的手术方式,属于微创,患者伤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也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动脉瘤的常用方式之一。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原则在于,对于没有发生脑动脉瘤出血的患者,通过导丝介入的方式,防止脑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并且进一步清除患者体内的脑动脉瘤。对于已经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来说,介入的原则在于栓塞动脉瘤,使之不再继续出血,让出血口消失。
脑动脉瘤介入治疗通常采用弹簧圈动脉瘤栓塞,或者使用支架或者球囊扩张术、密网内支架封堵等技术,使得动脉瘤出血被及时地制止,从而使得动脉瘤在脑内机化,随着时间地推移,逐渐动脉瘤出现萎缩,甚至是消失,这不同于传统的手术开颅手术切除动脉瘤,是一种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患者不必受开刀之苦。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其次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颅内肿瘤、血液病、各种感染引起的动脉炎、肿瘤破坏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还有一些原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经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扫描未找到原因者。
病因中粟粒样动脉瘤约占75%,年发病率6/10万;动静脉畸形约占10%,多见于青年人,90%以上位于幕上;脑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病)占儿童SAH的 20%;原因不明占10%。一般认为30岁以前发病者,多为血管畸形,40岁以后发病者多为颅内动脉瘤破裂,50岁以上发病者,则往往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脑肿瘤引起。
另外,吸烟、饮酒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密切相关。国外动物实验证明形成动脉瘤有3个因素:Willis环压力、高血压和血管脆性增加。吸烟能影响这3个因素,引起血压急性升高,在3h后逐渐回落,与临床所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几率在吸烟后3h内最高相吻合。吸烟还可激活肺巨噬细胞活性,促进水解酶释放,可引起肺损害与脑血管脆性增加,从而增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率。大量饮酒可能引起高血压或其他包括血凝机制和脑血流之改变,可加速促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人报道,过量饮酒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是非饮酒者的2倍。
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临床上脑血管意外中,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但死亡率、致残率却排名第一位。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提醒大家:头痛欲裂难忍,小心脑动脉瘤!
很多人认为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患者并未有症状表现,几分钟前还好好的一个人,却因脑动脉瘤破裂,顷刻间便命悬一线。赵海康主任指出,“脑动脉瘤无症状表现这一说法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如果对该病的认识不足而步入误区,常造成很多患者直至死亡都未查出是什么原因。”
40%~60%的动脉瘤在破裂之前有某些先兆症状,这些先兆症状在女性病人中出现的机会较多,青年人较老年人发生率高,各部位动脉瘤以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的发生率最高,后部循环的动脉瘤出现先兆症状最少。如表现为全头痛、恶心、颈部僵硬疼痛、腰背酸痛、畏光、乏力、嗜睡、局部头痛、眼面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眼球外肌麻痹、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幻视、平衡功能障碍、眩晕等,当患者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到医院进行初诊,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通过TCD,头颅CT,DSA及MRI等检测常能判断脑部是否有动脉瘤。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赵海康主任还提到,时间就是生命,用争分夺秒来形容脑动脉瘤的救治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可致严重的颅内出血。第一次出血的死亡率达30%,要及时通过手术治疗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因为出血后三天是脑血管痉挛的高峰,也是再度出血的危险期,第二次出血的死亡率达80%左右,即使存活也将高度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