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怎么说老人才会听
隔代教育怎么说老人才会听
让老人帮着带孩子,当然要比把孩子交给保姆放心。可是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老人往往在带孩子这件事上颇为自负,所以当你们之间出现无论是喂养、护理还是教育的矛盾时,你的意见,甚至是你的抗议,他都像没听见一样,依然我行我素。
怎么说,他才会听?
1甜蜜地说我们小区里有位婆婆,在和我们聊天时说到,自己和儿媳妇在育儿观念上有大差别,但她总会选择什么都听孩子妈的。
为什么她能如此听儿媳妇的话?我慢慢地盘问出了原因:她认为自己的儿媳妇很不错,对自己既尊重又体贴,每次要跟她说什么之前,都会先开口把“妈”叫得甜蜜又亲切,有时候还会在送给她很喜欢的礼物之后再轻描淡写地说些关于养育孩子的意见,以至于这位婆婆每次都不太好意思反驳,觉得这些小事儿和儿媳妇的孝顺、甜蜜比起来,并不算什么,是很容易接受和改善的。
2有重点地说
有一次,我有个同事一上班就和我抱怨,说女儿病了,她放在了自己的妈妈家,嘱咐得周到详细,结果晚上回家一看,老人还是给孩子吃错了药,而且果汁也喝得不够量,磨牙饼干也没给吃。她又担心又生气,可今天又不得不把女儿再放在姥姥家。
我问她,你是怎么嘱咐老人的?她说,我说得别提多详细了:早上8点吃早点,9点吃第一次药,吃半片,10点喝果汁、吃饼干,12点吃午饭,12点半吃第二次药,也吃半片……她还没说完,我就打断她,让她赶紧给自己的妈妈再打个电话,只说两句:“今天每4小时给翘翘吃一次药,每次半片。别多吃啊,医生说吃多了会抽筋的。”她半信半疑地看着我照办了,果然这天老人没给孩子弄错药,也把孩子照顾得很好。
这也是很多妈妈爱犯的毛病,跟老人说话没重点。老人觉得很繁琐,没记住不说,要是遇到挑剔的老人,还会因为觉得自己不被信任而气愤或郁闷。其实,在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几点吃的都不重要,只要叮嘱老人最重要的事就可以了,比如吃药的事。有重点地说,老人就会听,说得太多,老人反而什么都没听见。
3让别人说
如果老人怎么也不肯接受我们这些年轻父母的意见,可以试着让他们认为是“权威”的人物帮着说。
如果你觉得婆婆经常无意识地说些脏话,或者有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不好。那么你可以让老公私下去跟婆婆说,告诉她如果孩子模仿她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以后上幼儿园或者上学就会被人笑话。通常出于疼爱孩子和对儿子的尊重,婆婆会“听”这样的话。
另外,如果你的某种育儿观念婆婆不能接受,你也可以想办法让周围人影响她。比如我主张从孩子一出生就经常给他洗澡,但是从农村来的婆婆就非常反对。
某次,一个在幼儿园当老师的朋友来家里玩,我介绍了她的身份,婆婆立刻把她当成了医生一样的权威专家问长问短。这时,我有意无意地和她聊起了孩子洗澡的事情,她发表了和我相同的看法。当时我婆婆并没有表态,但在此后就不反对我经常给孩子洗澡了。
同样,相似的事我也经常通过其他孩子的家长来说,当婆婆知道,身边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的养育方式时,她会乐于接受这一事实的。
4在适当场合说
我的小姑子今年生了宝宝,有一次我们去看她,她当着我们的面说起了她婆婆给宝宝冲奶粉时用的水总是太热,想让我帮她一起说服她婆婆。我看得出来老人的脸色当时就变了,我赶紧把话题岔开,但是后来还是听说她婆婆闹着要回老家去,不肯帮她带孩子了。
所以,有什么意见想跟老人说的话,最好别当着孩子的面,当着家人的面,当着邻居的面,甚至是当着医生的面……要知道,老人很要面子,这么被你当众一说,会觉得很下不来台,不但不会改,还会更加固执。
老人特别高兴的时候也不适合说,否则很让人扫兴。所以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场合还真是需要等待时机,细细琢磨。散步的时候、睡前看电视的时候,尤其是看到电视里有相关的场面或生活中碰到合适的事情时,成功说服老人的几率会比较高。
5有技巧地让孩子说
有时老人坚持的某些事,一时无法反驳的话,不妨先顺着她的意思,等“谋划”一番后,让孩子来说。
我有个朋友,孩子快上幼儿园了,朋友非常希望儿子能独立地尝试自己吃饭、穿衣等等。但孩子的外婆总说孩子太小,自己吃饭会吃不饱,自己穿衣服没必要等等。
老人这么说时,她从不反驳。但是等到周末她经常会约上我们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出去玩。吃饭时她就鼓励儿子自己吃,并且告诉他这样吃饭很有乐趣,像个大孩子。我们的孩子自己吃饭也成了她给儿子树立的榜样。于是孩子回家后就会跟外婆“抗议”,坚决要自己吃饭。老人拗不过孩子,只好“从”了。
再比如说我婆婆,不愿意给孩子吃蔬菜,怕孩子嚼不碎噎着。我就把晚间的故事时间都给了“蔬菜”,讲小白兔啃萝卜所以跑得特别快,小山羊吃嫩青草所以爬山爬得特别高,大力水手吃菠菜特别有力气……这样不露声色地“策反”之后,孩子总是主动要求奶奶给他吃“菜菜”。孩子一要求,奶奶就“投降”了,我想说的话她也就算是“听”了。
6用自己的缺点说
当和老人在某些育儿观念上发生冲突时,不妨反着说,即告诉老人如果不怎样做,孩子就会变成她不希望看到的那样。对婆婆,可以用自己当反面教材;对自己的妈妈,可以“牺牲”老公。
比如可以和婆婆说:“您看,我妈妈当时就是老让我吃糖,我的牙现在多难看啊!”或者对妈妈说:“你看圆圆爸,就是我婆婆小时候给惯的,一点儿自立能力也没有,连碗都洗不干净。”通常,老人对于自己孩子配偶的缺点都很不喜欢,绝不愿意让自己的孙辈重蹈覆辙。但切忌反过来说,否则会伤害到老人,因为这如同指责她在教育自己子女上的失败。
我自己遭遇过一次重大的“危机”,我婆婆坚决要把我儿子带回老家,我强烈地反对了几次她也不听,还把我的阻止看成是不信任和不知好歹。
最后我跟她谈了次心,很诚恳地告诉她我不是不信任她,而是我自己小时候就是在奶奶家长大的,很大才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所以性格乖张,脾气一直不好,没有安全感等等。我婆婆此后再也不提及此事了。
也许你用了N招儿之后,老人还是不听,那么就干脆想一想,他为何会如此坚持?也许他的观念并不是全无道理!这个时候,说服自己也许是最佳选择。毕竟,在爱孩子这一点上,你们是完全一致的。
隔代教育的坏处
1:隔代教育容易让小孩学不到什么知识,由于老人们的思想观念过于陈旧,祖辈的世界观形成于几十年之前,受教育的程度低,知识面窄,其中不少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由于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法给小孩带来一些新知识。
2:容易对孩子形成溺爱,小孩想要什么玩具,什么芭比娃娃,机器人,电动汽车等都会买给小孩,使小孩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凡是孩子要的,定会想方设法满足;一切包办代替,吃饭、穿衣,哪怕最容易的事都不要孩子动手。容易造成小孩对大人的依赖心理,不便养成自主独立的性格
3: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4:容易忽略孩子的成长需求,多数老年人由于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也不爱外出活动。所以小孩经常与老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会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5: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的良好机会,隔代抚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心理老年化、社交恐惧症、性格怪异化、心理脆弱化等。
6:增加祖辈的负担和压力,小孩刚开始还容易带,但当他们大的时候,疑问多的时候,想要寻求更多的知识,爷爷奶奶就无法满足他们,既造成爷爷奶奶的挫败感,也造成小孩想要吸收知识的良机
隔代教育产生的明显弊端
一个小学男生写了一篇作文《爷爷是我的保护伞》:
爸爸就会说我淘气,其实他根本不管我。我饿了,是爷爷给我做饭吃;我困了,是爷爷给我铺床;我的作业不会做,是爷爷教我做。爸爸如果说我、骂我,我就告诉爷爷,爷爷就帮我骂爸爸。在我眼里,爷爷就是我的保护伞,所以我一点儿都不怕爸爸,有的时候我还存心气他。
有一次,爸爸下班回来,他到厨房盛饭,我便偷偷在厨房门口放了一个小凳子。爸爸没看清,被凳子绊了个趔趄,手里的饭碗摔在地上。看到爸爸火了,我连忙跑到爷爷房间,躲到爷爷身后。爸爸气呼呼地跟进来,对爷爷说:“这孩子学坏了,我必须揍他一顿。”爷爷问明了事情的原委,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你这么大的人了,自己不小心点儿,笨不笨?怎么还拿孩子撒气?好了!吃你的饭去。”我听着就偷笑。
一篇小小的作文,真实地反映了两代人教育上的不同。
我们国家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问题的国家。
在国外,孩子很小就上幼儿园,18岁独立成人,基本上没有隔代教育。而我们国家呢,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辈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一、不是一无是处
客观地说,老年人带孩子的确有一定的好处。有人曾经总结出隔代教育的三大优点:一是对孙辈的发育成长有利,很多“神童”就是因得到知识经验丰富的祖辈的超前引导才脱颖而出的;二是对子辈有利,子辈忙于工作,孩子由祖辈接去教养,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于事业;三是对祖辈有利,不仅可以减少孤寂,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还可以为老有所为、发挥余热提供机会。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大有裨益。
二、有明显弊端
为孩子“护短”,不讲原则。一些老人带孩子往往溺爱无度,任何规矩都不放在眼里,孩子自然变得任性顽劣。当父辈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祖辈老人却反过来袒护孩子,当着孩子的面责怪他们的父母:“对孩子那么凶干吗?你忘了你小时候啦?尿床、打架、逃学,还不如你儿子听话呢!”
包办代替,过度保护。曾有专家做过一个研究,将从小在托儿所、幼儿园长大的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进行心理比较,发现有很大的不同。那些在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好,社交圈子宽,胆子大,能吃苦,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则不然,有的已经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事事不愿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都要别人代做。稍不如意撒娇哭闹,甚至和同龄孩子都难以相处。
旧观念的影响。有一个女孩,学习成绩不错,还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可不知为什么,有一段时间忽然自信心不足,总是唉声叹气。经妈妈一再询问,孩子才说出自己的担心:“我的学习成绩会不好的。”妈妈奇怪地问:“你的成绩不是一直很好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担心?”女孩说:“听奶奶说,女孩长大以后就会变笨的,而且竞争不过男孩。”
显然,老年人的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对孩子是有直接影响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责怪老人,因为祖辈文化低、思想旧,也是旧时代对他们的加害。我们要学会让老人接受新观念,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跟上时代的脚步。
隔代教育容易造成亲子隔阂。亲子隔阂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祖辈与父辈的隔阂,一个是父辈与子辈的隔阂。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娇纵、放任孙辈的全部作为,父辈看不惯从中进行矫正,但当父辈管教孩子时,祖辈却加以阻拦,这就导致祖辈与父辈的矛盾。同时,祖辈的过分宠爱和父母的严格管教,会使孩子在感情上形成错觉:只有爷爷、奶奶爱我,爸爸、妈妈不疼我。亲子隔阂便这样形成。
三、扬长避短好处多
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差异并不完全以年龄为界限,老年人的观念未必落伍,年轻人的观念未必现代。因此,两代人完全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令我感动的是,每当我在各地讲课的时候,总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认真听课,他们甚至做笔记、提问题。我看过一个报道,辽宁省有一所“隔代父母学校”,先后有800多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这里学习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愿意到这里“上学”的老年学员越来越多。一位爷爷表示:自己退休多年,现在儿子、儿媳工作特别忙,没有时间照顾上小学的孙子,这任务当然就落到了自己和老伴身上,他和老伴担心自己在知识和思想观念上太落后,无法教育好孩子,于是他们决定到这所学校里好好学学。
对于“隔代父母”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都应该自觉掌握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
隔代教育能取代亲子教育吗?NO!爷爷奶奶固然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宝宝细致入微,但这绝不是父母忽略亲子教育的借口!
不少曾经有过“留守儿童”经历的妈妈就表示,由于缺失了父母童年的陪伴,直到长大后自己还对父母有埋怨。亲子教育的缺失不但会使孩子对父母的情感疏离,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更为严重的影响。缺失了亲子教育,宝宝身上隔代教育的弊端逐渐显示,这些孩子可能十分任性,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原本应该在孩子敏感期给予孩子正确指引的父母一旦忽略亲子教育,对宝宝的一生都有着严重影响。好的家庭教育不能少了任何家庭成员的参与,特别是父母的陪伴。在进行隔代教育的时候,父母们千万别让隔代教育“隔”断了亲子情,同时爷爷奶奶也切勿大包大揽,也给年轻父母多些亲子时光。
隔代教育最易引发家庭矛盾
由于年轻父母工作紧张,或者没做好抚育孩子的心理和知识准备,不少孩子出生后,祖父母们成为教养孩子的“主力军”。据上海市妇联等单位日前发布的《京沪穗家庭隔代喂养调查报告》显示:49.9%以上的家庭,幼儿的喂养和照看依赖于祖父母,65%的年轻父母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足3小时。专家表示,由于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不同,这种育儿模式最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而调查也证实2/3的隔代养育家庭在教养孩子上存在分歧。
理念不同隔代教育问题多
父母缺位的“隔代教育”,很容易引发家庭矛盾。调查表明,近六成的祖父母养育知识靠自身实践和传统经验;而年轻父母则更相信网络、书本、专家。两派往往各执一端,分歧重重。
“我和松松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不同。”家住广西桂林的周仁说,每天晚上,他会看着课程表提醒孙子松松明天要带什么书。但松松爸爸却主张孩子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宁肯让松松因为忘带课本受罚,也不会主动提醒。
更让周仁不能接受的是儿子的“新式”教育观念。一天,松松看过爸爸给他买的书后,突然问周仁:“爷爷你知道老鼠几天可以有小老鼠吗?”周仁认为,孩子应该到青春期以后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过早教育让他接受不了。
家住上海的盛浩,经常看到外婆为教育表弟与姑姑发生争执。在盛浩看来,外婆对表弟生活上照顾得关怀备至,但很少注意表弟的心理需求。例如,外婆会“一厢情愿地”给表弟买衣服,但“从来没给表弟买过水彩,尽管表弟非常喜欢画画”。
隔代教育不应忽视情商
正是对隔代教育不放心,很多年轻妈妈情愿自己带孩子,但也因此而疲于奔波。在上海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如何保护“新妈妈”的权益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代表郑莹提议,在社区给祖辈提供育儿课程,为年轻的职业妈妈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以帮助她们家庭事业两不误。
今年3月,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大学分校就开设了首个“孙辈教育”初级研修班。课程主讲人乐善耀表示,无论孩子几岁,首先都是一个独立、大写的人,教育孩子不能只一味教读、写、算,更重要的是提高孩子的情商,调动孩子自己动手解决困难。因此,作为祖辈,不能总是充当孩子的保护神,这样只会形成孩子对自己的依赖。
但乐善耀并不否认隔代教育本身具有的优势。他说,祖父母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却没有工作压力,比父母更具教育耐心。“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克服教育中的不足,走出误区,发挥祖辈的长处和优点,按照科学的方法,祖辈、父辈一起来搞好家庭教育。” 文/金燕
英国祖父母:做参谋不做保姆
○不做孩子的保姆
英国老人认为:祖父母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而且老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老人也不能剥夺孩子的母爱,孩子应该有更多时间与父母在一起。
○不和孩子腻在一起
在英国,祖父母很少和孙辈住在一起,但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会经常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或孩子生日会送礼物给他们。他们的想法是,喜欢孩子并不一定要整天与孩子泡在一起,过段时间见次面反而更亲切。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又没有老人可以依赖,孩子就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当年轻妈妈的参谋
当孩子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老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做示范。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老人会提醒年轻父母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如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
让隔代教育成为特色教育
校长刘桂平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在我们学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都是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爷照看的,有的甚至从小就是老人带大的,这种“隔代教育”下的孩子往往太依靠大人,自理能力明显很差,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种现象目前在各个学校都很普遍,也希望你们媒体好好呼吁一下,让孩子们得到更为现代化的家庭教育……”
镜头对比———
镜头一:2005年2月底的一天,记者曾在新城广场看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爸爸的带领下放风筝,在随着风筝追跑时,小男孩不小心摔倒了,眼里含着泪想向几步之外的爸爸求救,但年轻的爸爸笑着大声地对儿子说:没事,站起来就好了!小男孩破涕而笑,自己爬了起来,似乎就像没摔过一样高兴。
镜头二:2005年3月11日中午近12时,西安市建国门外,雪花漫天飘扬,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刚从学校门口接到放学的孙子,爷爷打着一把蓝格格伞,努力把孙子往伞下拉,生怕雪花落到孙子脸上把他冻着,两人一同向建西街方向走,孙子看起来也就10岁左右,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吃着小零食。正走着,孙子的球鞋带松了,在脚下拖着,爷爷马上把孙子叫住,把伞递给孙子,吃力地弯下腰,给孙子把鞋带系好。
数据显示———
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为配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展开,相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作了一项关于中国“隔代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在上海,目前0—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虽然西安孩子目前的“隔代教育”情况记者尚无准确数字,但据以上调查结果:全国有近五成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也就是说,中国有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长大的。
同时,相关专家还发现一个规律,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隔代教育”不仅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极为普遍,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记者调查———
到底“隔代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为子孙不辞辛苦的爷爷奶奶辈家长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观点一:长远看“隔代教育”弊大于利
家住育才路的张惠女士认为“孩子最好由爸爸妈妈自己带,毕竟年轻父母的思维观念更新些,能随时把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灌输给孩子。老人带孩子虽然年轻父母亲是省了心,但相比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在带孩子时,大多比较溺爱孙子、孙女,很容易顺着孩子的心愿,甚至经常会“帮助”孩子,本来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老人常常代劳,时间长了孩子会形成对大人很强的依赖心理。”
而且,老人带孩子毕竟也只是年轻人带孩子的一个过渡时期,到一定时候,孩子还要由自己的父母亲来带,如果一旦孩子已经习惯了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父母亲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很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从短时间内看,老年人带孩子的确让年轻父母轻松了很多,但从孩子的长远来看,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提起带孙子,家住小寨的杨淑芳老人则有自己的看法。因为儿子和儿媳妇工作忙,她曾经把孙子带到了上三年级,但后来她主动给儿子提出来不再带孙子了。“其实我不是不想带,我也想给儿子、儿媳分担一点困难,不愿再带孩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的文化水平太低,经常没办法给孙子辅导功课,有时孩子在写作业时遇到弄不明白的题问我,可我也只有几十年前的初中文化水平,哪能看明白现在孩子的作业。如果他爸妈在跟前,肯定会给孩子解释得明明白白。”
杨淑芳老人说,后来她主动给儿子提出建议,让他们夫妻俩哪怕苦点累点自己带孩子,如果太忙了她帮忙。儿子、儿媳也很理解并欣然接受了母亲的建议,中午把儿子交由托管班带,晚上他们自己带。“现在很多带孩子的老人都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的情况,一般老人们观念较为滞后,在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上,往往都沿用的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旧观念、旧方式,的确不利于孩子成长,我建议年轻家长尽量自己带孩子。”
观点二:不能全盘否定“隔代教育”
杨女士是西安市东郊一所中学的老师,她通过自己孩子的事例谈了她对“隔代教育”的看法:“任何事都不能走极端,‘隔代教育’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客观地看到老人带孩子的好处和优势所在。”杨女士说,她和爱人工作都比较忙,从儿子上学到现在6年中,主要是由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的,两位老人都是退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在抚养和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年轻人更会带孩子。现在,两位老人不仅照顾着孩子的起居饮食、辅导功课,还教孩子写毛笔字。
“当然,有时老人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也和现在社会存在差距,但只要我们和老人沟通,他们也很能理解,并听取我们的建议。”
观点三:让“隔代教育”成“特色教育”
长安区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小学高级教师郭世忠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让老人带孩子也是年轻家长的无奈,但也给老年人增添了一份乐趣。从目前的现实来看,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虽然老人的“隔代教育”有其弊病,但相对于年轻父母来说,老人有着较多的育儿经验和耐心,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只要注意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肯定会取得父母轻松、孩子有长进的“双赢”效果。但老人的文化素质等不是短时间内能弥补的,只能在老人带孩子的情况下,父母尽量和孩子多交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和老人多交换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毕竟很多老年人文化层次不高,可以考虑由相关部门开设一些“‘隔代教育培训班’给老年人教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让‘隔代教育’成为一种中国特色,实现‘三代同赢’的现代化家庭教育模式。”
老师看法———
“隔代教育”易让孩子“养尊处优”
建国路小学的刘桂平校长说,在我们学校,这种“隔代教育”下的学生已经占到了全校学生的1/3多,这些学生经常过于依赖爷爷、奶奶,经常看见这些孩子在老人来接送时,把自己的书包、衣服等物品统统甩给老人,自己空着手,根本不关心爷爷、奶奶累与否,“老人们常常因为心疼孙子、孙女,常常替孩子做很多事,但尽管他们做了,很多孩子却会认为这是家长们应该给自己提供的义务,反而更助长了他们养尊处优的心态。”
80后父母怎样才能放心将孩子交给老人
“请问各位是自己带孩子还是老人带孩子?”在中国早教产品抱抱熊“成长月计划”启动仪式新闻发布会现场,早教专家贾军女士与家长互动起来:“抱抱熊早教产品的研发初衷就是让更多的家庭更便捷简单的接触早教,通过提供专业的早教方法与工具,弥补和解决隔代教育的不足之处,帮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成为“早教专家”,在家里就能进行专业的早期教育,给宝宝带来健康、快乐、自信的童年。”
早教变“隔”:不再“好心办坏事”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上海0~6岁孩子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广州约占50%,北京则高达70%,此现象在世界其他国家并不多见。当下越来越多的80后已经升级成为父母,他们正面临生活和事业的双重挑战。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被迫将孩子的生活起居、教育成长问题全部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人,“隔代教育”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方面,老年人具备较多的喂养经验,他们有足够的闲暇时间陪伴孩子并且深爱着孩子、懂得保护孩子,这也是年轻家长将孩子交给老年人抚养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老年人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无法与时俱进,不能理解现代的育儿理念、方法和系统知识,容易“好心办坏事”对孩子形成溺爱,严重的还会导致孩子与其父母感情疏远,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造成影响。很多老人很难与孩子的父母形成共识,比如孩子的父母千叮万嘱不能给孩子零食,但孩子的爷爷奶奶就是不听,生怕饿着孩子,经常给孩子买零食,给孩子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等等。
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平台,实现一种动态平衡。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并不是是“水火不容”,其实完全可以共同营造一个完美的教育环境。首先,老人和孩子的父母必须达成共识,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才能在隔代教育上取得成功;其次,祖辈家长也应多学习科学、系统的育儿理念;另外,年轻父母无论工作有多忙,都必须要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因为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的核心地位。孩子是父母的,也是(外)祖父母的,但归根到底还是父母的。
早教产品:“扬长避短”带孩子
据权威机构发布的《京沪穗家庭隔代喂养调查报告》显示: 65%的年轻父母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每天不超过3小时。今年全国妇联发布《中国和谐家庭建设状况问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子女家庭教育咨询”位于最需要帮助的第一位。
专家表示,由于两代人的教育理念不同再加上隔代教育易走极端的特点,导致家庭矛盾的产生。调查也证实2/3的隔代教育家庭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存在分歧,甚至产生摩擦。照顾不周是太粗心,照顾得太好又变成溺爱;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则是管得太松,管得太严又会有抹杀孩子个性之嫌;在家里看孩子容易烦闷,频频外出又有安全隐患……很多父母选择了购买各种书籍、光盘、玩具等,期盼这些“小老师”、“小伙伴”能陪孩子玩耍,教孩子成长。
对此,抱抱熊创始人贾军女士表示:“家长的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但0-3岁宝宝有其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育儿产品要考虑生理性、系统性、科学性、延续性、民族性等因素,否则可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其实,不管是亲子教育还是隔代教育,都应该围绕宝宝‘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交流和社会行为’5项能力的培养进行教育。”鉴于此,中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东方爱婴依托近12年专业的早教经验、100万课例积淀,针对0-3岁婴幼儿推出按月分龄、系统进阶、多媒体互动、最适合宝宝成长的抱抱熊早教产品。其产品3个月为一阶段,每月提供一套产品:包含“一本妈妈书、一本宝宝书、一个互动玩具、一张音乐游戏CD、一张互动视频DVD和一张发育测评卡”六项内容。
简单易学、方便易用的抱抱熊早教产品越来越成为备受老人信赖的养育宝宝的好帮手。一方面,抱抱熊产品能够发掘老人照顾宝宝时候自身富有的各种优势,另一方面抱抱熊通过多媒体互动工具营造家庭教育环境,并提供专业早教方法和六种工具,帮助老人读懂0-3岁宝宝每月成长需求,解决早教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让具有中国特色的“隔代教育”实现三代共赢的良好局面。
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1.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外出工作或离异等因素,无法亲自教养孩子,于是将孩子交由祖辈家长教养。
2.祖辈家长由于已经抚养一代子女,所以更擅长育儿,能更好地教育、养育孩子。
3.祖辈家长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关注并回应孩子的各种需要。
4.祖孙间血浓于水,老人自然而然疼爱孙辈。这为隔代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心理基础。
5.祖辈家长与幼儿的互动,能丰富其晚年生活,使其生活充实。
6.祖辈家长有大把时间和小孩子玩耍,二者培养了亲密的关系,这为隔代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7.祖辈家长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哲理性的人生领悟,这些都是祖辈家长进行隔代教育的基础。
隔代教育主体还是补充
有一组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平均有50%的家庭是老人在帮着照看第3代;在北京,这个比例更是上升到了70%。隔代教育渐渐开始占据主要地位,相关话题的争论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现象呢?
隔代教育日益成为主体?
隔代教育占据主导并非偶然。一些上班族父母们会觉得,每天朝九晚五的日子很是辛苦,又忙又累,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就更没法腾出专门的时间教育孩子。可是,与自己带孩子麻烦多不一样,年轻一辈的父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看管实在是“方便实惠”多了,一方面时间腾出来了,另一方面也省下了把孩子“全托”给幼儿园的经济开支。
因为是亲人照顾孩子,年轻爸妈们可以相当放心,除此之外,作为“过来人”的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上驾轻就熟,还可以替自己解决这个时期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祖辈们对于年轻爸妈表示理解,儿女工作辛苦,这的确是事实,能帮他们分担些就尽量多分担些,毕竟养过孩子了就会感受到抚养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了,再说还能享受天伦之乐。
于是,越来越多的祖辈家长开始上岗“重操旧业”,给自己孩子的孩子当“爸妈”。
隔代教育利大还是弊多?
不可否认,隔代教育的确解决了年轻上班一族无法照顾孩子的难题。祖辈们从和孙辈们的一起生活、交流过程中也重温了自己年轻时期抚养孩子的乐趣,心态也因此变得年轻,享受当个“老小孩”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每天在和孙子孙女的相处中,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地加深。另一方面,祖辈家长积累的生活经验、抚育孩子的经验,都是年轻父母所不及的。
可是,在肯定隔代教育的积极方面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消极方面,大多数老人基本上对孙儿们的教育采取溺爱的方式,这无疑会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无理取闹的孩子;有时年轻爸妈在责骂犯错的孩子的时候,祖辈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常常会出来干预,而这样无疑给孩子人为地制造了一个“避难所”,以后每次挨骂都会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参上爸爸妈妈一本,给自己的错误开脱,长此以往,祖辈和父辈不同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变得“两面三刀”;另外,祖辈毕竟年纪已高,一些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也会潜移默化给孩子,以至于让孩子养成“少年老成”的性格特征,间接剥夺了孩子玩乐的天性,越发的孤僻和冷漠。
隔代教育最好是补充
教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上来说是祖辈和父辈教育思维模式上的差异。
从社会层面上,面对着隔代教育盛行的局面,应该开展相关的亲子活动或者对祖辈家长进行一系列的“育儿资格培训”课程,让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教育思维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一些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而这不仅是祖辈的调整,更是一个孩子成长形式的规范和调整。
除此之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年轻父母必须要明确一点,隔代教育,自始至终只能是一个补充,自己该承担的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责任不能单纯靠“推”来解决,把孩子“推”给爷爷奶奶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不会是长久之计。既然决定把孩子暂时委托给祖辈,那在教育孩子方面就要不断地和祖辈沟通、协调,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减少一切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