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腹泻查查食物不耐受
频繁腹泻查查食物不耐受
10天前,36岁的杨女士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她以为是吃坏了东西,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说可能是患了胃肠炎,但吃了几天止泻药也不见好转。医生经过询问之后建议其做食物不耐受检查,检查结果证实杨女士是因为对牛奶不耐受而出现的消化道症状。
原来,张女士体内先天缺乏乳糖酶,导致对乳糖不能分解,喝牛奶后出现乳糖不耐受,乳糖就会被细菌分解成乳酸,而乳酸容易刺激肠道,引起腹泻、腹胀、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某些特异体质的人有可能对某种食物产生异常反应,从而引发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会对某种或几种食物产生不耐受。然而由于其缓慢的致病过程,所以很少被人们发现以致误诊。
宝宝的正常大便次数
通常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频繁地便便和稀便,并不意味这宝宝有腹泻,或者乳糖不耐受。这只是证明宝宝有充足的奶喝而已(是的,真相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宝宝频繁地便便,要注意护理好小屁股,轻柔地给宝宝擦拭干净,或则用温水清洗。也可以抹一些宝宝润肤乳。
母乳宝宝大便的次数通常会在第6周到3个月之间慢慢地减少。到后来,可能几天或者更长时间不大便,这也是很常见和正常的。如果宝宝是纯母乳喂养,没有给喂任何其他的液体或者食物,没有任何需要你担心的。但妈妈要注意留心宝宝断奶期间可能的大便变化。当替换掉母乳的时候,宝宝可能出现一些不适,要考虑是不是对新的奶源不耐受,或者新食物的过敏或不耐受。
当宝宝出现腹泻,通常是接受了非母乳的其他液体或者食物。如果宝宝频繁地拉水样便,可能出现脱水。如果宝宝出现腹泻症状,应该继续母乳喂养,并且补充适合宝宝月龄的电解质溶液。
常加班的上班族容易腹泻?
职场中人
上班族经常腹胀、腹痛、一加班就拉肚子……小心已患上“肠易激综合征”!调查显示,每一百名广州受访者中,就有近六人患有此病,且主要是青壮年中招。患者频繁发作,做检查又发现不了问题,有些人担心自己被“未知病毒”侵袭,有些人靠益生菌保肚子安宁,反而陷入误区。专家指出,对该病的治疗和预防要先从心理入手,注意饮食健康。
“常驻卫生间代表”一天腹泻三十次
两年来,某事业单位职员35岁的梁先生频繁“闹肚子”,表现为下腹部隐痛,一天拉两三次水样便或稀烂便,排便后腹痛减轻。近半年来上述症状每月发作5~6天,有时甚至一天腹泻30多次,被同事戏称为“常驻卫生间代表”,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他做了肠镜等相关检查,没有发现肠道存在病变。“难道是受‘未知病毒’侵袭?”梁先生为此惴惴不安。医生发现,梁先生每次发作都和加班有关,工作压力令他不堪重负。最后,他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
“肠易激综合征过去叫做过敏性结肠炎,属于非感染性腹泻。我们调查发现,该病在职场人士中发病率不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曾志荣教授指出,IBS是与排便相关的一类腹部疼痛、不适,并伴有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该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广东社区18~30岁人群中IBS患病率为5.5%,30~40岁人群患病率为5.96%,受访者的平均发病率为5.7%。
症状五花八门 排便后就好转
患者自述的症状五花八门,有人腹痛,有人便秘,有人腹泻,有人腹泻和便秘轮流发作。即使是腹痛,表现也不一样:有人觉得肚子像被钝物击打一样疼,有人觉得痛得像被火烧一样,有人痛得肠子好像在痉挛。
曾志荣指出,总的来说,IBS患者有共同的特点:反复出现腹痛或腹部不适至少持续3个月,每月至少有3天,且排便后情况可以改善。有些患者在症状发作时,排便的习惯、大便的性状也和以前不同。
究竟是何原因让患者的肠子发脾气?“IBS的发病原因和胃肠道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中枢感觉传导异常、心理障碍等有关,许多人因精神压力过大、食物不耐受而诱发该病。”曾志荣指出,通常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食物过敏史、心理障碍性疾病、生活事件的打击、肠道感染等。而工作压力过大导致的精神因素,是职场人士频繁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治疗:益生菌不是“主力军”
曾志荣建议,职场人士如果反复出现腹痛腹泻,可以做肠镜甚至胃镜检查以排除肠道感染因素,做内分泌检查排除甲亢等可导致肠蠕动加速的疾病。如果上述检查均无异常,那么闹肚子的元凶很可能就是肠易激综合征。
有的职场人士出现上述症状后,靠频繁服用益生菌来保护肠胃。专家指出,对抗IBS,益生菌并非“主力军”,效果未必好,有时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其实,患者解除顾虑、放松心态、自我心理解压,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更好。
患者应根据症状选用药物。对于便秘患者,轻度患者可采用膳食纤维、纤维制剂,多运动,增加饮水量,中度患者可在此基础上采用渗透性轻泻剂、解痉药物。如果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轻度患者可进行试验性剔除饮食治疗,例如戒除乳糖、咖啡等,看看症状是否好转。中度患者则可采用洛哌丁胺、解痉药等。重度患者无论主要症状是便秘还是腹泻,都应考虑采用抗抑郁药、心理和行为治疗。
在饮食方面,要少喝刺激性的咖啡、浓茶,还要回避“易跑厕所食物”,即海鲜、煎炸食物、牛奶、鸡蛋等容易使人肠胃不耐受的食物。
大便像水一样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忽略的一个问题,那么就是因为孩子的肠胃是比较脆弱的,很容易在宝宝的饮食方面没有注意就会引起孩子出现大便稀稠不成形,那么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宝宝出现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怎么办?
大便不成形是肠炎的典型之一,大便不成形也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及食管,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
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肠炎拉肚子诊断时,可有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解决肠炎疾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天三服“效灵清肠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肥腻之物,忌酒;同时在饮食上加以注意, 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作息规律,避免精神焦虑等等。
上面的文章当中了解到了大便稀薄不成形,因为孩子在平时的时候吃的很多不利于消化的食物,结果弄得宝宝的肠胃受的伤害渐渐的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所以家长朋友们并不要太过担心哦。
肚子胀气是什么原因 食物不耐受
当肠道内有机体不耐受的食物的时候,食物产生的气体被困在肠道中不能有效的排出,食物又会产生更多的气体,就可引起食物不耐受性。常见的不耐受食物主要有小麦、面筋及奶制品。对付这种食物不耐受最好的方法,就是少吃或者不吃这类食物。可以记录几周饮食日记,看看你吃什么东西后会肚子胀气,然后尽量避免摄入。
测脉搏可测食物不耐受
陕西榆林蒙牛学生奶事件让很多人知道了一个名词:乳糖不耐受。不过,很多人对食物不耐受仍是一头雾水,很多食物不耐受引起的各种症状被归罪于食物过敏。专家指出,其实大部分的食物不耐受都是可以通过少量长期的逐渐食用来适应和改善的。
食物不耐受属变态反应疾病
许多人喝了牛奶就胀气腹泻,喝了豆浆后感觉腹胀和疲乏,还有人一吃海鲜就长湿疹,一吃菠萝就浑身红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这就是食物不耐受。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某些食物有可能带来过敏和不耐受反应。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张思莱指出,目前一部分专家认为食物不耐受是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大多数专家认为食物不耐受是因为体内缺乏消化一些食物相应的酶,而导致一些食物成分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进入肠道被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
尽管专家们对食物不耐受产生的机理认识并未统一,但是他们都一致认为食物不耐受属于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
很多人都将食物不耐受误认为过敏,张思莱告诉记者,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是不同的,食物过敏与免疫球蛋白E相关,食物不耐受与免疫球蛋白G相关。前者发病快,症状明显,属于急性病,在临床通常以药物治疗为主;后者症状隐蔽,属于慢性病,平时人们通常认识不到它的存在,在临床通常以调整饮食治疗为主。
范志红表示,食物不耐受不仅限于胃肠道不适,还影响到人的精神和思维。除了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部疼痛、打嗝外,还可能带来五官症状,如眼睛有沙粒感、发红、黑眼圈、耳朵痒、流鼻涕、鼻炎、口腔溃疡、恶心、打喷嚏等。甚至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焦虑、攻击性行为、易怒、情绪波动或不明原因的异常疲劳感、哮喘、皮疹等。
范志红提醒,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如果同时存在多项,而又找不到其它任何原因,就要怀疑是否是食物不耐受惹的祸。不过,这些症状的发生一般并不是在吃东西之后的一两个小时之内出现,而可能晚至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多个小时之后才出现,所以容易让人忽略那个引起麻烦的食品。
五大食品易不耐受
哪些食品容易引起不耐受呢?范志红告诉记者,最常见的嫌疑食品有5种,而其它可能引起不耐受反应的食品多达几十种。第一位的是乳制品,如牛奶,因为一些人不能充分消化乳糖,乳糖刺激肠道引起腹泻和腹痛;乳糖被微生物发酵,大肠产生气体,带来腹胀和胀气的感觉;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含面筋食品,包括各种面食品、燕麦、黑麦、大麦食品等;第三位的是豆类,很多人吃了大豆后发生腹胀、产气、消化不良等不适感觉;第四位的是精制糖,包括糖果、甜食、甜饮料等;第五类是酵母,包括面包、馒头等。另外,苹果、柑橘类水果、茄子、绿菜花、腰果、花生、豌豆、小扁豆、鸡蛋、猪肉等也都可能引起食物不耐受。
范志红提醒,食物必须与体质相合。不合适的食物,即便其营养价值再高,也不能大量食用。
测脉搏可辨不耐受
怎样能知道自己对食物有不良反应?范志红指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脉搏测试,吃了引起不耐受的食品脉搏会加快。测定每次只需一分钟,一天当中测定11次:早起在床上坐着测一次,早、午、晚三餐刚吃完、30分钟、60分钟各测一次;晚上休息时再测一次。测时为坐姿放松状态。如果测定数值比最低值高12次以上,那么可能存在食物不耐受反应。这一天要详细记录吃了哪些东西,而且验证时每餐最好只吃一种东西。此外,还可采取食物排除法,在食物中排除掉常见的5种可能引起不耐受的食品。一个月后再观察。如果不适症状少了,可能嫌疑食品就在这5种当中。再每周引入一种食物,观察自己的变化。如果重新引入某种食品引起症状的再次发生或恶化,那么很可能就是这种食品在作怪了。
最简单的方法是去开设食物不耐受门诊的相关医院或咨询中心,做一个血液IgG的测试。
细嚼慢咽可防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出现最多的就是婴幼儿,因此一些家长给孩子“忌口”来避免食物不耐受。
张思莱提醒,这种做法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通过饮食调整,大部分食物不耐受是能改善的,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可以通过少量添加、慢慢增加分量,逐渐来适应某种食物。
范志红也提醒,细嚼慢咽可减少食物不耐受危险,吃东西不要太快,不要一边吃饭一边做其他事情,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另外,不要大量吃同一种食品,尽量保持食物的多样化。每天的主食、肉类和蔬菜都要进行调整。种类越多,则营养不良的危险越小,同时长期发生食物不耐受的危险也会减小。如果有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要积极治疗,最好采用饮食治疗或中医治疗方式,少用抗生素,避免影响肠道微生态平衡。
换奶粉的危害
在给孩子进行人工喂养的过程中,有近60%的妈妈会频繁换奶粉。给婴儿喂配方奶粉,注定有很多孩子会出现胃肠道不耐受的问题,比如返流、肠绞痛、便秘、生长迟滞、呕吐、腹泻等,妈妈们不得不频繁换奶粉以找到合适奶粉。
但这种依靠不停“试用”的方式显然不靠谱,建议在换奶粉之前,妈妈们最好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胃肠不耐受发生率高
在给婴幼儿进行人工喂养时,由于其胃肠道发育不成熟,胃肠道不耐受的发生率极高,大约达到38%,远高于国际水平(西班牙胃肠道不耐受为27。8%)。在lacono试验中,对2878个出生在6个月内的小婴儿进行观察,发现有54。9%的宝宝出现有胃肠道不耐受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返流(23。1%)、肠绞痛(21。5%)、便秘(17。6%)、生长迟滞(15。2%)、呕吐(6%)、腹泻(4。1%)。
吃海鲜之后吃梨拉肚子是食物中毒吗
海鲜和梨一起吃并不会食物中毒,传说水果中有维生素 C,海鲜里有五价砷。它俩一起吃,维生素 C 能把五价砷还原成剧毒的三价砷(砒霜)。实际上,海产品所含的绝大部分是稳定的有机砷,里面极其微量的无机砷在体内两天就可以代谢出去。
可能是这些原因导致的:
1.食物不干净,例如加热杀菌不彻底;
2.食用方式不当,例如豆角没做熟;
3.食物不耐受或过敏,例如乳糖不耐受的人,喝牛奶会腹泻;
4.肠易激综合征,例如稍微有点刺激就拉肚子。
大便稀薄不成形的原因是什么
大便不成形是肠炎的典型之一,大便不成形也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及食管,
肠炎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引起的胃肠炎、小肠炎和结肠炎。
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稀水便或粘液脓血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里急后重感觉,故亦称感染性腹泻。肠炎按病程长短不同,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肠炎拉肚子诊断时,可有起病急,恶心、呕吐频繁,剧烈腹痛,频繁腹泻,多为水样便,可含有未消化食物,少量粘液,甚至血液等。呕吐、腹泻严重者,可有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
解决肠炎疾病,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天三服“效灵清肠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肥腻之物,忌酒;同时在饮食上加以注意, 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作息规律,避免精神焦虑等等。
上面的文章当中了解到了大便稀薄不成形,因为孩子在平时的时候吃的很多不利于消化的食物,结果弄得宝宝的肠胃受的伤害渐渐的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所以家长朋友们并不要太过担心哦。
腹泻与乳糖不耐受
腹泻是以频繁排泄稀水样大便为特征的一种疾病现象。腹泻时稀水大便中可见不消化物,还可能见到少量血性、黏液性、甚至脓性物质。腹泻患者所排大便往往有恶臭味。
引起急性腹泻的原因主要是感染。常见的细菌性感染包括: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拉脓血便是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特征,同时孩子出现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排完大便后马上又想排便,但每次所排大便量又不多)等,这种感染多发生于炎热的夏季。泰安市中心医院儿内科李晓伟
常见的较严重的病毒性感染主要是轮状病毒。这种感染多见于秋冬季,前期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流涕、鼻塞等),多以高热和呕吐起病,紧接着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大便如同“蛋花汤”。孩子很快出现尿少、烦渴等体内水分严重不足的脱水症状。
婴幼儿急性腹泻后往往还存在腹泻现象,有时还是比较严重的腹泻。这是因为孩子已经从急性腹泻阶段进入到乳糖不耐受阶段。
要理解乳糖不耐受,还要从理解乳糖讲起。乳糖是包括牛乳和母乳在内的乳类食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成分,也就是主要糖分的来源。普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是由牛乳加工而来,自然也含有大量的乳糖。从生物化学角度讲,乳糖是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双糖,不能经人体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当人体进食乳糖后,存在于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会将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单体。只有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单体才能经过肠黏膜吸收进入人体血液,起到提供人体热量的作用。由于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自足月婴儿出生后就已成熟,所以孩子出生后就可接受含有乳糖的食品。
包括病毒、细菌在内的病菌侵袭肠道后,很有可能破坏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一旦乳糖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乳糖不能被分解,就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现象。而且,抗生素的应用也会破坏小肠黏膜上的乳糖酶活性,同样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现象,具体表现为持续腹泻、胃肠胀气等。家长就会发现孩子腹泻没有明显好转,持续时间较长。
现在很难用简单的检查证实孩子是否出现了乳糖不耐受的现象。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比较严重的腹泻,比如:轮状病毒肠炎、痢疾、沙门氏菌肠炎,特别容易并发乳糖不耐受现象。因此,腹泻前就用配方奶喂养的孩子,可以换成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腹泻前采用母乳喂养的孩子,是否能坚持母乳喂养,主要看孩子是否还腹泻。如果腹泻持续一周不见好转,要暂停母乳喂养,换成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对于腹泻持续时间过长或由于使用抗生素后出现的持续腹泻现象,也要换成不含乳糖的配方奶粉。一般要服用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2周后,再逐渐转回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