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肥胖长大后也一定是肥胖吗
婴儿期肥胖长大后也一定是肥胖吗
研究发现,婴儿期肥胖,成人以后患肥胖的概率就会增加,而且他们今后 患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所以家长一定要意识 到儿童肥胖的危害性。
婴儿肥嘟嘟就是好吗
1、婴儿期肥胖必然影响将来健康吗?
宝宝超重肥胖是否会对儿童生长发育或长期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还不能完全肯定,因为2岁以下宝宝的超重肥胖,与成人时的超重肥胖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也有一些证据支持,婴儿期体重增加过快会造成1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
2、看上去胖的宝宝一定超重吗?
说到超重肥胖,人们马上联想到宝宝的体重。然而,不少体重远超过同年龄孩子平均体重的宝宝似乎并不那么胖,而有些看上去肥肥的宝宝似乎体重也不是那么重。确实,宝宝是否超重肥胖并不只能按体重来评判,必须同时结合宝宝的身长。有些宝宝是很重,但同时身长也明显超过同年龄的孩子,这样的宝宝并不算超重肥胖;相反,有些宝宝比别人矮一截,妈妈还在为宝宝“不够份量”而发愁,结果宝宝却已经属于超重肥胖儿。因此,要正确判断宝宝是否超重肥胖,必须根据宝宝的身长来评估。
3、母乳喂养的胖宝宝需要断母乳吗?
有些妈妈很委屈,自己完全按照最健康的方式以纯母乳喂养宝宝,但宝宝就是长得飞快。难道为此而不得不断奶吗?当然不必。因为到目前为止。在这些纯母乳喂养的超重肥胖宝宝中没有发现何影响生长发育或长期健康的证据,这些宝宝在一岁多断奶以后会逐渐恢复正常体重,妈妈可以继续放心喂奶。宝宝出生后的4~6个月内以纯母乳喂养一直被认为是预防肥胖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判断宝宝肥胖的方法主要有这几种:
(一)根据体重评估
肥胖度=(实测体重一平均体重)÷平均体重
在±10%的平均体重的范围中为正常,大于平均体重10%~19%之间的为超重。
(二)根据体重和身高评估
体重和身高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关因素,身材高的人体重亦重。有的小儿身材很高,体重超过了标准,如单根据体重来评定可以评为肥胖,但如结合身高来评定却在正常范围内,因此结合身高来评定肥胖更为准确,而且可以不考虑年龄的因素,应用更为方便。如果小儿的体重大于同性别小儿相应身高体重的第97百分位数(将100个相应身高的小儿的体重从最轻的排队排到最重,第97个小儿的体重即为第97百分位数),那么可以认为这小儿是肥胖。同样,根据上述标准,也可根据相应身高的体重,或相应年龄的体重来评价小儿肥胖的程度。
(三)根据皮褶厚度和中上臂围评估
由于小儿肥胖是体内的脂肪超过了标准水平,因此测量小儿身体内的脂肪是一个最精确的方法。但要测量小儿全身脂肪比较困难,测量时又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不可能广泛应用。目前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测量小儿皮褶厚度来评价,即测量小儿上臂三头肌的皮褶厚度。
(四)根据体块指数(BMI)评估
小儿体块指数是根据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千克/米2)所得。在成人超过25千克/米z为超重,超过30千克/米2为肥胖。
(五)腰围与臀围比
腰围与臀围比是表明脂肪分布类型的指标。腰、臀比高为中心性肥胖,肥胖的并发症如冠心病等发生率高;腰、臀比低则为周围性肥胖。一般男性>1.0、女性>0.85为中心性肥胖,但该指标主要作为成年人的诊断标准,目前还缺乏作为小儿的诊断标准。
小儿肥胖症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摄入过多高热量和脂肪食物,超过机体的需要,转化成脂肪贮存在体内,导致肥胖;②遗传因素,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约80%;③小儿活动过少,消耗减少;④胎内因素,孕妇进食过多,易发生胎儿过重并导致小儿肥胖;⑤因病长期卧床、脑部疾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肥胖。
小儿肥胖症最常发生在婴儿期,5~6岁时和青春期。由于婴儿期肥胖时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增大,而且数目增多,因而以后发生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大。婴儿肥胖易患呼吸道感染、哮喘和佝偻病。
肥胖儿童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除进食较多外无其他不适,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出现呼吸浅快,肺部换气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肥胖儿童常有心理障碍,既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也是肥胖持续存在的附加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学习方面运算和思维的敏捷性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如普通儿童。
由于小儿肥胖症对小儿危害较大,故我们家长要注意预防,不要错误地认为小儿吃的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壮。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75%为重度肥胖。肥胖小儿的治疗可控制饮食,高蛋白,低脂肪,少吃肉,多食水果、蔬菜。还要加强锻炼,使能量消耗增加,如跑步、散步、踢球、做体操等,开始小儿常因运动时气短、动作笨拙不愿锻炼,家长应鼓励小儿多锻炼,逐渐养成习惯。药物治疗很少用于儿童。
过度肥胖会影响智力发育吗
小儿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体重超过同年龄、同身高小儿正常标准的20%,即可称为肥胖。小儿肥胖症与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有一定关联,近年来报道肥胖对儿童智力发育也有影响,故应及早预防。
小儿肥胖症的病因与下列因素有关:①摄入过多高热量和脂肪食物,超过机体的需要,转化成脂肪贮存在体内,导致肥胖;②遗传因素,肥胖双亲的后代发生肥胖者约80%;③小儿活动过少,消耗减少;④胎内因素,孕妇进食过多,易发生胎儿过重并导致小儿肥胖;⑤因病长期卧床、脑部疾病、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肥胖。
小儿肥胖症最常发生在婴儿期,5~6岁时和青春期。由于婴儿期肥胖时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增大,而且数目增多,因而以后发生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大。婴儿肥胖易患呼吸道感染、哮喘和佝偻病。
肥胖儿童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除进食较多外无其他不适,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出现呼吸浅快,肺部换气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肥胖儿童常有心理障碍,既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也是肥胖持续存在的附加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学习方面运算和思维的敏捷性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如普通儿童。
由于小儿肥胖症对小儿危害较大,故我们家长要注意预防,不要错误地认为小儿吃的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壮。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75%为重度肥胖。
儿童最易发生肥胖的时期
一是婴儿期(即1岁以内的孩子)
在婴儿期,孩子活动范围小,吃的食物又营养丰富,加上有的家长给孩子进食不予控制,孩子一哭就给他吃东西。这么一来,便出现肥胖,在婴儿期肥胖的孩子,到二三岁后肥胖现象可以改善,但有一部分则持续发展,一直维持到成年。
二是学龄初期(即6-8岁儿童)
中度以上单纯性肥胖的学龄儿童,开始发胖的年龄多在7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儿童,就餐常不够规律,且有进食过快的习惯。有学者认为,进食过快与肥胖有关。另外,学龄初期的儿童多注重吃主食,而且吃得多,对吃蔬菜则往往忽视。其结果是使体内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孩子太胖怎么办
治疗目的
因许多儿童仍然在生长,所以目标设置和治疗必须是个体化的(即采取适合不同肥胖儿童的治疗方法)。首要目的是恢复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在摄入显然过多的情况下,在增加能量消耗的同时必须限定热量摄入。
稳定生长中儿童的体重可缓慢降低 BMI Z分值。不过,成年人的研究提示,以0.5kg/周的速度,体重减少5~10%,保持2~5年,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葡萄糖耐受性。因此,应当以BMI Z分值的减少鼓励肥胖儿童。儿童期肥胖治疗的长期目标是将BMI Z分值降低到2以下,逆转和预防短期和长期的共存疾病。
提供环境
此方法为儿童肥胖治疗的主要方法,其目的在于预防和治疗与体重相关的问题。父母良好的抚育和饮食习惯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知晓内在饥饱提示、不强调体瘦的关键因素。在多数全家参与的儿童减体重计划中,肥胖儿童是主要目标。有趣的是,最近的报告说明,仅把父母作为活动目标时肥胖儿童的体重减的最多。
把握时机
少儿肥胖可分为乳儿肥胖、幼儿肥胖、学童肥胖、青春期肥胖。从小儿最容易发胖的年龄来说,可有两个时期:一是脂肪组织发育最旺盛的乳儿期,一是青春前期。
乳儿期是以脂肪细胞数增殖为主并伴有肥大。青春期与之相反,脂肪细胞以肥大为主伴有增殖。从乳儿期肥胖伴有脂肪细胞增殖这一点来说,可以知道其多少与后来的肥胖有关。当然, 也有自然减轻的事例。所以,乳儿期的肥胖也可看作良性肥胖。约有70%~80%的学童期肥胖、青春前期肥胖会发展为成年肥胖。因此,儿童减肥应从幼儿期开始。
运动疗法
随着“减肥”风的刮起,运动减肥已成为近年来医务工作者及广大肥胖患者普遍推崇的减肥方法,认为这种减肥方法有“百益而无一害”。因此,儿童选择运动减肥也是可行的。
日本学者认为,体育疗法可以加强患儿的能量消耗,促进基础代谢的提高和改善脂肪的氧化,运动疗法和饮食疗法的相互配合可发挥明显效果,而单用运动疗法使体重减少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小儿更为困难。
那么,儿童肥胖怎样行使运动疗法好呢?
一般来说,应严格地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象食物疗法一样分阶段进行。不能要求肥胖症患儿从不爱活动的生活方式立即改变到强度较大的体耗状态,这是绝对禁止的。
其次,小儿的体育疗法也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绝对不能自作主张。因为不合理的体疗会使心血管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进一步失调,其结果是不但不能减肥,而且容易引起危害性的并发症。
在各种体疗项目中,可以偏重些不以双足为支撑点的内容,如坐着或躺着做操,游泳、划船、骑自行车,以及溜冰、郊游,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要求其每日坚持跑步锻炼。不过,一定要拟定一个综合性的锻炼计划,并经医生许可。
除上述外,在肥胖儿的日常生活中把扫除、叠铺被褥、涮洗餐具等作为身体活动的一项内容,这也是肥胖儿运动疗法较为适合的方法。
总之,只要合理行使运动疗法,是能收到较好疗效的。不要因为运动的结果,孩子的食欲增加,就任其多吃主食,运动疗法要与饮食疗法相配合,如定时就餐,少吃零食,喝些含丰富维生素的饮料,细嚼慢咽等,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运动减肥方能见效。
小儿肥胖会不会影响智力发育
由于婴儿期肥胖时脂肪细胞不仅体积增大,而且数目增多,因而以后发生成人肥胖的可能性大。婴儿肥胖易患呼吸道感染、哮喘和佝偻病。
肥胖儿童大多数为单纯性肥胖,除进食较多外无其他不适,患儿食欲极好,常有多食,喜食肥肉、油炸食物或甜食的习惯。明显肥胖儿童可有疲乏感,用力时气短或腿痛。严重肥胖者,可出现呼吸浅快,肺部换气量减少,引起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紫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肥胖儿童常有心理障碍,既是引起肥胖的原因,也是肥胖持续存在的附加因素。
近年来有人对部分小学肥胖儿童进行智力检测,认为肥胖可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学习方面运算和思维的敏捷性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不如普通儿童。
由于小儿肥胖症对小儿危害较大,故我们家长要注意预防,不要错误地认为小儿吃的越多越好,长得越胖越壮。当小儿体重高于同年龄、同身高正常小儿标准的20%为肥胖;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75%为重度肥胖。
儿童肥胖如何减肥
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近25年来,全球肥胖和超重孩子增加了一倍,这与家长的过度喂养不无关系。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喂得胖,是自己能干的表现,非常有成就感。其实,爱心喂出胖孩子,却苦了孩子,会给孩子带来很多健康危害。
肥胖会对儿童各系统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心理行为等产生不良影响,对当前及以后的生活质量、学习工作能力、健康状况等造成损害,还会缩短预期寿命。儿童肥胖的治疗非常困难,因为儿童缺乏减肥动机,对少吃、多动的减肥方法很难持之以恒。因此,儿童肥胖的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预防儿童肥胖应从胎儿期开始,贯穿一生,在肥胖好发年龄(婴儿期、5~8岁、青少年期)采取措施,效果更佳。
小儿肥胖减肥要掌握好时机
少儿肥胖可分为乳儿肥胖、幼儿肥胖、学童肥胖、青春期肥胖。从小儿最容易发胖的年龄来说,可有两个时期:一是脂肪组织发育最旺盛的乳儿期,一是青春前期。
乳儿期是以脂肪细胞数增殖为主并伴有肥大。青春期与之相反,脂肪细胞以肥大为主伴有增殖。从乳儿期肥胖伴有脂肪细胞增殖这一点来说,可以知道其多少与后来的肥胖有关。当然, 也有自然减轻的事例。所以,乳儿期的肥胖也可看作良性肥胖。约有70%~80%的学童期肥胖、青春前期肥胖会发展为成年肥胖。因此,儿童减肥应从幼儿期开始。
上述就是为您介绍的小儿肥胖的减肥时机介绍,希望给您带来了帮助。如您想了解更多关于小儿肥胖的常识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儿童肥胖的原因 儿童最易发生肥胖的时期
在婴儿期,孩子活动范围小,吃的食物又营养丰富,加上有的家长给孩子进食不予控制,孩子一哭就给他吃东西。这么一来,便出现肥胖,在婴儿期肥胖的孩子,到二三岁后肥胖现象可以改善,但有一部分则持续发展,一直维持到成年。
中度以上单纯性肥胖的学龄儿童,开始发胖的年龄多在7岁左右。这个时期的儿童,就餐常不够规律,且有进食过快的习惯。有学者认为,进食过快与肥胖有关。另外,学龄初期的儿童多注重吃主食,而且吃得多,对吃蔬菜则往往忽视。其结果是使体内多余的热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肥胖。
过度喂养对宝宝的伤害 过度喂养的危害
为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对大脑危害越大。
研究发现,早衰物质会因饮食过饱于饭后增加数万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
而今对“儿童期肥胖对成人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的影响”课题的深入研究表明,婴儿期的肥胖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这种肥胖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
为什么会产生肥胖真正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儿童出生体重
国内为一些研究表明,高出生体重是儿童期肥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儿童期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且高出生体重儿以患中度肥胖为主。
2)儿童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及超重的发生关系现在暂不明确,但毋庸置疑的是幼儿期提倡母乳喂是非常必要的。而人工喂养和过早添加辅食,容易造成过量喂养,供给高过需求,从而导致婴儿期肥胖。而婴儿期肥胖可直接导致儿童期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此小儿出生后,建议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应按小儿需求,4个月后合理添加辅食。断乳后应注意营养,避免多度喂养和不合理喂养,可有效减少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3)不良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
研究表明:儿童肥胖的发生与饮食密切相关,每餐主食过多,经常吃油炸食品,甜食,进食速度过快,暴饮暴食是引起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另外运动量少,使得能量消耗过少,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是导致肥胖的另一原因。所以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运动行为对预防儿童肥胖有重要作用。
4)家庭环境因素
儿童肥胖也与家长的观念有关,如在超重或肥胖儿童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家长认为体重正常。在这种认识下,势必会造成过渡喂养或强迫进食,从而因能量摄入过多,导致肥胖。且现在家庭多会对孩子溺爱,孩子失去了运动机会,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父母的观念要改变,正确喂养孩子,让孩子养成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心全面健康。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环境,给孩子一个温暖和谐的家,能够缓解儿童的心理压力,预防肥胖的发生。
(二)遗传因素
肥胖具有高度的遗传性。研究表明:肥胖的家族型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如果父母双亲都肥胖,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约为70%~80%,双亲之一肥胖,后代发生肥胖几率约为40~50%。如果双亲都正常,那么后代发生肥胖的几率仅为10~14%。
如何预防婴儿期肥胖
要防止婴儿期肥胖家长要养成科学合理的喂养习惯。如4个月前的婴 儿,可按需喂乳,不要孩子一哭闹就喂,而是要区分孩子是什么原因哭闹;6个 月以后的孩子要合理添加辅食,逐渐让孩子学会吃蔬菜水果泥、碾碎的蛋黄、 水蒸蛋等食物,由少到多、由软到硬,保持营养均衡又控制体重。幼儿时期不 要给孩子吃太多的零食和碳酸类甜饮料,要养成规律的进食习惯等。家长要 做到“不求虚胖,但求实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