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症状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哪些症状

一、症状

据报道40%~80%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先驱病毒感染史。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范围和严重程度。症状轻重相差悬殊。轻型可无自觉症状,或表现为乏力、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面色苍白。体征:心动过速(或过缓)、第1心音低钝,时有舒张期奔马律和第3,4心音,心尖区轻度收缩期杂音及各种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多见)。重型起病较急,可表现为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也可发生猝死。重型可有以下类型(可重叠出现):

1.急性泵衰竭引起的心力衰竭型

此型多突然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继而可发展为肝、胰腺、肾和脑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本型在急期超声心动检查有时可见室间隔为主的心室肥厚,随心功能改善心室肥厚亦平行减轻。心功能和心肌肥厚恢复到正常时间为数周或数年。急性期的心室肥厚可能为心肌细胞肿胀和间质水肿所致,肥厚持续时间长者,推测与细胞浸润等因素有关。

2.阿-斯综合征发作型

本型突然起病,极为迅速,临床表现为突然晕厥,重者意识完全丧失,面色苍白,常伴有抽搐及大小便失禁。听诊心动过缓(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以前者多见。心电图可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本型多有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等前驱症状,至出现心脏症状的时间较短(平均1.5天)。急性期(经临时起搏或终止室速发作)后,多可恢复正常。如治疗正确及时,预后较好。

3.心动过速型

本型可表现房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前者前驱症状至心脏症状出现的时间稍长(平均10天,即心房心肌炎型),多为一过性,预后一般良好。亦可发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或移行为慢性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血流动力学障碍)多属病情危重。亦可发生猝死。但多为一过性,急性期过后心动过速消失,预后较后。遗留室性期前收缩者应密切观察。

4.新生儿心肌炎型

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初可先有腹泻、食少等前驱症状或突然起病。临床表现多为非特异症状且累及多个脏器或类似重症败血症的表现。据Cherry统计45例,喂奶困难占84%,心脏症状81%,呼吸急促75%,发绀72%,发热70%,咽炎64%,肝脾大53%、双峰型经过3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7%,出血或黄疸13%,腹泻8%。据Rozkovec报道,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超声心动图表现可呈类似扩张型心肌病,或呈心室壁瘤样改变。新生儿心肌炎的病情进展迅猛,病死率高,预后差,易有流行倾向。自Javett(1956)首次报道了柯萨奇B病毒引起新生儿心肌炎的流行(南非某医院婴儿室内,在1个月左右时间内有10例新生儿发病),10例中5例死亡,3例做了尸检,心肌以炎症及坏死为主。伴有多脏器损害。以后在罗得西亚、荷兰及美国等先后有多次暴发流行。近年我国也有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暴发流行的报道,东北地区某医院婴儿室(1993)发生新生儿柯萨奇病毒感染发病38例,合并心肌炎14例(占36.8%),其中8例除心肌损伤外伴多脏器受累(肝损害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脑膜炎2例)并有类似重症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死亡8例。病原证实为柯萨奇B3及B5病毒。 我国9省市心肌炎协作组于1978年提出的临床和病毒学依据,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其诊断标准为:

二、诊断

(1)自患儿心包穿刺液、心包、心肌或心内膜分离到病毒,或特异性荧光抗体检查阳性。

(2)自患儿粪便、咽拭子或血液分离出病毒,且在病的恢复期血清中同型病毒中和抗体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或降低4倍以上。 2.临床诊断依据 (1)主要指标: ①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或心脑综合征。 ②有奔马律和心包炎表现。 ③心脏扩大。 ④心电图示明显心律失常(指除偶发及频发期前收缩以外的异位节律,窦性停搏,二度以上的房室、窦房、完全左或右和双、三束支传导阻滞),或明显的ST-T波改变(除标准Ⅲ导联外的ST-T改变连续3天以上),或运动试验阳性。

(2)次要指标: ①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史。 ②有明显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促、胸闷、头晕、心前区痛、手足凉、肌痛等症状,或至少两种,婴儿可有拒食、发绀、四肢凉、双眼凝视等,新生儿可结合母亲流行病学史作出诊断。 ③心前区可闻及第1心音明显低钝或安静时心动过速。 ④心电图有轻度异常(指除上述的明显心律失常以外的心电图异常)。 ⑤病程早期可有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或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病程中多有抗心肌抗体增高。

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上的四大误区

1.感冒了就会得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引起感冒的原因90%以上为病毒感染,有人误以为感冒了就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其实感冒后,只有极少部分孩子的心脏会受到病毒的损伤,这与病毒的种类,人体的免疫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影响人体免疫力、反应性的内在和外界因素很多,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疫苗接种、药物的作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等的长期应用。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病毒可乘虚而入,直接侵袭心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反之,如果入侵病毒少,毒性低,而人体抵抗力强,又没有上述不利因素,人体与病毒斗争必然取胜,那就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了。

2.心脏出现早搏就表示得了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早搏又分为良性和恶性,一般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或消化不良时均可出现早搏。功能性或良性早搏常出现于饭后及安静时,活动后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但如果是在运动后早搏明显增多,需上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发病前是否有明显发热及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及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再做出诊断。

3.心肌酶谱高了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4.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以后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患者。

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 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感冒后懒动叹气小心心肌炎

感冒后懒动叹气小心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门诊上极易误诊。以前,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断依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或心脑综合征。2、心脏扩大(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表现之一)。3、有心电图改变。4、CK_MB升高或心肌肌钙蛋白(cTnI或cTnT)阳性。患儿必须同时具备以上两种诊断依据,才能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

但是,由于这个诊断标准非常严格,临床中发现有些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仅具备其中一个标准,却因为没及时得到救治而死亡。因而,最新的观点认为,只要患儿具有其中一种症状,即应先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随诊。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它的特点可概括为“一大、一少、一快”。“一大”是指病情轻重悬殊大,有的患儿症状较重,但也有的患儿只出现心电图改变,或者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慌、胸闷、善叹息、乏力懒动、面色发灰等,有些患者甚至根本没有症状。“一少”是指临床症状少,也就是说,患儿的症状相对单一,比如说,有的小儿有懒动表现,家长可能认为是食积所致。但是,家长要注意,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部分在心脏,患儿的病情可能突然恶化,出现心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

还有一部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还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因此,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尤其是患儿感冒过后。如果临床怀疑患儿为病毒性心肌炎,但又不完全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最好让患儿做一下必要的相关检查,如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心电图等。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病因]

可引起心肌炎的病毒有20余种:柯萨奇病毒(甲组和乙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传染性肝炎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疮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鼻病毒、以及类疱疹病毒等;其中以柯萨奇病毒乙组最常见。

[症状]

发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呕吐、腹泻肌肉酸痛等。心肌受累的症状,患儿主诉心前区不适,胸闷、胸痛、心悸、头晕、腹痛及乏力。心律紊乱以过早搏动多见,轻者无不适;频发者常有心悸、胸闷;严重心律紊乱可导致心力衰竭、昏厥、抽搐。重症患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极度烦躁不安、面色灰白、皮肤发花、四肢湿冷及末稍发绀。[注:心源性休克: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泵输出功能急性衰竭,全身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流,从而产生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征。

体征:安静条件下出现心动过速,个别表现为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合并心包炎者心界多有明显扩大。心尖区第一音低纯,部分有奔马律,伴心包炎者可听到一过性心包摩擦音。危重病人表现脉搏微弱,血压下降;两肺出现罗音;肝脾肿大,提示循环衰竭。

心电图:多数表现为ST-T改变、Q-T间期延长,低电压,窦房,房室或室内传导阻滞,过早搏动,束支传导阻滞,部分可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朴动或颤动,甚至心室颤动。X线检查:心脏大小正常或轻、中度扩大心搏减弱,肺瘀血或肺水肿,有时可见少量胸腔积液。

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清GOT、LDH、CPK、升高。并可从咽部、粪便、血液中分离病毒.恢复期血清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超声心动:轻者无改变,重者心腔扩大,左室后壁及室间隔运动幅度减低,心泵功能降低。分型:轻型无明显症状,无心功能障碍。可见过早搏动或T 波降低。数周至数月预后良好。中型有心悸,心前区不适,乏力等,心脏有轻度扩大伴心动过速,心音低纯,奔马律.心电图有明显异常病程1年至数年才逐渐恢复重型起病急,多突然出现急性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如反复发作心衰,则心脏明显扩大。可并发严重的心律紊乱或栓塞。可在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远期预后差。

病毒性心肌炎会不会遗传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的病毒导致的炎症改变,因此不会遗传。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因为病毒直接作用或者是病毒与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的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恢复预后较好,这种病人可能会没有明显的后遗症。同时一般与遗传没有相关性。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怎么做

1.治疗方面,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来讲休息是相当重要的,活动和疲劳可使病情加重。对于心脏增大者,应该卧床6个月左右,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恢复期也应继续限制活动,待病情稳定,再逐步增加活动量。西药常用抗氧化剂及各种营养心肌药,如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肌苷、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辅酶a)、磷酸肌酸、1,6-二磷酸果糖等。

2.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治疗有独到之处,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疗效。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治疗上应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及不同病程辨证论治。黄芪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最为人所知的中药,但不提倡不加辨证对所有病人都加用黄芪,尤其是儿童。

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常常在心悸胸闷之外,尚存发热恶寒、咳嗽咽痛等表证,中医常辨证为“邪热犯心”,治疗应清热解毒养心为主,常用方如银翘散、五味消毒饮等。部分患儿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多有胸闷或胸痛,舌苔厚腻或舌质偏暗,常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等。中成药可用复方丹参滴丸等,也可用复方丹参针静滴。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

1、要根据气温变化来给小儿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根据临床观察,80%的心肌炎复发病人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因此积极治疗上述疾病是防止心肌炎复发的重要措施。

3、对于上学的小朋友来说,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功课过劳,因为心脏是最怕劳累的器官之一。

4、在饮食调理方面,宜选择清淡、易于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果汁、蔬菜、蛋、鲜奶、鱼及肉类、面食软饭等),每餐根据小儿胃口,少量多餐,逐渐恢复正常的膳食。

5、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作功的负担,并减少心肌的氧耗量;轻症者和一般病例应休息3~4周,对于有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的重症病儿,卧床至少3个月或待心功能恢复正常或扩大的心脏回复后,可逐步开始从室内而至室外活动,活动量逐渐增加。若活动后反应良好,学龄小儿可继续上学,无需成年累月卧床不起。

6、若患儿烦躁不宁,给予言语慰籍和鼓励,有疼痛的肢体和部位可给予按摩,需用镇痛或镇静剂时,可选用阿司匹林、巴比妥类药物。

7、积极配合各项治疗措施。主要有:①维生素C静脉点滴,每日每公斤体重100~200毫克加入葡萄糖液中,连点2-3周;⑧保护心肌的能量合剂辅酶Q10肌注或口服,也可用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1,6-二磷酸果糖;②特殊的抗心律失常药及免疫抑制剂,应由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决定用药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是多少

在病毒感染的人群中,约2%一5%有轻重不一的心脏症状,大多病情较轻,属于亚临床型,少数病人病情严重,可发生猝死。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在内科住院病人中,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心肌炎分别占0.66%和1.32%,均仅列第9位,但70年代占 6.69%,跃居第5位,而1986年病例数为1979年的6倍。在柯萨奇B2~5及A9病毒、流感A型病毒、埃可病毒等的局部流行期间,有心脏表现或发生心肌炎者,达到5%一12%。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脊髓灰质炎、麻疹患者中,有异常心电图改变者分别高达40%、12%~31%、20%~30%。

在初生至17岁的猝死者中17%有心肌病理改变,在学龄儿童猝死中有21%患有心肌炎。在我国9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调查时发现,其总发病率为18.27/10万,患病率为21.83/10万。

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上的四大误区

1.感冒了就会得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引起感冒的原因90%以上为病毒感染,有人误以为感冒了就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其实感冒后,只有极少部分孩子的心脏会受到病毒的损伤,这与病毒的种类,人体的免疫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影响人体免疫力、反应性的内在和外界因素很多,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疫苗接种、药物的作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等的长期应用。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病毒可乘虚而入,直接侵袭心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反之,如果入侵病毒少,毒性低,而人体抵抗力强,又没有上述不利因素,人体与病毒斗争必然取胜,那就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了。2.心脏出现早搏就表示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早搏又分为良性和恶性,一般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或消化不良时均可出现早搏。功能性或良性早搏常出现于饭后及安静时,活动后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但如果是在运动后早搏明显增多,需上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发病前是否有明显发热及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及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再做出诊断。3.心肌酶谱高了就是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4.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以后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患者。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 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小儿感冒需提防心肌炎

心肌炎易被当作感冒漏诊

心肌炎是由于病毒、细菌、其他病原体、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毒物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炎性改变,在各种导致心肌炎的因素中,以病毒所致的心肌炎即“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最高,部分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属于“嗜心性病毒”,特别“喜欢”侵犯心脏,可直接损害或引起免疫反应损伤心脏。另外,像粘病毒、腺病毒以及麻疹、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但在儿童当中,也有因细菌毒素、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引起的心肌炎。

一般来说,病毒性心肌炎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约有半数患儿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感染史。由于症状不典型而仅表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所以容易造成漏诊。

留意孩子是否有叹气样呼吸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表现可以是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气促等等。年龄较小的患儿自己不会说这些症状,家长如发现孩子感冒后出现面色苍白、疲倦乏力、呕吐等表现,应及早带孩子就诊。另外,根据长期临床观察,叹气样呼吸也是小儿心肌炎的特有症状。

来医院就诊以后,医生常常能发现这些患儿有心率改变,或心率增快,或心率变得缓慢,严重者还可出现心界扩大、心脏杂音等。

治好鼻咽炎可预防心肌炎

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根据气温变化,给小儿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根据临床观察,80%的心肌炎复发病人患有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鼻炎,因此积极治疗上述疾病是防止心肌炎复发的重要措施。

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功课过劳,因为心脏是最怕劳累的器官之一。

合理饮食,不暴饮暴食,让孩子少吃烧、烤、煎、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平时也可根据孩子的体质进行食疗调理。

小儿的病毒性心肌炎

大家了解小儿的病毒性心肌炎吗?其实小儿的病毒性心肌炎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当家长的做到平时好好注意给小宝宝做好预防、注意保健,我们的小宝宝都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的。

1.感冒了就会得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引起感冒的原因90%以上为病毒感染,有人误以为感冒了就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

其实感冒后,只有极少部分孩子的心脏会受到病毒的损伤,这与病毒的种类,人体的免疫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影响人体免疫力、反应性的内在和外界因素很多,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疫苗接种、药物的作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等的长期应用。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病毒可乘虚而入,直接侵袭心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反之,如果入侵病毒少,毒性低,而人体抵抗力强,又没有上述不利因素,人体与病毒斗争必然取胜,那就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了。

2.心脏出现早搏就表示得了病毒性心肌炎。

心脏早搏又分为良性和恶性,一般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或消化不良时均可出现早搏。功能性或良性早搏常出现于饭后及安静时,活动后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但如果是在运动后早搏明显增多,需上医院检查,张建卿会根据孩子发病前是否有明显发热及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及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再做出诊断。

3.心肌酶谱高了就是病毒性心肌炎。

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张建卿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4.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以后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患者。

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发现、治疗与预防

父母如何尽早发现孩子是否患病毒性心肌炎?

1~2岁孩子得病:

1、2岁孩子还不会诉说病情,家长须及时发现孩子的得病信号,以免延误病情。

1.医学常识,略知一二。

一般患病的孩子,开始会出现感冒、腹泻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咽痛、恶心、呕吐、腹痛、周身不适、皮疹、肌痛、面色难看、烦躁等。有的甚至行走时有跛行。如遇到吃了药、打了针以上症状不见好的话,随着此类症状的逐渐消失,在几天或二、三周后可能会出现心脏症状。

2.观察细致,尽早发现。

观察细微的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玩耍、嬉笑之间,发现孩子有大叹气。其实这表明孩子有胸闷、气短等不舒服的情况。

3~4岁以上孩子得病:

孩子会感到心前区不适、乏力、心慌、长叹气等。

做父母的一定要对我们的小宝宝好好观察,好好注意我们小宝宝的一举一动,照顾好自己的小孩,这样我们的小孩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相关推荐

如何预防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1,家长一定要根据气温变化来给小儿增减衣物,注意天气的变化,我们及时的去预防孩子们的感冒,同时让孩子们去加强身体锻炼,这样可以增强孩子们的抗病能力。 2,对于那些上学的小朋友来说,家长一定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去注意劳逸结合、,让孩子们的生活要规律,不要让孩子过度劳累。 3,家长在饮食要注意替孩子们去调理,孩子们需要合理饮食,不要让孩子们不要暴饮暴食,尽量让孩子们少吃那些烧、烤、煎、炸的食品。 4,在利用空闲的时候让孩子们去运动运动,让他们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和风湿性心肌炎发生混淆,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肌酶的异常,患者会出现免疫球蛋白异常,而风湿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过过链球菌感染史,甚至扁桃体炎的,风湿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情况比较少,而病毒性心肌炎能够造成患者猝死。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也不同,也容易发生混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变厚,严重的会发生变性或坏死,而病毒性心肌炎多为表现为正常,表现的是心肌收缩无力,少数会出现心包液的情况。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心肌炎也是不同的,原发性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是什么

很多病毒都可能引起心肌炎,其中以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A、B组病毒、孤儿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常见,尤其是柯萨奇B组病毒约占30%-50%,此外人类腺病毒、流感、风疹、单纯疱疹、脑炎、肝炎ABC型病毒以及HIV都能引起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病毒的直接作用,包括急性病毒感染以及持续的病毒感染对心肌的损害,病毒介导的免疫损伤作用,以及多种细胞因子对心肌的损害和微血管损害。

心肌病的症状是什么

1、病毒性心肌炎是指人体感染嗜心性病毒,引起的心肌非特异间质性炎症。心肌病的症状可能出现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果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这些原发病掩盖,容易造成漏诊。多数患者在发病前发热、咽痛、咳嗽、全身酸痛、腹泻等症状,但也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着,必须经过仔细追问才能被注意到。 2、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会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其特异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如何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 定时观察并记录精神状态、面色、呼吸、心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对严重心律失常者需持续心电监护,并做好抢救药物和器械的准备。 2.适当休息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再逐渐增加活动量。恢复期限制活动量,一般不少于6个月。重症患儿心脏扩大者,卧床1/2~1年。心力衰竭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待心衰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再逐渐开始活动。 3.症状和药物副作用的护理 胸闷、气促、心悸应休息;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者要遵医嘱使用强心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必要时可给予吸氧;心肌炎时,使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预防? 孩子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后,只要治疗及时,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家长要保持正确的心态,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预防措施,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千万不可拖延治疗时间或疗程不足,否则心肌炎可反复,引起严重的心肌损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 患了心肌炎,护理很重要,家长一定要督促孩子,坚持做到几点: 1.急性期卧床休息一个月,直到病情好转可逐渐下床活动,三个月内限制剧烈活动,较重者一年内禁止剧烈活动。 2.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身体恢复后,

当心肺炎引起心肌炎

大家都知道心肌炎和一些疾病以及个人的免疫力较弱,很容易会引起心肌炎的发生,但是心肌炎如果能够进行及时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那么肺炎和心肌炎的关系是什么呢?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相关的内容。 瑶瑶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两天她发烧、咳嗽,常常喊肚子痛,大便也很稀,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考虑可能为病毒性肺炎,要她住院治疗。由于再过两天就要期末考试了,瑶瑶执意不肯,医生便开了一些药让她在门诊输液治疗,并特别嘱咐她要注意休息。期末考试后,瑶瑶感到胸闷、心慌、全身乏力,瑶瑶妈妈赶紧带她再次来到医院。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多见于感冒后1-3周发病。病毒性心肌炎的表现常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轻重变异很大,可完全没症状,也可以猝死。常见的表现是感冒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 建议医院就诊,检查心肌酶,根据病情配合医生的治疗

怎么发现突发性心肌炎

突发心肌炎什么症状? 人体的心肌部位,是一处非常柔软,且易受到“伤害”的部位,尤其是面对现今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我们的心肌又怎能健康起来呢?您了解突发心肌炎什么症状吗?一些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总会突发严重的心肌问题,如心悸早搏等都是其早期表现。下面就心肌炎什么症状等问题,看看如下介绍吧! 首先,心肌炎什么症状呢?其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炎症病变,以病毒性心肌炎为多见。一般在病毒感染时,常可因营养不良、疲劳、高热、寒冷、饮酒等致病条件作用下诱发病毒性心肌炎。同时,还细菌性心肌炎,寄生虫性心肌炎,

需要和病毒性心肌炎相鉴别的疾病

1、风湿性心肌炎 风湿性心肌炎是风湿热的重要表现之一, 其发病与链球菌感染关。因此, 风湿性心肌炎患儿发病前多链球菌感染史, 如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 2、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 和心肌炎相似之处。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心内膜弹力纤维增厚, 病变可累及瓣膜、心内膜下心肌也可发生变性或坏死。本病多发生于6 个月左右的婴儿。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以左室大为主) 和充血性心力衰竭, 可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心电图表现为电压高, 提示心房或心室大(以左室大为主)。而病毒性心肌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