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食窦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食窦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食窦穴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食窦穴属脾经,居于胸胁部,故可健脾和胃,宽胸利膈,行气利湿,降逆止呕,治疗肺失肃降,胃气上逆,膈气横逆,腹气不降,水湿浸溢等。主治胸胁胀痛,呕吐,呃逆,嗳气,反胃,腹胀,肠鸣,水肿。

食窦在哪个位置图片 食窦的作用与功效

1、缓解治疗腹胀水肿、噫气翻胃、胸胁胀痛、痰饮、咳嗽、少乳等。

2、按摩食窦穴的功效:将脾经体表气血回流脾脏;健脾和胃、理气调肠。

少泽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少泽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该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为小肠经之井穴,有清热利咽,通乳开窍,清心泄热的功效,善治热证;适当刺激少泽能使垂体后催产素分泌增加,改善产后缺乳现象。该穴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少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首穴,对于催乳有特效。刺激少泽穴,可使乳汁缺少的女性血中泌乳素含量增加,从而增加乳汁的分泌;本穴还有通经,催乳,消肿之功,治疗乳少,乳痛等。

2.本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经穴,是小肠经气所处之处,心与小肠相表里,故本穴可调节心气,具有开窍,泄热,安神之功,主治中风昏迷,热病等症。

3.刺激少泽穴还可泻手太阳之热,具有疏风泄热,利咽消肿,清头目,利耳窍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目翳。

4.本穴有通经活络之功,主治肩臂外后侧痛等。

食窦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食窦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阴脾经。

作用:疏肝理气,调理肠胃,宽胸通络,宣肺平喘,健脾利湿。

主治病症

1.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黄疸,嗳气吞酸诸病证。

2.饮食停滞,脾胃气滞,脾胃虚弱之胃痛,恶心,呕吐,呃逆,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诸病证。

食窦是什么意思

食窦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穴义为,脾经气血由此回归脾脏。

别名:命关穴,食关穴。

1、食窦: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窦,孔穴、地宫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漏落三焦内部的脾脏。本穴物质为腹哀穴传来的地部经水,随经水流行的还有较多的脾土物质,而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脏相通,脾土物质随流行的经水而回归脾脏,故名。

2、命关:命,性命也。关,关卡也。命关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的正常与否重关人命。本穴有地部孔隙与体内脾脏相通,它内泄脾脏之热,外降脾土之湿,是脾脏与体表气血物质沟通的重要渠道,故名命关。

3、食关:食,胃之所受五谷也,脾土也。关,关卡也。食关名意指本穴为脾脏与体表脾土物质出入交换的关口。本穴为脾经经水内传脾脏的出入关口,脾土物质随水流行,因此它也是脾土物质的出入关口。脾土之性是固定不移,它无风不运,无水不行,本穴若无经水载土,穴之孔隙亦如关卡一般阻土运行,故名食关。

食窦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食窦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快速取穴法: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个4横指处,再向下1肋,在第5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

食窦穴的作用

类属:足太阴脾经。

作用:疏肝理气,调理肠胃,宽胸通络,宣肺平喘,健脾利湿。

主治病症

1.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黄疸,嗳气吞酸诸病证。

2.饮食停滞,脾胃气滞,脾胃虚弱之胃痛,恶心,呕吐,呃逆,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诸病证。

常用配伍

1.配太冲,膻中,侠溪,期门,郄门,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利胆,理气止痛,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黄疸。

2.配上脘,阳陵泉,太冲,神门,针刺平补平泻法,疏肝理气,治疗肝郁嗳气吞酸。

3.配中脘,章门,公孙,足三里,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调理肠胃,理气降逆,治疗食滞肠胃之恶心,食已即吐,腹痛肠鸣,泻下酸腐等。

4.配膈俞,气海,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和胃降逆,治疗胃气上逆之呃逆。

5.配脾俞,足三里,阴陵泉,水分,针刺平补平泻法,健脾除湿,利水消肿,治疗脾虚水肿。

食窦的准确位置图 食窦穴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健脾利时,宽胸利膈。

作用:食窦穴属脾经,居于胸胁部,故可健脾和胃,宽胸利膈,行气利湿,降逆止呕,治疗肺失肃降,胃气上逆,膈气横逆,腹气不降,水湿浸溢等。

主治疾病:胸胁胀痛,呕吐,呃逆,嗳气,反胃,腹胀,肠鸣,水肿。

曲骨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下腹部垂直向下摸到一横着走形的骨性标志,在其上缘处即是曲骨穴。

曲骨属任脉,位于下腹部,内应膀胱和内生殖器,为任脉与肝经的交会穴。任脉其余胞宫,出会阴循阴部,肝经循少腹绕阴器,抵小腹,故本穴以治疗下焦泌尿生殖系统疾患为主。可补肾调经,治疗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可清利下焦湿热,调理下焦气机,治疗湿热下注的阴囊湿疹,阴痒,赤白带下,下焦气机紊乱,气化失职的疝气,小便不利,遗尿等症。

食窦怎么找 食窦穴刺灸操作手法

简易取穴:平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6寸。

进针深度:针0.4-0.6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5分钟。不宜深刺,以免造成肺组织损伤,引起气胸。

功能:健脾利湿,和胃降逆。

主治:胸胁支满,腹胀肠鸣,噫气翻胃,肋间神经痛,胸膜炎,气管炎诸症。

食窦的准确位置图 食窦穴养生按摩方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食窦穴,做环状运动,每次1-3分钟,可以有效缓解胸胁胀痛,长期坚持按摩,能增强心脏能量,远离心脏疾病。

食窦的功效与作用 食窦穴配穴治病方法

胸胁胀满可配支沟,阳陵泉;和降肺胃之气可配尺泽,内关,中脘;腹胀肠鸣配天枢,上巨虚;水肿配阴陵泉,三阴交,水分。

廉泉穴的功能作用有哪些

廉泉在颈前区,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处。该穴为任脉之穴位,穴在喉结上,舌本下,有利喉舒舌,消肿止痛,化痰开窍,通利咽舌的功效,咽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烟瘾较大的人,经常刺激该穴,对防治咽炎有很好的效果。长期坚持按摩,除了治疗咽喉疾病,对人体还有抗衰老的作用。

相关推荐

五枢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五枢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方,横平脐下3寸处。五枢穴属足少阳经,位于少妇不,内应于肠,为足少阳胆经与带脉交会穴。少阳经循少腹抵阴部,带脉循腰胁一周,能制约,调理经带,故本穴调经止带强腰作用,主治妇科经带等多种疾患和带脉经气阻滞的腰胁疼痛。该穴内应于肠,故能调理肠道气机,治疗疝气,便秘等。

秉风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端坐手臂内收,先找到天宗穴,再向上可摸到一个凹陷处,即为秉风穴。也可取正坐或俯卧位,在肩胛冈上缘中点向上1寸的肩胛冈上窝中,与臑俞,天宗成三角形处取穴。 秉风穴属手太阳小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少阳胆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的会穴。该穴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肩周炎,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症。

巨阙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巨阙在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上。该穴属任脉,穴居中线而近心脏,为神气通行之处,犹如心君居所之宫门,因此此穴具安神宁心,理气止呕,和胃降逆,通络之功效。多用于治疗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的胃痛,反胃,吐逆不食,腹胀,胃痉挛,膈肌痉挛等肠胃性疾病。还可宽胸利膈,治疗膈气阻滞的呃逆,噎膈。此外巨阙穴又为心之募穴,是心脏之气直接会聚之处,可调理心脏功能,宽胸理气,化痰降浊,宁心安神,通络止痛,治疗上焦气滞的胸满气短,心脉瘀阻的心胸疼痛,心神不宁的心烦惊悸,以及痰浊蒙闭心神的癫狂,癫痫。

厥阴俞的功能作用哪些

于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为第3胸椎棘突,再向下数一个椎体,其下旁开1.5寸处即是厥阴俞。 厥阴俞为心包的背俞穴,是心包之气转输,输注之处,内通心包之气,具宁心安神,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之功效,是治疗心病及心脏保养要穴。刺激厥阴俞能调整心率,对减轻心脏负荷,提高心脏收缩能力,改善心脏功能一定作用

强间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强间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强间穴属督脉,位于头部,督脉行于脊中,上贯于脑。故本穴清头散风,通络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颈项强痛;又健脑安神,熄风镇痉的作用,用以治疗失眠,癫痫。

内庭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内庭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正坐位,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按压酸胀感处取穴。 内庭是治疗牙痛的特效穴。它是足阳明胃经,“荥主身热”即荥穴尤其善于治疗热证,对于胃火引起的牙痛效果治疗显著,此外,胃火引起的五官热性病症,比如咽喉肿痛,鼻衄等,以及肠胃炎导致的吐酸水,腹泻,痢疾,便秘等都属于该穴的治疗范围。 本穴归于足阳明胃经,通胃腑,泄热邪,调理肠胃之功,主治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等,此外,本穴具祛风通络,消肿止痛之功,用于治疗口喎,足背肿痛等症。

后顶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后顶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上3寸)。后顶穴属于督脉,位于头顶,故清头散风,通督止痛的作用,用以治疗头痛,目眩,项强;由于督脉入络于脑,故本穴还健脑安神作用,用于治疗失眠,癫狂痫症。

筋缩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筋缩穴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筋缩穴属督脉,位于背部,在两肝俞之间,乃肝气横贯之处,肝主筋,故本穴治疗肝血不足,肝阴亏虚,筋脉失养,或肝风内动的筋脉拘急,四肢不收,抽搐的作用;并可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治疗肝气犯胃的胃痛,肝胆湿热的黄疸,督脉行于脊中,上贯入脑, 故可通调督脉,治疗脊强,癫痫;此外还舒筋活络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一定作用

耳门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耳门穴在耳区,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 耳门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聪耳开窍,泄热活络,降浊升清,养心安神的功效,经常按摩此穴,能促进耳部循环,预防并缓解耳部疾病。

带脉穴的功能作用哪些

带脉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该穴是奇经八脉之一,人体内的经脉都是上下走向,唯带脉是横向环绕一圈,从“长相”看,带脉如同一条绳子,把别的经脉都给捆住了,因此,带脉“总束诸脉”的作用,管理着通过腰腹之间的所经脉,可以通过它来调节和疏通其他的经络,起到清热利湿,健脾通经,调经止痛,行气活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