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按摩这几个穴位可养胃

按摩这几个穴位可养胃

“养胃药”之一:劳宫穴

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在五行中属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养胃药”之二:大陵穴

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在五行中属土,对应着脾胃,可看成是心包经上一味很经典的“健胃消食片”,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者都可通过这个穴位来进行调理。

“养胃药”之三:内关穴

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揉此穴对治疗胃痛、恶心、呕吐等症有不错的疗效。

在此,特别介绍一套小动作,将其称为“摩拳、擦掌、叩手腕”。具体方法是:吃大餐或盛宴前,先摩拳,就是将一个手握成拳头状,用拳面顶住另一只手的内关穴,左右旋转摩擦来刺激这个穴位;然后双手掌相互摩擦至发热为止,这个动作是为了激发手心的劳宫穴;最后十指交叉,手腕相叩,从而刺激到大陵穴。只要这三个穴位一发热,心包经的功能就会大大提升,心火升久可以旺到胃,这样好胃口来了,消化功能也就增强了。

按摩穴位可缓月经痛

搓揉手掌:双手掌相对密合,用力搓揉49次,使双手掌温热,温暖手上三阴经。

按摩三阴交穴:翘起二郎腿,用姆指按摩三阴交穴49次,一般内分泌失调患者经常在本穴有明显压痛。三阴交穴位在足内踝尖直上三寸(约四横指),靠胫骨后缘处。

按摩血海穴:正坐屈膝,用拇指按摩同侧血海穴49次,血海穴位在股骨内髁上二寸。

按摩小腹:用手掌轻揉小腹49次,小腹部有任脉的关元、气海,关元穴位于脐正中直下三寸(约四横指)处;气海穴位在肚脐正中直下一寸五分。

按摩腰部肾俞穴:双手掌向后放在腰部,在肾俞穴上面来回按摩49次,肾俞穴位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

专家建议:

经期适量运动,是对身体有帮助的,但注意不要劳累,注意休息。

此外,还要尽量避免过甜或过咸的食物,以及咖啡、茶、可乐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保持身体暖和能松弛肌肉,可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中医按摩穴位可祛斑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功效:此穴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理脾胃,可以强身健体、抗击衰老,祛斑美容。

脾俞: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1.5寸)处。

功效:主要用于健脾和胃、利湿升清,对于消化不良、胃炎、贫血、月经不调等都有一定效果,进而达到美白去斑的目的。

肾俞:在第2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功效:具有益肾助阳、强腰利水的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贫血等症,从而杜绝由此而产生的色斑问题。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功效:常按此穴,可以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淡化祛斑。

胃痛怎么办 穴位按摩缓解胃痛

按摩穴位:足三里

简便取穴: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食指+中指宽为1.5寸)、胫骨外侧旁一个横中指位置。

按摩手法:病人取仰卧位,可以用手指指腹对足三里穴位进行重点点按,也可以通过艾炙来帮助快速缓解胃痛。手拿艾条应该离足三里穴位3厘米高,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风湿性关节炎按摩哪里好呢

肩关节保健按摩

按摩穴位:治疗肩部疼痛比较常用的穴位有肩髃,肩髎,肩贞,肩内陵,臂臑和臑俞,还可以配合天宗,缺盆,曲池,合谷等穴位。可有效缓解肩部疼痛。

按摩方法:1.放松肩部,让肩部尽可能增加活动范围,可以手掌轻轻拍打疼痛的部位及周围,或是握成空拳轻轻锤击。

2.找到相关穴位进行按摩。如果疼痛不是十分剧烈,选穴的重点可以放在疼痛部位;如果有剧烈疼痛,选穴要避开疼痛部位,等到疼痛缓时,再按摩疼痛部位。

注意:如果是肩上,肩后或肩胛部产生疼痛,多按天宗,肩贞等穴;而肩前部疼痛,多按揉肩髃,肩内陵等穴。按摩时力道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用力要注意均匀柔和,可重复多次进行,直到症状有所缓解。


肘关节保健按摩

按摩穴位:可以选择曲池,肘髎,手三里,天井等穴位帮助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肘关节的保健按摩。

按摩方法:按摩之前,患者可以先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方向开始做挤压或揉捏的动作,或用手掌,空拳进行轻轻拍打,叩击,然后用手指点按曲池,肘髎和手三里等穴位,逐渐加强力量,并在相关穴位用拇指进行弹拨或是揉压,弹拨不要用力过度,动作要柔和舒缓,患者减轻痛苦后可以用擦法放松肘部和前臂,亦可用拍打的方式。

髋关节保健按摩

按摩穴位:当髋关节的周围产生风湿性病变时,通常可以选髀关,环跳,居髎,承扶,风市,阳陵泉等穴位进行按摩,有利于髋部屈伸,减少不适和疼痛。

按摩方法:患者要尽量使疼痛不适的地方放松,然后用掌根或大鱼际按揉髋及臀部,由轻到重逐渐增加力度,重复多次后可以减轻症状;如果出现肌肉紧张挛缩的情况,可以用大拇指在筋上横向柔和拨动,同时掐按环跳,居髎,秩边,承扶等穴,掐按的同时在穴位处进行回旋揉动,最后用手掌大范围的摩擦和拍打臀部。

膝关节保健按摩

按摩穴位:在膝关节周围可以选用膝眼,梁丘,血海,委中,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摩,有助于膝关节的活动。

按摩方法:首先放松患者大腿,膝盖和小腿,然后用力揉按血海和梁丘,屈膝后,用拇指相对挤压,揉按患者的膝眼,再揉按阳陵泉,阴陵泉和足三里,动作要柔和舒缓,逐渐增加力道,多次重复动作。


男人体虚怎么调理 按摩调理

中医讲究通过按摩穴位来调理一些疾病。如果你也有体虚的症状,可以按压“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这几个穴位,可以健脾祛湿和调理肾虚等疾病。

按摩穴位可以清焦虑

中医认为抑郁伤肝,那么焦虑伤的是哪里呢?焦虑伤心呀!治疗焦虑应该从清心火入手,人体里自备两味清心火药——劳宫穴和中冲穴。

清心除烦——劳宫穴、中冲穴

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刺激该穴可泻心火,达到镇静安神、健脑益智的目的。摊开手掌,中指自然弯曲,中指点在手心的地方就是劳宫穴。将拇指指尖垂直立于掌心劳宫的位置,食、中两指立于掌背对应侧,点按时,拇指要垂直向下用力,前后一样,然后拇指向内侧抠按,会有酸麻的感觉。每天不拘次数地点按,每次约2分钟,长期坚持,就能抑制你过于亢进的心火。

此外,还可以配合在中冲刺血,加强泻心火的作用。中冲也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位于手中指末节尖端的中央。中医认为心主“神明”,统领思考、意志和感情,而心包是围绕在心脏周围的一层包膜,有代心受邪、代心行令的作用,所以很多和心脏有关的疾病,我们首选的不是心经的穴位,而是心包经的穴位。通过在中冲穴刺血,就可以有效地清泻心火,改善焦虑的状态。

小儿食欲不振的病因有哪些 按摩

双脚内侧的脾经按摩。穴位:隐白(脾经的井穴),大都(脾经的荥穴),太白(脾经的输穴、原穴),公孙(络穴)。脾经的源头就在脚上,所以按摩这几个穴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脾胃虚弱状态。

按摩3穴位可帮你养胃暖胃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胁

两手掌在身体两侧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使局部发热,能够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按摩4个穴位有效治疗肾阳虚

1、合谷穴

合谷是人体保健的要穴,俗称“虎口”,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可以称作是人体的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可以很好地提高卫阳的功能。

按揉时应该朝着小指方向按,有酸胀的感觉为度,艾灸时应该拿着艾条在距离穴位约两指的地方进行灸。

2、足三里穴

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认为,按揉或艾灸此穴,可将体内部的邪气驱逐于三里以外,民间谚称:“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此穴可养胃、补肾、补肺,要配合合谷使用。

3、商阳穴

商阳穴位于食指尖端桡侧指甲旁。中医认为,按揉该穴具有明显的强精壮阳之效,可延缓衰老。可用一只手的拇指按揉另一只手食指的商阳穴。

4、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属于沿头面正中贯穿胸腹的任脉。所谓“任脉”,是指不论男女都与其生殖系统有密切关系的一支经脉,任脉上有不少具有强精壮阳效果的穴位。可用指压法按摩刺激关元穴,或是交替用左右手绕脐旋转按摩腹部,刺激任脉上的有关穴位。

催奶有没有效果吗

产后缺乳,一般是因为体质虚弱,肝气郁结,导致气滞血瘀等引起的缺乳。催乳师按摩穴位是有一定效果的,其实自己按摩配合服用药物也是可以的。催乳穴位按摩是有效的,其实自己在家也可以穴位按摩的,有乳根穴,膻中穴等穴位,可以在网上搜集具体部位,每天坚持按摩,同时服用复方王不留行片或者生乳汁糖浆,配合炖鱼,炖猪蹄等食疗,保持心情舒畅。

相关推荐

按摩穴位治脚气与脚臭

脚丫痒烂原因: 烂脚丫的发病原因是由于表皮鲜菌、毛癣菌或足趾毛癣菌侵犯趾。红色毛癣菌抵抗力强,不易控制,与卫气津液博结。聚而不散,导致皮肤干燥湿润所致。烂脚丫是引角质层厚、皮脂缺乏、汗腺丰富、出汗较多、足部潮湿,利于霉菌生长繁殖而起,使用公共浴池、公用拖鞋、脚盆、毛巾时也易相互感染。烂脚丫的特殊皮肤区的出现,显然是此处存在了某种营养元素的代谢障碍,从而对真菌失去了抵抗能力,因为这个根本点所以真菌才能寄生在这里繁殖致病。也因为这一点才能受到真菌的感染和传染。 脚丫痒烂类型: 1.糜烂型: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

按摩穴位预防卵巢早衰

1、气海穴 位于腹部,按摩气海穴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的作用。 2、按摩肾俞穴 位于腰部第2腰椎下,旁开1寸半处,能够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取穴时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 3、常搓腰眼穴 位于背部第3椎棘突左右各开3至4寸的凹陷处。将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每次做50至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常按腰眼穴具有益肾暖宫的效果。 4、按摩涌泉穴 位于足部前端凹陷处。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自我按摩穴位改善失眠

①头部按摩。以中指指腹自下而上交替按摩印堂穴30次,再沿眉按摩眉棱骨,太阳穴各30次。 ②耳部按摩。以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30,再揉双侧耳垂30次,至红为度。 ③腹部按摩。临睡前取仰卧位,将双手搓热,环形按揉腹部,顺时针和逆时针各30次,除有安眠作用外,还有健脾和胃助消化作用。 ④颈部按摩。以食指按摩耳后乳突旁凹陷安眠穴30次,拿捏颈项30次,以颈部有压迫感为度。 ⑤足心按摩。晚上洗脚过后,以拇指按揉足心涌泉穴各90次,有强肾调肝安眠作用。 专家:中老年睡姿右侧卧为好 失眠问题最常见是发生在中

风湿性关节炎按摩手法 肘关节保健按摩

按摩穴位以选择曲池,肘髎,手三里,天井等穴位帮助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肘关节的保健按摩按摩方法:按摩之前,患者以先从肘关节向腕关节方向开始做挤压或揉捏的动作,或用手掌,空拳进行轻轻拍打,叩击,然后用手指点按曲池,肘髎和手三里等穴位,逐渐加强力量,并在相关穴位用拇指进行弹拨或是揉压,弹拨不要用力过度,动作要柔和舒缓,患者减轻痛苦后以用擦法放松肘部和前臂,亦用拍打的方式。

食指上有什么穴位

大家都知道,正确的按摩穴位以起到通顺脉络、保健身心的作用。其实,采用科学的方法按摩人体的每个穴位都会起到让你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例如食指上的“商阳穴”,刺激这一穴位,起到强精壮阳之效。 按摩时,以用拇指和食指捏压对侧食指指腹60下,左右手交换捏压为一次。按摩时要注意快速擦动,感到手指发热为宜,以保证刺激到商阳穴。 这个方法不受场合、时间限制,方便操作。还能利用其他物件刺激这一穴位。比如,在早晚上下班乘坐公共汽车、地铁时,用食指勾住车内的扶手或吊环,进行摩擦。或闲暇时,两手食指相互勾着,反复牵拉。下雨

按摩穴位以补肾壮阳

一: 壮阳补肾下腹部摩擦 1: 临睡前,将一只手放在脐下耻骨上小腹部位,另一只手放在腰上,然后一面按住腰,一面用手在下腹部由右向左慢慢摩擦,以自觉腹部温热感为度。 二: 壮阳补肾腹股沟按摩 1: 临睡前,将两手放于两侧腹股沟处(大腿根部)。以掌沿斜方向轻轻按摩36次,每周按摩数次。对增强性欲、提高精力有一定的作用。 三: 壮阳补肾攀足固肾 1: 取仰卧位,两手从膝盖上拉到髋关节,经前腋窝线上行至头上,两手十字交叉手心向上,两脚蹬直,两手从上直线下落手向前伸,上 身前弯,两手搬足心涌泉穴处,脚用力蹬直,手

怎么按摩穴位以增高

1、点按印堂穴 位置:两眉毛连线中点。 方法:右手拇指用力按压约9秒,也以心里默默地数9下。然后不松劲,接着按顺时针方向揉9次,逆时针方向揉9次,再按照顺时针方向揉9次,逆时针方向揉9次,一共36次。 以下所有穴位,除率谷、风池、膝眼外,都用此方法。 2、点按上星穴 位置:头正中线,前发际往后1寸处。 方法:右手拇指按在上星穴上,按摩方法和按摩印堂穴一样。 3、点按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二耳尖连线之交点 方法:右手拇指或中指按在百会穴上,按摩方法和按摩印堂穴的方法是一样的。 4、点按率谷穴 位置:耳

按摩穴位以补肾壮阳

现代社会男性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很多男性朋友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性健康是男性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医专家认为,按摩穴位以起到补肾壮阳的目的。 中医认为,男人以肾为本,女人以肝为本,男性性保健要围绕增强肾气进行按摩穴位不多,但只要坚持,必然能够有效增强男性性功能,达到补肾壮阳的目的。 穴位一共有五个,基本都分布在人的下肢,分别是涌泉穴、太溪穴、足三里穴、关元穴、肾俞穴。涌泉是肾经的起始穴,肾气从这里生发,这是强肾健体的基础所在。太溪是肾经的原穴,肾经的原气在这里汇聚,是肾气最旺盛的地方。足三里号称男性黄金

按摩穴位改善孕期不适

1、作用:缓解孕吐 穴名:内关穴 穴位:位于手腕内侧第一条横纹中央直上2寸,即桡侧屈腕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 按摩法:准爸爸以大拇指指腹轻轻帮孕妇按揉手腕内侧,约横纹上方2寸(约三只手指宽)的中心点。 2、作用缓解头痛、改善失眠 穴名:攒竹穴按摩穴位:位于眉毛内侧的开端,即眉头和眼眶的交接处。 按摩法:孕妇以食指指腹轻轻按揉5分钟。 3、缓解小腿抽筋按摩术 穴名:太冲穴 穴位:位于第一趾与第二趾的趾缝上2寸处。 按摩法:孕妇坐在沙发或椅子上,腿部伸直,将脚跟放在准爸爸大腿上,准爸爸以大拇指轻轻按压此穴。

咳嗽痰多按摩穴位

提起痰,大家都不陌生,但在中医学里,痰的概念却宽泛得多。咳出来的“有形之痰”不难对付,停滞在经络中的“无形之痰”才难缠。所谓“百病皆由痰作祟”,很多现代病,如三高症、脂肪瘤、不孕不育、胃病、中风、心脏病、脑血栓等,都与痰邪有关。 痰湿的产生与脾胃运化能力下降有关,中医祛痰有一经典方剂———二陈汤,由法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六味药组成,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之所以称为“二陈”,是因为两味主药(法半夏和陈皮)都是年头越陈,效果越好。法半夏有燥湿作用,以化痰湿;陈皮不仅理气化痰,还有燥湿和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