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独立六技巧
鼓励孩子独立六技巧
1.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今天穿灰裤子还是红裤子?”
2. 尊重孩子的努力
“瓶子不容易打开。有时候,用勺子翘开一边可能会有用”
3. 不问太多问题
“回来了!”
4. 别急着告诉他们答案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5. 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我觉得可以去问问水族店老板。”
6. 不要放弃希望
“你想试试主角,这会是个不错的经历。”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一,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你真棒”。
比如让4岁的孩子自己穿衣服,不要说:“你现在自己穿上衣服,下午就给你买雪糕。”而只需说:“我想你已经长大了,能够自己穿上它了。”在这样的提示下,他努力穿好了,就会感到自己确实已长大了,就会在此后每天的努力中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自信心大增。
成人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反之,经常受到成人的否定、轻视、怀疑,经常听到“你真笨、你不行、你不会”的评价,孩子也会否定自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感。
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尤其是特别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使这些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第二,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
给他一些他一定能完成的任务,比如摆碗、盛饭、给爷爷拿眼镜、到信箱拿报纸等,他做到了就表扬。有时也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会做了更要大为表扬,树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他自己穿脱衣服,锻炼独立性。
需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缺点和优点,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第三,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
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免用语言、用行动向他证明他的失败。我们应该把事和人分开,做一件事失败了并不意味这个孩子无能,只不过他还没有掌握技巧而已。一旦技巧掌握,他就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我们采取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伤害,这个时候就不象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成这件事情。对成人而言,我们自己首先不能泄气或失去信心。
想要鼓励孩子,最重要的两条是:第一,不要讽刺他,使他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第二,不要过分地赞扬他,以免产生骄傲情绪。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顾及到这一点:不要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同时,我们应该知道,如何鼓励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
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像人类赖以生存的阳光、空气那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
此外,我们还可心帮助孩子,发扬优点,以已之长,克已之短的方法来培养、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上进心。
孩子独立性差可能是分离性焦虑
宝宝在6—24个月间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其是否会患上该病。宝宝刚出生时,和妈妈“不分你我”,6个月后,才会出现“独立意识”。此时,宝宝对外界充满好奇,会开始人生的第一次“探索”。如果妈妈能给予适当鼓励,那么对宝宝日后独立能力的培养将至关重要。反之,如果妈妈因为宝宝表现出的独立意识而出现情绪波动,则会让宝宝无所适从。这样的宝宝到上幼儿园时就很容易出现“分离焦虑”,甚至影响其成年后单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孩子到3岁后才会出现“分离焦虑”的典型症状,他们要么觉得和妈妈呆在一起非常别扭;要么一离开妈妈就会哭闹,而且还会伴随一些躯体症状,如头疼、肚子疼、发烧……不愿意上学,或一上学就会犯病。
此时,妈妈适时的“反省”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这方面的烦恼:一方面,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另一方面,劝服孩子上学的同时,多给他们打打电话或下班后问问孩子今天学了什么,对表现良好的要及时奖励,让他们感觉到“妈妈对我们很关心”。如果孩子症状越来越重,光凭日常生活的一些小技巧就不能解决问题了,妈妈应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医生的帮助,孩子也可以通过游戏治疗缓解焦虑。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 带孩子熟悉环境
如果条件允许,推荐家长抽时间提前带孩子到幼儿园附近参观,特别是孩子以后主要会生活的区域。
鼓励孩子碰一碰,摸一摸。就像小狗到处撒尿一样,孩子走一圈,到处触摸一下,能建立跟环境的初步归属感。也可以带孩子认识老师及其他小朋友,看看幼儿园里大型户外运动玩具,同时多让孩子到家庭附近的社区或是公园玩耍。慢慢培养孩子独立性。
让孩子摆脱孤独的5个技巧
技巧一: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孤独的孩子,通常都是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他们没有与他人交往的勇气,沉默寡言,活动能力差,进取心不强,经常回避群体活动。
妈妈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要让孩子相信,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管是学习方面,还是身体特征等其他方面。
好妈妈要让孩子知道,他具有惹人喜爱的品质,有自己的闪光点。而自卑犹如作茧自缚,不冲破自卑,就难以走出孤独的沼泽。一个人只有充分相信自己,才能使别人相信你。
技巧二:鼓励孩子多与外界交流
妈妈可以为孩子创造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如邀请他的伙伴,到自己家里来玩。同时教给孩子一些谈话技巧,如怎样与朋友商量,怎样拒绝别人的过分要求等。
同时,有意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把家里的一些外交任务教给他,如请他帮助送东西、拿牛奶等。但不要勉强孩子在客人面前表现,这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反而达不到期望的效果。
技巧三:引导孩子学会倾诉与分享
孩子的心中如果长期囿于孤独的感受,将损害孩子的心灵,束缚孩子的智慧。妈妈要创造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学会倾诉,鼓励他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孤独的孩子一般言语很少。因为缺乏沟通的对象,他总将自己的各种感受深埋心底。而分享是人际交往的一条纽带,它带来人与人之间的积极互动,并由此奠定真诚合作的基础。
技巧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与爱好
兴趣可以让孩子全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情中,内心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愫,一举扫除孤独、落寞、自卑的消极心理。
孩子可以在兴趣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自信心,变得开朗大方,积极与他人探讨与分享。兴趣也能使孩子找到同好,广泛交友,成为治疗孤独的良方。
技巧五:不断完善孩子的性格
孤独的孩子一般较内向。妈妈要积极引导孩子,学会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例如给孩子讲笑话和幽默故事,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带孩子出去玩等。
耐心对待孩子,不提出过高的要求,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妈妈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作出太强烈的反应。
哪些事情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做
陪孩子吃饭
研究发现集,发现父母陪孩子吃饭好处很多。首先,常和家人吃饭的孩子成绩好。其次,父母可教会孩子餐桌礼仪,让孩子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喜好。最后,在大人的陪同下,孩子会吃得更健康。
陪孩子写作业逛书店
父母“陪读”可以帮孩子平稳起步、养成好的习惯。父母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而不要代写。父母带孩子到书店“泡”半天,告诉他们哪些书是有意义的,激发孩子对书籍的兴趣。
陪孩子玩游戏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许多孩子没有家长引导,导致游戏上瘾。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游戏,并有意识地控制他们玩的时间和内容。还要引导孩子玩玩户外游戏和手工,不容易上瘾,还能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陪孩子运动
运动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还有助心理健康。父母最好每周抽出一天陪孩子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爬山等。这样能鼓励孩子多运动,发现孩子擅长的运动并加以发掘。除运动外,也可陪孩子听音乐、绘画等,让他们抒发内心的感情。
陪孩子参加比赛或集体活动
孩子参加重要的比赛,父母加油鼓劲很重要。孩子的集体活动父母也可陪同,能增加孩子的群体意识和自信,鼓励他们主动与小朋友交往。但有的孩子独立意识强,不喜欢家长陪同,此时不要勉强。
陪孩子待着
孩子需要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家长可以陪孩子坐在楼前,看蚂蚁搬家、蜘蛛结网,或者给星星取名字……引导孩子探索世界,发挥他们无拘无束的想象力。
当孩子会顶嘴的时候
事实并非如此。通过正确的途径,其实通过孩子与父母的争辩,可以让他们获得一种成就感,能帮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教育传统,中国人认为,教育小孩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德国人却希望让孩子与大人争辩。德国人以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因为挑战父母,将大大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在争辩过程,他们必须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试图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念。而争辩的结果,也会让孩子找到自信、学会独立思考。有时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这发现将促使孩子得到一种成就感。
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希望培养孩子的中国父母来说,是在挑战固有的惯性思维。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鼓励听话的孩子,从老师到家长,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惩罚调皮的孩子。然而,经过科学测试,心理学家们却发现:在反抗期中,能够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比较自信,也富有创造力。
当然,争辩也需要有技巧,有方法,而在友好、宽容的氛围里,和与父母争辩的孩子,将在成长历程中至少得到两种帮助。
刺激孩子智力的发展
孩子和父母争辩,需要语言能力的进步和参与意识的觉醒。在争论时,孩子必须独立思考,根据自己对环境的认识和观察,运用学到的语汇和表达方式,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些表达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学到争论、辩论的逻辑技巧,对孩子思维的发展很有帮助。
帮助孩子形成个人意志
同时,争执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观点受到重视,确立自立和自信心。他们开始学会如何正确的思考,并运用合适的表达,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表明出孩子自我意识的觉悟,开始尝试着走自己的路。
因此,明智的父母要善于聆听孩子,找到合适的机会,建立平等、宽容的氛围,和孩子进行讨论。不要把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强加在孩子身上。同时,在争辩的过程中,父母应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的争辩看做是对长辈的不敬。如果孩子是对的,要大方、坦诚的接纳意见。
孩子几岁才可以独自睡觉呢
问:孩子从小就跟我一起睡。现在他已经4岁了,孩子的爸爸总建议他应该独自睡觉。考虑到孩子晚上总是蹬被子,万一着凉感冒反而麻烦,所以我坚持孩子跟我睡在一起。孩子到底几岁可以独自睡觉?
答:关于孩子何时应该独自睡觉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陪孩子睡到多大,不同的民族和文化有着明显的不同。西方社会中,孩子一生下来就和母亲分开,睡在摇篮里。他们认为,要让孩子从开始产生意识起,就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中国文化中“家”的概念很重,不鼓励孩子与原生家庭完全分开,所以大多数母亲与孩子同睡的时间比较长,因而孩子的独立能力可能会差一些,心理也幼稚一些。但我个人认为,这也没有关系,保持孩子的天真幼稚对孩子来讲也很重要,单纯的、有孩子气的孩子一般比较善良,也比较可爱。
知道了孩子几岁才可以独自睡觉,所以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应该尽早让孩子独自睡觉,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所以,从理论上说,孩子在2岁以后就可以独自睡觉了。
孩子的口味为何愈发像老人
孩子口味像祖父母的原因
1.祖父母把饮食文化传递给孩子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忙于上班,所以,孩子一般都是拜托家里的老人帮忙照顾着。孩子从小让祖父母抚养大,祖父母可能会把自己的饮食文化传递给孩子,而且由于经常生活在一起,受到祖父母的饮食喜好影响,因此,孩子的口味就可能变得和祖父母比较相似了。
2.祖父母迁就孩子的饮食选择
有些祖父母比较宠爱孙子,为了让孩子多吃一些既营养又好吃的食物,祖父母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来迁就孩子的饮食选择,这样一来,久而久之,祖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口味也会变得比较相似。
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
1.三餐要有规律性
有些孩子吃饭不定时,甚至吃饭时还需要边玩边吃或者边跑边吃,这不仅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而且也给家长增添了麻烦。因此,要养成规律性的就餐习惯。
2.不可以暴饮暴食
对于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家长不可以让孩子没有节制地吃,否则会影响到肠胃健康。此外,暴饮暴食可能会导致孩子患上肥胖症,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
3.不可以挑食偏食
孩子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孩子营养不良,因此,平时不可以迁就孩子的饮食习惯,应该教会孩子多吃各种营养食物。
4.不强迫孩子进食
如果孩子没有食欲,那么家长千万不要强迫孩子进食,应该了解清楚孩子食欲不佳的原因,并且对症治疗,从而改善孩子的食欲,使得孩子的饮食恢复正常。
5.多鼓励孩子独立就餐
家长尽量不要经常喂孩子,多鼓励孩子独立就餐,这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饮食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
宝宝分床睡应该怎么做
孩子三到六岁时,家长应尽量和孩子分房睡觉,最晚不要超过六岁,逐渐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异性家长,陪孩子同床睡,不要超过四岁,长时间坚持陪孩子一起睡,会导致孩子在性取向方面出现异常状况。
蔡劲林建议,在和孩子分床睡的过程中,刚开始会很困难,孩子会不停哭闹,出现不适应的过程。家长一定要明白,这个过程很正常,是必经阶段,家长会产生焦虑和内疚感,此时家长应及时鼓励孩子,最好“温柔地坚持”。>>专家支招:教你怎么与孩子逐步分床睡
蔡劲林说,家长在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意识的过程中,也可以做适当调整,比如第一天,陪他睡一会儿,等孩子睡着以后再离开。一到两周以后,可以提早一点走,等孩子困的时候,找个借口拿东西或者出去一下,就不再回来,让孩子自己睡觉。再过一段时间,可以设置睡眠环境,给孩子开个夜灯,或者把门打开,等孩子睡着以后再离开。
鼓励孩子们自己独立吃饭
陈宇骞是我们班上的一位小男生,长得很可爱,平时也不太爱讲话。我刚到他们班时,也不觉得他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但时间一长,我发现他吃饭不是很好,每到吃饭时,小朋友都能大口大口地把饭和菜都吃下去,只有陈宇骞小朋友总是挑一点点菜,吃半小勺饭,还时不时地看看别人,舔舔勺子,要不然就是看着一个地方发呆。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吃饭时,他也不理老师。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告诉他菜里面有很多很多营养,只有吃下去,身体才会健康,否则会生病的。但是,这些话用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也就不管用了。
我和主班老师决定用鼓励的方式激励他多吃饭。我和他说只要你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能大口大口的吃,而且在吃饭时不东张西望,不挑食,把碗里的饭和菜都能吃干净,桌子和地上不掉饭菜。我就会奖励你一颗小星星,如果凑够了十颗小星星,就可以到老师这里换一个礼物。刚开始这种方法对他很有效,几乎每天他都能按时按量的吃完,而且桌子和地上也都很干净。但是这个方法只坚持了一个星期,到了第二个星期又和以前一样了。这让我很苦恼,真的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帮他了。
后来我和班长研究了一下,决定和他的妈妈说一下他在幼儿园吃饭的情况。他妈妈告诉我们,陈宇骞在家也是这样的情况,不爱吃菜,还要用家里人喂他,从来都不会自己动手吃。我们就和他妈妈进行了沟通,告诉他平时在家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而且还要让他把饭和菜都吃下去,不要太依着他,否则就会害了他。经过我和他妈妈的努力,陈宇骞爱发呆和挑食的坏习惯已经慢慢的改正了。这让我们很高兴。这样使陈宇骞的健康有了保证。妈妈和我们都放心了!
孩子的健康,与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幼小的包办,到现在的依恋,才使孩子丢失自理的能力,因此家长应放弃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使孩子自由健康的成长。
如何教两岁小孩刷牙
1、提供奖励
家长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当孩子刷牙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刷的干净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小礼物或小点心。当孩子刷完牙时家长要兑现奖励并表扬孩子。
2、鼓励独立
有些孩子不是不想刷牙,只是不愿意自己刷,他们总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帮助才会刷牙。这时家长们可以考虑鼓励孩子的独立性。可以尝试做一张奖励表,如果孩子自己独立刷牙,就可以得到一张小贴画,积攒到几张后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小礼物。这样就会激发孩子独立刷牙的积极性,使孩子更愿意尝试独立刷他的牙齿。
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现在的家庭多是四个大人一个孩子,孩子就像一个小皇上、小公主,周围人给予他的都是众星捧月的爱和鼓励。不少教育专家说,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中,要多给他鼓励和奖赏,但鼓励与奖赏也是一种学习和技巧。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家长都是聪明的,让每次鼓励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和契机。
物质奖励下的孩子
事例分析: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或者督促他学习成绩进步,会采用物质奖励的方法。
帮他储存精神食粮
对于根据学习好不好进行奖励,是不太认同的,学习是孩子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也远比学习结果更重要。
通过做家务给孩子发放一些报酬,也要因家庭因人而异,也要参考自己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教育基础、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从小就比较独立,有做家务的习惯,就没有必要仿效别人。物质奖励只是一种手段,可以引领孩子适应未来生活的环境。但家长首先应该清晰明了自己,这个行为是为了什么?物质的奖赏是可以的,但应该有个度,不要拘泥于单纯的物质。
物质和精神世界是并存的,只有它们得到平衡,人们才会对生活感到满足。对于孩子的奖励,提倡精神式奖励,精神的鼓励和奖励也是可以储存的,未来的日子里将它取出使用,也将会受益匪浅。
奖励前,做个有心人
在孩子的教育中,主张家长使用赏识教育,但赏识也需要恰如其分地使用。有的孩子听不得批评的话,但进入社会,各种人的声音都会有,因此,让孩子接受、思索各种“声音”,也是一种成长。对于孩子每个阶段、每个机会的奖励,奖励前,家长应该做个有心的聪明人,不盲从。
1。奖励的方法多种多样,奖励前,应该明白该有个怎样的引导。了解孩子处在什么样的年龄段,有哪些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6岁~12岁,以及6岁前的孩子,家长都应该清晰地明白,自己奖励的手段、技巧、教育方向、目标是什么。
2。家长不要拿自己的一些期待来要求孩子,明白孩子和自己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
3。奖励的技巧是需要学习的,孩子某个行为某句话,可能得到的鼓励和赞同都是不同的。孩子有时不能正确地表达,可能他需要的就是一个家人的拥抱,这些需要家长来观察、感受和了解孩子。
场景播放a:当你下班回家,孩子拿双拖鞋给你。这时的鼓励应该是:对孩子说声“谢谢”或者拥抱他。有的家长认为没有必要,但有礼貌也是文化和礼仪,也是对孩子的认同和认可。有的家长认为买好吃的食物和好玩的玩具就是鼓励了,但应该多和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
场景播放b:公交车上,孩子哭得厉害。这时的鼓励应该是:抱着孩子,告诉孩子,不用着急和害怕,很快就要下车。用爱去“陪伴”孩子,而不是吓唬孩子说,别再哭了,再哭就不让你下车。
当孩子犯了错误:这个时候不是鼓励的时候,但也不要过分地责备他,这时的孩子本身也很难过,并没有想到要去犯错误。此时,应该给孩子一个安慰,并引导他如何做正确。
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特征
1、家长有较强的自信心,在任何情况下,对孩子始终抱有热切的期望,认为孩子将来一定有作为。
2、家长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入学后,同学之间智力素质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龄前生活内容的丰富与否。明智的家长总是让孩子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开阔眼界、多见世面。
3、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三、四岁的孩子事事都想自己动手,家长能够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4、有一套合理的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合理的科学的家规,对约束孩子的行为,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5、家长是孩子的好朋友、好老师也是孩子入学后学习方面的得力助手。
6、家长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
7、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注意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