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孔角化病的食疗方
汗孔角化病的食疗方
汗孔角化病的饮食原则
饮食宜清淡。
多吃水果和蔬菜,如香蕉、青菜等。
宜多吃豆制品。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
接下来,再为大家推荐两款汗孔角化病的食疗方吧。
汗孔角化病的食疗方
黄瓜粥
取大米100克,鲜嫩黄瓜300克,精盐2克,生姜10克。将黄瓜洗净,去皮去心切成薄片。大米淘洗干净,生姜洗净拍碎。锅内加水约1000毫升,置火上,下大米、生姜,武火烧开后,改用文火慢慢煮至米烂时下入黄瓜片,再煮至汤稠,入精盐调味即可。一日二次温服。
绿豆薏仁汤
绿豆、薏仁米各80克,蜂蜜10克。做法:绿豆、薏仁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用文火炖熟,趁热时调入蜂蜜饮用。
汗孔角化症症状
1、本病初起为一角化性小丘疹,缓慢向四周扩展,边缘渐渐隆起,形成一环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的边界清楚的斑片,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央部分干燥平滑,轻度萎缩,略微凹陷,无毳毛,毛囊口处可见角质丘疹。
2、皮损呈淡褐色或褐色,边缘颜色较暗。皮损大小不定,小的可以如绿豆大小,大的直径可在4~6厘米甚至更大。数目可多可少,从几个到数十个不等。
3、皮损多发于四肢、手足,其次面部、颈部、肩部、踝部、头皮、臀部。甲、口腔粘膜、阴部粘膜甚至角膜也可累及。
汗孔角化症如何治疗效果好
(一)西医治疗
1.外用5-氟尿嘧啶封包治疗,外用10%水杨酸软膏或0.05%~0.1%维A酸软膏。
2.维甲酸类药物:阿维A酯、阿维A或异维A酸口服往往在用药期有效。
(二)中医辨证施治
1.阴亏血瘀型
治法:育阴化痰,软坚。
方药:通幽场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丹参、赤芍。
口干明显者加玄参、麦冬;两目干涩者加菊花;伴有潮热者加地骨皮、知母;腰膝无力者加川断、寄生。
2.痰瘀互结型
治法;解郁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温胆汤加减。
半夏、陈皮、竹茹、识实、茯神、郁金、菖蒲、川贝母、丹参、桃仁、红花、山慈菇、夏枯草。
咽喉不利者加射干、海浮石;大便于者加生大黄;两胁胀痛者加川楝子、元胡;精神障碍者加牡丹皮、礞石。
(三)外治法
1.外徐紫草膏。
2.小的损害可用Co 2激光或液氮冷冻法去除。
汗孔角化症的发病原因
汗孔角化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一般在一个家族中几代成员中发病,但也发现有少数无遗传证据而散发于人群中者。
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原因与个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肝肾亏损,阴液亏损,血脉不充,日久血液凝聚形成瘀血,阻于肌肤,因此导致汗孔角化症发生。同时,与个人的情绪变化等也有关系。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炼液成痰;或肝脾不和,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郁互结,阻于肌肤。
汗孔角化症患者表皮细胞出现异常的克隆增生,而这些增生会受到某些刺激如免疫抑制剂、紫外线照射等而激发。
汗孔角化症患者需要注意什么
目前的情况可能主要与精神因素有关,可以服用一下丹栀逍遥丸,此药起效慢,需多服用一段时间,此外平时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鱼腥食物,少饮酒,注意保持心情的愉快。
专家指出:由于汗孔角化症患者的皮肤会有突起,有些会伴有瘙痒,如果搔抓会造成斑痕遗留,有些甚至会遗留有色素沉着,而且难以去除,对皮肤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再有就是患者要注意饮食,要多食含有维生素A法食物,有利于滋养皮肤,保持水分等。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本病病程缓慢,皮损可长期存在,很难痊愈。可外用5-氟尿嘧啶封包治疗,或者用10%水杨酸软膏或0.05%~0.1%维A酸软膏,小的损害可用Co2激光或液氮冷冻法去除。日常要注意患处的保养,不要抓挠,以免感染。平时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
腿上毛囊堵塞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治疗主要是利用A酸,或含果酸、乳酸等成分产品以保养方式来达到改善目的,
所谓的『保养』就表示不会立即见效,且需持之以恒。此外,尚需避免过度刺激患部及适度保湿。
在治疗上,单纯涂抹保湿剂是没有效的。如果合并病灶周围发炎,通常使用弱效的类固醇药膏来控制发炎,一旦皮肤炎控制后,就不需再擦类固醇药膏了。对于角化病灶的治疗,可以使用水杨酸药膏,或是含有尿素或是乳酸的药膏来治疗,或是涂抹果酸来帮助去角质,或是使用外用的A酸药膏来治疗。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些治疗方法通常都需要数个月的时间,才能有较明显的改善,所以耐心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毛孔角化是与角质有关的疾病,所以一般的治疗都是以去角质药膏为首选,像是A酸、果酸、水杨酸及尿素等。
A酸的作用较为深入,可直接影响到细胞核,去除不正常的角化,长期使用将可达到一定的治
疗效果。另外像尿素,则具有保水的功能,对于去除角质,也有一定的功效,是在临床上常被使用的外用药。
不过,角质的生成有一定的周期,通常是一个月。但这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先天的基因无法改变,所以再次新生的角质,仍会有毛孔角化的现象。通常一个月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样貌。这是患者在治疗前,一定要有的认知。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一下腿上毛囊堵塞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如果自己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的话,还是要及时的去治疗的。
汗孔角化症的治疗
1、西医治疗
(1)维甲酸类药物:阿维A酯、阿维A或异维A酸口服往往在用药期有效。
(2)外用5-氟尿嘧啶封包治疗,外用10%水杨酸软膏或0.05%~0.1%维A酸软膏。
(3)避免日晒,可口服氯喹,0.25g,2次/d。可试用维生素A 5万~10万U,3次/d;或异维A酸(13-顺维甲酸),0.5~1mg/kg,2次/d。
(4)数目少而范围小的皮损可用冷冻、电灼或激光。局部外用角质溶解剂,如10%水杨酸软膏或0.1%维A酸软膏等。
2、中医治疗
(1)阴亏血瘀型
治法:育阴化痰,软坚。
方药:通幽汤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丹参、赤芍。
口干明显者加玄参、麦冬;两目干涩者加菊花;伴有潮热者加地骨皮、知母;腰膝无力者加川断、寄生。
(2)痰瘀互结型
治法;解郁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温胆汤加减。
半夏、陈皮、竹茹、识实、茯神、郁金、菖蒲、川贝母、丹参、桃仁、红花、山慈菇、夏枯草。
咽喉不利者加射干、海浮石;大便于者加生大黄;两胁胀痛者加川楝子、元胡;精神障碍者加牡丹皮、礞石。
汗孔角化病的饮食禁忌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毛孔角化过度导致的汗病,因为汗孔被角化的角质塞住,所以出现毛孔粗糙的小红疹。甚至摸起来会感觉一粒一粒的凸起。建议从下面的几点去护理改善。
☆平时要注意肌肤的营养与湿润,当肌肤处于恶劣的环境中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免得造成对汗孔的堵塞,要勤洗澡,保持肌肤的干净卫生。
☆汗孔角化症是绝对不能用手去挤的,因为用手挤,挠的话会引起皮肤周围出现红肿的现象,汗孔开口会变小,会更容易堵塞的,而且如果经常挤,会引起色素沉着,就算疙瘩没有了,也不好看。当然汗孔角化症的治疗是关键,及时涂抹祛除汗孔角化症的产品,可以使用芸蓉集角质舒滑膏给涂抹,这个对汗孔角化症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并且没有副作用。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汗孔角化症是什么
1、 现代医学认为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病人一般都有家族史,在一家中常有几代成员中发病,但也有无遗传证据而散发于人群者。
2、 中医认为汗孔角化症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阴液亏损,血脉不充,日久血液凝聚形成瘀血,阻于肌肤而成。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炼液成痰。或肝脾不和,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郁互结,阻于肌肤。
3、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见于PM、PP-PD、DSp和DSAP。LP见于单精合子双胞胎。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的相似性,以及同一患者或同一家族的不同患者共存不同临床类型,提示不同的临床表现存在共同的遗传背景。
4、 中医称汗孔角化症为鸟啄疮,本病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遗传的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本病以边缘堤状疣状隆起,中央轻度萎缩为特征。本病由Mibelli于1893年首先报告并命名,Mibelli认为本病的损害是由于汗孔部位角化障碍所引起的,因此命名为汗孔角化症。但有些学者发现皮肤边缘的角样板层可能和毛囊有关,而且病损也可见于粘膜、龟头以及其他无小汗管的部位,所以,这一命名可能是错误的,但习惯上应用至今。
毛孔角质化怎么治疗,毛周角质化治疗方法
一: 毛孔角质化的治疗方法
1: 毛周角化最常发生于手臂和腿部之正面或外侧,常被误以为是粉刺、青春痘或是没洗干净。偶尔可见于臀部、背部及脸颊。又叫毛发苔藓,毛周角化病,欲称“鸡皮肤”。主要是由于毛囊口角化所致,与脂肪代谢有很大的关系。毛周角化症除了影响美观外,对生活没有任何影响。据统计,80%的人患有此病,只不过是一般的人只有很少的几颗,不易发现而已。
2: 一般不用处理,严重可以吃外用0.1%维A酸软膏和尿素软膏合用能够改善,注意药膏有点刺激,不除根治,只能缓解,平时多吃胡萝卜。毛囊角化症是肇因于角质不正常堆积,因此去角质是解决的最佳方法。让毛囊附近的角质维持正常的厚度,就不会有粗糙的突起物。虽然角化与角质相关,但不宜过度去角质,特别是在毛囊角化较严重的区域,更不宜特别的搓揉,以免引起毛囊炎;倘若毛孔角化合并有毛囊炎时,可使用低剂量类固醇药膏控制发炎,再配合维A酸类或水杨酸等成分乳膏,持续治疗数月,可获得明显改善。也可直接是用鸡皮清乐,这个效果很不错。而且毛囊角化症的患者平时要多喝水,补充水分。
二: 毛孔角化症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 洗澡时患部应涂抹含有去角质成份的肥皂或沐浴乳,并轻轻地用沐浴刷刷洗,以清除毛孔的角栓。
2: 症状轻微者,沐浴后应尽快擦上含果酸或是去角质成份的润肤霜或保湿乳液,原则上,每天抹个六、七次不为过。不过选择时要特别注意标示。
3: 症状较明显者,可在沐浴后,使用含尿素加上水杨酸的乳霜,涂擦患部,以丝瓜布每天刷抹5秒,若没有刺激感,可每周增加5秒,至多每天每次不超过20秒。待丘疹不明显时,刷抹次数可降为每周一至二次,并且改用无水杨酸成分的乳霜保湿。
4: 尽量不要随意挤压这些丘疹,以免不慎引发毛孔发炎感染。
三: 毛孔角质化需要日常的
理,若患处未见改善或产生痒、痛等毛囊发炎的症状时,则应寻求皮肤科医师加以治疗。
汗孔角化症治疗
针对汗孔角化症我们从西医和中医两大方面来介绍其治疗方法:
1、西医治疗
(1)维甲酸类药物:阿维A酯、阿维A或异维A酸口服往往在用药期有效。
(2)外用5-氟尿嘧啶封包治疗,外用10%水杨酸软膏或0.05%~0.1%维A酸软膏。
(3)避免日晒,可口服氯喹,0.25g,2次/d。可试用维生素A5万~10万U,3次/d;或异维A酸(13-顺维甲酸),0.5~1mg/kg,2次/d。
(4)数目少而范围小的皮损可用冷冻、电灼或激光。局部外用角质溶解剂,如10%水杨酸软膏或0.1%维A酸软膏等。
2、中医治疗
(1)阴亏血瘀型
治法:育阴化痰,软坚。
方药:通幽汤加减。
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桃仁、红花、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丹参、赤芍。
口干明显者加玄参、麦冬;两目干涩者加菊花;伴有潮热者加地骨皮、知母;腰膝无力者加川断、寄生。
(2)痰瘀互结型
治法;解郁化痰,软坚散结
方药:温胆汤加减。
半夏、陈皮、竹茹、识实、茯神、郁金、菖蒲、川贝母、丹参、桃仁、红花、山慈菇、夏枯草。
咽喉不利者加射干、海浮石;大便于者加生大黄;两胁胀痛者加川楝子、元胡;精神障碍者加牡丹皮、礞石。
汗孔角化症的鉴别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必要时可作活检以证实之,因本病的组织病理象有诊断价值。
1.多于青少年发病。
2.可发生于头、面、躯干、四肢任何部位。
3.皮损轻重不一,一种为光化性浅表播散性汗孔角化症,发生于面部的多发性淡灰褐色环形角化斑片,有一堤状角化嵴,对称性分布,多有家族性发病。重者全身皮肤大片褐色角化斑片,环形或地图状,有的呈列序状排列,发生在眼睑处可导致睑外翻,少数病人可在汗孔角化损害上发生鳞癌。
4.组织病理有典型角化不全的柱状鸡眼样板。
本病需与扁平苔藓、萎缩性硬化性苔藓、疣、光线性角化症、疣状表皮痣、Bowen病以及穿通性弹性纤维病相鉴别。
(一)寻常沈:为一角质增生,中央无萎缩,多单发、散发。
(二)扁平苔癣:皮损为扁平发亮的丘疹,表面覆有蜡样薄膜鳞屑,粟粒至绿豆大,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可见Wickham纹,多发生于四肢屈侧,自觉瘙痒。
汗孔角化症会癌变吗
汗孔角化症是不会癌变的,此病对健康没危害的。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边缘堤状隆起,中央处皮肤轻度萎缩为特征,往往无自觉症状,多见于男性。一般在幼年时发病,但也有到成年以后才发病。本病病程缓慢,皮损可持续多年不变,也可逐渐扩大,很难痊愈。有部分老年人可在萎缩的皮肤上发生鳞状上皮细胞癌。祖国医学文献中无相应病名记载。现代中医从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将其称为“鸟啄疮”。
本病初起为一角化性小丘疹,缓慢向四周扩展,边缘渐渐隆起,形成一环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的边界清楚的斑片,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央部分干燥平滑,轻度萎缩,略微凹陷,无毳毛,毛囊口处可见角质丘疹。
汗孔角化症的症状
基本损害为界限清楚的角化不全,呈中心萎缩的环形,线形或斑点样,临床有5种类型(表1):经典的Mibelli型(PM),播散型浅表型(DSP)和播散型光化性浅表型(DSAP),掌跖播散型(PPPD),线型(LP)和斑点型(常与PM和LP相关)。
1.Mibelli型:损害开始为小的,棕色,角化性丘疹,逐渐扩大形成规则和环形斑块伴有界清,高起的角化性边界,边界常高于1mm,包含线状沟,损害表现为角化过度和疣状,中心常为萎缩性,无毛发且出汗缺乏,伴有色素沉着或脱失,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的数个损害,以四肢肢端,臀部和外生殖器常见,也见于面部和口腔,可累及至掌跖。
本型始于儿童期,和损害经过数年后缓慢扩大,常为非对称性,本型具特征性,为局限性,多为单侧,损害较大,界限清楚且具诊断性的沟纹,男性多见。
2.播散型浅表型和播散型光化性浅表型:DSP较为泛发,主要累及四肢,为双侧对称性,损害也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掌跖和黏膜处,约50%的病例,损害见于曝光部位(DSAP),在夏季加重,损害较小,浅表性,较为单一,成簇状,在四肢伸侧甚至可见数百个,损害开始为小的角化性丘疹,多伴中心小凹,直径1~3mm,多干燥,可有红斑,色素沉着或正常肤色,逐渐增大呈浅表性环形损害,伴轻度中心萎缩,绕以间断的具顶端沟纹的堤状隆起,DSP和DSAP相对常见,常于30~40岁时发病,历数年缓慢发展,尽管女性多见,但家族发病时男女比例各半,紫外线曝露时间过长如银屑病患者的光化学治疗和光疗可导致DSAP加重或延长病程,DSAP见于日照强的地区,在黑人中少见。
3.掌跖播散型:为小的浅表性相对单一的损害,边界清楚,周围呈堤状隆起,高度不超过1mm,掌跖部角化较为广泛,沿着隆起的纵向沟纹较为明显,损害首先见于掌跖,随后向四肢,躯干等部位扩散,包括非曝露部位,数目较多,有瘙痒和刺痛感,黏膜处损害较小,环形或呈匐形性,乳白色且无症状,数目较多,男性发病是女性的两倍,常在青春期和成人早期开始发病。
4.线型:可表现为单侧,线状且广泛累及,类似线性疣状表皮痣,损害与Mibelli型相同,包括苔藓样丘疹,小环形损害,伴中央萎缩的角化过度斑块和特征性周围堤状隆起,成群分布,沿四肢线状排列,远端易受累,在躯干部可呈带状分布,可累及单侧四肢,也见于同侧的面部和躯干,始于婴儿或儿童期,遗传特征尚未明确,可与其他临床类型伴发,有恶化的报道。
5.斑点型:常与Mibelli型或线型相关,为见于掌跖部的大量,小的,不连续的斑点,角化过度,伴有细的高起边缘,损害可呈线状排列,也可聚集成斑块样,临床上必须注意与斑点型掌跖角化症相鉴别。
汗孔角化病有哪些典型症状
本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角化不全,呈中心萎缩的环形、线形或斑点样,临床有5种类型:经典的Mibelli型(PM)、播散型浅表型(DSP)和播散型光化性浅表型(DSAP)、掌跖播散型(PPPD)、线型(LP)和斑点型(常与PM和LP相关)。
1、Mibelli型
损害开始为小的、棕色、角化性丘疹,逐渐扩大形成规则和环形斑块伴有界清,高起的角化性边界,边界常高于1mm,包含线状沟。损害表现为角化过度和疣状,中心常为萎缩性,无毛发且出汗缺乏,伴有色素沉着或脱失,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的数个损害。以四肢肢端、臀部和外生殖器常见,也见于面部和口腔,可累及至掌跖。
2、播散型浅表型(DSP)和播散型光化性浅表型(DSAP)
DSP较为泛发,主要累及四肢,为双侧对称性,损害也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掌跖和黏膜处。约50%的病例,损害见于曝光部位(DSAP),在夏季加重,损害较小,浅表性,较为单一,成簇状,在四肢伸侧甚至可见数百个。损害开始为小的角化性丘疹,多伴中心小凹,直径1~3mm,多干燥,可有红斑,色素沉着或正常肤色,逐渐增大呈浅表性环形损害,伴轻度中心萎缩,绕以间断的具顶端沟纹的堤状隆起。DSP和DSAP相对常见,常于30~40岁时发病,历数年缓慢发展,尽管女性多见,但家族发病时男女比例各半。紫外线曝露时间过长,如银屑病患者的光化学治疗和光疗可导致DSAP加重,或延长病程。DSAP见于日照强的地区,在黑人中少见。
3、掌跖播散型
这种类型表现为小的浅表性相对单一的损害,边界清楚,周围呈堤状隆起,高度不超过1mm。掌跖部角化较为广泛,沿着隆起的纵向沟纹较为明显。损害首先见于掌跖,随后向四肢、躯干等部位扩散,包括非曝露部位。数目较多,有瘙痒和刺痛感,黏膜处损害较小,环形或呈匐形性,乳白色且无症状,数目较多。男性发病是女性的两倍,常在青春期和成人早期开始发病。
4、线型
这种类型可表现为单侧、线状且广泛累及,类似线性疣状表皮痣,损害与Mibelli型相同,包括苔藓样丘疹、小环形损害、伴中央萎缩的角化过度斑块和特征性周围堤状隆起,成群分布,沿四肢线状排列,远端易受累,在躯干部可呈带状分布,可累及单侧四肢,也见于同侧的面部和躯干。本类型始于婴儿或儿童期,遗传特征尚未明确,可与其他临床类型伴发,有恶化的报道。
5、斑点型
这种类型常与Mibelli型或线型相关,为见于掌跖部的大量、小的、不连续的斑点,角化过度,伴有细的高起边缘,损害可呈线状排列,也可聚集成斑块样。临床上必须注意与斑点型掌跖角化症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