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贫血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有出血史、黑便史、深色尿者。
(2)月经过多的妇女,或处于妊娠、生育(或流产)和哺乳期者。
(3)婴儿期和青春期因生长最快,需求较多而致贫血。
(4)饮食方面有营养缺乏或偏食、忌口者。
(5)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有与化学毒物或放射性物质接触者。
(6)曾服用能引起贫血的药物,如保泰松、氯霉素、氯丙嗪等。
(7)有以下疾病者:慢性炎症、感染、肾病、肝病、恶性肿瘤、胶原性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8)家族中有类似的贫血患者。
高危人流人群有以下几种
1、年龄<20岁或>50岁者:凡是在此年龄段妊娠而要求终止者,均应住院并请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手术。因为<20岁的女孩子其生殖道尚未发育成熟,需做术前准备,如放入宫颈扩张棒,使宫颈扩张,否则会导致子宫损伤。年龄在50以上的孕妇,由于已进入更年期,生殖道的弹性减弱及宫颈变硬,不利于手术操作,也应住院,在术前放入宫颈扩张棒,否则将会引起生殖道的损伤。<>
2、剖宫产术后或产后1年之内哺乳者:剖宫产术后的子宫壁上有瘢痕,在1年之内子宫壁尚未充分愈合,加上怀孕后子宫壁较薄,手术时极易从瘢痕部位穿孔。
3、半年内有终止妊娠或1年内有2次人工流产史者:此时子宫尚未完全恢复,再怀孕后子宫较软,易发生子宫损伤。
4、生殖道畸形或有盆腔肿物者:生殖道畸形合并妊娠的发病率虽然仅为0.14%左右,但对手术操作也不利。
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1、感染了人类乳头瘤病毒的女性。
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人类乳头瘤病毒简称HPV。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约90%以上的宫颈癌患者伴有高危型HPV感染。
2、过早性生活,有多个性伴侣等性生活较混乱的女性。
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不断开放,婚前性行为人群逐年增多。多次流产,或初次性生活<16岁的女性患宫颈癌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女性。
3、慢性宫颈疾病的患者。
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约占已婚妇女的50%以上。主要表现为:宫颈有不同程度糜烂、肥大、充血、水肿,有时可见息肉、裂伤及宫颈腺囊肿等。如发现患有宫颈炎等宫颈疾病应及时正规医院进行就诊,以延误病情,诱发癌变,给自己的生命健康带来更大隐患。
4、生活方式不良的女性。
宫颈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吸烟,酗酒,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也可增加子宫颈癌的患病风险。
专家指出,宫颈癌往往先“潜伏”,后“变脸”。因此,对于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诊疗,我们倡导早发现,早检查,早诊治。对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朋友,建议您每年至少做一次TCT宫颈防癌筛查。
对于宫颈癌的诊疗,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手术为患者带来了新的诊疗希望。相当于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来说,机器人手术优势明显:不仅可提高视野的质量及其控制,增强了操作者的灵活性;而且无需开腹,减少了患者的失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
肺炎和感冒的区别 接种肺炎疫苗
宝宝要接种疫苗自不必说,还有一种针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2-59岁高危人群的23价肺炎多糖疫苗,有效保护率可达到85%以上,保护期为5年。此外每年还应接种一次流感疫苗,这是唯一有效能够预防流感的方式,尤其是身体差、免疫功能低下,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都属于高危人群,有必要接种。
丙肝高危人群有8大类
静脉毒瘾者:常会因为共用不洁注射器而造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这在一些地区和特定人群中有很高的风险。
与丙型肝炎患者有密切接触者:如家庭成员中夫妻、子女、父母之一有丙肝,其他密切接触的人存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但与乙肝一样,一般同事间的接触,使用公用电话、卫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共用餐具和水杯等,并不算密切接触,不会传播丙肝。
妈妈是丙肝的婴幼儿:可能在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也可能在产后通过哺乳及其他密切接触等传给孩子。
与丙肝感染者有过性行为的人:如丙肝感染者的同性恋及异性恋人,妓女、嫖客、同性恋等性混乱者均存在传播、感染丙型肝炎的可能。通过这一途径感染的人数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值得重视。
输过血及血液制品的人:特别是1996年之前有过输血史者更是高危人群。在那个时期反复献血或有单采血浆的历史(把血浆采走而把红血球再输回体内)者因为污染机会较多也比较危险。其他人群如因血液病多次使用血制品的人。
接受脏器移植者:可因为器官移植的供体、骨髓中有丙肝病毒感染,或术中大量输血而造成感染。
血液透析者:反复接触血液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其他人群:有过在消毒不严的场所进行过牙科手术、肌肉或经脉注射、针灸、耳朵打孔、纹身美容、修脚等的人,有过意外刺伤的医护人员。
脑出血前兆有哪些症状 脑出血高危人群有哪些
1、罹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这几个慢病之一的病人。
2、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患者。
3、有脑溢血家族史。
4、有吸烟、嗜酒,体重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群。
5、工作过劳的人。
上述这些人群尤其是年龄在50岁以上,建议每年定期做脑血管方面的体检。
糖尿病患者是眼底出血高危人群
眼底出血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病所共有的病征。眼底出血以毛细血管病变最为常见,其次是来自静脉方面的出血。由于眼底出血的原因及部位不同,预后及对视力的影响也不一样。
眼底出血一般不会单独出现,比如外伤型眼底出血,因为受到外力的冲击,引发眼底出血。最常见导致眼底出血的全身性疾病当属糖尿病,糖尿病由于是全身微血管疾病,而眼底又是微血管最多的地方,因此就会引发眼底病变。几乎所有的长期糖尿病患者最终都可能伴发视网膜结构功能紊乱,又称糖尿病视网膜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大约有9200万,99%的1型糖尿病和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得病20年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眼底出血等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常见的症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出血是逐渐发展的。早期仅表现为少量点状出血,伴微血管瘤,随病程进展可出现点片状出血和渗出。此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一旦病变进展到增生期或出现黄斑水肿,患者可表现为视力下降。如果视网膜新生血管导致视网膜前大量出血或玻璃体出血,患者通常出现视力骤降。
由于眼底的病变肉眼是看不见的,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而早期的眼底出血外观和视力上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当患者察觉的时候往往眼底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了,而且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因此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出:1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3~5年内,应去眼科进行第一次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应马上检查;在第一次接受专科检查后,应坚持每年至少复查一次;另外,有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在怀孕早期及妊娠期间都应去眼科检查。已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在非增殖期,可4~6个月查一次眼底;增殖前期,1~2个月查一次眼底;增殖期,2周~1个月查一次眼底。
艾滋病常见六大高危人群
艾滋病是一种受人类免疫缺乏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 简称HIV)感染引发的综合症。有些人群会是某种疾病的高危人群,艾滋病同样有高危人群,这些人群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艾滋病的六大高危人群,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男性同性恋者
包括双性恋者,因为肛交,所所以艾滋病的高危人群。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
2、暗娼人群
因与很多人性接触所以感染率非常高。
3、承受输血或血液成品者
除了抗血友病制剂外,其他血液与血液成品(浓缩血细 胞、血小板、冷冻新颖血浆)的输注也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染。
4、与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
与上述高危人群有性关系者是艾滋病的又一高危人群。
5、吸毒者
经静脉打针毒品成瘾者约占悉数艾滋病病例的15%~17%,主如果由于吸毒进程中重复运用了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打针器、针头,个中被艾滋病毒污染的打针用具形成了艾滋病在吸毒者中的盛行和传达,使吸毒者成为第二个最大的艾滋病风险人群。
6、血友病患者
第三大艾滋病风险人群为血友病患者,在一切艾滋病患者中,因血友病而传染病毒的占1%左右。由于血友病患者会用到一种血液制品凝血因子Ⅷ(Ⅸ),这种血液制品主要存在于医治血友病的血液成品冻干浓缩制剂中。而这种冻干浓缩制剂有可能是艾滋病感染者提供的血液制成的。依据对血友病的检测剖析,通俗血友病患者自身机 体中淋巴细胞成份已有轻度失调,这种免疫功用自身就有轻 度异常的患者,就更易传染上艾滋病病毒。
结核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其中85%发生在肺,称肺结核;15%发生在肺外,如淋巴结、肾、脑膜、骨、肠道等,又称肺外结核。 痰菌阳性肺结核病具有呼吸道传染性,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现有结核病传染源200万,而1个未治疗的传染源1年中可以感染10-15个 健康人。肺结核病人如不能积极彻底治疗,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且还会传染他人,对家庭社会都是极大的危害。
控制结核病,从普及肺结核病防治常识做起。
首先,肺结核主要通过痰菌阳性病人咳嗽、打喷嚏产生飞沫造成呼吸道传播,密闭的空间带菌飞沫可悬浮2小时以上。因而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密切接触,对防止感染很重要。
与结核病人接触是否被传染及发病,取决自身免疫力。新生儿的卡介苗接种,适当的身体锻炼,以及合理的营养、休息,对预防本病是有益的。
此外,肺结核病人尽早到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治疗对阻断传播至关重要。
结核病的高危人群
¯ 排菌病人密切接触者
¯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反应
¯ HIV/TB感染者
¯ 糖尿病、尘肺、肾功不全及免疫系统疾病
¯ 长期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 流动贫困及高龄人群
¯ 既往患肺结核未彻底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