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如何治疗

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如何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重在预防。在积极改善肝功能的前提下,可采取以下措施:

(1) 早期预防和消除诱发肝肾综合征的因素,如感染、出血、电解质紊乱、过量放腹水及利尿等;

(2) 避免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

(3) 输注右旋糖酐、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等以增加血容量,改善肾脏灌注;

(4)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依前列醇等可改善肾血流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

(5) 透析治疗。

治肝硬化主要有什么方法

1、腹腔积液的治疗

①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②利尿剂治疗如双氢克尿噻,隔日或每周1~2次服用。氨苯蝶啶,饭后服用。主要使用安体舒通和速尿。如利尿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加量。利尿治疗以每天减轻体重不超过0.5公斤为宜,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剂逐渐减量。③反复大量放腹腔积液加静脉输注白蛋白用于治疗难治性腹腔积液。每日或每周3次放腹腔积液,同时静脉输注白蛋白。

2、肝脏移植手术

适用于常规内外科治疗无效的终末期肝病。包括难以逆转的腹腔积液;门脉高压症,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严重的肝功能损害(Child分级C级);出现肝肾综合征;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肝性脑病;肝硬化基础上并发肝癌。

3、肝肾综合征

肾功能的改善有赖于肝功能的好转,故治疗重在肝脏原发病的治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治疗。①迅速控制上消化道大出血、感染等诱发因素。②控制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③扩容治疗选用右旋糖酐、白蛋白、血浆、全血及自身腹腔积液浓缩回输等,少用或不用盐水。可与利尿剂及小剂量强心药联用。④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如多巴胺、前列腺素E2可改善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⑤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适用于急性病例,有肝再生可能者,或有可能做肝移植者。否则只是延长患者的死亡过程而已。⑥外科治疗与肝移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适用于肝硬化伴有顽固性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者。但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术后仍需辅以透析治疗。肝移植术是目前公认的疗效最好的治疗方法。⑦其他治疗:避免强烈利尿、单纯大量放腹水及使用损害肾功能的药物。

肝硬化并发症有哪些 肝肾综合征

在肝硬化早期,可出现进行性的肾衰竭。患者表现为少尿、无尿和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多数患者最终死于肾功能衰竭。

肝硬化的并发症

肝硬化常因并发症而死亡。

1、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常见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肝性消化性溃疡;异位静脉曲张;胃毛细血管扩张;肝性胃肠功能衰竭;贲门撕裂综合征等。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多因较粗糙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创伤,食管受胃酸反流的侵蚀,剧烈呕吐等引起,出现呕血和黑便,若出血量不多,仅有黑便,如果大量出血、黑便;当出血量超过血容量20%时可致休克,肝脏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常使肝功能恶化,出血又使血浆蛋白丢失,可导致腹水形成,血液在肠道经细菌分解产氨被肠黏膜吸收后,可诱发肝性脑病甚至导致死亡,出血后原来肿大的脾脏可以缩小甚至触不到。

3、感染: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肺部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多见。有腹水的病人可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脾功能亢进以及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循环的机会,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结核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胆道感染及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等,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肝硬化病人腹腔内无脏器穿孔的腹膜急性炎症,发生率占3%~10%,多发生于有大量腹水的病人,多为大肠埃希杆菌引起,其原因为肝硬化时吞噬细胞的噬菌作用减弱,肠道内细菌异常繁殖,通过肠壁进入腹腔,又因肝内外血管结构的改变,细菌还可通过侧支循环引起菌血症或带菌淋巴液自肝包膜下或肝门淋巴丛漏入腹腔而引起感染,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胀,腹壁压痛及反跳痛,腹水增多,血白细胞增高,腹水混浊,呈渗出液或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腹水培养可有细菌生长,少数病人无腹痛发热,而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顽固性腹水及进行性肝功衰竭。

4、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时未能恰当治疗或疗效欠佳,易出现肝肾综合征,其特征为少尿或无尿,低血钠与低尿钠,肾脏无器质性改变,故亦称功能性肾衰竭,其发病原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结果证明:

(1)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减少,分别为20~50ml/min(正常120ml/min)及250~500ml/min(正常600ml~800ml/min)。

(2)肝肾综合征病人肾脏的血流发生重新分配,用对氨基马尿酸(PAH)吸取试验表明肾髓质的血流较肾皮质血流相对较多,用133Xe洗脱技术证明肝肾综合征的肾皮质血流减少,叶间动脉和近侧弓动脉血管痉挛,而同一病人死后再做动脉造影血管完全正常。

(3)可用肝肾综合征病人的肾做肾移植,移植后的肾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肝肾综合征的病人经过肝移植后肾功能也完全恢复正常,说明肾的病变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

近年来,随着对肝肾综合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肝硬化腹水引起有效血容量的降低,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肾脏功能性肾衰,参与引起肾血流量减少的因素包括: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由于有效血容量低下及肾脏灌注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同时,由于肾素灭活能力的减退,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致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②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肾脏合成的缓激肽及其他激肽类可参与肾血流量及肾脏功能的调节,在肝硬化时,由于激肽不能生成而致肾皮质血管收缩,③前列腺素和血栓素:肾脏合成的前列腺素可以减少钠潴留及氮质血症,而血栓素则与前列腺素作用相反,具有血管收缩作用,在肝硬化伴肾脏缺血时,肾脏合成前列腺素减少,使血栓素与前列腺素E2的比例异常,使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恶化,④白三烯:肝硬化时,白三烯由胆汁排泄发生障碍,而由肾脏排泄;同时由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引起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增加白三烯的产生,这些白三烯半胱氨酰产物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临床表现:肝肾综合征发生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常有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和高度腹水,钠潴留严重,常伴黄疸,常发生于大量应用利尿药或胃肠道出血以及放腹水后,处于低钠,低钾和肝性脑病的病人更易发生,病人无任何肾炎或肾盂炎情况下,发生少尿或无尿,尿常规检查几乎无异常,尿浓缩功能正常,尿中无钠,水负荷试验常有排尿困难,因无尿而出现氮质血症,最终死于尿毒症。

5、腹水:正常人腹腔中有少量液体,大约50ml,当液体量大于200ml时称为腹水,腹水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有经典学说,泛溢学说以及外周血管扩张学说。

(1)经典学说:又称充盈不足学说,主要是由于血浆与腹水之间的胶体渗透压差与门脉毛细血管与腹腔内液体静水压差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其机制为:

①血循环中血容量减少,引起肾素,醛固酮产生过多,水钠潴留。

②硬化使白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蛋白血症。

③门静脉及肝窦压力增高,引起液体静水压增高。

④由于肝血窦两侧压力差增高,液体由肝窦流入Disse间隙,形成过多的淋巴液。

⑤腹水形成后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产生过多,造成水钠潴留。

⑥压力感受器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升压素增加,加重水钠潴留。

(2)泛溢学说: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激活了血窦周围丰富的神经纤维和压力感受器,增强肝肾神经反射,钠潴留,全身血容量增加,液体由内脏循环中漏出,形成腹水。

(3)外周血管扩张学说:肝硬化患者存在严重的门静脉,血窦高压和高动力状态,表现为血压下降,高血容量,高心排出量和血管阻力降低,外周血管扩张,小动静脉短路,引起血容量和血管容量不平衡,机体反射性地出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兴奋,ADH产生增多,水钠潴留,使肝和内脏的淋巴液产生过多,引起液体流入腹腔。

6、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时易并发肝癌,特别是病毒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近年证明乙肝病毒为直接造成肝癌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9.9%~39.2%,约2/3的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如临床出现肝脏进行性肿大,尤其局限性增大并迅速出现大量腹水或腹水为血性,病情急剧恶化,黄疸加重,肝区剧痛等应做甲胎蛋白(ɑ-FP),>200ng/ml即应怀疑肝癌,并应动态观察,如逐渐增加且病情无好转即可诊断,在活动性肝炎时ɑ-FP也可增高,但可随着病情好转而下降,肝核素扫描,超声波,CT等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脏穿刺活检病理找到肝癌细胞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于》35岁的男性、具有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脂肪肝有什么危害,会不会导致肝硬化

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引起的脂肪堆积,常伴有肝细胞变性。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几率较高,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长危及生命。

肝硬化要如何诊断

1.代偿期

慢性肝炎病史及症状可供参考。如有典型蜘蛛痣、肝掌应高度怀疑。肝质地较硬或不平滑及(或)脾大>2cm,质硬,而无其他原因解释,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依据。肝功能可以正常。蛋白电泳或可异常,单氨氧化酶、血清p-ⅲ-p升高有助诊断。必要时肝穿病理检查或腹腔镜检查以利确诊。

2.失代偿期

症状、体征、化验皆有较显著的表现,如腹腔积液、食管静脉曲张。明显脾肿大有脾功能亢进及各项肝功能检查异常等,不难诊断。但有时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5鉴别诊断

1.肝脾肿大

如血液病、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必要时可做肝穿刺活检。

2.腹腔积液

腹腔积液有多种病因,如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腹腔积液检查,与肝硬化腹腔积液鉴别并不困难,必要时做腹腔镜检查常可确诊。

3.肝硬化并发症

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往往因引起并发症而死亡,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肝性脑病、感染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呼吸系统损伤、腹腔积液。

肝硬化并发症

1、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大出血:最常见。常见原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门脉高压性胃病;肝性消化性溃疡;异位静脉曲张;胃毛细血管扩张;肝性胃肠功能衰竭;贲门撕裂综合征等。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多因较粗糙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创伤,食管受胃酸反流的侵蚀,剧烈呕吐等引起,出现呕血和黑便,若出血量不多,仅有黑便,如果大量出血、黑便;当出血量超过血容量20%时可致休克,肝脏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常使肝功能恶化,出血又使血浆蛋白丢失,可导致腹水形成,血液在肠道经细菌分解产氨被肠黏膜吸收后,可诱发肝性脑病甚至导致死亡,出血后原来肿大的脾脏可以缩小甚至触不到。

3、感染: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肺部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多见。有腹水的病人可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脾功能亢进以及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循环的机会,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结核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胆道感染及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等,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肝硬化病人腹腔内无脏器穿孔的腹膜急性炎症,发生率占3%~10%,多发生于有大量腹水的病人,多为大肠埃希杆菌引起,其原因为肝硬化时吞噬细胞的噬菌作用减弱,肠道内细菌异常繁殖,通过肠壁进入腹腔,又因肝内外血管结构的改变,细菌还可通过侧支循环引起菌血症或带菌淋巴液自肝包膜下或肝门淋巴丛漏入腹腔而引起感染,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胀,腹壁压痛及反跳痛,腹水增多,血白细胞增高,腹水混浊,呈渗出液或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腹水培养可有细菌生长,少数病人无腹痛发热,而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顽固性腹水及进行性肝功衰竭。

4、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时未能恰当治疗或疗效欠佳,易出现肝肾综合征,其特征为少尿或无尿,低血钠与低尿钠,肾脏无器质性改变,故亦称功能性肾衰竭,其发病原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结果证明:

(1)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减少,分别为20~50ml/min(正常120ml/min)及250~500ml/min(正常600ml~800ml/min)。

(2)肝肾综合征病人肾脏的血流发生重新分配,用对氨基马尿酸(PAH)吸取试验表明肾髓质的血流较肾皮质血流相对较多,用133Xe洗脱技术证明肝肾综合征的肾皮质血流减少,叶间动脉和近侧弓动脉血管痉挛,而同一病人死后再做动脉造影血管完全正常。

(3)可用肝肾综合征病人的肾做肾移植,移植后的肾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肝肾综合征的病人经过肝移植后肾功能也完全恢复正常,说明肾的病变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

近年来,随着对肝肾综合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肝硬化腹水引起有效血容量的降低,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肾脏功能性肾衰,参与引起肾血流量减少的因素包括: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由于有效血容量低下及肾脏灌注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同时,由于肾素灭活能力的减退,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致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②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肾脏合成的缓激肽及其他激肽类可参与肾血流量及肾脏功能的调节,在肝硬化时,由于激肽不能生成而致肾皮质血管收缩,③前列腺素和血栓素:肾脏合成的前列腺素可以减少钠潴留及氮质血症,而血栓素则与前列腺素作用相反,具有血管收缩作用,在肝硬化伴肾脏缺血时,肾脏合成前列腺素减少,使血栓素与前列腺素E2的比例异常,使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恶化,④白三烯:肝硬化时,白三烯由胆汁排泄发生障碍,而由肾脏排泄;同时由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引起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增加白三烯的产生,这些白三烯半胱氨酰产物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临床表现:肝肾综合征发生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常有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和高度腹水,钠潴留严重,常伴黄疸,常发生于大量应用利尿药或胃肠道出血以及放腹水后,处于低钠,低钾和肝性脑病的病人更易发生,病人无任何肾炎或肾盂炎情况下,发生少尿或无尿,尿常规检查几乎无异常,尿浓缩功能正常,尿中无钠,水负荷试验常有排尿困难,因无尿而出现氮质血症,最终死于尿毒症。

5、腹水:正常人腹腔中有少量液体,大约50ml,当液体量大于200ml时称为腹水,腹水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有经典学说,泛溢学说以及外周血管扩张学说。

(1)经典学说:又称充盈不足学说,主要是由于血浆与腹水之间的胶体渗透压差与门脉毛细血管与腹腔内液体静水压差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其机制为:

①血循环中血容量减少,引起肾素,醛固酮产生过多,水钠潴留。

②硬化使白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蛋白血症。

③门静脉及肝窦压力增高,引起液体静水压增高。

④由于肝血窦两侧压力差增高,液体由肝窦流入Disse间隙,形成过多的淋巴液。

⑤腹水形成后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产生过多,造成水钠潴留。

⑥压力感受器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升压素增加,加重水钠潴留。

(2)泛溢学说: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激活了血窦周围丰富的神经纤维和压力感受器,增强肝肾神经反射,钠潴留,全身血容量增加,液体由内脏循环中漏出,形成腹水。

(3)外周血管扩张学说:肝硬化患者存在严重的门静脉,血窦高压和高动力状态,表现为血压下降,高血容量,高心排出量和血管阻力降低,外周血管扩张,小动静脉短路,引起血容量和血管容量不平衡,机体反射性地出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兴奋,ADH产生增多,水钠潴留,使肝和内脏的淋巴液产生过多,引起液体流入腹腔。

6、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时易并发肝癌,特别是病毒性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近年证明乙肝病毒为直接造成肝癌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9.9%~39.2%,约2/3的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如临床出现肝脏进行性肿大,尤其局限性增大并迅速出现大量腹水或腹水为血性,病情急剧恶化,黄疸加重,肝区剧痛等应做甲胎蛋白(ɑ-FP),>200ng/ml即应怀疑肝癌,并应动态观察,如逐渐增加且病情无好转即可诊断,在活动性肝炎时ɑ-FP也可增高,但可随着病情好转而下降,肝核素扫描,超声波,CT等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脏穿刺活检病理找到肝癌细胞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于》35岁的男性、具有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嗜酒的高危人群,一般每隔6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肝硬化输血注意事项

据统计,肝硬化患者中,约2/3的人可能会出现呕血或黑便,我们称之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主要原因是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约占所有在消化道出血的60%~75%。当情况严重时需及时输血。那么肝硬化患者输血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当并发肝肾综合征时,以输注新鲜的浓集红细胞为好。因新鲜红细胞的2,3二磷酸甘油酸盐含量较多,有利于携氧供氧,且新鲜血的红细胞生存期较长。

肝肾综合征时血浆的尿素氮、肌酐、钾的浓度升高,pH值常下降,因此,输入非新鲜血,可使肝肾综合征加重。

(2)合并心功能不全时,原则上输血量以每日不超过300~350mL为宜。输血的速度应慢,以每分钟输入1mL为宜,进行成分输血,有助于控制总输血量,避免增加心脏和循环负担,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

以上就是对肝硬化患者输血时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肝硬化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肝脾肿大

如血液病、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肝脾肿大,必要时可做肝穿刺活检。

2.腹腔积液

腹腔积液有多种病因,如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关检查及腹腔积液检查,与肝硬化腹腔积液鉴别并不困难,必要时做腹腔镜检查常可确诊。

3.肝硬化并发症

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的鉴别诊断。

肝硬化往往因引起并发症而死亡,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而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肝性脑病、感染肝炎、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门静脉血栓形成、呼吸系统损伤、腹腔积液。

肝硬化会出现哪些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病人常因突然发生大量的呕血或黑粪而出现休克或诱发肝性脑病,病死率很高。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因为静脉压力增高,容易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旦血管收到挤压或破裂就可能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

2.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引起肝硬化病人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肝性脑病患者通常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在肝硬化晚期大量的毒性代谢产物在肠道集聚,肠道产胺增加,导致脑细胞损害而发生一系列肝性脑病的表现。

3.感染。由于肝硬化患者抵抗力降低,第外界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一旦感染常会并发气管炎、肺炎、肠道感染、自发性腹膜炎等感染性疾病。

4.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很容易发展为肝癌。其机理可能与病毒损害肝细胞使肝细胞发生不典型增生,乙肝病毒和肝细胞整合、肝硬化病人免疫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

5.肝肾综合征。合并大量腹水的肝硬化病人,由于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液重分布等原因,可出现水肿、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低血钠等病症,即肝肾综合征。出现肝肾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极差,病死率高。

肝腹水肝硬化会引发什么疾病

一、并发病症

肝硬化常因并发症而死亡。

1、肝性脑病(参见“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大出血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但应考虑是否并发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贲门撕裂综合征等胃黏膜病变。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多因较粗糙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创伤,食管受胃酸反流的侵蚀、剧烈呕吐等引起。出现呕血和黑便。若出血量不多,仅有黑便。如果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肝脏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常使肝功能恶化。出血又使血浆蛋白丢失,可导致腹水形成。血液在肠道经细菌分解产氨被肠黏膜吸收后,可诱发肝性脑病甚至导致死亡。出血后原来肿大的脾脏可以缩小甚至触不到。

3、感染 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脾功能亢进以及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循环的机会,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结核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胆道感染及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等。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肝硬化病人腹腔内无脏器穿孔的腹膜急性炎症,发生率占3%~10%。多发生于有大量腹水的病人,多为大肠埃希杆菌引起。其原因为肝硬化时吞噬细胞的噬菌作用减弱,肠道内细菌异常繁殖,通过肠壁进入腹腔。又因肝内外血管结构的改变,细菌还可通过侧支循环引起菌血症或带菌淋巴液自肝包膜下或肝门淋巴丛漏入腹腔而引起感染。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胀,腹壁压痛及反跳痛,腹水增多,血白细胞增高,腹水混浊,呈渗出液或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腹水培养可有细菌生长。少数病人无腹痛发热,而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顽固性腹水及进行性肝功衰竭。

4、肝肾综合征 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时未能恰当治疗或疗效欠佳,易出现肝肾综合征。其特征为少尿或无尿,低血钠与低尿钠,肾脏无器质性改变,故亦称功能性肾衰竭。其发病原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结果证明:

(1)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减少,分别为20~50ml/min(正常120ml/min)及250~500ml/min(正常600ml~800ml/min)。

(2)肝肾综合征病人肾脏的血流发生重新分配。用对氨基马尿酸(PAH)吸取试验表明肾髓质的血流较肾皮质血流相对较多。用133Xe洗脱技术证明肝肾综合征的肾皮质血流减少。叶间动脉和近侧弓动脉血管痉挛,而同一病人死后再做动脉造影血管完全正常。

(3)可用肝肾综合征病人的肾做肾移植,移植后的肾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肝肾综合征的病人经过肝移植后肾功能也完全恢复正常。说明肾的病变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

近年来,随着对肝肾综合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肝硬化腹水引起有效血容量的降低,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肾脏功能性肾衰。参与引起肾血流量减少的因素包括: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由于有效血容量低下及肾脏灌注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同时,由于肾素灭活能力的减退,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致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②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肾脏合成的缓激肽及其他激肽类可参与肾血流量及肾脏功能的调节。在肝硬化时,由于激肽不能生成而致肾皮质血管收缩。③前列腺素和血栓素:肾脏合成的前列腺素可以减少钠潴留及氮质血症,而血栓素则与前列腺素作用相反,具有血管收缩作用。在肝硬化伴肾脏缺血时,肾脏合成前列腺素减少,使血栓素与前列腺素E2的比例异常,使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恶化。④白三烯:肝硬化时,白三烯由胆汁排泄发生障碍,而由肾脏排泄;同时由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引起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增加白三烯的产生。这些白三烯半胱氨酰产物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临床表现:肝肾综合征发生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常有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和高度腹水,钠潴留严重,常伴黄疸。常发生于大量应用利尿药或胃肠道出血以及放腹水后。处于低钠、低钾和肝性脑病的病人更易发生。病人无任何肾炎或肾盂炎情况下,发生少尿或无尿。尿常规检查几乎无异常。尿浓缩功能正常,尿中无钠。水负荷试验常有排尿困难。因无尿而出现氮质血症,最终死于尿毒症。

5、腹水 正常人腹腔中有少量液体,大约50ml,当液体量大于200ml时称为腹水。腹水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有经典学说、泛溢学说以及外周血管扩张学说。

(1)经典学说:又称充盈不足学说。主要是由于血浆与腹水之间的胶体渗透压差与门脉毛细血管与腹腔内液体静水压差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其机制为:

①血循环中血容量减少,引起肾素、醛固酮产生过多,水钠潴留。

②硬化使白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蛋白血症。

③门静脉及肝窦压力增高,引起液体静水压增高。

④由于肝血窦两侧压力差增高,液体由肝窦流入Disse间隙,形成过多的淋巴液。

⑤腹水形成后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产生过多,造成水钠潴留。

⑥压力感受器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升压素增加,加重水钠潴留。

(2)泛溢学说: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激活了血窦周围丰富的神经纤维和压力感受器,增强肝肾神经反射,钠潴留,全身血容量增加,液体由内脏循环中漏出,形成腹水。

(3)外周血管扩张学说:肝硬化患者存在严重的门静脉、血窦高压和高动力状态,表现为血压下降,高血容量,高心排出量和血管阻力降低,外周血管扩张,小动静脉短路,引起血容量和血管容量不平衡。机体反射性地出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兴奋,ADH产生增多,水钠潴留,使肝和内脏的淋巴液产生过多,引起液体流入腹腔。

6、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时易并发肝癌,尤以肝炎后肝硬化时多见。近年证明乙肝病毒为直接造成肝癌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9.9%~39.2%。约2/3的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如临床出现肝脏进行性肿大,尤其局限性增大并迅速出现大量腹水或腹水为血性,病情急剧恶化、黄疸加重、肝区剧痛等应做甲胎蛋白(ɑ-FP),>200ng/ml即应怀疑肝癌,并应动态观察,如逐渐增加且病情无好转即可诊断。在活动性肝炎时ɑ-FP也可增高,但可随着病情好转而下降。肝核素扫描、超声波、CT等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脏穿刺活检病理找到肝癌细胞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肝硬化的并发症到底有什么

1、电解质紊乱:肝硬化患者在腹水出现以前已有电解质紊乱,出现腹水和其他并发症后,电解质紊乱更加严重,可出现低钠血症、低钾低氯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并诱发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出血量大、除呕鲜血外,常伴有血便。易出现休克及诱发肝性脑病,病死率较高。许多患者过去有消化道出血史。

3、自发性腹膜炎:肝硬化患者抵抗力低下常并发感染,自发性腹膜炎一般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腹痛和腹胀,同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与腹泻,严重者有休克。

4、肝性脑病:肝性脑病见于严重肝病患者,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常有明显黄疸、出血倾向和肝臭,易并发各种感染、脑水肿和肝肾综合症等,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5、肝肾综合征:肝硬化有大量腹水时可出现肝肾综合症。与上消化道出血、休克、大量的腹水和强烈利尿、内毒素血症和钠水代谢紊乱等密切相关。

6、原发性肝癌:在肝硬化基础上可发生原发性肝癌,据统计,肝癌和肝硬化合并率为84.6%。

肝硬化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肝性脑病、腹膜炎、黄疸、肺炎、原发性肝癌、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休克、菌血症、败血症、肝肾综合征、原发性腹膜炎、低血压、支气管炎、气管炎、肝癌、肾炎。

二、肝硬化的并发病症

肝硬化常因并发症而死亡。

1、肝性脑病(参见“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但应考虑是否并发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贲门撕裂综合征等胃黏膜病变。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多因较粗糙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创伤,食管受胃酸反流的侵蚀、剧烈呕吐等引起。出现呕血和黑便。若出血量不多,仅有黑便。如果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肝脏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常使肝功能恶化。出血又使血浆蛋白丢失,可导致腹水形成。血液在肠道经细菌分解产氨被肠黏膜吸收后,可诱发肝性脑病甚至导致死亡。出血后原来肿大的脾脏可以缩小甚至触不到。

3、感染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脾功能亢进以及门体静脉之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侵入体循环的机会,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结核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胆道感染及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等。原发性腹膜炎是指肝硬化病人腹腔内无脏器穿孔的腹膜急性炎症,发生率占3%~10%。多发生于有大量腹水的病人,多为大肠埃希杆菌引起。其原因为肝硬化时吞噬细胞的噬菌作用减弱,肠道内细菌异常繁殖,通过肠壁进入腹腔。又因肝内外血管结构的改变,细菌还可通过侧支循环引起菌血症或带菌淋巴液自肝包膜下或肝门淋巴丛漏入腹腔而引起感染。临床表现发热、腹痛、腹胀,腹壁压痛及反跳痛,腹水增多,血白细胞增高,腹水混浊,呈渗出液或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腹水培养可有细菌生长。少数病人无腹痛发热,而表现为低血压或休克,顽固性腹水及进行性肝功衰竭。

4、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时未能恰当治疗或疗效欠佳,易出现肝肾综合征。其特征为少尿或无尿,低血钠与低尿钠,肾脏无器质性改变,故亦称功能性肾衰竭。其发病原理尚不完全清楚。研究结果证明:

(1)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减少,分别为20~50ml/min(正常120ml/min)及250~500ml/min(正常600ml~800ml/min)。

(2)肝肾综合征病人肾脏的血流发生重新分配。用对氨基马尿酸(PAH)吸取试验表明肾髓质的血流较肾皮质血流相对较多。用133Xe洗脱技术证明肝肾综合征的肾皮质血流减少。叶间动脉和近侧弓动脉血管痉挛,而同一病人死后再做动脉造影血管完全正常。

(3)可用肝肾综合征病人的肾做肾移植,移植后的肾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肝肾综合征的病人经过肝移植后肾功能也完全恢复正常。说明肾的病变是功能性的,是可逆的。

近年来,随着对肝肾综合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肝硬化腹水引起有效血容量的降低,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肾脏功能性肾衰。参与引起肾血流量减少的因素包括:

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由于有效血容量低下及肾脏灌注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同时,由于肾素灭活能力的减退,使血浆中血管紧张素水平升高,致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②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肾脏合成的缓激肽及其他激肽类可参与肾血流量及肾脏功能的调节。在肝硬化时,由于激肽不能生成而致肾皮质血管收缩。

③前列腺素和血栓素:肾脏合成的前列腺素可以减少钠潴留及氮质血症,而血栓素则与前列腺素作用相反,具有血管收缩作用。在肝硬化伴肾脏缺血时,肾脏合成前列腺素减少,使血栓素与前列腺素E2的比例异常,使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恶化。

④白三烯:肝硬化时,白三烯由胆汁排泄发生障碍,而由肾脏排泄;同时由于肝硬化内毒素血症引起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增加白三烯的产生。这些白三烯半胱氨酰产物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临床表现:肝肾综合征发生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常有低蛋白血症、门脉高压和高度腹水,钠潴留严重,常伴黄疸。常发生于大量应用利尿药或胃肠道出血以及放腹水后。处于低钠、低钾和肝性脑病的病人更易发生。病人无任何肾炎或肾盂炎情况下,发生少尿或无尿。尿常规检查几乎无异常。尿浓缩功能正常,尿中无钠。水负荷试验常有排尿困难。因无尿而出现氮质血症,最终死于尿毒症。

5、腹水正常人腹腔中有少量液体,大约50ml,当液体量大于200ml时称为腹水。腹水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有经典学说、泛溢学说以及外周血管扩张学说。

(1)经典学说:又称充盈不足学说。主要是由于血浆与腹水之间的胶体渗透压差与门脉毛细血管与腹腔内液体静水压差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所致。其机制为:

①血循环中血容量减少,引起肾素、醛固酮产生过多,水钠潴留。

②硬化使白蛋白合成减少,引起低蛋白血症。

③门静脉及肝窦压力增高,引起液体静水压增高。

④由于肝血窦两侧压力差增高,液体由肝窦流入Disse间隙,形成过多的淋巴液。

⑤腹水形成后由于有效血容量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产生过多,造成水钠潴留。

⑥压力感受器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升压素增加,加重水钠潴留。

(2)泛溢学说:主要是由于门脉高压激活了血窦周围丰富的神经纤维和压力感受器,增强肝肾神经反射,钠潴留,全身血容量增加,液体由内脏循环中漏出,形成腹水。

(3)外周血管扩张学说:肝硬化患者存在严重的门静脉、血窦高压和高动力状态,表现为血压下降,高血容量,高心排出量和血管阻力降低,外周血管扩张,小动静脉短路,引起血容量和血管容量不平衡。机体反射性地出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交感神经兴奋,ADH产生增多,水钠潴留,使肝和内脏的淋巴液产生过多,引起液体流入腹腔。

6、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时易并发肝癌,尤以肝炎后肝硬化时多见。近年证明乙肝病毒为直接造成肝癌的原因之一,其发生率9.9%~39.2%。约2/3的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如临床出现肝脏进行性肿大,尤其局限性增大并迅速出现大量腹水或腹水为血性,病情急剧恶化、黄疸加重、肝区剧痛等应做甲胎蛋白(ɑ-FP),>200ng/ml即应怀疑肝癌,并应动态观察,如逐渐增加且病情无好转即可诊断。在活动性肝炎时ɑ-FP也可增高,但可随着病情好转而下降。肝核素扫描、超声波、CT等有助于肝癌的诊断。肝脏穿刺活检病理找到肝癌细胞是最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关推荐

肝硬化预后

预后肝硬化的预后与病因、肝功能代偿程度及并发症有关。酒精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肝淤血等引起的肝硬化,病因如能在肝硬化未进展至失代偿期前予以消除,则病变可趋静止,相对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隐源性肝硬化好。Child-Pugh分级与预后密切相关,A级最好,C级最差。死亡原因常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并发症。肝移植的开展已明显改善了肝硬化患者的预后。 本病首先要重视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早期发现和隔离病人给予积极治疗。注意饮食,合理营养,节制饮酒,加强劳动保健,避免各种慢性化学中毒也是预

肝硬化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专家指出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肝硬化有哪些危害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由于肝脏自身的损害和累计多重器官、其中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核心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肝腹水、癌变等严重并发肝硬化有哪些危害症。 肝硬化是各种病因长期反复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脏病变。如果肝硬化早期经过积极防治,则可以逆转或不再进展,但晚期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第一:消化道大出血,多是由于肝硬化导致肝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受到粗

肝肾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一、发病原因 肝肾综合征常见于各种类型的失代偿肝硬化(特别是肝炎后肝硬化,乙醇性肝硬化等),也可见于其他严重肝病,如暴发性肝功能衰竭,重症病毒性肝炎,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妊娠脂肪肝等严重肝实质病变过程中,患者多有诱因存在,最常见的诱因是上消化道大出血,大量放腹水,利尿过度,外科手术后,感染,腹泻,应激状态等,但也有部分病人可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生肝肾综合征。 二、病理生理 肝肾综合征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导致肾脏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表现为肾血管收缩和肾内分流,致使肾血

如何防治脂肪肝 脂肪肝有什么危害

脂肪肝患者常伴有高脂血症,血液粘稠度增加,使动脉弹性降低,管径变窄,柔韧性减弱,最终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破裂,危及生命。 动脉硬化进而诱发高血压、冠心病,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容易导致心肌梗塞而猝死。 又称内脏脂肪变性脑病。病理改变主要是弥漫性脑水肿和重度的肝脂肪变性,伴有显着的脑症状:抽搐、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病死率高达70~80%。 所有肝病的最终结果都是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一旦肝硬化,容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

肝硬化病会带来哪些危害

1、引起消化道大出血:人们在患上肝硬化这种疾病后,患者多会由于肝硬化导致肝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受到粗糙食物、化学物质或腹内压升高等因素刺激时,曲张的血管极易破裂,发生大出血,所以,人们要重视肝硬化这种疾病。 2、肝硬化患者如果不及时治愈这种疾病,还可能会引起肝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引发肝性脑病:肝硬化对患者的影响很大,那么肝硬化会带来哪些危害?人们在发生肝硬化这种疾病后,还可能会导致肝昏迷和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这些并发症预后极差,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人们要及时对种疾病

早期肝硬化的危害

1肝细胞损害早期肝硬化意为着肝细胞广泛受到破坏,必然会使肝脏的生理功能减退。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这种程度也会越来越重。2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多是由于肝硬化导致肝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受到粗糙食物、化学物质或腹内压升高等因素刺激时,曲张的血管极易破裂,发生大出血。3发生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这些并发症预后极差,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4肝癌肝癌常常继发于肝硬化的基础上,不少学者认为肝硬化是肝癌的癌前病变。

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1.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严重变性、坏死,长期受损可导致门静脉高压,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侧支循环建立,其中一条重要的侧支就是食管和胃底的静脉曲张,一旦静脉曲张破裂造成大出血,患者可出现突发性呕血或排出柏油样粪便,长期可因大出血而造成死亡。 2.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患者在终末期会出现昏迷和反复发作性木僵,一开始病情不像急性肝性脑病患者那样严重,但随着昏迷加重,患者病情加重加深,直至死亡,因此这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 3.肝肾综合征 大部分肝硬化患者腹腔内都有大量液体积

导致肝硬化死亡原因有哪些

1、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多是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所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肝硬化死亡的主要原因,诱因主要有食用粗糙较硬或有棱角的食物、食管受胃酸反流的侵蚀以及剧烈呕吐等等。 2、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又称肝性昏迷、肝脑综合征,主要是由消化道出血、大量使用利尿剂、电解质紊乱及继发感染等不良因素引起的,是肝硬化晚期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以意识障碍、智力减退、神经系统体征和肝脏损害为主。 3、感染:感染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关于自免肝硬化遗传吗的问题

1、肝硬化代偿期症状:肝硬化代偿期如果患者肝功能正常,jui无症状表现;而当患者肝功能出现异常,有可能会表现出一般肝炎的常见症状,如疲倦乏力、肝掌、蜘蛛痣、xhbl、皮肤黝黑、面色暗沉等。 2、肝硬化失代偿期:一般指肝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超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临床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常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1)感染:以原发性腹膜炎常见。发生率约3~10%,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腹水为渗出液,末梢血象增高。 (2)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肝源性胃肠道黏膜溃疡出血。 (3)肝性脑病:在肝硬化

肝硬化会引发什么疾病

1.肝性脑病 2.上消化道大出血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但应考虑是否并发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糜烂性胃炎、贲门撕裂综合征等胃黏膜病变。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多因较粗糙较硬的或有棱角的食物创伤,食管受胃酸反流的侵蚀、剧烈呕吐等引起。出现呕血和黑便。若出血量不多,仅有黑便。如果大量出血可引起休克。肝脏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常使肝功能恶化。出血又使血浆蛋白丢失,可导致腹水形成。血液在肠道经细菌分解产氨被肠黏膜吸收后,可诱发肝性脑病甚至导致死亡。出血后原来肿大的脾脏可以缩小甚至触不到。 3.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