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谷热病能治好吗,裂谷热病可以治吗 裂谷热病能够预防吗
裂谷热病能治好吗,裂谷热病可以治吗 裂谷热病能够预防吗
在前面我们讲到了一些该病的治疗和护理方法,那么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能够预防这种疾病吗?
裂谷热病主要在家畜中引起流行和爆发,如绵羊、牛、骆驼、山羊等,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可以给家畜进行预防接种,防止被裂谷热病毒感染,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
不要和患病的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
不食用没有煮熟的家畜肉、奶等;
做好防蚊和灭蚊工作。
现在还没有能预防这种疾病的人可以注射的疫苗,所以对体质比较弱的人群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
出门做好个人的防护,建议戴上口罩;
去空气比较好的地方,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晚上睡觉的时候点蚊香或者关好蚊帐,防止被蚊子叮咬。
裂谷热国内首例 如何预防裂谷热病
防蚊灭蚊,加强环境保护与隔离;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加强个人防护,接触病畜和病人的人,以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采取严格的防卫措施,包括穿戴隔离衣帽、护目镜、口罩、防水围裙和手套等。
裂谷热病是什么 裂谷热的并发症状
1、并发病症 并发出血性休克、颅内出血,部分患者可并发肝炎、脑炎、视网膜病变等。
2、脑炎
(1)全身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身痛、恶心、呕吐、乏力。少数有出血疹及心肌炎表现。热程约7~10天。
(2)神经系统症状 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第2病日后,可出现颈肌及肩胛肌弛缓性瘫痪,以致头下垂及手臂不能上举,摇摇无依。脑神经及下肢受累少见。
3、视网膜病变 (1)视力显著减退、视物变形; (2)视野有中心暗点。
快报——我国发现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月23日通报,我委组织专家确诊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
患者汤某,男,45岁,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7月14日晚(北京时间)在安哥拉出现发热伴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肌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飞机回国。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病情严重,被送往某专科医院隔离诊治。23日上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的裂谷热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3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核酸复核检测结果阳性。23日晚,我委组织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目前,该患者病情危重,正在积极治疗中。专家研判认为,此次疫情传播扩散风险较小。
疫情发生后,卫生计生部门高度重视,已按照裂谷热相关诊疗方案和防控要求,落实病例隔离治疗、流行病学调查、风险评估、院感控制、防蚊灭蚊、环境消毒,以及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
该病例有关情况已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我国香港特区通报。
注:裂谷热,也称立夫特谷热(Rift Valley Fever),是由裂谷热病毒,也称立夫特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 RVF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RVF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为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该病主要影响动物,可致牲畜死亡和流产。年幼的动物病死率高。绵羊、山羊、牛、水牛、骆驼等家畜均可感染该病毒,并可作为该病的传染源。
人对RVFV普遍易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或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感染;或者通过伊蚊、库蚊、按蚊和其他很多蚊种叮咬而传播;尚无人-人传播的报道。
目前已有约30多个国家发现该病,主要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肯尼亚、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索马里等国家,亚洲的沙特阿拉伯、也门也曾发生暴发疫情。2013年以来,WHO未通报全球范围内有裂谷热暴发疫情发生。在此之前,我国动物间和人间尚无裂谷热疫情报告。
人感染裂谷热病毒后症状多较轻,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症状。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常采用支持疗法。
防控裂谷热疫情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对赴疫区人员以及兽医等高危人群的宣教;加强口岸的动物及人间疫情检疫工作,严防疫情输入;在发现疫情地区,采取防蚊灭蚊措施,防控疫情扩散;同时加强院感控制,防止院内感染出现。
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08年印发《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08年印发《裂谷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和《裂谷热诊断和治疗方案》。
更多参考:http://www.leha.com/health/100837
裂谷热病是什么 裂谷热病怎么预防
1、控制传染源 家畜的预防接种:有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应在动物疫情发生前接种。
2、切断传播途径
(1)避免与患病动物组织、体液等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奶等;
(2)灭蚊防蚊。
3、保护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可供使用的人用疫苗。防护措施主要为:
(1)在屠宰及出栏患病动物时做好个人防护。
(2)采取个人防蚊措施。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症状 裂谷热是什么病
裂谷热病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主要侵害家畜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动物,它也可以传染给人类。
气候变化对传染病的影响
科学证据十分清楚,地球正在变暖,变暖的速度在加速。气象学家们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2008年4 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健康”,WHO 选定该主题是因为认识到气候变化对全球卫生安全造成的威胁正在日益增长,旨在促进公众参与防范气候变化对健康不良影响的全球宣传运动。
气候变化将可能干扰地区的天气形式和生态平衡,从而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多方面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影响传染源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增加及地理分布扩大;通过影响粮食产量导致营养不良型疾病;通过海平面升高引起的人口迁移导致传染病和心理疾病的增加;通过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呼吸道传染病增多;通过影响社会,经济和人口导致更广范围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由气候变化产生的健康效应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许多传染病(尤其是虫媒传染病譬如疟疾、血吸虫病、病毒性脑炎和登革热等)的传播过程;全球趋暖还将使海平面和海表面温度上升,从而增加经水传播疾病(例如霍乱和贝类水产品中毒)的发病率。因此我们应积极发展疾病预防战略和公共卫生对策,减少气候变化对传染病传播的可能影响。 1、气候变化对虫媒传染病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将影响虫媒传染病的传播,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变虫媒的地区分布,增加虫媒繁殖速度与侵袭力和缩短病原体的外潜伏期。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虫媒传染病包括疟疾、血吸虫并登革热和其它虫媒病毒性疾病。
(1)疟疾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气候变化相关传染病,在非洲、欧洲、亚洲、美洲,甚至在全部病例均为输入型病例的大洋洲都开展了相关研究。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气温、降雨量与疟疾病例的增加呈正相关。疟疾也是全球流行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全世界有1/20的人口患有疟疾,每年有3亿5000万新病例,约200万人死于该病。疟疾在有些地区原已被消灭或控制,但现呈复发之势,这主要是由于疟原虫和传播疟疾的蚊虫已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气候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疟疾的传播,由于疟原虫一般在16℃以下难以存活,所以疟疾分布有地区性。 温度可直接影响疟原虫的生长和蚊虫的生命周期。充沛的雨量有利于蚊虫的滋生,适宜的气候条件可加强蚊虫的侵袭力。如1987年,疟疾在卢旺达大流行,主要是由于气温(尤其是最低气温)升高和连续下雨。计算机模型预测到2100年,世界人口受疟疾影响的比例将可能由现在45%增至60%,即每年将新增病例5000万~8000万。
(2)登革热是最常见的蚊虫传播的病毒性感染疾病,全球的登革热病例在过去的50年增加了30倍。大洋洲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没有有效的政策和公共卫生措施,到2100年,登革热的传播地区可能向南(气温相对较低的地区)延伸1600公里,如果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登革热向南的延伸可以控制在600公里之内 。中国和马来西亚也有天气变量与登革热关系的相关报道 。
每年全球有25万到50万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气温是影响登革热传播的重要因素,当气温升高时,病毒在蚊虫体内的潜伏期缩短,蚊虫叮咬人群的频率加快。目前,登革热主要分布在一些热带地区,但随着全球趋暖,登革热分布范围可能扩大(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虫易被霜冻和持续低温天气杀死)。
(3)乙脑和流行性出血热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较少。有限的研究表明,气温、降雨和湿度都可以影响乙脑的发病率,而且这种影响在农村和城市中均有体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经鼠类传播。目前,气候变化对啮齿类动物传播的疾病的影响尚不明确。安徽省的研究显示降雨量与出血热的发生存在负相关关系 ,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4) 立夫特山谷热(Rift vally fever,RVF)为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发生于南非、肯尼亚及埃及。该病经蚊传播,主要侵袭对象是牛、绵羊和山羊,病死率高尤以新生家畜为甚。立夫特山谷热病原立夫特山谷热病毒属布尼病毒科白蛉病毒属, 该病毒传播媒介众多,可由多种属蚊子传播,
也可经其它节肢动物传播。该病于2000年9月首次从非洲大陆入侵亚洲的沙特阿拉伯及也门,致使2国数百人发病。北京出入境动物疾病急诊中心报道,气候变化可导致立夫特山谷热的传播向北延伸,穿过地中海和阿拉伯海,对动物及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威胁。
(5)血吸虫病现场和实验资料表明,气温可影响血吸虫和钉螺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并可影响人群和疫水的接触情况。一般在低气温时(9℃以下),血吸虫感染不会发生,但感染机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加,气温在24℃~27℃时,血吸虫感染率可达最高。但气温过高时(39℃或以上),可造成钉螺死亡,血吸虫感染率反而下降。此外,钉螺分布还受到降雨量的影响。最近据数学模型预测,到2050年,由气候变化而增加的血吸虫病例数可高达500万。
裂谷热国内首例 裂谷热病的临床表现
裂谷热病的潜伏期为3到6天。
该病急起发热,伴寒战、头痛、肌痛和关节痛。恶心呕吐,颈、面潮红,皮肤和粘膜散在瘀点。
症状轻的病人,发热3天后渐恢复,病情严重的病人多见双峰热,即发热3天后热退,病人自觉症状减轻,但1到2天后再次发热,出血倾向加重,可发生腔道出血或休克;并发肝炎或脑炎的病例,可出现黄疸或颅内压高症状及意识障碍,部分病人发生视网膜炎或视网膜出血。
荷兰牛栏奶粉怎么样
荷兰本土牛栏奶粉优势特点:
1、荷兰本土牛栏奶粉生产环境良好。荷兰是有着童话般风光的国家——是世界公认最好的奶粉产地国家,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世界第一黄金奶源地,这一地区特有的围海造田所形成的黏土,一起滋养了当地的优质牧草。而牧草是奶牛的主要饲料,优良的牧草加上荷兰优种奶牛。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荷兰成为全球闻名的最佳奶源地。
2、荷兰本土牛栏奶粉具有奶源优势。荷兰同时也是无口蹄疫、牛瘟、裂谷热、牛布氏杆菌病、牛结核病、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的国家。这里有天然绿色无污染的牧场,荷兰奶牛以放养为主。只有在这种纯净自然的地方,才能产出优质的奶。
3、荷兰本土牛栏奶粉生产要求严格。荷兰的工厂有着一整套检测和控制体系,比如HACCP、ISO、GMP标准等,来确保奶粉质量能够符合欧盟标准。在荷兰,婴儿奶粉是按照药品生产的管理规定来进行的,这使得奶粉生产需要通过多项极其严格的检测标准。
荷兰本土牛栏奶粉配方优势:
1.荷兰本土牛栏奶粉不含蔗糖,口味纯正,让宝宝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减低偏爱甜食的机会。
2.荷兰本土牛栏奶粉唯一同时蕴含FOS/GOS/DHA和AA的婴幼儿奶粉。
3.IMMUNOFORTIS专利组合成份接近母乳,经医学研究显示能提供最接近母乳益生元的益处,如促进肠道益菌生长,减少害菌数目;从而调节宝宝肠道功能,软化便便,减少便秘的可能;提高抵抗力,减低敏感。
4.荷兰牛栏添加多种天然抗氧化成分(如硒及胡萝卜素),有助增强低抗力。蕴含丰富钙及磷质,令骨骼及牙齿更强健,蕴含适量的铁质,能帮助预防缺铁性贫血。裂谷热是什么病 裂谷热病症状
潜伏期3~6天。骤起高热(38~40℃),可为双峰热,热程可达1周。并有畏光、剧烈头痛、肌痛及相对缓脉。常无皮疹,偶有皮肤黏膜小出血,罕见大出血。恢复顺利。白细胞计数减少,并发症可有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及中心暗点,少数可致视网膜剥离,罕见脑炎(多发生于发热后3~12天)。
裂谷热病能治好吗,裂谷热病可以治吗 裂谷热病如何治疗
本病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大多数为轻症病例并且病程较短,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对重症患者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
感染了裂谷热病毒的病人会出现高热,当体温超过38.5度时,此时需要给予物理降温,也可以使用小剂量的解热镇痛药,避免大量出汗,造成身体虚脱。
裂谷热患者会出现呕吐症状,一方面要做好生活的护理,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及时处理呕吐物;
适量吃点维生素B6,因为维生素B6有治疗呕吐的功效,但是也不能过于依赖维生素B6的治疗。
如果患者伴有出血表现时,并且发现有血管内凝血时,医务人员要做好及时的止血抗凝的准备,如补充血容量、血浆、白蛋白、全血、血小板等;
家人不要太过担心,要安慰鼓励患者,给患者以精神支持。
裂谷热患者也会发生颅内高压症状,即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即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意识等情况;
及时使用降低颅内压的药物,防止长期颅内压处于增高状态引起大脑的损伤。
热骨裂患者久治不愈还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出现少尿甚至无尿、高血钾等情况,发生了肾功能衰竭就需要进行积极的血液透析治疗,及时清除体内的有害代谢物质。
全国首例裂谷热病症状 裂谷热病的危害
人感染裂谷热病毒后症状一般较轻,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症状,出血和肝炎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裂谷热病常为急性起病,可引起发热,伴畏寒、寒战、头痛、乏力、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高热难退、呕吐、出血、肝损伤、颅内高压、肾功能衰竭、视网膜炎、脑膜炎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