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遗传性肠癌的预后如何?

遗传性肠癌的预后如何?

遗传性大肠癌和散发的大肠癌患者哪一类患者的预后更好,目前的数据尚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认为遗传性大肠癌的预后相对较好,但大多数的观点认为两者的预后相似,遗传性大肠癌的预后似乎好些,但没有统计学差异。

怎样判断自己有没有遗传性肠癌的风险(哪些人需要接受筛查)?

理论上,如果一个人有三个或以上直系亲属(即父母、姐妹兄弟、子女)患有结直肠癌,那么他患大肠癌的机会是一般人的十倍以上。

结肠癌可引起肠梗阻

结肠癌是指结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一般预后较好,经根治术治疗后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但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结肠癌会引起肠梗阻,甚至肠穿孔。

这是由于结肠癌患者肠腔内被肿块填塞、肠管本身绞窄或肠腔外粘连、压迫所致,大多可表现为进展缓慢的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的早期患者出现慢性腹痛伴腹胀、便秘,仍能进食,但食后症状加重。

多数肠梗阻的结肠癌患者经过泻药、洗肠、中药等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但长时间地反复发作会导致梗阻趋于完全性,也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肠梗阻。需要注意的是,在老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中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是由结肠癌所引起。

当结肠发生完全性梗阻时,会由于回盲瓣阻挡结肠内容物逆流至回肠而形成闭袢性肠梗阻,从而使盲肠至梗阻部位的结肠极度膨胀,肠腔内压不断增高,迅速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继发性腹膜炎等。

此外,如果癌肿位于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那么肠蠕动剧烈时可导致肠套叠。

结肠癌预防因人而异

随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越来越重视,对于威胁人类健康的结肠癌预防方面的知识也尤为关注。通过生活饮食调理,定期检查等方法来减少结肠癌的发生已为人们所熟知,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是,结肠癌的预防应因人而异。

结肠癌是一种通过采用合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的一类疾病。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外,还应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结肠癌的预防要因人而异,即不同的人群接受不同的筛查方案。

一般人群

所谓一般人群是指不是结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结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年~5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

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是指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尽早前往专科就诊,通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家族史进行仔细的收集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来判断该人群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如果有遗传倾向,则由临床医生按照特定的遗传性肿瘤的随访方案密切随访。如果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则按照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案进行随访。

肠癌是否会遗传

不少疾病也是有遗传倾向的,这让患者家属们都非常恐慌,生怕自己也会得这样的绝症。因为现代人饮食不当,肠癌患者也是越来越多了,对于肠癌患者和家属来说,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肠癌会遗传吗?

任何疾病发病都会有两个因素:外因和内因,内因是指遗传因素,同时在外因的一起作用下,才会发生疾病。

讲到内因,主要是遗传性因素,有一种家族遗传性腺瘤病性结直肠癌,主要是一种叫APC的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肠道会长许多息肉,息肉到一定时间,比如说30、40岁,基本上百分之百要演化成癌,这一部分结直肠癌受外因影响较小。即使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最终也是避免不了患结直肠癌的命运。

还有一种是非息肉性的家族遗传性结肠癌,这种癌症没有临床标志,发病之前你看不出来它是非遗传性的结肠癌还是遗传性的结肠癌,要根据家系调查来看,这种疾病是美国的一个叫林奇的大夫发现的,所以也叫林奇综合征。在一个家族每一代中都会有发病。发病的原因是和人类遗传物质核酸修复基因的失活有关。人一生中会接触很多的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将导致核酸的损伤,但我们身体有强大的修复功能,修复好了就正常了。但是这一部分人由于修复基因发生问题,受到致癌物打击过后不能修复好,就发病。这一部分肿瘤是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受外因的影响小。

遗传性结肠癌只占15%左右,非息肉性的家族性结肠癌占整个结肠癌中的2%-3%的水平。占绝大多数的还是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外因起主要作用。对于非遗传性结直肠癌不存在特定基因的异常,而是某些基因的缺陷。因个体之间同一基因都存在一定的差别,最常见的是基因的多态性。这些差别会影响到一些酶的活性,比如说致癌物的代谢酶,核酸修复酶等。当酶活性下降,在接受同样的致癌物的情况下,患癌的几率就高一些。尽管占绝大多数的非遗传性结直肠癌是不能遗传的,但是这个核酸的缺陷是可遗传的,即患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是可遗传的。对这一大部分人群,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可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

虽然说肠癌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但是并不是说肠癌患者的子女或者是亲属就一定会有肠癌,所以患者家属不要过分担心,只要是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可以避免肠癌发病的。同时也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方法,让肠癌不再遗传。

肠癌预后

预后:

小肠癌早期诊断较难,切除率约为40%。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平滑肌肉瘤约40%,淋巴瘤约35%,腺癌约20%

大肠癌可沿肠壁向上向下及环周浸润。侵穿肠壁后还会波及到邻近的器官和组织。侵及黏膜及黏膜下层时,通常没有淋巴结转移,局部切除即可治愈,5年生存率可达85%~100%。侵及肌层、深肌层,但未穿出肠壁,又未发现淋巴结及其它脏器转移者称中期癌,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可达60%~76%。若已穿透肠壁或侵及邻近脏器,或已有淋巴结及其它脏器转移,便属于晚期癌,根治性手术后,5年生存率只有25%左右

保健:

1.用药 遵医嘱服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

2.饮食多食蔬菜、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烟酒,忌食辛辣燥热之品、少食高脂肪之品。

3.运动 适当运动,不宜过劳。

4.生活起居 避免持重和过度用力;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使用缓泻剂;保持肛门清洁,每日便后清洁肛门。

5.情志 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忌悲观紧张情绪,协助患者调节心理适应过程。

6.定期复诊 遵医嘱定时复诊,如出现进行性消瘦、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时应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大肠癌

(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大肠时间长,必然导致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锻炼身体。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希望有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疗,绝大多数会变成大肠癌,预后是不良的。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警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保护肠道 远离癌症

结直肠癌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年全球有约120万名患者被确诊为结直肠癌,而有超过60万名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于结直肠癌。其在各地区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这与所谓西方式生活有密切联系。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女性。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比如发达国家的结直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70岁。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回顾

与肺癌不同,大部分的结直肠癌不只有一个风险因素。除了年龄和性别,还有很多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如结直肠癌家族史、炎性肠病、吸烟、过量饮酒、食用大量的红色的加工肉类(主要是指加工的四条腿的动物肉)、肥胖以及糖尿病等。而这些风险因素中又以结直肠癌家族史和炎性肠病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最为密切。虽然其他的风险因素在理论上可以避免,但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更常见,并在结直肠癌发病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新的证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梭杆菌属细菌及其他的一些潜在传染病原体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

最后,一些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人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与结直肠癌发病呈负相关。但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结直肠癌的发病还与遗传密切相关。根据一项大型的双生子研究结果,34.35%的结直肠癌风险可归因于遗传因素。这个遗传因素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结直肠癌家族史以外,还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结直肠癌的关联并不大。荟萃分析表明,与结直肠癌相关的SNPs只占结直肠癌风险的很小比例,而且他们在与已知的环境风险因素相互作用时并不占主导地位。

大肠癌并不是绝症

大肠癌很多人对它不了解,大肠癌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但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因此大肠癌预防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大肠癌是不治之症么?也是很多的患者非常关心的问题,那么大肠癌是不治之症么,是不是得了大肠癌就等于被判死刑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总的5年生存率仍不低,说明大肠癌并不非不治之症。

大肠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早期的诊断与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

结肠癌术后能活多久

能活多久这个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与患者的体质和心态、病情都有关系,另外科学有效的治疗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假如治疗及时,采用中医动态的疗法还有可能康复。

影响结肠癌的预后的因素有多方面,如肿瘤的病期,肿瘤的生长、侵袭程度,治疗的状况是否良好及病人自身的身体机制、免疫力状况。总得来说结肠癌预后较好,根治术后总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早期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

乳腺癌会不会遗传

1.遗传性肿瘤的比例有多大?遗传模式是怎样的?

总体来说,对于大多数常见肿瘤,以散发居多,遗传性肿瘤只占较小的一部分,遗传性乳癌占总比例数的10%以下;然而对于罕见肿瘤,则遗传所占的成分有所升高,比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恶性肿瘤、视母细胞瘤,约40-60%与遗传相关。

遗传性肿瘤的遗传模式是什么呢?最常见的遗传方式是抑癌基因/癌基因突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过,这种遗传的外显率通常不是100%;除此之外,以染色体变异遗传的方式也存在,但是较少见,大多与儿童肿瘤相关。那么,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的肿瘤有什么特点呢?

(1)在一个家族中多代人罹患疾病;

(2)发病年龄较早;

(3)单个患者则可能携带多种原发灶/双侧肿瘤。

2.遗传性乳腺癌有哪些?

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是散发的病例,有15-20%与家庭因素相关,这里的家庭因素可以指低外显率的基因、或者生活环境;此外,还有5-10%的乳癌患者为遗传性的。遗传性乳癌相关的基因/综合征主要有以下几种:BRCA1/BRCA2基因携带,Li Fraumeni综合征(P53相关),Cowden综合征(PTEN相关),PeutzJeghers综合征(STK11相关),遗传性胰腺癌(PALB2基因相关),以及弥漫性遗传性胃部综合征(CDH1相关)。

3. BRCA1和BRCA2相关的乳癌是怎么一回事?

BRCA1/2乳癌在遗传性乳癌中应该是最“出名”的了。这两个基因分别位于17和13号染色体上,它们编码的蛋白在基因组稳定性上起到重要作用。在普通人群中(非犹太裔),35岁以下的乳癌患者有10%概率为BRCA1/2突变相关肿瘤,而50岁以下的三阴乳癌患者,其致病因素与BRCA1/2相关的概率为20%。

BRCA1突变携带者患乳癌的概率为50-85%,卵巢癌的概率为40%;BRCA2突变携带者患乳癌概率为40-70%,患卵巢癌的概率为15%。此外,BRCA1/2携带者患胰腺癌、前列腺癌以及男性乳腺癌的概率都增高。

BRCA1和BRCA2携带者患乳癌的类型有所不同:BRCA1携带者50-70%患三阴性乳癌,而BRCA2携带者则大部分是激素受体阳性乳癌。BRCA1/2基因携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BRCA1/2携带患者预后与非携带者无明显差别。BRCA携带相关的卵巢癌,是典型的高级别浆细胞上皮癌,这类患者的预后比散发病例反而要更好一些。

BRCA1/2携带者应该怎么预防肿瘤呢?从筛查手段来说,针对乳腺癌,从20岁开始,建议每6-12个月做乳腺查体,25岁开始,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以及核磁检查;针对卵巢癌,需要从3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经阴B超,每年检测CA-125;从预防措施来说,可以进行双侧乳腺切除,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建议在35-40岁,患者完成生育后进行),可以考虑服用他莫昔芬等内分泌药物预防。

4. 除了BRCA1/2以外,还有什么遗传性乳腺癌疾病呢?

首先是Li-Fraumeni综合征。这个综合征患者终生患肿瘤的概率高达90%,男性略低为70%;35岁之前患肿瘤的概率为50%,其中乳癌是最常见的一种,其他的肿瘤有:肉瘤、神经系统、肾上腺皮质瘤、白血病等。尤其是儿童时期的肿瘤患者,应该对这个综合征保持警惕。对于Li-Fraumeni综合征患者,应该怎么预防癌症呢?对于女性来说,每半年到1年进行一次乳腺查体,20岁开始每年进行乳腺钼靶以及磁共振检查。其他肿瘤的预防,25岁起,每2-5年进行肠镜检查,并且结合家族史进行相关肿瘤筛查。

此外,Cowden综合征也值得一提。这个综合征与PTEN基因突变相关,患者终生患乳癌的概率为25-50%,此外也容易患其他肿瘤:甲状腺癌(10%),子宫内膜癌(5-10%),还有我们刚才在遗传性结直肠癌部分提到的错构瘤亚型结直肠癌,以及肾细胞癌。这个Cowden综合征患者的皮肤上有典型的病理性粘膜真皮病变(mucocutaneouslesions)。

相关推荐

哪些癌症会遗传

胃癌 胃癌的出现与遗传有很大关系,有着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如果家族中的一代或两代人至少有两人患病,而且一人患病年龄小于50岁,所有患者均为弥漫型,就可能是遗传性胃癌。由于遗传性弥漫型胃癌早期病灶较为隐匿,因此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鼻咽癌 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检查EB病毒。 乳腺癌 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如果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有家族史的女性,乳腺健康检查需提前到3

肠癌的好的预防方式有哪些

定期检查 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改进饮食习惯 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 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所产生的致癌物质多,作用于

肠癌的症状有哪些

肠癌(又称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在我国大部分省市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六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大肠癌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性,家族遗传性因素也有所报道。那么大肠癌有那些症状呢? 1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常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如便次增加,腹泻,便秘,粪便带粘液,脓,血。腹痛为定位不确切之隐痛或腹部不适,胀气等。中晚期有消瘦,贫血以及急,慢性肠梗阻。 2腹部可扪及质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不大之肿块(横,乙结肠癌活动度可较大) 3梗阻明显者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偶见急性结肠梗

哪些是遗传性癌症

癌症的家族性说明癌症具有的一定的遗传性,但并不代表所有后代都会遗传,多数癌症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什么癌症遗传?一下四种癌症具有明显的遗传性: 1、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其症状是:小孩在1~2岁时眼睛突然看不见了。视网膜母细胞瘤,是由异常的基因决定,带有异常基因的人,80%~90%将患这类癌症。属于先天性肿瘤。 2、结肠癌。这是一种多发性、家族性息肉病,长在肠子上,尤以大肠上较多,易发展为结肠癌。如果父母有该类型的结肠癌,其子女有50%的可能也会得同一种癌。但环境因素对促成这种类型结肠癌的发生也相

这些肠癌会遗传哦

对于遗传性肠癌,早检测早预防绝对是最有效的防范措施。因为遗传性肠癌一般发病都比较早,所以建议有遗传家族史的个体在年轻时应该做肠镜检查,并且注意继续监测。 同时,基因检测也成为目前防范遗传性肠癌的方法之一。而没有基因突变的患者也有可能有遗传 肿瘤的风险,可进行相关的风险评估和检查。建议进行遗传咨询,针对有风险的患者亲属进行相关基因检测。而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如果夫妻双方都有遗传家族史,通过咨询可以了解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一般建议进行产前诊断和辅助生殖。

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

1、各种慢性肠息肉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形成的肉芽肿等。这些疾病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有关,病程越长发病可能性越高,因此一经确诊都需要及时治愈。特别是直肠腺瘤,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就应该及时摘除,否则绝大部分都会恶变。 2、经常进食肉类、高脂肪、精细食品的人也易患大肠癌。因为这些食品含有丰富的脂肪,增加了胆汁酸的排泄,最终导致大肠粘膜对毒素、营养物质和癌促进剂的长时间接触。 3、生活工作紧张繁忙的人也是结直肠癌的高发人群。特别是一些40岁左右的各界精英,因为工作需要久坐少动、饮食不规律、工作

这5种癌最易遗传

肝癌:如果父母被查出肝癌,子女可以是一级预防对象,因为乙型肝炎病毒的垂直传播,易造成肝癌的家族聚集倾向。家有肝癌患者,其子女无论身体好坏都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肝脏检查,如肝功能全项、B超等。 乳腺癌:乳腺癌有明显遗传倾向,特别是直系亲属间遗传的可能性很大。一般来说,如果母亲得乳腺癌,女儿得乳腺癌几率要比其他女性高出2~3倍。有家族史的女性,乳腺健康检查需提前到30岁左右,一股是35岁以前以B超检查为主:35岁以后进行钼靶摄片。 鼻咽癌:鼻咽癌发病有明显的种族易感性、地区聚集性和家族倾向性。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

肠癌必须切大肠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升高。数据显示,我国年均新发大肠癌病例达13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已上升至癌症发病率的第二位。 大肠癌的预防“因人而异” 大肠癌是一类通过采取合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的疾病。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外,还应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癌前病变。但是,大肠癌的预防要“因人而异”,不同人群需要接受不同的筛查方案。 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的方法主

怎么避免得结肠癌

一、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二、积极防治肠道疾病,积极锻炼身体。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

肝癌预防预后

肝癌晚期能活几年 晚期如果不治疗,只是做好日常的护理,平均寿命只有3-6个月。国内有资料显示:自出现低浓度AFP至亚临床肝癌(早期)确诊;自亚临床期至出现临床症状(中期);自有临床症状至黄疸、腹水或远处转移或恶液质(晚期);自晚期至死亡,其中间隔时间分别为10个月、7个月、4个月、2个月。因此其自然病程大约为24个月。影响肝癌预后的主要因素就是高复发率,研究表明,肝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可以高达75%以上。肝癌的复发大多数在术后一年内。 肝癌治愈率 肝癌如果小于2公分,可以切除做根治手术,文献报道其5年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