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口臭艾灸灸哪个部位 肝胆火旺导致的口臭

口臭艾灸灸哪个部位 肝胆火旺导致的口臭

艾灸位置:肝俞穴、胆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太冲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如何判断:肝胆火旺者一般会有口臭,还会有易怒,易躁,头目胀痛,舌红苔黄,脉弦等临床症状。

听会针刺方法 听会针灸注意事项

1.听会若刺之过深,有时会出现一时性头晕,提针后即可消失。

2.若进针过快,或用捣针术,易伤血管引起出血或内出血,若血随针孔而出,急闭之,易于形成皮下瘀血或血肿,几天后可自行小时。

3.该穴因位于耳前,深部有颈内动,静脉,故直刺不宜过深,以防刺伤颈内动,静脉。又因其深部为耳腔,组织较多,不可用粗针强刺激,以免伤及耳部组织,引起内耳深部疼痛。

4.若张口取针刺,留针不宜过久,且留针期间不可让患者张口过大或说话,以免弯针,折针。如留针过久,患者常因长时间张口疲劳而闭口,也容易发生弯针,折针。若张口针刺,留针时应让患者口中含棉垫,使之不能闭口。一般情况下,闭口时耳前也会出现凹陷,闭口针刺会相对安全。

5.听会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况且针刺本穴主治耳病,齿病,其症大多由于肝胆火旺,痰或上扰,风热上扰,肝经湿热,温邪所伤,阴虚火旺,胃火上炎等因所致,所以不宜艾灸,更不宜针上灸和艾炷直接灸,以及隔姜,隔附子饼和化脓灸,以免灼伤耳窍,助火伤络,加重病情。

针刺听会穴怎么操作

听会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耳屏切迹前方0.2-0.5寸,在听宫下0.5寸。

简易取法:先取听宫穴,由听宫直下,耳屏前下凹陷处,与耳屏间切迹相平,用手掐按,该处张口时有一凹陷,闭口时则关闭,该处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前外斜向后内与矢状面成45°。

进针深度:直刺微向后斜,进针1-1.5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1-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点周围有微痛。

作用主治

听会属胆经,穴在耳前凹陷处,针之能使听觉得以聚会,故本穴具有疏通气机闭塞,清泄肝胆湿热,祛风邪开耳窍之功,用于治疗耳鸣,耳聋,耳内疼痛,下颌关节脱位,牙痛,腮肿,口眼歪斜。

注意事项

1.听会若刺之过深,有时会出现一时性头晕,提针后即可消失。

2.若进针过快,或用捣针术,易伤血管引起出血或内出血,若血随针孔而出,急闭之,易于形成皮下瘀血或血肿,几天后可自行小时。

3.该穴因位于耳前,深部有颈内动,静脉,故直刺不宜过深,以防刺伤颈内动,静脉。又因其深部为耳腔,组织较多,不可用粗针强刺激,以免伤及耳部组织,引起内耳深部疼痛。

4.若张口取针刺,留针不宜过久,且留针期间不可让患者张口过大或说话,以免弯针,折针。如留针过久,患者常因长时间张口疲劳而闭口,也容易发生弯针,折针。若张口针刺,留针时应让患者口中含棉垫,使之不能闭口。一般情况下,闭口时耳前也会出现凹陷,闭口针刺会相对安全。

5. 听会位于面部,不宜使用对皮肤刺激强烈的灸法,如瘢痕灸或直接灸,引起瘢痕,影响面部美观;况且针刺本穴主治耳病,齿病,其症大多由于肝胆火旺,痰或上扰,风热上扰,肝经湿热,温邪所伤,阴虚火旺,胃火上炎等因所致,所以不宜艾灸,更不宜针上灸和艾炷直接灸,以及隔姜,隔附子饼和化脓灸,以免灼伤耳窍,助火伤络,加重病情。

艾灸可以治疗口臭吗 胃强脾弱导致的口臭

这个类型的口臭是最为常见的。胃强脾弱者,胃口大但是脾虚导致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胃中积食恶气上漫从口中泛出,导致口臭,可表现为寒湿证和湿热证两种。

艾灸位置:脾俞穴、命门穴、左阳池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诸穴均可采用温和灸、隔姜灸或隔蒜灸。

如何判断:寒湿证者除了有口臭外,还有畏寒,便溏,喜热饮,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等临床表现。

艾灸位置:胃俞穴、腰俞穴、中脘穴、天枢穴、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诸穴均可采用温和灸、隔姜灸或隔蒜灸。

如何判断:湿热证者除了有口臭外,还有口干喜冷饮,多梦,大便秘结,舌苔黄腻等临床表现。

艾灸可以治疗口臭不

通过艾灸治疗口臭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导致人体有口臭的原因很多,比如口腔局部的疾病、胃炎、胃溃疡、幽门梗阻以及晚期胃癌的病人都可能出现口臭的现象。

所以建议需要根据病因选择性治疗,如果是口腔疾病疾病的原因,比如龋齿,牙周炎等,可以去牙科进行治疗。

如果胃炎或胃溃疡的病人,可以服用药物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以及使用堡胃肠的粘膜的药物,都可以缓解口臭的现象。

生活中单纯的只采用艾灸就想要治疗口臭,那么艾灸的作用并不是很大,一般建议不要盲目的采取治疗方式。

口臭艾灸灸哪个部位 心火旺导致的口臭

艾灸位置:劳宫穴、曲池穴、天枢穴、太溪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如何判断:心火旺者除了有口臭外,还有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症状。

艾灸口腔溃疡怎么治疗 心脾积热型口腔溃疡艾灸部位

主要表现:口腔溃疡表面覆盖黄白色,红肿热痛,同时伴随心脾积热脏腑表现。溃疡疼痛较为剧烈,影响进食,伴随有口渴,口臭,心烦,大便干,小便短赤等症。

治则:清热泻火。

艾灸穴位:主穴取合谷,足三里,涌泉;便秘者加灸天枢,大肠俞。

施灸方法:

1.温和灸:以艾条悬灸,悬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2.隔姜灸:艾炷如黄豆大,将新鲜姜切成0.3cm-0.4cm厚度的姜片,把艾炷放姜片上,每穴每次5-7壮,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

口臭是什么原因 口臭的根源在哪里

一、西医认为以下这些因素都是产生口臭的原因:

1、经常性的精神紧张会导致身体副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反射性地出现消化腺,尤其是唾液腺分泌减少,导致口干,从而使厌氧菌生长,产生口臭。

2、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等口腔疾病的人,其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这种细菌会分解产生硫化物,发出腐败的味道,从而产生口臭。

3、患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疾病的人,以及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鼻窦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肺脓疡等呼吸道疾病的人,也可引发口臭。

4、长期便秘,会因体内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也会产生口臭。

二、中医认为口臭的原因可能是肝胆火旺、胃强脾弱、心火旺等,口臭的产生与情绪也有很大关系,如清代《杂病源流犀烛》中说:“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其中提到的“郁”和“劳心”都指的是人的不良情绪状态。

肝胆火旺型

表现症状:口臭,伴有易怒,易躁,头目胀痛,舌红苔黄,脉弦等临床症状。

脾虚痰阻型

这个类型的口臭是最为常见的。胃强脾弱者,胃口大但是脾虚导致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胃中积食恶气上漫从口中泛出,导致口臭,可表现为寒湿证和湿热证两种。

艾灸可以治疗口臭吗

艾灸对于治疗口臭有一定的效果。

艾灸是可以去口臭的。口臭大多属于胃经郁热所致。还有一种口种异味,指的是口中感觉有异常味道,比如觉得口中发甜、发黏,或口中发酸、发苦等。虽然自觉有这些异常感觉,但是并没有口臭,也就是别人不会闻到你嘴里自觉的气味。这种情况一般属于脾虚或者肝胆热证。口臭主要是灸上巨虚穴,辅助治疗平时所说的口臭,也就是口中有异味。

为什么会出现体寒肝火旺的现象

为什么明明体寒却容易上火?

每个人都有"上火"的经历,比如吃了上火的食物后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口臭便臭出汗,还有肝火旺的人脾气急躁、内热大,久病之人"阴虚火旺"等。中医将"火"分为实火和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则是用补法。只要是实火,现在中医最常用的各种清热、解毒、降火的药和西医的消炎药都是对症的,连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现在单纯有实火的人已是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是虚火。

为什么寒重反而会引起"火"呢?

身体内的寒湿重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伤肾伤脾,引起肾阳脾阳不足、肾气虚,造成各脏器功能下降,脾气虚,造成直接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拉大便会看到便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时间久了,光吃不长,血液亏虚。最典型的是肝脏,肝脏属木,最需要水的浇灌,水生木,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显。如果给肝脏足够的水,让肝脏始终保持湿润的状态,它就不可能干燥,就不会有火。

祛寒湿的方法

1、首推艾灸法

艾灸最初主要是用于治疗寒症的。 如《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用这种艾灼疗法治疗“藏寒生满病”是颇有疗效的,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艾灸的热力和药效可以直接作用用病灶处,把寒湿排出去。艾灸时,若灸出水来(湿乎乎的),或者水泡,也说明体内寒湿比较重,坚持艾灸一段时间就好转了。俗话讲,寒湿一除,百病消!

艾灸方法:可用艾条悬灸或艾灸仪灸,用艾条悬灸每穴施灸10-20分钟,用艾灸仪灸每穴施灸30-50分钟。

2、揉脐法

揉脐具有简单易学,直接作用于病根(腹部是寒湿集聚地),容易坚持等特点,长期坚持会健康长寿,体力充盈!

3、拍打拉筋

针对由于受寒湿引起的腰腿疼等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拍打可以直接快速排出体内的垃圾以及寒湿气。

相关推荐

腹泻哪里

腹泻属中医学“泄泻”的范畴,外感风寒暑热湿等邪气,内伤饮食情志或脏腑失调皆可致泄。外邪之中湿邪最为重要,内伤中脾虚最为关键,脾虚湿盛乃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概括来说,腹泻的诱因主要是寒湿,湿热,脾虚,肾虚,食积所致,所以腹泻哪里,可以根据导致腹泻的原因选择施穴位。 寒湿泄泻部位 主要症状:泄下清稀,甚如水样,肠鸣腹痛,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小便短少,苔薄白。 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厥穴施作用:温中除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

上火怎么办

不管是什么器官上火,都要大量喝水(就是不上火也要多喝水!),最好加点蜂蜜,蜂蜜滋阴非常好。再就是晚上泡泡脚,搓双脚各100下,点按涌泉穴,这样可以起到心肾相交,阴阳平衡的作用。 上火了,如果知道是那个器官上火了,有针对性的治疗,当然效果会更好!舌头红,体内有火,不同的“火”在舌头上的表现也不一样。 舌尖红:心火 秋主心,因此秋天心火会旺! 如果舌尖红,伴有烦躁、口干、口舌生疮、睡眠不好做恶梦、手足心热、盗汗小便赤热发黄、大便干等症状,就可能是心火。 解决方法:喝莲子心茶,按揉或大陵穴降心火。 舌两侧红

火旺盛八大表现及调理方法

吃太多油腻的食物、睡眠质量不好、生闷气都会导致火旺盛,肝火是我们常说的上火的一种,肝火旺导致耳鸣耳聋、头痛、失眠等症状,出现肝火旺盛现象就要注意调理降肝火,那么,肝火旺盛的表现有哪些、如何调理降肝火呢? 肝火是肝阳的表现形式,“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气属于阳,肝气就是指肝的阳气,通俗地说就是功能的外在表现。它在正常状态下是维持肝脏各项功能的原动力。 肝火旺是指肝气亢盛之热象,多因七情过极、肝阳化火或肝经蕴热所致。可表现为肝脏之热,又可表现为肝经之热。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体阴而用阳”,若肝火

盆腔炎哪个部位

盆腔炎应该辩证分型取穴治疗: 下焦湿热型盆腔炎取穴 主要症状:急性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下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秽臭,伴随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苔黄腻,脉滑数 施穴位:带脉,中极,阴陵泉,行间,三阴交。发热选加曲池,大椎,合谷,复溜,大肠俞。 气滞血淤型盆腔炎取穴 主要症状:小腹坠胀隐痛,腰骶酸楚,带下量多,色白,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有瘀点,苔白或腻,脉弦细或迟濡。 施穴位:带脉,气海,中极,膈俞,蠡沟,血海,肾俞。 施方法 艾条回旋: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

上火怎么办 后容易上火的人群

1、上热下寒中气虚(详细解释:上热(有上火的表现)、下寒(畏寒,手脚冰凉,特别是脚)、中气虚(脾胃差,消化吸收差)。 2、气血严重不足,稍微运动就累,两虚。 1.心火 夏季多发!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低热、盗汗、心烦、口干等; 实火表现为反复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等。 2.肺火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咽疼音哑、潮热盗汗等。 3.胃火 分虚实两种,虚火表现为轻微咳嗽、饮食量少、便秘、腹胀、舌红、少苔; 实火表现为上腹不适、口干口苦、大便干硬、舌苔黄腻。 4.肝火 我们常称一些情

后放臭屁是寒吗 放屁不臭是寒吗

有可能是。 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火的温和热力可以通过人体的经络传导,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反应,而且根据个人体质以及病症严重程度来说,每个人的表现都有可能不同,比如会出现上火、拉屎臭等现象。 所以出现了放屁不臭的现象,有可能是由于体内寒气过多引起的,体内的寒气会以排气的形式排除体内,是正常的,可以继续坚持

舌苔发黄怎么办

取穴: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方法:被者采取俯卧姿势,施者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大概20分钟左右,以皮肤潮红为好,每日1次。 功效:肺脏的湿热之气由肺俞外传于膀胱经,肺俞有祛热除湿的功效,能够缓解湿热内蕴引起的舌苔发黄。 取穴:胃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它位于我们的后背,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便是此穴。 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有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10-

疱疹性咽峡炎口疮哪里

位置:在面部,口角外侧,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主治口眼歪斜,流涎,眼睑瞤动。 方法:地仓穴艾条3-5分钟。 位置: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方法:艾炷或温针5~9壮,艾条10~20分钟。 位置: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功效:主治心痛,心悸;癫狂痫;口疮,口臭方法:艾条温和5-10分钟。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燥化脾

腹泻哪个部位

寒湿困脾型腹泻 症状:粪便清稀如水样,色白无臭,腹痛肠鸣,畏寒食少,伴随鼻塞头重,肢体酸痛,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迟。 施方法: 宜选用足阳明胃经穴,背俞穴进行治疗。 艾条: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活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施穴位:大肠俞,足三里,中脘,神阙(可隔盐)。 肠道湿热型腹泻 症状: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

的好处是什么

在日常养生中大家都知道头喜凉而脚喜暖,这也体现了中医中的“人体头面为阳,腿脚为阴”。依据经络理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经汇聚之所,是人体阳气汇聚最为充足的部位。如果以“温热”的法直接去阳气旺盛甚至因为疾病导致上火的头面部,诸阳相叠,阳助火势,轻则本无火而生火,重则加剧本来已有的上火症状,出现如头面汗出,目赤红肿,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阴虚体质的病人则加剧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甚至皮肤痈脓。例如,老百姓常说的“热伤风”,风热头痛等,就不太适宜于温头面部。然而对于一些寒性疾病如老寒腿、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