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了反胃怎么回事 中医辨证
月经来了反胃怎么回事 中医辨证
病因病机:饮食劳倦所伤,脾胃久虚不复,经行气随血下,中气益虚而失于健运,水谷停留不下,胃失和降而上逆,致成呕吐。
表现症状:经行则呕吐,呕吐饮食物或粘液,胃脘绵绵做痛,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疲倦乏力,精神萎靡,气短倦卧,呕后脘腹平软,无压痛。
情志所伤,肝气郁结,经期气血下注胞宫,冲任气盛,气结不畅,冲气上逆,伴随肝气犯冲脾胃,则呕吐频频,呃哕连声。
表现症状:经行之前情志抑郁,烦躁焦虑不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呕哕呃逆,吐出胃内容物,频频发作,胸胁胃脘满闷胀痛。
病因:久病或劳倦所伤,脾失运化,水湿不行,痰饮内停中脘,经行血下,胃气不足,失于和降,则呕吐痰涎。
表现症状:素体肥胖,带下量多.经行恶心呕吐,吐出痰涎粘液,胸脘痞闷。
治疗女性不排卵的几种中药偏方
痰湿引起的排卵障碍
处方:党参、黄芪各15克,半夏、茯苓、陈皮、苍术、胆南星、枳壳、生姜、柴胡各10克,淫羊藿、巴戟天各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燥湿化痰,行滞调冲。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辨证属痰湿型。症见婚久不孕,无排卵,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经,带下量多,色白质粘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肝郁引起的排卵障碍
处方: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香附、川楝子、瓜蒌、牛膝各10克,王不留行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理血调冲。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辨证属肝郁型。症见婚久不孕,无排卵,月经或先或后,经量时多时少,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黯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脾虚引起的排卵障碍
处方:党参、山药各15克,黄芪18克,白术、茯苓、大枣、当归、柴胡、菟丝子各10克,巴戟天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益气,调理冲任。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辨证属脾虚型。症见婚久不孕,无排卵,神疲乏力,纳呆,头晕心悸,面黄或体瘦,大便或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血瘀引起的排卵障碍
处方: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各8克,丹皮、赤芍、当归、延胡索、枳壳、昆布、香附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逐瘀荡胞,调冲助孕。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婚久不孕,无排卵,月经多延后,或周期正常,经来腹痛,甚或成进行性加剧,经量多少不一,经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或时经行不畅、淋漓难净,或经间出血,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女性乳房疼痛疾病治疗
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乳房疼痛推荐使用膏剂,也可以辨证治疗。
肝郁气滞
这类妇女大部分都有情绪不畅的病史或生活压力过大,除了乳房乳头胀痛不可触摸外,伴烦躁不安、胸闷、肋骨抽痛、易怒、反胃、下腹两旁胀痛、月经夹血块色黑、性生活不协调、脸上长黑斑等。治疗宜调肝理气和胃,常用药有乌药、郁金、佛手、白芍、青皮、白术、麦芽、路路通等。
肝郁脾湿
常见的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触痛明显、下腹胀痛伴下坠感、胃口不好、四肢无力、易腹泻、平时白带多、月经量多色淡等,治疗要健脾利湿行气,常用药有茯苓、白术、苡仁、厚朴、川楝子、合欢皮等。
月经量少中医辨证
1、辨证立足 肾虚血亏
对于月经后期,月经量少,传统理论认为辨证当分虚实,虚有肾虚,血虚,阴虚,阳虚。实有寒凝,气阻,痰凝。长期的临床经验余认为月经后期,月经量少虽有虚实之分,但以虚为主,肾虚血亏,冲任不调是其主要病机。
2、治疗调肾益精治其本
养血益气培其源。针对上述病机辨证,余依据“调肾乃调经之本”,“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血脉运行的动力”拟订调肾益精,温润添经,养血益气为主的治疗方法,以调经基本方加减组方。
3、融会贯通,排卵还当祛痰除湿,活血通络
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现代医学多认为与卵泡发育不良或无排卵有关,因此,促排卵是调经治疗的主要环节,治疗除以理肾益精,养血益气为基础方外,余认为还应根据患者体质因素加减用药,融会贯通,辨证使用通络之品以促排卵,若形体肥胖多痰,或多毛,当合化痰药加减以祛痰除湿通络;痰湿化热或外感湿热之邪,当适当加清热除湿通络之品;若素性抑郁易怒,则加疏肝通络之品;对于活血通络之品可用于月经中期或贯穿始终。
女性不排卵的中医治疗偏方
1、肝郁引起的排卵障碍
处方: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丹皮、香附、川楝子、瓜蒌、牛膝各10克,王不留行1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理血调冲。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辨证属肝郁型。症见婚久不孕,无排卵,月经或先或后,经量时多时少,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黯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2、脾虚引起的排卵障碍
处方:党参、山药各15克,黄芪18克,白术、茯苓、大枣、当归、柴胡、菟丝子各10克,巴戟天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脾益气,调理冲任。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辨证属脾虚型。症见婚久不孕,无排卵,神疲乏力,纳呆,头晕心悸,面黄或体瘦,大便或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3、血瘀引起的排卵障碍
处方: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各8克,丹皮、赤芍、当归、延胡索、枳壳、昆布、香附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逐瘀荡胞,调冲助孕。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辨证属血瘀型。症见婚久不孕,无排卵,月经多延后,或周期正常,经来腹痛,甚或成进行性加剧,经量多少不一,经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或时经行不畅、淋漓难净,或经间出血,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4、痰湿引起的排卵障碍
处方:党参、黄芪各15克,半夏、茯苓、陈皮、苍术、胆南星、枳壳、生姜、柴胡各10克,淫羊藿、巴戟天各8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燥湿化痰,行滞调冲。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辨证属痰湿型。症见婚久不孕,无排卵,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经,带下量多,色白质粘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月经后期的中医辨证论治实证
实寒证
证候:经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据按,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经。
方药:温经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常用药:桂心温经散寒,当归、川芎活血调经,三药配伍有温经散寒调经的作用;人参甘温补气,助肉桂痛经散寒;莪术、丹皮、牛膝活血祛瘀;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气滞证
证候:月经周期延后,量少或正常,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或精神抑郁、经前胸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或红,脉弦或弦数。
治法:理气行滞调经。
方药:乌药汤(《兰室秘藏》)。
常用药:乌药理气行滞为君;香附疏肝理气,木香行脾胃滞气为臣;当归养血调经为佐;甘草调和诸药。
月经来前乳房胀痛怎么回事 中医辨证
除了乳房胀痛外常会烦热、睡眠不宁、头痛眩晕、手足心热、口唇色红、唇舌易溃破、身体瘦弱吃不胖、腰酸、膝无力等。
这类人大多数都有情绪不畅的病史或生活压力过大,除了乳房乳头胀痛不可触摸外,伴烦躁不安、胸闷、肋骨抽痛、易怒、反胃、下腹两旁胀痛、月经夹血块色黑、性生活不协调、脸上长黑斑等。
常见的症状有经前乳房胀痛、触痛明显、下腹胀痛伴下坠感、胃口不好、四肢无力、易腹泻、平时白带多、月经量多色淡等。
郁证中医辨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纳呆食少,或恶心呕吐,大便不调,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喜冷饮,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满闷,胸胁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伤欲哭,多疑易惊,或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哭号叫骂,舌淡苔薄,脉弦。
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少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
中医如何辨证月经少
1、血瘀型的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症见月经错后,或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或刺痛,血块排出后其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治宜活血化瘀,可服田七痛经散、妇科回生丹、妇科金丹、坤灵丸、鸡血藤膏、桂枝茯苓丸、益母丸、益母草膏、调经姊妹丸、慈航丸等。
2、血虚型的月经不调,月经不调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谈,质清稀,头晕眼花,心悸怔肿,少寐多梦,面色萎黄无华,舌淡少苔。治宜补血益气,月经不调可服妇科调经片、妇宁丸、八珍益母丸、当归补血膏、八宝坤顺丸、十珍香附丸、宁坤至宝丹、加味益母草膏、妇科十味片、安坤赞育丸、参茸白凤丸等。
3、血热型的月经不调,经血色红或有紫块或深红,质粘而稠,心胸烦闷,面红口干,咽干口燥,颜面潮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月经不调治宜清热凉血,可服固经丸、清经散胶囊等。
4、肝郁化热型的月经不调,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胸闷不舒,烦躁易怒或善叹息,嗳气食少,经血色红或紫,舌边尖红,口苦咽干,苔薄黄。月经不调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可服调经止带丸、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等。
月经量少的中医辨证治疗
可服中成药:指迷茯苓九、礞石滚痰丸、河车大造丸、调经活血片、益母草膏。1、乌骨鸡汤:乌骨鸡1只,当归、黄芪、茯苓各9克。用法:将鸡洗净,去脏杂,把药放入鸡腹内用线缝合,放砂锅内煮熟,去药渣,加入调味品后食肉喝汤,分2—3次服完。月经前每天l剂,连服3—5次。作用:健脾养心,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不足而致月经过少,经色稀淡,头晕眼花,心悸怔仲,面色萎黄,少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2、痰湿:临床表现月经量少,色淡红,质黏腻如痰,形体肥胖,胸闷呕恶,带多黏腻。舌胖,苔白腻,脉滑。治疗可以用苍附导痰丸3、血虚: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无力,面色萎黄、下腹空坠。舌质淡,脉细。用八珍汤加味。4、血瘀:临床表现经少色紫,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舌紫暗,脉涩。治疗用桃红四物汤加减。5、补肾养血调经。方药:归肾丸加减。菟丝子12克 杜仲10克 枸杞子12克 山茱萸9克 当归9克 熟地10克 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灵脾10克 补骨脂9克加减: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胃热中医辨证
胃热,中医认为是胃受了邪热,或过量食用煎炒燥热的食物,出现口渴、口苦、口臭、口干、口腔糜烂、牙龈肿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症状;胃热病人平常喜欢吃冰冷的食品,不喜欢吃热的食品,常常在大量饮食冰冷食品后有舒适感;胃热疼痛时,多伴有胃内糙杂感。部分胃热患者会感到胃胀、没食欲,而某些胃热患者则由于胃部过度活跃、蠕动加快,表现为胃口大开,不断进食。
引起胃热的原因有很多,嗜酒、嗜食辛辣、过量食用肥腻食物等饮食不当问题都可能引起胃热;而气滞、血淤、痰、湿、食积等也会郁结化热、化火,导致胃热(胃火);此外,肝胃不和,也会引起胃热(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