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的婴儿一出生嘴里面就能看到小牙齿是怎么回事

新生的婴儿一出生嘴里面就能看到小牙齿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情况下婴儿的口腔里面是看不见牙齿的,但实际上,乳牙早就在牙槽骨里发育,生长和钙化着。在胚胎的第四个月的时候,乳牙会开始发育,初生时,乳前牙牙冠接近发育完成,而乳磨牙牙冠的形成要到1周岁。
初生的婴儿不需要咀嚼食物,暂时不长牙齿是符合生理特点的。但是也有个别的婴儿,一生下来乳前牙就长在牙床上。其实这种乳牙在母体内就已经萌发出来了,是属于先天性出龈的牙齿。这种牙齿的牙冠外形与正常时间长出来的乳牙一样,只要不影响吃奶就可以保留,不要因为长出来早,就帮宝宝拔掉。
还有一种情况,是新生的婴儿牙床上可以看到米粒大小的白色圆形突起,很像小牙,稍微一拨动就东倒西歪,根本不能用来咬东西,这也是人们常说的“马牙子”。这种情况也不需要担心,“马牙子”会随着牙床和乳头的摩擦脱落的,爸爸妈妈不要特地用手去挑动或者拔掉,以免发炎。

宝宝刚出生就有牙齿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小儿乳牙开始萌出的时间大部分在6-8个月时,最早可在4个月,晚的则到一周岁才长。如果小儿超过1岁仍未长出第一颗乳牙,才称为乳牙晚出。其实,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形,就是新生儿一出生或是出生后几天就长出牙齿,医学上称为诞生牙或新生牙。其中,诞生牙是指婴儿出生时口腔中已萌出牙齿,在新生儿时期(出生30天内)就长出的牙齿,称为新生牙。

为什么新生儿出生就有牙?

诞生牙和新生牙临床上均比较少见,病因是多因素的,可能与环境、遗传、内分泌等有关系,部分可能是全身潜在系统性疾病在口腔中的表现,最常见的是软骨外胚层发育不全综合征、下颌-眼-面畸形、小颌畸形综合征和小儿巨脑畸形综合征等。

什么情况下需拔除?

有研究表明,85%左右的诞生牙或新生牙是下颌乳切牙。早萌的乳牙多数没有牙根或者牙根发育很少,松动明显,釉质和牙本质菲薄。对于这些牙齿,最好能拍X线片来检查是否为多生牙、牙根的发育及邻牙的情况。

对于极度松动的牙齿,有随时脱落导致误吸的风险,应该及早拔除,但应该注意评估出血的情况,可以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如果牙齿松动度不大,更倾向于保留牙齿。因为乳切牙拔出之后就导致缺牙,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发育和邻牙的萌出。一般情况下,这些松动的牙齿可以在短期内变得稳固,它的邻牙也有可能会提前萌出。

存在于口腔中的牙齿可能会在婴儿哺乳时划伤舌腹、舌系带黏膜,导致创伤性溃疡。长期的溃疡可能会引起质地较硬、颜色苍白的纤维瘤样组织,影响舌的正常运动和哺乳。纤维瘤样组织形成后是否能够完全吸收,需要进一步观察。如果溃疡难以愈合,严重影响进食,导致婴儿的营养障碍,建议拔除。

母乳喂养要掌握适当方法

对于妈妈来说,婴儿口中存在的牙齿可能会导致哺乳困难,适当的哺喂姿势是成功哺喂母乳和预防乳房受伤的必要条件。

首先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 一个舒适的姿势,如坐位,一只手抱住新生儿,另一只手用来支撑自己的乳房,用手移动乳头去触动饥饿的新生儿之嘴角, 引发其觅乳反射的产生。一旦其张开嘴巴,这时产妇应很快将新生儿的头部抱靠紧贴胸部,以利新生儿含住整个乳头及乳晕部,切记要注意乳头是放在新生儿的舌头上方, 而不是放在新生儿的舌头下面。

喂奶结束时, 产妇可以将事先干净的一只手指从新生儿嘴角放入, 使新生儿口中由负压改变为正压状态, 这时抽出乳头可避免乳头受伤或诞生牙自行脱落,从而避免误吸或误咽。

宝宝长牙正常的时间顺序

一般,只有少数的宝宝在5个月大之前就开始长牙,大部分宝宝都是6个月的时候才开始长,到了10个月大的时候,基本上大多数宝宝都已经开始长牙了!

1、6到8个月,宝宝上下齿槽各自会长出2颗门牙。

2、8到12个月,在之前的基础上,宝宝上下门牙的左右两边会再长出一颗牙齿,这时候,宝宝上下齿槽就分别有4颗牙齿了。

3、12到16个月,宝宝的上下齿槽会分别长出一颗乳磨牙。

4、16到20个月,宝宝上下齿槽分别长出犬牙。

5、20到30个月,宝宝上下齿槽分别长出2颗乳磨牙。

6、到2岁半左右,宝宝的牙齿会基本长齐全了。

夏季宝贝乳牙和恒牙的护理要点

在你还没有注意的时候,婴儿的乳牙可能就开始长出来了。在婴儿出生六个月左右,有的妈妈就看到了婴儿萌出的第一颗牙齿。

乳牙护理

一开始长出的牙齿(即乳牙)相当重要,这些乳牙不但能帮助婴儿咀嚼、说话,而且有利于颌骨的发育。乳牙脱落后,同一位置会长出恒牙(一般在6或7岁的时候开始长恒牙)。

开始长牙的时候,牙龈会有酸痛的感觉,婴儿通常会感到不适,并焦躁不安甚至哭闹。在这个时候,你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压婴儿的牙龈,或是给婴儿一个牙咬胶/环让他/她咬,还可以使用牙齿凝胶(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建议,只有在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的监督下才可以给不到2岁的儿童使用含苯佐卡因的产品)。也可以询问牙医,看看还有哪些其它的舒缓婴儿牙龈酸痛感的方法。

和成年人的牙齿、牙龈一样,婴儿的牙齿、牙龈也需要清洁。为了让婴儿尽早熟悉清洁牙齿的动作,每顿饭后最好用湿润的软布或纱布擦拭婴儿的牙龈。待婴儿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开始用婴儿软毛牙刷给他们刷牙。有牙齿之后,就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刷牙。待儿童能够吐口水后,可以用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给他们刷牙。

婴儿也会有龋齿(蛀牙)。为了防止婴儿患龋齿,应该尽可能少给婴儿饮用含糖饮料(例如果汁,糖水),因为这些饮料会诱发龋齿。睡觉前千万不要让孩子喝这些饮料,也不要在婴儿奶嘴上滴上蜂蜜或其它甜味剂。

美国牙科协会建议,当宝宝长出第一颗牙齿后就带宝宝看牙医,不要等到他们过了一周岁才去检查。牙医会检查婴儿的蛀牙情况和潜在影响牙齿的问题,他们也会告诉你如何正确清洁宝宝的牙齿。

恒牙护理

恒牙一般在儿童6岁时萌出,12岁时换完,所以,维持良好的口腔习惯非常重要。每天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每天坚持用牙线或其它齿间清洁器最少清洁牙齿一次。限制食用零食、含糖食品和饮料,这样,儿童的牙齿就能够维持长久的健康状态。

当然,定期口腔检查是不可缺少的。定期检查可以让牙医了解你的口腔问题(例如龋齿)并且立即开始治疗。牙医也会提供专业清洁和涂氟护理,让你的牙齿变得更加坚固。牙齿咬合面上含有很深的窝沟,食物和牙菌斑会在窝沟中越积越多,最终损坏牙釉质的外表面。牙医会在儿童后牙的咬合面上涂上窝沟封闭剂,从而进一步防止龋齿的形成。

初生婴儿护理方法

初生婴儿护理要点

因为刚出生的婴儿是非常瘦弱的,因此在为婴儿做护理的时候要细致周到,这样才可以让宝宝成长的更好。而一般初生婴儿的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清理口腔

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以后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新生儿特有的生理现象

1、溢乳:新生儿胃体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处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幽门肌肉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贲门,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并从小嘴巴里流出来。另外,新生儿消化道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疗,只要注意护理,一般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2、上皮珠、马牙和螳螂嘴:有的新生儿口腔硬腭上,可见一些白色小珠,医学上称为上皮珠。上皮珠是细胞脱落不完全所致,对宝宝没有任何影响,几天后就会自行消失,不必处理。新生儿齿龈上也可能有白色小珠,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有的就像小马驹口中的小牙齿,这种现象俗称“马牙”。新生儿口腔内两颊部,会堆积一小堆脂肪垫,俗称“螳螂嘴”。和上皮珠一样,马牙、螳螂嘴也不需要处理,它们会自行消失的。

3、乳房增大、乳头凹陷:不论男婴还是女婴,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触感上有蚕豆或山楂大小的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流出。新生儿乳房增大,是胎儿期母体雌激素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内即可自行消退。新生儿乳房肿胀,千万不要挤压,如果不慎把乳头挤破,会带进细菌,造成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如果是女婴,挤压造成乳腺发炎,使部分乳腺管堵塞,成年后会影响乳汁分泌。

4、黄疸:也称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72小时后,可能出现暂时性黄疸。这是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殊性引起的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2毫克/分升,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暂时性黄疸,发生率为50%左右。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一般不超过15毫克/分升,暂时性黄疸发生率在80%左右,出生7~10天后自然消退。

5、生理性体重降低(塌水膘):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是新生儿的普遍现象。新生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天,睡眠时间长,吸吮力弱,吃奶时间和次数少,肺和皮肤蒸发大量水分,大小便排泄量也相对多,再加上妈妈开始时乳汁分泌量少,所以新生儿在出生的头几天,体重不增加,反而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俗称“塌水膘”,新手妈妈不必着急。在随后的日子里,新生儿体重会迅速增长。

如何预防宝宝蛀牙

(1)细菌:引起龋齿的细菌种类很多,主要是变形链球菌。现代研究证明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黏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在一起,牢固的黏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这种黏合物就是牙菌斑。牙菌斑与牙面贴得很紧,只有通过认真刷牙才能使之脱落,但在6小时之内又会重新附着在牙齿上。菌斑中大量的细菌使食物残渣或糖发酵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牙釉质表面脱矿溶解,形成龋洞。

新生儿的口腔里原本是没有变形链球菌的。如果父母和看护人有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本身是细菌的携带者,尤其是引起龋齿的变形链球菌携带者,在喂孩子食物之前,先把勺子放在自己嘴里尝尝,或与孩子共使一个餐具,或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嘴里逗他玩、或者嘴对嘴亲吻孩子,通过口水将自己口腔中的微生物,包括变形链球菌,传播到孩子的口腔中去。变形链球菌在孩子口腔定植、繁殖得越早,孩子将来患龋齿的程度就越严重。

(2)饮食:在龋齿的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多糖即粮食。不管是单糖、双糖或是多糖在人体中最后主要转化为葡萄糖供人体吸收,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主要供给婴幼儿所需要的能量促进生长发育。与此同时碳水化合物也为菌斑中细菌提供了活动能量。通过细菌的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使牙齿处于酸性的环境中,造成牙釉质脱矿破坏,形成龋齿。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及时清理残留在口腔里的食物,就能阻断细菌的能源。

(3)牙齿结构和时间:牙胚从胚胎2个月开始发生,每个牙齿发育都要经过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乳牙在胎儿期就已发生、发育和钙化。在牙齿发育期间,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如果孕母在怀孕期间加强营养,矿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若孕母饮食中含有的矿物盐、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容易发生龋齿。

另外,牙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婴幼儿时期正是孩子乳牙和恒牙硬组织的形成和矿化时期,此时孩子如果出现全身和局部健康紊乱,就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出现牙齿发育缺陷,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就容易发生龋齿。

此外,排列拥挤的牙齿以及牙齿虽然发育正常,但是乳牙列的生理间隙随着年龄增长变大等,容易使食物残渣滞留,不易清洁而容易诱发龋齿。患结核病、佝偻病或在牙齿发育期患过严重的发热性疾病的儿童,患龋率往往较高。

(4)唾液: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起到缓冲、冲洗、抗菌或抑菌的作用,唾液稀薄量多有利于清洁牙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渣堆积,同时也有助于稀释酸性产物。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和助长菌斑形成和黏附在牙齿上。同时唾液的性质和成分也影响着缓冲能力和细菌的生活条件。

此外,龋齿形成的原因还与免疫、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于婴幼儿来说,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奶瓶喂养时间、含着奶头(奶嘴)睡觉。使得奶液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酸,侵蚀牙齿,使牙齿脱矿溶解形成婴幼儿的早期龋齿(又称奶瓶龋)。

另外一些孩子过度吃零食,尤其是甜、细、软和黏的甜食,容易残留在孩子有很多细小的裂沟的牙齿咬合面上,不易清除,也是形成龋齿的一个原因。

牙科医生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如果食物在嘴里停留时间超过半小时,就容易造成牙细菌的滋生,增加患龋齿的机会。婴幼儿期无限制地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奶瓶喂养时间,含着奶头睡觉,睡前食用零食、甜食、甜饮料,家长又不给孩子做口腔清洁处理,孩子就会出现龋齿。

因此孩子出生后就要开始进行口腔清洁护理,最迟也要在第一颗牙萌出后进行口腔清洁护理。1岁以后开始为孩子刷牙,3岁以后开始使用牙膏。在整个学龄前都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刷牙。同时需要提醒孩子的父母以及看护人的口腔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变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杜绝将自己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孩子。

一旦患龋齿需要尽早、及时治疗,否则不但影响孩子的咀嚼、美观、发音,也会影响乳牙下面恒牙的萌出,严重的龋齿,变形链球菌会进入血液循环,危害心脏和肾脏等全身器官。因此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预防。

家长谨记奶嘴的4种潜在危害

1.疏远母子关系。调研显示,经常使用奶嘴的婴儿会习惯这种触感,渐渐厌烦吮吸母乳,最后只接受奶瓶,这样不利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亲密联系。

2.可能引起窒息。美国医院的小儿科不建议出生1个月内的新生儿用奶嘴。如果使用目的是为帮助婴儿睡眠,待婴儿睡着后最好取下,以免导致窒息。

3.可能诱发急性中耳炎。若奶嘴消毒不彻底或保管不当,沾染病菌后会经婴儿口鼻进入耳部,诱发急性中耳炎。芬兰奥卢大学附属医院对500名出生6~18个月的婴儿进行对比调查发现,半岁以后继续用奶嘴,可能诱发急性中耳炎。

4.影响牙齿健康。小儿进入乳牙萌生阶段(一般为1岁)后,奶嘴对于口腔来讲是异物,长期持续使用会压迫刺激萌生的乳牙,引起咬合不良和齿列不正等口腔问题。

因此,建议新手父母们,尽量母乳喂养,减少使用奶嘴。

不需要在整个怀孕期都服用钙片来补钙

当许多妈妈在为宝宝不长牙而烦恼的时候,怀化新晃的一位妈妈却被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给“吓”倒了。昨天,来自新晃晏家乡的姚女士在新晃县人民医院剖腹产下了一名体重七斤四两的健康女婴,宝宝一出生竟长出了两颗门牙。

初生婴儿长着两颗长“兔牙”

在新晃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记者见到了这个刚出生就长牙齿的女婴。可以明显地看到,她的下牙龈正中果真长着两颗长长的“兔牙”,样子煞是可爱。可女婴的奶奶担心地告诉记者,当她看到自己的孙女一出生嘴里就长了两颗牙齿时,还真把自己给吓住了。

奶奶告诉记者,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一种迷信的说法,说是孩子生下来就长牙齿的人,命相很恶,会克自己的亲人,特别是自己的父母。迷信归迷信,但老人家活了大半辈子,这样的事情也从没听说过,没想到现在却真实的发生在了自己的家里。想到这些,老人家变得六神无主,她找到医生,想请他拔掉孙女的那两颗牙齿。

医生在看过女婴后,直言这样的情况很少见。凭着医生的职业敏感,医生马上询问产妇在整个怀孕期间的饮食、身体情况,以及有无各种服药史。了解到姚女士怀孕时曾有缺钙表现,需要补钙,对方服用了不少钙片一事,医生怀疑女婴的牙齿很有可能因过度补钙所致。

医生特意提醒,这样的牙齿一般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就会自行脱落,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告诫女婴的家人切忌信迷信自行拔除。新生儿抵抗力较差,如果自行拔除的话,很有可能造成新生儿感染或是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产妇过量补钙导致胎生牙这种新生儿牙齿对孩子到底有没有影响呢?据资料显示,每2000至3000名婴儿中,就有一个这样的胎生牙,这种看起来像牙齿的叫马牙,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剩余的上皮堆积所形成的类似牙齿样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牙齿组织。这种长了马牙也不需要治疗,也不需要自己拿针挑,过一阵它自然就脱落了,所以并不会引发其他健康危害。

记者还了解到,真正的乳牙又称“诞生牙”,发生率约1‰。出生后,多数乳牙经过三至四个月成长后,就会十分稳固。拔牙反而会造成缺牙、发音不准等问题,甚至可能因不美观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宝宝出生后多重最健康

当越来越多的产妇为自己生下一个超级"大胖小子"兴奋不已时,专家却对此表示担忧。记者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中了解到,近5年来,中国新生婴儿的平均体重已从1998年的3147克上升至3740克,而新生婴儿体重在4500―4500克的竟占到了19%。

据介绍,超重对婴儿生长发育不利,也是日后发生糖尿病、病态性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诱因。新生婴儿平均体重增加还造成了另外一个数字,与5年前相比,产妇的剖腹产增加了23%,孕妇生产日期比预产期平均提前了4.5天。由于胎儿过大过重使产妇生产变得更加困难,以致不得不人为剖腹产和提前预产日期。

时下,孕产妇及家属普遍存在着一个错误观念:只生一个孩子,孕期就该吃得好些,生出孩子身体也会健壮。而第一妇婴保健院副院长段涛教授也分析,新生婴儿体重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孕期营养摄入过多。

专项调查显示,产妇从怀孕第一天起,苹果、牛奶、鸡鸭鱼肉,天天变着花样吃的达到84%,有29%的产妇还额外补充各类保健品。

据悉,尽管目前还没有婴儿出生体重的最佳标准,但据专家长期临床实践认为,我国婴儿出生体重控制在3300克左右是比较科学的。在日本,婴儿出生体重一般控制在3000克左右,欧美等西方国家婴儿体重一般控制在3400克左右。这样的体重对减少产妇剖腹产率、产妇均衡营养、产妇产后身体恢复以及婴儿得到健康成长等都非常有利。

新生婴儿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无论你的新生婴儿是母乳喂养或配方奶喂养,都可能会出现烦躁、胀气、便秘、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新生婴儿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怎么办?新生婴儿出现消化不良等肠胃不适症状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新生婴儿出生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除母乳蛋白外,免疫系统会把部分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当成异种蛋白,这些蛋白质通常分子量比较大,容易剌激新生婴儿的免疫系统作出过强的反应,出现如胃胀气、腹痛、腹泻等症状。

方法/步骤

腹泻,是新生婴儿消化不良的症状之一。腹泻很可能是牛奶不耐受的征兆,对于婴儿无规律地阵发性哭闹、吐奶、排气多、排便次数多且大便稀,如果是混合喂养,将普通配方奶粉替代成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后,腹胀和腹泻症状有所好转,可考虑是牛奶不耐受。

婴儿对于牛奶不耐受分为对牛奶蛋白过敏和乳糖不耐受两种情况。据调查,约有50%的0-1岁婴儿会有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新生新生婴儿的肠胃发育还不完整,乳糖酶与肠激酶活性较低,难以完全消化摄入的乳糖和蛋白质。在成人的肠道中,乳糖酶和肠激酶被100%激活。

可是对于肠道发育未全的新生儿,乳糖酶的活性可能仅为70%左右,而肠激酶的活性可能仅为25%左右。酶主要负责分解乳糖和蛋白质,使其可以被消化和吸收。如果酶活性不足,有些乳糖和蛋白质逃离小肠,并游离到大肠,在那里,许多细菌分解营养素以供己用。细菌的发酵作用会引起胀气,最终引起婴儿的各种消化不良的症状。

同样,烦躁、胀气等,这些都是肠胃消化不良的最常见症状。需注意,不同的新生婴儿排便会有所不同,受饮食的影响很大。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可能每天有多达10次的大便,往往每次喂奶后就会大便,而有些新生儿可能每隔一天才有一次,这仍然是正常的。如果是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婴儿,则每天应该至少有一次排便,否则可能是便秘。如果新生婴儿有肠胃消化不良的问题,你必须优先考虑另一种类型的易消化配方粉—含部分水解蛋白和低乳糖,才可能帮助解决问题,例如美赞臣亲舒易消化乳蛋白部分水解配方粉。

预防儿童龋齿的护牙原则

1.护牙从1岁开始。美国疾控中心一份报告称,及早展开口腔卫生防护措施,既有益健康又节约医药费。与其他孩子相比,1岁时就开始口腔健康保护的孩子,5年后看牙医的费用降低40%。

2.培养孩子刷牙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刷牙习惯非常重要。儿童牙科专家贝弗利·拉金特博士表示,孩子长出第一颗牙时,就该给他刷牙,甚至在孩子出牙前,父母就可以用纱布为孩子清洁口腔。长牙后,应选择软毛儿童牙刷,每天早晚刷两次。

3.避免“奶瓶龋齿”。儿科医生和牙医一直告诫家长,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这是因为奶嘴上的糖分会粘在孩子牙齿上,造成口腔细菌,并产生酸性物质,导致龋齿发生。若不及时治疗,牙病会对儿童正常发育以及语言学习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孩子有含奶瓶睡觉的习惯,奶嘴最好冲洗干净,奶瓶中只倒凉白开。

4.喝饮料少用吸管。很多孩子喜欢用吸管杯喝水和果汁。专家表示,果汁及其他含糖饮料不利儿童牙齿健康。特别是婴幼儿长期使用吸管还会导致门牙后部龋齿,因此喝果汁时尽量用广口杯。

5.两岁时应告别奶嘴。1岁的孩子含奶嘴有助于防止婴儿猝死综合征,但长期使用奶嘴会危害牙齿健康。用力吮吸奶嘴会影响孩子上下牙排列的整齐性,乃至影响嘴形。专家建议,孩子2岁时,就该扔掉奶嘴。

6.当心不利口腔的药物。很多小儿药物中含有糖分,这些成分粘在牙齿上,也会增加龋齿危险。小儿哮喘和心脏病类药物尤其容易导致龋齿,抗生素及某些哮喘药物会导致酵母过量生长,引起真菌感染,因此服完药要漱口。

7.坚持口腔卫生不妥协。很多家长认为,教婴幼儿刷牙或使用牙线非常困难,且小题大做。但专家认为,保持孩子口腔卫生绝非小事,必须严格要求,马虎不得。

怎样预防婴幼儿期蛀牙

(1)细菌:引起龋齿的细菌种类很多,主要是变形链球菌。现代研究证明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黏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在一起,牢固的黏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这种黏合物就是牙菌斑。牙菌斑与牙面贴得很紧,只有通过认真刷牙才能使之脱落,但在6小时之内又会重新附着在牙齿上。菌斑中大量的细菌使食物残渣或糖发酵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牙釉质表面脱矿溶解,形成龋洞。新生儿的口腔里原本是没有变形链球菌的。如果父母和看护人有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本身是细菌的携带者,尤其是引起龋齿的变形链球菌携带者,在喂孩子食物之前,先把勺子放在自己嘴里尝尝,或与孩子共使一个餐具,或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嘴里逗他玩、或者嘴对嘴亲吻孩子,通过口水将自己口腔中的微生物,包括变形链球菌,传播到孩子的口腔中去。变形链球菌在孩子口腔定植、繁殖得越早,孩子将来患龋齿的程度就越严重。

(2)饮食:在龋齿的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多糖即粮食。不管是单糖、双糖或是多糖在人体中最后主要转化为葡萄糖供人体吸收,葡萄糖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碳水化合物主要供给婴幼儿所需要的能量促进生长发育。与此同时碳水化合物也为菌斑中细菌提供了活动能量。通过细菌的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使牙齿处于酸性的环境中,造成牙釉质脱矿破坏,形成龋齿。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及时清理残留在口腔里的食物,就能阻断细菌的能源。

(3)牙齿结构和时间:牙胚从胚胎2个月开始发生,每个牙齿发育都要经过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乳牙在胎儿期就已发生、发育和钙化。在牙齿发育期间,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如果孕母在怀孕期间加强营养,矿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若孕母饮食中含有的矿物盐、微量元素、维生素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容易发生龋齿。另外,牙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婴幼儿时期正是孩子乳牙和恒牙硬组织的形成和矿化时期,此时孩子如果出现全身和局部健康紊乱,就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出现牙齿发育缺陷,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就容易发生龋齿。此外,排列拥挤的牙齿以及牙齿虽然发育正常,但是乳牙列的生理间隙随着年龄增长变大等,容易使食物残渣滞留,不易清洁而容易诱发龋齿。患结核病、佝偻病或在牙齿发育期患过严重的发热性疾病的儿童,患龋率往往较高。

(4)唾液: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起到缓冲、冲洗、抗菌或抑菌的作用,唾液稀薄量多有利于清洁牙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渣堆积,同时也有助于稀释酸性产物。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和助长菌斑形成和黏附在牙齿上。同时唾液的性质和成分也影响着缓冲能力和细菌的生活条件。

此外,龋齿形成的原因还与免疫、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于婴幼儿来说,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奶瓶喂养时间、含着奶头(奶嘴)睡觉。使得奶液中的碳水化合物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酸,侵蚀牙齿,使牙齿脱矿溶解形成婴幼儿的早期龋齿(又称奶瓶龋)。另外一些孩子过度吃零食,尤其是甜、细、软和黏的甜食,容易残留在孩子有很多细小的裂沟的牙齿咬合面上,不易清除,也是形成龋齿的一个原因。牙科医生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如果食物在嘴里停留时间超过半小时,就容易造成牙细菌的滋生,增加患龋齿的机会。婴幼儿期无限制地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奶瓶喂养时间,含着奶头睡觉,睡前食用零食、甜食、甜饮料,家长又不给孩子做口腔清洁处理,孩子就会出现龋齿。

因此孩子出生后就要开始进行口腔清洁护理,最迟也要在第一颗牙萌出后进行口腔清洁护理。1岁以后开始为孩子刷牙,3岁以后开始使用牙膏。在整个学龄前都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刷牙。同时需要提醒孩子的父母以及看护人的口腔保健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变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杜绝将自己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孩子。一旦患龋齿需要尽早、及时治疗,否则不但影响孩子的咀嚼、美观、发音,也会影响乳牙下面恒牙的萌出,严重的龋齿,变形链球菌会进入血液循环,危害心脏和肾脏等全身器官。因此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积极预防。

宝宝晚上睡觉流口水的原因

宝宝晚上睡觉流口水的原因流口水在婴儿出牙期较明显,这个时期口腔是婴儿获得满足的重要器官。唾液增多会减轻齿龈的疼痛感,口水增多是生理现象,不是疾病,没必要治疗,只注意护理就可以了。流口水的状况到宝宝年龄稍长、吞咽能力及嘴唇的闭合能力增强、牙齿逐渐萌芽、口腔容积深度逐渐增加后,会有所改善,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出生后每天唾液量仅仅50—80毫升。由于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开始增加,到5、6个月时增加的更多。特别是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三叉神经受到刺激,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多。由于小婴儿会吞咽口腔内过多的唾液,所以经常流口水,这是生理性流涎,不是疾病,没必要治疗,只注意护理就可以了。流口水的状况到宝宝年龄稍长,吞咽能力及嘴唇的闭合能力增强、牙齿逐渐萌芽、口腔容积深度逐渐增加后,会有所改善,一般小孩长到两三岁就不会流涎了,因此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新生儿出生护理常识

1、新生儿出生护理常识之喂养知识

新生婴儿喂养,以母乳最佳,而且越早喂养越好。在婴儿出生半小时内,如果妈妈的乳房中还未分泌出乳汁,也需让婴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同时,母乳喂养也可增进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感情。

在母乳喂养宝宝时,喂养姿势也十分重要,其中专家公认的最符合人体科学的喂养姿势是“竖抱位”,即让婴儿在喂养时头部微微向上抬起。婴儿在喝奶时还可以看着母亲,增进感情。喂养婴儿前,妈妈要保持乳头的清洁,喂完后,最好将乳房中剩余的奶水挤掉,防止乳汁淤积,促进乳房正常分泌乳汁。

2、新生儿出生护理常识之尿布知识

尿布需要经常更换,妈妈要勤快并且细心地洗尿布,每天白天至少要换4次,晚上也应该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尿布,都要把婴儿的小屁屁洗净擦干,最好擦上少许护肤油。倘若使用尿不湿也需选择透气柔软,不宜包裹太紧,要保证婴儿屁屁干爽透气。

3、新生儿出生护理常识之注意观察宝宝大便

如何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形状、频率,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20小时内开始排胎粪,呈墨绿色,称为胎便,1-2天内排完。若超过24小时不见胎粪排出,应立即去医院检查。新生儿吃奶后大便开始改变颜色。母乳喂养者大便为金黄色,呈糊状,有时带小颗粒,每日3-6次;牛奶喂养者大便呈淡黄色,软膏状,每日1-3次。

相关推荐

婴儿如何刷牙好呢

宝宝在6-7个月大的时候长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就要刷牙,不过不传统意义上用牙刷刷,而用纱布清洁宝宝牙龈。 1、婴儿期,家长帮忙刷牙 把宝宝放在你的大腿上,头对着你,让你能看清他巴的内部,方便你的手指伸到宝宝张大的巴里进行清洁。你也可以或站或坐在宝宝身后,让他仰起头,这种姿势也不错。 等宝宝大一点,你可以让他靠着你的胳膊,朝向一侧。也可以尝试让宝宝坐在地板上,头部放在你的两腿之间。也可以两个人膝盖碰膝盖。只要你能看清他巴里的情况都可以。 2、学步期的幼儿如何刷牙 学步期的幼儿,牙齿已经长全了,这个时

宝宝晚上睡觉流口水的原因

流口水在婴儿出牙期较明显,这个时期口腔婴儿获得满足的重要器官。唾液增多会减轻齿龈的疼痛感,口水增多生理现象,不疾病,没必要治疗,只注意护理就可以了。流口水的状况到宝宝年龄稍长、吞咽能力及唇的闭合能力增强、牙齿逐渐萌芽、口腔容积深度逐渐增加后,会有所改善,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新生儿的唾液腺不发达,出生后每天唾液量仅仅50—80毫升。由于唾液分泌少,口腔粘膜开始增加,到5、6个月时增加的更多。特别宝宝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三叉神经受到刺激,唾液分泌量明显增多。由于小婴儿会吞咽口腔内过多的唾液,所以经常

什么马牙

马牙一种正常的现象,所以家长们对于这个问题不需要过多的去担心,在平时生活当中应该注重婴儿的一个饮食保健,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为他们提供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而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健康。 大多数婴儿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正常的生理现象,不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马牙不能及时

宝宝第一颗牙长出时就该刷牙

1.护牙从1岁开始。美国疾控中心一份报告称,及早展开口腔卫生防护措施,既有益健康又节约医药费。与其他孩子相比,1岁时就开始口腔健康保护的孩子,5年后看牙医的费用降低40%。 2.培养孩子刷牙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的刷牙习惯非常重要。儿童牙科专家贝弗利·拉金特博士表示,孩子长出第一颗牙时,就该给他刷牙,甚至在孩子出牙前,父母就可以用纱布为孩子清洁口腔。长牙后,应选择软毛儿童牙刷,每天早晚刷两次。 3.避免“奶瓶龋齿”。儿科医生和牙医一直告诫家长,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这因为奶上的糖分会粘在孩子牙齿上,生成

宝宝为什么喜欢咬东西

1. 口欲期 口腔在宝宝发育发展过程中一件很重要的器官,在婴儿期他们用来进食、吮吸,使心理得到满足,同时也用去感知世界,这就为什么经常看到小年龄的婴儿把玩具往里放的原因。咬东西婴儿探索世界的行为,无意识的。2到8个月宝宝正处于口唇快感期,他们通过咬人或者咬物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获得满足感,这一种正常的生理需求。 2. 长牙期 一般来说,4到10个月内,宝宝会长出第一颗乳牙,长牙时期宝宝会有口腔不适的感觉,会因为牙龈疼痒而咬人咬物;如果过晚地添加辅食,宝宝没有办法体会咀嚼的感觉,所以就会通

宝宝出牙有何症状

1.在什么年龄长牙? 你知道吗,有些婴儿实际上天生就有一两个牙齿,但,这非常少见的情况,仅在2000年发现1名新生婴儿。大多数宝宝在4〜7个月左右的年龄长出他们的第一颗牙齿。但,时间往前推一点或往后一点都正常的。对于一些孩子来说,直到接近他的第一个生日,才会开始出牙。 所以,如果你的宝宝在4个月的时候表现出一定的出牙迹象,他的“露龈笑”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2.牙齿的位置 通常,婴儿的第一齿都中央门齿中的一个,也就上下门牙,可能上面门牙中的一个,也可能下面门牙中的一个。但也并非总如此,有些

小孩牙齿长的慢的原因什么

其实,婴儿牙齿发育缓慢或婴儿不长牙并非完全因为缺乏营养,以下三大因素都有可能与婴儿牙齿的快慢有关系。 小宝宝牙齿为何长得慢 一、步骤/方法 1、先天遗传因素: 婴儿牙齿较慢的主要原因来自遗传,包括家庭病史、种族等,甚至连性别也会有所差异。根据多数研究报告来看,女孩的长牙时间会比男孩早一些。 2、系统性疾病: 唐氏症、脑下垂体分泌异常、外胚层发育不全症候群等,都有可能造成婴儿牙齿的速度有所差异,必须通过抽血检查才能确定真正的婴儿长牙缓慢的病因。 3、婴儿出生时的发育: 除了先天遗传因素之外,婴儿出生

孩子整牙重在时机

理论上讲,牙齿的正畸可以在各个年龄层次时进行,不过,专家认为,如果家长从小就开始注意孩子牙齿的发展,有问题就矫正,而不图方便等到十几岁再一起解决,对孩子的牙齿来说更好的方法。 在孩子3岁左右,乳牙长齐之后,最好能到医院对牙齿状况做一个全面的检查,看看牙齿、颌骨等方面的发育状况。因为家长一般没有太多的口腔科知识,往往看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但医生却可以发现问题。牙齿的问题越早发现,对以后拥有一口健康美观的牙齿越有好处。 整牙依靠的力学原理,给牙齿一个推力,利用骨头受力点处吸收,非受力点部分的骨质增生,最

何时给宝宝刷牙

牙科医生建议,宝宝在6-7个月大的时候长出第一颗牙齿的时候就要刷牙,不过不传统意义上用牙刷刷,而用纱布清洁宝宝牙龈。 宝宝最好的第一支牙刷其实你的手指。用你的手指裹着刷布,浸湿,然后清洁宝宝牙龈。对拒绝用牙刷的幼儿,也可以用纱布当牙刷。 宝宝刷牙的正确姿势 1、婴儿期,家长帮忙刷牙 把宝宝放在你的大腿上,头对着你,让你能看清他巴的内部,方便你的手指伸到宝宝张大的巴里进行清洁。你也可以或站或坐在宝宝身后,让他仰起头,这种姿势也不错。 等宝宝大一点,你可以让他靠着你的胳膊,朝向一侧。也可以尝试让宝宝

乙肝疫苗接种时间

1、新生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时间: (1)新生婴儿父母都不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婴儿出生时、出生后第1个月、第6个月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微克。在婴儿出生后第8个月及时检测血液里有没有产生保护性抗体,要没有产生抗体或者水平不高,则需要及时追加一针5微克乙肝疫苗,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 (2)新生婴儿父母乙肝病毒携带者:建议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接种时间:新生婴儿出生时以及在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乙肝疫苗的时间越早越好,还要2、3、5月各注射1次乙肝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