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尿白蛋白解释

尿白蛋白解释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临床检查内容一般包括免疫功能障碍评估,炎症状态监测,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链球菌感染等各个方面。[1]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2] ,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糖尿病肾病的四个早期信号

微量白蛋白尿,早期肾损伤的标志。对于早期糖肾,推荐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这是目前公认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最有效的筛查方法。患者需空腹采集清晨首次尿标本。避免在剧烈运动、感染、发热、怀孕、心力衰竭、超高血糖或血压、尿路感染等条件下行尿蛋白检测。随着尿蛋白量增多,患者可能会出现尿中泡沫增多、眼睑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此时应及时到医院化验尿液。此外,对于无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也应每年进行尿蛋白的筛查检测,以期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糖肾均属于糖尿病的小血管并发症,两者高度相关,多数糖肾患者也患有糖网。因此,若发现糖网,需警惕糖肾的可能。如出现视物模糊,应及早就诊眼科,行眼底镜检查。

肾功能异常。部分糖肾患者无尿白蛋白异常,其肾脏损害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应用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是评估肾功能最好的方法。

肾小管损伤。近年研究发现,肾小管损伤在糖肾早期即可出现,可表现为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等。通过检查肾小管功能,也可早期发现糖肾。

尿白蛋白检查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2、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3、糖尿病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指标是尿白蛋白,也就是当尿常规中还没有尿蛋白时,尿白蛋白已经升高,所以尿白蛋白比尿常规中的尿蛋白要敏感得多。正常人尿白蛋白<15ug/min,如果>20ug/min,说明已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应该及时治疗。糖尿病病人,尤其是尿常规中还没有发现尿蛋白的病人,应该定期复查尿白蛋白。

4、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未经治疗、治疗中断或存在应激情况时。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着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5、神经病变: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6、眼部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虹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不少糖尿病病人只知道定期查血糖和尿糖,而不知道需要定期查眼底,直到视力明显下降才去看眼科,发现已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减少眼底出血。如果发现已到晚期,则失去激光治疗时机,容易导致失明。因此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半年去眼科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时发现眼底病变,及时治疗。

7、感染: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小贴士:已经对糖尿病的并发症有一定的了解后,糖尿病人可能会害怕得糖尿病并发症,害怕威胁到生命。其实,只要积极的治疗糖尿病,就能让糖尿病的并发症推迟来袭。

尿白蛋白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此时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何在?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3]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尿微量白蛋白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据调查,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发展为严重肾脏并发症的高风险,一旦由微量白蛋白尿发展为蛋白尿,肾功能的进一步降低将是不可避免的。不幸的是,进入血液透析过程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期望生存期大约只有两年。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因为这样能尽早决定适当的治疗措施以减缓这一进行性发展过程。

2型糖尿病防止肾病进展的主要策略包括:有效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已证明有明显益处,同时控制血糖,低蛋白饮食。

基于2型糖尿病的现状,早期发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30%—40%左右,为此,美国糖尿病学会推荐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断时及以后每年检查微量白蛋白尿,2003年的报告中更强调糖尿病肾病的全过程都必须治疗,2型糖尿病伴有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或临床蛋白尿者推荐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治疗

一些国内权威的肾病专家主张早期预防微量白蛋白尿要从青壮年开始,随着生活的富足,肾病伴随着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等并发症越来越年轻化,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家庭就可以自我检测肾功能的诊断试剂。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怎么回事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微量白蛋白尿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微量白蛋白尿正常值是多少呢,微量白蛋白尿检查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尿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正常蛋白,但在生理条件下,只有少量的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定义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尿白蛋白排泄是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个表征。无论是什么样的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是由于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肾固有细胞的损害,肾固有细胞结构的变化,功能变化的结构和在尿液中的体现。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临床意义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如果在体检后发现尿中的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

当尿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就应该引起注意了,那就证明肾病患者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低蛋白血症,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肾病的发展,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如果治疗不时间,会进入尿毒症期。

意义

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重要性

2型糖尿病疾病现状及微量白蛋白尿筛查的重要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近20年来发病率显著升高,且发病年龄提前,全球20—79岁人群患病人数约1.5亿,其中患病人数最多的前3位国家是:印度、中国、美国合计约7000万。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也逐年上升,1996年11个省市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2%,1998—2001年上海的调查显示患病率达10%。

大量研究证实了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终末期肾病及死亡的危险因子,而合并高血压更加重了这种危险性。将近有一半的2型糖尿病合并有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中,尿白蛋白量为死亡的危险因子。随着尿白蛋白浓度的增加,患者存活率下降,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临床证据。

尿白蛋白偏高有什么影响呢

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患者不能一叶障目。数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病情能得到真正好转。只要病情得到控制,潜血、尿蛋白数值自然会降下来。所以要想真正恢复健康,治病于本是最重要的。这就要求患者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彻底治愈肾病。

尿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10~150毫克。若在150~500毫克,为微量蛋白尿,>500毫克为临床蛋白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逆转或延缓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尿蛋白测定,包括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正常参考值<15微克/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基底膜受损较轻,故只有微量白蛋白漏出。早期糖尿病肾病uae为15~200微克/分,临床糖尿病肾病>200微克/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者,几乎100%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糖尿病患者uae30微克/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控制血糖后,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目前,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放射免疫法。

造成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检查

很多人对于尿微量白蛋白偏高还不是很了解,毕竟是一个专业的医学术语。但是,尿微量白蛋白偏高可是一种发病率蛮高的疾病。所以,即使大家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是大家还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样有利于我们以后更好地预防。所以,接下来小编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它的病因和检查吧。

原因:

造成微量蛋白过量的原因可能是:1.体位性蛋白尿,2.组织性蛋白尿,3.肾小管性蛋白尿,4.肾小球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可能是生理性的,当然要排除病理性,才能认为是生理性的。组织性蛋白尿内见肾自身分泌蛋白。肾小球能滤过蛋白,正常情况下只能滤过小分子蛋白,病理时通过的蛋白分子变大,量多。肾小管能重吸收肾小球滤过蛋白,一般只能重吸收小分子蛋白。如果大分子蛋白不过量,那可以认为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问题。

检查:

“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

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④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尿微量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及检查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帮助。如果根据上面的介绍,有人怀疑自己有尿微量白蛋白的症状,小编大家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早痊愈。最后主大家身体健康。

糖尿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是重要的检查方法,无论是1型还是2型的糖尿病患者都有罹患糖尿病肾病的危险,而糖尿病肾病是我国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如若不知道这一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方法,很有可能错过早期发现,延误治疗。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临床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检查,早期可借助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来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要注意,这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属于早期诊断,早期诊断,也就意味着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及时治疗,避免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

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肾病患者需多次检查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但也不能仅作一次检查,由于其他一些因素如发热、感染、心力衰竭、运动、高血压、血糖控制不好好等均可使尿白蛋白排出暂时增加。且每天尿白蛋白量排出量也不同,因而,糖尿病肾病患者仅作1次检查而结果异常并不能代表什么,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还不能说明是持续微量白蛋白尿,故而,在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一般需要多次检查,才能确诊。

尿微量白蛋白尿——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

糖尿病肾病快查尿微量白蛋白,因为,尿微量白蛋白是确诊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一般来说,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6个月内做尿液检查,有2~3次尿白蛋白在20~200ug/min之间,并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尿白蛋白增加的因素后,就可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1型、2型糖尿病肾病都要做尿微量白蛋白

由于1型、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罹患糖尿病肾病,因而建议对于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5年时就应进行糖尿病肾病的检查中,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必须同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

尿白蛋白结果与讨论

1、不同计算方法尿白蛋白正常值:以mg/L计算,范围2.2~41.7,均值12.7;以mg/gCr计算,范围2.7~26.1,均值8.1;以mg/24 h计算,范围2.4~34.3,均值11.4。因尿白蛋白值呈非正态分布,低值无临床意义,在建立参考范围时以百分位数法按单侧值95%上限确定。从以上结果可见,不同计算方法的结果正常值范围有明显差异,尤以每升结果报告时,由于受尿量影响较大,正常范围较宽,这样易使部分异常标本落入正常范围而延误诊断。

2、高血压组:诊断Ⅰ期、Ⅱ期高血压的标准是以是否累及血管、脏器为依据,我们测定的41例Ⅱ期患者中,常规尿蛋白定性均未发现肾脏损害,诊断是以眼底改变和心电图改变为主。我们将测定结果依据高血压病期、病程、分组进行统计,结果。Ⅰ期21例,范围4.6~38.2 mg/gCr,均值17.8 mg/gCr;Ⅱ期41例,范围5.1~62 mg/gCr,均值29.7 mg/gCr;舒张压95~105 mmHg 34例,范围4.6~43.4 mg/gCr,均值16.4 mg/gCr;舒张压106~120 mmHg 28例,范围5.0~62 mg/gCr,均值31.2 mg/gCr;病程2~10年19例,4.6~40.2 mg/gCr,均值13.1 mg/gCr;病程11~15年,28例,范围4.6~54.2 mg/gCr,均值19.3 mg/gCr;病程16~27年,15例,范围5.1~62 mg/gCr,均值37.2 mg/gCr。上述结果中以正常值? mg/gCr为界,Ⅰ期高血压中有4例超过正常值,Ⅱ期高血压中有14例超过正常值,说明这些患者已有轻度肾损害。尤其1期高血压中有五分之一患者出现尿白蛋白异常,尿白蛋白的值与病程及血压水平相关。

3、糖尿病组:42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组,2~10年28例,尿白蛋白为5.2~39.6 mg/gCr,均值21.2 mg/gCr,大于25 mg/gCr 13例;11年以上组14例,结果为10.4~68.

1 mg/gCr,均值29.4 mg/gCr,大于25 mg/gCr 8例。通过了解病史并分析结果,坚持长期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治疗者与不经常治疗两者结果间有明显差异(P?.01)。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但应同时测定肌酐,因每日肌酐排除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易于在常规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糖尿病的检查

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高蛋白过敏的解释

食物过敏是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食物产生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也就是说,食物中的某些物质(通常是蛋白质)进入了体内,被免疫系统当成入侵病原,免疫系统便释放出一种特异型免疫球蛋白E,并与食物结合生成许多化学物质,造成皮肤红肿、经常性腹泻、消化不良、头痛、咽喉疼痛、哮喘等过敏症状。

变异蛋白质过敏症比较少见。鸡蛋、乳制品、海鲜等蛋白质高的食物,因天热易变异引发过敏。出现蛋白质过敏要早些到医院诊治,延误了病情可能引起慢性病,如关节炎、抑郁症、高血压、痴呆症、糖尿病等,女的可能导致不孕

相关推荐

小儿肾脏疾病有哪些症状

根据儿童糖尿病发病率调查,发病年龄最小为8个月,10-14岁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糖尿病引发的小儿肾脏疾病主要的表现为: (1)、蛋白尿蛋白尿是小儿肾脏疾病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开始为间断性,后转为持续性。用放免法测定尿中白蛋白或微白蛋白,可较早诊断蛋白尿,对控制病情有益。 (2)、水肿:由于大量的蛋白尿而造成水肿,出现表明已发展至小儿肾脏疾病后期。多伴有肾小球滤过下降等肾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多数预后不良。 (3)、高血压:该症状出现较晚。小儿肾脏疾病阶段时血压多升高,可能与糖尿病肾脏阻力血管的结构和功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很多人都把这两者混为一谈,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蛋白尿?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

蛋白尿尿蛋白是否一样

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 什么是蛋白尿?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超过70-100毫

尿蛋白蛋白尿区别

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毫升。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不超过70-100毫克/24小时,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肾脏固有细胞发生损伤,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漏出蛋白,成为蛋白尿尿蛋白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

肾炎蛋白尿症状解析

首先和大家解释的是这里用:“蛋白尿症状”这个词其实是不太科学的说法,但因为患者对专业词语的掌握问题,我们姑且就用大家熟识的词语做科普讲解。 疑问一:怎么判断蛋白尿症状? 提到蛋白尿很多人会与泡沫尿混淆,其实泡沫尿不等于蛋白尿,对大部分人来说,小便时有泡沫是很正常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尿液含有一些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使尿液张力较强而出现一些泡沫,所以,出现泡沫尿不一定表示身体出了问题。反过来说,蛋白尿时一般都会排泡沫尿。并且这种泡沫尿的特征往往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久不消失。小便中含有有机物质(葡

尿病肾病症状

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微血管病性合并症之一,因此发生糖尿病肾病时也往往同时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微血管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外周神经病变。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多在起病10-15年左右,而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时间则短,与年龄大、同时合并较多其他基础疾病有关。 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Mogensen曾建议把糖尿病肾病分为以下五期: 1.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 这种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以得到部分缓解。本期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 2.正常白蛋白尿期 GFR高出正

黄褐斑的检查项目有哪些呢

一、肝功能: 首先肝功能是指人体的生理功能,即解毒、代谢、分泌胆汁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其次,肝功能也是影响重要检查项目,确诊黄褐斑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胆红素、球蛋白、白蛋白以及转氨酶等等。 二、肾功能: 肾功能主要是治肾脏排泄体内的代谢废物,所以诊断黄褐斑需要进行肾功能检查,肾功能的检查项目主要由血肌酐、尿蛋白尿免疫球蛋白G等。 三、病理检查,组织病理: 患有黄褐斑的患者的表皮的基底层的黑色素会有一些明显的增加,但是黑素细胞不增加,真皮上层能够看到较多的嗜黑素细胞以及游离的色素颗粒。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尿蛋白? 尿蛋白尿液中的正常成分,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蛋白质一般为40-80毫克/天,上限为150毫克/天,在常规检测中显示的是阴性,在正常含量范围内的尿中的蛋白质即为尿蛋白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什么是蛋白尿? 尿蛋白蛋白尿一样吗:尿常规检查中蛋白质/尿蛋白显示+、++、+++等则是蛋白尿。在一般情况下尿液检查汇总蛋白质呈阴性,当出现+时会怀疑有肾脏疾病的发生。人体肾脏是一个过滤系统,废物经过肾脏排泄,形成尿液。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有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为20毫克/100

尿病并发症

肾脏病变 对于肾脏病变早期阶段,微量白蛋白尿期,不论有无高血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第一代或第二代药物均可使尿蛋白排泄量减少,根据血压,卡托普利(captopril)12。 5~25mg,2~3次/d或依那普利(enalapril)5mg,1~2次/d不等。除尿蛋白外,尿转铁蛋白尿内皮素排泄量均有明显降低,这主要由于ACEI对肾小单位的循环有独特的作用,扩张出球小动脉甚于入球小动脉,以致减低小球内压力,减少蛋白滤出。 心血管病变 糖尿病除严格控制糖尿病且必须长期坚持贯彻外,应及早处

尿病诊断标准

尿病诊断 1.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人尿中有微量的白蛋白排出,但24小时内不会超过20毫克,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从尿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当24小时尿蛋白的排出量为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 2.胰岛细胞抗体、胰岛素抗体、谷氟酸脱羧酶抗体 这些抗体的出现说明了患者体内存在着针对胰岛的自身免疫反应,若抗体阳性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测定意义较大,如果发病已较长时间,抗体可能转为阴性。 3.糖基化血清蛋白或果糖胺 糖基化血清蛋白果糖胺是葡萄糖与血清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的产物,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