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房颤患者脑中风几率是常人5倍

房颤患者脑中风几率是常人5倍

其中,房颤患者罹患中风的风险是常人的5倍,而4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有将近四分之一的人一生中会发生房颤。由房颤导致的中风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房颤患者及时预防中风很有必要。

房颤患者中风几率5倍于常人

房颤患者主要有心悸、眩晕、晕厥和气短等症状,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病。

46岁的刘先生前不久因为心慌气短被送进西南医院,医生诊断后发现刘先生患有房颤,出院后没多久又因中风再次住院治疗。他的妻子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好好的一个人就中风了呢?

解释说,刘先生的中风是由房颤引起的。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瘀滞在心房内的血液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引发中风。

“房颤患者中风几率是常人的5倍。”陈康宁介绍,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所以,房颤患者应提早预防中风、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

出现这些征兆马上送医

“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陈康宁说,如果发现房颤患者出现言语含糊、两边面部表情不对称、双手手臂平举不能坚持这三种情况中的一个,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拨打120急救电话,在脑中风症状发生黄金3小时内将病人送往医院。

很多房颤患者通过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中风。阿司匹林真的管用吗?陈康宁介绍,阿司匹林对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效果较好,但对凝血因子导致的房颤血栓效果有限。“治疗房颤导致的血栓用达比加群酯这类凝血药物效果较好。”

治疗房颤要消除误区

误区一:“房颤会中止不一定再发”

房颤一旦发作将易持续,早期常为阵发性,发作虽不频繁,潜在发病机制仍有进展。随着病程迁延,房颤发作多会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心律相对减少,而后可能全部心律均为房颤,每次心电图都报告房颤,如不治疗余生将不再有正常心律,称之为永久性房颤。

误区二:“房颤症状轻不要紧”

症状不是判断房颤病情的主要指标,这一点类似高血压,许多患者开始心存侥幸,发生中风后才加以重视,但多已出现中风后遗症,难以完全康复,往往悔之晚矣。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60岁以上的房颤患者脑中风发生率是没有房颤患者的6~8倍。所有房颤患者,无论症状轻重,只要没有禁忌都应预防栓塞治疗。

误区一:“房颤会中止不一定再发”

房颤一旦发作将易持续,早期常为阵发性,发作虽不频繁,潜在发病机制仍有进展。随着病程迁延,房颤发作多会间隔缩短,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心律相对减少,而后可能全部心律均为房颤,每次心电图都报告房颤,如不治疗余生将不再有正常心律,称之为永久性房颤。

误区二:“房颤症状轻不要紧”

症状不是判断房颤病情的主要指标,这一点类似高血压,许多患者开始心存侥幸,发生中风后才加以重视,但多已出现中风后遗症,难以完全康复,往往悔之晚矣。国内外多项研究证实,60岁以上的房颤患者脑中风发生率是没有房颤患者的6~8倍。所有房颤患者,无论症状轻重,只要没有禁忌都应预防栓塞治疗。

预防心房颤动有效减少中风的发生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房颤患者估计在1000万以上。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均列于世界前列。

房颤主要是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7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患病率高于5%。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未来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中风。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中风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着。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与房颤的关系愈加密切,80-89岁的高龄人群中,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在我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

减少脑中风的发生,预防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抗栓药物有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临床研究显示,华法林治疗使脑中风的危险降低68%,而且,华法林降低房颤脑中风的发生效果显着高于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合用。

尽管华法林是目前为止最为有效的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药物,但同时华法林所致的出血风险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老年患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恢复正常心律,但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所有这些药物都有不良反应,而且没有任何一种药物是100%有效的。即使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只有半数患者在2~3年内可以维持窦性心律。即使是最强有效的胺碘酮,也只有40%的患者能够维持窦性心律。

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疗房颤呢?房颤的消融治疗近些年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手术成功率的提高,很多房颤可以治愈。

国内和国外的专家也都推荐把导管消融作为恢复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优于药物治疗。同时,导管消融后患者恢复了正常心律,因而无需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了长期服药的毒副作用。而且研究显示,房颤导管消融后脑中风的发生率也显着减低。

因此,采用导管消融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可能是房颤患者更为理想的减少脑中风等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治疗方式。

房颤会增加中风风险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危险的心律失常,会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倍,而且房颤引发的脑中风病情更加凶险,致死率更高,临床研究发现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以后,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达6.9%。我国是房颤的“重灾区”,目前约有800万患者。

房颤是心房不规则的乱颤

房颤又称为心房颤动,属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指心房内产生不规则的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乱颤,从而丧失了有效的收缩,表现为心跳过快且节律完全不规则。通俗来讲就是心房出现了不规则的颤动,颤动频率高达300~600次/分,心房不能正常收缩,心跳频率比正常人快很多而且不规律,可达到100~160次/分。

房颤患者常会感到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胸部出现疼痛、压迫等不适感,轻度体力活动后甚至是休息时出现呼吸困难、气短,患者还会感觉身体疲乏无力或劳累,头晕眼花,甚至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昏倒的现象。

血液瘀滞致中风风险大增

为什么房颤患者中风风险会大增呢?这是因为当心房颤动时,心房丧失了收缩功能,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而瘀滞在心房内,时间长了瘀滞的血液会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血栓可随血液运行到身体各处,进入脑部血管后,很容易堵塞在脑血管狭窄处,阻断脑供血,导致脑中风发生,其发生几率是心律正常人的5倍以上。可见房颤是一种潜在危险极大的疾病,应提高警惕及早防治。

房颤发生有六大信号

房颤发生时往往都会有一些信号,可帮助患者早期识别病情。美国心律协会总结出了六种常见的房颤发生信号,一是胸口怦怦跳,仿佛雷声滚滚、鼓声敲击或鱼儿扑通跳水等;二是脉搏强弱不等,有时感觉漏跳一拍;三是用力时感觉气短;四是易疲劳,运动量降低;五是出现胸闷(胸痛);六是发生昏厥或头晕的症状。患者一旦出现这些信号,千万不要大意,预示房颤可能已经发生,应该及时就医治疗。

尽量避免房颤诱发因素

房颤的发生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都有着各自的诱发因素。其中阵发性房颤,常见于突然紧张、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外科手术、急性感染、剧烈咳嗽或疼痛、恶心、呕吐、缺氧或酸中毒等,发作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不超过7天,大多发生在24小时以内。患者应该尽量避免上述诱发因素,以防房颤复发。

持续性房颤则多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脏病患者等,常持续发作半年以上。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房颤的发生。

中药治房颤获循证证据

对于房颤的治疗,调整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是关键环节。对各种心律失常具有整合调节作用的参松养心胶囊,能有效治疗房颤、室性早搏、房早、室上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同时该药也能改善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改善心脏传导,有效治疗窦缓、传导阻滞等缓慢性心律失常,填补了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空白;另外,该药还可以改善心肌供血,能有效阻断引发心律失常的四大发病机制,因此可以消除各种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慌、气短、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

心房颤动会引发什么疾病

1.脑动脉栓塞:是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死率高达20%~40%,美国统计每年有5万~10万的肺栓塞患者,占美国死亡原因的第3位。

4.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的心室率与患者心功能的状态密切相关,当房颤并快速心室率时,尤其心脏功能基础较差时,引起心排血量显着地急剧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可并发急性心力衰竭,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较为常见。

5.心脏性猝死:快速房颤时,心室率加快,有效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灌注量减少,可导致心脏骤停,房颤导致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有:房颤伴有预激综合征;肺动脉栓塞;急性心功能不全;神经,精神因素等。

房颤引发的中风更可怕

房颤常见于哪些人群呢?王景峰介绍,冠心病、高血压、心率衰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等都是高危人群,甲亢患者也有部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是递增的,等到七八十岁,即使没有任何心脏病,房颤发生率也在10%甚至以上。

房颤引发的中风

有“三高”

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房颤本身的症状虽轻,但可能导致可怕的中风。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泵出,会淤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住血管,阻断脑部供血,导致中风发生。

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这是因为相较于血管内的空间,心房内更“宽敞”。若心房中有凝结成块的血栓,其个头更大,极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这就导致了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有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所以,得了房颤一定要有预防中风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可能带来的伤害。

抗凝药可预防房颤中风

“预防房颤导致的中风需要使用抗凝血的药物(简称抗凝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 王景峰介绍,“这与预防由高血压引起的中风不同。”高血压患者通常会使用抗血小板凝结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阿司匹林对预防由房颤导致的中风疗效不理想。但据调查,在确诊为房颤的中风患者中,仍有多达七成在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中风,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有些患者仍然发生了中风。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和药物、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患者需频繁去医院抽血监测,非常不便,导致依从性很差,因而临床上华法林的使用率很低。2013年首个新型口服抗凝药在国内上市,为房颤患者预防中风带来了新选择,这种药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

患者无不适

也须坚持抗凝治疗

许多房颤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平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还需要每天服用抗凝药。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轻重无关。一旦发现房颤,就必须终身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评判个人的中风危险因素,如果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无论有无症状,也无论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房颤,一定要每天坚持服用抗凝药,不可随意停药、掉以轻心,以免让中风有机可乘。

人们为什么会得中风

1、吸烟

研究表明:吸烟者脑中风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停止吸烟,危险随之消失。

2、糖尿病

研究表明:糖尿病人的脑中风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3、高血压

(1)高血压是脑中风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脑血栓形成、脑出血。

(2)血压长期持续高于正常,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性高,血压越高,脑中风的危险性越大。

4、肥胖

控制体重不仅有利于预防脑中风,而且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都会带来有益的影响。

5、嗜酒和滥用药物

(1)研究表明:嗜酒可引起高血压、心肌损害。

(2)有些药的滥用也会引起脑中风,尤其是可卡因和其他毒品。可卡因能引起血压升高诱发脑出血。

6、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

(1)久坐不动是指不爱运动的人,这种人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利于健康,也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2)活动量少,容易肥胖,容易患高血压,也容易引起体内动脉血栓形成。

7、心房颤动

慢性心房颤动容易在心脏内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后随血流到达脑血管内导致脑栓塞。

8、血液黏稠

研究表明: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发生脑中风。

心房颤动的预防有效减少中风的发生

房颤主要是发生在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7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患病率高于5%。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未来房颤将成为最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中风。房颤导致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3%-8%,其中以脑中风的临床危害最为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着。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卒中与房颤的关系愈加密切,80-89岁的高龄人群中,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年龄组房颤患者的4.5倍。在我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调查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

减少脑中风的发生,预防尤为重要。

哪些人易得偏瘫

哪些人易得偏瘫?

1、脑动脉硬化患者:脑动脉硬化是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物质基础。

2、高血压病:高血压是诱发偏瘫的首要危险信号。偏瘫患者发病前有高血压史的占60-- 70%,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史的占88.5%,无症状高血压患者的偏瘫发生率比有症状者高4倍。

3、心脏病:如风心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发生脑梗塞者是非冠心病的3倍,心房纤颤患者脑梗塞的发生率是心律正常的5倍。

4、糖尿病:脑血栓偏瘫患者中有糖尿病者占10--30%,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栓发病率比一般人多21倍,约 10%的男性及14%的女性偏瘫患者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5、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患者发生脑血栓形成要比一般人多2倍,且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

6、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约60%的脑血栓偏瘫患者发病前患有血液高粘滞综合征。

7、吸烟:吸烟者患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3-5倍,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比不吸烟者高2-6倍。

8、饮酒:酗酒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4-5倍。

9、颈椎病:颈椎病患者患脑血栓偏瘫的发生率比正常人至少高2倍。

10、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一过性脑缺血是中风的常见先兆,是中风的重要因素和报警信号,必须作为危急症状来处理。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在发病后数年内出现不可逆性脑梗塞,30%在第一次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脑梗塞,50%于第一次发作后一年之内发生脑梗塞。

相关推荐

心率过快让高血压变中风

年过70岁的老张一个多年的高血压病患者,最近一周他老感觉心跳加快,开始以为因为夏天气压低照成的。可几天后更加心慌难受了,在家人的陪同下到老张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介绍因为老张长年的高血压导致心脏肥大,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从而诱发房颤房颤和高血压的关系十分密切,高血压经常会引起心房扩大,这导致房颤发生的最常见的原因或危险因素。房颤时,由于心跳不规律、泵血差,很容易表现为心慌、头晕、乏力。发生房颤时,血液容易凝集并堵塞血管,引起心脏病发作或中风。有数据统计,房颤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无房

女性为何容易中风

1.妊娠。与非妊娠女性相比,妊娠及产后女性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几率大大提高,脑梗死发病危险增加13倍。一方面,妊娠期高血压重要诱因;另一方面,孕妇血纤维蛋白原比非孕妇高50%,血液凝固因子增加,血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显著增加,这都会令血栓更容易形成,从而增加中风危险。 2.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年轻女性罹患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与未使用避孕药的女性相比,前者中风风险增加1.4~2.0倍。中风风险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群体中,随年龄呈指数增加。但服避孕药的女性也不要过分担忧,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还很安全

房颤动的表现 做好三件事让房颤患者远离中风

1、到正规医院就诊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卒中风险测评。有些房颤病人存在心悸、乏力、心衰等症状,他们误以为服用药物控制好这些症状,也就预防了中风。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无关。 2、要正确用药 如果评分结果显示有中风风险,就应该通过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但阿司匹林其实不抗凝药,它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栓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房颤导致的血栓效果却有限。 3、坚持长期规律服用抗凝药 抗凝药需要长期坚持服用,不能时断时续。即使没有感觉不适,也不等于中风的风险消失了,因此不能停药。

治疗房颤可以远离痴呆

国外有研究发现,房颤认知功能障碍,进而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也就房颤患者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比同龄健康人高,对于老年房颤患者尤其如此。房颤与痴呆相互关系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相关因素如心房丧失规律收缩后心排血量减少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房颤的促炎状态致脑室周围白质病变,此外,在房颤过程中,左心房来的小栓子可进入颅内引起重要部位的脑栓塞,这些因素均可造成相应部位脑损伤而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了解到这一则让人震惊的消息,也许房颤患者首先想到的就,在老年痴呆发生前,要如何自救。 毫无疑问,对因治疗关键。一些患

房颤患者的认识误区

误区1 房颤无需及早诊治 房颤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昏倒。 2、增加血栓与中风的危险。房颤时心房丧失了充分有效的射血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进而形成血栓。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中风病人许多房颤血栓所致。 3、长期的房颤会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 另外,房颤往往合并其他心脏病,如冠心病、风心病、心肌病等等。因此,房颤患者应及早到医院进行诊治。 误区2 持续性房颤比阵发性房颤患者症状要好,病情要轻 在房颤早期,患者自觉心慌明显,心跳时快、时慢,症状十分显著。当转为持续性房颤

防止脑中风复发措施

首先防止肥胖,脑中风患者由于长期养病,难免体重有所增加,因此比较容易并发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所以也就容易引发脑中风。可见,防治肥胖对预防中风意义重大。 然后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患者家属应该注意的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均衡,应以低热量、低糖、低脂肪、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及适当的无机盐为原则。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并戒烟少饮酒,最好不饮酒,尤其不饮烈性酒。 最后防止心脏病,我们都知道,很多心脏疾病诱发脑中风疾病的几率非常大的,比如常见的风湿

房颤动对人体都造成哪些威胁

房颤动对人体都造成哪些威胁?就现状而言,人们对对高血压心绞痛的危害已经越来越重视,对心房颤动却很陌生。心房颤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死亡危险较无心房颤动高1.5-1.9倍。 心房颤动对人体都造成哪些威胁? 心房颤动三大危害 一.生活质量的下降。 心房颤动时心律不齐,心室率过快易于造成心悸、乏力等症状或诱发加重心绞痛,使病人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 二.影响血流。 心房颤动可使心排血量下降25-30%,易于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如果一个二尖瓣狭窄的病人发生了快速心房颤动,可能引起肺

房颤动有哪些并发疾病

可出现脑动脉栓塞、周围动脉栓塞、肺栓塞、心功能不全、心脏性猝死等并发症。 1.脑动脉栓塞 房颤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统计,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为2%~6%。房颤患者并发全身栓塞中75%为脑动脉栓塞。脑栓塞的栓子主要来自左心房和心耳部,75%的栓子来自左心房内附壁血栓,25%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脱落。 2.周围动脉栓塞 周围动脉栓塞的患者80%有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随动脉血流向体循环远端造成急性动脉栓塞。 3.肺栓塞 房颤患者右心的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栓塞发生肺栓

房颤病人要小心脑中风

临床上,脑中风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房颤发生时,心房有序的电活动丧失,心房有效收缩功能也消失了。这时,心房内的血流呈涡流,当房颤持续超过48小时,心房内就可能会产生血栓。当所产生的血栓脱落后,会随着动脉血流流动,停在哪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脑栓塞、下肢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在这些栓塞事件中,最常见的脑栓塞,即脑卒中,也就人们常说的“中风”。 脑卒中房颤最大的危害之一,非瓣膜病性房颤病人脑卒中发生率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脑卒中发生率常人的17.6倍;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

别把心房颤动不当回事

误区1 年轻人不会得房颤 研究表明,房颤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我国60岁以下人口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1%,6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4%,80岁以上人口的发病率为9%。由此不少人认为,房颤老年病,年轻人不会得。 房颤由于心肌丧失了正常有规律的收缩导致心房跳动显著增快且极不规律的现象。按时间划分,房颤分为急性房颤和慢性房颤,慢性房颤又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房颤的病因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甲状腺疾病、肺心病等。也有部分房颤病人没有存在器质性心脏病而独立发生。丁超提醒,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