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应该怎么栽培
白芍应该怎么栽培
1.选地、整地:一般多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前应精耕细作,深耕30-4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克作基肥,耙平作成宽1.3~2.3米的高畦,如雨水过多,排水不良,畦宽可减至1米左右,畦间排水沟20~30厘米,畦长可视地形而定。芍药忌连作。
2.繁殖技术:主要为分根繁殖,也可用种子繁殖,但因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生产上应用较少。
⑴分根繁殖:分根繁殖是芍药生产上常用方法,生产周期短。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每块芽2~4个,芍芽下留2厘米长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8~10月种植,按行株距50厘米×30厘米,穴栽,穴深10厘米左右,每穴放芽头1~2个,芽苞向上,放平,然后覆土5厘米左右,盖实。每亩栽2500株左右。
(2)种子繁殖:单瓣芍药结实多。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苗株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
3.田间管理: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结合锄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冻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上旬,施稀人粪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千克,第三次在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0千克。第四年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芍药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灌,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花蕾摘除。
4.主要病虫害
白芍病害较多,常见的有灰霉病和锈病,可清除被害枝叶并烧毁;雨后要及时排水,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10天喷1次连喷3次。锈病,在发病初期用97%敌锈钠400倍液喷雾防治。虫害有蛴螬咬食根茎,可用90%敌百虫拌饵料诱杀。
白芍叶霉病主要为害白芍叶片。初生圆形褐色病斑,初生圆形紫褐色病斑,大小6—15mm,后微具浅褐色轮纹,四周暗紫褐色,叶背常生墨绿色绒霉层,后期病斑融合引起叶枯。茎染病生长条形紫褐色病斑。叶柄染病叶柄基部分叉处易拆断。萼片、花瓣染病初生紫红色小点,后边缘焦枯。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先侵害寄主的下部叶片,后逐渐向上扩展,7—8月雨季该病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①合理密植,株间要通风透光。
②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
③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铝250倍液。
5.收获加工
根入药。于白露至秋分节刨收。选晴天将芍根全部刨出,切除芽头,洗净泥土,按粗细分别用沸水煮透为度(严格掌握火候),添水量以淹没芍根为度。煮沸时间根据芍根粗细而定,一般掌握芍根无白心为好。火大分量减轻,火小炸心切不成片。捞出后放冷水中稍浸,取出,用磁疗片或竹刀轻轻刮去外皮,随即晾晒。晾晒过程中,晒半天用麻袋或席子盖半天,俗称发汗。不经发汗的白芍外干内湿,不仅不易干透,而且抽沟,粗糙,色泽不鲜艳,影响质量。
白果的栽培
1、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耐寒、耐旱、忌涝。在年平均温度10-18℃,冬季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25℃,年降雨量600-1500mm的气候及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地中生长良好。不宜在阴坡、积水或盐分太重的地壤中栽种。
2、用种子、分株和嫁接繁殖。种子繁殖种[2] 子秋季采收后,当年播种或翌年春播种,春播需混砂催芽,播种量每1hm600-675kg,横向开沟,沟距25-30cm,深4cm,每隔10cm播1粒种子,覆土3-4cm,当年苗高25-30cm,秋季落叶后可移栽。分株繁殖 从壮龄雌性母树根蘖苗中选留4-5株健壮苗,高1m左右时移栽。嫁接繁殖 在30年生,长势旺盛而丰产的雌株上选2-3年生的枝条为接穗,砧木用种子繁殖的实生苗,采用切接或皮下枝接法嫁接。定植,一般早春定植,株行距5-6cm或7-8m,定植前按树苗大小开穴,穴深40-50cm,宽60-70cm,起苗后如主根过长,可稍加修剪。穴栽,填土浇水踏实,然后培土成丘。按总数的5%配置雄树,雄树按风向分散栽植,以利授粉。
3、种子发芽后,4-5月除草1次,可追施人畜粪水或氮素化肥催苗。7月和10月各除草后追施人畜粪水或土杂肥。定植后每年春季发芽前及秋季落叶后,在距主干60-100cm外开环状沟,施人畜粪水各1次。嫁接后4-5年如分枝过多过密,需适当修剪,以利生长。
白芝麻栽培技术
1、在播种前,整地施肥、增加地墒、选好优良品种,再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与种衣剂混用),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
2、间苗定苗:要在3-4片真叶以前定苗,间苗至合理的密度。幼苗移栽后,喷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发,苗体水分不蒸腾,隔绝病虫害,缩短缓苗期,快速适应新环境,健康成长。
3、中耕除草、灌溉排水、合理施肥:从出苗到始花要勤中耕(封行以后不可再中耕),中耕结合培土,有利于排水防渍,防止倒伏。芝麻对土壤水分反应最敏感,既怕渍涝,又不耐长期干旱,因此必须注意灌溉和排水。喷施新高脂膜提高养肥的有效成分,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4、防病虫害:芝麻常见病害有:立枯病、红色根腐病、花叶病、变叶病等,虫害有:小地老虎、刺蛾、斜纹夜蛾、金龟子、萤火虫等,根据植保要求适时喷洒针对性药剂,进行灭杀防治,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和养肥的有效成分。
5、开花期:除保证水肥充足外,要适时喷施壮穗灵,提高受粉、受精、灌浆质量,增加果荚坐果率,籽实饱满,达到产量提高。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形态上的区别
白芍:植物学上,白芍是开白花的芍药;中医上来说,古时有7种方法来区分白芍和赤芍,但方法不十分准确可行,结合现代中医学和综合古代经验的基础,区分的方法是:人工栽培的,去皮,水煮的是白芍。
赤芍:植物学上,白芍是开红色花朵的芍药;在中医上,结合现代中医学和综合古代经验的基础,赤芍是野生的,不去皮的。
中国芍药有哪些品种
中国芍药品种很多,在晋代已有重瓣品种出现。品种分类,则始于宋代。当时对芍药的记载很多,品种大约有30多个,如宋代《芍药谱》记载31种;宋代《扬州芍药谱》,记有34种。明代《鲜芳谱》记载芍药39种。清代《花镜》,记载88种。清代乾隆时,扬州芍药品种达100个以上,有“杨妃吐艳”、“铁线紫”、“观音面”、“冰容”、“金玉交辉”、“莲香白”、“胭脂点玉”、“紫金观”等。
民国初年,上海一家私营花圃自称拥有400个品种,其中包括《花镜》所载的大部分,以及自己育成的新品种和进口的品种,但其中半数未正式起名。当今世界上,芍药品种己发展到1000个左右。
1、杨妃出浴
品种特征:花白色,少有红色斑点,花型端庄、整齐,花朵横径16厘米,纵径6厘米;花瓣多轮、质硬,房衣乳白色,雌蕊变小,花朵直立、硬挺,花朵直上,有侧蕾,晚花品种。
形态特征:其株型中高、直立, 当年生枝硬、粗壮,高达70厘米,叶被面、枝外被绒毛,叶黄绿色,生长势强,成花率高,株型紧凑,萌芽少但大。根皮颜色深褐色,根质纤维多,粗而开叉多。
用途:本品种适合于园林绿化美化,庭院栽植,切花栽培。
2、雪白紫玉
品种特征:花粉白色,花朵大,横径17厘米,纵径8厘米,外瓣一轮大瓣,粉紫色、质硬,内瓣褶皱、丰满,花初开为粉白色、盛开为白色,花朵直立、硬挺,中花偏晚品种。
形态特征:其株型高、直立,当年生枝硬、粗壮,高达90厘米,叶片深绿色,生长势强,成花率高,萌芽少且大,根皮颜色黄褐色,根长,质地好。
用途:本品种适合于园林绿化美化、庭院栽植、切花栽培,药用栽培。
白芍的基本介绍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是我国药用的传统花卉,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目前在秦岭、大别山等地尚有野生。主产于山东、安徽、浙江、四川、贵州等省,东北、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有栽培。白芍按产区可分为三大类:产于浙江的称“杭芍”,产于安徽的称“亳芍”,产于四川的称“川芍”。
芍药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
《诗经·郑风》中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诗句。因多在男女惜别时相赠,故我国古代人民把芍药作为将离草。古代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由于芍药具色、香、韵三者之美,历代文人倍加赞颂。芍药分赤芍、白芍,赤芍活血祛瘀,白芍和血养阴,属于祛邪固本的良药。中医药界有一首小诗描述了白芍的外观特点与功效:“白芍条匀两头齐,坚重粉色菊纹细,补血敛阴平肝阳,柔肝止痛用之宜。”
翻白草的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和湿润气候。以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佳。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直播法:春季3、4月间,翻耕土地,深25-30cm,耙细整平,作成1-2m宽的哇,于畦面上开浅沟,沟距12cm,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复土3-5cm。育苗移栽法:可于春季或秋季,采用条播和撤播法播种,4月下旬移植,株行距15cm×25cm,穴深15cm,每穴植苗1株。
田间管理
幼苗期应结合松土间苗1-2次,经常除草,第1次追肥在幼苗生长出2-3枚真叶时,第2次在5月开花期,肥料以人粪尿及过磷酸钙为主。病虫害防治 蚜虫危害,可用化学药剂喷杀。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的基本介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除去外皮的根。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芍药是我国药用的传统花卉,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目前在秦岭、大别山等地尚有野生。主产于山东、安徽、浙江、四川、贵州等省,东北、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有栽培。白芍按产区可分为三大类:产于浙江的称“杭芍”,产于安徽的称“亳芍”,产于四川的称“川芍”。芍药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诗经·郑风》中就有“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诗句。因多在男女惜别时相赠,故我国古代人民把芍药作为将离草。古代有“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的说法,由于芍药具色、香、韵三者之美,历代文人倍加赞颂。芍药分赤芍、白芍,赤芍活血祛瘀,白芍和血养阴,属于祛邪固本的良药。中医药界有一首小诗描述了白芍的外观特点与功效:“白芍条匀两头齐,坚重粉色菊纹细,补血敛阴平肝阳,柔肝止痛用之宜。”白芍的功效与作用苦、酸,微寒。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白芍能养血敛阴,治妇科疾患,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配合应用。本品如与桂枝同用,能协调营卫,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药同用,可敛阴潜阳,用治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等症。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白芍功能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症。治胁痛,常与柴胡、枳壳等同用;治腹痛及手足拘挛,常与甘草配伍;如治痢疾腹痛,可与黄连、木香等同用。3.用于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白芍生用,能敛阴而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常与桑叶、菊花、钩藤、白蒺藜等同用。4.美容养血在中医理论中,白芍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白芍的选购干燥根呈圆柱形,粗细均匀而平直,长10~20厘米,直径1~1.8厘米。表面淡红棕色或粉白色,平坦,或有明显的纵皱及须根痕,栓皮未除尽处有棕褐色斑痕,偶见横向皮孔。质坚实而重,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微带棕色,木部放射线呈菊花心状。气无,味微苦而酸。以根粗长、匀直、质坚实、粉性足、表面洁净者为佳。根条细瘦弯曲,大小不等,栓皮及须根痕较多,质松,粉性小,断面射线不明显,品质为次。白芍的存储置阴凉干燥处,密闭,防蛀。白芍的食用方法芍药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功效。白芍生用敛阴平肝作用较强;白芍炒后长于养血和肝,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白芍酒炒后偏于养血活血,血虚兼寒凝血瘀之证最宜;白芍醋炒增强柔肝止痛之力。
白花菜栽培技术
保护地育苗
白花菜 早熟花菜6月下旬播种,苗龄不能超过35天。这阶段,上海地区气温高,雨水多,因此要采取保护地育苗。即塑料大棚顶膜覆盖,裙边揭除,有条件的裙边用防虫网,既通风避雨又可减轻虫害。
苗床要求:四周开好排水沟,前茬未种植甘蓝类作物,播种前7-10天,深翻晒白,使土壤充分熟化。
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厮肥100担,商品有机肥20担作面肥。
稀播:每亩播种量0.5公斤,作到稀而匀,不间苗。播种后用无纺布加遮阳网双层覆盖,保湿降温,每天傍晚浇点水,保持土壤湿润,保证3-4天齐苗。齐苗后应尽快揭除无纺布和遮阳网。
小搭秧:出苗后17-18天即可搭秧,密度4寸见方。搭秧的苗床也应做好备耕工作。畦面要平整,肥料要充足,沟系要畅通。搭秧应在下午4点以后进行。拔苗前应先浇透水,尽量少伤根,搭秧后立即再浇上搭根水,遮阳网覆盖,晚上揭除,第二天早上再浇水,盖上遮阳网,傍晚再浇水,揭除遮阳网,三天之内同样操作,浇水要均匀,保证活棵,活棵后可揭除遮阳网。
适时定植
1、大田备耕: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00担,加蔬菜专用肥100斤,或15﹡15﹡15复混肥150斤,畦宽二米,深沟高畦25—30米一条横沟,种植花菜沟系一定要畅通,雨停沟干。
2、定植:搭秧后16—17天即可定植,苗龄不能超过35天,最好掌握在30—33天。早花菜超秧龄严重影响花球质量和产量。2米畦面种四棵,株距45—1250px,移栽时应带土块,起苗前上午苗床浇透水,下午定植,定植后三天内,早上和傍晚都得浇一次水,促活棵。
管理养护
肥水管理
白花菜 根据越冬白花菜的生育特点,定植后采用前促、中稳、后攻的肥水管理方法。活棵后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500—-750公斤加尿素5-8公斤提苗,并松土中耕1-2次。10 月下旬逐行中耕壅土,控制肥料的使用,确保植株稳健生长,增强越冬阶段抗寒能力。当30%的植株出现直径1-2厘米大小的嫩花球,应重施结球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人畜粪肥1000-1250公斤,以后看苗补施肥1-2次,以满足结球期的肥水需求。白花菜对硼、钼等微量元素十分敏感,可每亩用硼砂 50克或钼酸铵10克配成水溶液施于定植穴内作基肥。
大田管理
中耕除草:定植后,因多次浇水,畦面板结,应及时松土,使畦面疏松,有利发棵。以后在封行前再进行1-2次松土。
追肥:花菜需肥量大,定植活棵后应追肥一次,促发棵。现蕾初期,即花球分化新叶交心时应施一次重肥,每亩施15复混肥20公斤,以后视花菜长势可在小蕾期再施一次复合肥。
病虫防治
花菜软腐病、黑腐病、霜霉病为主要病害,高温高湿发病严重,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和甘蓝夜蛾等多种虫害,菜农应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特别是苗期虫害,一定要消灭。
及时采收:早花菜成熟期短,气温高,应及时采收。
白参的栽培技术
房棚要求
野外栽培生态环境较适应。菇棚高2.5m,每棚250~300平方米均可,竹木作骨架。棚顶盖黑色薄膜加草帘,四周茅草或草帘围护;棚内搭摆袋架,架宽90~100cm,分设架床8层,层距25cm;地面整平夯实,铺上细沙。每个架床用塑料薄膜覆盖成保湿棚。保湿好的专用菇棚不必盖膜。在农家庭院只要有对流门窗的房间,都可用于栽培。
栽培季节
该菌生产周期较短,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接种到采收仅需16~20天。最佳栽培季节,秋栽为9~10月、春栽为3~5月。充分利用房棚空间和最适时间,每年安排生产4~6批。
培养基配制
适用的培养基配方有以下2种:①棉籽壳58%、玉米芯或甘蔗渣20%、麦麸18%、玉米粉2%、石膏粉1%、钙镁磷肥1%②棉籽壳50%、杂木屑28%、玉米粉2%、麦麸18%、石膏粉1%、碳酸钙1%。以上配方料与水比为1:1.1~1.2,含水量60%,pH自然。栽培袋规格:立式栽培的采用短袋15×26cm,每袋装干料300g;长袋12×55cm,每袋装干料500g。装袋、灭菌按常规操作。
消毒接种
料袋灭菌后需冷却至28℃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为防止“病从口入”,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做到“四消毒”(接种箱或室使用前紫外线或气雾消毒;菌种、料袋和工具搬入后再次气雾消毒;操作人员身、手消毒;菌种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消毒接人袋内)。接种时,长袋的打6个接种穴,接入菌种后用胶布封口;短袋的拔出袋口棉塞,接入菌种后将棉塞复原。
室内养菌
接种后的菌袋,摆放于培养室层架上或平地垒叠养菌。发菌培养环境要求适温、干燥、避光、通风。温度以掌握在23~26℃为好,不低于18℃,也不可超过32℃;空间相对湿度70%以下,注意防潮湿;门窗遮阳,后期给散射光;每天通风2次,更新空气。室内养菌一般7天左右袋壁上菌丝浓白密集,手指按压袋面有凹陷出现时,即可离室进棚。
出菇管理
菌袋进棚上架摆袋催蕾时,区别不同袋形操作:短袋的拨去袋口棉塞,拉直袋膜出菇;也可采取袋壁四周每隔8cm,用刀片划1~2cm的长菇口,然后将菌袋竖立摆放,多口出菇。长袋的进棚后,横排于架层上适应环境2天后,把穴口上的胶布撕掉,穴口向上长菇。然后在空间喷雾状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并覆盖架层罩膜保湿。每天喷水时,注意揭膜通风。菌袋开口后至原基形成一般需要4~6天。当菇蕾稍有分化时揭去盖膜。随着子实体发育需要,每天早、中、晚向空间喷雾状水1次,不宜直喷菇体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温度要求不低于18℃,不超过25℃;给予300~500Lx散射光线,促进子实体正常发育。
采收加工
白参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接种至采收需16~20天,当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利刀从基部切下,并修净基部杂质。采收前停止喷水,避免脆断损坏朵形。一般第1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天,生息养菌,然后照常管理;7天后又产出第2潮菇。管理得当时一般可长2~3潮菇,生物转化率40%~50%。长袋的单产200~250g、短袋的单产100~150g。鲜品用泡沫塑料盒和保鲜膜包装送往超市,在4~5℃低温下,货架期12~14天;加工干制时,可用机械脱水烘干,鲜干品比例为4∶1,干品用双层塑料袋密封包装防潮。
赤芍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耕翻30厘米左右,清除田间石块、杂草和草根,然后打垅或作畦。如砂质较重透水好的地块,宜采用平畦,土质较粘透水不良的地块,宜采用高畦。畦高15厘米左右,畦宽100-140厘米,畦间距35厘米。
(二)种植方法
1、畦面顺向开浅沟,沟深5-7厘米,条播,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5厘米左右,稍镇压。最好上盖厩肥。第2年5月开始出苗,每年5-6月追施农家肥1次,冬季在畦面铺圈肥或土杂肥,以保安全越冬。培育2年后作种苗进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芽头栽法。种子繁殖,因生长年限长,一般需用5年左右才能收获,生产上多不采用。
2、芽头栽法 可采用大垄栽培。在垄上开沟,将选好的芽头按株距30厘米栽种,芽朝上,用少量土固定芽头,再用腐熟饼肥或有机肥料施入沟内,覆土后稍压即可。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栽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铺上圈肥,不仅增加肥力,并抑制杂草的生长。栽后第2年红芽露出后,应立即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2、培土、灌溉 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应适当培土抗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灌溉。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
3、摘蕾 现蕾时,选晴天将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长。留种的植株,可适当去掉部分花蕾,使种子充实饱满。
4、间作 栽后当年和第2年,可适当在赤芍空间栽种玉米、大豆,以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又能收获粮食。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芍药灰霉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叶、茎、花等部位均会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叶脱落,在土中越冬。一般在开花以后发病,阴雨连绵时最重。防治方法:发病后,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采取轮作或选用无病种芽,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光。易发病期和发病初期用1∶1∶100波尔多液喷晒植株,每隔10-14天喷1次,连续进行3-4次。
芍药锈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危害叶片。7、8月病情加重。防治方法: 芍药收获时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在发病初期喷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效果良好。
2、害虫 有蛴螬、地老虎、蝼蛄等危害根部。每亩可用辛硫磷2公斤,制成毒土,结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杀。
白子菜的栽培
(一)栽培季节及栽培方式。
百子菜抗逆性强,在广州地区终年均可种植和采收,在高温的夏季依然生长良好。百子菜通常在春、秋季育苗定植,多采用露地栽培,而在冬季、早春,温度低于15℃时生长缓慢,采取保护性设施有利于植株的生长
(二)繁殖方法
百子菜以扦插繁殖为主,全年均可进行,以春、秋两季为宜,夏季成活率低。育苗宜选用细沙或疏松的沙壤土作床土,从植株上剪取生长良好的健壮枝条作插条,剪成具有3-5个节位、约10厘米长的小段,除去基部叶片,将插条的1/2插入床土。有条件的可覆盖遮阳网,防止阳光直射,减少插条水分损失,保持士壤和空气湿度,以提高成活率。扦插后4-7天,插条即能发生不定根,12-15天后可移植至大田。春、秋两季直接剪取枝条扦插到大田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定植
百子菜根系发达,是一次种植多年多次采收的蔬菜。在生产上选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性良好的微酸性土壤有利于增产及提高品质。百子菜需肥量大,要求土壤养分供应持久,施足基肥是高产优质的关键,通常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千克。一般1.5-1.7米包沟起畦栽培,畦高20厘米左右,畦面整细呈龟背形,3行植,株距25-30厘米,亩植约3500株。定植后随即淋透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百子菜营养生长期长,在我国南方种植一般能终年生长,因此除了要追施速效肥外,生长期间要及时补施有机肥。定植后,经3-4天缓苗,即可薄施复合肥水提苗,15天后每亩可追施腐熟的粪肥水300-500千克+尿素少量或复合肥10-15千克,以后每隔10天追速效肥1次。另外,每个月需增施1次有机肥,可用花生麸粉加细土施入,也可用腐熟的鸡粪加细土施入。百子菜生长量大,需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则要及时排水,防涝渍。
2.中耕除草 植株封行前需进行l-2次中耕除草。中耕需在晴天进行。早春气温较低,中耕有利于提高地温;夏季中耕则可保墒、增强土壤的通气性、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封行后不宜中耕,但仍要增施有机肥和培土。
3.植株调整 百子菜生长旺盛,生长后期茎叶交叠,不利于通风及田间操作,亦影响植株的生长,此时应将植株距离地面约15厘米以上的枝条全部剪除,同时增施有机肥和培土。修剪次数和修剪时视植株的高度和生长势而定。当植株枝条过密、过高及生长明显减弱时,需进行植株调整。
(五)病虫害防治
百子菜抗性好,病虫害少,仅见蚜虫、斜纹夜蛾、灰霉病等的危害。但在土壤板结、温度过高、田间积水时植株会出现枯死现象,应选择疏松的土壤栽培,及时排水,有条件可覆盖遮阳网。
白芍是芍药吗 白芍和赤芍的区别
白芍和赤芍都是有芍药的根加工制成的,区别是,人工栽培的,去皮,水煮,为白芍;野生的,不去皮的,为赤芍。功效上,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芍敛阴益菅,主补无泄;赤芍散邪行血,破积泻降。
芍药花种植方法
芍药花种植方法
一、土壤
排水要好,芍药喜凉爽气候,我国温带至亚热带地区都适宜栽培,具有春发芽、秋生根的特性,在夏季。高温炎热季节,植株呈半休眠状态,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盐碱土。由于芍药是肉质根,耐旱但怕积水,如土壤板结积水很容易使芍药肉质根腐烂,所以低洼地、盐碱地均不宜栽培。
因此,地栽宜选择凉爽阳光充足之地,盆栽忌浇水过多。入冬至早春的整个休眠期,土壤都应保持湿润,不可太干,但排水要畅通,忌积水,否则地下块根易腐烂致死。
二、分株
芍药一般采用分株繁殖。俗语称“春分分芍药,到老不开花”,因此芍药通常于10月份待其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分株,春季不宜移植。分株时需将根株掘出,用利刀顺根部裂缝处切开,使每丛带有3至5个饱满充实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伤害芽眼,然后栽于施过基肥的沙质土壤中,覆土3至4厘米,保持土壤润而不渍,一般分株栽植后第二年即能开花。
盆栽芍药可结合分株一两年换盆一次,换盆时应多保留些宿土。如株丛不大,就不要分株。
三、花期
芍药在植株生长期间特别是现蕾期和开花期不可缺水。同时,要及时疏蕾,侧蕾出现后应摘去,以便养分集中,促使顶蕾花大。花凋谢后,应及时剪去花梗,以免结籽,消耗养分。
芍药花谢后半个月,即6月下旬要进行施肥,以及时补充芍药开花期所消耗的养分,为芍药进入第二个旺盛生长期打好基础。
白芍药的食疗作用
白芍药情况大概
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在中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驰名中外,其根并入药。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地下部块状或粗厚;叶基生或茎生,大,互生,羽状或三出复叶或深裂;花大而美丽,单生于枝顶或有时成束,白色;萼片5,宿存;花瓣5-10,但在栽培种中的常为重瓣;雄蕊多数;花盘环状或杯状;心皮2-5,离心发育,结果时变为蓇葖,每个有种子数颗。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分布中国安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白芍药食疗作用
白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主入血分,敛降而微升散;
具有养血敛阴,平肝,柔肝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眩晕,头痛,虚热,胁肋脘腹疼痛,泻痢腹痛,风湿痹痛,四肢挛痛。
饮食宜忌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宜忌
虚寒腹痛泄泻者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