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老年人低烧的危害
谨防老年人低烧的危害
老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温度为36.7摄氏度,发热一般指口腔温度持续为37.2摄氏度。不论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测量,只要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摄氏度,即表明发热了。
老人感染后出现炎症,通常发热反应较慢,而且热度低,退热也慢。当老人热度高时,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如果出现低热,常常会被忽略,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年人一旦出现发热,常提示患有严重的感染。
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热有25%―35%的病因为感染,其中结核感染的概率远高于年轻入;结缔组织病占25%―31%,如类风湿关节炎、颞动脉炎等;恶性肿瘤占12%―23%。
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
老年人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0毫米汞柱。老年低血压国内研究相对较少。但实际上,它和高血压一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长期的症状性低血压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
对于老年人来说,低血压可能是一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它可以造成老年人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甚至会导致各种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会使人经常感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低血压也会导致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老年人表现为低血压反而对健康不利,因为往往会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成为间接危险。这是因为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此外,老人血压太低还易导致昏厥、摔跤和受伤。总之,老年人低血压会明显增加死亡率。
老人突然血压低怎么回事
老年人低血压的常见原因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是导致老年人低血压的常见原因,除我们熟悉的心源性、周围神经或血管张力增高等因素外,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减退、艾迪生病和低血糖症等内分泌或代谢机能障碍疾病导致老年人低血压的也不容忽视。除身体疾病因素外,药物等也是造成老人低血压的原因。
老年人低血压的常见原因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引起的老年人低血压通常是因为老人睡姿、饮食、外部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导致血压低于正常值的情形,这类低血压通常不需借助医学治疗,而且症状相对较轻。由于生理性老人低血压与日常生活行为等因素关系密切,所以要注意做好日常生活的保健工作。
老年人如何正确吃粗粮
粗粮虽好 小心过量对老年人的危害
很多老年朋友都听说粗粮好,殊不知粗粮过量危害也是很大的。粗粮摄入过量可影响老年人的消化吸收,本来老年朋友们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比年轻人低,粗粮吃多了影响更大,老年人粗粮摄入过量还会影响某些矿物质的吸收,比如说钾、钙等,另外粗粮摄入过量还会导致便秘,所以吃粗粮一定要适量。
老年人如何正确吃粗粮?
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便秘,糖脂代谢异常,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也会增加,所以适量吃粗粮对老年人有益。建议老年人每天能吃到100g(2两)粗粮或全谷类食物。
最后,由于老年人咀嚼功能会有所下降,所以建议老年人选择蒸、煮、炖等方式烹调粗粮和其它食物,做到健康吃粗粮,享受健康的老年生活。
粗粮过量对老年人的危害很多老年朋友都听说粗粮好,殊不知粗粮过量危害也是很大的。粗粮摄入过量可影响老年人的消化吸收,本来老年朋友们的消化吸收功能就比年轻人低,粗粮吃多了影响更大,老年人粗粮摄入过量还会影响某些矿物质的吸收,比如说钾、钙等,另外粗粮摄入过量还会导致便秘,所以吃粗粮一定要适量。
老人低温症的防治方法
老年人的体温持续在35℃以下,医学上便称作“老人低温症”。冬季体温低会要老人命
老年人容易罹患此病,是因为身体机能老化,体内产热减少,能够觉察到温度降低的身体机能丧失了敏感度,在与寒冷的接触中,皮肤血管反应迟钝,不能很好地收缩,丢失的热量也比较多,因而不能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老年人冬季低温症的形成一般需要数天时间。当老人体温降到35℃、36℃时,一般自己还能诉说寒冷,但有嗜睡、无精打采的症状。若体温低于35℃,就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此时老人的皮肤往往苍白,摸上去有冰凉的感觉,有时还可发现紫癜或水疱,面部肿胀,肌肉僵硬,很少有寒战反应,会出现呼吸、心率减慢,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发展到心跳骤停。
预防“老人低温症”,首先要注意保暖,老人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睡眠时,床上要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如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其次,要多参加一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种花、养鸟等等。第三,老年人冬季应多进食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但不宜多饮酒。如果体温一直不能回升,应及时到医院治疗。
谨防老年人贫血问题
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衰老,老年人会出现很多问题,贫血就是其中一种。贫血是可以预防和防治的,那么日常生活中,应当怎样才能预防和防治呢?我们了解一下贫血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
导致老年人贫血的原因很多。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内的造血组织逐渐为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代替。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实际上全身仅有30%的骨髓在正常工作,这是老年人容易发生贫血的重要原因。随着身体的衰老,老年人体内的各种代谢酶减少,致使红细胞膜发生改变,因而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老年人性激素分泌也明显减少,如睾丸酮分泌降低后,使得刺激骨髓的造血作用也随之下降,促使老年人贫血。
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衰退,免疫与防御功能降低,容易患各种慢性疾病,因而也会影响造血功能。如患慢性肾脏疾病,会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使红细胞生成不足;各种慢性感染,常造成铁代谢紊乱而引发贫血;各种癌症到了中晚期,几乎绝大多数合并有贫血;患风湿病或类风湿性疾病,因免疫因素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贫血;而像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症,贫血更是必然出现的主要症状。
患急性或慢性失血性疾病,更容易引发贫血。特别是进行性逐渐加重的贫血症状,往往是慢性失血性疾病的报警信号,如消化性溃疡、大肠癌等。如大便潜血阳性甚至有明显便血等表现时,尤应提高警惕。此外,还有老年人因患有牙痛或胃肠道消化吸收障碍或偏食等原因,加之进食少或有嗜烟酒等不良习惯,都容易引发营养不良性贫血。
老年人患贫血后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头晕头昏、倦怠乏力、精神萎靡等,或情绪易激动、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严重时还会出现脚踝水肿,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慢性疾病常引发老年人贫血,而贫血反过来又会使慢性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结果会使贫血愈来愈重。
根据临床分析,老年人因癌症引发的贫血占35.1%;感染性贫血占23.4%,缺铁性贫血占12.3%,肝病和内分泌疾病引发的贫血占6.5%;肾性贫血占4.5%;恶性贫血占3.2%,白血病占2%;其它疾病引发的贫血占13%。
老年人发生了贫血,首先应查清造成贫血的原发疾病是什么,然后对症施治,重点解除引发贫血的病因。另外重视调整贫血病人的饮食也十分重要,特别是应注意给病人补充含有丰富的造血原料即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等。若急性出血量大或贫血十分严重,必要时可输入一定的新鲜血液,以及时纠正贫血。
贫血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当从根本上预防贫血,防止贫血的发生,一旦老人有贫血,也要积极对症治疗,防止引发其他疾病。
老年人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低血糖首先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然后损害脑功能。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且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反应性低下或缺如,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功能损害。
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表现为饥饿、心慌、软弱、颤抖、出汗、皮肤苍白,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这些反应具有“报警”作用。
脑功能障碍:脑功能受损发生的部位先后顺序为皮质、皮质下中枢(基底节、下丘脑)、脑干(中脑、延髓)。首先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感、头痛、易激动、思维迟钝、精神错乱,然后可出现痛觉过敏、阵挛和舞蹈样动作,瞳孔散大、癫痫样大发作,最后进入昏迷阶段:各种反射消失,瞳孔缩小,肌张力低下,呼吸减弱,血压下降。如低血糖被及时纠正,则可依次序逆返恢复。
老年人低烧有哪些危害
下面就说说低烧会引起的风险,希望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低烧给身体带来的危害。
许多疾病都会引起体温升高,可老人由于身体退化,机体反应迟钝,有时有了炎症体温也变化不大。老年人用感冒药一定要提高警惕,特别是低烧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率降低,体内产热也就减少,所以老年人的正常体温就比年轻时低,加上老人周围血液循环较差,往往低热了也没什么感觉。
老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温度为36.7摄氏度,发热一般指口腔温度持续为37.2摄氏度。不论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测量,只要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摄氏度,即表明发热了。
老人感染后出现炎症,通常发热反应较慢,而且热度低,退热也慢。当老人热度高时,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如果出现低热,常常会被忽略,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年人一旦出现发热,常提示患有严重的感染。
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热有25%―35%的病因为感染,其中结核感染的概率远高于年轻入;结缔组织病占25%―31%,如类风湿关节炎、颞动脉炎等;恶性肿瘤占12%―23%。
另外,当老人患心内膜炎、肺炎时,发热要比年轻人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穿孔的老年患者,体温低于37.5℃。患严重感染的老年人中,还有约20%―30%不发热或发热反应迟缓,这往往是预后较差的表现。
因此,当老人有发热或有功能状态的急剧变化时,必须尽快到医院治疗。因为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感染疾病时,发热并不明显或不发热,容易造成漏诊而延误治疗,从而使老年人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增高。
老年人低血压的危害
一般来说,成年人高压(收缩压)低于75~85毫米汞柱时即称为低血压。老年人引发低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衰退、神经调节功能低下;动脉硬化使动脉弹性减小;体质虚弱;在闷热或室内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及长期卧床,体位突然改变等。此外,糖尿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会诱发低血压;膀胱内压力骤减,如夜间排尿后,则可反射性地使血液流回腹腔而引起短暂性低血压。低血压主要分为5类:1.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情绪不稳,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多见;2.继发性低血压,如失血、休克、心肌梗死等,由于血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的结果;3.体位性低血压(即直立性低血压),长期站立或从平卧位变为直立位时发生的低血压,常见于植物神经失调,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冬眠灵等)引起;4.内分泌功能紊乱所致的低血压,常由于低钠、血容量减少、心搏减少等引起;5.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营养不良所致的低血压,如结核病、慢性肝病、慢性肾病、重症糖尿病等。
老年性低血压患者往往有头晕、眼花、疲倦、头痛、健忘、心慌气短、睡眠欠佳等不适感觉。低血压的人还爱打哈欠,这表明体内明显缺氧,而本能地试图通过打哈欠多吸进一些空气,以改善大脑缺氧。
医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血压略有增高是正常现象。而老年人表现为低血压反而对健康不利,因为往往会促进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成为间接危险。这是因为血压偏低的老年人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和凝固性高,使大脑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缺氧。加之动脉硬化使血管腔变得狭窄,血管壁弹性减弱,因而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缺血性中风。此外,老人血压太低还易导致昏厥、摔跤和受伤。总之,老年人低血压会明显增加死亡率。
低血压有一定的遗传性,父母患有低血压其子女患低血压的风险就比较大。静脉曲张患者容易引起低血压,这是因为在扩张的静脉中最多可积存半升血,这些血就不能参加血液循环,因而易使血压下降。
老人低烧更危险
专家介绍,老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温度为36.7摄氏度,发热一般指口腔温度持续为37.2摄氏度。不论用任何温度计在任何部位测量,只要温度比基础体温升高1.3摄氏度,即表明发热了。
此外,老人感染后出现炎症,通常发热反应较慢,而且热度低,退热也慢。当老人热度高时,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如果出现低热,常常会被忽略,所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老年人一旦出现发热,常提示患有严重的感染。
有资料显示,老年人发热有25%―35%的病因为感染,其中结核感染的概率远高于年轻入;结缔组织病占25%―31%,如类风湿关节炎、颞动脉炎等;恶性肿瘤占12%―23%。另外,当老人患心内膜炎、肺炎时,发热要比年轻人低,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急性胆囊炎、阑尾炎、胃肠穿孔的老年患者,体温低于37.5℃。患严重感染的老年人中,还有约20%―30%不发热或发热反应迟缓,这往往是预后较差的表现。
因此,当老人有发热或有功能状态的急剧变化时,必须尽快到医院治疗。因为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感染疾病时,发热并不明显或不发热,容易造成漏诊而延误治疗,从而使老年人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增高。因此,老年人发热切不可麻痹大意,要尽快查明其原因,以求得及时正确的治疗。
以上就是对于老年人低烧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都能够引起重视。此外对于身体本身就有某些疾病的老年人平时更应该注意身体低烧情况,一旦出现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另外还应该定期进行身体体检对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
老年人低血压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老年人常常有各种疾病,低血压也是老年人可能发病的疾病,其实老年人的低血压有时可以通过生活护理,做到有效预防,从而避免低血压给老年人带来的伤害,今天就让我们详细了解老年人低血压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相信对您更深了解老年人低血压预防有帮助。
1、晚上睡觉将头部垫高,可减轻低血压症状。
2、早上起床时,应缓慢地改变体位,防止血压突然下降,起立时不能突然,要转身缓缓而起,肢体屈伸动作不要过猛过快,例如提起、举起重物或排便后起立动作都要慢些。
3、洗澡水温度不宜过热、过冷,因为热可使血管扩张而降低血压,冷会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压。常淋浴以加速血液循环,或以冷水,温水交替洗足。
4、对有下肢血管曲张的老人尤宜穿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以加强静脉回流。体格瘦小者应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
5、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以减少发病。如果你还想继续了解更多介绍低血压的内容,小编为你推荐文章:长期低血压对身体的危害。
通过我们对老年人低血压预防的相关介绍,您是否对老年人低血压疾病更深了解。老年人常常有着诸多疾病,给老年人正常生活带来很大伤害,对此,老年人日常一定要做好健康预防和护理,减少疾病发生以及疾病伤害,让老年人的晚年更加幸福,希望本文对您了解低血压护理有用。
冬季如何预防“老人低温症”
老年人的体温持续在35℃以下,医学上便称作“老人低温症”。老年人容易罹患此病,是因为身体机能老化,体内产热减少,能够觉察到温度降低的身体机能丧失了敏感度,在与寒冷的接触中,皮肤血管反应迟钝,不能很好地收缩,丢失的热量也比较多,因而不能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老年人冬季低温症的形成一般需要数天时间。当老人体温降到35℃、36℃时,一般自己还能诉说寒冷,但有嗜睡、无精打采的症状。若体温低于35℃,就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此时老人的皮肤往往苍白,摸上去有冰凉的感觉,有时还可发现紫癜或水疱,面部肿胀,肌肉僵硬,很少有寒战反应,会出现呼吸、心率减慢,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以发展到心跳骤停。
预防“老人低温症”,首先要注意保暖,老人的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0℃左右,睡眠时,床上要采取一些保暖措施,如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其次,要多参加一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种花、养鸟等等。第三,老年人冬季应多进食一些高热量的食物,但不宜多饮酒。如果体温一直不能回升,应及时到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