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炎会引发猝死
扩张性心肌炎会引发猝死
女性,18岁,死于居住屋的阁楼内。尸检: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尸斑暗红,弥漫于体背部未受压部位,体表未见明显外伤,双手指甲明显紫绀。左、右胸腔、心包腔内均可见粉红色血性积液(各65、15、35mL。心脏质量398g,心尖钝圆心室扩张(以左心室为主。固定后三尖瓣周径12.0cm,肺动脉瓣9.0cm,二尖瓣10.0cm,主动脉瓣7.0cm,各瓣叶未见明显增厚粘连,左心室肌壁厚1.5cm,右心室0.4cm,心尖部心肌较薄。
镜下:左心内膜纤维性增厚;心肌纤维大小不均,核大小不一、深染,心肌间质广泛纤维化。局部可见心肌纤维断裂,冠状动脉未见狭窄。双肺质量960g,切面湿润,暗红,挤压可见大量粉红色泡沫状液体流出。镜下:肺血管扩张瘀血,肺泡腔内充满了粉红色水肿液。脾脏质量158g,包膜紧张。镜下:脾窦扩张瘀血。大脑脑膜血管扩张充血。镜下:脑膜和脑实质血管扩张瘀血,神经纤维疏松水肿,神经元核偏位,中央尼氏体消失。处女膜陈旧性破裂,宫颈口圆形,子宫腔内未见绒毛及胚胎。阴道拭子涂片见形态较完整的精子。主要疾病与死因: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死亡。
扩张型心肌病的保健措施有什么
1、防感染,控制病因:张性心肌病目前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在气温变化较大的冬春季节,容易患感冒、感染,甚至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的慢性阶段或后遗症,少数心肌炎急性期即表现为心脏扩大,形成扩张性心肌病,所以控制致病因,预防感冒、感染,防止病毒对心肌细胞的侵袭是预防扩张性心肌病的第一步。
2、合理饮食,全面营养:“民以食为天”,“病从口入”等都说明了饮食对人身体的重要性。预防扩张性心肌病,饮食上要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忌食辛辣、油炸等食品;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有条件的可采用食疗法辅助治疗。
什么是病毒性心肌炎
1、顾名思义,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因此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最为常见。
2、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其病变的广泛程度和部位。病情较轻的患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严重的话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病症。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早期的症状为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倦怠、恶心呕吐、腹泻等。病情加重发展患者就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或心前区隐痛、头晕、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3、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值得说明的是,该病的预后较好,极少有患者因病毒性心肌炎而死亡,患者可不必担心。但是目前还没有根治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上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炎,如果是扩张型心肌炎,要采用扩张型心肌炎的治疗方案而非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措施。
扩张型心肌病有什么危害
扩张性心肌病各年龄都可发生,但中年较多,由于扩张性心肌病的病程长短不一,在患病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并发症,那么,扩张性心肌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1、心力衰竭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病变、心脏扩大、左心室扩张或双心室扩张,会引起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出现收缩性心力衰竭。随着病程进展,发生右心衰或全心衰。扩张性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的超声心动图特点:(1)左室扩大。由于广泛心肌病变,四个心腔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以左室呈球型扩大最为显著,室间隔向前膨出,较主动脉前壁位置前移,而乳头肌位置向后侧移位,与主动脉后壁不在同一水平上,M型示主动脉前壁向室间隔延续,室间隔向前膨出而主动脉后壁与二尖瓣前叶相延续时,二尖瓣前叶位置向后移位,二者形成“喇叭口”状,左室流出道增宽。(2)二尖瓣改变。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左室舒张压较高,二尖瓣流量减少,二尖瓣运动幅度减低,与增大的左室腔呈“大心腔小开口”改变。(3)心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壁普遍变薄呈一致性活动幅度弥漫性减低。
2、胸腔积液
本病是构成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病因。水肿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往往从低垂部分开始,逐渐上升,严重时可出现胸水、腹水。病人入院时即有少量胸水,其原因可能为:(1)全心衰引起胸膜壁层向体静脉回流障碍,且引起胸膜脏层向肺静脉回流障碍,使体及肺静脉压明显升高,引起胸水。(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使肝内长期瘀血、缺氧,肝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萎缩和消失,最终导致肝功能减退;心衰时胃肠道瘀血,使其消化功能低下,使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不足。两种因素均可导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漏入胸腔形成胸水。
3、心律失常
扩张性心肌病由于心功能差,容易引起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心房肌受损,心电生理发生改变,引起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以及产生折返运动,同时影响心肌收缩功能,使心房及静脉淤血!心房扩大,房内压增高,更加重心房肌的损害。房性心律失常随之增加,当心房显著扩大,房内压显著增高时,心房肌发生广泛的变性和坏死,造成心房电活动不一致,产生曲折复杂的环形运动,因而形成心房颤动。多样易变的心律失常及其高发生率为其突出的特点。室早、房早和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最多见的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动过缓也常见,严重者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或停搏,可引起死亡。
4、动脉栓塞
扩张性心肌病易并发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多数研究和观察发现扩张性心肌病形成血栓的主要部位是左心室心尖部和两心耳、血栓的脱落形成栓子,造成栓塞。栓塞并发症以肺、脑、脾和肾栓塞多见。
5、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是扩张性心肌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扩张性心肌病主要死亡原因。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可多达30%以上。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局限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有感染、理化因素、药物等,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中又以肠道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二、小儿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宝宝感冒后的又一大险情。近20余年来医学界越来越重视。由于感冒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使一些宝宝在不经意中患了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感冒大多源于病毒侵袭,比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这些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对于心肌有特殊的亲和力,在引起呼吸道炎症的同时可向心肌发难,病毒性心肌炎就是这样形成的。
三、肥大性心肌炎
心肌细胞有了缺陷,心壁会变粗。在严重的情况下,肿大的心壁可能会阻碍血液流进及流出心脏。这种疾病就叫肥大性心肌病。
四、中毒性心肌炎
该病主要是由于毒素或毒物经皮肤粘膜、胃肠道、呼吸道等进入体内,引起了心肌损害。除白喉、伤寒、菌痢等传染病的内外毒素对心肌损害外,蛇毒、毒蕈、有机磷等中毒常见于农村;锑、汞、砷、铅剂等中毒易发生于工业污染区;河豚、一氧化碳等中毒在城镇时有发生;还有某些药物如奎宁、依米丁、阿酶素等引起的心肌损害。因此提高公众对毒物的认识和防止毒物进入体内甚为重要。一旦发生中毒,应立即终止毒物或毒素继续进入体内,脱离接触毒物或毒素,采用清洗皮肤和粘膜、催吐、导泻等办法促进其排泄,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及时有效的救治往往能够挽救病人生命,否则后果严重。对于中毒性心肌炎,改善心肌代谢和营养,防治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是治疗的主要内容。
五、扩张性心肌炎
扩张性心肌炎心脏常增大,心脏扩张以双侧心室最明显,因而称扩张性心肌炎,心腔扩张较轻者,心室壁稍增厚,病变发展,扩张加重,心室壁相对变薄,心室壁厚度正常或稍增厚。由于心肌纤维化,心肌收缩无力,射血分值下降,半月瓣口可能出现功能狭窄,左右心室扩张,可致房室瓣口相对性关闭不全,血流反复冲击致房室瓣膜轻度增厚,心肌病变可扩及心内膜,以及心内局部压力的升高局部供血不足,可致心内膜斑状纤维性增厚,约60%的病例有附壁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正常,或有与患者年龄相适应的动脉硬化性病变,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程度不等的心肌细胞肥大,排列不等,胞核增大,半数病例有灶性纤维化,电镜下可见肥大的心肌细胞核增大,线粒体数目增多,核糖蛋白、糖元颗粒和肌原纤维增多,提示心肌细胞合成代谢旺盛。扩张性心肌炎心腔明显扩张,而心室壁增厚不明显,心室壁软弱,收缩无力,射血分值下降,搏出量减少,心腔内残余血量增多,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肺血回流受阻,则肺淤血,左心衰竭。本病大约1/3先有左心衰竭,有的起始即为全心衰竭。扩大的心腔中,有附壁血栓形成,因而动脉栓塞常见,由于心肌纤维化可累及起搏及传导系统,易引起心律失常。
扩张性心肌炎的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研究表明,多数扩张型心肌病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反应有关。业已发现,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在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病人心内膜心肌活检标本中均可发现肠道病毒基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可检测出多种抗心肌的自身抗体,如抗 ADP/ATP 载体抗体、抗β1 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胆碱能受体抗体和抗肌球蛋白重链抗体等,也可以检测出肠道病毒基因片段。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损伤学说是目前扩张型心肌病主要的发病学说。此外,遗传因素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病毒持续感染
病毒感染后体内持续存在的病毒RNA 是病毒性心肌炎进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小鼠动物试验显示,柯萨奇病毒能溶解心肌细胞,肠道病毒蛋白酶可以引起心肌细胞骨架破坏,而这种改变被公认为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病毒对心肌细胞的损害既可发生在病毒滴度较高的时期(柯萨奇B1、B4 病毒感染病例),也可发生于病毒(柯萨奇B3 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开始时。病毒对心肌组织的损伤既可直接损伤,亦可通过免疫机制造成损伤。当病毒RNA 持续存在于心肌时,T 淋巴细胞可浸润心肌组织。研究表明,病毒基因的低水平表达可引起慢性进行性心肌损伤,当病毒RNA在心肌持续存在90 天以上时,心肌可呈现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变化。当机体防御能力降低时,机体可呈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在此慢性过程中,病毒可存在于脾脏、肝脏、胰腺和全身淋巴结。其危害不在于对心肌的直接侵袭,而在于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同时持续存在的病毒RNA 仍可复制,产生无侵袭性但具有抗原性的大量病毒RNA,诱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心肌损伤。
扩张性心肌炎的饮食注意事项
心脏是我们的生命之门,如果心脏发生意外的话,会随时危及到我们的生命,所以扩张性心肌炎的出现就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扩张性心肌炎会影响到我们的心脏,发病后不但要治疗,还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一起来了解一下饮食事项。
扩张心肌病的饮食宜两高一多:心肌病由于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故宜吃优质易消化的高蛋白如鱼肉、瘦肉、牛奶、大豆制品和高热量食物;还宜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bl的粗粮、豆类可防治扩张心肌病、心衰;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有提高免疫功能,防止心肌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受到损害。
扩张心肌病常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各种心律失常。因本病原因未明,尚无特殊的防治方法。因此,饮食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会有较好的辅助作用。那么,扩张型的心肌病的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呢扩张心肌病的饮食首先应注意限盐,限制钠的摄入量,腌制食品应少食或不食,以减轻心脏负荷。其次,应该限制烟、酒、茶、咖啡,这些食品对心、肝、肺等脏器不利,尤其是酒精可促使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缺血缺氧,心脏容易肥大。
扩张心肌病的饮食还应注意少食多餐,不宜饱餐。因为饱餐会使血液大量流向肠胃,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肌梗塞。
扩张心肌病的饮食宜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尽量避免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硒的食物,如:鱼、虾、乳类、动物肝脏、肉类、坚果类(如花生、瓜子)等,多吃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c、e的食品有助于硒的吸收。
以下还给大家推荐几种适合扩张心肌病的饮食:
1、浮小麦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10枚,共煎代茶频饮。
2、白参10克,莲子10枚,冰糖适量。用水泡发白参、莲子,入冰糖隔水炖烂服食。
3、龙眼肉30克,西洋参6克,白糖3克,三者共入碗内加盖,置饭锅中蒸成膏状,每次1匙,日服3次;可有效缓解扩张心肌病的症状形成的病痛。
4、鸡肉150克,红枣50克,糯米100克,加水同煮粥服食。
5、西洋参5克,放入保温杯中泡水代茶频饮,l日内连西洋参渣服完,每日l次,连用7~10日为1个疗程。
扩张性心肌炎的饮食注意事项就是这些内容了,大家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扩张性心肌炎是特别常见的,而且具有特别强大的危害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做好该病的预防,而且还要多注意自己的饮食,饮食得当的话可以帮助我们做好预防的工作。
硬扛感冒终成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炎和心内膜炎。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症状一般有:乏力、多汗、苍白、心悸、胸闷、气短、头晕、心前区痛,晕厥、惊厥等。由感冒引起的心肌炎,患者通常会感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轻微胸闷、憋气,心动过速或过缓,或心律不齐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只要通过有效治疗便可痊愈。如若忽视不治很有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猝死。
并非每一种感冒都会引发心肌炎,心肌炎在发病前都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通常病毒性感冒经过“年轻人”硬扛一阵,就会发展为重感冒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此时病毒在上呼吸道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心脏,如果患者抵抗力弱的话,就很有可能引起心肌炎。
心肌炎多发于年轻患者,一旦心肌发生病毒感染,早期症状与重感冒的症状很难区分,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可能已经严重心衰,无法救治。有些心肌炎发病迅猛,称为“暴发性心肌炎”,病情的发展往往出乎意料,难以控制。因此,感冒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需要我们合理对待,科学治疗。最好的方法还是及早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扩张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
以中年人居多。起病多缓慢,有时可达10年以上。症状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短和水肿最为常见。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短,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短,或有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常感乏力。
体检见心率加速,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有抬举性搏动,心浊音界向左扩大,常可听得第三音或第四音,心率快时呈奔马律。由于心腔扩大,可有相对性二尖瓣或三尖瓣关闭不全所致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此种杂音在心功能改善后减轻。晚期病例血压降低,脉压小,出现心力衰竭时舒张压可轻度升高。交替脉的出现提示左心衰竭。脉搏常较弱。
心力衰竭时两肺可有啰音。右心衰竭时肝脏肿大,水肿的出现从下肢开始,晚期可有胸、腹腔积液,出现各种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窦房阻滞可导致阿-斯综合征,成为致死原因之一。此外,尚可有脑、肾、肺等处的栓塞。
扩张性心肌炎的简介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特点是以左心室(多数)或右心室有明显扩大,且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以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栓塞为基本特征。以往曾被称为充血性心肌病。本病常伴有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男多于女(2.5:1),在我国发病率为13/10万~84/10万不等。约20%的DCM 患者有心肌病的家族史。起病缓慢,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30~50 岁多见,部分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