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和社交恐惧症有什么不同
强迫症和社交恐惧症有什么不同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协症(SAD)。
恐惧症的表现
1、恐惧症的表现
恐惧症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一般很容易发现,有些人对于密密麻麻的图案都觉得毛骨悚然,有些对于黑暗的环境感到害怕,容易是在电梯的轿厢里,容易出现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都是由于心理恐惧而导致的。
恐惧症原称恐怖性神经症,是指患者对外界某些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的恐惧与紧张不安,可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因而出现回避反应。患者明知这种恐惧反应是过分的或不合理的,但仍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于是极力避免导致恐惧的客观事物或情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因而影响其正常活动。
2、什么是恐惧症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着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3、恐惧症的相关分类
场所恐惧症,场所恐惧症又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聚会恐惧症等。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多起病于25岁左右,35岁左右为另一发病高峰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多在17~30岁期间发病,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不敢与人对视,甚至觉得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集会不敢坐在前面。
单一恐惧症,单一恐惧症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
恐惧症的病因
精神因素:成都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生理因素:有人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的惊醒水平增高,这种人很敏感、警觉,处于过度觉醒状态。其体内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的分泌增加。但这种生理状态与恐惧症的因果关系尚难分清。
恐惧症的治疗
通常情况,患者本人是明知这些观念和思想是不合理的,也明知与自己的人格不相容,但无论怎么努力与之斗争或加以压制,却还是不能摆脱。患者的痛苦也因此而生。恐惧症患者的患病原因并没有最后明确,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认识是和患者在患病前的自身素质有关联。多数恐惧症患者在患病前是那种谨慎持重、勤恳塌实、做事情一丝不苟的人,他们刻板固执、墨守成规,而且缺乏自信,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平时生活也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相对来说,他们心胸狭窄、做事敏感。恐惧症患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家属的配合。即使在心理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医生采取的也大多是行为治疗辅助心理治疗,如要求家庭成员随时提示和控制患者的强迫行为,随时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思维取向,使其不能有机会重复思维,等等。
恐惧症在临床分为两大类: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像李先生就属于前者,他不停地自责,不停地想自己当初的问题,还不停地使自己处于禁锢在一个事件思索的阶段。
强迫症可靠这些食物来缓解
一、香蕉
它有助减少忧虑。香蕉中含有一种被称为生物碱的物质,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他命B6的超级来源,这些都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减少产生忧虑的情形。如果人体内缺少5-羟色胺则容易让人产生狂燥和忧郁情绪,而香蕉所含的5-羟色胺比较高,所以适量食用香蕉非常有利于大脑神经的宁静和愉快。这也是常见的有助于缓解强迫症的食物。
二、燕麦
它有助摆脱焦虑。燕麦中富含维生素B,而维生素B有助于平衡中枢神经系统,使你安静下来,对缓解强迫症十分有效。
三、瓜子
它富含可以消除火气的维生素B和镁,还能够令患者血糖平稳,所以有助于强迫症患者心情平静、远离愤怒。
四、菠菜
它含有丰富的镁,镁是一种能使人头脑和身体放松的矿物质。另外其富含另一种降压营养物质——维生素C,同时也含有大量铁质和人体所需的叶酸。缺乏叶酸会导致精神疾病,包括社交恐惧症和早发性痴呆等。所以多吃菠菜有助于缓解强迫症。
五、深海鱼
它是快乐的源泉。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和常用的抗焦虑性的社交恐惧症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其能舒缓人的紧张神经,使人的心理焦虑减轻,产生愉悦的心灵感受对治疗强迫症有帮助。
社交恐惧症是精神病吗
社交恐惧症不是精神病。社交恐惧症有叫做社交焦虑症,主要表现为对社交或者是公共场所感到恐惧以及焦虑,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还没有达到精神病的程度。
社交恐惧症产生的原因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俗称“见人恐怖症”,是恐怖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恐怖症病人的一半左右。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着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在心理学上被诊断为社交焦虑失协症(socialanxietydisorder,sad),是焦虑症的一种。此症最早起源于西元1985年,当时被认为是忽略性焦虑失协症(neglectanxietydisorder),经过14年后才渐渐被重视。
社交恐惧症的成因:
①生理原因。
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主讲人美国着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社交恐惧症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②心理原因。
社交恐惧症患者一般自尊心较强,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对自己的外貌没有信心。
③家庭原因。
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或者是家庭搬迁过于频繁。
④社会原因。
本身所处的社会环境较为恶劣,与人交往时受到的挫折居多。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尤其是女孩子都会有这方面的问题,被父母保护过度、家长的疏忽,又不曾注意过孩子害羞、不愿跟人说话的行为,以为这只是性格,其实,这是社交恐惧症的前兆。很多人性格内向,与人交流会害羞脸红,这是正常现象,但是现在的80后人群中,很多人在职场中过度害羞,这可能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社交恐惧症。我在医院开诊的这些年,也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患者,比如说有一个女孩,刚刚24岁,家在和平区,本该到了工作的年纪,却因为一次次面试过程中,只要遇见面试人员,就面红耳赤,不能言语,严重的时候甚至手脚都发麻,呼吸也困难。这个女孩子的这种情况其实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据了解,这个女孩的这种情况,根源是上学的时候,由于同学恶作剧,趁其睡着在她脸上画花,后被老师责罚上台读课文,引起全班哄堂大笑导致的 ,自此之后,女孩子就特别内向,也改变了她的生活。
患有社交恐惧症而导致影响学习生活,并不是一个两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孩子,由于从小娇惯,本来就越来越难独立,加上成长原因、性格因素等,很多孩子都会患上社交恐惧症。相关危害 社交恐惧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惧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惧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不能去逛商场买东西,不能建立正常的两性关系,不能带孩子去公园玩,甚至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们不得不放弃很好的工作机会。而在高等院校的学生,正是社交恐惧症的重点人群,很多人在学校还不容易发现,一旦走上社会就更容易发作,导致找工作有困难。
强迫症会引发什么疾病
强迫症通常并发有其他诸如抑郁者、恐惧回避和过度忧虑等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30%的病人并发患有抑郁症;40%的病人睡眠受干扰。研究发现,同时患有重症抑郁症的病人,行为疗法不佳。最近的研究发现,严重的抑郁状态会削弱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有严重抑郁症共病的患者,相对于那些抑郁症状不严重的患者来说,包含EX/RPD的认知行为疗法效果要差一些。 强迫症还并发有其他的焦虑症。Rasemussen和 Tsuang(1986)的研究发现,在他们研究的病人中,30%患有特定的恐惧症,20%患有社交恐惧症,15%患有惊恐障碍。最近还有研究发现,10%左右的女性患有神经性厌食症,33%的患有暴食症。
另外,抽动秽语综合症和其他抽搐障碍也与强迫症有关。20-30%的强迫症个体报告自己现在或者是以前曾经有过抽动行为。据估计,抽动秽语综合症与强迫症的共病率在36—52%之间。另外,有5-7%的病人被认为深受抽动秽语综合症折磨。
强迫症的病发症因人而异,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可有轻度、中度、重度抑郁不等。在我国,许多患者讳疾忌医,出现了症状而不到专科医院就诊,以致贻误了治疗,酿成苦果。因此,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不能缓解的人,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早日康复,重归社会。
社交恐惧症的鉴别诊断
1.正常人的恐惧:正常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关键看这种恐惧的合理性、发生的频率、恐惧的程度、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是否明显影响社会功能,是否有回避行为等来综合考虑。
社交恐惧症2.与其它神经症性障碍鉴别:恐惧症和焦虑症都以焦虑为核心症状,但社交恐惧症的焦虑由特定的对象或处境引起,呈境遇性和发作性,而焦虑症的焦虑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常持续存在。强迫症的强迫性恐惧源于自己内心的某些思想或观念,怕的是失去自我控制,并非对外界事物恐惧。疑病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状况的过分关注而可能表现出对疾病的恐惧,这类患者认为他们的怀疑和担忧是合理的。
3. 抑郁障碍:某些抑郁障碍伴有短暂的恐惧,某些社交恐惧症患者也伴有抑郁心境,恐惧症与抑郁并存可加重恐惧。诊断则根据当时每一个障碍是否达到诊断标准。若恐惧症状出现之前已经符合抑郁障碍的标准,抑郁障碍的诊断应优先考虑。
4.颞叶癫痫:可表现为阵发性恐惧,但其恐惧并无具体对象,发作时的意识障碍、脑电图改变及神经系统体征可资鉴别。
盘点社交恐惧症给身心带来的危害
生理方面的危害
病人感到身体不适,并且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早期常会出现面红、耳赤、面部肌肉僵硬、口吃等面部神经系统异常,中期会出现心率异常、胸闷、手心出汗、恶心、尿急等内脏器官的功能失调,后期会出现身体颤抖、四肢发软、头晕目眩等周身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严重者甚至出现晕厥和休克。如果去医院检查,医生又查不出明显的生理原因。
心理方面的危害
在社交恐惧症早期,患者的心理痛苦一般只出现在与别人交流或者进入社交场合的时候,而在独处时没有社交恐怖症状。前期主要是因为人际交往失败带来的害怕、自卑和挫败感。中期这些症状会进一步演化成恐惧、焦虑、烦躁不安。后期除了原有心理痛苦的进一步加重外,还很可能出现一些泛化症状,比如,因为觉得自己没用,而出现悲观厌世等抑郁症症状,或者由于强迫自己进入某个社交场合,但是之后又因自己的糟糕表现而后悔,进而出现强迫症症状。
社会功能方面的危害
社交恐惧症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方面。患者或者是由于害怕与人交往,而不愿与人打交道,或者是因为害怕与所处的人际交往环境不相称,而对社会交往场合的回避。比如,学生因为社交恐怖而不愿与同学、老师说话,后来慢慢发展到因为惧怕学校而休学、退学;员工因社交恐怖在公司会感觉孤独,害怕跟同事和领导打交道,然后不得不辞职或者更换工作;还有的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公交车上会感到周围的人总是在看自己,所以一直不敢抬头,更有甚者宁愿多走很多路,也不愿坐公交。
社交恐惧症药物治疗
治疗伴有焦虑情绪的社交恐惧症药物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用于社交恐惧治疗的药物较多,不断有新药问世,常用药物有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非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这些药物在治疗社交恐俱症方面各有优势和不足。药物治疗社交恐惧症的具体方法建议是,控制紧张、焦虑或惧怕发作,抗抑郁有效。如丙米嗪、阿米替林,剂量均为25mg,每日2-3次,渐增加到50mg,每日2次。同时阿普唑仑0.4-0.8mg每日3次。
治疗伴有抑郁情绪的社交恐惧症药物: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抗抑郁药物治疗社交恐惧症: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是治疗抑郁症的第二代抗抑郁药,因其安全、有效和易于耐受的特性,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也可使用这类药物治疗社交恐惧症。
1)SSRIs的适应症:主要为抑郁症和强迫症,及各种伴有抑郁和强迫症状的疾病;焦虑症,尤其是惊恐障碍;其它如神经性贪食、慢性疼痛、成瘾性行为、痴呆相关的行为障碍、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以及早泄等,当大剂量使用时可能还有减肥功效。
2)常用的SSRIs:常用的SSRIs包括氟西汀(fluoxetine),帕罗西汀(Paroxetine),氟伏沙明(fluvoxamine),舍曲林(sertraline),和西酞普兰(citalopram)这五种。
3)SSRIs的用法
氟西汀:口服20-40mg/d,每日一次,最高80mg/d;帕罗西汀:口服20-30mg/d,每日一次;氟伏沙明:口服100-200mg/d,每日1-2次,最高300mg/d;舍曲林:口服50mg/d,每日一次,最高200mg/d;西酞普兰:口服40mg/d,每日一次,最高120mg/d。
4)五种SSRIs的主要不良反应
氟西汀:失眠焦虑、头痛、厌食、气短;帕罗西汀:性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疲乏、头晕、出汗;氟伏沙明:恶心、嗜睡、便秘、厌食;舍曲林:腹泻、震颤、口干;西酞普兰:恶心、呕吐、头痛、出汗、口干、震颤、失眠;另外,SSRIs治疗双相抑郁症时转躁狂的发生率约为1%,大剂量时可诱发癫痫。不过临床研究证明,目前SSRIs相对于其他药物,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都较高。
我的社交恐惧又犯了 社交恐惧症是精神病吗
社交恐惧症不是精神病。
社交恐惧症有叫做社交焦虑症,主要表现为对社交或者是公共场所感到恐惧以及焦虑,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还没有达到精神病的程度。
社交恐惧症患者有什么表现呢
社交恐惧症发病年龄大多数为青少年时期。由于社交恐惧症发病较早,因此许多患者在患社交恐惧症的基础上出现其他精神障碍。一项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很少是单独存在的,往往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大约有70%-80%的病人除了有社交恐惧症外还伴有至少一项其他的精神障碍。社交恐惧症患者比常人更易罹患其他精神障碍。常见的有场所恐惧症、单纯恐惧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等。
社交恐惧症与普通的害羞害怕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对社交极度恐惧的心理,长期下去的话,容易导致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有很大的障碍,这就影响很大了。因此,是需要积极主动治疗的。
社交恐惧症有哪些表现
恐惧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是常见,与普通的害怕不同。社交恐惧症是恐惧症的一个典型的发病类型,这种类型的患者对社交异常恐惧,近年来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有哪些呢?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这只是性格上的害羞,实际上,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并且这是一种需要治疗的心理疾病。
社交恐惧症被称作“被忽略的焦虑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美国社交恐惧症协会指出,社交恐惧症是现时世界继重度抑郁、酒精依赖后排行第三位的精神健康问题。全球约有7%的人患有此病,而平均每100人当中就有13人在他们一生中有发病的机会。与普通人相比,社交恐惧症患者更容易独身或生活孤独,学习过程会有更多的困难,工作会错过更多的发展机会。
有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这样描述自己:我很少出去,与朋友交流都是在网上。我一出街就会感到紧张。我怕看见人,走路时注意力总会集中在我身边的身上,拼命不想看人,把注意力放在走路上面,结果自己的瞳孔会放大,心跳会加快,有时会出汗。这种情况已经三年了。我现在一直呆在家里,有半年多没有出去过了,我不知道出去会怎样。
发病年龄大多数为青少年时期。由于社交恐惧症发病较早,因此许多患者在患社交恐惧症的基础上出现其他精神障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很少是单独存在的,往往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大约有70%-80%的病人除了有社交恐惧症外还伴有至少一项其他的精神障碍。社交恐惧症患者比常人更易罹患其他精神障碍。常见的有场所恐惧症、单纯恐惧症、强迫症、惊恐障碍等。
看了上述的文章,相信大家已经对社交恐惧症的表现有了很多的了解了。我们知道,社交恐惧症与普通的害羞害怕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对社交极度恐惧的心理,长期下去的话,容易导致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有很大的障碍,这就影响很大了。因此,是需要积极主动治疗的。
焦虑障碍的成因及表现 焦虑障碍的表现
常见的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
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疾病,超出正常范围的担心、忧虑,患老终日志念不安,总担心有不测的事情发生。
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如看书、进食、散步、开水或操持家务时,突然发作,感到气短、头晕或轻度头痛,晕厥,震颤或颤动,又突然缓解,表现为极度恐惧与害伯,然后再慢慢地缓解。
常见的症状是强迫性怀疑,怀疑不清洁或被污染,或是担心有些事情没有做好,如煤气开关是否关紧,门和抽屉是否琐好,电灯开关是否关好等。很多人同时会有抑郁症状。
像对某种特定食物或境遇产生过分和不合理地强烈恐惧、紧张不安,以至于影响到工作、学习、日常生活或社会交往的病症,被称为恐怖性神经症,简称恐惧症。
表现为害伯社交(如在公共场合说话、聚会、开会,或怕自己做出一些难堪的行为等)和人际接触(如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怕在与人相对时被人审视等)。
恐惧症的检查标准
一、场所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通常译为“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或“幽室恐惧症”等,患者主要表现为不敢进入商店、公共汽车、剧院、教室等公共场所和人群聚集的地方,或者是黑暗空旷的场所,担心忍受不了那种场合下将要产生的极度焦虑,因而回避。甚至根本不敢出门,对配偶和亲属的依赖突出。
二、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在社交场合下感到害羞、局促不安、尴尬、笨拙、怕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因此,他们不敢在人们的注视下操作、书写或进食;他们害怕聚会,害怕与人近距离相处,更害怕组织以自己为中心的活动;他们不敢当众演讲,不敢与重要的人物进行交谈。
三、特定恐惧症:特定恐惧症是指患者对某一特定的物体、动物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常起始于童年时期,比如恐惧某一种小动物,这种现象在儿童中很普遍,只是这种恐惧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特定恐惧症的症状恒定,多只取胜于某一特殊对象,如恐惧昆虫、老鼠或刀剪等物品。但在部分病人中,却可能在消除了对某一物体的恐惧之后,又出现了新的恐惧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