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的诊断方法
肱骨骨折的诊断方法
肱骨骨折,一般有明确的外伤史,如跌倒、撞击等,上臂疼痛明显,肿胀、瘀斑、水泡,上臂畸形,异常活动,可能患肢合并脉搏触摸不到、上肢活动障碍等。
1.肿胀 因骨折位于关节外,局部肿胀较为明显,尤以内收型及粉碎型者为甚。
2.疼痛 除外展型者外,多较明显,尤以活动时明显且伴有环状压痛及叩痛。
3.活动受限 以后二型为最严重。
4.其他 注意有无神经血管受压症状。错位明显者患肢可出现短缩、成角畸形。
通过以上症状来对肱骨骨折做正确的诊断
1.外伤史 多种暴力均可引起。
2.临床表现主要依据肩部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等。
3.影像学检查 常规X线片可显示肱骨外科颈骨折线及成角畸形与移位情况,大多可明确诊断;一般勿需行MRI、CT等检查。
肱骨髁上骨折有哪些症状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且可在肘窝触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作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胸骨骨折的检查与鉴别
1、胸骨骨折需做的检查项目
胸部平片、胸部CT检查、胸部疾病体征检查、胸部外部检查
2、骨折的辅助检查主要是依靠X线检查
X线检查正侧位平片可见骨折断裂线,胸骨骨折的诊断较容易,一般有明显的外伤病史,一些病史不清,而临床表现也不明显的患者,则需要依靠胸骨的侧位或斜位X 线片来进行诊断,一般都可以确诊,如果怀疑有合并损伤,则需要进行B超扫描。
3、鉴别
胸骨骨折诊断并不困难,临床上需要鉴别的疾病较少,主要是防止漏诊。
胸骨骨折根据胸前区外伤史、胸部剧痛、气促、紫绀, 局部有挫伤、血肿、压痛、骨摩擦感, 结合胸部X 线检查诊断多无困难。其早期漏诊的主要原因是: 纵隔与胸骨影重叠,胸部正位X 线片不易显示; 胸部及全身的其他严重外伤如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颅脑损伤特别是昏迷等掩盖了胸骨骨折, 尤其是对无移位的胸骨骨折更易漏诊。对疑有胸骨骨折的患者, 应加摄胸骨侧位或斜位X 线片以明确诊断。亦有报道超声检查对胸骨骨折(特别是胸骨柄骨折) 的诊断更准确、快速。
肱骨骨折有哪些症状
一、肱骨骨折症状体征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肱骨干骨折:患臂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肱骨骨折辨证分型分二期。
①前期:局部肿胀,气血凝滞,经络受阻,气血不畅,疼痛难忍。
②中后期:骨痂形成,肿胀消退,但肝肾亏损0气机不畅。
二、肱骨骨折检查
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三、肱骨骨折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不难得出诊断。
肱骨骨折患者进行功能保健锻炼的注意事项
1、解除病员的思想顾虑,鼓励主动练习。进行锻炼时,要求病员思想集中,动作轻缓。
2、指导病员根据肱骨骨折部位的稳定程度、活动范围等进行合理锻炼,循序渐进,以病员不感到疲劳,不加重肱骨骨折部位疼痛为度。
3、只要能是有益于肱骨骨折愈合的活动,应鼓励病员逐步进行。不益于肱骨骨折愈合的动作,需应严格加以控制。如前臂肱骨骨折的旋转活动,桡骨下端肱骨骨折的背伸桡偏活动,肱骨颈肱骨骨折外展型的外展活动、内收型的内收活动,肱骨干肱骨骨折的前臂左右摇摆活动,肱骨踝上肱骨骨折伸直型的伸直活动,屈曲型的屈曲活动,股骨粗隆间肱骨骨折及股骨上1/3肱骨骨折的内收活动,股骨踝上肱骨骨折伸直型的伸直活动、屈曲型的屈曲活动,胫腓骨干肱骨骨折的内旋、外旋活动,胫骨下端和踝部肱骨骨折的跖屈活动等。
4、病员在锻炼肢体负重时,应注意其安全,防止病员滑到、碰伤、扭转等,保护肱骨骨折部位。
5、即使在出院以后,仍需坚持进行功能锻炼,知道肱骨骨折完全愈合为止。
跟骨骨折诊断鉴别
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病人有典型的外伤史,患足承重困难和足跟疼痛,局部触痛、肿胀和皮下淤血斑亦多明显。在较严重的压缩骨折时,除可见到足后跟的高度变低和足跟横径变宽以及外踝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距下关节话动亦完全丧失。但跟骨周边骨折仅有局部肿胀及压痛,而距下关节活动范围多属正常。x线正、侧、轴位片可明确跟骨的结节关节角和其横径宽度的改变。
小儿肱骨骨折怎么办
肱骨骨折一般常因直接暴力所引起,如产伤骨折、穿衣时将患儿上肢粗暴地塞入衣袖造成骨折。间接暴力也能引起骨折,如儿童掰腕而扭断。常见骨折部位在肱骨中、下段。
其症状是患肢上臂肿胀、疼痛、畸形,出现骨摩擦伤和功能障碍,X线摄片或透视可以确定诊断。
治疗新生儿产伤肱骨骨折比较简单,可在患儿腋下前胸间置一棉垫,肘关节屈曲成直角位,用绷带缚于胸部固定2~3周即可痊愈。
儿童肱骨骨折如有错位,需在麻醉下手法复位后,用夹板固定,或用管形悬垂石膏以纠正重叠畸形,一般固定4~6周。
肱骨骨折可能并发哪些疾病
一、肱骨骨折并发病症
肱骨干骨折、肱骨髁间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头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
二、肱骨骨折并发病症
血管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有的报道在移位骨折者中损伤率为4.9%,多为高能量损伤骨折移位所致。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
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一些病例由于侧支循环,肢端仍有血液供应。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证实诊断后,应尽早手术探查。固定骨折,同时修复损伤的血管,可行大隐静脉移植或人工血管移植。
臂丛神经损伤: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为6.1%。有的报道高达21%~36%,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胸部损伤: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肱骨骨折病因都有哪些
一:病因
肱骨骨折可由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常由外侧击打肱骨干中份,致横形或粉碎形骨折。间接暴力常由于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所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三分之一骨折。
二:检查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线片可显示外展骨折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叠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可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三:并发症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
好了,看完了上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知道了,导致肱骨发生骨折的病因一般都是来自于外部的暴力,所以您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小心谨慎,这样一般就不会发生骨折了,发生骨折以后要及时的到医院去治疗,不然可能以后骨头都没有办法很好的恢复。
肱骨骨折患者早中晚期功能保健法
肱骨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大多数肱骨骨折由创伤引起,称为创伤性肱骨骨折。而治疗肱骨骨折的基本原则就是复位、固定以及功能锻炼。
其中,复位,就是将移位的肱骨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这是治疗肱骨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肱骨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固定,顾名思义就是将肱骨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肱骨骨折愈合的关键。
而功能锻炼则是尽快的恢复患肢的活动,是促进肱骨骨折愈合,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也是患者最关注的康复方法。
为此,我们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肱骨骨折患者早、中、晚期的康复训练方法。
早期:伤后1~2周。此时康复应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以肌肉舒缩形式的小幅度锻炼。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
中期:伤后2周以后。患处肿胀消退,损伤组织开始修复,肱骨骨折日趋稳定。此期除上述锻炼外,逐步锻炼肱骨骨折上下的关节,并在接近临床愈合时加大活动幅度、次数及活动力量。
晚期:伤后7~10周。此时肱骨骨折患处已将近愈合,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患者可做些室外活动及力所能及的工作功家务,还可配合按摩、理疗或外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
通过对肱骨骨折患者的检查来做诊断
发生肱骨骨折时,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片可显示外展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迭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
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肽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蝶形骨折片。
伸展型损伤: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屈曲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形,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其他:其他检查如CT、MRI、肌电图、超声等,可了解是否合并其他组织损伤。
发生肱骨骨折时,要马上就医。其还会引起以下的几种并发症:
血管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较为少见。一般以腋动脉损伤发生率最高。老年病人由于血管硬化、血管壁弹性较差,较易发生血管损伤。动脉损伤后局部形成膨胀性血肿,疼痛明显。肢体苍白或发绀、皮肤感觉异常。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损伤的部位及性质。
臂丛神经损伤
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臂丛神经损伤,以腋神经最多受累,肩胛上神经、肌皮神经和桡神经损伤也偶有发生。腋神经损伤时,肩外侧皮肤感觉丧失,但测定三角肌纤维的收缩更为准确、可靠。腋神经损伤时,可采用肌电图观察神经损伤恢复的进程。绝大多数病例在4个月内可恢复功能,如伤后2~3个月仍无恢复迹象时,则可早期进行神经探查。
胸部损伤
高能量所致肱骨近端骨折时,常合并多发损伤,应注意除外肋骨骨折、血胸、气胸等。
肱骨干骨折病因
肱骨骨折可由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常由外侧击打肱骨干中份,致横形或粉碎形骨折。间接暴力常由于手部着地或肘部着地,力向上传导,加上身体倾倒所产生的剪式应力,导致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有时因投掷运动或“掰腕”也可导致中三分之一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诊断容易。根据肩部正位X线片可显示外展骨折或内收骨折类型。还必须有侧位片(穿胸位)了解肱骨头有无旋转、嵌插、前后重叠移位畸形,以便明确有无骨折端向前成角。可分为内收或外展型、伸展型和屈曲型等三个类型。
髌骨骨折诊断鉴别
诊断
1.部分病人有家族史或先天性足骨畸形或外伤史。
2.久站或行走时足部疼痛或不适,跟外翻足扁平,前足外翻,舟骨结节处肿胀和压痛,休息可减轻或消失,晚期为痉挛性平足,经较长时间休息,症状亦难改善。
3.站立位X线足正侧位片可见舟骨结节完全塌陷,与载距突的距离增加,自跟骨结节底部至第一距骨头底部作连线,并从舟骨结节至此连线作垂直线,其长度多小于1cm。
通过病史,体检以及X线片检查,诊断无困难,但对以下几方面需加以注意:
1、临床上怀疑有髌骨骨折而X 线片阴性者,还应考虑有股四头肌骨附着部或髌韧带的髌骨附着部损伤的可能,这两类损伤可以不带有骨折片,但局部应有显著的压痛,伸膝困难。
2、在鉴别诊断中应注意除外二分髌,它多位于髌骨外上极,位于外缘及下缘者少见,副髌骨与主髌骨之间的间隙较整齐,临床上局部无压痛,但如有髌骨的应力骨折则与副髌骨或其损伤较难区别。
肱骨骨折的诊断方法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在诊断时,肱骨骨折可以查看患者有无外伤史,是否局部肿胀,疼痛,环状压痛及传导叩痛,异常活动及成角,短缩畸形,正侧位X线能确诊骨折及骨折移位。
1、病史:有明确外伤史。
2、体征: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或旋转。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3、X线检查:可见骨折线。
本病依据其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无需鉴别,但临床上需注意骨折的发生是属于单纯性骨折还是由于患者本身原有疾疾所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在患者原有疾病而导致骨骼异常的情况下,轻微的力量便可造成骨折,较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较为频繁,需严格地观察和诊断。
怎么诊断肱骨髁上骨折?
①无移位的髁上骨折。肘部轻度肿胀、疼痛,纵轴叩击痛。X线片可显示骨折线,肱骨下端前倾角变小或增大,在前侧或后侧骨皮质有凹痕。
②有移位的髁上骨折。肘部肿胀严重,有时皮肤出现水泡,骨擦音,肘关节功能丧失,但肘后三角关系保持正常,即肘伸直位时内外上髁及鹰嘴突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屈肘时三点呈等腰三角形。
伸直型骨折肘关节呈半屈位,肘部向后突,在肘窝前方可摸突出的近折端。屈曲型骨折肘关节呈屈曲位,在肘后可触到近折端。通过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确定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的鉴别诊断
①肘关节脱位。成年人肱骨下端骨骺已闭合,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在X线片上是容易区别的。儿童有时发生肱骨下端骨骺分离,发生机理与治疗和肱骨髁上骨折完全相同,亦称为低位肱骨髁上骨折。 岁以内儿童,肱骨小头骨骺及滑车骺尚未出现。当发生肱骨下端骨骺分离时,易误诊为肘关节脱位。可试行复位,肘关节脱位复位后稳定。肱骨下端骨骺分离肘关节伸直时,畸形复。
②肱骨小头骨骺移位。1岁—10岁的儿童,肱骨小头骨骺已出现,而滑车骨骺尚未出现。若发生肱骨下端骨骺发离,易误诊为肱骨小头骨骺移位。肱骨下端骨骺分离时,肱桡关节关系正常。在肘关节正位X线片上桡骨纵轴线正通过肱骨小头中心。肱骨小头后移位,是肱骨小头与肱骨端位置异常,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中心,而偏向尺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