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概述
肥胖的概述
肥胖症又名肥胖病,即肥胖,英文名称为“obesity”。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通俗讲肥胖就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
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正常男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约占体重的15%~18%,女性约占20%~25%。随年龄增长,体脂所占比例相应增加。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大于24者称为肥胖症。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鼻塞的概述
1、急性鼻炎的鼻塞发展很快,通常在数日内即达到高潮,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可伴有发热,头昏等全身症状。急性鼻炎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感冒。
2、慢性单纯性鼻炎多呈阵发性或者交替性,日轻夜重,常受体位影响,卧位时居下鼻腔鼻塞较重。点滴鼻净,麻黄素药水后鼻塞可以好转较长一段时间。
3、慢性肥厚性鼻炎多为持续性鼻塞,对麻黄素,滴鼻净不敏感,或者使用后鼻塞好转仅数分钟后,又很快出现。肥厚性鼻炎必要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或者使用微波,激光等来缩小鼻甲。
4、药物性鼻炎为一般鼻炎经常点用麻黄素引起,表现为对滴鼻药物的不敏感,或者鼻塞好转的持续时间较短。此时应尽快停止使用此类药物。
5、过敏性鼻炎多伴有打喷嚏,流清水涕,鼻痒感,可常年性发作,也可以季节性发作。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以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儿。
6、萎缩性鼻炎可以伴有鼻腔粘膜干燥,鼻涕带血,痂皮多。
7、慢性鼻窦炎的鼻塞可以出现鼻腔流黄脓鼻涕 ,可伴有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等,可以在感冒后出现长时间鼻腔流脓涕不好转。鼻窦炎可以和鼻息肉并存。
8、鼻息肉的鼻塞多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可以单侧也可以双侧。可以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出现。
9、鼻窦囊肿引起的鼻塞多为进行性加重,可以出现鼻腔流黄水样分泌物的症状。也可以出现头昏等。
10、鼻窦肿瘤引起的鼻塞多为进行性,单侧或者双侧,可以出现其它并发症状,如同时有鼻出血需要警惕恶性肿瘤的可能,如同时有耳闷,颈部包块,后缩涕中带血还要注意鼻咽癌的可能,但要到医院检查后才能确定。
11、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塞多为单侧,也可以为双侧,年轻人多见。多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可有鼻窦炎的症状,也可与过敏性鼻炎等其它鼻病伴随出现。
12、有的病人鼻塞还可能为鼻瓣区狭窄,鼻翼下塌引起。
13、先天性鼻塞考虑后鼻孔闭锁,小儿张口呼吸,睡眠打鼾可能为腺样体肥大,单侧鼻塞或者伴有流脓涕要注意是否为鼻腔内有异物存在。
tsh的概述
(一)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是腺垂体分泌的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机能的激素。人类的TSH为一种糖蛋白,含211个氨基酸,糖类约占整个分子的15%。整个分子由两条肽链——α链和β链组成。TSH全面促进甲状腺的机能,稍早出现的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释放,稍晚出的为促进T4、T3的合成,包括加强碘泵活性,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促进甲状腺球蛋白合成及酪氨酸碘化等各个环节。TSH促进甲状腺上皮细胞的代谢及胞内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使细胞呈高柱状增生,从而使腺体增大。腺垂体分泌TSH,一方面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促进性影响,另方面又受到T3、T4反馈性的抑制性影响,二者互相拮抗,它们组成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正常情况下,下丘脑分泌的TRH量,决定腺垂体甲状腺轴反馈调节的水平。TRH分泌多,则血中T3、T4水平的调定点高,当血中T3、T4超过此调定水平时,则反馈性抑制腺垂体分泌TSH,并降低腺垂体对TRH的敏感性,从而使血中T3,T4水平保持相对恒定。骤冷等外界刺激经中枢神经系统促进下丘脑释放TRH,再经腺垂体甲状腺轴,提高血中T3、T4水平。TSH分泌有昼夜节律性,清晨2~4时最高,以后渐降,至下午6~8时最低。
(二)促甲状腺激素(TSH)
正常范围:0.3-5.0mIU/L[1] 。
检查介绍: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增生、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的作用。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桥本病、外源性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肿瘤(肺、乳腺)、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摄入金属锂、碘化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使促甲状腺激素增高。
减低:垂体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非促甲状腺激素瘤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摄入阿司匹林、皮质激素及静脉使用肝素。
特别说明:桥本病,又叫做桥本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自己的免疫系统攻击自己正常的组织器官,引起正常功能的减退)。较常见于中年女性,常常表现为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晚期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
腺样体肥大的概述
咽扁桃体肥大又称腺样体肥大,本病为咽扁桃体的的病理性增生肥大,常起于咽部感染和反复炎症刺激。在寒冷,潮湿和气候多变的地区比较常见。儿童期急性传染病、营养不良和体质因素等亦可诱发,本病虽为儿童疾病,但对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却有较深远的影响。
腺样体肥大系咽扁桃体增生。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
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称腺样体肥大。该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合并存在。
儿童腺样体肥大常属生理性,婴儿出生时鼻咽部即有淋巴组织,并随年龄而增生,6岁时即达最大程度,以后逐渐退化,若其影响全身健康或邻近器官者,才称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可引起其它并发症,少数由于慢性鼻阻,长期缺氧而出现肺心病,甚至急性心衰。长时间的腺样体肥大,孩子的鼻子变的扁平、鼻翼发育不好、眼距增宽、张口呼吸、面部表情呆滞,呈现出特殊的腺样体面容,这时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都受到很大的影响。
大脑的概述
大脑包括端脑和间脑,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人的大脑包括延脑、桥脑、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两半球六个部分。通常把延脑、桥脑和中脑合 称为脑干。脑干既是大脑、小脑与脊髓联系的重要通路,又是许多重要器官的神经中枢,也是呼吸、心跳、 吞咽、唾液分泌、呕吐、喷嚏、咳嗽、视听,以及与调节运动、维持姿势的反射活动有关的重要生理活动中枢。
大脑两个半球的平均重量为 1400克,表面是由 100-180 亿个神经细胞 体聚集成的皮质层,即大脑皮层,皮层 深部神经纤维为白质。
大脑的通讯网络比当今世界上的所 有电路线网还要复杂 1400 倍,贮存的信息为 100 万乘以 10 亿之积计。因此 成为自然科学三大奥秘之一。
大脑,确切地说,大脑皮质,是人类神经系统最高级部分,主要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的机能。神经胶质主要由胶质细胞组成,它的数量 是神经细胞的数倍,对神经细胞起支持、 绝缘和营养的作用。大脑皮质上的神经细胞与它们之间广泛而复杂的联系,使 大脑皮质具备了完善的分析与综合的能 力,成为人类智慧和才能的源泉。正是这体积小,结构复杂,机能高超的大脑创造了人类文明。
婴儿期肥胖长大后也一定是肥胖吗
研究发现,婴儿期肥胖,成人以后患肥胖的概率就会增加,而且他们今后 患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疾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所以家长一定要意识 到儿童肥胖的危害性。
钕的概述
伴随着镨元素的诞生,钕元素也应运而生,钕元素的到来活跃了稀土领域,在稀土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左右着稀土市场。
钕元素凭借其在稀土领域中的独特地位,多年来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金属钕的最大用户是钕铁硼永磁材料。钕铁硼永磁体的问世,为稀土高科技领域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钕铁硼磁体磁能积高,被称作当代“永磁之王”,以其优异的性能广泛用于电子、机械等行业。阿尔法磁谱仪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钕铁硼磁体的各项磁性能已跨入世界一流水平。钕还应用于有色金属材料。在镁或铝合金中添加1.5~2.5%钕,可提高合金的高温性能、气密性和耐腐蚀性,广泛用作航空航天材料。另外,掺钕的钇铝石榴石产生短波激光束,在工业上广泛用于厚度在10mm以下薄型材料的焊接和切削。在医疗上,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器代替手术刀用于摘除手术或消毒创伤口。钕也用于玻璃和陶瓷材料的着色以及橡胶制品的添加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稀土科技领域的拓展和延伸,钕元素将会有更广阔的利用空间。
肥胖的概念
肥胖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肥胖可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大类。平时我们所见到的肥胖多属于前者,单纯性肥胖所占比例高达99%。
单纯性肥胖是一种找不到原因的肥胖,医学上也可把它称为原发性肥胖,可能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有关。所谓继发性肥胖,是指由于其他健康问题所导致的肥胖,也就是说继发性肥胖是有因可查的肥胖。继发性肥胖占肥胖的比例仅为1%。
根据引起肥胖的原因,又可将继发性肥胖分为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库欣综合征导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分别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疾病而致。其中,成人以库欣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低下性肥胖为多见,儿童中以颅咽管瘤所致的下丘脑性肥胖为最多。
1、医学意义上的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
2、个体主观意识上的肥胖,大多是“言过其实”。因为年龄的增长、营养摄入量较多,有些人只是局部脂肪层略厚,而被个体主观上认为是肥胖,甚至于盲目减肥,这种情况,未必是肥胖。一些电视广告、报纸广告,将肥胖的错误观念进一步地灌输到医学知识不丰富的人群当中,进一步加重盲目减肥的现象泛滥。
初潮的概述
初潮以及随后的月经可能并不和排卵一起发生。但也有在初潮之前一至二周排卵的罕见例子。
东方女性初经的平均年龄在12~16岁,不同国家的统计略有些微不同,和饮食习惯、气候有关。
有一种很罕见的例子,是初潮出现得非常早,早于乳房发育和其他青春期发育。这种症状称为「月经早熟症。诊断为此症状前必须先排除其他造成流血的可能原因。
初潮在乳房发育後超过三年仍未出现,则称为「原发性无月经症。原发性无月经症者,有约30%和基因异常有关,造成生殖腺机能较差或是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在解剖学上有处女膜闭合造成无月经的状况。
有些女性的初经发生在十八岁,但是一般认为如果在十六岁时尚未有初经,就应该请医生进行诊断。引起初经迟到的原因可能是体重过轻或体重过重,这两种原因都是因为身体内脂肪比例过低和过高,影响了卵巢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初经迟来。除此之外,掌管内分泌的脑下垂体机能是否正常,生殖相关腺体产生肿瘤、服用药物、精神压力等,都会影响初经到来的时间。
初潮被大多女性共同记为青春期的重要“里程碑”。
脑瘤的概述
脑瘤(Cerebroma)又称颅内肿瘤,是指生长于颅腔内的新生物。脑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于颅内的脑膜、脑、神经、血管、颅骨及脑的附件,如脉络丛、脑垂体、松果体等,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它也可以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扩散而来,这称为继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脑瘤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80%~90%,椎管内起源的肿瘤约占10%~20%。
脑瘤的发病率,国外约为4~5/10万,在我国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男性肿瘤的第8位,女性肿瘤中的第10位。除脑膜瘤和听神经瘤女性多于男性外,其它均以男性多见,尤其是各种神经胶质瘤更明显。本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约85%见于成年人,但在儿童中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居第二位,形成第一个年龄发病高峰(15岁以下)。20~3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脑瘤发病率增加,至60~80岁发病率达高峰,形成第二个高峰。成人与儿童在好发部位和类型上有所不同,1~12岁儿童以小脑幕下的肿瘤多见,最常见为髓母细胞瘤,其次为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成人及1岁以下婴儿以小脑幕上的肿瘤多见,其中50%以上为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脑瘤,生存期短,死亡率高,治疗困难,据世界卫生组织(WTO)统计,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死亡约30/1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
脑瘤与中医学中“头痛”、“癫痫”、“中风”、“眩晕”、“虚劳”、“头风”、“真头痛”、“呕吐”等病症的描述有所相似,或曰与此类疾病相类似。相关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厥病篇》就明确指出了“真头痛”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曰:“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灵枢?大惑论》指出:“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又如《素问?奇病论》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病名曰厥逆。”此外,《中藏经》也指出:“头目久痛,卒视不明者,死。”以上这些论断都与现代医学中的脑部肿瘤临床特点极为相似。
房颤的概述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目前认为大部分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及部分持续性或慢性(永久性)心房颤动皆属于自律性增高的局灶起源性心房颤动;而部分的阵发性及部分持续性及慢性心房颤动为心房内、肺静脉、腔静脉局部微折返机制所致。
目前药物治疗依然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方法,药物能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房颤的非药物治疗包括电转复(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治疗(彻底根治房颤)。
阵发性房颤能在短时间内终止,持续性房颤治疗无效成为永久性房颤。房颤的预后与患者的心脏病基础病变、房颤持续时间、心室率快慢及并发症程度相关。
脂肪的概述
脂肪又称甘油三酯,对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需的,一般膳食的总能量有20%-30%由脂肪提供。
简单介绍
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膳食脂肪主要为甘油三酯。组成天然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所以由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对人体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通常4-12碳的脂肪酸都是饱和脂肪酸,碳链更长时可出现一个甚至多个双键,称为不饱和脂肪酸。
发现过程
1918年Aron首先提出脂肪对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必需的;1927年Evans和Burr进一步说明缺乏脂肪会严重影响实验动物的生长和繁殖;1929年Burr发现断奶大鼠不吃脂肪则影响生长,出现鳞状皮肤、尾部怀色和死亡率增加等现象,给予亚油酸后,这些表现可逆转,于是确定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必需脂肪酸。1928年又确定花生四烯酸为必需脂肪酸。1958年首先发现人类必需脂肪缺乏症,婴儿喂以缺乏EFA的配方奶出现严重的皮肤症状,添加亚油酸后症状减轻。1928年Halman等报告了第一例亚麻酸缺乏病例,靠富含亚油酸的葵花籽油乳液维持生活5个月的6岁女孩,出现神经症状和血清亚麻酸含量低下,改换富含n-3脂肪酸的豆油乳液后,症状改善。1984年Neuringes等指出缺乏亚麻酸的恒河猴的子代视力缺损。
食物来源
除食用油脂含约100%的脂肪外,含脂肪丰富的食品为动物性食物和坚果类。动物性食物以畜肉类含脂肪最丰富,且多为饱和脂肪酸;一般动物内脏除大肠外含脂肪量皆较低,但蛋白质的含量较高。禽肉一般含脂肪量较低,多数在10%以下。鱼类脂肪含量基本在10%以下,多数在5%左右,且其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多。蛋类以蛋黄含脂肪最高,约为30%左右,但全蛋仅为10%左右,其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多。除动物性食物外,植物性食物中以坚果类含脂肪量最高,最高可达50%以上,不过其脂肪组成多以亚油酸为主,所以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来源。
代谢吸收
食物进入口腔后,脂肪消化就已开始。唾液腺分泌的脂肪酶可水解部分食物脂肪,对成人来说,这种消化能力很弱,而婴儿口腔中的脂肪酶则可有效的地分解奶中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人体胃内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酶,但其酸性环境不利于脂肪的乳化,故脂肪在胃内几乎不能被消化。脂肪消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来自胆囊中的胆汁首先将脂肪乳化,胰腺和小肠内分泌的脂肪酶,将三酰甘油中的脂肪酸水解,生成非酯化脂肪酸和甘油单酯,偶尔也完全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生理功能
一般合理膳食的总能量有20%-30%由脂肪提供。储脂常处于分解与合成的动态平衡中。一切生物均需储存脂肪以供能。脂肪还可提供脂溶性维生素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脏器和维持体温;节约蛋白质;脂肪还可增加膳食的美味和增加饱腹感;脂肪具有内分泌作用,构成参与某些内分泌激素。
需要人群
任何人群。
生理需要
婴儿期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45%-50%;幼儿期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30%-35%;儿童期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5%-30%;青少年期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5%-30%;成人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5%-30%;老年人每日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20%-30%。
过量表现
脂肪摄入过量将产生肥胖,并导致一些慢性病的发生;膳食脂肪总量增加,还会增大某些癌症的发生几率。
缺乏症
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生殖障碍、皮肤受损等;另外,还可引起肝脏、肾脏、神经和视觉等多种疾病。
口苦的概述
口苦,证名。口内有苦味,多由热蒸胆汁或胃热熏蒸、上溢所致。《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杂病亦多见此症。《景岳全书。杂证谟》谓凡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其病在心脾肝肾,心脾虚则肝胆邪溢为苦。
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肝胆胃情绪方剂,清利肝胆湿热、泻胃火、调情绪,彻底治愈顽固性口苦、口臭、尿黄(小便赤黄)、胁痛。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汗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品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遗传肥胖能减瘦吗 遗传性肥胖的原因
主要指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这种肥胖极为罕见,常有家族性肥胖倾向。肥胖症的发病率突出表现为三个阶段:婴幼儿期、青春发育期、40岁以上成年期。婴幼儿期及青春期的患者,绝大多数可以发展成为成年肥胖症,而且肥胖程度较重。
父母双方肥胖的情况下,下一代肥胖的概率比非家族遗传肥胖的要高出70%;父母一方肥胖的情况下,下一代肥胖的概率比非家族遗传肥胖的要高出30%。从以上数据看,遗传性肥胖确实是有较高的肥胖可能,肥胖也不是100%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