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发病率上升
小儿川崎病发病率上升
一种可能导致小儿死亡的心脏疾患———川崎病,目前其发病率在我国已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春季节,是该病的发病高峰期。这是记者近日在在京召开的中日“川崎病”研讨会上获悉的。为此,专家提醒家长和医生要提高警惕,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及早诊治。
川崎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中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尤其常见于1岁左右的儿童,因1967年日本医生川崎富首次报道而得名。据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的相关专家介绍:目前我国小儿患川崎病明显增多。
调查显示,川崎病在北京地区的发病率已从1995年的19/10万上升到目前的30/10万左右。
川崎病能不能治好 川崎病多大才不会复发
川崎病好发于亚裔人,发病率最高,四季均可发病,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五岁以下,男孩较女孩多见,川崎病再发率为1%-3%,少数有三次甚至四次的发病,再发间隔为三个月到一年,平均一年五个月,一般有资料分析认为,首次发病年龄小于三岁,及合并血管损害是再发的一个危险因素,一般川崎病在成人还是发病比较少见,主要是在婴幼儿,所以如果是得了川崎病,还是要定期随访。
川崎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什么炎 遗传因素
与川崎病发病有关的遗传易感性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示,川崎病是一种地域上广泛分布的疾病,欧美及亚洲各地均有疾病的发生,其中白种人的发病率最低,亚洲人的发病率高,所以部分人认为川崎病的发生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
川崎病脱皮是什么样子 川崎病通过什么传染吗
川崎病又被称作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类全身血管炎性急性发热,为儿科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川崎病它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国内外关于该病的病因主要集中在免疫反应,遗传易感性,病原微生物感染学说等。川崎病它的发病可能跟年龄,还有他的种族,还有遗传易感性是关系的,一般是小孩多发,五岁以下的儿童的发病率会偏高,男性多发,还有具有一定的地区性,城市的发病率比农村会高一些,另外还有一定的种族差异,一般是亚裔发病率最高,目前对于它的疾病病因是没有明确的机制的,一般它没有明显的传染的临床表现、依据,所以川崎病不属于传染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
皮肤红斑警惕川崎病
每逢初春时节,天气变化多端,冷热不均,一方面容易引起人体抵抗力下降,另一方面又会造成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活跃。杏福中医张超景主任提醒,在这种情况下,儿童家长要特别警惕一种称之为“川崎病”的小儿急性出疹性疾病。
当小儿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口唇红肿、杨梅舌、眼结膜红肿、皮肤红斑、颈淋巴结肿大等系列改变时,应当考虑到 “川崎病”的可能。
无并发症的小儿川崎病预后良好,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病情可在2-3周后逐步缓解并获得痊愈。但有半数以上患儿可在急性期先后出现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或关节部位的病变,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本病属于中医温热病的范畴,治疗以内治为主。总的治则是早期宜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中期宜清热养隂,后期宜益气养隂。并且治疗期间多喝开水,忌吃煎炒辛热的食物。
小儿川崎病的预防重点是保暖防护,以减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家长要注意增强小儿饮食营养和户外活动,以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女性癌症发病率上升
中国肿瘤登记中心日前发布《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年报显示,我国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逐年增高,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恶性疾病。恶性肿瘤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中国每年新发的病例高达60万。人一生当中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是22%,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居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榜前列。女性患乳腺癌和宫颈癌的概率也明显上升。
“肿瘤离我们很近,却并不可怕!”肿瘤不仅可以通过积极的保健,得到有效的预防。在治疗方面,目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技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将在癌症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介绍。
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三位:肺癌、乳腺癌、胃癌
据了解,这次年报统计的仅是2010年的数据,新发肿瘤病例数约为309万例,平均每天确诊8474人,每分钟约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目前,发布两三年前的数据是国际惯例,因为肿瘤登记存在上报延迟的问题。
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三位是肺癌、乳腺癌、胃癌,死亡率前三位是肺癌、肝癌、胃癌。中国2013年最新癌谱一大变化是女性癌症发病率上升明显,特别是乳腺癌和宫颈癌。
定期体检有助发现早期肺癌
除了众所周知的烟草,尾气、雾霾、工业污染等环境因素也拉近了人们与肺癌的距离。有研究显示,相对于没有PM2.5的环境,在雾霾天患肺癌死亡风险增加50%。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人的一生中患恶性肿瘤概率为22%,因此,大家在40岁以后要重视有关肿瘤的健康体检。对于处于肺癌“危险期”的50岁到70岁的人群,有必要每年做一次胸片检查,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可保证在辐射安全的前提下,将肺癌早期发现率提高20%左右。
成年女子每三年应做一次乳腺检查
统计显示,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每年新发约21万病例。直系亲属患有乳腺癌的人群,自己患有乳腺癌的风险增加30%。中国的乳腺癌“危险期”年龄段要早于西方。大部分研究显示,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是45岁以前绝经者的1.22倍。绝经年龄越早,乳腺癌发病风险越低。乳腺癌的致病因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雌激素的问题。有家族史,月经初潮时间较早、患良性乳腺疾病等乳腺癌高危人群应该远离雌激素类补品,普通人群摄入也不应过度。此外,20岁至40岁的女性需每三年到医院做一次乳腺检查,40岁以上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应每年检查一次。
“预防性手术切除,并不是预防乳腺癌的‘杀手锏’,建议基因检测高危的女性,谨慎选择治疗方式。”欧阳学农主任说,乳腺癌相对其他癌症,生长较慢,早期容易发现,有很大的诊断和治疗空间。
患者可以参加新药临床研究
欧阳学农强调,癌症是可以通过一种有效、廉价的综合治疗方法来控制的慢性疾病,肿瘤治疗必须根据病人不同病情,由拥有较好肿瘤诊治设备、拥有经过肿瘤专业培训医生的肿瘤专科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肿瘤专科,提供相应的治疗策略。
此外,参加新药临床研究也是一种方法。不少人认为试药就是拿人做实验。欧阳学农说:“有些晚期恶性癌症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新药临床试验不仅给患者提供了免费治疗的机会,也增加了患者可能生存更长时间的机会,新疗法可能比标准疗法更安全或更有效。”
川崎病易被误诊为麻疹
“麻疹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染性疾病,而川崎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从 1967 年首次报道病例,至今不过50年。”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任榕娜说,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幼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两者临床表现相似,容易混淆。
两种疾病怎么会混淆在一起呢?川崎病中80%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麻疹通常是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川崎病主要和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细小病毒等。临床上也存在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所以推测,麻疹病毒亦有可能是导致川崎病的诱 因之一。
在临床上,川崎病和麻疹都会造成多脏器损害。川崎病患儿几乎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而麻疹患儿除皮肤、黏膜受损外,也常有肺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并 发症。两种疾病均可出现典型皮疹,以面部、四肢为多。奇特的是,川崎病会有麻疹样皮疹等,大约持续4天后消退。治疗用药方面也有所重合,川崎病主要治疗药 物为丙种球蛋白及阿司匹林;麻疹治疗原则为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重症麻疹可应用丙种球蛋白。
“临床上遇到类似病例,在考虑川崎病的同时,还要注意排除麻疹的可能;在不能排除麻疹的情况下,亦需考虑川崎病的可能。”任榕娜提醒说,临床上既有 川崎病误诊为麻疹的病例,反之亦然,而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也时有发生。两者在症状及体征上相似之处太多,但典型川崎病的部分患儿,心脏彩超提示冠状动脉 损害,这是川崎病的特异性表现。典型麻疹患儿,在发疹前一两天,常在第一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出现科氏斑,即麻疹黏膜斑,需引起警惕,以便鉴别。
川崎病由什么引起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属于自限性急性全身血管炎。该病常见于年龄不超过五岁的婴幼儿。随着许多国家对川崎病诊断水平的提高,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川崎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的清楚。 从近年来的研究有提出川崎病极有可能是易患者体内被多种微生物损伤,促使B细胞以及T细胞参与的免疫激活,从而出现瀑布一样的效应,最后引起的全身炎症的反应。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进步,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和病因有可能会被人类最终揭开,所以暂时的话医疗界的话,对于川崎病的一个发病病因还是不是很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