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 体液电解质紊乱
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 体液电解质紊乱
婴幼儿体内的体液分布和成人的有所差别,细胞液的占比较高,水分代谢旺盛,而自身的调节能力却很差,很容易引起体液、电解质紊乱,从而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症状。
婴儿为什么拉稀
一、体质因素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1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2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3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4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二、感染因素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每年有一两次发病高峰,一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二为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因而易发生在人工喂养儿。哺喂时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传染,如病房内暴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分医护人员受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导致病原传播。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是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腹泻多不严重,年龄越小者越多见。引起腹泻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肠道外感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另一部分可能是肠道内外均为同一病原主要是病毒感染所引起。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时,除可直接刺激肠道或刺激植物神经引起肠蠕动增快、葡萄糖吸收减少、双糖酶活性降低而发生腹泻外,更严重的是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此时正常的肠道大肠杆菌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三、消化功能紊乱1饮食因素;2不耐受碳水化物;3食物过敏;4药物影响;5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易引起婴儿腹泻。
婴儿腹泻是什么引起
婴儿腹泻又称为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婴儿腹泻只要治疗得当,很快就可痊愈。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婴儿的生命。婴儿腹泻的原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
婴儿腹泻的原因有:
1、体质因素
(1)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2)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
(4)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
2、感染因素
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常发生在人工喂养儿的过程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过敏。
(4)药物影响。
(5)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易引起婴儿腹泻。
喝酸奶也能预防小儿腹泻啊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常因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研究者将12个月以内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饮酸牛奶,一组饮牛奶对照,通过4个月的追踪观察发现,腹泻的发病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如饮酸奶组有35%婴儿发生腹泻,而对照组高达76%。这是为什么呢?实验发现酸奶预防腹泻的机理,在于酸奶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乳酸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能在肠道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肠道酸性增加,从而抑制肠道腐败菌群的生长繁殖,并预防蛋白质的异常发酵,达到止泻的目的。
婴儿腹泻的病因
一、体质因素
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
(1)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2)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4)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二、感染因素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每年有一两次发病高峰,一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二为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因而易发生在人工喂养儿。哺喂时所用器皿或食物本身如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够,亦有感染可能。病毒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水源感染。其次是由成人带菌(毒)者的传染,如病房内暴发细菌性(或病毒性)肠炎后部分医护人员受染,成为无症状肠道带菌(毒)者,可导致病原传播。寒冷季节的婴幼儿腹泻80%是病毒感染引起。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
小儿腹泻常见的4大原因
1.体质因素 本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其内因特点:
小儿腹泻简述:腹泻的4大因素
①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②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③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④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小儿腹泻是什么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小儿腹泻。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
那么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宝宝发生腹泻呢?主要是由这3点造成的: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本病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宝宝腹泻是什么引起的
宝宝腹泻又称为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以腹泻、呕吐为主要症状。宝宝腹泻只要治疗得当,很快就可痊愈。但如果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婴儿的生命。宝宝腹泻的原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
宝宝腹泻的主要原因有:
1、体质因素
(1)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2)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
(4)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
2、感染因素
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常发生在人工喂养儿的过程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过敏。
(4)药物影响。
(5)其他因素:如不清洁的环境、户外活动过少、生活规律的突然改变、外界气候的突变(中医称为“风、寒、暑、湿泻”)等也易引起婴儿腹泻。
饮酸奶能预防腹泻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常因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酸中毒等危及生命。研究者将12个月以内的婴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饮酸牛奶,一组饮牛奶对照,通过4个月的追踪观察发现,腹泻的发病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如饮酸奶组有35%婴儿发生腹泻,而对照组高达76%。这是为什么呢?实验发现酸奶预防腹泻的机理,在于酸奶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乳酸杆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能在肠道内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使肠道酸性增加,从而抑制肠道腐败菌群的生长繁殖,并预防蛋白质的异常发酵,达到止泻的目的。
婴儿腹泻的发病情况
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通常将肠道内感染可引起的腹泻称为肠炎;肠道外感染、喂养不良、气候环境影响所引起的腹泻,称为消化不良。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居第二位的小儿常见多发病,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每年有一两次发病高峰,一为6、7、8月,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二为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婴幼儿腹泻是一组多http://baobao.sohu.com/bbfuxie/#001病因的临床综合征,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卫生部将其列为儿保四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按其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前者多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有关;后者多由饮食因素和气候因素引起;痢疾、霍乱和食物中毒等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法定传染病不包括在婴幼儿腹泻之内。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故曾有“秋泻”之称。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病因和临床防治研究有较大的进展,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显著下降。
新生儿拉稀怎么办
新生儿拉稀我们也叫做是新生儿腹泻,我们要先弄清楚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新生儿拉稀的出现,然后我们再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一起看看下文的介绍。
婴幼儿腹泻,又名婴幼儿消化不良,是婴幼儿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以腹泻、呕吐为主的综合征,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本病致病因素分为三方面:体质、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排稀便和水电解质紊乱。本病治疗得当,效果良好,但不及时治疗以至发生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
1.饮食疗法
轻症减少奶量,代以米汤、糖盐水等;重症应禁食8~24小时,并静脉补液。
2.液体疗法
(1)口服法 适用于轻度脱水或呕吐不重者。
(2)静脉补液法 用于中度、重度脱水。
3.控制感染
针对病因,选用抗菌药物。
4.对症治疗腹泻可口服次碳酸铋或轻酸蛋白。助消化可口服胃蛋白酶合剂,或多酶片。依病情对症处理。
小儿腹泻常见的4大原因
小儿腹泻简述:腹泻的4大因素
①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②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③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因而婴幼儿易患大肠杆菌肠炎。母乳中大肠杆菌抗体滴度高,特别是初乳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分泌型IgA高,所以母乳喂养儿较少发病,患病也较轻。同理小婴儿轮状病毒抗体低,同一集体流行时,小婴儿罹病多。
④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婴儿易患佝偻病和营养不良,易致消化功能紊乱,此时肠道分泌型IgA不足,腹泻后易於迁延。
宝宝拉肚子是什么引起
婴儿腹泻的原因有:
1、体质因素
(1)婴儿胃肠道发育不够成熟,酶的活性较低,但营养需要相对地多,胃肠道负担重。
(2)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及肝、肾功能发育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
(3)婴儿免疫功能也不完善。血清大肠杆菌抗体滴度以初生至2周岁最低,以后渐升高。
(4)婴儿体液分布和成人不同,细胞外液占比例较高,且水分代谢旺盛,调节功能又差,较易发生体液、电解质紊乱。
2、感染因素
分为消化道内与消化道外感染,以前者为主。
(1)消化道内感染:致病微生物可随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小儿消化道,常发生在人工喂养儿的过程中。
(2)消化道外感染:消化道外的器官、组织受到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常见于中耳炎、咽炎、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肤感染等。
(3)滥用抗生素所致的肠道菌群紊乱:长期较大量地应用广谱抗生素,如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各种头孢霉素,特别是两种或以上并用。
3.消化功能紊乱
(1)饮食因素。
(2)不耐受碳水化物。
(3)食物过敏。
(4)药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