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炎症状
常见症状
发热伴关节肿痛 黄疸
AIH缺乏特征性的症状、体征,病理改变虽有一定的特征,但也非特异性。部分病人以急性肝炎起病,偶有爆发性肝炎。本病女性多见,在10~30岁及40岁呈2个发病高峰。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症状。一般表现为疲劳、上腹不适、瘙痒、食欲不振等。早期肝大,通常还有脾大、黄疸、蜘蛛痣等。晚期发展为肝硬化,可有腹水,肝性脑病。
肝外表现可有持续发热伴急性、复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女性患者通常有闭经;可有牙龈出血、鼻出血;满月面容、痤疮、多体毛、皮肤紫纹;还可以有甲状腺炎和肾小球肾炎等表现。合并肝外表现时,多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
什么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常见肝炎有哪些类型呢?
1、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早期可无明显癥状,但肝脏已有病理改变,发病前往往有短期内大量饮酒史,有明显体重减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全身倦怠乏力,发热,腹痛及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及精神癥状。体征有黄疸,肝肿大和压痛,同时有脾肿大,面色发灰,腹水浮肿及蜘蛛痣,食管静脉曲张。
自身免疫性肝炎有哪些症状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肝脏解剖形象与酒精性肝炎非常相似(脂肪滴、发炎的细胞),但是这些病人肯定没有酗酒的歷史。由於肥胖癥或新陈代谢病妇女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可能性比男士高。
3、药物性肝炎:许多药物可以导致肝炎。比如2000年美国因為糖尿病治疗药曲格列酮会导致肝炎而撤销了它的许可。不同的药物以及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可以使得药物性肝炎的发展非常不同。
相关阅读: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治疗
4、病毒性肝炎:由病毒造成的肝炎按照其病毒系列不同分為甲、乙、丙、丁、戊和庚共六种类型病毒性肝炎。能引起肝脏细胞肿胀,是世界上流传广泛,危害很大的传染病之一。
5、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佔慢性肝病的10%?15%,中国目前对於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於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由於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症状?
患者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如若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本病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检查可见高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 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则表现为肝细胞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有浆细胞、淋巴细 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为显着,以igg为 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推荐阅读:夏季肝病患者的养生保健常识
如何抑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免疫反应?
1、严防感染。感染会加重病情及引起肝损害、内毒素血症、微循环障碍等,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可能引发感染的高危因素。
2、补充营养。肝炎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合理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黄疸严重者留意维生素K的补充。
3、预防并发症。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同时,不要忽略预防并发症的措施,一旦治疗中出现并发症,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积极配合医生重新制定出适合自身病情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4、免疫抑制剂治疗。常用免疫抑制剂强的松、硫唑嘌呤或6-氨基乙酸等,同时加用保护肝脏的药物和促进胆汁排出的药物,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避免药物性损害或耐药性产生。
自身免疫性肝炎会传染吗
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近年来新确定的疾病之一,该病在欧美国家有 较高的发病率,如美国该病占慢性肝病的10%~15%,我国目前对于 该病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 由于其表现与病毒性肝炎极为相似,常与病毒性肝炎混淆,但两者的 治疗迥然不同。 自身免疫性肝炎最早于1950年提出,由于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存在某些相似的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最初被称为“狼疮样肝炎”。 以后发现本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在临床表现和自身抗体上有明显 差别。最近,国际会议将“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自身免疫性慢性活 动性肝炎”统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并取消了病程6个月以上的 限制,确定本病为非病毒感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本病为遗传倾向疾病,具备易患基因的人群可在环境、药物、感 染等因素激发下起病。病人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 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 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 本病临床特征为女性多见,呈慢性活动性肝炎表现。检查可见高 球蛋白血症和肝脏相关自身抗体出现,病理切片改变则表现为肝细胞 呈片状坏死和桥状坏死,多有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本 病的诊断需排除其他类似表现的肝病,尤应排除病毒感染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多呈缓慢发病,约占70%,少数可呈急性发病, 约占30%。病人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肝脾肿大、皮肤瘙痒和体重下 降不明显等症状。病情发展至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肝性脑病、食 管静脉曲张出血。自身免疫性肝炎病人还常伴有肝外系统免疫性疾病, 最常见为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实验室检查以γ球蛋白升高最 为显著,以igg为主,一般为正常值的2倍以上。肝功能检测血清胆红 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均可升高,血清白蛋白、 胆固醇酯降低,反映了自身免疫性肝炎以肝细胞损害为主的特征。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 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而非肝功能受损程度。如若病人出现 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 ≥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 类固醇治疗。经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65%的病人可获得临床、生 化和组织学缓解。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病人10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 90%,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用药。
肝炎病毒检查哪些项 肝炎传染人吗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是否有传染性需要根据病因来判断,其包括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代谢性肝病、感染中毒性肝病等。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 丙肝、戊肝引起的肝炎是有传染性的,能够传染给人。而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则不会传染给人。
自身免疫性肝炎基本治疗方法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
不能识别自身肝组织(抗原)成分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引起的一种不能自然痊愈的肝炎。该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但无传染性,多见于女性,好发于10~30岁间,女性绝经期后又有增多的趋势,70%的患者发病缓慢,急性发病的约占30%。急性发病患者症状颇似急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期过后,病状可能持续数月不愈,患者可以出现黄疸、腹水,甚至发生肝性脑病。缓慢隐匿发病患者.开始会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和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等;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肝脾区疼痛、出血倾向和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到肝硬化、腹水等,而且该病比病毒性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的时间要短。在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I型、Ⅱ型和Iii型。
目前,国人中比较常见的是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然而,在一部分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丙型肝炎抗体标志物。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早期诊断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早期诊断并不困难。首先,肝功能异常的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细菌学检查,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心原性肝损害以后.及时做自身免疫性肝炎方面的检查,包括IfIt浆球蛋白、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的测定; 特别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抗体的检测, 如抗核抗体(ANA)、平滑肌抗体(SMA)和线粒体抗体(AMA)等。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基本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基本治疗原则, 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缓解肝内炎症和消除症状,恢复肝功能,保持代偿状态和减少并发症等。治疗中应注意休息,补充营养,禁酒和避免药物性损害,但最重要的还是免疫抑制剂治疗,主要的药物有:强的松、硫唑嘌呤(AZP)或6一氨基乙酸(6一MP),同时加用保护肝脏的药物和促进胆汁排出的药物,如易善复胶囊和优思弗等,无论哪一种药物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虽然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大家熟悉的病毒性肝炎一样,长期不予治疗可能会发展到肝硬化,但是,也不必过于紧张,只要大家自觉地定时查体,有病及早就医,就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
通过以上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相关介绍,由此可见,自身免疫性肝炎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在生活中,针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如果你已经患上了自身免疫性肝炎,那么就要第一时间去接受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了,不可盲目的采用药物乱吃来治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基本常识
自身免疫性肝炎比较少见,多与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伴,是由于自身免疫所引起的一组慢性肝炎综合征。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目前主要遵循的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抑制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治疗指征主要根据炎症活动程度,常应用免疫抑制剂,经典和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
2、若病人出现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或γ球蛋白≥正常值的2倍,以及谷草转氨酶≥正常值5倍、谷丙转氨酶≥正常值10倍等情况时,可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3、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需严格规范用药,药物及剂量选择应个体化,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同时兼顾潜在的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制定治疗方案。
4、骨质疏松、糖尿病、青光眼、白内障、高血压、严重抑郁症和股骨缺血性坏死等患者,应选择联合用药治疗,以避免或减轻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5、伴有严重血细胞减少、恶性肿瘤及妊娠者,不宜用硫唑嘌啉治疗,以免引起胆汁淤积型肝炎、静脉闭塞性疾病、胰腺炎、严重恶心、呕吐、皮疹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6、常规疗法应持续用至病情缓解、不完全应答或药物毒性作用,一旦病情缓解就应考虑药物减量,治疗失败或出现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时必须中断治疗。
通过上文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介绍,希望能帮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更深一步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也能正确认识自身免疫性肝炎积极配合治疗。
得了自身免疫性肝病一般有哪些症状
自身免疫性肝炎通常有70%发生在女性,年龄一般在15-40岁之间。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这两种病是不同的实体。 自身免疫性肝炎大多数隐匿或缓慢起病,起先可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或月经不调。直出现黄疸时才被诊断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约20%-25%病人的起病类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有些病人最初肝外表现掩盖了原有的肝病症状,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及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 体格检查时常发现患者肝脏呈进行性肿大,有肝掌、黄疸、脾肿大,面、颈、前胸可见蜘蛛痣,还可见到面部痤疮、多毛、荨麻疹、牙龈及鼻黏膜出血等情况。
肝外表现:面容晦暗或黝黑,蜘蛛痣,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乳腺增生,肿痛,女性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肝炎病人常常诉说肝区痛,涉及右上腹或右背部,疼痛程度不一,有的胀痛、钝痛或针刺样痛,活动时加剧,且时间不一;有时左侧卧位时疼痛减轻。
临床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最为常见,其次为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较前两者少见,自身免疫性肝病均不具有传染性。这三种疾病临床表现、化验检查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自身抗体的出现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
AIH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及病理组织异常,减慢向肝纤维化的进展。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硫唑嘌呤治疗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
1.治疗指征:
(1)绝对指征 血清AST≥10倍正常值上限,或血清AST≥5倍正常值上限伴γ-球蛋白≥2倍正常值上限;组织学检查示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死。
(2)相对指征 有乏力、关节痛、黄疸等症状,血清AST和(或)γ-球蛋白水平异常但低于绝对指征标准,组织学检查示界面性肝炎。
2.初始治疗方案
(1)单用强的松疗法适合于白细胞明显减少、妊娠、伴发肿瘤或硫嘌呤甲基转移酶缺陷者,或仅需短程治疗者(≤6个月)。第一周:强的松60mg/d;第二周:40mg/d;第三周:30mg/d;第四周:30mg/d;第五周起:2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2)强的松与硫唑嘌呤联合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疮、心理不稳定或有高血压者。强的松剂量为第一周:30mg/d;第二周:20mg/d;第三周:15mg/d;第四周:15mg/d;第五周起:10mg/d。第一周开始即同时服用硫唑嘌呤50mg/d,维持到治疗终点。
3.初始治疗的终点及对策 成人AIH应持续治疗至缓解、治疗失败、不完全反应或发生药物毒性等终点(见表3)。90%患者开始治疗2周内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γ-球蛋白水平即有改善, 但组织学改善滞后3~6个月,所以通常需要治疗12个月以上才可能达到完全缓解。尽管有些患者停止治疗后仍可持续缓解, 多数患者需要维持治疗以防止复发。
4.复发及其对策 复发指获得病情缓解并停药后转氨酶再次升高超过正常上限值3倍和/或血清γ-球蛋白水平超过2 000mg/dL。一般在停药后的2年内发生。复发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发生消化道出血及死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性更高。对首次复发者可重新选用初治方案,但复发至少2次者则需调整治疗方案,原则是采用更低剂量以及更长时间的维持治疗,以缓解症状并使转氨酶控制在正常值5倍以下。一般在采用泼尼松诱导缓解后每月减量2.5 mg,直至保持上述指标的最低剂量(多数患者的最低平均剂量为7.5 mg/d)后进行长期维持治疗。为避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可在病情缓解后将泼尼松在每月减量2.5 mg的同时增加硫唑嘌呤每天2 mg/kg,直至将泼尼松撤除单独应用硫唑嘌呤的最低维持量。此外也可采用联合治疗的最低剂量。
5.替代治疗 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下仍无组织学缓解,或出无法耐受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应用其他药物作为替代方案。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布地奈德等可能对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成人患者有效,对不能耐受硫唑嘌呤者可试用6-巯基嘌呤或吗替麦考酚酯。此外,也可试用熊去氧胆酸、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但上述药物的疗效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加以证实。[2-3]
肝移植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AIH肝硬化的有效方法,急性起病表现为暴发性肝衰竭经激素治疗无效、及慢性起病在常规治疗中或治疗出现肝功能不全表现的患者应行肝移植手术。移植后5年存活率为80% ~90%,10年存活率为75%,多数患者于肝移植后1年内自身抗体转阴,高γ-球蛋白血症缓解。术后可有A IH复发,在肝移植前有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则复发率高。复发患者的治疗仍为强的松单独治疗或与硫唑嘌呤联合使用,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效提高移植成功率和生存率。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大家应该了解,肝炎的出现要能够及时的引起我们的重视,如果发展为慢性肝炎就会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最终好能够引起更严重的肝病,例如肝癌,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需要及时的去正规医院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因
遗传因素(45%)
目前认为遗传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主要因素,遗传易感性可影响机体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性及其临床表现。人类白细胞抗原和DR,是自身免疫科研性肝炎独立的危险因子。
病毒感染及药物(15%)
病毒感染、药物可作为促发因素,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促使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
环境因素(5%)
有学者认为环境也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病理改变
AIH最主要的组织学改变是界面性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汇管区大量浆细胞浸润,并向周围肝实质侵入形成界面炎症。肝小叶内可见肝细胞形成玫瑰花结(多个肝细胞围绕胆小管)和(或)点状、碎片状坏死。病情进展时也可出现桥接坏死甚至多小叶坏死,但汇管区炎症一般不侵犯胆管系统,无脂肪变性及肉芽肿。几乎所有AIH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严重病例可出现肝硬化。上述病理改变虽有一定特征,但并非特异性,有时不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PBC、PSC等相鉴别。肝活检组织学结合血清免疫学检查有助于AIH与这些疾病相鉴别。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症状有哪些呢
自身免疫性肝炎(自免肝)是由于患者肝脏本身的免疫耐受性减退。不能识别自身肝组织(抗原)成分而产生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种不能自然痊愈的肝炎。该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但无传染性,多见于女性,好发于10~30岁间,女性绝经期后又有增多的趋势,70%的患者发病缓慢,急性发病的约占30%。急性发病患者症状颇似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期过后,病状可能持续数月不愈,患者可以出现黄疸、腹水,甚至发生肝性脑病。缓慢隐匿发病患者。开始会有关节酸痛、低热、乏力、皮疹和闭经等,易被误诊为关节炎、结缔组织病等;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出现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肝脾区疼痛、出血倾向和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到肝硬化、腹水等,而且该病比病毒性肝炎进展到肝硬化的时间要短。在临床上,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为I型、Ⅱ型和Iii型。目前,国人中比较常见的是I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然而,在一部分Ⅱ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测到丙型肝炎抗体标志物。
自身免疫性肝炎分三型:
Ⅰ型(经典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女性多见,有抗核抗体及抗平滑肌抗体(抗肌动蛋白);
Ⅱ型则以儿童多见,以存在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原的抗体为特征;
Ⅲ型以存在抗肝脏可溶性抗原的抗体为特征。
Ⅱ、Ⅲ型较少见。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预后与炎症活动严重程度及宿主遗传素质有关,重症患者不经治疗10年死亡率为90%。MLADR3阳性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炎症活动程度高,并较易发展为肝功能衰竭。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
肝炎患者还应该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因为蛋白质可以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而且蛋白质应该占总热量的15%左右,摄入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特别是植物蛋白以及豆类制品,能够使得病情恢复得更快。
平时肝炎患者应该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需要注意的是摄入过多的葡萄糖以及蔗糖的话就会影响患者的食欲,从而加重胃肠道胀气,体内的脂肪数量就会增加,因此不要吃一些高糖的饮食,应该采取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
肝炎患者不能够摄入过多的脂肪,因此家属一定要注意烹调的方式,增进食物的色香味俱全,从而引起患者的食欲,平时也要忌烟站自己的食物,不能够吃动物的内脏,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平时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1、b2二以及b族维生素都能够改善患者病情,多吃一些果汁蜜糖西瓜汁等等能够有效的加快毒素的排出,也可以保证肝脏正常代谢。
慢性迁延性乙型肝炎应注重调理中州,自始至终注意顾护脾胃。这是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病治疗应将顾护脾胃放在首位。彭勃一般选用党参、砂仁、山药、扁豆等益气升阳、醒脾健中。
治疗乙型肝炎一般以解毒为重点,解毒既要解热毒,同时又要注意解湿毒,解热毒常用白花蛇蛇草、蒲公英、板蓝根、野菊花、虎杖、苦参、半枝莲、败酱草、鱼腥草、连翘等,解湿毒用土茯苓、粳米、半边莲、蚕沙、萆解等。但专家认为对于慢性病来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即使患病不久,仍有虚证,所以祛邪药物只能暂用而不可长用,防止虚虚之戒。尤其在解毒的同时仍要注意避免伤阴,一不可过于辛燥,二不可过于苦寒。
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彭勃认为,慢性肝病多兼有气郁之证,治疗用药宜柔中兼疏,疏中兼柔,使气血调和。一要防止疏泄太过,以免有损肝体,一要避免养阴碍胃。同时彭勃还认为在一张处方中不宜用多味疏肝药,取药应轻疏柔和而不伤阴,常用者有郁金、合欢花、绿萼梅、生麦芽等。现在很多人都觉得医院的收费太高,医院不治病就会骗钱,所以生病了就去买广告上的药物,这是不正确的,如果吃药治不好错过了最佳治疗事情,病情只会加重。
自身免疫性肝炎病因
遗传因素(45%):
目前认为遗传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主要因素,遗传易感性可影响机体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性及其临床表现。人类白细胞抗原和DR,是自身免疫科研性肝炎独立的危险因子。
病毒感染及药物(15%):
病毒感染、药物可作为促发因素,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促使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
环境因素(5%):
有学者认为环境也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病理改变
AIH最主要的组织学改变是界面性肝炎(interface hepatitis),汇管区大量浆细胞浸润,并向周围肝实质侵入形成界面炎症。肝小叶内可见肝细胞形成玫瑰花结(多个肝细胞围绕胆小管)和(或)点状、碎片状坏死。病情进展时也可出现桥接坏死甚至多小叶坏死,但汇管区炎症一般不侵犯胆管系统,无脂肪变性及肉芽肿。几乎所有AIH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严重病例可出现肝硬化。上述病理改变虽有一定特征,但并非特异性,有时不易与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PBC、PSC等相鉴别。肝活检组织学结合血清免疫学检查有助于AIH与这些疾病相鉴别。
自身免疫性肝病这种病会不会传染给别人
感染:
尤其是肝炎病毒(甲、乙、丙型)和麻疹病毒。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分子模拟机制与肝脏组织发生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肝脏损害。最近,免疫组织化学发现,许多PBC患者血清对逆转录病毒蛋白具反应性,这种情况也存在于 PSC,提示病毒感染或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激活可能是诱发PBC的机制之一。
遗传:
目前认为遗传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因素,遗传易感性可影响机体自身抗原的免疫反应性及其临床表现。人类白细胞抗原和DR,是自身免疫科研性肝炎独立的危险因子。此外,病毒感染、药物和环境可作为促发因素,促使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病人由于免疫调控功能缺陷,导致机体对自身肝细胞抗原产生反应,表现为以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肝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与自身抗体结合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并以后者为主。
自身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肝硬化主要是自身免疫性肝病造成的,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最多。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就是身体的免疫系统认为你的肝脏是外来的异体,进行免疫攻击,造成肝脏炎症,活动坏死,长期后造成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治疗
1、一般治疗
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和休息。忌酒。吃低脂、高蛋白和含维生素丰富的膳食。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常用的制剂是泼尼松或泼尼松龙,主要用与病情较重的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对AIH有良好的疗效,用药后,临床症状常可明显减轻,肝功能好转,远期预后得到显著改善。例如,Cook等于1971年总结报告22例AIH患者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只有3例死亡,死亡率为13.606,而27例对照组患者中,死亡者15例,死亡率高达 55.60,两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别。 多数病人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除了临床症状减轻、肝功能化验指标好转外,肝脏的病理组织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不过,多数学者追随观察的结果显示,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率并无明显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常用剂量为每天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40一60rng,疗程宜长,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生化指标改善,病情获得缓解后,剂量可以减少,但减量必须要慢,过早减量或停药,病情容易再次加重和复发。初始剂量的大小、什么时候开始减量、以及维持疗程的长短须视病情的轻重而定,一般需服用1年或更长时间。何时可以停药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多数学者主张以小剂量、长时期维持为宜。最好能有治疗前、后肝活检病理组织学的比较结果,肝组织学证实病情缓解后开始逐渐缓慢地减小剂量。停药后必须定期随诊,观察肝功能化验的变化。AIH的复发率较高,一旦出现复发的征象时,可以再次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次复发者容易进展为肝硬化或肝功能衰竭,预后更差。 如果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不能使病情缓解,则可以考虑与硫哇嚷吟等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病人最好选用泼尼松龙,因为口服泼尼松后,需在肝内转化为泼尼松龙后才能发挥治疗作用,当肝功能受损的病人,这种转化作用可能存在障碍。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有满月脸、座疮、多毛、骨质疏松、体重增加、血压增高、诱发糖尿病、容易继发感染等。近年来,有一种新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制剂问世,名为布地奈德(Budesonide),这是一种合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不含卤素,具有极高的肝脏首过代谢效应,所以,其副作用明显小于通常采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此药最初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Danielson等于1994年报道,13例AIH患者每天口服布地奈德6一8mg,疗程超过 9个月后血清转氨酶下降至正常水平,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Manns等报告,布地奈德治疗AIH也有疗效,但是对已有肝硬化和门腔静脉吻合术后的病人其疗效并不优于泼尼松龙。布地奈德的优点是在长期治疗中的副作用小于通常所用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目前,我国市场上只有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喷雾剂,尚无口服制剂供应。
3、他克莫司
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普乐可复(pro-graf)或FK-506,是一种从土壤链霉菌中提取出的属于大环内酷抗生素,其药理作用机制是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化以及 T辅助细胞依赖型B细胞的增生,也抑制IL-2, IL-3和y-干扰素等淋巴因子的生成和LH-2R的表达。在体外和体内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此药具有显著的免疫抑制作用。 有人报告口服他克莫司3mg,每日2次,疗程1年,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均有改善。不过,此药治疗AIH方面尚缺少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其应用前景还不能作出确切的评价。
以上的几种就是招生免疫性肝炎的几种治疗方法,在平时我们只要在前期很好的预防就能很好的预防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产生,希望以上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