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护眼方法
中医养生护眼方法
1.养脑明目
每天坚持早晚各做一遍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扳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经常做不仅能养脑明目,还能缓解白内障和其他眼病者的症状。
2.熏蒸调目
历代养生家都重视眼睛的保养,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就有一个清目养阴洗眼方:甘菊9g、霜桑叶9g、薄荷3g、羚羊角4.5g、生地9g和夏枯草9g。将此方水煎后,先熏后洗,有疏风清肝、养阴明目的作用。
3.药枕健目
在《外科寿世方》中记录了可以健目的药枕,其中包含了荞麦皮、绿豆皮、黑豆皮、决明子和菊花。
4.茶饮清目
枸杞子茶:枸杞子养肝明目,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B1、B2、C及钙、铁等,是养眼佳品。
菊花茶:富含维生素A,能养护眼睛,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调养效果。
女人吃什么能抗衰老
中医养生之菠菜
菠菜很便宜,但是功效很大。菠菜可以让女性不贫血,体质强、皮肤好、排毒、保护视力、稳定情绪、可远离缺铁性贫血。菠菜中的叶酸对准妈妈非常重要,怀孕期间补充充足的叶酸,不仅可以避免生出有发育缺陷的宝宝,还能减低新生婴儿患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概率。这样的中医养生抗衰老更健康。
中医养生之鱼肉
中医养生专家提醒您:鱼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美食之一,对女人来说,更不可少。鱼肉含有最多的是蛋白质,女性能在鱼肉中摄取大量蛋白质!鱼肉所含的蛋白质都是完全蛋白质,而且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和比值最适合人体需要,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中医养生之圆白菜
圆白菜是蔬菜里的佼佼者。圆白菜亦是开十字花的蔬菜,维生素C含量很丰富,同时富含纤维,促进肠胃蠕动,能让消化系统保持年轻活力,并且帮助排毒。
中医养生之冬瓜
冬瓜利尿清热,对女人来说效果也很好。冬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对肌肤的胶原蛋白和弹力纤维,都能起到良好的滋润效果。经常食用,可以有效抵抗初期皱纹的生成,令肌肤柔嫩光滑。
中医养生之西兰花
西兰花也是餐桌上的常客。西兰花富含抗氧化物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开十字花的蔬菜已被科学家们证实是最好的抗衰老和抗癌食物,而鱼类则是最佳蛋白质来源。
中医养生之豆腐
豆腐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除了鱼虾类,豆腐也是非常好的蛋白质来源。同时,豆类食品含有一种被称为异黄酮的化学物质,可减少强有力的雌激素活动空间。若你担心自己会患乳腺癌,可经常食用豆类食品。
中医养生之橙子
你知道吗?橙子的威力可大着呢?防癌,一个中等大小的橙子可以提供人一天所需的维生素C,提高身体抵挡细菌侵害的能力。橙子能清除体内对健康有害的自由基,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中医养生之洋葱
洋葱也是中国老百姓的餐桌好朋友。洋葱可清血,降低胆固醇,抗衰老,而海鲜能提供大量的蛋白质,同时富含锌。
保健养生的好处有哪些
1.针灸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就是利用用毫针刺激人体的穴位,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可以调整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状以及治疗肝气郁结、增强消化功能等。
2.推拿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推拿的历史悠久,在古代,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通过用手法在患者身体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推拿,就会感到疼痛减轻或消失。这种方法也可以转换成各种能量,并渗透到人体,改变系统机能,达到治疗效果。
3.拔罐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中医拔罐疗法又称“角法”,拔罐通过物理的刺激和负压人为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淤血,调动人体干细胞修复功能,及坏死血细胞吸收功能,能促进血液循环,激发精气,调理气血,达到提高和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作用。
4.食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食养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适度补充营养,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由于饮食为人所必需,而饮食不当,又最易影响健康,故食养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药养中医养生有哪些好处?
药养就是中药养生是中医的传统特有药物,以植物类药物为主,通过特定方法熬制以后对人体的疾病有相当好的恢复作用,是中医的必备治疗方法之一。所以最关键是病人的身心调整、思想、生活方式改善、人际关系改善、健康改善。
养生减肥法苗条无尴尬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养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中医养生师就是在中医养生方面有一定成就,而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当代中医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医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
中医养生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加上近两年国家相关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中医“治未病”等相关政策的出现,人们对中医保健养生的需求欲望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随之而产生的中医“治未病’等的相关产业也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暂就中医”治未病“人才培训这块小议,以供各位参考。
中医学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养生学是一门管理的学问,是对我们自身的管理,也是对我们生命历程的管理。现代对于人类自然极限寿命的推算,应该在100―175岁之间。老龄委曾经在全国做过调查,男性的最高年龄是131岁,女性是122岁。按照人类寿命极限来说,60、70岁还处在中年,而不是老年时期。为什么没有达到人类生命极限,原因在于我们在生命的调护上还不到位。
“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把“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不要等有了病,才把健康当作一回事。特别是对于亚健康人群,更要走出这个灰色的阶段,重视养生,防病于未然。2007年1月11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开创性地提出了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要求。中医“治未病’等相关产业的工作便开始试探性摸索前进,教育一直走在这个行业的前列。
按照中国的现在医疗规定,只有医师才可以从事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但中医的“未病”范畴正好处于疾病和非疾病之间,至于学术上对“未病”的定义尚在争论之中,我们暂且不讲,但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中医养生师”这个名号应运而生。
那到底什么是中医养生师呢?我们暂且慢慢讲来。首先从字义来看,中医养生师首先要具备“中医”的特性,也就是要掌握中医所要掌握的阴阳、五行、脏象、气血津液、经络、诊断辩证等。“养生”又称“摄生”、“道生”,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通过调精神、更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四时等各种方法来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综合性保健活动。所谓“师”就是要将自己知道的中医养生保健推广给大众,教授与人,共同达到健康的目的。
由此来看真正的中医养生师不是在如何吃上、用针施药上、而是在注重自身修为的运练上,这个运练乃是太极道法的掌握,运练至通天合一的成功,这便是真正的中医养生师。
在如今的中医技能培训行业,中医养生师尚处于起始阶段,各种协会班次的中医养生师培训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揭开其面纱瞟一眼就可以看出,只不过是打着中医养生师培训的牌号来做美容、产品,有甚者使普通人认为中医养生就是做美容、按摩刮痧的,推销中医药或营养保健品的,这样的误导必须进行及时更正。
中医养生师是指具有熟练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根据人体生命发展规律,通过调精神、抑情志、更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四时等各种方法,同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有机结合以身作则,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如何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种综合性中医保健养生专业人才。
中医养生是整体性,系统性的,具有所有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因为很多人都相信中医养生的效果,所以出现了中医养生师这个职业,中医养生师具有熟练掌握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根椐生命发展的规律,调节精神,调节饮食,锻炼体形,改变心态和习惯,科学的达到减肥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保健
影响因素:
1、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革命成果。
2、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3、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4、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春季中医养生保健4法:
1、御寒防风莫忽视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特别容易损阳气,春季养生保健别急着减衣服。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2、饮食调养是关键
春季养生保健的饮食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宜选用甘辛、性温清淡可口的食物,忌食油腻、生冷、酸涩、粘硬和大辛大热之品,防止助热生火。
3、锻炼运动很重要
春季养生保健运动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的活动,适当的运动,这是古往今来长寿的秘诀。不过“动”有主动、被动之分,为适应春季之生气,当以主动运动,持之以恒为主要。
4、精神调养很有益
春季养生保健精神调养非常有益,除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
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1、饭后五千步防治糖尿病。人在运动时,肌肉能量需求加大,糖分解代谢增强。餐后行走不仅能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迅速进入肌肉组织,加速糖的氧化利用,而且可以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增强各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肌肉利用胰岛素的能力,使居高不下的餐后血糖很快下降。
2、锻炼预防老人胃肠道出血。一项以8250名65岁以上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明:锻炼身体不仅强健身体,还有助于减少胃肠道出血的发病率。每周坚持参加3次以上体育锻炼者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相比,前者胃肠道出血的发生率可减少50%。爬楼梯或散步都是锻炼的良好方式。
2、常吃含锰食品可预防骨质疏松。美国生物学家索尔特曼教授研究发现,人体缺锰可造成骨化障碍,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富含锰的食物有黄豆、扁豆、茄子、芋头、萝卜、菠菜及绿叶蔬菜等。茶叶、坚果、谷类是锰的重要来源。肉类、蛋类、奶制品中含锰量虽不多,但其生物利用率高,也是锰的重要来源。
4、多食橙子可预防胆囊炎。美国调查发现,在美国1900万胆囊炎患者中,有2/3是。因为雌激素会使胆固醇更多地聚集在胆汁中,容易形成胆结石。橙子中的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形成胆结石的机会相应减少。
电脑族养生护眼方
1.菊花茶+枸杞
《本草纲目》中也记载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此外,菊花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此外,菊花茶能令人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上班族,不妨多喝些菊花茶。
2.绿茶
喝绿茶可起到一定的抗辐射作用,有关专家表示,绿茶中富汗维生素c、维生素e,特别是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此外,茶叶中的胡萝卜素在肠壁和肝脏的作用下,可以转变为维生素a,对眼睛有一定的滋润作用,能有效缓解眼部疲劳。
中医保健养生八大优势
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首先必须了解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优势,笔者认为,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以下八个方面的特色优势:
中医养生保健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内经》强调“治未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等,都是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
前人的经验是我们从事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现在学术界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将散在历代医著中的中医养生思想及方法、技能进行系统归纳、整理、研究提高,以用于指导我们现在的中医养生实践活动。
中医养生保健有几千年来形成的实践经验。古代医家发明了一系列的中医医疗方法,而且很早就把医养结合起来,许多医著记载的治疗方法含有养生方法。
如孙思邈的医著中记载的“食疗18方”“养生13法”,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万密斋的《医学全书》中都有记载,这些中医养生的实践经验仍有价值。
中医养生保健有着简便廉效的优势。开展养生不需要设备仪器,也不需要高科技,有一双手就可以搞按摩、穴位指压等,坐车时可以自摩面部搞保健,费用低廉、效果良好。
非药物方法是中医养生保健的一大特色。开展养生保健运用非药物方法。如传统的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还有现代的足浴、汗蒸、精油熏洗、玫瑰花浴、穴位埋线等。
药膳饮食保健在中医养生中,也具有突出的作用。中医药膳有着丰富内容和悠久历史,许多中药既是药品又是食品。
对老年病慢性病的康复调理,值得深入挖掘。现代医学对很多老年病、慢性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心悸失眠等病症都没有好办法,而中医的饮食养生、非药物养生、情志养生等确有很好的效果。
膏方调理是中医养生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膏方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有病的可以治病,无病的可以养生保健康。每年的冬春季节服用膏方,可以预防疾病发生,控制老年病慢性病,特别适合妇女和老年人。
“冬病夏治”的“三伏贴”也在中医养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冬春季节容易发作的肺系疾病,如哮喘、老年慢性运气管炎等,运用夏天的“三伏贴”就能达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可以减轻或控制疾病的发生,这也是中医的养生保健优势。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1 :看中医就是吃中药
正解:西医把身体当做一部机器,某个零件坏损,更换维修一下。而中医把身体和精神当做整体,阴阳二气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因此中医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通过让身体恢复到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不适状况也就治愈了。所以在预防方面更有优势。而调整的途径除了内服中药,还有药物外敷、冥想、芳香疗法、药浴以及心理疗法等。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2 :养生是老年人的事
正解:千万别以为养生仅仅是为了长寿,或认为养生只是老年人的事。养生在于调和阴阳,流通气血,保持身体健康,同时提高心理的调适能力。好皮肤也是养出来的。对任何年纪的人来说,养生都是必需的功课。
中医养生三大误区 :轻微不舒服就要去医院治疗
正解:频繁看病吃药会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吃药还有副作用。而人体免疫功能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所以要健康,增强自身抵抗能力是第一。懂得一些居家的中医保养知识,既能防患于未然,即使有轻微不舒服,也能自行调养恢复健康。
从上面阐述你对中医养生了解了吗?走出中医养生这三大误区,会使你更健康。
中医养生叩齿有什么作用
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脾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脾胃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叩齿能健齿。齿健,则食物易被嚼细,胃负减轻,从而养胃;二是脾“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涎为口津是唾液中较轻清稀的部分,具有帮助食物消化的功能。叩齿催生唾液,咽之有助于胃“腐熟水分 (饮食物 )”和脾的“运化、升清”(把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并将之“灌溉四旁”、布散全身),减轻脾胃的负担,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中医养生叩齿能补肾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中医养生叩齿健肾的机理有二:一是“齿者,肾之标”,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则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牙齿健否是肾健否的标志之一,叩齿能健齿、充肾精,故可健肾。二是肾“在液为唾”,唾为口津是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叩齿催生唾液,是谓“金津”,又称“玉液”,“津”通于“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故可健肾。
中医养生叩齿能强骨益脑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齿与骨同出一源,为肾精所养。中医养生叩齿能健肾,充盈肾精,利及骨骼,持恒进行,能致骨坚,故可健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而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功能;反之,肾中精气亏虚,则髓海不足而失养。叩齿能健肾,使肾中精气得充,故可健脑。
中医养生叩齿可聪耳明目
《灵柩·脉度》说:“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肾中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则耳聪;肾中精气虚衰,髓海失养则耳鸣甚或耳聋。又“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精气充盈则目能辨五色。叩齿能充盈肾精,故可聪耳明目。
中医养生叩齿可美颜荣发
中医养生叩齿可活动面肌,加强面部血液循环,改善面肤的营养,进而美颜。发的生长赖于精血,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发白而脱落。肾藏精,“其华在发”,叩齿可使肾精充盈而荣发。
按摩哪些穴位能驱寒益气
中医养生穴位之命门穴
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故名命门。命门之火衰微,则寒邪易侵袭人体,出现畏寒、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此穴为壮阳补肾散寒的常用穴位。
中医养生按摩方法: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治疗,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按摩哪些穴位能驱寒
中医养生穴位之神阙穴
在肚脐中,脐乃“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是“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阳气,具有温通阳气、散寒通络的作用。
中医养生按摩方法:两手相叠,掌心对准并贴在神阙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中医养生穴位之关元穴
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它是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并且能大补元阳,故名关元。关元穴具有温肾、散寒、益气的作用,是治疗真阳不足、肾阳虚衰、寒凝血结、阴寒内积的常用穴位。
中医养生按摩方法:擦法,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中医养生穴位之大椎穴
这个穴在脖子后面最突起的骨头下面,腰椎疼痛可以搓擦腰部,脊柱是针灸学中督脉循行的部位,督脉可以调节全身的阳经,按揉颈腰可以疏通督脉经络调畅气血。
中医养生按摩方法:两手搓热紧按颈腰部,用力搓30次左右。
中医养生观念有哪些特点
很多人对中医养生观念有哪些特点并不是很清楚,中医在养生上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不过在对它选择的时候,要先对中医养生方法进行认识,使得选择的时候,都是可以知道该如何做。
中医养生观念有哪些特点:
养生和生活的关系决定了养生观点的多面性。那么,什么是养生?为什么要养生?如何养生?让我们从养生文化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中,领略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以及无限极健康理念深厚的文化渊源。
中医养生主要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
1. 未病先防、未老先养。
2.天人相应、形神兼具。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
4. 动静有常、和谐适度。
养生法则
养生就是“治未病”,是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去实现的,是一种综合性的强身益寿活动。
深度思想
其一,天人合一的养生观。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其二,阴阳平衡的健康观。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其三,身心合一的整体观。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延长生命
《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和寿命的问题:“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神农本草经》则不断提出“不老”的概念。聂文涛在《求索神农智慧》一书中指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发展不是依靠偶然的经验积累,而是大量先哲为追求更高健康水平所进行的探索。
《道德经》上曾经讲到,那些善于养生的人们懂得如何避免身心受到伤害。他们知道如何通过正确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疾病的侵害,从而获得健康,也会比一般人的生命更长久。当人们能够远离病痛,自然就能延缓衰老,延长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