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和小儿痴呆的区别是什么
小儿脑瘫和小儿痴呆的区别是什么
小儿脑瘫:孩子在幼儿期由于脑部缺氧窒息导致的孩子脑部部分细胞死亡受损,从而造成以孩子运动障碍为主的疾病,通常称为小儿脑瘫。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 脑瘫主要是表现在运动功能方面的障碍。
小儿痴呆症:是因先天不足,或后天调养失当等所致。以小儿智力低下为主要表现的劳病类疾病。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智力迟缓。痴呆不仅病情复杂,病程亦长,特别是患自胎孕者,往往成为痼疾。主要是变现在以小儿智力低下为主。
从这些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小儿脑瘫以运动障碍为主,而小儿痴呆是以智力障碍为主。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些上判断这两种病。
再一个我们从疾病的症状上来分析:
小儿脑瘫:主要会伴随有癫痫、行为异常、精神视听觉障碍。通常主要表现在运动上面,肢体运动异常、姿势异常,如“剪刀脚”。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和手术来进行治疗和改善。通常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在恢复肢体运动后,就差不多和正常人一样。在智力上可能会稍差一点。
小儿痴呆:主要症状是孩子智力较差,不能学习或者学习能力很差。通常还会有目光呆滞,面色无光等。并且小儿痴呆是一个长期的痼疾主要是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来治疗。
这就是小儿脑瘫和小儿痴呆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行为上和治疗方式上的不同。所以依据这些我们基本上都可以判断孩子的症状到底是属于脑瘫还是小儿痴呆了。
准确判断小儿脑瘫疾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1)脑电图是准确判断小儿脑瘫的主要措施之一:约有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脑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背景活动,伴有性放电波者应注意合并的可能性。
(2)脑电地形图是准确检测小儿脑瘫的重要标杆:检测囟门发育与脑波变化。
(3)脑磁图。
(4)诱发电位:视力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
(5)肌电图是确诊小儿脑瘫不可缺少的一项检查: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做此检查。
(6)脑阻抗血流图。
(7)头颅CT、MR睑查是确诊小儿脑瘫是否出现其他脑部伤害的重要凭证:1/2-2/3的患儿可有异常,但CT、MR呛查结果正常者不能否定小儿脑瘫的诊断,大多数脑瘫患者在脑损伤早期可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水肿等;脑损伤急性期后可发现脑萎缩、外部性脑积水、脑软化或其他脑部损害。
(8)头颅超声波:对前囟门未闭合的脑瘫小儿,可以利用超声波检查,也可以有效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脑水肿、脑萎缩、外部性脑积水、脑软化或其他畸形。
(9)准确判断小儿脑瘫疾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智能测定是检测小儿脑瘫是否存在的主要项目:可发现脑瘫患儿是否合并智力低下。
(10)血尿氨基酸分析: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可对不明原因的智力运动发育迟缓的婴幼儿进行遗传代谢病的筛查。
(11)TORCH筛查。
婴儿脑瘫的姿势异常体现在哪里
1、婴儿脑瘫的姿势异常之俯卧位
由于紧张性迷路反射延缓消失,婴儿时期(3~4个月以后)表现为俯卧位时屈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屈曲,臀部高于头部;或不能抬头,双上肢不能支撑躯干,肩部着床,臀部高举;或上肢内旋、屈曲,两手握拳,下肢伸直,内收内旋,足尖朝内;也可表现为一侧异常,一侧上肢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图中所示为左侧受累。
2、仰卧位
也受紧张性迷路反射影响,头后仰,下肢伸直,婴儿脑瘫的姿势异常有时呈角弓反张姿势。由于不对称颈紧张反射持续时间延长(正常小儿4~5个月时消失),表现为头转向一侧时,枕部的一侧上肢及下肢呈屈曲状,面部一侧上下肢伸直。有时呈 Mom反射状姿势。有时呈双下肢伸直。四肢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腕、肘、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平置于床面,呈青蛙仰卧状
3、由仰卧位
牵拉成坐位小儿仰卧位,检查者握住小儿双手,缓缓从仰卧位拉成坐位,观察在牵拉过程中姿势的变化。婴儿脑瘫的姿势异常是正常小儿4~5个月时头即不再明显后垂,两上肢能主动屈曲。3~4个月以后的脑瘫小儿可表现为躯干拉起,但头后垂;一侧下肢伸直,足跖屈;双下肢均伸直伴足跖屈;一侧上肢正常,呈屈肘动作,另一侧伸直;牵拉时不经坐的过程直接成为直立姿势;头极度后垂,脊柱背屈。
4、直立位
正常3~4个月的小儿当扶其腋下呈直立悬空位时,婴儿脑瘫的姿势异常表现为双下肢屈曲,6个月扶成直立位时,下肢能支持体重。脑瘫小儿直立悬空位时往往两下肢内旋、伸直、足尖下垂,两下肢由于内收肌张力增高表现为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脑瘫小儿直立位时,头、脊柱、足跟往往不能保持在一条垂直线上,髋腰部侧弯;或表现为两大腿内旋,膝半屈,下肢呈X形,足尖着地。
小儿脑瘫饮食需要注意什么
脑瘫小儿应该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等,蔬菜和水果含有维生素和纤维,能保持大便通畅,如小孩不吃蔬菜,可以把菜剁烂,做成菜肉包子、菜肉饺子、菜泥、菜汤,教育孩子养成吃蔬菜的习惯。饮食要有定时,一般早、午、晚各进食一次,有条件者能在上下午各增加点心一次,按时进食,能增加食欲。
给予脑瘫小儿的饮食的重要原则就是易消化吸收,这样才可以起到效果。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 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维生素B族能提高机体各种代谢功能,增强食欲,维生素D 能帮助钙的吸收和利用。要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食、馒头、粥、粉为主食,过多杂食会影响食欲,造成营养障碍。
小儿脑瘫患者在患病时最好是多吃一些鱼类,鱼肉脂肪中含有ω-3脂肪酸,有助于健脑。吃鱼还有助于加强神经细胞的活动,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多吃一些全麦制品和糙米,糙米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对于提高脑瘫患儿的认知能力至关重要。鸡蛋中所含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最优良的蛋白质之一,而蛋黄除富含卵磷脂外,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以及维生素A、D、B等,对脑瘫患儿的大脑发育有益。
可见,脑瘫小儿的饮食一定要经过合理的安排,以便使治疗落实到每一天的日常饮食中,这样对于小儿的身体素质的增强和疾病治疗是比较有好处的。可以将饮食作为日常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脑瘫引导式教育教与学研究
小儿脑瘫饮食的原则具体有哪些?以上为大家介绍。小儿脑瘫饮食的三个原则就是这些了,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专家表示,有效调理好小儿脑瘫的饮食对于患儿的康复固然有所帮助,但并不能作为主要的宝宝轻微脑瘫症状疗法,积极配合科学的有效治疗才是小儿脑瘫患儿康复的佳根本。
水疗宝宝轻微脑瘫症状法:利用水的温度、水静压、浮力等机械刺激和化学的刺激(如水中溶解某种药物)而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水疗法。借助水的浮力以减少自身重力影响,运动障碍者在水中进行辅助宝宝轻微脑瘫症状性或抗阻性运动锻炼,促进小儿发展正常的运动模式和自控能力。水波对身体的冲击能起到作用,减轻肌痉挛。水疗也可促进肌张力低下患儿进行肌肉活动。大部分小宝宝轻微脑瘫症状儿喜欢玩水。因此,水疗易被患儿接受。
在为脑瘫小儿进行教育时,家庭教育是关键的宝宝轻微脑瘫症状一步。如果父母对有残疾的小儿一贯地溺爱、包办,就会使小儿失去许多主动探索、自主运动的机会,从而不但在运动功能方面得不到发展,心理发育上也会产生依赖,缺乏自信心。所以,脑瘫儿童的家长首先要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下,认识了解小儿的主要障碍,以极大的耐心努力开发儿的智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对于脑瘫儿童的治疗,是需要家长的耐心照顾的。除了一些药物的服用外,要求家长朋友耐心呵护,保证良好的治疗环境。
宝宝两个月脑瘫症状有哪些
一、喂养困难,吸吮及吞咽不协调,婴儿脑瘫的症状是有时家长反映吃奶时"一边吃一边从嘴往外流"。体重增长困难。
二、过度激惹,持续哭闹、入睡困难,有些家长甚至反映"这孩子整夜地哭"。婴儿脑瘫的症状是大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脑瘫小儿在生后2个月以内有类似严重"肠绞痛"的表现,突然发生剧烈的哭叫。
三、两个月的宝宝脑瘫的症状是频繁吐沫,经常半张着嘴,舌头不停地伸出运动,这常常是手足徐动型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四、非常"敏感"或"激动",正常小儿在饥饿时会出现容易"激动"、"敏感"等现象,但脑瘫小儿即使在不饥饿时也容易出现。这是婴儿脑瘫的症状之一。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宝宝两个月脑瘫的症状,会出现身体的活动异常以及喂养困难等等,当发现这些情况就要尽早的进行诊断和治疗。
诱发小儿脑瘫的主要原因有几种
一、辐射因素
小儿脑瘫疾病的引发通常与父母有很大的关系,而如果母亲在妊娠期的居住环境比较差,就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孕妇暴露于放射线等辐射环境下可导致小儿脑瘫、小脑变形和智力妨碍,因而也是小儿脑瘫的病因的重要一项。
二、胎儿在母亲宫内慢性缺氧
小儿脑瘫疾病引发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胎儿期缺血以及缺氧。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重度贫血,各种心、肺、肝、肾疾患者,糖尿病以及并种感染等疾病影响胎盘血流灌注均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
三、受精时刻的影响
如果男女交合时一方出现焦虑、恐惧等心里状态,会干扰到精子、卵子受精的环境,一旦环境异常,将会导致受孕异常。并且受孕后,女方总是处于顾虑、恐惧、愤怒、激动等异常情绪,会导致胚胎发育滞缓,导致小儿脑瘫的发生。
四、妊娠期因素
1、妊娠时的环境因素
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极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如物理、化学或生物因子的影响,尤其对8周以内的胚胎更为敏感,引起胚胎的分化发育障碍,产生先天性畸形,造成小儿脑瘫。
2、物理因素
最常见的物理性致畸因子有射线、机械因素、高温、严寒、微波、缺氧等。
3、母体遭受感染
母体在胚儿期遭受风疹、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病、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感染,会通过胎盘侵及胎儿产生先天性感染与畸形。
五、急性胎儿宫内缺氧
急性胎儿宫内缺氧主要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的急性缺氧所致的新生儿窒息。常见的原因有产力异常、脐带异常(脐带过长或过短、打结、缠绕、脱垂、扭曲以及脐带附着异常等),难产、急产、异位产、异常先露、内倒转术、产钳伤害、胎吸助产、头盆小称以及催产索、止痛药与麻醉药物使用不妥等,都可能引发小儿脑瘫。
患上脑瘫的病因具体有什么呢
主要原因一:孕妇中毒
脑残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孕妇在怀孕阶段出现的问题,孕妇在生产前患上了某种疾病,就可以引起胎儿患上脑瘫,比如当孕妇中毒、子宫内感染药物中毒或者孕妇接受X线照射都是可能引起胎儿患脑瘫。所以孕妇在产前应该积极的做检查,也要做好保健工作,避免胎儿患上脑瘫。另外,孕妇的一些不良习惯也可能诱发脑瘫儿的出现,长期吸烟、饮酒或者滥用药物的女性就更容易怀上脑瘫儿。为了避免脑瘫小儿的出现,孕妇还需要预防病毒感染,也要定期去做检查。
主要原因二:生活意外
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意外也可能导致胎儿脑瘫。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胎儿出现缺氧或者窒息就可以造成脑瘫。如果医生的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婴儿脑瘫。所以,孕妇应该避免出现早产以及难产等情况发生,医护人员也要认真处理好每个环节。做好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就可以大大降低脑瘫婴儿的出现。
主要原因三:母亲智力低下
就是说母亲的智力比较低下,是小儿脑瘫患者的主要因素,例如母亲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妊辰期有高血压的疾病前置胎位有先兆性留血或者是服用过避孕药,保胎药等都有可能使得胎儿发生小儿脑瘫
脑瘫运动康复方法有哪些
1、被动运动:所谓被动运动是指全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被动运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障碍,可松弛肌肉痉挛、牵伸挛缩肌腱和韧带,保持和增强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防治关节粘连和挛缩,并可增强本体感觉,诱发肢体屈伸反射,为恢复小儿脑瘫患者的主动运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2、助力运动:助力运动也称为主动一辅助运动。也就是说凭借治疗者、小儿脑瘫患者健侧肢体、器械装置(如滑轮、回旋器等)、气垫气球、水浴等方法的铺助或消除重力的影响下,引导和帮助小儿脑瘫患者主动完成的运动。助力常常加于肌肉开始收缩和结束的时候,实际操作时要尽量以主动运动为主,助力运动为辅。
3、主动运动:即在没有辅助情况下小儿脑瘫患者自己完成的运动。主动运动对尽快恢复小儿脑瘫患者的自主运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动运动能够增强肌力、改善局部和全身功能。对小儿可设法采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以引导小儿脑瘫患者作自主运动。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儿脑瘫小儿脑瘫患者,可以指导他做医疗体操。
4、抗阻力运动:小儿脑瘫患者在做主动运动过程中,除克服自身重力外,无其他负荷时,称随意主动运动。如需要克服某些外加阻力时,称为抗阻力主动运动。抗阻力运动是在对抗外力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主动运动,如利用沙袋负重训练等。这种方法可易化更多的肌梭,促进和恢复小儿脑瘫患者的肌力与耐力,增强其关节的稳定性。
5、放松运动:是指在肌肉放松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分为主动放松运动和被动放松运动。放松运动常适用于痉挛性瘫痪,但在临床上小儿脑瘫小儿脑瘫患者通常不容易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