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
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是人类相互交往的工具,也是人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思维的一种工具,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掌握并运用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语言的发育不仅需要一个相当复杂及漫长的过程,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婴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 语言的发音首先要有正常的发音器官,这包括喉、声带、咽、舌、唇、齿、腭等结构。要求这些结构完整,具有正常的功能,否则会出现口吃、口齿不清等语言障碍。例如,唇腭裂的儿童就会无法正常发音。其次要有正常的听觉的保证。言语的发育依赖于听力,如果听力出现障碍,就会失去听别人说话的能力,听不到外界的声音就无从学习说话,也就成了聋哑人。
听力在言语活动中还起着监督的作用,它能协调舌和咽腔活动的相互联系,从而保障说话的流畅性和发音的准确性。如果听觉减弱的话,就不能够听清正确的发音,也就不能区分错误的发音,会出现言语的不清晰,因此,儿童要学会准确发音,一定要有良好的听力。此外,还要有一个健全的大脑。大脑是语言活动的中枢所在,人的语言经过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感知后输入中枢,经中枢分析处理后,再经神经传出支配外周发音器官进行言语的口头表达。
如果大脑受到损伤,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言语障碍。尤其是大脑左半球的损伤,在成人就会出现失语症。发音器官、听觉、大脑这三个环节是保证语言发育的先决条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语言或言语的障碍。 除了以上谈及的三个环节外,是否有丰富的语言环境也会左右语言的发育。在具备应有的先决条件外,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和孩子说话,多和外界接触就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
学龄前儿童活动的主要特点
幼儿在掌握词汇的同时,也在学习语法,口语表达能力随之得到发展。2岁前儿童主要使用简单句,渐渐的,复合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幼儿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逐渐增加,而对双重否定和被动句还不能完全理解。幼儿期,孩子虽然已经能够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但他们只是从语言习惯上掌握了它,真正的语法知识的学习要到小学才能进行。
3岁前的孩子与大人的语言交流,主要是对话交流。大人提问,孩子回答,或者孩子提出问题或要求,大人回答。随着儿童活动的发展,孩子从自己的独立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体会、印象、意愿增多了,他们渴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家长,这就促使了幼儿独白言语的发展。一般,到了幼儿晚期,孩子就能比较清楚地、系统地、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描述事件了。幼儿初期的语言表达往往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说话过程中夹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家长要边听边猜才能明白。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境言语的比重下降,连贯言语比重上升。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的发展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为孩子进入学校接受正规教育、掌握书面语言奠定了基础。
早期教育要珍惜小儿求知欲
对小儿的早期教育,要根据小儿不同年龄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并且考虑到婴幼儿和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不能千篇一律。
在具体实施早期教育时,可采取启蒙式或游戏式的方法让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发展智力,切不可命令、包办和灌输。
1.锻炼孩子的感知觉
婴幼儿感知觉器官的功能,需有相当的刺激输入和锻炼,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应从新生儿开始,利用声音、语言玩具、实物等刺激其听、视、触、嗅觉等,促使他们在看、听、闻、摸、尝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印象,这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第一步,对婴幼儿智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小儿会走路时,应带其外出游玩,让孩子认识大自然和各种社会生活现象,帮助他们获得简单的知识,积累感情经验,发展知觉,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
2.训练语言和思维
小儿的语言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从出生到1岁,是语言前期;从1岁到1岁半,是理解语言阶段;从1岁半到3岁末,是表达语言阶段。科学研究证实,婴幼儿1岁半左右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此时,小儿学说话最容易而且学得快,故应及早与孩子说话,不断与小儿进行语言交往,可以诱导、启发和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3.珍惜小儿的求知欲
婴幼儿时期的小儿,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尤其是他们刚学会走路和说话的时候,求知欲和好奇心很旺盛,父母应珍惜小儿的这种求知欲望,一定要耐心而热情地倾听,认真简要而正确地回答小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从而满足他们的要求,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此时,决不能嫌麻烦而对孩子冷淡,甚至斥责或单纯应付性地解答,否则将对小儿心理及智力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怎样培养婴幼儿的想象力
1.通过多种活动扩大幼儿眼界,丰富幼儿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是发展幼儿想象的重要条件。
想象虽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 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改造而成的。换句话说,想象的内容是否丰富和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的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 因此通过观察、游览、散步、观察、访问等活动,扩大幼儿眼界,丰富感性知识经验,对幼儿想象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2.充分利用文学艺术活动发展幼儿的想象。
想象的发展和思维、言语的关系是很密切的。通过言语幼儿能获得间接知识,丰富想象的内容,幼儿也能通过言语表达自己的想象。在教学活动中讲故事,能丰富幼儿的再创造性想象。语言教学中的创造性讲述,能激发幼儿想象,激发幼儿广泛的联想,在旧有暂时联系的基础上经过构思加工,创造出自己满意的情节内容。谜语能锻炼幼儿运用旧的知识联想,解决提出的新问题。
宝宝学说话爸妈切勿做2件事
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二:过多使用叠词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婴儿语言发育特点
一、4~6个月的婴儿婴儿4~12个月语言发育特点 4~6个月宝宝往往会重复发出各种声音逗着玩,如果有人对他讲话或者是早上起床时,他就会滔滔不绝地、常常是大声地发出各种简单辅音和元音,如:“ma—ma-ma”;“da-da-da”;“bi—bi-bi”等等,并且能比较明确地对周围人的声音做出反应。听到声音时会将头转向发出声音的方向,眼睛似乎会寻找说话的人,偶然会发出轻轻地笑声。
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大多数宝宝都有经过咿呀学语阶段。一开始,宝宝是由于咿呀学语,本身的乐趣而响个不停。父母对宝宝的咿呀学语应感到高兴,应常常对着宝宝咿呀作答,这样就强化了宝宝学语,大人对宝宝接近成人言语的发音逐步强化,使宝宝从没有含义的咿呀学语过渡到有意义的说话。 先天性聋哑的宝宝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里也会像正常宝宝一样咿呀学语,但由于他们听不到自己和别人的声音,发音的兴趣就会消失,语言的发展因此而受到阻碍。
二、7~9个月的婴儿 宝宝7~9个月时,虽然不会说话,但已经能听懂成人简单语言的意思了,对成人发出的声音能应答,当成人用语言说到一个常见的物品时,宝宝会用眼睛看或用手指该物品。这是由于大人平时不断地用语言对小儿生活的环境和接触的事物进行描述,慢慢地熟悉了这些声音,并开始把这些声音与当时能够感觉到的事物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宝宝已能将感知的物体和动作、语言建立联系。 听懂成人说话,对宝宝心理发育具有很大的意义,也为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了基础,因此,父母应该多和孩子说话,并注意将语言、物体的动作联系起来,通过宝宝的视觉、听觉及感官来帮助宝宝进一步理解语言。
三、10~12个月的婴儿10~12个月宝宝能理解更多大人的语言,如说“电灯呢?”他会看灯,并用手指着灯;问他“眼睛呢?”他会用手指自己的眼睛,或眨眨自己的眼睛;听到成人说“再见”,他会摆手;听到“欢迎、欢迎”的声音,他会拍手。
将近1岁的宝宝已能模仿的说出一些词音。一定的“音”开始有一定的具体的意义,这是这个阶段宝宝语言发展的特点。声音对宝宝来说已起到初步交际作用,但还只是有限的联系,宝宝还不能说出有些已经理解的词。此时宝宝常常用一个单词表达自己的意思,如“外外”,根据情况,可能指“我要出去”或“妈妈出去了”。“饭饭”,可能指“我要吃东西或吃饭”。
为了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成人应结合具体事物训练宝宝发言,可以用游戏形式来训练。在正确的教育下,1岁宝宝已能说出“爸爸、妈妈、阿姨、帽帽”等5~10个简单的词,当东西掉在地上时会发出“拿”的声音,示意成人捡起,见到爸爸、妈妈从外面回来,会喊“爸爸、妈妈”,当然有时会叫错,把爸爸叫成妈妈。
四岁宝宝幼儿园早教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家庭语言环境的创设
许多父母忽视了幼儿家庭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片面的认为幼儿语言的培养是幼儿园老师的责任,认为孩子在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上课,和同伴交往、交流,他们的语言肯定会得到发展,回到家后就没必要在浪费时间对其进行更多的语言教育。从而,父母们就忽视了家庭语言环境的创设。他们在幼儿面前会使用不规范的语言进行交流,例如:父母们不注重讲话的方式,说粗话、脏话。父母们也不注重幼儿早期读物的选择,他们很少会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选择语言材料。因此,父母们选择的语言教材不是文字过多,就是图像过多,这都不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父母与幼儿交流过少
语言交流是语言发展的前提,但许多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暇与幼儿交流或是很少主动与幼儿交流。大部分父母只有在向幼儿提出某种要求时,才与他们进行较长时间的交谈。有时幼儿会向他们讲述一些事情,有些父母会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会导致幼儿不愿与人交流。
三、未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幼儿父母往往会忽视幼儿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素材。例如:当天气变化的时候,父母不会利用现有的材料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
很少有父母会对幼儿说:“宝宝,看!天上有乌云出现,快要下雨了,我们进屋好吗?”又如,当幼儿看到树的时候,父母们很少会让幼儿说说这树的名称、数量、特点等。他们都忽视了“教育缘自生活”的原则。
四、父母缺少语言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巧
在家庭中,语言教育的教育者是幼儿的父母。他们大多数是没有受过正规学习的教育者,对幼儿的语言教育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有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可以对幼儿进行较系统的语言培养。他们错误地认为语言教育就是让幼儿开口说话。因此,会采用鹦鹉学舌的方式,自己说一句,让幼儿跟着说一句,或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对于幼儿家庭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父母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教育存在4大问题是由歪歪兔情智乐园整理编辑——歪歪兔情智乐园幼儿早教产品:准确的教育顺序+全面的教育内容+轻松的教育方法,帮你实现轻松家庭早教。
幼儿园教育具有哪些优越性
幼儿园是对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最理想的、最专业的教育机构,无论是园舍的设备设施、师资条件、教育形式、方法以及保健卫生等方面,都对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有着独特的优势。对幼儿实施早期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其中幼儿园处于核心地位。
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均受过正规的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她们负责对幼儿进行全面、科学的早期教育;幼儿园教育按照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卫生学的理论与要求,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来进行;幼儿园教育充分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来进行,其形式生动有趣,最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幼儿园教育能充分地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
首先,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需要。这一阶段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会充分让幼儿在日常交往或教学活动中学习规范性语言。
其次,能满足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各种机能协调发展的需要。幼儿园要求所有的幼儿都必须学会自己动手穿衣、吃饭、大小便等,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自主能力等良好个性品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再次,能满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在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相互沟通中,幼儿学会合群、沟通、互助、分享,有效地提高社会化程度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优秀的人才起步于人生的启蒙阶段——早期教育阶段!幼儿成长不容等待,请您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幼儿园吧!幼儿园教育将为栋梁之材的培养播下健康的种子,为参天大树的成长扎下坚实的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您的孩子一定会在幼儿园里安全、健康、聪明、快乐地成长!
亲子交流少用儿语
受发音器官和大脑思维的影响,小儿的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要经历语音的发展、口语中句法结构的发展。在句法结构发展阶段,1-1.5岁的小儿常出现不完整的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又称“电报句”,如“吃饭饭”、“妈妈抱抱”,句子断续、不完整。到了2岁时语言大部分为完整句。
在此阶段,小儿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小儿只能听懂这些儿语,常用同样的语言与小儿说话,这样做不利于小儿的语言向完整句法结构过渡。
此外,因为小儿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不协调,很多小儿存在发音不准的现象,如把“吃”说成“七”,父母不要学小儿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音反复与小儿说话,其发音就会逐渐正确。
有些家庭中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这也会使正处于模仿成人学习语言的小儿产生困惑,语言发音错误混乱,其结果导致说话延迟。
如何评价婴幼儿的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这些方面的能力判断
(一)动作发展;
(二)语言发展;
(三)认知能力的发展; (四)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 婴幼儿期的心理训练——婴儿出生后,即不断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刺激,不断地形成条件反射,标志着心理活动的萌芽与发展。
1.给予婴儿动作、行为发育的帮助和训练;
2.有意识对婴儿进行早期智力开发;
3.促使婴儿的言语发育;
4.培养婴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家庭是婴儿第一个社交群体,它在情感上给予她安全感。家庭成员之间语言声调的情绪色彩、相互给予的挚爱和关怀会感染给婴儿。当婴幼儿表现出欢乐、幸福、热爱这类情感时,应该以积极的反应来鼓励她。对孩子哭闹的反应也该是积极的,如果婴儿哭闹时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会有一种强烈的安全感。 父母是否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婴儿的负面情绪是很重要的。 如果从小培养积极的情绪,孩子的欢笑将多于忧愁、快乐多于痛苦、信心多于恐惧、幸福多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