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足阳明经络于上齿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齿龈,故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引起牙痛的原因不一,有胃火上盛、风火上攻、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故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1.胃火上盛 :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
石膏25克,黄连10克,生地15克,丹皮6克,升麻10克,淮牛膝15克,大黄6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刁竹10克,痛甚者可加白芷10克。若牙质过敏,每触热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2.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余无特殊。治宜滋阴降火、补肾固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25克,女贞15克,萸肉10克,淮山15克,淮牛膝10克,泽泻10克,骨碎补10克,细辛3克。若牙龈红肿较甚,则可加知母10克,黄柏6克。
3.风寒牙痛 :症见突然发作,痛连头额、两侧,势如电掣,牙龈不红不肿。其中,若痛有游走,痛如电掣,连及头额、两颊者,是为风痛。若吸触冷气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为寒痛。治以祛风、散寒、镇痛。
寒痛为主者用当归10克,细辛6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川椒5克,枳壳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风痛为主者用桂枝6克,防风6克,白芥子10克,桔梗10克,苏叶6克,细辛3克,刁竹6克,白芍10克,甘草5克。
不论风痛或寒痛,均可用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各10克,煎水含漱,日多次。
4.龋齿牙痛 :蛀齿引起的牙痛也很多见,单纯内服药物,疗效一般较差,宜结合局部处理为佳。
内服方用定痛散,当归10克,生地12克,细辛6克,白芷10克,连翘10克,苦参10克,川椒5克,黄连10克,乌梅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外用川椒、胡椒、五倍子各5克,冰片0.5克,共研为细末,用消毒药棉裹药末少许,放入龋齿洞内,流涎出后,痛可停止。也可用牙痛一粒丸一粒塞入洞内,可得同样效果。
【温馨提示】以上中医药方仅供参考,患者需进行辨证用药。
肝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肝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湿热邪毒内蕴,肝郁血瘀,脾肾两亏,营卫失调。
【治法】清化解毒,活血祛瘀,健脾疏肝,益气湿肾。
【组成】
方1:黄芪30克,虎杖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露蜂房15克,半枝莲15克,仙鹤草15克,土茯苓15克,仙灵脾15克,鹿衔草15克,柴胡12克,郁金12克,当归12克,生鸡内金12克,桂枝9克,甘草3克。
方2:雄黄30克(色赤如鸡冠者为上品,效高毒性小),生白矾(即酸矾)15克,五灵脂60克,共研细末装胶囊。
【用法】
方1煎服,先将诸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沸后再煎5分钟即可。
方2胶囊用汤药或温开水送服均可。每次吞服0.3克(2粒),每日2次。汤药、胶囊均6日一个疗程。
疥疮的中医辨证治疗
疥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发病率非常高。老百姓俗称它为“疳疮”、“闹疮”。它是由于疥虫感染皮肤引起的皮肤病,本病传播迅速。现在也有很多人采用中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内服方
(1)当归、生地、酒炒白芍、黄芪、生甘草各2克,水二盅,煎八分,饭后2时服,每日一剂,早晚煎服。
(2)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炒白芍、白术、黑山栀、酒蒸大黄、芒硝、石膏、黄芩、桔梗、甘草、滑石.每日二剂,水煎服。
2、外用方
(1)大枫子10克(去皮)、巴豆3克(去皮)、核桃仁七个、水银6克,共捣如泥状,外擦患处。
(2)硫磺20克,土槿皮20克,苦参30克,蛇床子30克,黄柏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土茯苓30克,苍耳子20克,白蒺藜30克。如果继发感染加金银花30克,野菊花20克,蒲公英30克,严重感染,并用青霉素。每日一剂,水煎2次混匀,分两次外用温洗。治疗前先用热水和肥皂洗澡,然后擦药,自颈部以下,先擦皮损,后擦全身,连续4天为一个疗程。
(3)苦参10克,白鲜皮10克,百部30克,川楝子10克,蛇床子10克,石榴皮10克,藜芦10克,皂角刺20克,羊蹄根30克,硫磺20克,白酒3斤。将上述各药锉粗末,浸于酒中,加盖密封1周,即可。每晚睡前用纱布蘸药酒擦全身,连用10天。
孕妇牙龈肿痛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药方:
药方1
组成:荜茇4钱,白芷4两,冰片1钱,川椒4两,高良姜4钱,细辛4钱,明雄4钱。
主治:牙疼。
用法用量:敷痛处,引涎流出。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药方2
组成:荜茇5钱,赡酥5钱,川椒(炒)5钱,精盐(炒)5钱。
主治:胃热受风,风火牙疼,虫吃牙疼,凉热皆痛。
用法用量:用患牙咬之,或裹药棉少许含之。
制备方法:上为细粉,过罗,用面糊为小丸。
中医穴位方法:
1. 掐合谷穴。用指尖掐压合谷穴(拇指骨与食指骨交叉处),可使牙痛减轻或消除。左侧牙痛掐右合谷,右侧牙痛掐左合谷。
2.在双足外、内踝骨前下方凹陷处的上下身淋巴腺确定反射区,每次强力按压60下,一日两次;
3.在双足背第一、第二跖骨间的凹陷处确定胸部淋巴腺反射区,同样按压60下,一日两次;
4.在左手合谷穴处做配合点压。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拇指与食指)桡侧的中点处。同样一日两次,一 次60下;
5.按摩左足的上颌反射区,即足背拇指关节横纹前的带状区域。每日两次,每次按压60下。
6.按摩手:这方法可缓解50%的疼痛。取一块冰搓摩拇指与食指骨头相连的“V”字地带,轻轻地将冰块压在此部位5-7分钟。一位加拿大研究员发现,60-90%使用这方法的人,牙痛因此而减轻。他的研究显示,这种磨擦法能干扰牙痛神经冲动的传导。
牙龈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1.胃火上盛 :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
石膏25克,黄连10克,生地15克,丹皮6克,升麻10克,淮牛膝15克,大黄6克,赤芍10克,知母10克,刁竹10克,痛甚者可加白芷10克。若牙质过敏,每触热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2.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余无特殊。治宜滋阴降火、补肾固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25克,女贞15克,萸肉10克,淮山15克,淮牛膝10克,泽泻10克,骨碎补10克,细辛3克。若牙龈红肿较甚,则可加知母10克,黄柏6克。
3.风寒牙痛 :症见突然发作,痛连头额、两侧,势如电掣,牙龈不红不肿。其中,若痛有游走,痛如电掣,连及头额、两颊者,是为风痛。若吸触冷气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为寒痛。治以祛风、散寒、镇痛。
寒痛为主者用当归10克,细辛6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川椒5克,枳壳10克,桔梗6克,甘草6克。
风痛为主者用桂枝6克,防风6克,白芥子10克,桔梗10克,苏叶6克,细辛3克,刁竹6克,白芍10克,甘草5克。
不论风痛或寒痛,均可用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各10克,煎水含漱,日多次。
4.龋齿牙痛 :蛀齿引起的牙痛也很多见,单纯内服药物,疗效一般较差,宜结合局部处理为佳。
口臭是胃寒还是胃热
1、由胃病导致的口臭都是由胃热导致的,胃热胃火、食积、虚热等都是导致口臭的原因。
2、口臭患者多数由两大原因导致,一是口腔疾病,这类病因导致的口臭其实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数口臭都是由另一个原因导致的,那就是胃火导致的口臭,胃火与胃寒是中医对胃病的分类。
3、所有由胃病导致的口臭都是由胃火导致的,胃寒是不会产生口臭症状的。而胃火型胃病导致的口臭从中医辨证来讲多由火热之邪犯胃所致。其证除口臭外,还有口干口苦,每兼面赤身热,口渴饮冷,或口舌生疮,或牙龈肿痛,流脓出血等症状,治疗应清胃泻火,外加柔肝止痛为佳。
咽喉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咽喉肿痛除了一般治疗外,还可以配合中医疗法治疗,中医中咽喉肿痛分两型,分别是实热证及虚热证。
(1)实热证
清热食品治法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以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内庭关冲,配穴外感风热者,加风池、外关;肺胃实热者,加厉兑、鱼际。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少商系手太阴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肺热,为治疗喉证的主穴。尺泽为手太阴经的合穴,泻肺经实热,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合谷、内庭分属手足阳明经,二穴能泻阳明之郁热。配以三焦经井穴关冲,点刺出血,加强清泻肺胃之热,达到消肿清咽的作用。
(2)阴虚证
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清热。以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太溪照海鱼际,配穴入夜发热者,加三阴交、复溜。操作太溪、照海用补法,鱼际用泻法。配穴用补法。
方义太溪是足少阴经原穴,照海为足少阴经和阴跷脉的交会穴,两脉均循行于喉咙,取之能调两经经气。鱼际为手太阴经的荥穴,可利咽清肺热。三穴同用,使虚火得清,不致灼伤阴液,故适用于阴虚的咽喉肿痛。
中医辨证治疗斜视
斜视患者常见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属眼外肌的疾病,并会有眩晕、呕吐、步伐不稳等症状。多由于眼球位置不正或眼睛平衡失调所致。
人类两只眼球各有6条眼外肌主宰眼球运动,它们是4条直肌和我2打斜肌,根据其在眼球上的附着位置分别称为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当这6条肌肉的作用不平衡时,便会导致斜视。
斜视的种类很多,包括内斜视,外斜视、上斜视及下斜视。斜视的病因复杂,现代西医学除针对病因及手术的,对病因不明者,尚无一日三餐方法。中医学治疗斜视可利用针灸为主,同时配合内服药为辅的方法进行调理治疗。
(一)取穴
主穴:正光1、正光2、风池。
配穴:据辨证分型取穴。
肝血不足型
眼斜,发病与高热抽搐有关,目干畏光、急躁头痛、口苦多梦,脉细稍弦或小数,苔薄白。
肝俞、胆俞、内关、百会。
脾气虚弱型
眼斜,视物不清,面色(白光)白,神倦纳少,头晕体瘦,时有便溏,脉细弱或缓,苔薄白。
脾俞、胃俞、中脘、百会、内关、足三里。
肾虚型
眼斜,多自幼发病,屈光度较薄,视力较差,头晕发枯,面色欠华,常有遗尿,苔薄或净,舌质淡或尖红。
肾俞、肝俞、胆俞、大椎、腰椎两侧、内关。
调理巩固:眼位已正或基本恢复,视力未达到正常。
胸椎8~12,腰椎两侧,百会、大椎、肝俞、胆俞、脾俞、肾俞、中脘。
牙龈肿胀治疗护理
牙龈肿胀病情轻者,可暂时不予处理,但注意洗牙彻底清除牙石,控制菌斑,牙龈红肿、出物治疗或口服抗菌药物。发生牙龈增生者,则需施行牙龈成形术,即切除部分牙龈,恢复牙龈生理外形。经过上述治疗,牙龈肿痛症消除和牙龈形态恢复后,为保持和巩固疗效,必须坚持每天认真和合理刷牙,彻底清除牙菌斑。牙龈肿痛如不治疗,牙龈肿痛继续发展可侵犯深部牙周组织,发展为牙周炎。
牙龈炎是牙周病最初的征兆,也是成人掉牙的主因,所以必须提早预防。研究发现,牙石是导致牙龈炎的主因,同时缺乏维生素c、生物类黄酮、钙、叶酸等也会导致牙龈容易发炎。当细菌感染严重时,会导致脓肿和牙龈出血、口臭。牙龈痛、牙龈流血、长时间口臭、牙齿松动,都是牙龈炎的征兆。你若置之不理,将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牙周病,所以必须尽快看牙医。
中医辨证:
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足阳明经络于上齿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齿龈,故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引起牙痛的原因不一,有胃火上盛、风火上攻、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故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一、胃火上盛: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石膏 25,黄连10,生地15,丹皮6,升麻10,淮牛膝15,大黄6,赤芍10,知母10,刁竹10,痛甚者可加白芷10.若牙质过敏,每触热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二、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余无特殊。治宜滋阴降火、补肾固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25,女贞15,萸肉10,淮山15,淮牛膝10,泽泻10,骨碎补10,细辛3.若牙龈红肿较甚,则可加知母10,黄柏6.
三、风寒牙痛:症见突然发作,痛连头额、两侧,势如电掣,牙龈不红不肿。其中,若痛有游走,痛如电掣,连及头额、两颊者,是为风痛。若吸触冷气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为寒痛。治以祛风、散寒、镇痛。寒痛为主者用当归10,细辛6,川芎10,白芷10,川椒5,只壳10,桔梗6,甘草6.风痛为主者用桂枝6,防风6,白芥子10,桔梗10,苏叶6,细辛3,刁竹6,白芍10,甘草5.不论风痛或寒痛,均可用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各10克,煎水含漱,日多次。
四、龋齿牙痛:蛀齿引起的牙痛也很多见,单纯内服药物,疗效一般较差,宜结合局部处理为佳。内服方用定痛散,当归10,生地12,细辛6,白芷10,连翘10,苦参10,川椒5,黄连10,乌梅10,桔梗6,甘草6.外用川椒、胡椒、五倍子各5克,冰片0.5克,共研为细末,用消毒药棉裹药末少许,放入龋齿洞内,流涎出后,痛可停止。也可用牙痛一粒丸一粒塞入洞内,可得同样效果。
夏季有口气是胃火大吗
1、夏季有口气是胃火大。事实上,除了刷牙不到位等原因,如今不少人的口腔异味都与饮食有关。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很多人天天大鱼大肉,喜欢在晚上聚会、吃大餐,殊不知,吃得太多太杂,加上作息不规律,食物没有充分消化,很容易堆积在体内,导致中医所说的胃火炽盛。而辛辣烈酒、膏粱厚味或食积不化等不良饮食习惯,都会助火生热,使邪热犯胃,轻者出现食欲下降、口干口苦、舌红、少苔,重者导致上腹疼痛、牙龈肿痛、严重口臭、口腔溃疡、便秘等。
2、口臭中医认为大多与肝胆胃火重或肝胆胃有湿热或消化不良,口腔,牙龈炎症等有关。建议找有经验的中医辨证用中药治疗。并应从饮食上调节,忌食辛辣剌激食品,忌油腻,忌饮酒,忌海鲜,忌腥荤及发物,保持大便通畅,保持情绪舒畅等。也可以服甲硝唑芬布芬胶囊,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治疗。
牙龈肿痛的中医辩证治疗
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其致病原因较多,如牙周炎、牙髓炎、智齿冠周炎等等都可引发牙龈肿痛,在治疗牙龈肿痛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而不能一概而论,那样不仅治不了病还会使病情加重。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牙龈肿痛的呢?中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为肾所主,足阳明经络于上齿龈,手阳明经络于下齿龈,故牙痛与肾、胃、大肠有关。引起牙痛的原因有很多,有胃火上盛、风火上攻、肾阴不足、寒热刺激及蛀齿等,故要根据不同病因进行辨证论治。
1.胃火上盛
患者症见牙龈肿痛,患侧面颊肿胀,甚则不能嚼食,局部灼热,口苦口臭,便秘、舌红苔黄等。治宜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方剂组成:石膏25g,黄连10g,生地15g,丹皮6g,升麻10g,淮牛膝15g,大黄6g,赤芍10g,知母10g,刁竹10g,痛甚者可加白芷10g。若牙质过敏,每触热辣即痛者也同此治。
2.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患者症见齿龈微肿、微红,隐痛绵绵,齿摇不固,或兼有牙血,余无特殊。治宜滋阴降火、补肾固齿。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方剂组成:熟地25g,女贞15g,萸肉10g,淮山15g,淮牛膝10g,泽泻10g,骨碎补10g,细辛3g。若牙龈红肿较甚,则可加知母10,黄柏6。
3.风寒牙痛
患者症见突然发作,痛连头额、两侧,势如电掣,牙龈不红不肿。其中,若痛有游走,痛如电掣,连及头额、两颊者,是为风痛。若吸触冷气冷物即痛,部位固定者,是为寒痛。治以祛风、散寒、镇痛。寒痛为主者用当归10g,细辛6g,川芎10g,白芷10g,川椒5g,枳壳10g,桔梗6g,甘草6g。风痛为主者用桂枝6g,防风6g,白芥子10g,桔梗10g,苏叶6g,细辛3g,刁竹6g,白芍10g,甘草5g。不论风痛或寒痛,均可用细辛、白芷、苍耳子、甘草各10g,煎水含漱,日多次。
4.龋齿牙痛
这种牙龈肿痛是由龋齿引起的,单纯内服药物疗效不理想,宜结合局部处理为佳。内服方用:定痛散。方剂组成:当归10g,生地12g,细辛6g,白芷10g,连翘10g,苦参10g,川椒5g,黄连10g,乌梅10g,桔梗6g,甘草6g。外用川椒、胡椒、五倍子各5g,冰片0.5g,共研为细末,用消毒药棉裹药末少许,放入龋齿洞内,流涎出后,痛可停止。也可用牙痛一粒丸一粒塞入洞内,可得同样效果。
综上所述,以上是中医辩证治疗牙龈肿痛的方法,希望患者在治疗牙龈肿痛时不要盲目吃药,而要根据病情加以选择,牙龈肿痛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时患者务必要保持耐心与乐观的态度坦然面对。
中医辨证治疗鸡眼
一、辨证选方
分析:鸡眼多因患处皮肤长期挤压或摩擦而致,气血瘀滞,经络阻隔,血流不畅,外感毒邪,内外相搏,外溢肌肤,故见蚕豆大小的淡黄色角质增生,患处皮损至圆锥状嵌入皮下,质坚硬,摩擦疼痛,舌尖红,苔腻,脉弦涩,属气血瘀滞所致。
治法:养血润肤,化瘀解毒,佐以行气通络。
方药:养血润肤饮(《外科证治全书》)加减。当归20g,赤白芍各10g,生地20g,鸡血藤30g,胡麻仁10g,女贞子15g,生黄芪15g,苦参 10g,白鲜皮10g,地丁20g,连翘30g,香附20g,木贼20g,甘草10g。煎服法:上药加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后放温口服。二煎 20分钟后去渣,加水1000ml,煎40分钟,用药渣熏洗患处,1日2次。
二、外治法
1.鸡眼小验方:方法:消毒后用手术刀削去鸡眼的角化组织,呈一凹面,然后放入半夏末,外贴布固定,经1周后鸡眼坏死脱落生出新的肉芽组织,数日即痊愈。
2.蓖麻子外敷治疗鸡眼:用法:用蓖麻子1枚去外壳,灰内埋烧以爆炸为度,患处以热水泡洗,刮去表皮,蓖麻子用手捏软,乘热敷患处3~5日换药1次。
3.鸦胆子捣烂后局部外敷,5天换药1次,用药前以有孔胶布保护损害周围皮肤,将药涂于皮损上再盖胶布固定。
4.先用小刀修削硬皮后敷贴千金散(制乳香、制没药、轻粉、飞朱砂、煅白砒、赤石脂、炒五倍子、煅雄黄、醋制蛇含石)、鸡眼散(朱砂、水杨酸、淀粉),以橡皮膏保护周围皮肤。
咽喉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1)实热证
清热食品治法清热利咽,消肿止痛。以手太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主穴少商合谷尺泽内庭关冲,配穴外感风热者,加风池、外关;肺胃实热者,加厉兑、鱼际。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少商系手太阴的井穴,点刺出血,可清泻肺热,为治疗喉证的主穴。尺泽为手太阴经的合穴,泻肺经实热,取“实则泻其子”之意。合谷、内庭分属手足阳明经,二穴能泻阳明之郁热。配以三焦经井穴关冲,点刺出血,加强清泻肺胃之热,达到消肿清咽的作用。
(2)阴虚证
治法滋阴降火,养阴清热。以足少阴经穴为主。主穴太溪照海鱼际,配穴入夜发热者,加三阴交、复溜。操作太溪、照海用补法,鱼际用泻法。配穴用补法。
方义太溪是足少阴经原穴,照海为足少阴经和阴跷脉的交会穴,两脉均循行于喉咙,取之能调两经经气。鱼际为手太阴经的荥穴,可利咽清肺热。三穴同用,使虚火得清,不致灼伤阴液,故适用于阴虚的咽喉肿痛。
中医辨证治疗牙痛食疗方
龋齿牙痛型
[临床表现] 牙体不断遭受侵蚀出现蛀孔,饮食时食物嵌塞于龋洞,若受冷热酸甜刺激,可引起牙痛。
食疗药膳
1.香蕉盐:香蕉3个(去皮),抹盐少许吃之。每日2次。
2.鸭蛋牡蛎粥:咸鸭蛋2枚,干牡蛎50克,粳米60克。将咸鸭蛋和粳米煮粥,熟时捞起咸鸭蛋去壳,切碎和干牡蛎一起放人粥内,再煮片刻,调味食用。
风热牙痛型
[临床表现] 牙齿作痛,咀嚼或轻叩时痛甚,牙龈红肿或溢脓;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食疗药膳
1。香蕉皮炖冰糖:香蕉皮2个,冰糖30克,隔水炖服,每日3次。
2.丝瓜姜汤:鲜丝瓜300克,鲜姜60克,将鲜丝瓜洗净切段,鲜姜洗净切片。上二味水煎1小时,每日饮汤2次。
虚火牙痛型
[临床表现] 牙齿隐痛或微痛,咬物时疼痛明显,午后疼痛较重,牙龈微红、牙根浮动,咽干,舌质红,脉细数。
食疗药膳
1.生地骨碎补猪肾汤:生地30克,骨碎补15克,猪肾1个,加适量盐煎汤,吃猪肾饮汤,每日2次。
2.生地元参鸭蛋汤:生地30克,元参20克,鸭蛋二枚,冰糖 20克。用清水二碗浸泡生地、元参30分钟,将鸭蛋洗净后与生地元参共煮,蛋熟后去壳,再放人生地元参汤内煮片刻,服时加冰糖调味,吃蛋饮汤。
3.两冬粥:麦冬50克,天冬50克,大米100克。将麦冬、天冬洗净切碎,同大米加水适量煮粥,每日1次。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以上介绍的治疗牙痛的食疗药膳方有了一定的了解,食疗药膳方相较于其他的治疗方法,副作用比较的小,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少。希望以上介绍的药膳方能帮助到有这类病症的患者。
鸡眼的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治疗鸡眼的方法有很多,如敷贴、熏灼、火针。
1、中药贴敷
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在鸡眼上,外盖胶布固定,一般3日换药1次,至脱落为止。
2、熏灼法
睡前将纸烟、艾条、香条或易燃木棒点着,靠近鸡眼处熏灼,有灼痛感时可稍远离。表面硬化的,可用火头点触患处。每次连续熏烤3分钟,然后用热的淡盐水浸泡患处30分钟,连用数日,鸡眼能自行脱落。
3、火针法
常规消毒皮肤,取5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3ml,行鸡眼处局部浸润麻醉,麻药起作用后,左手持镊子夹一燃烧酒精棉球,右手持一次性注射器,待针头在酒精火焰上烧红后,速刺鸡眼中心,深达基底部,以见出血点为准;鸡眼较小者,一针即可,大者周围加刺3针;然后针眼处放酒精棉球,胶布固定,2周后患者无变化,重复上述操作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