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的中医分型治疗方法
胃疼的中医分型治疗方法
胃疼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本病多见于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等。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疗效较为可靠。
1、寒邪客胃型:寒邪内客于胃,胃阳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气机阻滞,临床表现为胃疼暴作,畏寒喜暖,得温痛减,喜热饮,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应用散寒止痛的方法,轻者可局部温熨,或服生姜红糖汤即可,较重者以良附丸加味:高良姜12克,香附10克,荜拨10克,吴茱萸、陈皮、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2、饮食停滞型:暴食多饮,饮停食滞,致胃气中阻,故出现胃疼,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滑。应用消食导滞的方法,方用保和丸加减:神曲12克,山楂15克,莱菔子12克,法半夏1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枳实10克,连翘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3、肝气犯胃型: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疼痛连胁,嗳气频繁,每因情志刺激而痛作,舌苔薄白,脉弦。应用疏肝理气何为的方法,方用柴胡疏肝散化裁:柴胡、枳壳、赤芍各12克,香附1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白带异常的中医分型治疗方法
造成白带异常的原因可能是体内雌激素水平及生殖器充血等生理因素影响,也可能是一些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在中医的理解中将白带异常称为带下病,调治的时候注意要分型施治,调治的效果才会更好。
中医调治白带异常要分型施治
肾虚型带下稀薄色谈,腰酸肢软,怕冷便溏,舌质淡白。宜采用温补肾阳的中药治疗,如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3次。
湿热型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苔黄。宜采用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如治带片,每次5片每日3次,或二妙散,每次10克,每日两次。
肝火型带下色黄量多,阴部搔痒,灼热刺痛,口干舌燥,舌红苔黄。宜采用清热泻肝法治疗,如苦胆草片,每次5片,每日3次;或龙胆泻肝丸,每次15克,每日3次。
脾虚型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胸闷乏力,食欲减退,大使稀,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如愈带丸’每次15克,每日两次;或人参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
白带异常可用中成药:妇科白带胶囊、除湿白带丸、妇炎康复片、妇炎康片、苦参片等。
白带异常问题不能小视
白带异常的问题其实在女性当中非常的常见,但多数女性对白带异常都满不在乎,或因不好意思看医生。实际上,白带增多是多种妇科病的信号。除了妇科一些炎症外,有些人的白带增多还可能是某种妇科肿瘤的表现,比如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早期就会有白带异常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潜在的危害无穷。
银屑病中医分型
•血热型(多见于急性进行期银屑病):皮肤迅速发疹、急剧发展、基底炎症明显。皮疹多呈点滴状或小斑片。新疹不断涌现,皮疹鳞屑较多,但常不能覆盖其基底的红斑,表层容易脱落而露出点滴状出血。患者瘙痒明显,常伴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气燥易怒、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绛红,舌苔黄腻。其脉象弦数或弦滑。
•血燥型(多为静止期银屑病):皮疹色淡红,少有新鲜皮疹发出;原有皮疹部分消退。部分皮疹里钱币状,或融合呈大片。皮疹轻度浸润肥厚,表面鳞屑较多,较紧密,与基底的红斑大小相当。患者少有瘙痒或其他明显症状。舌质淡红或舌苔淡白而舌质发红。其脉缓而沉细。
•血瘀型(多见于顽固的银屑病者):病程反复日久,应损肥厚浸润,呈皮革状。鳞屑较厚常完全覆盖基底的红斑。病人瘙痒感明显。舌质紫暗或可见瘀点、瘀斑。其脉速或沉缓而细。
•寒湿型(多见于关节病型银屑病):皮疹暗红而多屑,伴手足小关节红肿、疼痛、变形,甚至丧失功能。严重者累及膝、踝、脊柱等大关节。患者畏寒倦怠、大便溏泻。舌质淡、舌苔薄白。其脉沉细而弱。当寒湿化热时则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皮损泛发、潮红、浸润肿胀、弥漫脱屑。舌质红、舌苔黄厚。其脉滑数。
•脓毒型(多见于脓疱型银屑病):在银屑病基础上出现密集的、粟粒大小薄壁脓疱。互相融合形成“脓湖”,表皮如薄膜状,容易擦破。病情呈周期性复发,皮肤潮红灼热。患者心烦发热、口干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舌苔黄腻或光剥少苔,多是皱纹状舌。其脉悬数而滑。
•毒热型(多见于红皮病型银屑病):常发病急骤,皮肤浸润潮红、大量糠状或叶状脱屑,甚至毛发、甲质脱落。患者常伴发热畏寒、心烦口渴、便秘尿赤。舌质红绛而少苔。其脉沉细而数。后期阴液亏耗,热势渐退,气阴两伤,肌肤失养,以至肌肤层层脱落。舌质淡而苔薄白。其脉沉细而数。
荨麻疹的中医分型治疗介绍
荨麻疹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患,在中医文献中称瘠痛,南方称风疹块,北方称鬼饭疙瘩。据临床观察,大致依下述分型论治。
(1)风热久羁型:由于外受风热之邪,未经发散,以致风菩蕾,发作不已。证见疹发下片掀红,舌质红苔黄,治以搜风清热为主。常用自拟乌蛇驱风汤:乌蛇、蝉衣、荆芥、白芷、羌活、黄连、黄芩、银花、连翘、甘草、大黄。
(2)血热风盛型:属于中医“风疙疹”范畴,犹今之人工荨麻疹,又称划痕症,往往先则皮肤搔痒,抓后立即掀起条痕,此所谓外风引动内风。由于心经有火,血热内盛,热甚生风,治重凉血清热消风为主,夹瘀略佐活血之品。药用:生地、当归、赤芍、紫草、元参、知母、生石膏、生甘草等。
(3)卫气不固型:属于风寒另一类型,相当于冷激性荨麻疹。由于卫外失固,风寒易侵,疹易发于裸出部位,色淡微红或见苍白,吹风着冷,两手洗冷水亦起,治宜固卫御风。药用:炙黄茂、防风、炒白术、桂枝、炒赤芍、生姜、大枣、荆芥、茯苓等。
(4)脾失健运型:由于脾虚失运,外受于风,气机失利。证见身发风团,胃痛腹胀,大便溏泄,甚至恶心呕吐等。治以健脾益气,祛风散寒。药用:苍术、陈皮、猪苓、袄苓、泽泻、羌活、防风、炒白术、木香、乌药等。
(5)血瘀生风型:由 于瘀阻经隧,营卫之气失宣,外受风寒或风热相搏,发为风蕾。本症可常见于腰围束带或手腕表带等处,受压处易起,今称之为压迫性荨麻疹,舌见紫黯或现瘀块。 治以活血祛风为主。药用: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丹参、荆芥、蝉衣、甘草等。风热加银花、连翘、风寒可佐以麻黄、桂枝。 朱仁康
荨麻疹的证候不一,我将其划为四个类型,进行治疗。
(1)风寒型:皮疹呈白色或粉红色风团,瘙痒,遇风加剧,多伴有发热恶寒,无汗,体痛之证;脉浮紧,苔白。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药用:麻黄7克,桂枝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白芍15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杏仁10克,白鲜皮25克,甘草10克。
(2)风热型:皮疹扁平,稍高于皮面,潮红,灼热,剧痒,心烦口干,溲赤,便秘,舌质红,苔薄白或白腻。治宜辛凉解表,清热止痒。药用:蝉蜕10克,牛蒡子10克,荆芥穗10克,薄荷10克,浮萍10克,金银花30克,连翘15克,黄芩15克,苦参15克,地肤子20克,甘草10克。
(3)胃肠湿热型:皮 疹持续不已,反复发作,奇痒难寐,并伴有脘腹痞满疼痛,纳呆暖腐,便秘或腹泻,溲赤之候,脉滑数,舌苔黄腻。治宜清解表里,通腑利湿。药用:防风10克, 荆芥穗10克,栀子10克,黄苹15克,连翘10克,制大黄10克,苍术15克,白藓皮25克,滑石20克。
加减法:大便秘结者,改用生大黄15克,加芒 硝10克(冲服);热泻者,加黄连10克,白芍20克;寒泻者,加白术20克,白蔻15克,茯苓15克;脘腹痞满不解者加炒神曲、山楂、麦芽各15克,枳 实10克;由肠寄生虫诱发者,加乌梅15克,黄连10克,苦楝皮15克,使君子10克。
(4)气血双虚型:菩蕾多,反复发作,常因劳而发,午后入夜加重,兼见头晕体倦,失眠多梦,多伴有纳呆便溏,面容少华,舌淡苔薄,脉细缓。治宜调补气血,疏风止痒。药用:生黄芪2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
白带异常中医分型治疗
肾虚型带下白带稀薄色淡,腰酸肢软,畏寒便溏,舌质淡白。可选用中药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药、茯苓、牡蛎等组方,遵照医嘱剂量加水煎服,每日1剂。对于经久不愈的肾虚型带下者,也可以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每日剂量15克,分2次服用,具有补虚健体的辅助治疗功效。
脾虚型带下色白、无臭味,患者少气乏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宜采用健脾化湿的中药治疗,常给予含有党参、山药、茯苓、苍术、车前子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愈带丸,每日服2次,每次服用15克。
湿热型带下色黄,黏稠有臭味,小便黄赤,舌苔黄。宜采用清热化湿的中药治疗,可给予含有黄芩、黄柏、猪苓等组方的中成药治带片,每日服3次,每次服5片。
肝火型带下症状为阴部瘙痒,灼热刺痛,局部红肿,带下色黄、量多,伴口干舌燥,舌苔黄舌红。宜采用清热泻肝之法治疗,可选用由龙胆草、柴胡、车前子、山栀等药材组方的中成药苦胆草片内服,每日3次,每次5片。
乳腺肿瘤的中医分型治疗
1.肝郁气滞型:治法:舒肝理气,化痰散结。
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醋柴胡、赤芍、白芍、当归、青皮、郁金、黄芩、瓜蒌、白术,蒲公英、夏枯草、山慈姑、桔核等。
2.脾虚痰湿型:治法:健脾化痰,消肿散结。
方用香砂六君汤加减,常用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薏苡仁、象贝、牡蛎、山慈姑、瓜蒌、鸡内金等。
3.冲任失调型:治法:调和冲任、理气解郁。
方用二仙汤加减,常用仙茅、仙灵脾、柴胡、白芍、枳壳、炙甘草、川芎、香附、郁金、瓜蒌、海藻、青皮、山慈姑等。
4.瘀毒内阻型:治法: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双花甘草汤加减,常用桃仁、红花、赤芍、当归、银花、野菊花、甘草、蒲公英、草河车、半枝莲、三七粉等。
5.气血双亏型:治法:益气养血,佐以抗癌。
方用八珍汤加减,常用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黄精、丹参、赤芍、陈皮、甘草、香附、半枝莲、蒲公英等。
颈椎病中医分型
太阳经输不利型
多由外感风寒所致,患者恶寒发热、颈部僵硬、活动不利。
痹症型
风寒湿留滞引起,患者颈部胀痛、活动不利,多为神经根型。
气滞血瘀型
此型患者表现为头颈部或者肩、上肢刺痛,夜里加剧,脉细弦,舌质暗红或者有瘀斑。治疗以理气活血、化瘀通经为主。
痰瘀交阻型
患者头颈肩疼痛性质为刺痛,时而伴有恶心、头重、头晕、胸部闷胀,舌苔暗红,苔白腻。治疗以祛湿化痰为主。
痰饮上逆型
患者有头晕、呕吐、头重、颈部僵硬、胸闷症状,脉弦,舌苔白腻。
肝肾不足型
患者感觉腰痛,腰腿乏力,颈部僵痛,耳鸣、口干、咽部疼痛。脉细数。
血痹型
由血虚经脉失养导致,患者四肢麻木无力,脉无力,舌胖苔白。
气虚血瘀型
患者双下肢无力,行走不便,脉弦细无力,舌胖苔白,头晕,精神疲倦。
肝气郁结型
患者感觉胸闷,失眠、烦躁、背胀,头晕,咽部不适,脉弦口干。
颈椎病可以采用运动的治疗方法,比如轻轻转动颈部,特别注意动作要缓慢,轻柔,不能刺激,当发生急性颈椎病时要注意使颈部休息,不能过于活动,否则会加重,适当运动可以加快颈椎病的康复。
颈椎病患者的床铺,枕头需选择合理。首先,枕头能够很好地维持颈部的位置,保证颈部正常的生理弯曲,因此枕头需要柔软,中间低,两边高的好,对颈部有固定作用,而床铺的选择要选有弹性的,能保持脊柱平衡的。
注意事项:
预防颈椎病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积极阅读关于颈椎病的书籍,经常加强颈部的锻炼,不能经常枕高枕头,而且也要注意颈部的保暖,不能太过于操劳,长期工作的人,要记得常改变体位。
精子不液化的危害有什么
一、影响精子的质量。精子不液化就会导致精液的粘稠度高,影响精子的活力和存活率,,使精子的运动受到限制,这样不能完成正常的精子与卵子的结合,严重的影响了精子的质量。
二、危害男性的心理。患了精子不液化症,很多的患者会有心情焦虑等不良的心理影响,还会有很大的心理负担。
三、影响男性生养。当男性患上了精子不液化后,就会使男性的精子没办法和女性的卵子进行相遇,甚至结合,进而引发患者出现不孕不育的现象。
四、伴随前列腺炎疾病。男性出现精子不液化的情况,多是由于患有前列腺炎,精囊炎等导致的,然而这些疾病,会严重的危害着男性朋友的健康。
【健康小贴士】发现精子不液化的症状,男性朋友切勿抱着侥幸心理生育,积极到正规医院检查,根据自身病情对症治疗,才能挽救自己的健康,避免整个家庭也受到不育的威胁。推荐阅读>>>精子不液化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中西医分型疗法,高效治疗精液不液化,让您做回真男人! 治疗精液不液化,天伦医院采用“中西医分型疗法”。该疗法运用国际领先技术明确诊断精液不液化病因,根据不同个体、不同病因,采用个性化分型治疗方案。
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中医分型治疗
紫癜性肾炎是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的肾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部分还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死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将儿童紫癜性肾炎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采用不同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风热伤络型:治宜疏风清热,凉血化瘀。常用川芎、地肤子、徐长卿、黄芩、蝉蜕、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生地、赤芍、丹参等。上述药物水煎服,1剂每天,3个月为一个疗程。
血热妄行型:治疗应以凉血化瘀、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方剂为川芎、黄芩、地肤子、徐长卿、白花蛇舌草、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丹参、蒲公英等,上述药物水煎服,1剂每天,3至6个月为一个疗程。
阴虚火妄型:治疗应以凉血化瘀、滋阴降火为治疗原则,方剂使用玄参、丹参、生地、紫草、麦冬、川芎、知母、旱莲草、白花蛇舌草、茅根、熟地、龟板、鳖甲、黄柏等。水煎服,每日1剂,疗程6-8个月。
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常用黄芪、黄柏、益母草、玄参、丹参、川芎、桃仁、红花、当归、太子参、生地、知母等药物。上述药物水煎服,1剂每天,6~8个月为一个疗程。
前列腺中医分型治疗方法
湿热下注型:
症见小便淋涩赤痛,少腹拘急,会阴部胀痛,尿道口摘白浊,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选八正散加减:木通7克,车前子10克,扁蓄10克,瞿麦10克,滑石2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甘草5克。
脾虚湿盛型:
症见小便流浊,面色不华,肢体困倦,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虚。治宜健脾利湿、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24克,薏苡30克,砂仁7克,泽泻15克,当归10克,坤草30克,陈皮10克。
气滞血痪型:
症见小便涩滞会阴及小腹下坠胀痛,前列腺肿大坚硬,舌紫暗,脉弦涩。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方选少腹逐瘀汤:桃仁10克,红花10克,当归15克,小茴香6克,川楝子10克,乌药10克,赤芍12克,泽兰15克,蒲公英30克。
肝肾阴虚型:
症见尿道口常有白浊、会阴坠胀,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肝肾,清泄相火。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5克,黄柏10克,土地黄30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茯苓30克,制首乌15克,黄精15克,白藤10克,丹参15克。
中医辩证分型治疗贫血
贫血属于中医学“内伤血虚”、“虚劳亡血”、“虚黄”的范畴,其辨证如下:
(一)心脾两虚、气血双亏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主要症状为头晕目眩、语声低微、心悸气短、四肢无力、饮食无味、大便溏薄、面色苍白、下肢水肿、口唇指甲淡白,可有鼻衄、齿龈或皮肤出血,妇女可见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治则健脾益气、补血养心。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人参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请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2.胎盘片或紫河车胶囊,有大补气血之功能,用于治疗虚损劳伤、营血不足、精气亏损。临床见:咳血气喘、骨蒸潮热、盗汗、阳痿遗精、不孕、习惯性流产、乳汁分泌不足等。本品促进乳腺和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过敏作用,并适用于各种贫血症。
3.健脾生血颗粒,能健脾和胃、养血安神。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
(二)肝肾阴虚、精血亏损 常见于严重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症状有头晕目眩、面赤耳鸣、腰酸腿软、遗精盗汗、午后低热、颧红潮热、手足心热、口干、烦急。治宜滋阴补血、养肝益肾。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河车大造丸,本药滋补肝肾,对因肝肾不足、精血亏损所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梦遗滑精、咳嗽无力、年老体弱,凡阴血不足者(如肺结核、慢性肾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之效佳。
2.大补阴丸,参阅本刊2007年第6期《神经衰弱和失眠》一文。
3.归芍地黄丸,能滋补肝肾,益阴养血。对阴虚血少、头晕目眩、两胁作痛、午后低热、骨蒸盗汗、血虚头痛、咽干耳鸣、腰腿酸痛以及因肝肾阴虚所致妇女月经不调者适用。
(三)脾肾阳虚、血亏气弱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主要症状有:面色苍白,口唇、指甲缺乏血色,头晕眼花,心悸耳鸣,神疲体倦,畏冷,腰酸腿软,下肢水肿,少气懒言,食少纳差,易汗便溏。治则健脾益肾、补益气血。适用的非处方中成药有:
1.生血丸,有补肾健脾、填精补髓的功能。治疗失血血亏,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再生障碍性贫血。
2.阿胶补血膏口服液(颗粒剂),对头晕眼花,失眠健忘,指甲变形,毛发枯黄,皮肤干燥,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服之效佳。
空调病的中医分型治疗
风热表证型
患者表现为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咽喉痒、痛、红、干,欲饮水,咳嗽痰黄,舌苔薄白,脉浮数,宜选择辛凉发散、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药膳。
桑菊浙贝茶
【原料】桑叶100克,菊花50克,浙贝母50克。
【制法】将上述原料研为粗末,用纱布袋分装,每袋15克,每次用1袋,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频频饮用。
【特点】本方亦食亦药,具有疏风清热、解表宣肺的功效,适用于有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方中桑叶、菊花,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浙贝母止咳化痰,相互配伍,可辛凉宣散,将闭锁在体内的热邪驱出体外,达到宣肺止咳的目的。
葱豉豆腐汤
【原料】豆腐250克,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调料适量。
【制法】先将豆腐切成小块,加入淡豆豉放水同煮,煮沸10分钟,再入葱白,略煮片刻,趁热食之。
【特点】本品辛散解表,清热润燥,适用于有发热、口渴、咽干等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方中的淡豆豉、葱白可辛散解表;豆腐性寒味甘,可清热润燥,三者合用可驱散体内的风热之邪。
风寒表证型
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周身酸痛,鼻塞不通,音哑,喷嚏,流清涕,有少量清稀痰,苔薄白,脉浮紧。宜选用辛温发散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及药膳。
芫荽生姜汤
【原料】芫荽(香菜)10克,生姜10克。
【制法】将芫荽洗净切碎,生姜洗净切片。先将生姜放入锅中,加水一碗,在火上煮沸2分钟,然后加入鲜芫荽及调味品即刻出锅。
【特点】本品中芫荽辛温,生姜性温味辛,可发散风寒,温中止呕,二者配合可将闭锁在体内的风寒邪气透达于表,而且对胃寒恶心,也有治疗作用。
暑湿外感型
表现为身热不畅,微恶寒,汗出而热不解,头痛头重,身重困倦,胸闷呕恶,食欲不振,口淡而黏,小便赤短,苔黄腻,脉濡。宜选择清热解表、祛暑利湿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及药膳。
扁豆荷叶粥
【原料】扁豆(去荚)15克,鲜荷叶1张,粳米100克,糖适量。
【制法】将粳米及扁豆淘洗净,加入水煮粥。待粥熟后,加入适量的糖,搅拌均匀,趁热以荷叶覆盖粥面上,直至粥呈淡绿色,弃荷叶,即可食用。
【特点】本品有清热、解暑、化湿的作用,适用于有发热头重、脘闷泄泻、恶心纳呆等症状的空调病患者。扁豆性平味甘,健脾和胃,清热祛湿;荷叶性凉味苦辛,既能清热解暑,又能祛湿止泻,还带有宜人的清香气味;粳米性平味甘,健脾益气。三者配合,可清暑湿。
三鲜茶
【原料】鲜藿香15克,鲜佩兰15克,鲜薄荷20克。
【制法】将三味原料切碎,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特点】藿香、佩兰清暑化湿,薄荷辛凉疏散,清解暑热,相互配伍,具有清暑疏散、芳香化湿功效,对于暑湿外感型的空调病有一定裨益。
胃疼中医治疗怎么样
胃疼中医治疗怎么样?对于胃疼,我想这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肠胃疾病,也是人人都容易患上的病,胃疼是很容易复发的一种胃部疾病,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药物治疗就会损伤胃粘膜,这样胃疼就更加难以好起来了,所以很多人在治疗胃疼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中医治疗,因为中医本身在治疗胃疼的同时,就可以调理肠胃,加强患者消化系统的功能,那么胃疼中医治疗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胃疼中医治疗都有以下几种类型类型供大家参考:
胃疼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疼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选择适合胃疼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最佳。
【饮食停滞型】
(1)加味保和丸:每次6g,一日2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2)开胃山楂丸:每次l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山楂内消丸:成人每次服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4)山楂丸:每次1丸,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5)木香槟榔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6)沉香化滞丸:每次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槟榔四消丸:水丸剂每次6g,或大蜜丸每次1丸,均为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8)开胸顺气丸:每次3—9g,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寒凝停滞型】
(1)良附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
(2)胃气痛片:每次5片,一日2次,早晚或痛时温开水送服。
(3)十香止痛丸:成人每次服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4)丸气拈痛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9)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化服。
【肝胃不和型】
(1)香砂养胃丸(冲剂、口服液):水丸剂每次9g,或浓缩丸剂每次1.2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或口服液每次1支,一日2次。
(2)香砂平胃丸:成人每次服9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每次服6g,3一7岁儿童每次服3g。
(3)舒肝健胃丸:大蜜丸成人每次l丸,或水丸每次3—6g,均为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4)木香顺气丸:大蜜丸成人每次1丸,一日2次;或水丸剂每次6—9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
(5)沉香化气丸:每次3—6g,一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6)健胃片:每次6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7)舒肝和胃丸:每次1丸,一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8)沉香舒气丸:每次2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9)气滞胃痛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开水冲化服。
【肝胃郁热型】
(1)左金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加味左金丸:每次6g,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3)胃益胶囊:每次6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虚寒型】
(1)理中丸:蜜丸剂每次1丸,或水丸剂每次5—9g均为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桂附理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3)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水蜜丸每次6g,或浓缩丸每次8—12丸,均为一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小儿用量酌减。
(4)参桂理中丸:次1—2丸,一日1—2次,用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5)健脾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克,或浓缩丸每次8丸,均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6)温中健胃丸:每次6克,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
(7)启脾丸:每次1丸,一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l/2,3—7岁儿童服成人量的1/3。
(8)枳术丸:每次6—12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9)开胃健脾丸:每次6—9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10)枳实消痞丸:每次6g,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11)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小儿用量酌减。
(12)温胃舒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3个月为一疗程。
【胃络瘀血型】
元胡止痛片:每次4—6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胃阴亏虚型】
玉竹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特别详解】胃疼中医治疗怎么样?肠胃专家,专家表示:胃疼患者不管如何用药治疗,也要注意日常的饮食,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