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天天心事重重妈妈们该怎么办

孩子天天心事重重妈妈们该怎么办

小孩子很有可能会关心所有他所喜欢的东西,但是并不会时刻重视。而当孩子在4岁的时候,他们会开始关心自己的父母,会对他们的死亡感到害怕。当然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阶段,因为此时他们开始理解死亡的意义了。

  1.说出孩子的担忧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会担心,那么你要对孩子进行情感锻炼,给孩子一些感情方面的指导。在锻炼孩子的时候,让你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担心,这种有助于孩子负面情绪的释放和放松。

  如果孩子担心你会死, 那么就可以问他:“是不是爸爸妈妈的死会让你很难过?”当孩子听到你把他的担心说出来的时候,通常会更伤心,但这其实已经在进步了,因为孩子会难过的哭出来,等他哭完的时候他就会说:“但是你不会马上就死的对不对?”如果你直接跟孩子说不要担心的话,孩子就会把担心憋在心里,不敢告诉你他真实的感情。

  2.提供事实和信息

  除了以上的情感锻炼,你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有用的信息。你要让他知道大部分人死的时候,其实已经很老很老了,孩子也已经长大了结婚了。就算是父母会意外的死的很早,也会有人来照顾他们,这样孩子就不会那么害怕被遗弃了。如果你的孩子担心你会遇到疾病、离婚、金融和其他的危机的时候,让你的孩子相信你有能力可以处理好这些问题。

  3.多注意自己的言行

  你问问你自己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家人,当你在向别人倾诉你的担心的时候,你有没有让你的孩子听见?你要让你的孩子看到你勇敢的面对生活和积极乐观的一面。如果他们看多了和听多了,你的担心也是会传染给他们的。如果你发现自己会经常感到害怕和担心的话,你一定要让自己得到 一些专业的指导,这样你才能让你的孩子更积极的面对人生的逆境。

  4.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对亲人少量的担心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担心还影响到了身体的健康的话,那就不正常了,比如说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强迫症等等。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这可能是由于经历的悲伤的事多了或过度担心引起的。强迫症的表现为希望通过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来缓解自己的担忧。所以,如果你担心的话,就要带孩子去寻找专业的评估治疗才能好的更快。

要有度的去批评孩子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该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家长们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她说,其实,如果我们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教。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们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来选择批评的方式,批评便是公平的。不会以大欺小地指责、谩骂孩子,也不会因为他年龄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错。宫学萍说,最简单的批评,就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对一个四岁的孩子,应当让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妈妈的头,妈妈会很痛,他也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去攻击别人。而这样的批评,并不存在不尊重或伤害。

而对孩子造成伤害的批评,往往是由于我们忽略了自己该告诉孩子的重点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来说,孩子打了妈妈,我们可能一时气极说,你竟敢打妈妈,真是个坏孩子!但这样会把一件具体的事,扩大到“坏”和“好”的区分,给孩子留下长远的影响。

批评的方法:一事归一事

所以,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评,是为了他知道,做什么样的事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而不是为了伤害他或给他打上“坏孩子”的标签,就不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

睡眠不好什么中药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生活中,失眠或者有多梦的现象非常常见,常由精神紧张,思虑过度,苦恼忧虑,心事重重,神经衰弱等引起。对于这种情况,建议睡前不宜兴奋、不宜吃东西、可以适当做下放松活动,如深呼吸、停停轻音乐等,保持空气流通、少饮水、切不可饮用浓茶等,有助于症状的缓解。若是白天比较疲劳,泡脚有缓解疲劳的作用,也有助于睡眠。在药物治疗方面,中药治疗失眠药物主要成分如下:丹参、柴胡、炒酸枣仁、珍珠粉、首乌藤、远志、茯苓、莲子心,若是症状比较严重,可以适当使用安眠药,这个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只有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他们提建议,进行沟通,加以指导,但不要把自己的某种愿望强加给孩子。当然,宽松的环境也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加以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家长需让他们经过失败的考验后,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帮孩子完成任务。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反省,可以告诉他们遇事时要怎么做,以帮他们提高判断力,但不要帮过了头。

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明白什么事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作决定。他从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的东西要比你给他的正确指导学的东西要多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后决定权还在于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样作决定的事会越来越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要有沟通,征得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自己承诺的事没有做到时,要让他知道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童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以负责著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妈妈对他没有一句责备。“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心事重重对阳痿有何影响

受到勃起功能障碍困扰后,患者如果能主动寻求正规的治疗,应该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然而,不少患者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存在错误认识,就诊时心事重重。

在40—70岁男性中,50%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障碍(即人们常称的“阳瘿”),其中完全不能勃起者约占10%。受到勃起功能障碍困扰后,如果能主动寻求正规的治疗,应该没有问题。然而,不少患者对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存在错误认识,就诊时心事重重。

既有“阳痿”又有早泄,这样的男人更是烦恼不堪,就诊时总显得迟疑不安,欲言又止,他们最想问的是:这两种病可以用一种药治疗吗?

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同时治疗“阳痿”和早泄,因为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的发病机制不同。前者是阴茎海绵体血液供应不足或静脉关闭失效、大量血液漏出静脉所致,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方法不少,其最终都是使阴茎海绵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达到并维持勃起。早泄发生的原因是患者的神经兴奋阈值较低,引起射精过快,治疗的原则是提高兴奋阈值。可见,尽管勃起功能障碍和早泄常同时存在,但两者的发病机制不同,因而治疗方法也不同,不能用同一种药物进行治疗。

“肾虚”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可谓根深蒂固。因此,一旦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很多人自然而然就想到要使用“补肾壮阳”之类的药物。

孩子爸爸的使用方法

一个最灵的方法:给孩子爸足够的面子,以及足够的鼓励和支持。

这种鼓励和支持,其实是育儿中的常用办法。但是用这个办法来巩固婚姻,调起爸爸们参与育儿的积极性,同样好用。

也许方法看起来是有点低幼,但是,要知道,你的丈夫这个种类,似乎对称赞的反应比其他任何一个群体都积极。

譬如,妈妈们在育儿过程中,可以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地这样说:“我觉得爸爸这样做更好,比妈妈想得办法还好呢”,或者说:“哎呀,妈妈其实有点笨,爸爸肯定会有答案的。”这是一种巧妙的偷懒。在孩子面前,妈妈要给爸爸足够的面子,甚至要去帮着爸爸来完成很多对他来说其实也挺挑战的事情,因为一个小生命对他来说,他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你多夸一夸,就会发现爸爸们带孩子玩儿的时候更带劲。

而且,这个方法你随时随地都可以用。不用怀疑它的有效性。更不要担心:会不会我过于“惯着”他,反倒委屈了自己呢?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相反,你会发现,夫妻关系会更融洽,家庭会更和谐。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简言之,掌握“孩子爸”的使用方法,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那么,除了鼓励,有了孩子后,如何更好地让“丈夫”正常甚至超常运转起来呢?我列出了一些其他方法,供妈妈们参考:

让准爸爸参与到孕期及生产中来

怀孕到生产,这个时候其实就该让准爸爸们卷入了。因为此时的准爸爸们内心惊喜又忐忑,基本上状态很容易进入。

此时,妈妈们需要和爸爸们一起来了解孕期的必备知识:妊娠呕吐、水肿、饮食注意事项、胎儿的发展阶段、产检等等。这样的问题,爸爸和妈妈就应该同时去面对。这样,当孩子到来时,爸爸们不会太无感:这个事情好像和我没太大关系。

另,妈妈开始生产的时候,建议爸爸全程陪伴。我听过很多妈妈跟我说:我生孩子的时候,我爱人都不在我跟前,要么就是因为什么事情在外地,要么就是不得以的一个出差,不能在跟前……

我问:你的感受呢?她们的回答无一例外,内心里都是怨恨。所以,要和丈夫约定好,在自己生孩子的时候,请丈夫最好能尽力陪伴。因为女人生产的过程,对身心都是巨大的挑战,丈夫的陪伴会给妻子勇气和支持。

如何开启孩子的智慧和能力

孩子能解决的事情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代办,推给孩子去做;孩子提出的问题,成人不必立即回答,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智慧去自己寻找答案,成人这种“顺水推舟”的做法既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

案例(一)

找皮球

妈妈正在看书,宝宝自己在玩“赶小猪”的游戏,拿着一根小棍不停拨弄一个小皮球,一不小心,球滚到柜子下面找不到了,宝宝跑过来向妈妈求援。

方法运用:

把问题推给孩子解决

妈妈跟着宝宝来到柜子旁边,本想马上帮宝宝把球取出来,可是转念一想,何不借此机会“顺水推舟”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呢!妈妈把手伸到柜子下面摸了摸对宝宝说:“球跑得太远了,妈妈的手够不到,这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宝宝说:“我用这根小棍试一试。”可是棍子太短没办法够到球。宝宝看到沙发上有一个晾衣架,拿来试了试,还是不行。

给孩子一些启发或诱导

妈妈继续启发宝宝:“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看还有什么办法?”宝宝想起妈妈给他讲过的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孩子把球掉进树洞里,后来他们把树洞灌满水,球就浮出来了,于是兴奋地说:“我们用水把球冲出来吧!”妈妈马上表扬宝宝:“你真聪明,我们可以试一试,不过那样我们家的地板上到处都是水了,妈妈要用很多时间才能收拾干净,再想一想,相信你肯定能想出更好的办法”。这时宝宝忽然想起了拖地用的拖布有一个长长的杆,于是忙跑去拿了来递给妈妈,妈妈鼓励宝宝:“你自己试一试。”宝宝拿起拖布就往柜子下面塞,发现拖布头太大,塞不进去,然后他把拖布倒过来拿,球终于从柜子下面滚了出来,宝宝自豪地笑了。

给予孩子鼓励并找出更多的解决办法

妈妈给了宝宝一个拥抱,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宝宝真能干,比妈妈还聪明呢!等爸爸回来,我要把这件事告诉爸爸,他一定也会夸你呢!”这时,还可以趁热打铁,就此事件展开讨论,看宝宝能否想出更多的办法。

知心话语:

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找球事件中,孩子进行了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几次尝试,最终自己解决了问题,妈妈的鼓励还给孩子增长了不少自信。如果这位妈妈不是顺水推舟让孩子去解决,而是好心地帮孩子完成了“任务”,孩子就缺少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孩子能解决的事情让他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代办,推给孩子去做;孩子提出的问题,成人不必立即回答,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智慧去自己寻找答案,成人这种“顺水推舟”的做法既可以开启孩子的智慧,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能力。

案例(二)

你说呢?

小小是一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好很多,想象力也特别丰富,经常会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说出一些充满童趣的话语,这其中有什么秘诀吗?

方法运用:

其实秘诀也很简单,就是每当孩子提问的时候,妈妈一般都会顺水推舟地反问孩子:“你说呢?”下面几个小例子,就充分体现了妈妈和孩子的智慧。

一次出去散步,在路中央看到一只蜗牛,小小问:“这只蜗牛怎么躺在路上呢?”妈妈反问:“是啊,而且只有一只,你说是怎么回事?”小小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回答:“可能是被哪个小朋友丢到这的,也可能是蜗牛一家出来散步,它走丢了,我们不要动它,它的妈妈会回来找它的。”

一天,爸爸到了该下班的时间还没回来,小小问:“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呢?”妈妈说:“是呀,在平时早就到家了,你猜一猜是为什么呢?”小小好像恍然大悟:“对了,今天是周末,大家都急着回家,所以路上人特别多,塞车了,嗯,也许是去给我买好吃的东西去了呢!”

天上下雨了,小小问:“月亮婆婆在哪呢?星星也不见了,它们到哪去了?”妈妈答道:“你的观察力可真好,妈妈怎么没有发现下雨的时候天上没有月亮和星星呢?你说它们跑到哪去了?”小小想了想说:“因为它们怕淋雨,淋雨会感冒的,所以它们躲到乌云后面去了!”妈妈高兴地鼓励宝宝,你的小脑袋可真聪明,这样吧,我们找一找《十万个为什么》,书上肯定有答案,看你说得对不对。”

知心话语:

一句简单的“你说呢?”给了孩子广阔的思考空间和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很多新奇的想法和办法就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成人不必一定要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而是可以把“球”抛回给孩子。

孩子天天心事重重妈妈们该怎么办

1.说出孩子的担忧

  如果你的孩子经常会担心,那么你要对孩子进行情感锻炼,给孩子一些感情方面的指导。在锻炼孩子的时候,让你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担心,这种有助于孩子负面情绪的释放和放松。

  如果孩子担心你会死, 那么就可以问他:“是不是爸爸妈妈的死会让你很难过?”当孩子听到你把他的担心说出来的时候,通常会更伤心,但这其实已经在进步了,因为孩子会难过的哭出来,等他哭完的时候他就会说:“但是你不会马上就死的对不对?”如果你直接跟孩子说不要担心的话,孩子就会把担心憋在心里,不敢告诉你他真实的感情。

  2.提供事实和信息

  除了以上的情感锻炼,你也可以给孩子一些有用的信息。你要让他知道大部分人死的时候,其实已经很老很老了,孩子也已经长大了结婚了。就算是父母会意外的死的很早,也会有人来照顾他们,这样孩子就不会那么害怕被遗弃了。如果你的孩子担心你会遇到疾病、离婚、金融和其他的危机的时候,让你的孩子相信你有能力可以处理好这些问题。

  3.多注意自己的言行

  你问问你自己会不会担心自己的家人,当你在向别人倾诉你的担心的时候,你有没有让你的孩子听见?你要让你的孩子看到你勇敢的面对生活和积极乐观的一面。如果他们看多了和听多了,你的担心也是会传染给他们的。如果你发现自己会经常感到害怕和担心的话,你一定要让自己得到 一些专业的指导,这样你才能让你的孩子更积极的面对人生的逆境。

  4.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对亲人少量的担心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担心还影响到了身体的健康的话,那就不正常了,比如说广泛性焦虑障碍和强迫症等等。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焦虑障碍,这可能是由于经历的悲伤的事多了或过度担心引起的。强迫症的表现为希望通过一些不正常的行为来缓解自己的担忧。所以,如果你担心的话,就要带孩子去寻找专业的评估治疗才能好的更快。

溺爱孩子危害大如何避免毁灭式溺爱

古语说,“慈母多败儿”。联想到我们身边的许多案例,就会发现,这句话还真的有几分道理。

《后汉书。仇览传》中,有一个“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讲的就是古代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一直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发展为打母亲。一天他见一只母牛的奶子鲜血淋淋,原来是被小牛犄角触伤了,听见别人说“牛是畜生,可是有的人连畜生都不如。”发现大伙是在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才改正了自己的行为。

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就是《红楼梦》中的薛蟠,由于他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从而导致他游手好闲,成为败家子。

这些,都说明了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巨大危害。那么,什么是溺爱呢?

所谓溺爱,即不管对错,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一味惯着孩子。那么,有哪些行为比较明显地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呢?

首先,包办负责孩子所有事情。这里的包办负责,主要表现为:父母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完全安排好,不需要孩子自己动手,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同时,完全阻断孩子的选择权,由父母决定孩子的去向意愿。

第二,对孩子袒护过度,也是溺爱孩子的表现。父母呵护孩子,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如果错误是孩子自身造成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应该由孩子自己来负责,但有好多父母偏偏不这样。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李天一强奸案,梦鸽女士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袒护孩子的表现。

另外,溺爱孩子还体现在孩子的特殊待遇上。不管什么好吃的,首先都给孩子吃;家里有好玩的,也是先给孩子玩。长期下来,会让孩子习以为常,从而养成自我中心的坏毛病。

溺爱有毒,溺爱不是有形的物质,为何说它有毒呢?其实指的就是溺爱这种行为如同毒品一般,给孩子带来的只有无穷尽的坏处而没有好处。而美国父母,在宠爱孩子上,就有自己的原则。

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踢足球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倒了,划破了皮。一位中国妈妈走过来心疼地说:“孩子我们回家,妈妈给你敷药,这个足球,把宝贝弄伤了,真是个坏足球!”孩子乖巧地点了点头。而旁边的美国妈妈,则表示不同意中国妈妈的看法,她告诉中国妈妈说:“应该关心他并且告诉他防守的方法,让他下回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责怪足球!”很显然,美国妈妈的做法更加科学;而中国妈妈的做法,将孩子自己的过错,怪罪到足球的身上,显然属于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责任观。

溺爱最突出的危害,可以说是造成了孩子们严重的自我中心意识。从小就在父母庇护中成长的孩子,尝到的永远是生活中的甜,而不知道生活中的苦。受伤了,有父母的悉心呵护;犯错了,有父母的不责怪;想要某样物品,父母立刻满足,最终导致的就是他们期望不劳而获的想法。

日复一日,只会造成孩子们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凡是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愿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往往容易走向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极端。

溺爱的另一种危害,是导致孩子的能力低下。学习知识是为了用于生活上。父母一味的溺爱,其实不是对孩子的关怀,更多的是阻碍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发展能力。当孩子在独立面对社会时,往往会不知所措。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而被淘汰。

溺爱的危害如此之大,家长要避免对孩子过分的关心。家长可以参考以下的一些做法:

1、不有求必应

围绕孩子转,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这样只会让孩子进尺得寸。当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时,父母一定要慎重考虑,合理的就满足,不合理的要硬起心肠拒绝他。

2、不过分保护

孩子只有脱离了大人的庇护,才能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勇敢的探索。在《爸爸去哪儿》中,我们会发现,当爸爸们在孩子身边的时候,孩子就会依赖爸爸,很多能够自己做的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去做,相反,当他们离开了爸爸的庇护,反而变得飞信那个勇敢好学,Cindy前后的转变就是最好的明证。

因此,家长要勇于把孩子推出去,让他们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尤其是夏令营之类的,能够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意志。同时,父母应该鼓励宝宝自由地探索和研究,比如在家里为宝宝单独开辟一块场地,里面有安全标号的柜橱和抽屉,可以让宝宝随意去探索。

3、不包办代替

父母应该放心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事事都包办代替,这样才能促进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孩子不愿讲心里话怎么办

周老师:

我儿子上二年级,小时候话挺多的,什么都愿意跟我说,3、4岁的时候被老师批评了还会主动告诉我,说妈妈我被老师批评了。但是现在他什么都不愿意跟我说了,比如在学校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被老师批评,或者被小朋友打了,他都不跟我说。前几天,儿子同学的家长看到我儿子被高年级的同学按在地上打,她说已经碰到过好几次了,问我是否知道。我很吃惊,儿子从来没跟我说过这件事,放学后我问他这件事情是怎么回事,他却一声不吭。

可能是以前我没做好,比如他告诉我老师批评他上课不认真,我就会责骂他,当然更多时候我是跟他讲道理,比如告诉他上课要认真,不要走神之类。

现在我从他嘴里一个字都问不出来,怎样才能让孩子向我敞开心扉呢?

小何

小何:

每个孩子小的时候,跟家长之间是完全敞开心扉的,他会把遇到的所有事情以及他的心情向我们倾诉,向我们寻求帮助。就如你所说,你儿子小时候什么话都愿意跟你讲,3、4岁的时候被老师批评了也会告诉你,那时他对你是敞开心扉的。为什么现在孩子和你的距离就越来越远,不愿跟你说心里话了呢?

这是因为他觉得你不安全了。什么叫“不安全”?比如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回来告诉妈妈,妈妈很不高兴,把他责骂了一通,甚至威胁几句,他觉得妈妈一点也不理解他,被老师骂了还得挨妈妈骂;或者妈妈跟他讲一堆大道理,他不胜其烦。再如,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打了,妈妈气冲冲地去找同学理论,帮儿子撑腰,结果孩子第二天去学校面临更艰难的处境。他觉得妈妈不但没能帮到他,反而给他添乱了。

以上的做法让孩子感觉妈妈不安全,每经历一次这样的事情,孩子的心门就关上一点,慢慢的,孩子不愿意跟妈妈说心里话了,因为他担心再跟妈妈讲,妈妈又要不高兴,妈妈会骂他,妈妈要讲大道理,或者妈妈会给他添麻烦。

所以,学习做一个安全的、值得信赖的妈妈是你未来要做的功课,也是每一个妈妈要做的功课。

那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安全的妈妈呢?

学会耐心倾听。良好的沟通不在于“说”,而在与“听”,凡事不要急于下结论,先听听孩子如何说。

有一次我们去郊游,一大帮孩子在一起玩,突然一个小女孩哭了,两位小男孩指着另一位男孩说“是他打了她!”男孩的妈妈闻声过来,厉声问儿子:你打她没有?儿子答:没打。妈妈又问:可他们都说你打了,你到底打没打?

最终事情搞清楚了,男孩看到女孩的背上有一只蚊子,他帮她打蚊子,但女孩和旁观的孩子们都不知道,以为男孩打人。这位妈妈说,我险些错怪孩子了。。。这孩子也真是的,干嘛一开始不说……

我说,你劈头就问:你打了她吗?他的回答只能是“打”或者“没打”,紧接着来一句“他们都说你打了”,言辞间传递着你对孩子的不信任,似乎给孩子下定论,让孩子一时百口莫辩呢。如果你抱着倾听的态度问:妈妈需要知道事情的经过,你可以告诉我吗?那么孩子一开始就会跟你说的。许多时候,不是孩子不跟我们说心里话,而是我们没有给孩子机会说。

你是不是也和这位妈妈一样没有耐心地倾听孩子呢?比如孩子告诉你,他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你有没有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孩子因为什么事情被老师批评?孩子被批评后他心里是什么感受,他想了些什么?他需要妈妈如何来帮助他?

有的时候孩子甚至只需要倾听,不需要说道理或者给建议。

我女儿上一年级的时候,有次回家说,妈妈,我真想换一个同桌。

我说,哦?发生什么事情了?

她说,培安最近很暴躁,我有点受不了了。

我问,他是怎么暴躁的呢?

她说,他无缘无故地踢别人,有时候会踢我。

我说,那你有跟他沟通过吗?

她说,有,但没用。我跟他说,培安,请你別踢人。他就做鬼脸冲我“哇哇哇”叫,然后说,我就是要踢人。妈妈,你说为什么培安会变成这样呢?他以前不这样的。

我说,或许是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许是爸爸妈妈陪他的时间少了点,或许是其他的原因。你需要我帮你做什么吗?

她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就想换一个同桌。

我搂过她说,我有几个办法,你看看哪个办法比较合适。第一个办法,你再找培安沟通一次。听听他的想法。

她说,我一点也不想找他沟通了。

我继续说,第二个办法,你找老师帮助你和他沟通,看看他那边是发生了什么事。

她说,这样不太好吧,我担心老师会批评他。

我说,第三个办法,我出面找培安谈谈,看看我能不能帮助他。

她说,我觉得也不好,要不,我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吧。

我笑着说,这样也好,培安原来不这样的,或许过一段时间就不会这么暴躁了。

聊到这里,我发现她并不是需要我出面帮她,只是需要妈妈倾听她而已,当她被理解并看到妈妈愿意帮助她时,她觉得后面有妈妈在,自己不孤单,于是她更有力量来面对困难和小烦恼了。

你可能要问,如果孩子真的犯了错怎么办?不管孩子出现什么状况,我们都要秉着信任孩子的心去和孩子沟通,了解状况背后的原因再对因解决。如果孩子真的有错误,那就去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帮他找出错误的原因以及该如何修正,并让他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每一次错误都是一次成长机会。

当我们停止讲大道理、责骂、威胁等不安全的方式,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给与有力的支持,孩子不用担心跟我们说了心里话妈妈会不高兴,会被训斥、被嘲笑,或者妈妈会采取过激行为,或者妈妈什么也帮不了他,当他不用担心这一切,那么他就觉得妈妈很安全,就会愿意向妈妈敞开心扉了。

相关推荐

如何与孩子“亲密接触”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那就是好的亲子关系,能与孩子之间彼此“亲密接触”。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那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什么时候你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的,你的教育就没有法成功。 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说:“良好的亲子关系,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在幸福和谐的家庭里,孩子可以感受到一种自由、快乐、彼此尊重的亲子关系,态度也比较乐观积极。 4岁的许亮每次听到或看到妈妈搞卫生时,都会跑过来“帮忙”。当然,这种帮忙多数是在帮倒忙,不是踢翻了垃圾桶,就是擦桌子打了杯子。不过,每次亮亮来“帮忙”时,妈妈都会大声表扬他:“亮亮

孩子让你生气时

迎迎从幼儿园回到家里,独自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玩,可是没隔多久,她就缠上了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虽然妈妈再三劝说迎迎“自己到一边去玩,妈妈很忙,要做饭给大家吃”,可迎迎还是不愿出去,一不小心,还把厨房里的一叠盘子都摔碎了。妈妈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孩子给生活带来很多的欢乐,但也有不少的困扰,小孩子做出一些事情让爸爸妈妈生气,也是常有的事。有一次和妈妈聊天,说起小时候那个淘气的我,妈妈经常说:“你那次实在是让我生气,真是恨不得打你几下,可打了以后又是自己心里痛,好几天都缓不过劲来。”现在打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在于哪些方面

超级理性的爸妈 理性的爸妈不仅将自己的事业、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而且在教育孩子上也比较现代;这样的爸妈不仅可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人生,而且还会带动孩子去面对挫折与困难。对教育孩子问题,他会以鼓励、夸赞的方式去教育孩子,而不是孩子一做错事就会打骂。在这样阳光、温暖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定是非常积极向上的,在以后的人生路上也会是乐观成长的。 期待性较强的爸妈 这样的爸妈多是非常认真,对孩子充满爱,将对孩子的爱发挥的淋漓尽致。所以这样的爸爸妈妈总会幻想孩子以后要过什么样的美好生活,相对来说对孩子的要求也就比较严

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

批评孩子的三大原则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教育专家宫老师说,家长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她说,其实,如果我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对批评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据他的承受能力,进行适当的批评。并且,在孩子做错事时,明确地告诉他“这件事你做得不对”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为担心伤害,就不批评、不管

母亲的性格决定孩子的智慧

有一天,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夫妻两个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还是“海龟”,可儿子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干了。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呢,认为我在指他夫人忙于事业,就说,没有,我老婆每天陪他写作业,就是每次不到五分钟,就火冒三丈,对着孩子大叫“你怎么这么笨!”。我说,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儿子的母亲太聪明了,他这么小怎么可能比他母亲聪明呢?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

这些育儿方法让你充满智慧

1.了解孩子 虽然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很多父母可能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想要把孩子教育好,前提就是要了解孩子。父母必须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然后实行措施,加以改变。如果孩子性格内向,那么父母就应多多鼓励孩子,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多让孩子和人群接触,多让孩子站在闪光点;如果孩子太自负,那么父母可以告知孩子,自负会让人退步,适当的父母还要让孩子体验失败的失落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母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2.懂得批评和奖励双重规则 孩子做的对,父母就奖励孩子;但是如果孩

体重偏轻的准妈妈怎么

楼主已经意识到自己体重偏轻的原因在哪里了,现在就开始改变一下饮食习惯就好了,怀孕的准妈妈还是应多考虑孩子的,给你整理了几个建议,你可以看看。 1、均衡饮食,纠正挑食、偏食的习惯,保证胎儿发育所需要的基本营养。 2、少食多餐,一次吃不了那么多,就分多次吃。 3、适当的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食欲。 4、适当的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新鲜蔬果的摄取量,不要听到医生说体重偏轻就猛地进补,这会对胃造成很大的负担。

宝宝睡觉烦躁不安怎么

新手妈妈都会在带孩子的时候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孩子莫名其妙的哭闹,或者睡觉的时候怎么哄都不睡,明明在怀里哄的快睡着了,但是一放在床上孩子又开始表现的烦躁不安,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呢?新手妈妈如何正确哄孩子睡觉呢?接下来我来了解一下。 要知道小宝宝都喜欢在大人的怀里睡觉,因为这样比在床上有安全感。如果宝宝一放下就烦躁不安,说明孩子离开了熟悉的怀抱,产生了恐惧感。有些妈妈会狠下心来放任孩子哭闹,觉得孩子哭一会儿就能入睡了,但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哭的引发疝气,而且即使孩子入睡了也是带着恐惧和不安的,也不

儿童性格内向怎么

儿童性格内向是一种缺陷,往往是因为他缺乏安全感、缺乏自尊、缺乏自信心。如果家长任它这样发展下去而不及时加以引导,那么日后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儿童性格内向家长怎么呢? 1、营造和睦的氛围 家长要为内向的孩子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感觉到被爱、被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心情轻松愉快,言语无拘无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乐于同爸妈交流,也就容易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多与同龄人交往 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多点到同龄小朋友家做客,或者邀请他过来陪孩子玩,当孩子尝到小主人的滋味,

批评孩子的三原则

孩子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都知道的,现在也是有很多的人都很关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批评孩子也是都知道的,这也是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的,下面就介绍一下批评孩子的原则是什么? 批评的态度:批评不等于不尊重 批评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灵也得到保护,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对于众多家长的问题,教育专家宫老师说,家长保护孩子自尊的意识强了,可有时,却把“对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这两件事给简单对立起来了,好像保护孩子的尊严,就要放弃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评。 批评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本着尊重孩子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