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远离缺血性脑卒中
如何远离缺血性脑卒中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2.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脑卒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很多人对于脑卒中不清楚,脑卒中到底是一种什么病,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
其实,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
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烟雾病(MaMa’s病)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往往都有诱发因素。如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用力过度、便秘、排尿困难等。此病常常在动态中发病(运动中)。发病突然,症状较重。发病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在静态中发病。如在睡眠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或在安静状态中。此病的发病较出血性脑血管病来得缓慢、病情的恶化也较缓慢、且常常反复发作。由于梗塞血管的直径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某些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仅有一侧肢体麻木或轻瘫,住院用药后,反而会出现肢体全瘫。这种血栓,临床上称之为进展型血栓。有时即使做到了对症用药,病情也难以控制。这一点常常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说清楚,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一定要广泛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高血压并发症
1.心脏并发症 如左心室肥厚、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2.脑卒中 如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
3.大小动脉 如动脉硬化、主动脉夹层
4.高血压性肾损害 如进展缓慢的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慢性肾功能衰竭
5.眼底 如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改变
脑溢血脑卒中是什么?
1.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
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为:运动和语言障碍、呕吐、意识障碍、眼部症状、头痛头晕。
2.脑卒中即脑血管病,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类称为出血性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出血性卒中的原因多为高血压、颅内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破裂引起,这类卒中的占脑卒中的40%左右;
另一类是缺血性卒中,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都属于此类。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部动脉血管本身的硬化、狭窄,逐渐发展为阻塞;也可由心脏部位的栓子脱落后顺血流到脑内血管时阻塞。
那么通过小编今天的细心整理,希望大家能够清楚的知道脑溢血和脑卒中的区别,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区别,大家还要注意中风,也叫脑卒中,其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同样脑溢血也包含在脑卒中当中。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
1.头颅CT及MRI扫描
发病初期头颅CT扫描的重要性在于排除脑出血,但在脑梗死的早期CT无异常发现,起病24~28小时后梗死区呈明显低密度改变,无占位效应。而MRI在发病后4小时即可诊断。
2.脑血管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或MR血管成像可显示脑内大动脉的病变部位和性质。显示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部位和程度。
3.经颅多普勒检查(TCD)
为无创伤性检查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方法,根据血流的流速和方向,可判定脑血管有无狭窄和闭塞。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现象。
缺血性脑卒中治疗
1.一般治疗
包括呼吸、循环、体液量及代谢的治疗、血压控制,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并治疗癫痫、静脉血栓栓塞、吞咽困难、吸入性肺炎、其他感染、褥疮,以及必要时处理颅内高压。
(1)监测神经功能状态、脉搏、血压、体温以及氧饱和度72 h。
(2)氧饱和度低于95%时予以吸氧,一般鼻导管吸氧2~4 L/min,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3)有吞咽障碍时进行液量平衡和电解质的定期检测;最初24 h生理盐水补液。
(4)当血压大于220/120 mmHg或伴有严重心脏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或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谨慎降压,反之不做常规降压。溶栓治疗者收缩压应小于185 mmHg。
(5)监测血糖:大干10 mmol/L时点滴胰岛素治疗,血糖低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予以10%~20%的葡萄糖输注。
(6)发热时(体温大于37℃时)可给以乙酰氨基酚降温。
(7)心脏管理:卒中后常见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猝死等并发症。应给予补液,必要时药物、电复律、起搏器等治疗,保证有效心输出量。
2.特殊治疗
(1)溶栓治疗:发病3 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溶栓适应证者,立即静脉应用rt-PA(0.9 mg/kg体重,最大剂量90 mg),其中10%剂量推注,余量持续60 min输注;超过3 h仍可应用,但不推荐;对时间窗6 h内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和符合筛选标准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者,动脉内溶栓可作为一个选择。其他溶栓药物因副反应多,不推荐。
(2)抗血小板治疗:卒中后48 h和(或)溶栓后给予阿司匹林50~300 mg/d口服和(或)双嘧达膜50 mg/200 mg,bid口服,不宜服阿司匹林时,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可口服氯吡格雷75 mg/d。
(3)抗凝剂:不常规应用,但有心房颤动者推荐使用抗凝剂华法令口服,目标为INR2.0~3.0;有静脉窦血栓者推荐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注意监测凝血功能。
(4)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20~40 mg,rid,口服。
(5)脑代谢活化剂:可用三磷酸腺苷、细胞色素c、胞二磷胆碱、辅酶A等。
(6)防治脑水肿:梗死面积大、病情较重时,常用20%甘露醇125~250 ml静滴,每日2~4次,连用7~10 d。由于甘露醇结晶易阻塞肾小管引起血尿或无尿等肾脏损伤,应注意查肾功能。心、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关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使用仍有争议,用时应警惕继发感染及消化道出血,对重症脑梗死患者可早期短程使用,一般用地塞米松每日lO~20 mg加入甘露醇中静滴,持续3~5 d,最长7 d。甘露醇和地塞米松还有清除自由基的怍用。
(7)低温疗法:亚低温(脑组织温度32~33℃)可以降低严重MCA死亡率,但因副反应大,复温时可能出现反跳性颅内压增高危象,主张适当降温(35℃)可以更好地改善临床预后。
(8)外科治疗:对无症状有明显颈动脉狭窄者(狭窄在69%~99%),不建议采取颈动脉手术和颈动脉成形术伴或不伴支架植入术,除非是卒中高危人群者。主要由于这些方法的手术指征及效果尚有争议,故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慎重考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不应轻易施行。
(9)中医药治疗:一般采取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治则,可用丹参、川芎、红花等。
3.并发症治疗
(1)误吸和肺炎:吞咽障碍者可留置胃管治疗,有肺炎时予以有效抗生素治疗。
(2)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予以穿弹力袜,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
(3)褥疮:加强护理,保持皮肤干燥,高危者予以气垫床。
(4)癫痫:遵守癫痫治疗原则治疗.参见相关章节。
(5)躁动:先寻找原因,处理原发情况,必要时给予镇静药治疗。(6)尿路感染和尿潴留:予以导尿。加强无菌观念,必要时予以抗生素治疗。
脑卒中到底是什么病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凡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所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和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叫“脑卒中”。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即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包括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脑动静脉畸形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供血不足、脑血栓、脑栓塞、烟雾病(MaMa’s病)等。
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往往都有诱发因素。如着急上火、情绪激动、睡眠不好、用力过度、便秘、排尿困难等。此病常常在动态中发病(运动中)。发病突然,症状较重。发病的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对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缺血性脑卒中往往是在静态中发病。如在睡眠过程中、在休息的时候或在安静状态中。此病的发病较出血性脑血管病来得缓慢、病情的恶化也较缓慢、且常常反复发作。由于梗塞血管的直径大小不一样,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也有差异。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住院用药后,反而会出现肢体全瘫。这种血栓,临床上称之为进展型血栓。有时即使做到了对症用药,病情也难以控制。这一点常常需要医生向病人及家属说清楚,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纠纷。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人,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脑卒中乃“急症中的急症”。所以对这些人一定要广泛地进行这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脑卒中症状和危险因素的认识,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吃什么好
1、多吃蔬菜和水果。因蔬菜和水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调节胆固醇的代谢,防止动脉硬化的发展,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致密性。
2、饮食中应有适当的蛋白质。包括动物蛋白质(如蛋清,瘦的猪、牛、羊肉,鱼,鸡肉等)和植物蛋白质(如豆腐、豆浆、豆芽)等各种豆制品可降低胆固醇;饮用牛奶时最好将奶皮去掉(脱脂牛奶)。
3、为了防止中风,老年人应每日进食蒜、姜、葱、醋、含乳酸菌类饮料,抑制肠道有害细菌;及时饮水补液,绿茶、蜂蜜、牛奶豆浆、低糖天然果蔬汁、骨头蘑菇汤均可适量饮用。
对于预防中风食物的食物:
预防中风食物1mdash;mdash;香蕉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如果每天吃一根香蕉约100克,将大减少患中风的危险,因香蕉含丰富的钾。钾对神经脉冲的传递,细胞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废物的排出,都起重要作用。
预防中风食物2mdash;mdash;土豆
土豆既可作主食,又可当蔬菜,每100克土豆中含钾308毫克、维生素C40毫克。中医认为,土豆具有和中养胃、健脾利湿、降糖降脂、宽肠通便的作用,每天吃一次土豆约50克,可使中风机会下降32%。身体缺钾的人,精神易紧张,使脑中风症的发病率增加。
预防中风食物3mdash;mdash;牛奶
牛奶除含有利于人体吸收的多种营养物质外,还含有特定的名为吡咯喹苯醌的营养物质,对保护神经,特别是保护脑神经起重要作用,因此,成年人每天最少饮用200~300毫升鲜奶,对防治脑中风大有益处。
预防中风食物4mdash;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高的人,患中风的概率较低。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较低的人,患中风的危险性比正常人要高48%~67.5%。因此提倡每天要食用富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水果、50~150克,如鲜毛豆、苤蓝、小水萝卜、葱头、大白菜、韭菜、木耳菜、苦瓜、红桔、橙、鲜枣、草莓、黑枣等。
忌:
1. 控制油脂摄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猪皮、鸡皮、鸭皮、鱼皮等。烹调时宜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拷、烧、炖、卤等方式。
2. 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内脏(脑、肝、腰子等) 、肥肉、蟹黄、虾卵、鱼卵等。有血胆固醇过高的人,则每周摄取的蛋黄,以不超过三个为原则。
3. 控制盐的摄取:摄取过量的盐份会使人体内的水份滞留,引起血压上升。宜多食用新鲜的天然食物,而腌渍食品、腊味食品及调味浓重的罐头食品等较咸的人工或加工食物尽量少吃。
4. 少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如咖啡、茶类都属于含咖啡因的饮料,应适可而止。饮用时,应避免添加奶精,并少用糖。
5. 减少食用高普林的食物:减少食用动物内脏、豆类、芦笋等高普林的食物,以避免尿酸过高。多喝水,也可以减低尿酸的浓度。
6. 炒菜油宜选用单元不饱和脂肪酸高者:如花生油、菜籽油、橄榄油等。
中年人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
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国脑卒中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年人面临着较高的卒中风险,40岁以上人群中约15%属于高风险人群(《中国卒中项目人群筛查数据分析》);而血脂当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又称“坏胆固醇”,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水平开始。
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王红梅博士从“坏胆固醇”在导致脑卒中的重要作用讲起,倡导预防脑卒中须从控制血脂开始。她指出,脑卒中分为两种,一种是出血性脑卒中,另一种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70%为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根本原因是沉积在血管内壁的由“坏”胆固醇组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造成局部脑部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这些“坏”胆固醇组成的斑块就像潜藏在血管内壁的不稳定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发生破裂,使动脉迅速被堵塞,引发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而‘坏’胆固醇恰恰是这场‘血管保卫战’的关键所在”。王红梅表示,控制血脂,特别是“坏”胆固醇水平,对于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至关重要。她建议公众定期进行血脂检测,根据自身所处的风险等级,从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两方面入手,谨记“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医嘱药物治疗是原则,进而有效预防脑卒中的新发和复发。
仁济医院徐群副教授介绍说,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近一半死亡;在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的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全国每年治疗脑卒中等脑血管病的费用约为100-200亿元。
“特别值得提醒的是,由于许多患者出院6个月后自行停药,因此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1年内复发率达到16%,5年内复发率高达50%,并且脑卒中的危害会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加重。”徐群强调,充分认识脑中风的严重性,提高脑中风的治疗与预防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当务之急。
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方法是什么
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一般都是出现中老年人身上,也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这种疾病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预防,而且现在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大家应该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免疾病出现在自己的身上,那么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方法是什么呢?
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病的人脑卒中发病机会可高于正常人的6倍,如合并糖尿病,危险性升高至8倍。还有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瘤等均与脑卒中密切相关,有这类危险因素的人,应注意控制血压在一个稳定、安全的范围内。同时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考虑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治疗血管病变。
心脏疾病是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会导致供血不足或血栓形成,许多原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病人会突然中风,也与此有关。所以要积极治疗心脏的疾病,并请教你的医生是否可用一些抗凝治疗。如阿斯匹林等,部分研究表明,这样可以降低中风的危险性。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酒、戒烟、减肥,养成从容的性格,适量运动,低脂饮食,这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如果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如一次性黑朦,肢体麻木,头痛,耳鸣,面部感觉异常,言语困难等,就是高度危险信号,这类患者最终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较正常人高5—8倍,应该及时去找神经科医生,作系统的检查及积极治疗,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方法是什么的一个介绍,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方面来进行预防,因为缺血性脑卒中这种疾病是属于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是会危及到我们的生命的,所以大家对于它的预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进行了解的。
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
(1)肺部感染:
脑部病报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医学|教育|网整理|都会促使肺炎发生。应加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动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
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为避免褥疮发生,可帮助病人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易发褥疮的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等。以保持皮肤干燥;还可进行局部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3)急性消化道出血:
大部分发生于发病后1周以内,半数以上出血来自胃部,其次为食管,表现为呕血或黑便。
(4)脑心综合征:
发病后1周内检查心电图,可发现心脏有缺血性改变、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肌梗塞。
(5)中枢性呼吸困难:
多见于昏迷病人。呼吸呈快、浅、弱及不规则,或呈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是由于脑干呼吸中枢受到影响,说明病情严重。
(6)中枢性呢逆:
见于中风的急、慢性期。重者呈顽固性发作,也是病情严重的征象。
(7)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轻型脑出血病人常因不习惯卧位排便,而出现一时性“体位性尿潴留”及大便干结。严重病人,当病变波及半球运动中枢时,常出现尿频及膀胱内压增高。如第三脑室受到刺激,往往会出现直肠活动性增强,导致高度排便亢进,患者便意频繁,但每次排便量较少。如灰结节受损,可出现不自主排便。若全脑受损,深度昏迷的病人,常出现二便失禁或尿潴留。
(8)肾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
脑出血病人因昏迷或失语,不能反应主观感觉,加之症状复杂,治疗矛盾较多;也常因频繁呕吐、发烧、出汗、脱水剂的应用和补液不足而造成失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衰竭。有时因缺氧、饥饿、呼吸异常等导致酸中毒,或偶然发生碱中毒。但上述病症在昏迷或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常易被掩盖而被忽视,使病情日趋加重,故应注意观察。当发现呼吸加深加快,心动过速,意识障碍加重,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无尿,肢体及面部水肿或脱水等现象时,要仔细寻找病因,及时作二氧化碳结合力、非蛋白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定量测定等检查,发现异常时,及时处理。
(9)中枢性体温调节障碍:
当脑出血波及到丘脑下部及前部时,散热机制被破坏,可引起持续性高热,体温常达40℃以上,并可伴有无汗、肢冷、心动过速、呼吸增快等症状。但白细胞一般多不增高,复方氨基比林、阿斯匹林也不能使之下降,有时用巴比妥加冰枕降温有效,如不及时处理,数小时可死亡。